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粮油作物主推技术
1.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
2.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3.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
4.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5.玉米密植机械粒收栽培技术
6.玉米密植机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7.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
8.玉米减穴增株栽培技术
9.青贮玉米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10.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1.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12.旱地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上微沟标准化栽培技术
13.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14.春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5.冬油菜“秋壮春发”抗寒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16.油菜黑膜覆盖穴播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7.优质春播大豆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8.夏播复种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
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一条线式条播为宽播
幅均匀播种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播幅10cm,灌溉地小麦行距(播
幅+空行距)=20cm,旱地小麦行距=22cm。
二、增产增效情况:宽幅匀播小麦平均产量350.0kg/亩左右,较
对照常规条播小麦亩增产40.0kg左右,增产率10.0%左右;亩新增产
值120元左右,亩新增纯收益100元左右。
三、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大穗、中矮秆、丰产性
强品种。灌溉地春小麦区:宁春4号、宁春39号、陇春30号、陇春
34号、陇辐2号、武春10号等;旱地冬小麦区:中麦175、兰天21
号、兰天23号、兰天28号、运旱115、京冬17、百旱207、西峰28、
陇育4号、陇鉴101、陇塬031等。
2.播后镇压,确保苗全苗壮。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出苗质量、培
育壮苗、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和越冬率的重要措施。宽幅精播机装配有
镇压轮,能较好地压实播种沟,实现播种镇压一次完成。
3.氮肥后移,分次追肥,保蘖、增穗、攻粒。在施足基肥的基础
上,重施拔节期追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旱地小麦追肥量要达到氮
肥总量1/3~1/2,重施返青~拔节期追肥,一般冬小麦返青~拔节期,
采取耧播、穴播或遇雨撒施等方式每亩追施尿素8~10kg;小麦抽穗~
扬花期,遇雨追施尿素3~5kg;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灌
溉地小麦追肥量要达到氮肥总量1/2~2/3,将总施氮量的50%于分
蘖~拔节期结合灌头水追施,10%~20%氮肥于抽穗~扬花期结合灌
水追肥。灌溉地一般于小麦分蘖至拔节初期,结合头水每亩追施尿素
10~15kg;小麦抽穗~扬花期,结合第二次或第三次灌水适当追施氮
肥(3~5kg尿素);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巧施攻粒肥,提高
千粒重。
4.全程化促化控技术。小麦越冬前15~20天亩用吨田宝50ml兑
水15kg进行叶面喷洒,以壮苗、促根、促分蘖、抗旱、防冻。小麦
拔节初期,亩用矮壮素或壮丰安50~100g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洒,
或亩用吨田宝50mL兑水15kg进行叶面喷洒,促弱转壮、保分蘖、
促亩穗数、防止倒伏。小麦扬花~灌浆期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
液兑水30kg喷洒,或亩用吨田宝50mL兑水15kg进行叶面喷洒,提
高穗粒数、增加粒重。结合“一喷三防”一次性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
+20%粉锈宁乳油50mL+抗蚜威或30%丰保乳油40mL+吨田宝
30mL混配兑水30kg叶面喷雾。一般冬小麦喷三次,春小麦喷两次。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在我省半干旱区、半干旱半湿润区、
半湿润偏(易)旱地区、河谷川台灌区的冬小麦种植区以及河西内陆
河灌区及沿黄灌区的灌溉地和不保灌地春小麦种植区推广。
2.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
一、技术概述:该技术集成覆盖抑蒸、膜面播种集雨等技术于一
体,有效破解了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
题,彻底解决了过去地膜穴播小麦苗穴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
动强度大的问题。其核心是全地面覆盖地膜+膜上覆土+穴播。
二、增产增效情况: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300kg左右,较
对照露地条播亩增产50~100kg,亩新增产值140~280元,亩新增
纯收益60~200元。
三、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1)选地整地。选择条田、塬地、川旱地、梯田等
平整土地。深耕细耙,耕深25~30cm,做到深、细、平、净,无明
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2)科学施肥。要做到深施肥、施足底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尿素12~20kg、过磷酸
钙60~80kg(或磷酸二铵12~20kg)、硫酸钾8~12kg。(3)品种选
择。重点选择抗旱、抗倒伏、抗条锈病等抗逆性强的高产、矮秆优良
小麦品种。
2.覆膜覆土。(1)人工覆膜覆土。全地面平铺地膜,膜与膜之间
不留空隙、不重叠。膜上覆土厚度1cm左右。(2)机械覆膜覆土。
机引覆膜覆土一体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实行旋耕、镇压、
覆膜、覆土一体化作业,具有作业速度快、覆土均匀、覆膜平整、镇
压提墒、苗床平实、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防止地膜风化损伤和苗孔错
位等优点。
3.播种。(1)播种时期。比露地小麦推迟5~10天播种,适宜播
期为9月15~25日。(2)播种密度。早播密度应稍稀些,晚播密度
应稍密些。一般行距15~16cm,穴距12cm。每穴播8~12粒,每亩
播量一般10~15kg。一般:300~400mm降水区域,每穴播种8~9
粒;400~500mm降水区域,每穴播种9~10粒;500~600mm降水
区域,每穴播种10~12粒。
4.田间管理。(1)前期管理。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一般
采用手工耙耱器或专用破除板结器乘地表湿润破除板结。若发现苗孔
错位膜下压苗,应及时放苗封口。(2)预防倒伏。对群体大,长势旺
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初期,亩用矮壮素或壮丰安50~100g,兑水
30kg进行叶面喷洒,或用吨田宝50mL、兑水15kg进行叶面喷洒,
可有效预防倒伏。(3)追肥。冬小麦返青后,遇雨及时撒施(或用穴
播机穴施)尿素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8~12kg。当小麦进入扬花
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4)一喷三防,统防统
治。在小麦灌浆期进行1~2次,每次相隔7~10天。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在年降雨量300~600mm的半干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推广应用。
3.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
一、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为切实解决我省现有小麦种植效益较低、农民
