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古往今来,人们对生命、对人生有着无尽的思考。1600多年前的一个暮春时节,“书圣”王羲之和当时名士40余人在兰亭雅集,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为他们的“兰亭集”写了一篇324字的序言,这就是流传后世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羲之,走近那场名垂青史的盛会,近距离体会王羲之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兰亭集序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千古同慨,古今同悲晋·王羲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序”这种文学体裁。2.诵读翻译课文,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3.掌握本文情景交融,骈散结合的写作特点。4.分析作者乐、痛、悲的原因,体会王羲之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后人评价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303—361)《兰亭集序》下落
王羲之将《兰亭集序》视为传家之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他在房梁上凿开一个暗阁,然后将《兰亭序》藏在里面。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集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查出《兰亭集序》真迹在辨才和尚手中,李世民火速命人带着礼物前往云门寺,他提出条件:只要把《兰亭序》给我,金银财宝官位随便挑,用大车拉都行,除了朕的皇位之外,其他条件随便你提!但辩才和尚对师父很忠心,始终就是一句话:“对不起,没有啦,我不知道”!李世民因此茶饭不思,后宰相房玄龄为他推荐了“诡计多端”的监察御史萧翼!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集序》的传奇故事,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集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
《兰亭集序》的真本已经由唐太宗带入昭陵,唐太宗在世时,唐代就有过好几种摹本和临本。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摹本是完全遵照原作的摹写;临本实际上已经掺入了书写者的自我风格特征的临写。
初唐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进行过《兰亭集序》的临写,后代赵孟頫、董其昌的临本也比较著名。而专门在皇宫里面做摹本的是冯承素,现在我们通行的就是冯承素的摹本,都一致认为此摹本是非常接近原作的。
《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作者简介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为人率直、洒脱。他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晋书·王羲之传》说他:“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王羲之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7岁前后开始学习书法,11岁随叔父王廙(yì)南渡,居京师建康;20余岁娶太尉郗鉴女郗璿(xuán),婚后出仕为秘书郎;32岁前后离京,到武昌(今湖北鄂州)任征西将军府参军、长史;38岁任江州刺史(今江西九江),42岁得第七子王献之;46岁在建康任护军将军,49岁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51岁写下《兰亭序》;53岁发表《告誓文》,辞官回家;59岁(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卒。王羲之故事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秘藏书籍)?”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领悟奥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埋没)儿之幼令(少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之必蔽(掩盖)吾名!”入木三分: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祭神的木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王羲之故事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买)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为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用笼子装)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於笔端。“羲之爱鹅”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并称,是为“四爱”。尝诣门生家,见棐几(用榧(fěi)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王羲之故事东床快婿:《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王羲之的一生题目解读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境内,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夏、商、周至战国时,兰亭为古越人活动之地。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邀友雅集(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修禊于此,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兰亭集序》,兰亭亦成为“书法圣地”。兰亭三绝碑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兰亭三绝碑石碑上刻的“兰亭”二
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知识链接:序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诗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赠序、宴集序(古人宴饮集会时,常一同赋诗,诗成之后公推一人作序,便是宴集序)书序:序,绪也。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也称“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目的、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序言,有自己写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书序的命名格式:“作品名+序跋”。如“XX作品序(或后序、自序)”,“题XX作品跋”。
赠序:盛行于唐宋,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表达惜别。祝愿和劝勉之意。如,《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是赠序。它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后面附的诗,而在于向为之饯行的人抒同情、劝勉之情。
