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更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更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相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更。[考纲明示](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更。(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主干梳理认知拓展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①服饰:鸦片斗争以后,“洋布”“洋装”渐渐流行;辛亥革命以后,eq\o(□,\s\up3(01))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西服、旗袍等与传统服饰并行。②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eq\o(□,\s\up3(02))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③居住:西式建筑样式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eq\o(□,\s\up3(03))中西合璧的豪宅。(2)社会习俗的变迁①19世纪末期,维新派提倡“eq\o(□,\s\up3(04))断发易服”“eq\o(□,\s\up3(05))废止缠足”,主见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民国时期,政府颁布eq\o(□,\s\up3(06))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提倡婚姻自由;社交礼仪由称呼“老爷”“大人”改为“先生”“同志”;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变为eq\o(□,\s\up3(07))简约文明。eq\a\vs4\al\co1(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eq\b\lc\{\rc\(\a\vs4\al\co1(1衣:由衣着朴实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洁到解决温饱,留意吃好。,3住:由拥挤简洁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4习俗:由革除陋俗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1)铁路(2)马路eq\b\lc\{\rc\(\a\vs4\al\co1(①20世纪初,\o(□,\s\up3(02))汽车起先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②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马路网。))(3)水运(4)航空2.通讯工具eq\a\vs4\al\co1(1电报)eq\b\lc\{\rc\(\a\vs4\al\co1(①19世纪70年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了中国第一条\o(□,\s\up3(06))有线电报线。,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o(□,\s\up3(07))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eq\a\vs4\al\co1(2电话)eq\b\lc\{\rc\(\a\vs4\al\co1(①19世纪80年头,外国起先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电话的发展特别缓慢。,②新中国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③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变更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旺盛(2)19世纪70年头以后,中国人自办报刊,且多反映社会思潮。(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eq\o(□,\s\up3(03))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为夺取革命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5)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蒸蒸而上的景象。2.广播事业的发展(1)中国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eq\o(□,\s\up3(06))20世纪20年头初。(2)新中国成立后,渐渐建立起从中心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3.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eq\b\lc\{\rc\(\a\vs4\al\co1(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起先起步。,②20世纪20年头,快速发展并走向\o(□,\s\up3(07))成熟。,③20世纪80年头,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958年北京电视台起先试播,中国电视业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学问拓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更带来的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3)思想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束缚,革除弊端。(4)社会风气上:在渐渐近代化的同时,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学问拓展]报刊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2)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扬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促进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旺盛。(4)为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政论性报刊。(5)消遣大众、传播新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探究]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那么互联网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提示:(1)互联网的影响①主动影响: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学问,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②消极影响:不良的网站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它使青少年痴迷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2)实行的应对看法①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需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②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需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主动作用。社会、老师、家长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使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
互动探究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缘由一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值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照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取缔编结发辫告示》二父母之命这句话当然视为天经地义不行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当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日决计行不通!……①做父母的应当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4月15日《新妇女》)[史料解读]两则史料反映了影响中国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变更的内外因素。[精研探究]以上史料反映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哪些?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由史料一可知受政府政策影响,由史料二中①可知受经济、外交状态的影响。归纳总结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从政治角度看,有外在影响和内在巨变两方面的缘由。①外在缘由:鸦片斗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传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更。②内部缘由: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生活的变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从生产力角度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①电灯、有线和无线电报、电话、电影等高科技成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供应了前所未有的帮助。②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③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都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从思想角度看,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一中国近现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阻碍因素和影响1.特点(1)起步晚,开端艰难,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2)近代中国交通业渐渐起先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肯定程度的发展。(3)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以及西方列强的限制和操纵。(4)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阻碍因素(1)近代中国政治腐败,交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2)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的严峻阻碍。(3)西方列强限制了中国交通。(4)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担心,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变更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在肯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加,使异地往来运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3)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4)就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例1]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探讨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马路汽车30.0轻巧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缘由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A解析表格反映出轻巧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费用低许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A项正确。B项停留在对各种运输方法的表面理解,缺乏“对比探讨”,解除;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无法体现近代交通“革新的条件”和“殖民地特征”,C、D两项错误。要点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但依旧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更的,深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具有半殖民地化的色调。3.经验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存在着新旧碰撞与交融,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更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更而不断加深。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消退封建因素,促进社会发展。6.新中国成立后,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渐渐跟上国际潮流。