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丰yíng自己,造福社会,实现理想!“布洛芬”的发明家亚当斯,把找到没有副作用的止痛药作为理想(1);北大数学系才子韦东奕把专心钻研数学作为理想,安贫乐道。(2)理想就像一面旗帜,召唤着我们长途跋shè,风雨兼程。面对这蔓延了三年的疫情,我们越来越坚强,我们有信心面对一切挑战。分秒必争、伏案苦读是我们对青春最好的注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丰yíng(盈)
跋shè(涉)
召唤(zhào)
蔓延(màn)B.丰yíng(赢)
跋shè(涉)
召唤(zhāo)
蔓延(màn)C.丰yíng(颖)
跋shè(涉)
召唤(zhāo)
蔓延(mǎn)D.丰yíng(盈)
跋shè(涉)
召唤(zhào)
蔓延(mǎn)2.填入横线(1)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处心积虑 B.殚精竭虑 C.和颜悦色 D.巧妙绝伦3.文中划线句子(2)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想象对偶 B.比喻对偶 C.比喻拟人 D.夸张拟人【答案】1.A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识记。丰盈:读作fēngyíng,指体态丰满;跋涉:读作báshè,意思是跋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召”是多音字,当意思是“呼唤;召唤”时,读作zhào;蔓延: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蔓”是多音字,当意思是“滋长;扩展”时,读作màn;故选A。2.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B.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C.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D.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根据前文“‘布洛芬’的发明家亚当斯,把找到没有副作用的止痛药作为理想”可知,此处形容的是亚当斯为了找到没有副作用的止痛药而用尽了精力;故选B。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理想就像一面旗帜”一句,把“理想”比作“旗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理想的引领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理想就像一面旗帜,召唤着我们长途跋涉”中,“召唤”赋予了“理想”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理想”像人呼唤我们一样,召唤我们不断前进,不畏艰难;故选C。二、选择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野营活动中,几个小伙伴看到连天的荒草,费尽力气摧枯拉朽地开辟了一条小道。B.静谧的夜,正襟危坐的他翻阅着昨天拍的生日照,回想起那美妙的时刻,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他依然陶醉。C.长假之后,不少同学疲惫不堪,下课狂补觉,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沉睡的同学才如梦初醒睡眼惺忪。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不能用于形容“开辟了一条小道”,望文生义;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句子并非表达他严肃、恭敬地坐着,使用错误;C.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这里不能形容同学们刚刚睡醒的样子,望文生义;D.振聋发聩: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使用正确;故选D。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C.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身甚为微弱。D.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有误,“波士顿环球邮报”是报纸名称,应该用书名号,即《波士顿环球邮报》;C.有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之间的顿号使用错误,应该用逗号,因为这两个短语是并列谓语,不是并列的词语;D.有误,“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与“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为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故选B。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亭午”指正午;“四时”指四季;“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B.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C.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不同的是,特写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较完整,通讯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其作品深刻展示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革。【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有误,新闻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或片段,通讯则比较完整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选项中表述颠倒;故选C。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四时俱备B.天下独绝/百叫无绝C.天山共色/古来共谈D.经纶世务者/与其奇者8.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示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任意东西A.互相轩邈 B.横柯上蔽 C.负势竞上 D.猛浪若奔9.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分析吴均山水小品文的写景特色(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案】7.B8.C9.示例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写水清、水深的特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水清的特点。