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emushuo林庚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博古通今的文学史家,在文学、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吴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客”;晚年又与吴组湘、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林庚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把握中心初读文本,你觉得作者论述了哪些内容?
“木叶”、“树叶”、“落叶”和“落木”的差别?
“木”字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体感知本文标题“说”是一种文体。“说”是“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梳理结构细读文本,请梳理出每段论述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概括要求:准确、全面、简洁。请将内容列在笔记上。整体感知概括段意①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②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③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上。④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⑥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⑦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句)(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结尾句)(过渡句)(上段尾句——过渡句)(独立成段的句子)①总结句由屈原《九歌》引出”木叶“,并指出其受诗人钟爱。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从概念上和古诗中比较“木叶”和“树叶”,尝试探究古诗中少见“树叶”及“木叶”进一步发展为“落木”的原因。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
“木”字,进而指出诗歌语言是不能单凭借概念的。④结尾句论述“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过渡句引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⑥上段尾句——过渡句论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颜色黄色,触感干燥,清秋性格。⑦独立成段的句子再次强调“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效果差别却是一字千里。概括文本方法总结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句关键词阅读方法一于混沌中分泾渭:剥离观点,找到方向。“木叶”“树叶”“木”在艺术形象领域差别一字千金颜色微黄、质地干燥令人想到树干,暗示落叶理出脉络筛选信息精细解读通过分析论证的结构,梳理脉络,你是否能判断本文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以“木叶”为例,通过大量古诗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
的特点,并充分肯定其为诗歌带来的艺术效果。方法总结对所有观点句进行梳理整合,理出作者论说的思路,然后判断论题和主要观点。识主题阅读方法二于纷繁中理关键:理清层次,辨识主题。宫词(节选)[唐]王建
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请在下列空格处选择填写“木叶”或“树叶”,并根据林庚先生在本文中的观点来分条陈述理由。学习活动1:深入理解“木”“树”之辨,掌握语言暗示特征。秋思[唐]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
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文本细读1.细读第5、6两自然段,分析林庚先生得出“木”所暗示内涵的方法。木木头、木板、门闩、棍子(死的、没生命的)树干,没有叶子微黄干燥枯萎的、萧索的疏朗的清秋气息从常见的外在物理形态→内在的心理情态学习活动二:分析“暗示”路径,体悟理解迁移。文本细读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花”意象的艺术特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学习活动二:分析“暗示”路径,体悟理解迁移。文本细读明确:(1)从概念的暗示性上看:“落红”强调状态,强调色彩,更多的是一幅静态画面。“落红”是凄美悲壮的意象,是怀着满腔春恨,葬于泥土的,有“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美。(2)从联想意义上看,都有繁华落尽的怜惜与无奈,但从杨诗和龚诗看又多了一层自我牺牲成就他人的意味。由理论到实践是应用,由实践回到理论是升华
梳理整合学习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拟写一个“名词解释”。
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是指诗歌中的语言,除了概念意义,即词典意义或字面意义,还由表及里、由象到情暗示着与之相联系的心理、情味、意境等丰富的潜在的内容。学习活动三:梳理“暗示”观点,拟写“名词解释概念季节颜色感觉树叶树叶木叶树叶落叶落叶落木落叶一“字”之差
相去千里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挖掘细节文本细读举例论证春夏清秋春夏之交/秋深秋绿色微黄黄/绿色黄褐色繁茂湿润干燥疏朗绵密繁润/干燥疏朗空阔梳理诗句概括特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木叶: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一一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落叶木叶:
总结:根据作者的观点,“木”在艺术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
“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诗歌中“一字之差”,意韵却差别巨大,何谓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挖掘细节文本细读限定词:在古代的诗歌中、诗人们、在诗歌的语言中、中国诗歌语言、诗歌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领域等还有一些重要细节,如文本的出处,可以给我们哪些提示?再留意一下文本中重要观点的限定成分。《唐诗综论》:唐诗是研究对象,论揭示了文体特点。全文应围绕唐诗进行研究,而不是单纯在研究“木叶”。挖掘细节文本细读何谓文艺评论:
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
评论对象可以是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绘画和影视等。如何阅读文艺评论:①明确观点,认清主张
②理清思路,分析方法③探究特色,解读思想
④精挑细选,勇于质疑这种文体的意义何在?(高考链接:对文本某一方面进行评价)明确文体方法总结阅读时,容易只关注部分被突出的信息,而忽略掉细节的修饰与限定,这就需要增加阅读注意的广度,要在把握重点的同时,找准限定,才能准确理解话题和中心。挖提示阅读方法三于细节中挖提示:关注文本出处和限定成分等细节,更全面把握内容。答问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色彩较强,不利于大众的接受与理解;“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文本拓展文本细读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愿送你一轮明月我愿送你山间清风你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你骗谁呢,还送我明月,你有能耐,把月亮摘下来呀?说我像水莲花,能不能说点名贵的,你咋不说我像君子兰呢?还说我是你的四月天,那剩下的八个月谁是你的天?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暗示生活常识暗示文化心理暗示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谈论交流以“流水”意象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阻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绵绵愁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闲适悠然的自然风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世事无常”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相思”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情境阐释这首诗是诗人在
的场合(环境)下,运用了
的形象,它含有
的因素(意味),这是它的一个艺术特征,诗人通过它表达了
感情(思想、心境)。送别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要求: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水浩瀚无边,绵绵不绝依依惜别,恋恋不舍这首诗是诗人在
的场合(环境)下,运用了
的形象,它含有
的因素(意味),这是它的一个艺术特征,诗人通过它表达了
的心境(思想、感情)。山居秋暝王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教学的课程设计
- 焊片课程设计
- 煤气化过程原料预处理考核试卷
- 电力仪表的数字化制造考核试卷
- 洗脱苯工序课程设计
- 有关道德的课程设计
- 格栅排污机课程设计
- 2024年肉羊养殖与电商平台数据共享购销协议2篇
- 2024年私人定制无人机摄影合同3篇
- 玻璃水下通信设备考核试卷
- 2024年0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派遣制人员招考聘用40人笔试历年(2016-2023年)真题荟萃带答案解析
- 评判创业计划书
- 银行信访工作培训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广东省博物馆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学校食堂厨房规范化操作程序
- 医保飞检工作方案
- 招投标基础知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