赠序的命名格式:“赠序+人名”。如“赠(或送)XX序”或“……饯别序”。
写作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上旬巳日(三月初三),在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称为“祓(fú)禊”、“修禊”。这一习俗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就是如此。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王羲之和谢安、孙绰、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及社会名士。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
作诗的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此次聚会,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谢瑰、卞迪等16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324字,以记之。诵读课文癸丑(ɡuǐ)
会稽山(kuàijī)修禊事(xì)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放浪形骸(hái)
一契(qì)
嗟悼(jiēdào)
彭殇(shānɡ)诵读思考✬古书原来没有标点,也不分段,编者为什么把文章分成四个段落,三个部分?他们如此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作者之“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的“痛”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的“悲”又表现在哪里。王羲之为什么会由“乐”转“痛”,又由“痛”而“悲”呢?✬王羲之流露出来的这种悲是消极的体现吗?划分依据:情感变化。第一节突出“乐”,第二节转入“痛”,第三节则升华为“悲”,本文就是围绕着“乐”“痛”“悲”展开的。
《兰亭集序》从文人雅集写起,寥寥数语,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写得韵味悠长。疏通文意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
癸丑:干支纪年。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三春:古人以农历正月为孟春(初、早春)、二月为仲春(春半)、三月为季春(暮、晚春)。九春: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修禊事:(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文化常识--上巳节的修禊活动
上巳节对应阳历的3月末或4月初,此时天地间气清景明,大自然万物复苏,气温回暖,正宜出行,于是人们呼朋唤友,结伴到水边踏青和沐浴。
上巳节的沐浴不同于平时,它属于名为“祓(fú)禊”的活动仪式。“祓”指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禊”是为了消除不祥而在水边举行的仪式。人们洗浴的目的不只是清洁自身,还包括对祛除病痛、灾祸、福祉降临的期盼。在现代人看来,踏青和沐浴也的确能使体内的陈旧之气一扫而空,达到祛病消灾的目的。《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疏通文意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贤:形作名,贤才。少、长:形作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
修:高高的。激湍:急流。映:映衬。带:名作动,环绕;引:汲引、引来。以为:以之为。流:使……流动。
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作鸟雀状,左右形如两翼,又称羽觞。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疏通文意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其次:古:它(曲水)的旁边今: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觞:名作动,喝酒。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行修楔之事。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少者老者都聚集于一处。(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萦绕在亭子四周,汲引(溪水)把它作为使水杯流动的曲水,(大家)排列坐在曲水边。即使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文化常识--纪年方法【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元年顺次为二年、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明朝之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但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从洪武元年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前天干后地支。如岁在癸丑。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文化常识--纪年方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用于春秋战国年代。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生肖纪年】它是中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敦煌经卷有记载,生肖纪年起于少数民族,至今西藏还是用这种纪年方法。一义多词:全、都悉、皆、咸、尽、毕、并、俱(具)、举、凡[同]都,全。范围副词,表示行为的主体或客体所涉及的范围。✬悉:《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师悉起,将至矣。”
“悉”,表示起兵的范围是所有晋军。✬皆:《襄公二十八年》:“崔氏之乱,丧群公子,故鉏(chú)在鲁,叔孙还在燕,贾在句渎之丘。及庆氏亡,皆召之。”“皆”,表示召的范围是宾语“之”所指代的三公子。✬咸: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尽:《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毕:《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间,天下遗事古文,靡不毕集太史公。”一义多词:全、都✬并:都。含有一并、一起的意思。《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俱(具):都,共同。《说文》:“俱,偕也。”《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举:都,全部。王充《论衡·书解篇》:“吕不韦作《春秋》,举家徙蜀。”《孟子·公孙丑下》:“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凡:都,总共。《说文》:“凡,最括而言也。”用在动词或名词性谓语前时一般可理解为“都”或“都是”,《尚书·微子》:“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用在数词前一般可理解为“总共”,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凡六月。”疏通文意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日:这一天。惠风:和风。和畅:温和舒畅。品类:古:指自然界的万物。今:种类;品种游目骋怀:使动,使……纵展(舒展),使……驰骋所以:用来……,表目的。极:穷尽。信:确实、实在。
