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_第1页
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_第2页
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_第3页
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_第4页
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暴发性心肌炎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它主要是心肌发生了严重的炎症性病变,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正常的心肌能够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而暴发性心肌炎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从看似健康的状态迅速发展到严重的心血管功能衰竭状态,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B组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入侵人体后,可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例如,流感季节,部分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对心肌造成损害。-细菌、真菌和原虫等感染也可能诱发暴发性心肌炎,但相对较少见。2.自身免疫因素-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时,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心肌细胞识别为外来病原体并发起攻击。例如,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身体的自身抗体可能会损伤心肌细胞,引发暴发性心肌炎。3.药物及毒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抗肿瘤药物等可能会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此外,酒精、重金属等毒素的过量摄入也可能损害心肌,在特定情况下诱发暴发性心肌炎。(二)发病机制1.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后,会触发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会聚集到心肌受损部位,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这些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2.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中,自身抗体与心肌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破坏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心肌细胞功能丧失。同时,免疫细胞也会对心肌细胞进行攻击,加剧心肌的损伤和心脏功能的恶化。三、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在暴发性心肌炎发病前1-3周,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类似于感冒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以为只是普通的疾病而未及时就医。2.心血管系统症状-患者很快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胸痛的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或刺痛等。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开始可能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同时,可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3.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的表现,以及肺淤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左心衰竭的表现。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低钝、奔马律等异常体征。4.心源性休克症状-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减小)、意识障碍等。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满足机体的血液灌注需求所致。四、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同时,要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免疫调节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同时,还可使用丙种球蛋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和炎症因子,保护心肌细胞。-血管活性药物:当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时,需要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提升血压,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室性心律失常可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3.机械循环支持-对于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患者,可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机械循环支持手段。ECMO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为心脏和肺脏的恢复争取时间;IABP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减轻心脏的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液学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在并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时,血小板计数会进行性下降,通常低于100×10⁹/L,严重时可低于50×10⁹/L。-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或肌钙蛋白T(cTnT)显著升高。这些标志物在心肌细胞受损后释放到血液中,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cTnI可能会升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正常上限。-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此外,一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等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会升高。2.心电图检查-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可伴有ST-T段改变,如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这些心电图改变反映了心肌的电生理异常,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依据之一。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可出现明显异常。心室壁可表现为运动减弱、不协调或无运动,反映心肌的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严重时可低于30%。心脏可出现扩大,包括左心室、右心室或全心扩大等情况。六、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肌收缩力下降、肺淤血有关。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暴发性心肌炎使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3.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供不足、心功能不全有关。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心脏不能有效地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身体活动时容易感到疲劳、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由于心肌细胞的严重损伤和心脏电生理功能紊乱,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预防。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者长期卧床、身体水肿有关。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可能会出现水肿,长期卧床会使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压疮等情况。6.焦虑-与病情严重、对疾病预后担忧有关。暴发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患者和家属往往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感到担忧,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七、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监护等。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异常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皮肤温度和湿度等,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休克的发展阶段。-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如是否能够平卧、有无端坐呼吸等。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或肺水肿等并发症。-观察患者的尿量,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和心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脏灌注不足或心功能恶化。2.休息与活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在病情稳定后,可先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床边坐起、床边站立、室内短距离行走等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3.吸氧护理-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调整氧流量。一般轻度缺氧患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重度缺氧患者可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在吸氧过程中,要保持吸氧管道的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定期更换吸氧鼻导管或面罩,防止交叉感染。观察患者的吸氧效果,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血氧饱和度是否升高。4.用药护理-抗病毒药物: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如阿昔洛韦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免疫调节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糖、血压、血钾等变化,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波动、血钾降低等不良反应。丙种球蛋白在使用时要注意滴注速度,避免滴注过快引起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等。-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时,要使用微量注射泵准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整药物的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抗心律失常药物:按照医嘱正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频率等。如使用胺碘酮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因为胺碘酮可能会对甲状腺和肝脏功能产生影响。5.机械循环支持护理-ECMO护理:-密切观察ECMO机器的运行情况,包括血流量、氧合情况、管道压力等。确保ECMO管道连接牢固,避免管道扭曲、打折或脱开。-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每天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因为ECMO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要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根据凝血指标调整抗凝剂的用量。-IABP护理:-观察IABP的反搏压、舒张压、收缩压等压力指标,确保IABP正常工作。-保持IABP管道的通畅,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管道受压。-观察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颜色等,防止下肢缺血性坏死。6.皮肤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床垫,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对于水肿部位的皮肤,要避免过度摩擦,可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7.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预后等情况,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提供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八、案例分析(一)现病史患者,男性,32岁,平素身体健康。入院前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自认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1周前开始出现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随后心悸、胸闷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呼吸困难,开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端坐呼吸,伴有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遂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测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以“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收入院。(二)诊断1.暴发性心肌炎-根据患者前驱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结合心电图的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显著升高)等检查结果,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低于100×10⁹/L,同时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如感染、药物(除肝素外)等,诊断为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三)治疗及护理1.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3L/min),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药物治疗方面,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免疫调节药物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针对低血压情况,使用多巴胺微量注射泵维持血压。由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控制心律。-在发现血小板减少后,停用肝素,改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考虑到患者心功能严重受损,出现心源性休克倾向,及时行ECMO治疗,以支持心肺功能。2.护理-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15分钟记录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监护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发现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从劳力性呼吸困难发展为端坐呼吸,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每小时尿量从最初的40ml逐渐减少到20ml左右,提示肾脏灌注不足,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医生。-休息与活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每次活动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吸氧护理:根据患者的缺氧情况调整氧流量为3L/min,保持吸氧管道通畅,每天更换吸氧鼻导管,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从入院时的90%上升到95%左右。-用药护理:-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滴注速度,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