(或分析动静结合)示例2: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千丈见底”运用夸张修辞,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急湍甚箭”运用夸张修辞突出水急的特点)。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深远。示例3:以四字骈句为主,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式整齐,有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导语】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典雅的山水小品文,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富阳至桐庐一带山水的绝美图景。作者通过颜色的描摹、水流的动感、岸山的高耸以及自然声响的描摹,创设了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氛围。他运用对仗和拟人的手法增强文笔的生动性,如“争高直指”“直视无碍”等,使得景物充满灵动。本文不仅传达出对山水的喜爱,也展现了厌弃尘世烦扰而向往自然的隐逸之情。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A.都表示“全、都”;B.绝妙/停止、消失;C.都是“共同、相同”的意思;D.都是“……的人”;故选B。8.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示例:“任意东西”意思是: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A.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B.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边;C.句意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D.句意为: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故选C。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形容水的颜色,即淡青色或浅绿色;“千丈见底”表现潭水清澈透明的程度;运用了正面直接描写的方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写水中“游鱼”“细石”的可见度高,侧面描写水清的特点。由此可知,画线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描述水中游动的鱼儿和静止的石头,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既表现了水的清澈,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直视无碍”进一步强调了水的透明度。“千丈见底”,这里的“千丈”并非实指,而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水的清澈程度,意在强调水的清澈透亮,可以一眼看到水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里使用了比喻和夸张,分别写到急流比飞速的箭还要快,将波涛比喻成奔跑的马。这样的夸张和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速度和力量,而且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态美,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感受。“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每个短句都由四字组成,形成了整齐的四言骈文句式,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水皆缥碧”与“千丈见底”相对,前半句描述水的颜色,后半句描述水的清澈程度;“游鱼细石”与“直视无碍”相对,前半句描述水中的景物,后半句描述观察的清晰度;“急湍甚箭”与“猛浪若奔”相对,前半句描述水流的速度,后半句描述波浪的威力。因此,这句话通过骈文特有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象丰富等特点,成功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感情。【点睛】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为之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辈皆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插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④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插,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④虞,防止。10.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3处。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11.解释加点词语。①城将为之败②驱使复入③轼诣武卫营④卒全其城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13.本文记述了苏轼什么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0.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11.①即将将要②再,再次③拜访④终于12.有钱人都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毁坏城墙。13.记叙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的精神等。(意对即可)【导语】这篇文章讲述了苏轼在徐州抵御洪水的事迹。苏轼在面对城池危险时,安抚富民,亲自指挥修筑堤坝,表现出他的胆识与责任感。他以身作则,激励士兵尽力守城,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坚毅不拔的精神。他不仅成功保护了城池,也为长远防洪做出安排,体现出深思熟虑的治政智慧。文章通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塑造了苏轼刚毅沉着的形象。10.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根据句意可知,此句的主语是“河”,“决”“泛”“溢”“汇”领起四个连动句:“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因此可断句为: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城墙即将被冲毁。将:即将、将要。②句意:将富民们再次赶回城中。复:再,再次。