可:值得。
【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抬头观览广大的宇宙,低首细察众多的万物,借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定语后置句:宇宙之大/品类之盛
疏通文意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暂:短暂,一时。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疏通文意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及:等到。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求得。
迁:变化。系:连接,附着。向:过去、以前。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化:自然。期:至,及。大:大事。
疏通文意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
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疏通文意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由:缘由,原因。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喻:明白。
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两个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疏通文意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故:因此。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致:思想情趣。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文】(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
问题探究王羲之纵情山水,《兰亭集序》从文人雅集写起,寥寥数语,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写得韵味悠长。✬1、本文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之“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信可乐也良辰美景嘉宾乐事情幽✬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澈激湍,映带左右。✬嘉宾: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乐事:修禊事;流觞曲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极视听之娱。✬小结:作者从“视听”两方面来写“乐”。这种“乐”是作者与亲朋好友、文人雅士之间,在祈福消灾的仪式中,愉情山水,个性极度自由的一种放松之乐。✬情幽: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开阔的画面,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宴乐图。虽然隔了1600多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快乐情景。王羲之笔下的暮春之景✬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姹紫嫣红,但王羲之只选山、水、林、竹、天。✬眼中景乃心中境,王羲之的眼中没有暮春三月的绚烂景致,笔下呈现的自是一派清澈澄明。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格。这里的自然,是经过王羲之心灵漱涤过的自然,是澄怀者眼里的自然。王羲之以简净雅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清雅之景,表现了文人的高雅之趣。这种审美情趣符合魏晋士人推崇的名士风度。✬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只是概括的叙述,而不是精致细节的描绘。✬绘竹: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言其清而弃其碧。✬笔下呈现的并不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反而是高峻的山岭、高茂的竹林、清澈的流水;不是春光融融,而是疏朗阔大的宇宙空间,一片清澈明朗。相同情境不同描写之比较✬文化名人观景、饮酒、吟咏的聚会,早在王羲之之前半个世纪就有了记录。✬石崇是当时的顶级富豪,他的抒情首先集中在物之齐“备”上,其次是隆重、盛大的音乐。✬石崇(249年-300年)《金谷诗序》: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王羲之的“乐”,还来自“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作者眼界宏阔:从无生命的宏伟的“宇宙”空间,到有生命的万物“品类”,无不尽收眼底。精神空间比石崇广阔得多。✬王羲之则不取石崇这种盛大的排场,亦不夸耀物品之齐备。他特别点出“情”的特点是“幽”,不在乎外在场景的宏大,也不在内在的强烈,而是深邃的、微妙的、自如的,是文士的雍雅。问题探究✬描写曲水流觞之乐并非作者的真正意图,他很快沉浸到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中,发出了一连串的叹息。✬2、作者面对良辰美景,正得其乐时,按常理作为一篇序,作者可以介绍本次收入集里诗歌的内容,或像石崇在《金谷诗序》中“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但令人费解的是作者却突然转入了“痛”,作者因何而痛,“痛”具体表现在哪里?岂不痛哉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生命短暂:俯仰一世;老之将至。✬美好易逝: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生死难测: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世事无常: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作者由乐到痛,是如何过渡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为什么在如此愉悦的状态下,会突然转入“痛”的心境呢?✬文人对人生的敏感。他们面对自然外物,往往会产生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发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永和”年间,社会动乱,内忧外患;兵灾,地震,瘟疫……天灾人祸,无时不在。知识分子普遍感到生命短暂、无常和虚无。✬生命意识是魏晋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之一。对生命的珍惜、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成为文人经常流露的心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慨叹人生短促的主题,贯穿整个时代。✬永和(345年-356年)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2年。永和三年:桓温攻入成都,成汉灭亡。永和四年:四月,林邑国的军队进犯九真郡,当地的士兵百姓十之八九被杀。永和五年:“是年,大疫”。永和六年:“是岁,大疫”。永和七年:“刘显杀石祗及诸将帅,山东大乱,疾疫死亡”。永和九年:“五月,大疫”。
