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登快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登快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登快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登快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庭坚登快阁1045年,江西九江的双井村,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孩子在抓周时一把抓住了毛笔,就不再松手。黄庭坚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5岁时即熟记《六经》。7岁那年,黄庭坚便写下了这么一首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8岁那年,黄庭坚送别同乡进京赶考,写了一首诗: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相比前一首,这首诗的艺术性更强,它的首句便是典故。“祖鞭”出自《世说新语》,它说的是晋朝时的刘琨素有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但他看到祖逖很有才华而且得到了重用,便写书告诉朋友,担心祖逖将会持鞭纵横天下,抢在自己前面立功。

在这里,黄庭坚一扫七岁时的无为思想,变得豪迈无比。他在送人考试的时候,希望友人顺利中举,为国效劳。他又以刘琨、祖逖的故事激励彼此,表明自己一定会迎头赶上。同时,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黄庭坚不无自负地表示,自己也是天上的谪仙人,如今已经下凡八年了。19岁那年,黄庭坚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了第一名。23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了三甲第一名。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宦海沉浮。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1095年,他被贬谪黔州(今重庆市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仕途失意,但生活却富有诗意:他在这里参禅悟道、诗酒会友,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自持。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兼擅行、草书,和苏轼、米芾、蔡襄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松风阁诗帖》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九行书”

2010年6月3日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南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如何理解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其要旨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无论师辞与师意,都不是单纯的模仿和抄袭,从“铁”到“金”和“换骨”的过程都需要有一番“陶冶”的工夫,其目的在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师前人之辞“夺胎换骨”——师前人之意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黄庭坚进入仕途之后,先任叶县尉,后任北京国子监教授,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不是副手,就是闲职,心中不无失志之感。他在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但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萌生了归隐之志。在这种情况下寄情山水就成了诗人抒发胸臆、寻求解脱的途径。元丰五年(1082)秋天,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写下了《登快阁》这首诗。历来被推为黄诗之压卷之作。解题①登,即点明登临望远,属于登临诗。②快阁,在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县令期间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登高诗作的特点

登高诗不是简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往往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的思考,其主旋律主要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沧桑之感。

登高诗情感分析概括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诵读诗歌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黄庭坚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晋书》卷四十七:傅咸为人清正耿直,屡屡批评在朝廷执政的杨骏。杨骏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岳父,既有权势,又有倚仗,对此很是不快。其弟杨济平素与傅咸颇有交情,于是就写信劝傅咸说:“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江海之所以深广,是因为吸纳溪流不分清浊;要成就天下大业的人,就不可以每事讲究明白,而您却凡事都要说个清楚。俗话说,生个痴呆儿,处理官场事。官场中事是不可以以明白清楚来要求的。要求事事清楚,只是一痴,虽然快心逞意,却难免祸害。)意思:在官场中,要懂得糊涂才是聪明,太过清醒反而是痴呆。因此,杨济这番话中的“痴”,既指天性的迟钝,又指执着于信念而不能随机应变的“痴性”。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痴儿《宋史》本传记载,黄庭坚知太和县,以平易治,体恤民生而不迎合上司。当时朝廷派售官盐以敛财,各县长官不顾百姓穷困而争报数量,“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可见他在官场的不肯附和随应。

他曾写信给在邻近的高安任职的苏辙说:“不肖既全于拙矣,于事无亲疏,不了人之爱憎,人谓我疏愚,非所恤。独不知于道得少分否?”诉说自己坚持正直而疏于人事的苦恼,并希望得到年长而久在官场的苏辙的指点。信中所说的“拙”和“疏愚”,正是诗中“痴儿”之意。

因此,太和知县虽然是一县之长,黄庭坚要坚持自己恤民立政的为官原则却也处处碰壁。于是面对官场的混浊,面对繁琐的官务,他说自己是“薄能不胜事剧,陆沉簿领中,救过不暇笔墨”(与上同见《与苏子由书》,《山谷集》卷一九),叹息完全无暇从事自己喜爱的文艺。一面是倦怠与忧烦盘结于心,一面仍然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官事冗务。既知自己无以作为,却又不能放弃为人立世的真诚,在琐屑的官务中认真而徒劳地工作。于是自嘲为不懂得妥协与糊涂的“痴儿”,辞官归隐之意也就油然而生。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痴儿”实际是作者的自嘲,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公务繁杂,办完公事之后的诗人急于排遣心中的失意无聊,于是在晚晴之际登上快阁,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舒展。此联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作者为什么自称为“痴儿”?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①符合实情:诗人结束一天公事身心疲累,就倚靠在阁楼的栏杆。②含义丰富:包括倚栏杆、赏晚晴两重意思。③含蓄抒情:既包含对当前官场生活的厌倦,又含对自然美好景致的热爱,内心的闲适、愉悦,为后面归隐之情铺垫。此句用“倚晚晴”有何深意?有何作用?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①符合实情:诗人结束一天公事身心疲累,就倚靠在阁楼的栏杆。②含义丰富:包括倚栏杆、赏晚晴两重意思。③含蓄抒情:既包含对当前官场生活的厌倦,又含对自然美好景致的热爱,内心的闲适、愉悦,为后面归隐之情铺垫。此句用“倚晚晴”有何深意?有何作用?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远望无数秋山,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之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写景角度: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寄托了投身自然之中轻松明快的心情选取意象: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晴空浩渺、江水澄澈、夜月清明意境特点: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远望无数秋山,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之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清明的美丽秋景。表现了作者襟怀的远大和心境的空明。颔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用典:

