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历史悠久的市井小说,在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致。市井小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在市井民俗风情的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运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市井小说在刻画人物、描摹市井风俗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有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负载。理想主义的浪漫激情、忧患意识及对改造国民性的探讨,都被淡化。也不故作高雅,来俯视芸芸众生,嘲弄鄙视世俗。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这些作家都曾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的经历,对市民的生活、价值观念、情调趣味有着深切的了解。但决不去媚俗,去迎合或是把玩市民的生活情趣,以市民的眼光来写市民。而是以一种潇洒、豁达、不拘陈规的对市井文化既亲近又疏远的文人心态,化俗为雅,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美学品格。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来看,喜剧性是揭示事物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些丑恶腐朽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和事,而又虚伪地冒充美好的、进步的企图,都可以通过喜剧的形式揭示出来。市井小说对那些王公贵族、民国总统、封建遗老、军阀政客、破落户子弟的全部荒谬性,以喜剧的形式,毫不足惜地进行无情的讽刺、批判和彻底的否定,以此来葬送那个旧的时代。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保守落后因素、不良风气也进行了善意的嘲讽,意在劝其改善,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告别。喜剧性的审美效应,既能使读者发出愉悦的笑声,又使那些荒谬的、庸俗的、虚伪的、矫情的等应否定的一切,在笑声中被彻底撕毁,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想追求。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艺术视野的开拓,作家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索平凡人生的意义,感受富有文化意蕴的生活现象,从而以非情节化的结构方式来营造新的艺术世界。而新时期市井小说却独树一帜,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既注重故事情节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又摆脱了庸俗的低级趣味,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使新时期市井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摘编自张学军《新时期市井小说的美学品格》)材料二:80年代的市井小说描写的新时代的中国市民、尤其是下层市民的人伦关系仍然带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爱又如何》中可馨对丈夫沈伟也一样看不顺眼,也不断挤兑他,妻子成功了,丈夫的日子更难过,更有被“休”的危险。中国市民的质量首先在人伦关系上表现出来,从这一点可以衡量出中国市民的现代化程度,也可以看到中国市民世俗化的特色。80年代以来的市井小说仍然对市民的这种保守性和封闭性进行充分的描写。刘心武的《钟鼓楼》写了数十个市民形象,他们大多还没有走出“四合院”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王朔和何顿刻划的“城市顽主”形象,实质上也是一些很封闭的人。他们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但实质上他们只是囿守在他们那种“顽主”的圈子里,拒斥外界,对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20世纪中国市井小说对市井人生,闾巷风俗的描写,营造了市民生存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展现了一种世俗化的风情。80年代的《钟鼓楼》是一部刻意为之的作品。“四合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市民社会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心理沉淀、人际关系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它的对称性格局是超稳定心态的反映,表现为一种排外的封闭心理,一种静态的超稳定的美学观念。而今天的“四合院文化”又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市民文化心理变化的某些特征,表现了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市民文化,新旧交错,雅俗同居,封建的魂灵未去,现代的气息袭来,但灰色还是“四合院文化”的主要基调。作者把“四合院”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主角”来描写,无疑是《钟鼓楼》这部作品最精彩的笔墨。20世纪中国市井小说还对许多市井习俗习气作了充分的描写,这些习俗习气由旧的习惯势力承载,承传,扩而开之,使市井天地偏狭,情调低俗,色彩灰暗。这些习俗习气构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惰性和历史惯性,形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的人格质量。(摘编自田中阳《市井人生,闾巷风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井小说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又绝不去媚俗,能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审美人格。B.市井小说作者以喜剧形式,表现并嘲讽人们的荒谬性,意在与作者的过去告别。C.社会发展、艺术视野的开拓,使作家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市井小说呈现新世界。D.《钟鼓楼》中的“四合院”是人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象征,具有多重意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市井小说行文的两则材料有所不同,但材料二更侧重于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B.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经历的作家,能深切了解市民的一切,从而可以豁达地创作。C.中国的市井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呈现出时代特色。D.市井小说充分描写的习俗习气,营造了一种文化环境,影响了作品的情调和色彩。(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撑“市井小说要将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新的时代有机融合”观点的一项是A.市井小说在所表现的生活细节中要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致。B.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描绘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C.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D.可在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描写中打上新的时代烙印。(4)结合材料一,阐释“市井小说”的内涵。(5)新时期如何让市井小说带给读者美好的审美享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2.(18分)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善五言诗善:喜欢。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带着。C.播极远,猿狖所宅宅:居住。D.生徒三千余徒:只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新辞以教巫祝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C.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奚以知其然也(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②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③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4)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3.