知识链接:永和年间✬《二孙女帖》:“羲之顿首,二孙女不育,伤悼切心。岂图十日之中,二孙夭命。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可复如何!羲之顿首。”✬《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王羲之私人信件内容:✬《建安帖》:“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慈阴幽绝,垂卅年。永惟崩慕,痛彻五内;永酷奈何?无由言告。临纸摧哽,羲之报。”✬《姨母帖》:“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庾新妇帖》:“庾新妇入门未几,岂图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岂可胜任?奈何奈何!无由叙哀,悲酸。”
知识链接:王羲之之痛✬“乐”与“痛”是文章思想情感的主体部分,字里行间渗透着王羲之感情的火、思想的光。而这种情感的“变”与“不变”在内在上达成了和解。“乐”与“痛”的关系其本质是一致的,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入,是一种递进关系。它是作者“俯仰人生”的集中表现。✬读着这些痛苦满纸的文字,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到王羲之内心的忧伤、牵挂、无奈和愤懑。✬在这些文字当中,王羲之已消退了作为“书圣”的光鲜,而恢复到了一个内心无比悲伤的真实的人。
岂不痛哉问题探究✬面对人生的悲痛,作者又是如何思考和排解的呢?✬3、作者的“悲”表现在哪里。你认为作者流露的情感消极吗?为什么?✬“悲”的表现(1)古今一契之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一死生齐彭殇之悲: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现实面前,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一味沉湎于老庄哲学和所谓的清谈已无济于事。(3)生死亘古之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问题探究✬作者的“悲”表现在哪里。你认为作者流露的情感消极吗?为什么?✬并不消极。是一种暂时的消沉,而不是消极。(1)从文本看,作者最终将自己的人生之悲通过著作,保存下来,所谓“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巧妙地从“悲”中走出来,通过“立言”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古人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说法。而且作者坚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向世人宣示了这篇文章和自己思考的价值及影响。✬冯友兰《论风流》:真正风流的人有深情。但因其亦有玄心,能超越自我,所以他虽有情而无我。所以其情都是对宇宙人生的情感,不是为他自己叹老嗟卑。问题探究✬作者的“悲”表现在哪里。你认为作者流露的情感消极吗?为什么?✬并不消极。(2)从王羲之个人性格看,也不应是消极的。王羲之为人“旷达”,特别是到年老之时,犹能看透世事,看透官场,醉心于山水之间。此次盛会,既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正合作者志趣,岂能消极!✬《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问题探究✬作者的“悲”表现在哪里。你认为作者流露的情感消极吗?为什么?✬并不消极。(3)从文人士大夫的哲学思考来看,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恰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深入的观照,所谓“冷眼”观世界,乃是其“心热”的最好体现。✬李泽厚《美的历程》: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艺术特点(1)语言美:整散相间,相得益彰。全文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偶尔参以偶句,摇曳多姿,自然有致。全文语言精美,如行云流水,幽谷泉鸣,自成一格。语言于精美中见出质朴、雅致,古典而鲜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许多词汇至今仍为人们所习用。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虚词使用增强情感。(1)“信可乐也”:“也”放在句尾,作为语气助词,表达的是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确定。(2)“岂不痛哉”:“哉”字含有强烈的语气,且常用在反问句中,加强语气。(3)“悲夫”:“夫”作为语气词用于句尾,常表示较为深沉的感叹。✬文言虚词随语意而变,使文气更加贯通,气韵更加生动,并使行文风格协调一致,文辞贴合情感的起伏和流转。艺术特点下文的“向”“况”领起的两句由乐转悲,浑然天成。一个“况”字,强调了作者更加惆怅的“兴怀”。后又借古立论,让人警醒。末段“昔人”、“今”人、“后人和”“我”的相互参见,体现了作者在“痛”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古今共通的“生死”这一哲学命题。(2)文思美:全文以情感为主线,叙中有情,以情说理。构思精巧,文脉清晰。
文章首段以“信可乐也”收束,是对上文兰亭聚会情景水到渠成的总结。而第二节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相机租赁服务合同包含镜头及配件供应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收费员劳动合同续签与薪酬调整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咖啡店会员积分系统开发与应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茶叶代销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金融续借合同标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合同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设备销售合同变更及售后服务优化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知识产权保密安全技术服务合同5篇
- 文具办公用品购销合同
- 个人汽车租租赁协议
- 2025年河南鹤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招聘12345市长热线人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情况报告
- 春节期间安全施工措施
- 2025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工地春节期间安全保障措施
- 路面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 TLFSA 003-2020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调味面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 LY/T 2244.3-2014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技术导则第3部分:景观保护
- 纪律教育月批评与自我批评五篇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3342-2007船用往复式液压缸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