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_第1页
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_第2页
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_第3页
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_第4页
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1.(4分)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据报道,此次导弹发射,共飞行约12000公里,历时约20分钟,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是指时间 B.题中“12000公里”是指位移 C.题中“20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D.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相对地球是静止的2.(4分)2023成都大运会中国队以103金完美收官,下列有关运动项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为了增大摩擦 B.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由跳板的形变产生的 C.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 D.排球运动员接球时排球发生明显形变是因为手腕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腕的力3.(4分)两个小球从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A. B. C. D.4.(4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4N,另外一个力的大小是6N,他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1.5N B.5.1N C.0N D.11N5.(4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两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与地面间无摩擦力 B.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C.B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左 D.B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6.(4分)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③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④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8.(4分)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跨过铁钉将一块小黑板悬挂在墙壁上,细绳的两端固定在小黑板边缘两点A、B上。小黑板静止时,铁钉两侧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细绳质量不计,细绳与铁钉接触处摩擦不计,则关于夹角α、β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若A点高于B点,则α>β B.若B点高于A点,则α>β C.不论A点与B点高度关系如何,均有α=β D.只有A点与B点等高时,才有α=β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多选)9.(4分)2024年10月13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星舰成功起飞后,发射塔的机械臂成功捕获了返回地面的超重型助推器(重约2.50×105kg),实现了星舰成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目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操作机械臂捕获助推器的过程中,可以把助推器看作质点 B.星舰在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的地球重力越来越小 C.题中助推器的重量“2.50×105kg”保留了3位有效数字 D.为使发射塔的机械臂可以紧紧“夹住”助推器,发射塔的结构采用了“底重头轻”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整体重心,提高稳定性(多选)10.(4分)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往往采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思想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倾角外推到90°,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D.引入重心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思想(多选)11.(4分)A、B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两车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为位移x和时间t的比值。由图像可知()A.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B.B车在6s末速度减小到零 C.A车追上B车前,2s末A、B两车相距最远 D.B车速度减小到零时,A车的速度大小为48m/s(多选)12.(4分)如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的小球,欲施一力F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最小值为Gsinθ 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C.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θ角 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2θ角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3.(8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O点后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0、1、2、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0cm,s4=2.78cm,s5=2.00cm,s6=1.20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4=m/s。(3)打点计时器工作时,出现了打点不清晰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复写纸用太久B.振针过低C.电压过高(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4.(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2)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两种方案。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两木块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填“乙”或“丙”)更合理。②若两木块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木块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6.0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1.0N,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4.0N,则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15.(12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1)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停止运动前1秒内的位移是多少?16.(8分)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细线c水平。求:(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17.(18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Δs=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立即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1.(4分)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据报道,此次导弹发射,共飞行约12000公里,历时约20分钟,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是指时间 B.题中“12000公里”是指位移 C.题中“20分钟”是指时间间隔 D.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相对地球是静止的【答案】C【分析】时刻为时间轴上的点,时间间隔为时间轴上的一段,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判断物体是相对运动和静止的,看相当于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解答】解:A、题中“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对应发射的时刻,故A错误;B、题中“12000公里”是指导弹运动的实际轨迹长度,为路程,故B错误;C、题中“20分钟”对应飞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故C正确;D、“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相对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2.(4分)2023成都大运会中国队以103金完美收官,下列有关运动项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为了增大摩擦 B.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由跳板的形变产生的 C.