[例2](2024·山东临沂期末)19世纪30年头初,一位中国商人描述了西人在广州的宴饮场景: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不甚熟的肉,肉浸泡在浓汁里,需用工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场景才证明了以前常听人们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原始粗鄙的食物。这折射出当时()A.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冲突B.西方礼仪习俗在各通商口岸的传播C.国人对待西餐的崇洋媚外心理D.西餐推动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对西方饮食文化的理解,体现了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和冲突,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西方礼仪习俗的传播,解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解除D项。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24·全国卷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特别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材料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起先于1915年,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解除D项。2.(2024·全国卷Ⅲ,29)20世纪30年头,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喜字纱灯”“演奏钢琴曲”“着蓝袍黑褂”“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习俗的变更,无法体现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表述过于肯定,解除;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故D项错误。1.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运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头,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主要表明()A.妇女较多参加社会经济活动B.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男尊女卑观念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国初期妇女到各个行业工作,表明当时妇女较多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故选A项。B项材料未体现,C、D两项不符合史实,解除。2.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狠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注:此处的“外人”指北洋政府)之取缔。”这说明当时()A.舆论环境自由,但仍受到当局的压制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化人心C.《大公报》有维护民主共和的政治倾向D.《大公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答案A解析材料“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狠名词,为家常谈助……忽来外人之取缔”说明当时中国舆论环境虽比较自由,但仍受到北洋政府的压制,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报纸撰稿人的观念,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是《大公报》对“各报纸”的记述,不能反映它的政治倾向,故C项错误;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4·河北衡水摸底)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头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载歌载舞“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裂)。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使民主同等思想深化人心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但到20世纪20年头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交谊舞源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后渐渐被人们接受,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同等的思想,故解除A项;B项说法肯定,传统儒家思想没有被完全抛弃;D项说法错误,国人生活没有全盘西化,解除。2.(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末)民国中后期,中式的长袍、西裤、礼帽、皮鞋,外加文明杖,是当时较为时兴的一种男性装束。这反映出()A.崇尚西方服饰成为时尚B.传统消费观的根本变更C.西服得到国人普遍接受D.传承与变异的服饰特征答案D解析正常的服装搭配是中式的或者西式的,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服饰模式,许多人不想放弃中国服饰的外在气质,而又紧跟时代潮流,出现了“中式的长袍”加上“西裤、礼帽、皮鞋……文明杖”的服饰变异现象,故选D项。A项表述不全面,崇尚西方服饰,但是又没有放弃本国服装,故错误;传统消费观没有根本变更,B项错误;普遍接受的说法有误,C项错误。3.(2024·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受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相识是()A.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B.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记C.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D.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留辫子是社会习俗的体现,留美幼童“就剪掉了辫子”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则是政治斗争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剪掉辫子或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或是政治立场的体现,解除;“辫子问题”只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一个表现,无法推断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少数学问分子对剪辫的相识及选择,不能说明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解除D项。4.(2024·安徽皖江联考)1898年《申报》曾刊登一则“新式脚踏车”广告。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C.传统农耕文明衰微D.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答案B解析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式脚踏车”广告的刊登远远无法说明封建自然经济瓦解,故解除A项;脚踏车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受到了近代化的冲击,故选B项;新式脚踏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不能说明传统农耕文明衰微,故解除C项;虽然刊登了新式脚踏车的广告,但并不能说明其在百姓中得到普及,也就无法说明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故解除D项。5.(2024·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干脆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大众报业 B.交通业C.电报业 D.互联网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福建茶叶市场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主要反映了信息传播速度快,结合所学可知,电报业可以将茶叶价格变动的信息刚好地传向各地,故C项正确。报纸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不如电报,故A项错误;交通业的传播速度也要慢于电报业,故B项错误;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2024·福建厦门期末)下图是《新中国电影史》书目的一部分。该书目反映了建国初期()eq\x(\a\al(第一章创建新中国红色电影1949-1956,第一节社会主义电影的创建,一、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业的起步,二、改造私营电影业,三、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四、电影指导委员会))A.文艺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B.中国电影实现零的突破C.电影管理方式趋于宽松D.多种电影经营体制并存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二、改造私营电影业”“三、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多种电影经营体制并存,故D项正确。A项是“文革”时期文艺工作的特征,故解除;1905年中国电影事业已经起步,解除B项;依据材料“电影指导委员会”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管理方式趋于严格,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7.(2024·福建厦门期末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认为,始于唐代的“古代报纸”邸报,由朝廷干脆管理并统一发布,有清一代接着存在并有所发展。清初,衙门中的一些低级胥吏将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这些报纸主要刊载宫门抄、谕旨、章奏三部分,因而也被混称为邸报。直至乾隆初年,获准公开发行邸报的仅限于提塘官及其所设报房。清代民间报房的盛行,大体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所刊内容基本为官报的翻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邸报等传统报纸渐渐走向消亡。——摘编自方汉奇《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和京报》材料二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当时报与刊不分)由英国人在马六甲出版。到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几十种中文报刊,如第一份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开中文报纸刊登广告先河的《遐迩贯珍》等。五六十年头,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快速兴起,如《中外新报》《昭文新报》等。这些报刊“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争论”。90年头中后期,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这一时期的报刊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20世纪初,近代中文报刊再掀高潮。据统计,仅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刊等,“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特别突出。——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清代传统报纸与晚清近代报刊在刊载内容、办报环境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近代报刊演进的主动作用。答案(1)差异:内容:传统报纸以朝政信息为主;近代刊物内容多元,涉及中外新闻报道、商业信息广告和时政评论等。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业粪污处理与气候变化适应策略考题考核试卷
- 2024年股权赠与协议股东间权益无偿转移
- 算法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 环保工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考核试卷
- 电子出版物批发商的多元化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考核试卷
- 2024年学校设施设备安装安全责任协议2篇
- 2024年绿色环保生石灰生产项目投资合同3篇
- 电子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系统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业的商业模式与企业管理考核试卷
- 2024年石膏建材销售协议精粹版3篇
-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文旅企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政府专项债务知识讲座
-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技术投标书(模板)》正规范本(通用版)
- 雨水回用池专项施工方案
- 一年级期末无纸笔化测评方案
- 杉木防水施工方案
- 新能源电动汽车参考文献有哪些
- 数字信号实验报告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