积极性不高、面积持续下滑、技术创新不够等问题和粮经作物争地矛
盾,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水平,充分挖掘小麦增产潜力,自2015年起,
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小麦浅
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实施干播湿出、精量播种、轮作倒茬、
粪肥还田、绿色防控、测土施肥、套复种绿肥、全程机械化等多项技
术。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三节”、“三抗”和“三增”的良好效果,即:
节水节肥节种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产增收增效益的显著成效;实
现了“一地两茬三保”,即:一块地种两茬,前茬种粮后茬种经济作物
(蔬菜、饲草等),保粮食安全、保作物增产、保农民增收。
2.解决的主要问题。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
研究,主要解决水肥利用效率低;集成创新小麦种植技术模式,有效
调整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蔬菜连作障碍导致的病虫草
害等问题,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减少了农
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对农业
绿色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
性循环。
3.技术创新点。一是创新集成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新模
式,集成创新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5种。二是创新研发
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播种机具,创新研发出第6代小麦浅埋滴灌
水肥一体化种植机具。三是创新“小麦+X”种植模式,可实现“前茬种
麦,后茬种经济作物(蔬菜、青储、杂粮、豆类等作物)”,既调整
小麦与经济种植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粮经争地”矛盾,又解决了蔬菜等
经济作物连作导致的病虫草害等问题、麦后两种“一年两收”,极大的
增加收入。四是创新农艺与农机融合,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完成了小麦种植过程中播种、滴灌带铺设的一种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模
式,减少了传统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过程中依靠人力铺设滴灌带需要
增加人工费用的弊端,既节省了人力投入,又提高种植效率,实现集
约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五是创新种地与养地融合,小麦
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一年“两茬两种两收”,小麦
收获后种植经济作物“轮作倒茬”,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提升种植效益
的同时更好的解决了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中的病虫草害的连作
障碍,不但种好地而且更好的养足地,实现种地与养地有机融合。
二、增产增效情况:
1.节本增产增效。2023年全省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
技术示范15.7万亩。小麦亩产达538kg,较常规种植亩增产14%,节
水166方、节水率达44%,节肥(实物量)18kg、节肥率达19%;前
茬亩均节本增效154元;后茬种菜(饲草)亩还可增收2000元以上。
通过小麦浅埋滴灌微垄沟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显著提升单产的
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小麦种植效益。
2.稳面积促结构提产能。一是浅埋滴灌小麦种植技术可以实现蔬
菜与粮食轮作倒茬,既可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安全性,又
可以减少后茬蔬菜病虫草害,提高蔬菜种植效益,有效解决粮食和经
济作物的矛盾,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高效农业,达到农业生产的良
性循环。通过试验示范,稳产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在保障粮食增产方
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面带动小麦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在
海拔1500m左右的区域,可以在种植滴灌小麦后复种蔬菜提高种植
效益,取得“前茬种粮后茬种菜”、“一年两收既能保粮又能增收”的良
好效果,实现“节水增粮”、“倒茬增效”的目标,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和产量提供技术保障,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小麦收
获后开展麦后复种菜、绿肥翻压,既实现了蔬菜当年轮作倒茬,又提
高了耕地质量,促进高原夏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技术要点:
1.播种。一是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病、早熟、抗
倒伏、丰产性好、株型紧凑、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如陇春34号、
宁春4号、宁春39号或适宜当地的节水抗旱品种等;小麦种子一般
釆用含有药剂、营养元素的种衣剂包衣,病害发生严重地块用代森锰
锌拌种防治根腐病。二是适期播种。早春及时耙耱镇压,收墒整地。
形成“上虚下实、底墒充足”的地块,为播种和全苗、壮苗创造良好条
件。微垄沟播是将小麦播幅由条播的3-5cm扩大到10cm,行距由15cm
增加到20cm,使两幅间土壤形成微垄,种子精量、均匀的分布于10cm
播种带沟内。水肥一体化滴灌机械一次作业,可完成小麦开沟、播种、
滴灌带铺设、覆土、镇压“五位一体”等多项农艺的集成机械化作业。
播种深度3-5cm,播种幅宽10cm,空行距10cm。滴灌机播种深浅、
间距调整一致,达到籽粒均匀,种子深度、行距相同,滴灌带铺设均
匀。一般播种量495-525kg/hm2(33-35kg/亩),基本苗以675万-825
万株/hm2(45-55万株/亩)为宜。
2.田间管理。一是除草。在出苗至拔节前对小麦进行除草。化学
除草可用精喹禾灵(禾本科杂草)、二甲四氯钠(阔叶类杂草)等除
草剂;也可采用轮作倒茬等多种措施,减少田间杂草危害。二是灌溉。
视土壤墒情确定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应以20cm土壤湿润,无地表径
流为宜。勤浇少滴,每隔7-10天滴灌1次,全生育期灌水4-8次,每
次滴灌水量375-525m3/hm2(20-30m3/亩),全生育期灌水量为
2700m3/hm2(180m3/亩)。一旦造成土壤板结,再次勤滴水,保持表
层一定湿度,易于出苗。板结严重影响出苗的,随水滴入土壤调理剂,
使土壤表层疏松,利于出苗。田间毛管(滴灌带)与小麦播种方向平行
铺设,与支管垂直。滴灌带铺设间距40cm、深度2cm,略浅于种子
深度。一般采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贴片间距为20cm,流量1.38-2.0
L/h为宜。三是施肥。在机械耕作时,施磷酸二铵300kg/hm2(15kg/
亩),配方肥(17-16-12)300kg/hm2(15kg/亩)。追肥在拔节期和开
花期分别追施水溶肥(30-10-10)150kg/hm2(10kg/亩),在灌浆期
追施磷酸二氢钾15kg/hm2(1kg/亩)。一般化肥施用量:N150-210
22
kg/hm(10-14kg/亩),P2O5120-150kg/hm(8-10kg/亩)、K2O30-45kg/
hm2(2-3kg/亩),根据土壤肥力、小麦长势、适合目标产量可作适当
调整。四是病虫害防治。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块,用2.5%适乐时0.2
kg兑水2kg,拌种100kg进行处理。田间发现锈病、白粉病等的发
病中心,用25%粉锈宁525g/hm²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
按每100kg小麦种子用40%的甲基异柳磷200ml兑水2kg拌种进行防
治。结合“一喷三防”做好防病虫害和增产措施。蚜虫用抗蚜威
150g/hm²兑水450kg进行喷雾防治。吸浆虫在抽穗至扬花期用40%
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3.收获与贮藏。小麦蜡熟后,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饱满、
含水量在16%~18%时机械收获,防止连阴雨天气造成穗发芽。收获
后要清选晾晒,以防霉变。提倡小麦秸秆还田,将秸秆粉碎抛撒到田