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 D.排球运动员接球时排球发生明显形变是因为手腕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腕的力【答案】A【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大小除了压力之外,还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具有弹力;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答】解:A、篮球运动员鞋底花纹很深,是通过增加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故A正确;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运动员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C、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仍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排球运动员接球时,手腕对排球的力总是等于排球对手腕的力,故D错误。故选:A。3.(4分)两个小球从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的运动的是()A. B. C. D.【答案】C【分析】由题: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在下落过程,两者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这些进行选择.【解答】解:由题:两个小球从两个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同时到达地面,说明两球不是同时下落高度大的小球应先下落。在下落过程,两者的加速度相同,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线应平行。符合两者运动情况的只有C。故选:C。4.(4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4N,另外一个力的大小是6N,他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1.5N B.5.1N C.0N D.11N【答案】B【分析】两力合成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夹角180°时合力最小,并且|F1﹣F2|≤F≤F1+F2。【解答】解: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1﹣F2|≤F≤F1+F2,所以有:2N≤F≤10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4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两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与地面间无摩擦力 B.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C.B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左 D.B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答案】D【分析】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均为零,先分析A的受力,由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确定A对B的摩擦力方向.地面对B有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的方向.【解答】解:A、对AB整体研究: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力F,由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B有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B、对A分析可知,A与B之间存在一对静摩擦力的作用,因此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右。故B错误;C、由A选项分析可知,地面对B有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那么B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方向向右。故C错误;D、对B受力分析,则有B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D。6.(4分)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答案】A【分析】小球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相机的曝光的时间间隔相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解答】解:由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x=at2可知,a==,所以BC的说法正确;由于时间的间隔相同,所以2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3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2=,根据V=V0+at可知点1的速度大小是V1=V2﹣at=﹣•T=,所以A错误;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所以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7.(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③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④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分析】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当改变F的大小时,分析m对M的摩擦力能否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判断木板能否运动。【解答】解:①由于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对木板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2,其中f1=μ1mg,由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①正确。②由于木板相对于地面是否刚好滑动不能确定,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最大,则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是μ2(m+M)g,故②错误。③④分析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故③错误,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8.(4分)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跨过铁钉将一块小黑板悬挂在墙壁上,细绳的两端固定在小黑板边缘两点A、B上。小黑板静止时,铁钉两侧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细绳质量不计,细绳与铁钉接触处摩擦不计,则关于夹角α、β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若A点高于B点,则α>β B.若B点高于A点,则α>β C.不论A点与B点高度关系如何,均有α=β D.只有A点与B点等高时,才有α=β【答案】C【分析】同一根细绳承受的拉力相等,根据平衡条件以及对称性分析夹角的大小。【解答】解:由于细绳与铁钉接触处摩擦不计,所以OA绳与OB绳中张力大小相等,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OA绳与OB绳中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上,根据对称性可知,两力的水平分力相等,所以不论A点与B点高度关系如何,均有α=β,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多选)9.(4分)2024年10月13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星舰成功起飞后,发射塔的机械臂成功捕获了返回地面的超重型助推器(重约2.50×105kg),实现了星舰成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目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操作机械臂捕获助推器的过程中,可以把助推器看作质点 B.星舰在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的地球重力越来越小 C.题中助推器的重量“2.50×105kg”保留了3位有效数字 D.为使发射塔的机械臂可以紧紧“夹住”助推器,发射塔的结构采用了“底重头轻”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整体重心,提高稳定性【答案】BCD【分析】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与研究的范围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根据科学记数法的描述方法判断;重心低,稳定性好。【解答】解:A、在操作机械臂捕获助推器的过程中,助推器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被看作质点,故A错误;B、星舰在升空的过程中,距离地面越来越远,重力加速度越来越小,受到的地球重力越来越小,故B正确;C、根据科学记数法的描述方法,可知题中助推器的重量“2.50×105kg”保留了3位有效数字,故C正确;D、发射塔的结构采用了“底重头轻”的设计,这样设计可以降低整体重心,提高稳定性,故D正确。故选:BCD。(多选)10.(4分)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往往采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思想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倾角外推到90°,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 D.