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教案_第1页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教案_第2页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教案_第3页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教案_第4页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部分)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一章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单元复习课时】本单元复习共计6课时【单元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主要表现为半殖民地特征。一、整章面的疏理(一)西方:资阶统治;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二)中国:西方侵略→中国社会变化政治:军事侵略→丧失主权→激化矛盾↓↑经济:经济侵略→卷入世界市场→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文化:近代西学东渐的开始:新思想的萌发二、政治:军事侵略→丧失主权→激化矛盾(一)军事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二)丧失主权:1、领土:英国独占港岛九龙;俄国独占北方150多万2、领海:《望厦条约》;列强共享3、司法:《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共享4、关税:《南京条约》;列强共享5、贸易:《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共享(三)激化矛盾:民矛激化→阶矛激化→二矛汇合。具体: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三、经济:经济侵略→卷入世界市场→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四、文化: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考纲要求】1、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演变以世界史为深刻背景的。2、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主线:一是列强侵略和中国半殖民地化开始形成。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历年命题热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影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探索和抗争。本部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最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对材料的处理能力,不仅是对文字材料的处理,还包括对图表材料的处理和分析;不仅是以材料为依据理解分析,还有较多的对材料的归纳和综合;B、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总结能力。C、比较能力。在本部分中历史概念较多,而且有不少相似的或相近的。【知识结构】①中国近代史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西方列强的侵华: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中国人们的抗争与探索:包括地主、农民、资、无等阶级领导的一系列抵抗和革命;中国社会的发展(近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②19中期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第一:西方国家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方式:军事(六次战争)、经济(商品、资本)、政治(主权、瓜分、代理人)、外交、文化(宗教)等三条主线:第二:中国人民抗争----抵抗派的爱国军民抵抗、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先进中国人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农民阶级的洪秀全和洪仁玕第三:中国社会的发展(近代化):新思潮、开放、洋务运动【复习策略】多层次多角度把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其基本视角应把鸦片战争放在当时世界大潮中,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去理解,重心是对新思潮的把握。2、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一是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3.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列强如何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国如何逐步沦为受外国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注意在列强侵华过程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抗争与探索的途径、方法、特点。这一时期的复习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和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洪仁玕的探索。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展示课件、或见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世界(英国)总体状况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落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先进)具体表现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政府财政困难完成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吏治腐败,卖官鬻爵建立先进资本主义制度军事军制落后,装备陈旧,军备废弛装备先进外交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对外扩张,殖民侵略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1、英国对华鸦片走私(1)中英正当贸易①地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②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根本原因);B、清朝的闭关政策(政治原因);C、老百姓的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2)英国的鸦片走私①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②鸦片走私危害:A、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B、造成白银外流,国库空虚,C、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军队的战斗力下降;D、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日敝,严重破坏生产力。2、清政府的禁烟运动(1)原因:鸦片输入危及清王朝的统治(2)事件:虎门销烟(1939、6)①概况:(略)②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三、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本性要求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③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2、经过:(略)3、(清)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②主观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战和不定,指挥不当;③客观原因: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重难点复习】1、19中期列强侵华特点国家:以英法为主方式: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以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以文化侵略为辅助。范围:主要在东南沿海2、19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①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英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被称为“世界工厂”,掌握世界霸权。②西方国家为了夺取世界原料和市场产地,完成了对亚非拉大部分国家的占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新一轮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浪潮兴起,德意俄日等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初步形成。3、19世纪上半期中国和英国的社会状况比较表①经济基础: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②政治制度: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③军事力量:中国装备落后,营务废除;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④对外政策: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⑤综合国力:中国日趋衰落;英国世界强国。4、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内因(主观):落后(最根本的是社会制度落后——封建制度;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落后——自然经济;最关键的是思想意识落后——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抵抗不力。外因(客观):西方列强先进发达(社会制度先进、经济实力雄厚、思想开放)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认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之一,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真理。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战争结局与战争指挥有直接关系。应该发动全国人们坚决抗战,妥协必败。【课堂练习】1、(2002年广东卷)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A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和进口基本持平

D由出超逐渐转为入超2、(2002年上海卷)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D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D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4、(2010)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课后作业】配套复习资料《金太阳考案》本节习题,学生先做,教者检查指导。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目标】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难点: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见课件、或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三国四大条约(内容;危害)1、中英《南京条约》(1842、8)2、《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1843):《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3、中美《望厦条约》4、中法《黄埔条约》(1844)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独立、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1)政治上:(2)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社会矛盾:3、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4、思想文化:“天朝上国”的美梦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重难点复习】:1、鸦片战争给中国的影响(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变化):根本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表现在①政治: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②主要矛盾: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市场。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③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双重任务、民主革命。④阶级关系: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⑤思想文化: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⑥对外政策:开放⑦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2、19中期清王朝和外国列强关系的演变:排斥:战前抵抗:两次鸦片战争中妥协:两次鸦片战争中勾结:战后3、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国家和民族独立、主权的丧失,但仍保持着国家主权的形式,政治上受资本主义列强的控制和奴役,经济上受其掠夺和剥削。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但未完全解体,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新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简而言之,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丧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仍是独立自主,半封建是指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4、如何客观认识西方列强的入侵(1)危害:使中国各种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客观上的积极作用:A、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B、冲击了落后的封建按制度;C、传播了西方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E、推动向“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5、分析清朝的闭关政策(1)、“闭关锁国”政策:指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2)、社会根源:既是小农经济和封建主义劣根性的产物,也是清政府民族狭隘性的表现。(3)、实施原因:①是自然经济特点的反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②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③清政府的民族狭隘性。清政府时刻防范汉族人民,防止中外结成反清同盟,不得不采取闭关政策。(4)、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课堂练习】1、(20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D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2、(2005广东历史)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BA、1840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课后作业】配套复习资料《金太阳考案》本节习题,学生先做,教者检查指导。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见课件、或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修约的失败③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2、经过:1856~185718581859~1860广州天津天津北京联军委员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二、四国两大条约(内容;危害)1、《天津条约》(1858.6):2、《北京条约》(1860、10):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见课本)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双化加深政治:丧失主权;中外勾结经济:经济侵略【重难点复习】: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工业品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②外国商品有不少不适应中国的消费和需求;③老百姓贫困,购买力低;④英国倾销鸦片,直接排挤了其他工业品的销售;⑤太平天国运动横扫长江两岸,严重影响工业品的销售。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开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5处,第二次增开11处。