③句意:苏轼到武卫营拜访。诣:拜访。④句意: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卒:终于、最终。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皆:全,都;“吾谁与守”是“吾与谁守”的倒装句,意思是:我和谁守城;是:代词,这里;败:毁坏;城:指城墙。13.本题考查事件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第一问由“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为之败,富民争出避水。轼……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在担任徐州知州期间,面对黄河决口导致的严重水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保护了徐州城及其居民的安全。因此概括出: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第二问由“城将为之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可知,面对洪水威胁,苏轼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定地留在城中,与百姓共渡难关。“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表明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认为自己作为地方官员应当站出来领导民众共同抵御灾难。因此,体现了他临危不惧、以身作则、亲民爱民的精神;由“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率其徒持畚插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使官吏分堵以守”可知,在危难时刻,苏轼不仅自己勇敢地站在了前线,还亲自前往武卫营动员士兵参与抗洪工作。“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显示了他在紧急情况下敢于承担责任,并能够有效地动员他人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来。因此,体现了他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的精神;由“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可知,苏轼向上级请求增派劳力加固城墙,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水患。这件事体现了他未雨绸缪的精神。由“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苏轼亲自驻扎在堤坝上指挥抢险工作,甚至路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充分展现了他公而忘私的精神,以及对工作的极度投入和奉献精神。【点睛】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再次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拜访,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四、诗歌鉴赏14.田家王淮(宋)流水绕柴门,门前小径村。(1),桑野散鸡豚。午灶黄粱熟,(2)。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1)第一首诗《田家》对仗工整,请把下面两句诗的选项填入相应位置。A.春缸白酒浑
B.棘篱喧鸟雀①
②(2)这首诗最后一句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都有一个“闲”字,这两个“闲”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答案】(1)①B②A(2)示例:《田家》前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田家优美的自然环境,鸟雀“喧”闹,鸡豚“散”养,来表现田家生活的与世无争,“午灶黄粱熟,春缸白酒浑”通过“黄粱熟”“白酒浑”表现田家生活富足,尾联通过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享受天伦之乐,从而体现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既指具有闲情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也反应了苏轼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详解】(1)本题考查对仗。“桑野散鸡豚”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从内容上描写的是动物,是家禽;“午灶黄粱熟”结构是名词+名词+动词,从内容上看,描绘的是农作物,是食物;A.春缸白酒浑,结构是名词+名词+动词,从内容上看,描绘的是家庭中的饮品;
B.棘篱喧鸟雀,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从内容上看,描绘的是动物;同时,从押韵角度看,“村”“孙”这两个韵脚押的是“un”的韵,而“浑”也是押的“un”的韵,而“雀”从韵脚上看不符合要求;故“桑野散鸡豚”在结构和内容上看与“棘篱喧鸟雀”相对应,(1)选B;“午灶黄粱熟”在结构和内容上看与“春缸白酒浑”相对应,(2)选A。(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田家》中“流水绕柴门,门前小径村”点明田家的环境(流水环绕,门前小路);“棘篱喧鸟雀,桑野散鸡豚”写鸟雀在篱间叽叽喳喳地鸣叫,桑野散养着家畜,随性自然,写出了田家与世无争的美好;“午灶黄梁熟,春缸白酒浑”,通过写“黄粱熟”“白酒浑”这些即将摆上饭桌上的东西,来体现农家的富足美好;尾联“田翁无少事,闲坐弄诸孙”写田翁因没有繁杂的事情来扰乱自己,所以才能享受“弄诸孙”的惬意,享受天伦之乐;一个“闲”字写出了田家生活的悠闲自在闲适自得之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欣赏美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被贬的清闲时日里,苏轼和友人在庭院中散步、赏月,体会到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同时也有被贬的苦闷、人生的感慨,几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闲”字体现了苏轼被贬时苦闷、压抑却又随缘自适的洒脱。五、名句名篇默写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2)王维《使至塞上》中的“,”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江水宁静、江岸辽阔的两个句子是,。【答案】岂不罹凝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谁家新燕啄春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罹、燕、啄、镜、镜”等字词容易写错。