引入重心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思想【答案】ABD【分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关系;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常常采用微元法;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重心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法。【解答】解: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思想,故A正确;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虽然速度时刻变化,但只要时间足够小,速度的变化就非常小,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应用我们熟悉的匀速运动的公式计算位移,其误差也非常小,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B正确;C、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倾角外推到90°,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里采用的逻辑推理法,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因此重心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法,故D正确;故选:ABD。(多选)11.(4分)A、B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两车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为位移x和时间t的比值。由图像可知()A.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B.B车在6s末速度减小到零 C.A车追上B车前,2s末A、B两车相距最远 D.B车速度减小到零时,A车的速度大小为48m/s【答案】BCD【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公式x=v0t+at2变形得到与t的关系式,可求出两车的加速度大小,根据速度一时间关系可以求出B车减速的时间,再根据速度一时间公式求出此时A车的速度大小;两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根据公式可求出时间大小。【解答】解:A.根据x=v0t+at2,可得:=v0+at由图像可得:aA=m/s2=4m/s2即A车的加速度大小为:αA=8m/s2,故A错误;BD.由图像可知B的初速度v0B=24m/s,加速度为:aB=m/s2=﹣2m/s2即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B=﹣4m/s2B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B==s=6s此时A车速度为:vA=aAtB=8×6m/s=48m/s,故BD正确;C.A车追上B车前,A、B两车相距最远时有:aAt=v0B﹣aBt代入数据解得:t=2s,故C正确。故选:BCD。(多选)12.(4分)如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的小球,欲施一力F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最小值为Gsinθ 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C.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θ角 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2θ角【答案】ABD【分析】本题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判断,小球所受的三个力中,重力大小、方向都一定,绳子拉力方向一定,大小未知,拉力F大小方向都未知,然后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解答】解:A、小球受到三个力:重力、力F和绳子拉力T,将重力按照沿绳子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拉力F与绳子垂直时,力F最小,且最小值为mgsinθ,故A正确;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拉力与力F的合力必然在两个力的角平分线上,同时还要与重力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故B正确;C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如果是三力平衡,则两力的合力必须与绳子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在两个力的角平分线上,故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成2θ角;如果是二力平衡,拉力竖直向上,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3.(8分)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O点后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0、1、2、3、4、5、6,测得s1=5.18cm,s2=4.40cm,s3=3.60cm,s4=2.78cm,s5=2.00cm,s6=1.20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0m/s2。(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4=0.24m/s。(3)打点计时器工作时,出现了打点不清晰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A。A.复写纸用太久B.振针过低C.电压过高(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0.80;(2)0.24;(3)A;(4)偏小【分析】(1)根据公式Δx=aT2求解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3)根据打点计时器原理分析;(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运行计算和误差分析。【解答】解:(1)从O点后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故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0.01m/s2=0.80m/s2(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0.01m/s=0.24m/s。(3)打点计时器工作时,出现了打点不清晰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复写纸用太久,故A正确,BC错误;故选:A。(4)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是f=51Hz,做实验的同学计算周期偏大,那么由上面公式求得的加速度偏小。故答案为:(1)0.80;(2)0.24;(3)A;(4)偏小14.(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00N/m。(2)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乙、丙所示的两种方案。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两木块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乙(填“乙”或“丙”)更合理。②若两木块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木块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6.0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1.0N,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4.0N,则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答案】(1)300;(2)①乙;②0.3。【分析】(1)根据胡克定律,结合图像的信息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①测力计读数是在示数稳定时读数,判断题中测力计的稳定情况,即可判断;②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动摩擦因数。【解答】解:(1)根据胡克定律F=k(l﹣l0)=kl﹣kl0可知,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在拉着物体A运动的过程中,拉物体A的弹簧测力计b、c由于在不断地运动,示数可能会变化,读数不是很准,而弹簧测力计a是静止的,指针稳定,便于读数,故方案乙更合理。弹簧测力计a测的是木块A和B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故答案为:(1)300;(2)①乙;②0.3。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15.(12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1)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停止运动前1秒内的位移是多少?【答案】(1)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40m;(2)汽车停止运动前1秒内的位移是2.5m。【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由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通过的距离;(2)汽车刹车可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解答】解:(1)v0=72km/h=20m/s,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0,由速度—时间公式得:v=v0﹣at0,代入数据解得:t0=4s<5s,可知5s前车已经停止运动,所以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为汽车的刹车距离,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x==m=40m(2)汽车刹车可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汽车停止运动前1秒内的位移为:x1==m=2.5m答:(1)从开始刹车经过5s后,汽车通过的距离是40m;(2)汽车停止运动前1秒内的位移是2.5m。16.(8分)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