(10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②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2)请结合短文②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三.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20分)4.(12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8分)按要求填空。(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2)荀子《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3)韩愈《师说》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诗经静女))(5)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唯》(6)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7)常恐秋节至,。《长歌行》)(8)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9)我欲与君相知,。(《上邪》)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父亲①相当漫长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②在家里,我只是防备挨揍,我是个乖孩子。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我特别关注他的表情。③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我就醒,可我故意装睡。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雨披的声音我听得出。他说:今天要下雨。我装睡,瞒不住父亲。他一声不吭地往出走,去上工。我相信农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我说:爸,喇叭昨天预报晴天。④我在作文里喜欢用“阳光灿烂”,可是,我到学校,军体课(那时体育课的叫法),突然下起暴雨。我为父亲自豪,说: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⑤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⑥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父亲的身体里藏着过去的战争。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我还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⑦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父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⑧第二天,在连队的食堂里打了晚饭,父亲板着脸对连长说:你凭什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列入突击队?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说:老谢,老革命焕发革命青春,要是不考虑你这个老突击队队员,你还能让我太平吗?⑨父亲说:那也得我主动报名。⑩连长说: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⑪父亲说:我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还在家放羊呢。⑫连长说:老谢,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⑬父亲说:我现在正式报名。⑭我弄不懂父亲明明要参加突击队,为什么还要“摆老资格”?结果,不也还是突击队队员吗?不过,我知道了,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打过仗。我听说战争年代,父亲也是突击队队员。父亲一身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我念高中住校,他明显地衰弱了,似乎力气不如以前,转移到土地上边,收不回来。我考入师范后,他离休。我和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坐着交谈过。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⑯回来,父亲卧床不起,已经用不着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话要说,却已说不出话。我把他粗糙的手放进被子——别着凉。我时不时地替他翻转身体,似乎什么姿势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过,他的身体不再是气象站,仅能反应疼痛,又确定不了哪里疼。过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同时爆发,但跟气象无关。⑰后来,火化,我捧着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弹片,小手指甲盖那么小一片,它在父亲的身体里待了半个多世纪,已成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像拖拉机里一个小小的垫片,却起过作用。那么魁伟的身体就化为盒中的骨灰,像沙尘,那么轻那么轻。从遗物中,我发现一本五十年代初发给他的残疾军人证。⑱在农场里,像父亲这样的老兵,多了去了。突然,我想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的样子,像要对我说什么,可是,我总不给他创造机会。我还以为这就是我和父亲的习惯状态,唯有我有遗憾。⑲有一次,我遇上父亲老首长的儿子,我问:你父亲给你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吗?他摇头:老头子从来不讲过去的事。⑳我心里紧了一下。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取材自谢志强作品)(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名堂:鲜为人知的内容。B.凑热闹: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C.太平:平静无扰。D.吃老本:只凭已有的资历、功劳过日子。(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到“我”对打仗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却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很少跟“我”谈及他过去的事情。B.“我”跟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地交谈过,我们之间的状态总是“沉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C.结尾部分,“我”和“首长儿子”的对话使小说探讨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将一个人的遗憾扩展到一代人的遗憾,引人深思。D.整篇小说没有紧凑连贯、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选取了二三个情境,就将“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得立体丰满,让读者掩卷难忘。(3)文中多次将父亲比作拖拉机,分别说说它们有何意味。(4)对父亲的“故事”,“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条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①百度在3月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文心一言”,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可与ChatGPT相媲美的产品的企业。②首先,“文心一言”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文章或段落;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生成文章的精准度和质量。③其次,它注重用户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④最后,“文心一言”的智能AI技术不仅适用于文本生成领域,未来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音箱等,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媲美”可以改为“比美”。B.②句中两个画线词语不能互换位置。C.④句中“不仅”可以换成“不但”。D.④“文心一言”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2)请根据材料为“文心一言”下定义。六.语言表达(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8.(10分)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七.作文(共2小题,满分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声,是窗外的风雨声,是新蕾的绽放声,是新岁的爆竹声,是雾中的短笛声,是赛场的呐喊声,还是父母的叮嘱声?