间,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后结合耕作翻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小麦籽
粒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进行仓储。
四、适宜区域:
具有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条件的区域。
4.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一、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大
垄高10cm,宽70cm;小垄高15cm,宽40cm)),用地膜全覆盖,在
沟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该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
沟垄种植于一体,改半膜覆盖为全地面覆盖地膜、改平铺为起垄覆膜、
改垄上种植为沟内种植。
二、增产增效情况:
1.增产效益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在550kg左右,最
高可达1000kg以上,亩纯收入是种小麦的2~3倍,一般亩产秸秆
3000kg左右;而且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或干旱严重等不适宜
玉米种植的区域实现了玉米种植,极大地扩展了玉米种植面积。
2.促进可持续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大
量玉米秸秆,带动了畜牧养殖业、沼气、淀粉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延长了产业链条,促使农业走向良性
发展的轨道。
3.促进生态友好发展。全膜覆盖减少了裸露土地面积,减轻了风
蚀和雨水冲刷;有效接纳了自然降水,增加了土壤水分;根茬留田增
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促进生态友好发展。
三、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
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不
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2.品种选择。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降雨、积温)和气候特征(晚
霜时间、小气候特点),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原则上要求使用包衣种子,
对于少数未经包衣或包衣药剂针对性差,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
3.起垄覆膜。秋覆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9月
中下旬起垄覆膜;顶凌覆膜在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土壤消冻10~
15cm时,起垄覆膜;起垄时,距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使用起垄
机或步犁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
沿边线开深5cm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用土压在浅沟
内,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m,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原地
固定,并每隔5m~6m横压土腰带,两幅地膜接口在大垄中间;推荐
采用起垄覆膜一体机或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从地边开始一次完成开
沟、起垄、整形、铺膜、覆土、压膜、播种。
4.合理密植。依据当地降雨量与品种耐密性能合理设置密度,在旱
作区每亩种植密度采用种植密度=降雨量*10株+1000株的计算公式,例
如:降雨量在350mm的县区,每亩种植密度=350*10株+1000株。
5.适期收获。适宜收获期为完熟期,此时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叶
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
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
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采用果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
25%~35%;采用籽粒直收方式,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15%~25%。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于年降雨量在250~550mm的半干旱
和半湿润偏旱区。
5.玉米密植机械粒收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玉米密植机械粒收栽培技术以玉米密植栽培和机
械粒收为核心技术,通过种植耐密植宜机收品种,采取全层肥+种肥+
分期追肥的施肥方法,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到6800株~7800株/亩,利
用玉米覆膜精播机一次性完成覆膜、带种肥和精量单粒播种,优化配
比调控水肥药,最后实现机械粒收。
二、增产增效情况:
1.增产节本显著。玉米密植机械粒收平均亩产1087公斤,较对
照平均亩增产218.7kg,增产25.2%;机械粒收减少了果穗运输、翻
晒和脱粒的成本,较机械收穗(收获+运+晾晒+脱粒)节约成
本60~100元/亩,较人工收获(收获+拉运+晾晒+脱粒)节
约成本300~400元/亩。
2.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械粒收,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强
度,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植大户、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机人员开展宣传培训以及发布技
术规程,进一步提高玉米标准化种植和科学化种田水平。
3.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宽窄行种植、地膜覆盖、秸杆残茬覆盖及
土壤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有力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作物产
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
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
性循环,为玉米生产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途径和
方法。
三、技术要点:
1.耕整地。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灭茬清除地膜耕地,一般耕
深20~25cm,耕后的土壤应细碎、平整,表土层松软并有适宜的压
实度;每隔3~4年翻耕一次,深度20~30cm;其它年份可采用深松
耙茬或旋耕灭茬联合整地作业,深松一般在作物收获之后进行,深度
30cm以上。
2.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穗位适中,抗逆性强,耐密性好,
穗部性状好的中秆、中穗、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适合机械籽粒直
收的品种。主要有先玉335、良玉88、良玉99、农华101、M751、
登海618、联创808等。
3.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为6800~7800株/666.7m2,收获穗数保证
6500~7500穗/666.7m2,播种量可根据种植密度、种子籽粒大小、发
芽率等因素具体决定,一般精量点播用种量在2.5~3.0kg/666.7m2。
4.机械粒收。在玉米生理成熟后2~4周,当玉米叶片枯黄、果
穗苞叶枯松变黄、籽粒含水量降至25~15%时,即可进行籽粒收获;
收获时要求植株倒伏率不超过5%,收获前田间落穗率不超过1%,穗
位高度整齐一致,穗位高度不应低于80cm,一般在10月中旬~10
月下旬收获。
5.烘干、销售及贮藏。收获后及时销售,如果未能销售的,应及
时烘干或晒干、扬净入库,一般玉米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可安全贮
藏,贮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坏变质。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合在河西及沿黄灌溉区≥10℃以上积温