六、名著阅读16.回答下面两个小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为了解开心头的哪些疑问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我党的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考察的?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涩、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说说周恩来“个人的魁力”和“领袖的自信”有哪些表现。【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②“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③“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呢?”④“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2)示例:“个人的魁力”:①面目英俊,不脱孩子气。②生活简朴,爱整洁,吃苦耐劳。如住处陈设简单,打扫得很干净。③单纯热情,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如他热情接待斯诺,替他起草有趣旅程;陪斯诺田园散步;爱护“红小鬼”。④有才学,言行深思熟虑。如讲英语相当准确;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优异。⑤有着坚定的革命决心和战斗意志。(答出两点即可)“领袖的自信”:①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②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被国民党破译过。③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④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旧中国的面貌。【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阅读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的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可概括出埃德加·斯诺心头的疑问:中国红军是不是一群有着自觉意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且遵守统一的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如果是,那么这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和士兵加入了红军,武装反抗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究竟有怎样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在推动他们不畏牺牲,去拥护这种政治见解?国共两党之间的根本性争论究竟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员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别国的共产党员或者社会主义者在哪些方面相似,又在哪些方面不同?他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没有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抑或两派都不是?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私底下也战斗,是因为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红军有多少兵力?他们从哪里获得武器弹药?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吗?士气怎样?他们真的是官兵平等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怎样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否能取得成功?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他们的妇女真的像国民党宣传所说的那样是被“共妻”的吗?中国的“红色工厂”是怎样的?红色剧团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组织经济的?公共卫生、娱乐、教育和“红色文化”,又是怎样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是怎样的?它能成功吗?一旦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日本意味着什么?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在世界政治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在世界历史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它对英、美等外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会产生什么后果?说真的,共产党究竟有没有“对外政策”呢?最后,共产党倡议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从以上问题中选择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名著内容分析即可。个人魅力:根据原著“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可得:面目英俊,不脱孩子气。有才学,言行深思熟虑。如讲英语相当准确。根据原著“据他说,其中大多数是对面山西省黄河沿岸红军东线各地驻军的报告。他动手替我起草一个旅程。写完以后,他交给我一张纸,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他说,‘但是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可得:单纯热情,平易近人,温和文雅。根据原著中的“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旁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提炼可得:生活简朴,爱整洁,吃苦耐劳。如住处陈设简单,打扫得很干净。领袖自信:根据原著中的“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可得: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根据原著“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可得: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根据原著“据周恩来告诉我,自从红军用白军那里缴获的设备成立了无线电通讯部门之后,他们的密码从来没有给国民党破译过”可得: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被国民党破译过。