请以“牵动内心的声音”为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书写要工整,文体特征要鲜明。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人或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不再孤独,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让我们领悟生活的真谛,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凸显人或物的个性。②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北京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历史悠久的市井小说,在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致。市井小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在市井民俗风情的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运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市井小说在刻画人物、描摹市井风俗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有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负载。理想主义的浪漫激情、忧患意识及对改造国民性的探讨,都被淡化。也不故作高雅,来俯视芸芸众生,嘲弄鄙视世俗。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这些作家都曾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的经历,对市民的生活、价值观念、情调趣味有着深切的了解。但决不去媚俗,去迎合或是把玩市民的生活情趣,以市民的眼光来写市民。而是以一种潇洒、豁达、不拘陈规的对市井文化既亲近又疏远的文人心态,化俗为雅,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美学品格。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来看,喜剧性是揭示事物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些丑恶腐朽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和事,而又虚伪地冒充美好的、进步的企图,都可以通过喜剧的形式揭示出来。市井小说对那些王公贵族、民国总统、封建遗老、军阀政客、破落户子弟的全部荒谬性,以喜剧的形式,毫不足惜地进行无情的讽刺、批判和彻底的否定,以此来葬送那个旧的时代。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保守落后因素、不良风气也进行了善意的嘲讽,意在劝其改善,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告别。喜剧性的审美效应,既能使读者发出愉悦的笑声,又使那些荒谬的、庸俗的、虚伪的、矫情的等应否定的一切,在笑声中被彻底撕毁,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想追求。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艺术视野的开拓,作家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索平凡人生的意义,感受富有文化意蕴的生活现象,从而以非情节化的结构方式来营造新的艺术世界。而新时期市井小说却独树一帜,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既注重故事情节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又摆脱了庸俗的低级趣味,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使新时期市井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摘编自张学军《新时期市井小说的美学品格》)材料二:80年代的市井小说描写的新时代的中国市民、尤其是下层市民的人伦关系仍然带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爱又如何》中可馨对丈夫沈伟也一样看不顺眼,也不断挤兑他,妻子成功了,丈夫的日子更难过,更有被“休”的危险。中国市民的质量首先在人伦关系上表现出来,从这一点可以衡量出中国市民的现代化程度,也可以看到中国市民世俗化的特色。80年代以来的市井小说仍然对市民的这种保守性和封闭性进行充分的描写。刘心武的《钟鼓楼》写了数十个市民形象,他们大多还没有走出“四合院”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王朔和何顿刻划的“城市顽主”形象,实质上也是一些很封闭的人。他们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但实质上他们只是囿守在他们那种“顽主”的圈子里,拒斥外界,对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20世纪中国市井小说对市井人生,闾巷风俗的描写,营造了市民生存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展现了一种世俗化的风情。80年代的《钟鼓楼》是一部刻意为之的作品。“四合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市民社会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心理沉淀、人际关系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它的对称性格局是超稳定心态的反映,表现为一种排外的封闭心理,一种静态的超稳定的美学观念。而今天的“四合院文化”又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市民文化心理变化的某些特征,表现了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市民文化,新旧交错,雅俗同居,封建的魂灵未去,现代的气息袭来,但灰色还是“四合院文化”的主要基调。作者把“四合院”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主角”来描写,无疑是《钟鼓楼》这部作品最精彩的笔墨。20世纪中国市井小说还对许多市井习俗习气作了充分的描写,这些习俗习气由旧的习惯势力承载,承传,扩而开之,使市井天地偏狭,情调低俗,色彩灰暗。这些习俗习气构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惰性和历史惯性,形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的人格质量。(摘编自田中阳《市井人生,闾巷风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市井小说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又绝不去媚俗,能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审美人格。B.市井小说作者以喜剧形式,表现并嘲讽人们的荒谬性,意在与作者的过去告别。C.社会发展、艺术视野的开拓,使作家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市井小说呈现新世界。D.《钟鼓楼》中的“四合院”是人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象征,具有多重意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围绕市井小说行文的两则材料有所不同,但材料二更侧重于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B.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经历的作家,能深切了解市民的一切,从而可以豁达地创作。C.中国的市井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呈现出时代特色。D.市井小说充分描写的习俗习气,营造了一种文化环境,影响了作品的情调和色彩。(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撑“市井小说要将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新的时代有机融合”观点的一项是DA.市井小说在所表现的生活细节中要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致。B.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描绘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C.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D.可在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描写中打上新的时代烙印。(4)结合材料一,阐释“市井小说”的内涵。(5)新时期如何让市井小说带给读者美好的审美享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考点】非连续性文本;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1)B(2)B(3)D(4)内容上,描绘市井民俗风情;形式上,采用喜剧的形式。