在2600℃以上、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这些地区
玉米种植土壤基础条件好,光温水资源充足,是黄金玉米生产带,地
块平坦,适合机械化作业,推广玉米密植机械粒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跨越机械收穗阶段,直接采用机械粒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单产
水平。
6.玉米密植机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一、技术概述:针对甘肃省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
春旱出现频次高,影响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的气候特点,并根据玉
米前期生长需水量少,拔节后生长迅速,需水的关键时期与自然降雨
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吻合的特点,创新研发成功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该技术就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大垄高10cm,宽70cm;小垄高15cm,
宽40cm),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通过全地面地膜覆盖抑
制了因地表裸露而造成水分的无效蒸发,通过沟垄相间形成的集流场,
拦截与汇集作物生育期内的全部降水,实现了雨水的富集叠加利用,
通过提前覆膜秋季(早春顶凌)覆膜,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实现了
自然降水全年均衡利用,另外提高地温,增加积温,扩大玉米种植范
围。
二、增产增效情况: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在550公斤左右,
最高可达1000kg以上,亩纯收入是种小麦的2~3倍,一般亩产秸秆
3000kg左右;而且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或干旱严重等不适宜
玉米种植的区域实现了玉米种植,极大地扩展了玉米种植面积;产生
的大量玉米秸秆,带动了畜牧养殖业、沼气、淀粉加工业等产业的发
展;全膜覆盖减少了裸露土地面积,减轻了风蚀和雨水冲刷;有效接
纳了自然降水,增加了土壤水分;根茬留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了地力,促进生态友好发展。
三、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
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不
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2.品种选择。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降雨、积温)和气候特征(晚
霜时间、小气候特点),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原则上要求使用包衣种子,
对于少数未经包衣或包衣药剂针对性差,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
3.起垄覆膜。秋覆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9月
中下旬起垄覆膜;顶凌覆膜在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土壤消冻10~
15cm时,起垄覆膜;起垄时,距地边35cm处划一边线,使用起垄
机或步犁开沟起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
沿边线开深5cm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用土压在浅沟
内,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m,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原地
固定,并每隔5m~6m横压土腰带,两幅地膜接口在大垄中间;推荐
采用起垄覆膜一体机或起垄覆膜播种一体机从地边开始一次完成开
沟、起垄、整形、铺膜、覆土、压膜、播种。
4.合理密植。依据当地降雨量与品种耐密性能合理设置密度,在
旱作区每亩种植密度采用种植密度=降雨量*10株+1000株的计算公
式,例如:降雨量在350mm的县区,每亩种植密度=350*10株+1000
株。
5.适期收获。适宜收获期为完熟期,此时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叶
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
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
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采用果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
25%~35%;采用籽粒直收方式,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15%~25%。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于年降雨量在270~550mm的半干旱
和半湿润偏旱区。
7.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
一、技术概述:玉米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覆盖与水
肥一体化相结合、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栽培技术。在膜下铺设
滴灌带与主管相连,主管与机井相连或在地边建立蓄水池利用抽水泵
相连,通过压力系统、管道系统以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灌带组成
灌溉系统,将微灌和施肥相结合,使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以及二者
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充分相融,借助注肥系统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
肥,使水分和养分以组合的状态均匀、定时、定量的浸润作物根系生
长区域,实现水肥同步供应和高效利用。
二、增产增效情况:
1.节约用水。与垄膜沟灌、常规灌溉相比,减少了渠道渗漏、耕
地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有效地减少了土壤蒸发,特别是改以往的“浇
地”为“浇作物”、改“大水漫灌”为“局部滴灌”,精确控制灌水量,较常
规管理地块节水率达35%,水分利用率可提高30%~40%。
2.节约用电。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块,灌水用电1180
度/hm²左右,较常规管理地块节电1360度/hm²,节电53.5%。
3.节省肥料。滴灌水肥一体化是将化肥分次少量使用,按作物生
长发育规律及时供给,从单一浇水转为浇营养液,肥料利用率大大提
高,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化肥利用率由20%~30%提高到50%以上,
节约化肥投入675元/hm²。
4.节省农药。膜下滴灌改变了作物生长的环境,地表无积水,相
对湿度降低,不利于病害发生蔓延,用药量减少,防治成本降低;一
般用药量减少20%,防治成本降低300元/hm2左右,防治成本降低
30%。
三、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地力较高,配套有机井或塘坝的
连片田块;玉米播种前精细整地,达到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
块,表土层上虚下实;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
氮肥、磷肥和钾肥、微肥相结合的原则,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
5000kg,磷二铵25-30kg,钾肥5-10kg,尿素5-10kg,锌肥1kg。
2.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性好、穗位低、抗倒伏能力强,适合当地
推广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适宜河西及沿黄灌溉区的玉
米品种有先玉335、中单909、良玉88、良玉99、农华101、登海618、
联创808、正德305等,种子发芽率不能低于95%,纯度不低于98%。
3.铺管铺膜。根据土壤墒情,播种前7~10天划线;用机械铺设
滴灌带和地膜,滴灌带间距100~120cm,1条滴灌带控制灌溉2行
玉米,滴灌管布置在窄行中间处,用宽幅70cm,厚度0.01mm的地
膜覆盖地面,压紧压实地膜,在膜上每2m打一土腰带,以防跑墒及
大风刮破地膜。