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3、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侵华目标上的差异及其原因:差异:英国:关注经济特权,谋取经济利益。俄国:扩张领土。原因: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课堂练习】1、(2005全国文综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D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2、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C

A中英两国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3、(2010)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C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D.以白银换取棉布4、(2010)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B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200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B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6、(2009)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B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课后作业】配套复习资料《金太阳考案》本节习题,学生先做,教者检查指导。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学目标】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见课件、或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2、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3、自然灾害;4、洪的领导:三种思想:农民平均+儒家大同+西方基督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太平天国运动的酝酿(1)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理论基础:洪秀全的宗教理论;①来源: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②内容:A、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B、人们都是上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C、提出清朝最高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之。③特点:把农民要求的平等自由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④作用: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3)群众基础: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财产分配原则: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③理想社会:(2)产生根源:①社会根源:②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③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3)评价: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其次,再次,。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③落后性: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三、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概况(略)2、太平天国早期军事取胜的原因(1)主观原因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⑤反封建斗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客观原因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②西方列强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中外反动势力尚未勾结,这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重难点复习】:1、太平天国早期军事取胜的成就和原因成就:①从1851—1853年、太平军由南向北,顺利进军。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②1853一1855年,大平天国进行北伐,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为其西征和东征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③1853—1855年,太平天日通过西征,巩固了天就革命大本营。④1856年,太平军的东征、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取胜的原因:(1)主观原因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反封建反侵略)和群众性(《天朝田亩制度》对社会下层的影响)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⑤所到之处,支持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打击官僚地主,分给农民土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欧美列强由于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同时鉴于太平天国的性质,以及对其对外政策的不了解,所以表面上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这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2、《天朝田亩制度》①主要内容: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在社会关系上,主张人人平等;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②产生根源第一,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第二,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第三,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③评价认识:第一,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第二,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1854年太平天国规定“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再次,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平天国政治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第三,落后性:此纲领是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论: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课堂练习】1、(2005全国文综3)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C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05广东历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DA、西方基督教教义B、儒家大同思想C、农民的平均主义D、道家无为思想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4、(2000·全国春季卷·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因为它规定(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课后作业】配套复习资料《金太阳考案》本节习题,学生先做,教者检查指导。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教学目标】重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斗争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功绩难点:天京变乱的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见课件、或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天京变乱1、原因:阶级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直接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追求享乐,腐朽思想日益增长,革命进取心减退。2、性质: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3、经过:略4、影响:①力量受挫——“国中无人”“朝中无将”②形势危急——清政府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③转折点——由盛而衰(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二、重建领导核心(略)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略)四、太平天国的失败1、标志:天京陷落2、失败原因: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3、性质:4、功绩:(见课本)5、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重难点复习】:1、太平天国的性质、功绩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主要功绩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④其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⑤同亚洲其他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结论: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①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起义则更增加了一层战争赔款。②起义形式不同。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特色。③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以洪仁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战争不可能遇到的问题。⑤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除《天朝田亩制度》外,还有《资政新篇》,它反映出一部分领导人要求学习西方的愿望。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课堂练习】1、(2010)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 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2、(2008)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C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3、(1999年全国卷)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资本主义色彩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05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B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5、(2000年广东)《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了D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影响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课后作业】配套复习资料《金太阳考案》本节习题,学生先做,教者检查指导。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重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资政新篇》难点: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所萌发的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如何正确评价《资政新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二)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抓住重点,探究难点。(三)考点知识梳理(见课件、或资料),重点讲解(见下)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总体背景:鸦片战争前我国思想界处于沉闷、僵化的局面。①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力倡程朱理学,残害反清和进步人士;②知识分子不问政事:乾嘉学派埋首古书。2、思想基础:3、直接原因:二、新思想的萌发1、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代表人物:3影响:启迪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振兴太平天国。2、社会根源①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以扭转形势。②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③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3、主要内容4、没有实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②客观原因:太平天国后期忙于紧张的军事斗争,无暇顾及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③主观原因: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按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不到广泛的支持。5、评价:①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②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③空想性: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总之:《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出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根本没有实行。【重难点复习】1、新思潮的萌发:①背景:a、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当时的知识界受到极其强烈的震动和刺激。b、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c、清王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新思潮的核心和目的。③“新思潮”之“新”表现在:a、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b、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等。他们还从实践上研制战舰、磨盘炮架等。c、新思潮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而告中断,但它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2、《资政新篇》的分析(1)社会根源第一,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第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第三,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2)主要内容及实质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和“开明君主制”,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因此,它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3)历史地位第一,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第二,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反)。第三,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当时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的基础。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这是《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4)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第一,《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第二,《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3、《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原因①太平天国后期,清军一直对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军事斗争的形势异常紧张,太平天国的领袖无暇顾及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这是《资政新篇》没能实施的客观原因。②19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已开始解体,但其速度异常缓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等社会条件。中国并不具备,这是《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根本原因:③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积极作用,这是其未能实现的又一重要原因。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①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