特点上,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平民化倾向。(5)①赋予故事和细节描写以娱乐性。②借喜剧性的方式表现美好的理想追求。③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可读性。④赋予时代意义,打上时代烙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B.“意在与作者的过去告别”错,结合“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保守落后因素、不良风气也进行了善意的嘲讽,意在劝其改善,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告别”可知,应该是与作品中人物自己的过去告别。(2)B.“一切”错误,“从而”强加关系。结合“这些作家都曾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的经历,对市民的生活、价值观念、情调趣味有着深切的了解”可知。(3)A.结合“市井小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在市井民俗风情的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运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可知,“生活细节”是传统的市井小说写法。B.结合“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可知,无新时代。C.结合“而新时期市井小说却独树一帜,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革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可知,没有传统的文化精神。故选D。(4)结合“市井小说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在市井民俗风情的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知,内容上,描绘市井民俗风情;结合“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运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可知,形式上,采用喜剧的形式。结合“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可知,特点上,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平民化倾向。(5)①结合“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可知,赋予故事和细节描写以娱乐性。②结合“喜剧性的审美效应,既能使读者发出愉悦的笑声,又使那些荒谬的、庸俗的、虚伪的、矫情的等应否定的一切,在笑声中被彻底撕毁,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想追求”可知,借喜剧性的方式表现美好的理想追求。③结合“既注重故事情节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又摆脱了庸俗的低级趣味,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使新时期市井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可知,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可读性。④结合“20世纪中国市井小说对市井人生,闾巷风俗的描写,营造了市民生存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展现了一种世俗化的风情”可知,赋予时代意义,打上时代烙印。答案:(1)B(2)B(3)D(4)内容上,描绘市井民俗风情;形式上,采用喜剧的形式。特点上,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平民化倾向。(5)①赋予故事和细节描写以娱乐性。②借喜剧性的方式表现美好的理想追求。③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可读性。④赋予时代意义,打上时代烙印。【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2.(18分)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善五言诗善:喜欢。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带着。C.播极远,猿狖所宅宅:居住。D.生徒三千余徒:只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新辞以教巫祝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C.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奚以知其然也(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②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③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4)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考点】人物传记;一词多义;一般实词;以;也;者;则;文言翻译;拓展探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4)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1)A擅长.句子译为:擅长五言诗.B延请.句子译为:(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D门生.句子译为:学生门徒三千多人.(2)B两个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连词,来;介词,凭C连词,那么;连词,却D表示判断;句末感叹词.(3)①“之”,代他;“器”,才能.译为: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②“亲”,父母;“若”,像;“望”,名望.译为: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③“友善”,交好;“右”,上.译为: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4)找出文中关键句子.“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根据这一句总结原因,根据“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一句可以总结解决措施.答案:(1)C(2)B(3)①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②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比别人有名望的人,更不能饶恕了.③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4)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解决措施:废止祭祀,增加教育投资,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参考译文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材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3.(10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完成各题。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②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注释:【1】如其仁:就是仁。(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2)请结合短文②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考点】散文;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注意结合题干要求找出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本题“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然后分别将“固”的两个意思代入句中,解释句意。县看杨树达的观点,他认为“固”意思是“陋”,即“鄙陋”,即“见闻少”,那么“学则不固”意思就是“学习就不会鄙陋”,而前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前后意思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再看杨伯峻的观点,他认为“固”意思是“牢固、巩固”,那么“学则不固”意思就是“学习不牢固”,那么学习为何不牢固,前面的句子应该交代原因,故前后内容之间是相承的。(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这是仁,这是仁’”“管仲作了齐桓公的相国,使其称霸于诸侯,天下的人都听命于他,现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恩赐。”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独举,不擅功”等内容概括得出。