4.适期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单粒率高、多粒率低、
株距均匀的半精量、精量播种机单粒精量播种,播行端直,接行准确,
株行距一致,达到一播全苗,密度合理;每亩播种量2.5~3kg,播种
深度5~6cm,若土壤墒情不足,应适当深播;也可利用施肥铺膜点
播机,一次完成刮土、畦面整形、施肥、开沟、铺膜、压膜、开穴播
种、覆土等作业。
5.合理增密。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一
般亩播种粒数8000株/亩左右,具体亩株数因品种而异。
6.肥水管理。要根据玉米“苗期需水少,拔节期逐渐增多,抽雄
扬花期需水量最多,乳熟期后逐渐减少的规律”进行灌水;灌水次数
与灌水量依据玉米需水规律、灌前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确定,一般全
生育期滴水9~12次,收获前20天停水,全生育期滴水约300m3,
土层20~40cm保持湿润即可;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随水分次施肥,
碱性土壤酸性肥料优先,同时要“早施拔节肥,重施大喇叭口肥,补
施攻粒肥”,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及非水溶性肥料基
施,磷肥20~40%基施,60~80%滴施,氮肥和钾肥滴施为主,力争
全部滴施。
7.机械收获。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此时玉米植株的中、下
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而松散,
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
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采用果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
为25%~35%;采用籽粒直收方式,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15%~25%。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合在河西及沿黄灌溉区≥10℃以上积温
在2600℃以上、气候条件适宜、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肥力中
等以上、有井灌条件或池塘配有首部系统的连片田块,海拔≤1650m。
8.玉米减穴增株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玉米减穴增株栽培技术就是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
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穴距,减少亩穴数,改1穴1株为1穴2株或1
穴3株,从而增加密度,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
二、增产增效情况:
1.增产显著。玉米减穴增株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种植密度与通风透
光的矛盾,形成了“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与“四面通风,八方透光”的
栽培格局,使植株平面受光变为立体受光,扩大了受光面积,极大地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了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在空间的合理竞
争和自动调控作用,一般较常规播种可增产20%以上。
2.边际效应显著。通过宽窄行模式(即70cm+40cm),利于边际
优势的发挥,利于田间施肥、喷药、中耕除草等作业,利于通风透光;
由于玉米植株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增强了授粉能力,减少了空杆
率,同时减轻或推迟病害发生及危害等。
3.抗倒伏强。3株紧靠较双株的根系合力面积更大,抗倒伏性能
增强;同样,双株紧靠的抗性强于常规单株播种;同时,三株、双株
紧靠栽培株高明显降低,通常三株、双株播种的株高,较常规单株分
别低52.5cm、31.6cm。
4.节本增效。一穴播种2~3粒种子,填补了单粒播种造成的缺
苗断垄现象,无需间苗补种,省时省成本,解决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
单粒播种费时费工、缺苗严重,补种后植株生长不一致,易出现弱苗,
整齐度差的问题。
三、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选择地面平整、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耕层0~20cm
土壤有机质≥10mg/kg,碱解氮≥30mg/kg,速效硝≥10mg/kg,速效钾
≥100mg/kg,土壤含盐3g/kg的地块;前茬以麦类、马铃薯和豆类作
物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晒垡,耕深25~30cm,及
时耙耱整平。
2.科学施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30000~
45000kg/hm²,硫酸锌30kg/hm²。年降雨量400~450mm半干旱区,
222
施纯N243~273kg/hm、P2O597.5~114kg/hm、K2O67.5~85.5kg/hm;
2
年降雨量350~400mm半干旱区施纯N220.5~243kg/hm、P2O590~
22
118.5kg/hm、K2O60~82.5kg/hm;年降雨量300~350mm易旱区施
22
纯N207~228kg/hm、P2O5103.5~114kg/hm、K2O62.5~
68.5kg/hm2。
3.起垄覆膜。选择幅宽120cm的白色地膜,地膜质量符合
DB62/T2443的规定;起垄覆膜时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或翌年
3月下旬起垄覆膜;若前茬为全膜种植,采取早春一边揭膜一边旋耕
起垄覆膜的方式;起垄、除草按照DB62/T2604的规定执行。
4.品种与种子。海拔1900m以上地区,选择生育期90~110天,
抗寒耐早耐密的早熟、中熟品种;1900m以下地区,选择生育期110~
140天,抗旱、抗病、株型紧凑的中晚熟、晚熟品种;种子质量符合
GB4404.1规定的包衣种子。
5.适期播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份;年降雨量400~450mm区域,
穴距48~44cm,3.75~4.125万穴/hm2,一穴2粒;年降雨量350~
400mm区域,穴距54~48cm,3.375~3.75万穴/hm2,一穴2粒;年
降雨量300~350mm区域,穴距45cm,4.05万穴/hm2,单双粒交替
播种。
6.田间管理。发现地膜破损及时压土,防止牲畜残踏;及时打权
定苗后至拔节期间,及时将分蘖从基部掰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按照
DB62/T4180的规定执行。
7.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籽粒
变硬,有光泽时收获。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用于年降雨量300~450mm、活动积温
2000℃~2800℃的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区域。
9.青贮玉米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青贮玉米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就是选择
高产优质、抗倒抗逆、持绿性长的优质青贮专用型或通用型玉米品种,
集成配套机械化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合理增加密度、
增施有机肥、科学平衡施肥、植保无人飞机等绿色病虫害防控、机械
化收获、打捆裹包等主要内容的栽培技术,实现标准化栽培,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经营。
二、增产增效情况:
1.标准化栽培。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机械精量半精量
播种,既能节省种子和化肥使用量,又能保证落籽均匀,播深一致,
提高出芽率,减少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现象,实现苗齐苗匀;同时青贮
玉米行距一致,株距均匀,群体结构整齐一致,使青贮玉米标准化栽
培水平大为提高。
2.节本增效。使综合机械化程度由50%提高到90%,有效地降低
了作业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
机械化精量播种每公顷可以省种33.3%左右,可减少粮食损失3%~
5%,可节省间苗工4.5个,并提高工效50倍;同时,机械化收获效
率比人工作业效率提高30倍,每公顷平均节约成本225元左右。
3.绿色环保。通过增施有机肥(农家肥)以及地膜、农药化肥减
量替代,有力推动了青贮玉米绿色栽培水平,同时,提高机械化耕作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土壤固结的实际效果,可以极大地快速提升改善