根据原著“他使我感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可得: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旧中国的面貌。七、语言表达17.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最具价值的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加强道德教育,是提高国民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案】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根据“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可知,对象是:各门户网站;事件是: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故可以拟题为:门户网站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八、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芦花满眼秋王永清①夕阳缓缓隐去,金色的余晖映着芦苇丛,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在湖边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那些簇生的芦苇,顺着湖岸蜿蜒生长,白蓬蓬的芦花风姿绰约,在天幕下漫无边际地飞着。我蓦然想起,家乡的芦花也该开了吧。②儿时的家乡,水渠周围,水库旁边,到处都是芦苇,它们野蛮地生长着,疯狂而又自由。芦苇在春天萌动,鹅黄的尖头一掐就断,母亲采回芦芽,放在滚水中焯一下,剥掉笋衣,嫩茎呈竹节状,炒着吃,清香。初夏之时,芦苇开始抽杆拔节,长得郁郁葱葱,我们在芦苇丛里捉迷藏,或采来细长的苇叶做成苇笛,吹出悠扬的曲调。待到秋冬时节,芦花苍苍茫茫,飞舞中透着灵气,芦苇则脱掉一身碧绿的装扮,换成金黄或绛红色,在飒飒秋风里,摇曳成一抹浅醉幽香。③此时,看芦花,天色越来越暗,在水汽迷蒙中,白色的花朵,漫舞浅扬,用手触摸,软绵,蓬松,十分轻盈。芦苇丛也成了鸟儿栖息的天堂,不时有倦鸟飞回,隐于芦苇丛中,喧闹嬉戏,声音像在清水中濯洗过一样,清脆而水润,苇竿也随着鸟鸣荡漾,仿佛是在宣告某件喜事。④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寄思于芦苇。南宋《溪芦野鸭图》,溪边芦苇茨菰丛生,生机勃勃。雄鸭在岸边单足站立小憩,雌鸭于水中回首梳羽,营造出一种祥和安定的气氛。清代著名书画家边寿民笔下芦雁与芦苇相互映衬,三两枝芦苇,两三只芦雁,笔简意赅,意境萧疏,表达了一种恬淡自居的情怀。古诗词中芦苇,可谓多矣:如陆游的“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刘长卿的“客路向南何处是,芦花千里雪漫漫。”芦花已穿越千年时空,靓丽在现代人的清爽日子里。⑤芦苇不仅可入画入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芦苇的用途也很广泛。奶奶的手很巧,她会用芦苇编篮子、编苇席,也会用芦苇梢编扫帚,用芦花来装枕芯。除此之外,芦苇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护土固堤、改良土壤的功能。据医书记载,芦苇的叶、花、茎、根均可入药。记得小时候,每当我“上火”时,母亲便会到河边抽一些芦苇芯回来熬水让我喝,效果很好。⑥去年,在芦花开放之时,我剪回了几株硕大、飘逸的芦花,摆放在室内案头,野趣十足,心情也瞬间变得宁静幽远起来。芦花蓬松若云,一年之内都不会飘落,案头的芦花,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⑦俗话说:“坚如磐石,韧如蒲苇。”清瘦的芦苇,不惧风雨,看似柔弱,骨子里却透着坚强。它与世无争,淡泊宁静,从容成一道风景,以至于我每次见到它,心里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8.请联系文章内容,用四字词语完成填空:,芦苇萌发;初夏之时,;秋冬时节,。19.同学小明觉得第②段中加点词“野蛮”使用不当,你怎么看?请你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0.第④段时你觉得画线句子很有作用,同学小雨却不这么认为。你打算如何说服她?21.读到文末,小明、小雨和作者一样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他们为何会感动?谈谈你的思考。【答案】18.春天之时芦苇拔节芦花飞舞19.我不赞成小明同学的观点,“野蛮”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是指自由生长,不受约束的意思,写出了芦苇长势迅猛,生命力旺盛,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20.小雨,你好。这段文字写出了文人墨客寄思于芦苇的情景,营造了祥和安定的气氛,表达了恬淡自居的情感,侧面衬托了芦苇的与世无争,丰富了芦苇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1.芦苇风姿绰约、郁郁葱葱、摇曳幽香;看似清瘦柔弱,骨子里却透着坚定,与世无争,淡泊宁静,从容成一道风景;不仅可入画入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芦苇的用途也很广泛。【导语】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对芦苇的深厚情感,通过回忆家乡的景象与童年的体验,描绘出芦苇四季的变化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文字细腻生动,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情怀。文章通过诗意的语言,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记忆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珍视和感恩,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主题。结尾以“油然而生的感动”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韧性的敬佩之情。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根据文章第②段“芦苇在春天萌动,鹅黄的尖头一掐就断”的内容可知,此处写的是春天时的芦苇,据题干给出的“初夏之时”和“秋冬时节”的结构可知,①空可填“春天之时”或“春天时节”;根据文章第②段“初夏之时,芦苇开始抽杆拔节”的内容可知,此处写初夏芦苇的情态,据题干给出的“芦苇萌发”的结构可知,②空可填“芦苇拔节”;根据文章第②段“待到秋冬时节,芦花苍苍茫茫,飞舞中透着灵气,芦苇则脱掉一身碧绿的装扮,换成金黄或绛红色,在飒飒秋风里,摇曳成一抹浅醉幽香”的内容可知,此处写秋冬芦苇的情态,据题干给出的“芦苇萌发”的结构可知,③空可填“芦花飞舞”。1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分析理解。