答案:(1)杨树达认为这句话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就不会鄙陋”,这两句是各自独立的;杨伯峻认为这句话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深入,那么他就没有威严,所学的文化也不巩固”,后一句承接前文,是“君子不重”导致的一种结果。(2)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译文:①孔子说:“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于改过。”②暂无译文。【点评】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由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一句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三.诗歌阅读(共2小题,满分20分)4.(12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技巧;理解诗词词句.【答案】(1)C(2)两首词都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不媚俗、不屈邪、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陆词这两句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作者借对梅花的赞咏,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曹词殿后两句是说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不经意间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昏,“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更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提供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错,“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故选C。(2)本词“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意思是,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借花喻人,表达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两首词都是咏物诗,借花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不媚俗、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答案:(1)C(2)两首词都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不媚俗、不屈邪、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陆词这两句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作者借对梅花的赞咏,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曹词殿后两句是说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不经意间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昏,“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更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5.(8分)按要求填空。(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荀子《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韩愈《师说》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唯》(6)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7)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9)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搔首踟蹰(5)寤寐思服(6)兰泽多芳草(7)焜黄华叶衰(8)脉脉不得语(9)长命无绝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重点字:鹰)(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臾)(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重点字:存)(4)搔首踟蹰(重点字:踟、蹰)(5)寤寐思服(重点字:寤、寐)(6)兰泽多芳草(重点字:泽)(7)焜黄华叶衰(重点字:焜)(8)脉脉不得语(重点字:脉)(9)长命无绝衰(重点字:衰)【点评】《沁园春•长沙》名句辑录: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沁园春•长沙》中,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4.《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5.《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6.(18分)父亲①相当漫长的学生时代,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时候,我对书特别感兴趣。就是有故事的书,尤其是战争故事,我们称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亲打过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亲的身体,因为,要是我出了错——我在外边调皮捣蛋,回到家,父亲不说,仅仅用他长着老茧的手,随便拍我一家伙,就够我受的了。②在家里,我只是防备挨揍,我是个乖孩子。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还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芦苇根密集的土地。我特别关注他的表情。③父亲起床,就像拖拉机发动,我就醒,可我故意装睡。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雨披的声音我听得出。他说:今天要下雨。我装睡,瞒不住父亲。他一声不吭地往出走,去上工。我相信农场广播的权威——连队大院里接了个大喇叭,我终于有了挑战的机会。我说:爸,喇叭昨天预报晴天。④我在作文里喜欢用“阳光灿烂”,可是,我到学校,军体课(那时体育课的叫法),突然下起暴雨。我为父亲自豪,说:我爸果然预料到下雨了。⑤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⑥父母对话,我听出了些名堂:父亲的脑袋里还留着弹片,腰部挨过刺刀。父亲的身体里藏着过去的战争。战争——打仗,对我们男孩来说,就是好玩。我们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我也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我还是以父亲的气象站为骄傲。那是能活动的气象站。⑦一天夜里,我听母亲数叨父亲: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你咋跟一帮小伙子凑热闹?春耕春播——突击平地,农场的生产,总是习惯用战争术语。父亲说:他们两个人也比不过我一个。⑧第二天,在连队的食堂里打了晚饭,父亲板着脸对连长说:你凭什么,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列入突击队?连长参加过解放战争,说:老谢,老革命焕发革命青春,要是不考虑你这个老突击队队员,你还能让我太平吗?⑨父亲说:那也得我主动报名。⑩连长说: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⑪父亲说:我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你还在家放羊呢。⑫连长说:老谢,毛主席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⑬父亲说:我现在正式报名。⑭我弄不懂父亲明明要参加突击队,为什么还要“摆老资格”?结果,不也还是突击队队员吗?不过,我知道了,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跟日本鬼子打过仗。我听说战争年代,父亲也是突击队队员。父亲一身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我念高中住校,他明显地衰弱了,似乎力气不如以前,转移到土地上边,收不回来。我考入师范后,他离休。我和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坐着交谈过。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⑯回来,父亲卧床不起,已经用不着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话要说,却已说不出话。我把他粗糙的手放进被子——别着凉。我时不时地替他翻转身体,似乎什么姿势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过,他的身体不再是气象站,仅能反应疼痛,又确定不了哪里疼。