土壤类型;通过实施机械化施肥和喷施作业,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性收益。
4.农机农艺融合。该技术兼顾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
机械作业规范,有针对性地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
和栽培技术方式,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在农艺措施方面统一作物品
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等栽培措施,为机械化作业创造
条件,在农业机械方面筛选评价适宜栽培技术的农机具,同时加大农
机手的培训力度,主动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升农机具配套
程度。
三、技术要点:
1.选地。选择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地势较高平坦、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地块,土壤呈
中性或微酸性,pH值为5.3~7.8;前茬以豆科作物为宜,土壤中无
禾本科除草剂残留。
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0~25cm,
耕后及时耙耱,做到地面平整、无根茬、坷垃;每隔3~4年翻耕1
次,深度20~30cm;其他年份可采用深松耙茬或旋耕灭茬联合整地
作业,深松一般在作物收获之后进行,深度30cm以上。
3.科学施肥。施入腐熟农家肥3~5t/亩,根据测土配方结果,施
入氮肥折成纯氮15~20kg/亩,磷肥施用量折合P2O57.5~10kg/亩,
施肥后深翻、翻耕深度不低于15cm;在抽穗期间,每亩地施用尿素
5kg,在大喇叭口期,每亩地施用专用配方肥料5kg。
4.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国家和省
种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倒
伏、持绿性长的优质青贮专用型或通用型玉米品种;植株应高大粗壮,
叶片宽大,茎叶夹角较小,适合密植栽种;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
7.0%~8.5%,粗纤维含量20%~35%,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不同,
应酌情选用。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推荐金岭67、玉研612、北农青贮
3651、大京九26;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推荐武科107、五谷738、五谷
8818、金穗1915。
5.种植密度。早熟平展型矮秆杂交种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
/hm2;中早熟紧凑型杂交种种植密度为7.50~9.00万株/hm2;中晚熟
平展型中秆杂交种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具体可根据当地
的地力、品种适宜密度、种子籽粒大小等因素决定;采用分期播种、
分批收获,以满足青贮加工对优质原料的需求。
6.混播混种。青贮玉米可与豆科作物混种,常见的混种方式是青
贮玉米与拉巴豆、扁豆、秣食豆混播,因后者耐阴,常可获得较高的
产量,增加青贮玉米的产量和饲用品质;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品种
以混播方式进行种植,晚熟品种可保证较高的生物产量,早熟品种可
提高籽实产量,从而改善青贮品质,达到稳产优质的目的,不同青贮
玉米品种间混作,要做到与当地生产环境相适应,中晚熟品种的搭配、
混作比例及收获合理。
7.病虫害防治。主要害虫有地下害虫、蝽、玉米蚜等,主要病害
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顶腐病等;农业
防治选用抗(耐)病虫优良品种,播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增施磷、
钾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种子包衣,合理轮作;化学防治选用吡虫
啉、精甲霜灵、噻虫嗪、菌毒清、氧化乐果等化学药剂,化学防治按
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8.收获时期。在玉米子粒的乳熟末期至腊熟前期为青贮玉米最佳
收获期,在此情况下,玉米植株的含水量在65%~70%,子粒含水量
在61%~68%,一般在抽雄后40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9.收获方式。按收获工艺分为直接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方法,直
接收获法用悬挂式青贮玉米收获机或带有玉米割台的牵引式、自走式
青贮玉米收获机,直接收割在田间直立生长的整株玉米,切碎并将其
抛送到普通拖车或专用青贮饲料拖车中;分段收获法是先用手工或玉
米割晒机将青玉米割倒在田间,然后运到贮藏点,用固定式青玉米饲
料切碎机进行切碎。种植面积大、地块大而平的地区主要采用直接收
获法,畜牧业相对发达部分农村及小面积种植地区,主要采用分段收
获法收获青贮玉米。收获作业要求割茬高度小于15cm,损失率小于
5%,籽粒破碎率在95%以上,牛饲料长度3~5cm,羊饲料长度2~
3cm。
10.打捆裹包。打捆裹包的青贮饲料更易贮藏,不易变质,比窖
贮的贮藏效果好,青贮玉米粉碎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进行
打捆裹包;用打捆裹膜机将收获后的青贮玉米高密度压实、缠网和打
捆,并用青贮专用拉伸膜进行裹包,然后再送到贮藏点贮藏;裹包青
贮贮藏和转运方便,可实现饲料商品化利用。
11.贮藏。收获后没有进行打捆裹包的青贮玉米饲料可以采取窖
式青贮、坑式青贮、壕式青贮、袋式青贮等贮藏方法,原料要层层推
匀,每次装料30~50cm厚,用拖拉机或青贮压实机等机械逐层压实
后密封贮藏;裹包后的青贮玉米饲料应该存放在地势平坦、干净、干
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四、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宜日照时数在1700h~3400h,≥10℃活
动积温1500℃~3960℃,有灌溉条件或年降水量350mm以上且采用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旱作地区。
10.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一、技术概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
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
年际间地内轮作,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在同一地
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一般玉米带种植2~4行、大
豆带种植2~6行。
二、增产增效情况:
1.一田多收、稳粮增收。通过高位主体、高低协同的田间配置原
理,充分利用其生长空间,采用2~4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和2~6行
大豆带间作套种交替轮作方式,使两种作物带间距增大、内行距减小,
更好地利用了光和肥,实现了根冠协同和种间养分互补,氮磷肥利用
率分别提高84.8%和34.2%,系统光能利用效率高达4.05g/MJ,提
高了土地产出率,做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多收一季豆。
2.一种多效,用养结合。多年定位试验表明,大豆的固氮作用和
轮作效应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9.8%、根瘤固氮量提高9.24%、作
物固碳能力增加18.6%,年均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
45.9%、15.8%;连续两年间套轮作后,则亩减纯氮4kg,明显减少作
物病虫害,农药施用量减少25%。
3.一季多用,前景广阔。玉米和大豆属于同季作物,扩大种植玉
米规模会造成大豆减产,反之亦然;同时,受我国耕地资源硬性约束,
大面积新增扩种大豆基本无法实现;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确保
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的情况下,多收一季豆,实现一季多用,有效解
决了玉米、大豆争地的矛盾,应用前景广阔。
三、技术要点:
1.品种选用。玉米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耐密植、
抗旱、宜机收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先玉335、金穗1203、玉源7879、
五谷568、兴达5号、金穗3号等品种。大豆种植区域选择在海拔2000m