首先明确观点,不赞成小明的观点,然后分析“野蛮”一词的作用。“野蛮”本义指一个人穷凶极恶、粗鄙、使用暴力、不讲理,是贬义词;文中语境义结合“到处都是芦苇,它们野蛮地生长,疯狂而又自由”的内容分析可知,此处是指芦苇生长的迅猛、疯狂和自由,属于贬词褒用,强调芦苇的生命力旺盛。从而表达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所以“野蛮”用在此处十分恰当。20.本题考查词句的分析理解。文中列举南宋《溪芦野鸭图》和清代著名书画家边寿民两个人的作品,分别描写文人墨客笔下芦苇与环境的相映成趣,表现和谐安定的氛围,从而表现“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寄思于芦苇”的特点;侧面表现了芦苇的与世无争,正是因为芦苇的这一特点,才会被文人墨客广泛运用与作品,表现文人墨客恬淡自居的情感,丰富了芦苇的内涵;作者如此重视对芦苇的意象内涵,表现作者的赞美之情。据此运用委婉的语气说服小雨即可。21.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结合第⑦段“俗话说:‘坚如磐石,韧如蒲苇。’以至于我每次见到它,心里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可知,“油然而生的感动”是被芦苇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触动的,所以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芦苇美好品质即可。根据第①段“顺着湖岸蜿蜒生长,白蓬蓬的芦花风姿绰约,在天幕下漫无边际地飞着”和第②段“初夏之时,芦苇开始抽杆拔节,长得郁郁葱葱”“在飒飒秋风里,摇曳成一抹浅醉幽香”的内容可知,芦苇有一种绰约摇曳的美,可以概括为“芦苇风姿绰约、郁郁葱葱、摇曳幽香”;根据第⑤段“芦苇不仅可入画入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芦苇的用途也很广泛”“用芦苇编篮子、编苇席,也会用芦苇梢编扫帚,用芦花来装枕芯。除此之外,芦苇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湿度、护土固堤、改良土壤的功能。据医书记载,芦苇的叶、花、茎、根均可入药”等内容可知,芦苇的用途很多,它不仅可入画入诗,还可以编制成篮子、苇席等,还能净化空气、改良土壤,甚至可以入药,芦苇平淡却能提供如此多的价值,让人“感动”;根据第⑦段“‘坚如磐石,韧如蒲苇。’清瘦的芦苇,不惧风雨,看似柔弱,骨子里却透着坚强。它与世无争,淡泊宁静,从容成一道风景”可见芦苇有令人感动的坚忍:看似清瘦柔弱,骨子里却透着坚定,与世无争,淡泊宁静,从容成一道风景。阅读组合文本,完成小题。【文一】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着惊海天》)【文二】①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次的“中国古代书画展”以“明清绘画中的山水行旅”为主题,精心遴选馆藏50余件创作于15至19世纪的山水画作精品,通过“实景·佳致”“溪山·怡情”两个部分,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实”与“虚”————画家的山川游历、行旅感怀与笔墨风格样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探究古代中国人体察人生、观照世界的图像方法与思想观念,在古画与今人之间搭建起通畅的对话路径,完成一次中华美学的视觉与精神的山水旅程。②以笔墨书写的书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先民们就创造出了不同形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至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大量壁画帛画充分表明当时中国人的造型技艺已经趋于成熟;魏晋以后,豪门望族盛行书画创作之风,许多官宦雅士以书画闻名;隋唐时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齐备,真书鼎盛,蔚为大观;五代两宋则堪称山水画的古典时代,特别是肇兴于这一时期的文人画,更在元代艺术家的发扬光大之下,一跃而居为主流。③“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画科,其描绘的对象是山川自然景致,但并不仅是对山川自然景致的模拟复制。实景图传统古来有之,战国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提出“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作为描绘自然的山水画本是以仿似真景为主要诉求,由于形神观念的影响,山水画在创作与自然实景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深意。“实景·佳致”单元呈现出古人如何将“形神”观念具体化为图像,并用不同图式方式来表现“实景感”。④明清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转型期,作品在精神意蕴、文化内涵的表达上得到进一步延伸,文人以山水画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载体,绘出“徜徉于天地间”的隐逸山水。山林之乐是幽人隐士的情思寄托,在描绘自然之际,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表现,凸显画面中山水的旷远悠长,实则追求的是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中国教育报》)【文三】着力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将博物馆学习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中小学开设博物馆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探索完善博物馆学习模式,增强学习效果。(《中国教育报》)22.选出跟【文一】“一着惊海天”中“着”意思相近的一项(
)A.一着不顺,满盘皆输。B.那只小蜻蜓悠闲地着在荷叶上。C.你近来说的话怎样一点也不着调啊?D.这笔经费终于有着落了。23.说说【文三】画线句在文段中的作用。24.【文一】段首句跟【文三】段首句在各自文段的作用不一样,请作简要分析。25.依据【文二】第④段的内容,仿照【文一】的写法,发挥想象,描述观众赏阅“文人山水画”的一个新闻特写片段,60字左右。细看这幅画,【答案】22.B23.举两个例子,即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来说明如何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24.文一段首句的作用:用夸张(对仗),营造场面氛围,强化着陆气势。文三段首句的作用:本段中心句,总领后面文字。25.细看这幅画,连绵的山体中云蒸霞蔚,雾气缭绕,似乎还隐隐传来瀑布之声,宁静的幽谷会让人联想到隐士的山林之乐,山川之美正是他们“徜徉于天地间”的情思寄托。几位赏阅画作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微笑,频频点头,有的还不时啧啧称奇。【导语】这篇组合文本旨在展示不同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与艺术,传递人类与自然的深刻联系。