知音不在,我折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青睐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叹世无知己,只能寄杯于酒。用典:前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因知音难觅而借酒解愁的感慨和苦闷,在深感孤寂的处境中又保持着自我人格的兀傲不群。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鸥鸟意象内涵一:潇洒自由、睥睨天下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飞翔天宇、举身天外的白鸥正是诗人高洁孤傲的形象,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自信豪情,积极用世、蔑视庸俗、鄙弃无所作为,可谓意气豪迈、壮怀激烈。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诗中刻画的鸥鸟也是一种潇洒翱翔于万里浩瀚天宇的桀骜不驯之形象。鸥鸟意象内涵二:远离机心,与世无争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海翁无机,鸥故不飞”。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于是相处甚好;人没有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也会远之。虽然那时鸥鸟没有什么固定的含义,但鸥鸟的无巧诈之心的美德在这里已初有体现。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我已经不拘形迹(放下官架)了,所以野老都开始来跟我争席了,海鸥对我又有什么怀疑呢?本应相亲相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海鸥”并不和我相近。这里运用《列子·黄帝篇》里的典故,简捷地表达了比较复杂的心理。鸥鸟意象内涵三:淡泊寡欲,闲适归隐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刘长卿《福公塔》:“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白居易《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高适:“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鸥鸟意象内涵四: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的沙鸥有一种漂泊凄凉的身世之叹,杜甫孤独无依,栖身无所,像沙鸥一样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间。杜甫《雨四首》:“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他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伤怀中挣扎,举目无亲、饥寒交迫的饥鸥形象正是饥寒的诗人自己。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远离故园,看到秋日萧条之景,虽羡慕“沙鸥”的自由自在,但仍不免有飘泊在外的凄凉和郁闷。

黄庭坚不是一个热衷功名之人,却也抱有济世的志向。他进入仕途之后,先任叶县尉,后任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不是副手,就是闲职,心中不无失志之感。

太和虽然偏在南隅,知县却是主事之官,按理说任职太和,他是有了机会可以推行一些自己的想法了。他在元丰四年年底到任,五年春就作有《到官归志浩然》,抒写自己对于官事的厌倦:“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敛手还他能者作,从来刀笔不如人”。这里的情绪显然是因政事挫折而生。

《宋史》本传记载,黄庭坚知太和县,以平易治,体恤民生而不迎合上司。当时朝廷派售官盐以敛财,各县长官不顾百姓穷困而争报数量,“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可见他在官场的不肯附和随应。

他曾写信给在邻近的高安任职的苏辙说:“不肖既全于拙矣,于事无亲疏,不了人之爱憎,人谓我疏愚,非所恤。独不知于道得少分否?”诉说自己坚持正直而疏于人事的苦恼,并希望得到年长而久在官场的苏辙的指点。信中所说的“拙”和“疏愚”,正是诗中“痴儿”之意。

因此,太和知县虽然是一县之长,黄庭坚要坚持自己恤民立政的为官原则却也处处碰壁。于是面对官场的混浊,面对繁琐的官务,他说自己是“薄能不胜事剧,陆沉簿领中,救过不暇笔墨”(与上同见《与苏子由书》,《山谷集》卷一九),叹息完全无暇从事自己喜爱的文艺。一面是倦怠与忧烦盘结于心,一面仍然一丝不苟地处理着官事冗务。既知自己无以作为,却又不能放弃为人立世的真诚,在琐屑的官务中认真而徒劳地工作。于是自嘲为不懂得妥协与糊涂的“痴儿”,辞官归隐之意也就油然而生。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诗人因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产生了弃官归隐之心,希望自己能坐上归船回到故乡,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1067年,黄庭坚二战成功,考中进士,为三甲榜首。1067-1071年,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1080-1083年,36岁的黄庭坚为泰和县长。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1093年,1093年6月,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1095-1100年,去国六年,贬谪巴蜀黔戎。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选择归隐的情况不同。陶潜归隐是付诸具体行动的归隐。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于繁冗之中萌生了归隐之意,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终究是在宦海浮沉中走完了全部人生。

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

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也渴望归隐山间,但他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诗歌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记叙

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写景

描写登楼所见美景抒情

抒发登楼所生之感

明志

弃官归隐,向往自由情感脉络厌倦痴儿了却公家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朱弦已为佳人绝,快阁东西倚晚晴轻松愉悦孤寂归隐青眼聊因美酒横。孤傲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渐喜,忽而转忧,终而平静,在顿挫、跌宕中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②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和感慨。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归隐情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手法总结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借典抒情借景抒情

借典抒情借典抒情抒情手法写景手法远近结合

俯仰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化用艺术特色:1.气象空阔,精致新奇。2.曲折尽情,抑扬顿挫。3.多处用典。4.善于炼字。全诗是怎样“点铁成金”的,请加以分析①“倚”指斜靠栏杆欣赏晚晴余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②“青眼”显示了诗人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人格的兀傲不群。③“了却”渲染出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其对官场的厌烦。④“横”字用得生动传神,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与神情刻画了出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VS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景——①都选取了秋天的典型意象“落木”,写出落叶飘零之感。②都选取宏大意象,如“千山”“远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视野宏阔以天地视角营造了开阔的意境。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VS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不同点:情--①《登高》中,无数的树叶萧萧地飘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