以下,耐阴、耐密、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
中黄30、陇黄3号、陇中黄602、东豆100、东豆339、中黄42等品种为主。
(1)河西及沿黄灌区。玉米品种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
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先玉335、五谷568等;大豆品
种选择中晚熟、耐荫、耐密、抗倒、宜机收、有限或亚有限结荚的高
产品种,主要推荐中黄30、陇黄3号等。(2)中东部旱作区。玉米
品种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耐密植、抗旱的高产品种,
主要推荐玉源7879、金穗1203等;大豆品种选择耐荫、耐密、抗倒、有
限或亚有限结荚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陇中黄602、东豆339等。(3)
陇南湿润半湿润区:玉米品种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耐
密植、抗旱、中早熟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兴达5号、金穗3号等;大
豆品种选择耐荫、耐密、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中早熟的高产品
种,主要推荐东豆100、中黄42等。
2.行比模式。栽培行比模式要综合考虑当地净作玉米和大豆密度、
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带
内行距、两个作物带间行距、株距。全省主推“3+2”(3行大豆,2行
玉米)、“4+2”(4行大豆,2行玉米)、“4+4”(4行大豆,4行玉米),
“6+4”(6行大豆,4行玉米)4种模式。其中,“3+2”模式生产单元宽
度2.4m,“4+2”模式生产单元宽度2.7m,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
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3+2”模式和“4+2”模式玉米边际效
应明显,两种作物光照均充足,易于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均可实
现机收;“4+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3.8m,“6+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4.4m,
玉米采取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
米行间距70cm,“4+4”模式和“6+4”模式玉米基本能稳产,大豆光照
充足,实现多收一季豆,玉米和大豆都更易于机械操作。分甘肃不同
区域推荐对应模式,河西及沿黄灌溉区推荐“4+4”、“6+4”两种模式;
中东部旱作区“3+2”、“4+2”、“6+4”三种模式;南部湿润半湿润区以
夏季复种为主,推荐“4+2”、“4+4”两种模式。
3.播种时间和方式。覆膜播种机具选择符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
植技术要求的机引或电动牵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覆膜)、
玉米播种机(覆膜),大豆播种机(覆膜),行距、穴距、穴粒数应满
足技术模式要求,播种机具技术要求为大豆行距30cm,玉米行距40~
60cm可调,玉米穴距10~20cm出厂时可选,大豆穴距8~20cm出
厂时可选,穴距合格指数≥80%,空穴率≤2%,穴粒数合格率≥85%,
播种深度合格率≧80%。(1)河西及沿黄灌溉区。采用机引或电动牵
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覆膜)一次完成覆膜播种作业,或
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2~4行专用大豆覆膜播种机、2~4行电动玉米
覆膜播种机分别进行覆膜播种作业;大豆、玉米在4月中下旬至5月
上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3cm~4cm。(2)中东部旱作
区。先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覆膜机完成覆膜作业,播种时采用电动大
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一次完成作业,或采用2~4行电动大豆点播
机、2~4行电动玉米点播机分别进行播种作业;玉米4月上旬~4月
中旬播种,大豆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
豆3cm~4cm。(3)南部湿润半湿润区:在5月中下旬冬油菜(马铃
薯、三蒜)、6月上中旬冬小麦收获后,及时复种大豆玉米,大豆玉
米单粒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3cm~4cm,覆膜播种作业
方式与“河西及沿黄灌溉区”相同。
4.适宜密度。(1)河西及沿黄灌溉区。“4+4”模式,玉米株距13~
15cm或穴距26~30cm(一穴双株),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
粒数4700~5500粒,亩保苗4500~5000株;大豆穴距14~17cm左
右,每穴2~3粒,亩播种粒数10000~12000粒,亩保苗8000~10000
株以上。“6+4”模式,玉米株距13~15cm或穴距26~30cm(一穴双
株),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4200~4700粒,亩保苗
4000~4500株;大豆穴距19~22cm左右,每穴2~3粒,亩播种粒
数10000~12000粒,亩保苗8000~10000株以上。(2)中东部旱作
区。“3+2”模式,玉米株距13~18cm或穴距26~36cm(一穴双株),
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3100~4200粒,亩保苗3000~
4000株;大豆穴距20~26cm左右,每穴2~3粒,亩播种粒数7500~
10000粒,亩保苗6000~8000株以上。“4+2”模式,玉米株距12~14cm
或穴距24~28cm(一穴双株),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
3600~4000粒,亩保苗3500~3800株;大豆穴距20~24cm左右,
每穴2~3粒,亩播种粒数10000~12500粒,亩保苗8000~10000株
以上。“6+4”模式,玉米株距17~19cm或穴距24~28cm(一穴双株),
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3100~3600粒,亩保苗3000~
3500株;大豆穴距22~30cm左右,每穴2~3粒,亩播种粒数7500~
10000粒,亩保苗6000~8000株以上。(3)南部湿润半湿润区。“4+2”
模式,玉米株距14~15cm或穴距28~30cm(一穴双株),单粒或一
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3300~3600粒,亩保苗3200~3500株;
大豆穴距22~33cm左右,每穴2~3粒,亩播种粒数7500~11000
粒,亩保苗6000~9000株以上。“4+4”模式,玉米株距19~21cm或
穴距38~42cm(一穴双株),单粒或一穴双粒播种,亩播种粒数
3300~3600粒,亩保苗3200~3500株;株距16~23cm左右,每穴
2~3粒,亩播种粒数7500~11000粒,亩保苗6000~9000株以上。
5.合理施肥。根据带状复合种植系统中大豆玉米的需肥特性,坚
持“减肥、协同、高效、环保”的原则,结合不同种植区域主推技术和
带状种植模式,以净作产量为目标产量,玉米控氮、大豆减氮,且分
开施肥并做好标记;玉米采用种肥同播(种肥水平距离种子10cm、
下部距离3~5cm)和后期脱肥追肥(可利用追肥枪亩追施尿素5~
10kg)等技术;大豆肥力高的地块可不施氮肥,鼓励每亩施用发酵腐
熟农家肥1000kg以上。(1)河西及沿黄灌溉区。玉米带施肥,推荐
配方为28~16~6(N~P2O5~K2O),亩用量60~80kg,即亩确保施
纯氮(N)16.8~22.4kg、纯磷(P2O5)9.6~12.8kg、纯钾(K2O)3.6~
4.8kg;大豆带施肥,推荐配方为8~13~4(N~P2O5~K2O),亩用
量15~20kg,即亩确保施纯氮(N)1.2~1.6kg、纯磷(P2O5)2.0~
2.6kg、纯钾(K2O)0.5~0.8kg。(2)中东部旱作区。玉米带施肥,结
合主推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积极施用一次性缓控释肥,推荐配方
25~15~5(N~P2O5~K2O),亩用量50~60kg,即亩确保施纯氮(N)
12.5~15.0kg、纯磷(P2O5)7.5~9.0kg、纯钾(K2O)2.5~3.0kg;大豆
带施肥,推荐配方7~13~5(N~P2O5~K2O),亩用量10~15kg,
即亩确保施纯氮(N)3.5~4.2kg、纯磷(P2O5)6.5~7.8kg、纯钾(K2O)
2.5~3.0kg。(3)南部湿润半湿润区。玉米带施肥,推荐配方22~13~
5(N~P2O5~K2O),亩用量60~70kg,即亩确保施纯氮(N)13.2~
15.4kg、纯磷(P2O5)7.8~9.1kg、纯钾(K2O)2.5~3.0kg;大豆带施
肥,推荐配方7~12~4(N~P2O5~K2O),亩用量15~20kg,即亩