【文一】聚焦军事航母成功起降,展现出艰辛与荣耀,捕捉扣人心弦的瞬间,唤起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文二】通过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揭示文化传承与审美的视觉体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内涵。【文三】则强调博物馆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张互动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体验。三个文本各自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人类文明与艺术的多元互动。22.本题考查字义。“一着惊海天”的“着”读zhuó,意为:停留,附着,登陆。A.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着:zhāo,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B.着:zhuó,停留;附着;C.不着调:bùzháodiào,比喻做事不专一,不务正业;比喻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着:正确;D.着落:zhuóluò,形容事情有归宿、有结果。着:下落,归属;故选B。2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文三】画线句“例如,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可知,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具体的拓展学习方式的实例;还提到加强场景式等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拓展途径的体现。这些例子从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两个方面,生动且具体地阐释了如何去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使抽象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便于读者理解。2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文一】段首句“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的手法。“声如千骑疾”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降落时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之大,仿佛千骑奔腾而来,速度极快;“气卷万山来”则渲染出那种强大的气势,仿佛能席卷万山。通过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描写,生动地营造出舰载机即将降落时那种紧张、震撼、宏大的场面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舰载机降落瞬间的强大冲击力,强化了舰载机着舰时的磅礴气势,为后文成功着陆的惊心动魄一幕做了有力的铺垫。【文三】段首句“着力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直接点明了该文段的核心内容。后文围绕此句展开,先是阐述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性,接着举例说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各类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以及多种教学实践活动,还提及将博物馆学习纳入课后服务等内容,都是在具体论述如何拓展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新途径,所以它起到了总领后面文字、概括段落主旨的作用,使文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让读者能迅速把握该段重点在于探索博物馆学习方式的拓展。2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此题,首先深入研读【文二】第④段,由“山林之乐是幽人隐士的情思寄托,在描绘自然之际,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表现,凸显画面中山水的旷远悠长,实则追求的是寓情于景,达到情与景的生发与升华”等内容可知,提取文人山水画的关键特征,如注重云霞雾气、瀑布幽谷等元素,追求寓情于景。然后模仿【文一】对场景生动描写、对情感细腻刻画的手法,描绘出观众赏画时的画面情境。示例:细看这幅画,山峰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山间小径蜿蜒曲折,通向未知的远方,引导人们去探索那神秘的世界。山脚下的小溪清澈见底,水面上映出天空的倒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宁静。观众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幅画,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惊喜、陶醉、敬畏的表情。他们的眼神随着画笔的移动而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定制版二手家电电机销售协议细则版B版
- 2024年工程款支付附加连带责任担保条款合同版
- 2024年专业售后服务合作协议范例版
- 2024年个人贷款分期还款详细合同版B版
- 2024委托贴牌生产协议例本
- 2024垃圾桶项目采购合同
-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职务聘用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中医医院工会综合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专业市场摊位租赁协议简本一
- 2024年度光纤熔接工程协议一
- 电泳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 高等数学 广东开放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机械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课件
- 电动汽车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课件
-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金属 金属与酸的反应PPT
- 解热镇痛药(8版)课件
- 口腔修复:桩核冠课件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铁钉生锈了》课件
- 会说话的百分数-课件完整版
- (新版)中国联通政企智慧运营考试题库(含答案)
- 洗红领巾(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