过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同时爆发,但跟气象无关。⑰后来,火化,我捧着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弹片,小手指甲盖那么小一片,它在父亲的身体里待了半个多世纪,已成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像拖拉机里一个小小的垫片,却起过作用。那么魁伟的身体就化为盒中的骨灰,像沙尘,那么轻那么轻。从遗物中,我发现一本五十年代初发给他的残疾军人证。⑱在农场里,像父亲这样的老兵,多了去了。突然,我想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的样子,像要对我说什么,可是,我总不给他创造机会。我还以为这就是我和父亲的习惯状态,唯有我有遗憾。⑲有一次,我遇上父亲老首长的儿子,我问:你父亲给你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吗?他摇头:老头子从来不讲过去的事。⑳我心里紧了一下。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取材自谢志强作品)(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名堂:鲜为人知的内容。B.凑热闹: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C.太平:平静无扰。D.吃老本:只凭已有的资历、功劳过日子。(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写到“我”对打仗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却根本没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也从侧面说明父亲很少跟“我”谈及他过去的事情。B.“我”跟父亲几乎没有面对面地交谈过,我们之间的状态总是“沉默”,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C.结尾部分,“我”和“首长儿子”的对话使小说探讨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将一个人的遗憾扩展到一代人的遗憾,引人深思。D.整篇小说没有紧凑连贯、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选取了二三个情境,就将“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得立体丰满,让读者掩卷难忘。(3)文中多次将父亲比作拖拉机,分别说说它们有何意味。(4)对父亲的“故事”,“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条概括。【考点】小说;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内容理解与概括;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答案】(1)B(2)B(3)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比喻意味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题干涉及的部分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变化。【解答】(1)B.“加入进去以增添喜庆气氛”错误。这里的“凑热闹”指的是突击队是年轻人的事,父亲跟一帮小伙子搅在一起。故选B。(2)B.“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只知辛苦劳作,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人”错误。原文是说“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不说是因为保守秘密,不显功。故选B。(3)由“父亲早出晚归,像一台农场里顶大梁的拖拉机,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是那种老式的斯大林80号,开进开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气通过脚传到地里,整个土坯屋微微震动”可知,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由“傍晚收工回家,他对母亲说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亲念叨:还充好汉,把自己当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亲丢出一句‘烦什么烦’,呼噜就响起,仿佛拖拉机又发动起来。父亲一累就打呼噜”可知,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由“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可知,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由“我父亲的身体实在神奇,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身体与农场的广播有好几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亲准确。父亲的身体就是一个气象站。不过,每一回他发布气象预报,都跟他的身体有关:头痛或者腰疼”“有一天,我说:爸,你教教我,怎么预报天气?父亲说:别烦我,小孩懂个啥,天气有那么容易预报的吗?我不敢多问多说,我怕他”可知,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由“我参加工作,当教师,偶尔回来,他坐着,似乎有话要说,可是,我已经习惯了我和他之间的状态——沉默。唯一的情况是,他再也不会挥动巴掌对待我了。我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他当年早出晚归,他跟土地打交道,我与学生打交道”可知,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由“我已失去机会。骨灰盒,默默无声。父亲的身体,像拖拉机,熄火,永远熄火了。他去世,其实,是把故事也带走了——永远不讲出来也讲不出来的故事”可知,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答案:(1)B(2)B(3)儿时,父亲走进走出,像拖拉机开进开出,表现出父亲充满力量;参加突击平地回来后的父亲打呼噜,像拖拉机发动,表现出不再年轻的父亲辛苦劳作后的疲惫;父亲去世,就像拖拉机永远熄火,流露出“我”对父亲去世深深地哀伤。(4)①儿时我渴望知道父亲是如何预报天气,对父亲的故事充满好奇、崇敬,却不敢多问父亲;②工作后,父亲想跟我谈话,我却忙于工作,对父亲的故事不再热心;③父亲去世后,我永远也无法知道父亲的故事了,我内心充满了遗憾与悲伤。【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7.(6分)①百度在3月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文心一言”,成为全球首家推出可与ChatGPT相媲美的产品的企业。②首先,“文心一言”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快速、高效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文章或段落;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生成文章的精准度和质量。③其次,它注重用户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④最后,“文心一言”的智能AI技术不仅适用于文本生成领域,未来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音箱等,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①句中“媲美”可以改为“比美”。B.②句中两个画线词语不能互换位置。C.④句中“不仅”可以换成“不但”。D.④“文心一言”中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2)请根据材料为“文心一言”下定义。【考点】词语辨析;下定义.【答案】(1)D(2)文心一言是百度研发的一款具有智能化、高效、精准和人性化特点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线文本生成的工具。【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词语、标点的说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给相关概念下定义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取关于概念的关键信息,用简洁连贯的语言下定义,注意要符合下定义的格式。【解答】(1)D.“文心一言”的双引号不是特殊含义,是特殊称谓。故选D。(2)首先确定“文心一言”邻近的属概念,由“百度在3月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可知,“文心一言”是一种工具,是百度研发的。再找出其特征,即“种差”,可由“采用自动化处理技术,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者……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升生成文章的精准度和质量”“它注重用户体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语音输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