确保施纯氮(N)1.0~1.4kg、纯磷(P2O5)1.8~2.4kg、纯钾(K2O)0.6~
0.8kg。(4)积极推广施肥新技术。可在玉米带底肥增施10%农用硫
酸锌2kg或20%硫酸锌1kg,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喷施2~3次0.25%
的磷酸二氢钾;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期喷施硼肥或钼肥15~20g兑水
15kg;积极探索化肥较常规深施5cm技术;机械深翻25~30cm,打
破“犁底”障碍层,提高耕地保墒保肥能力。
6.除草方法。田间杂草防控采取“封定结合”的策略,结合精选种
子、深耕翻晒灭茬、适期播种、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综合防控。化学
除草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力争全覆盖,减轻后期除草压力。后期根
据杂草发生情况,开展苗后定向茎叶喷雾除草,做好隔离定向措施,
防止药害,对大豆带、玉米带分别除草,减轻杂草危害程度。对河西
及沿黄灌溉区、中东部旱作区、南部湿润半湿润区等分区施策,除草
剂使用需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用药量。(1)土壤封闭
处理。采用一次施药兼防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根据土壤墒情,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mL/亩(或96%异丙甲草胺乳油100mL/亩、
330g/升二甲戊灵乳油100mL/亩)+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40g/亩,河
西及沿黄灌溉区和南部湿润半湿润区亩用水量45kg,中东部旱作区
药剂亩用水量60kg,采用二次稀释配药,覆膜的区域在覆膜前喷施
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不覆膜的区域在作物播种后1~2天内,均匀
喷雾于土壤表面,进行封闭除草;施药器械选用背负式电动(手动)
喷雾器等小型施药机械,或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各类动力喷杆喷
雾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注意喷雾器械喷头应选择圆锥形喷头,施药
时喷头距离地面30~40cm,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2)苗后定向
茎叶喷雾处理。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可在玉米苗后3~5叶期,
大豆3~4片复叶期,杂草2~5叶期,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进
行定向茎叶喷雾处理,药剂亩用水量30kg,采用二次稀释配药。玉
米带可选用4%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0mL/亩+48%灭草松水剂
150mL/亩定向茎叶喷雾;大豆带可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30mL/亩
(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5mL/亩)+48%灭草松水剂150mL/
亩定向茎叶喷雾。施药时须在玉米大豆带间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
漂移造成药害,施药器械可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等小型施药机械(需
在喷头处加装防护罩),或用带隔帘装置、能够将大豆和玉米隔开施
药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各类动力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喷
雾器械喷头应选择扇形喷头,喷头与作物的距离保持在30cm左右。
(3)分区安全开展化学除草。各区域要因地制宜采取除草技术,切
忌选用对下茬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采用土壤封闭处理时,河西及沿
黄灌溉区,除草药剂亩用水量与常年相当,如遇干旱或个别墒情较差
田块亩用水量可由45kg增加至60kg;中东部旱作区,要结合覆膜情
况,根据土壤墒情,适量增加亩用水量,但不超过60kg/亩,提高除
草剂使用质量和效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前期在播后苗前要重点落
实土壤封闭处理,降低杂草发生基数,中后期杂草偏重的地块实施定
向喷雾处理。(4)积极应对药害。采用苗后定向茎叶喷雾除草时,要
抓住杂草防除关键期,在杂草基本出苗整齐后进行喷雾除草。如出现
除草剂药害,症状较轻时,可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
芸苔素内酯)等缓解药害;药害严重时,应及时补种,且适当增加播
种深度。苗后茎叶定向除草要务必严格执行隔离定向措施,施药时采
用防护罩、塑料篷布等物理措施将玉米带和大豆带隔开,可选择分带
式的喷杆喷雾机,同步或独立喷施,以防药液漂移造成药害。对于后
期难防的杂草,可进行人工拔除。
7.化学促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对大豆会产生
遮阴,容易造成大豆旺长。化学控旺以大豆为主,根据大豆长势,可
在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选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g/亩,兑
水30~40kg进行茎叶喷施,控制旺长;若玉米出现旺长,可在玉米
7~10片展开叶时喷施健壮素、玉黄金等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改
善群体结构。施药器械根据大豆玉米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喷雾器,旺
长面积较大的宜用机动喷雾器或背负式喷雾器,面积小的可用手动喷
雾器。使用植物调节剂要严格按照推荐的浓度配比,不得重喷、漏喷
和随意加大药量,过了适宜施药期也不得喷施;如喷后6h内遇雨,
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在大豆结荚鼓粒期应避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
剂。
8.病虫防治。针对玉米大小斑病、锈病、丝黑穗病、茎基腐病、
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红蜘蛛、蚜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害和大豆地下害虫、根腐病、立枯病、豆荚螟、食心虫、蚜虫、卷叶
螟、红蜘蛛等大豆主要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
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在作物不同生育防控关键期,
采用高效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1)播种期。
在确定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基础上,优先选择适合当地
的抗病虫品种,做好种子处理,预防病虫为害。玉米、大豆种子采用
包衣或拌种技术,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选用10%精甲·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王守仁知识讲义学习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学习
-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课件
- 七年X线考题课件
- 骨骼、肌肉的保健课件
- 2025年元旦喜庆红灯笼模板
-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课件
- 阿里巴巴对新员工培训制度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 (中职)经济学基础AB卷期末试卷及答案
- 《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 刑法学(上册)马工程课件 第4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 第九课 四川料理は辛いです 课件 【备课精讲精研】 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9加几》精品课件
- 羽毛球训练计划以及周计划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课件8.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共24张PPT)
- 备战2022届高考英语 应用文发言稿写作指导 课件(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