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第一课、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着墨仅115个字,气象恢宏,古今罕见。下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①正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人猿相揖别”明显不是这一标志,②错误。③:“铜铁炉中翻火焰”,铜铁属于生产工具,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③正确。④: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④错误。故本题选A。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挖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宣告着原始人对巨型动物骨骼的首次利用。据此可以推测,该地()①原始居民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或部落联盟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④氏族制度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象牙铲是原始人对巨型动物骨骼的首次利用,反映了原始居民是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错误。②: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或部落联盟,材料反映的是旧石器遗址为旧石器时代,②错误。③: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正确。④: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3.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之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①个体劳动盛行②生产工具改进③私有制确立④贫富分化加剧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答案】C【解析】②: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排在第一位。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①排在第二位。③: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的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排在第三位。④: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④排在第四位。故本题选C。4.近期,殷墟博物馆展出的近4000件文物中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以及大型牛祭祀坑、马祭祀等,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这些展品印证了当时()①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②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的大部分产品③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逐渐摆脱蒙昧野蛮状态④生产力的进步取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夏、商、西周、春秋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奴隶主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①正确。②: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错误。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蒙昧野蛮的状态,③正确。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④错误。故本题选B。5.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其一》中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①封建制生产关系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社会分工不公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③农民依附于地主并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④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明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受地主的剥削,故封建制生产关系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①③正确。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体现,②错误。④:当奴隶制逐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诗歌中描绘的社会现象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无关,④错误。故本题选A。6.《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书中指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一天工资,好像工人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事实并非如此,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上述论述揭示了()①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④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①错误。②: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正确。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③错误。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④正确。故本题选D。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③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中相互依存。农民需要地主的土地进行耕种,而地主需要农民的劳动来获取地租,①正确。②: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错误。③: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处于社会的底层,遭受着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③正确。④: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体现,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8.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地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不可避免”后来被表述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对“两个必然”理解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命运③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终究是漫长的过程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初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①错误。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正确。③:材料反映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涉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否是漫长过程的问题,③错误。④: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④正确。故本题选C。9.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③未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康帕内拉作为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①正确。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正确。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故本题选A。10.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③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③排除。②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1.《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知《宣言》()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揭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③阐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④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但材料并未涉及,①排除。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②正确。③: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材料中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的本质,并未涉及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③排除。④:“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④正确。故本题选C。12.《国际歌》中提到,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从歌词内容看,《国际歌》()①明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②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③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④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明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①正确。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依靠力量,②正确。③: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材料未体现这一原则,③排除。④:《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人物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排除。故本题选A。13.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以下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④正确。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错误。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错误。故本题选B。14.新型生产关系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列符合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的有()①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②社会生产力实现飞跃式发展③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④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新型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虽然代表着社会生产力,但此设问考查生产关系,②排除。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正确。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正确。故本题选D。15.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全人类解放事业遭遇至暗时刻。西方有人妄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对此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生机④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并未直接反驳上述观点,①排除。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③正确。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与材料观点产生时间不符,④排除。故本题选C。16.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下列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③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被打断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③: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①③正确。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错误。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17.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坚强领导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的领导,①符合题意。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结果②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④终结了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私有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中国革命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结果,①说法正确。②: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说法错误。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③说法正确。④:私有制并非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没有终结人类社会的私有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9.1922年,俄国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于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实现社会主义;我国在新中国建国后,经过“一化三改”,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了()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样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具有普遍性④国家间的发展因具体国情存在差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②④:1922年,俄国建立国家联盟,并于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实现社会主义,而我国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因为受到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国家间的发展因具体国情存在差异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具有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人类社会发展都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但材料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样性,①不符合题意。③:人类社会发展都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普遍性,③错误。故本题选C。2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因为它()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②成功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④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科学指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①: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及其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①正确。②: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②错误。③④:“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是因为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21.“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65年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B.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C.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B:《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悟到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折射了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B正确。A: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材料诗词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A排除。C:1949年我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没有涉及,C排除。D: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不涉及,D排除。故本题选B。22.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知,当时()①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②社会主要矛盾是工农业发展间的矛盾③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状况的愿望很强烈④农业发达而重工业落后的严重不平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反映了我国面临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情况,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状况,①③正确。②: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错误。④: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和轻工业有一定发展,但不能说明农业发达,④错误。故本题选A。23.党的二十大宣言指出,当前的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党的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从根本上讲它新就新在由无产阶级领导②其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③在所属范畴上看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根本上讲就“新”在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①③正确。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②错误。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错误。故本题选B。24.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领导贫苦农民进行的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集体公有制。两者的共同点是()①把土地私有转化为土地集体所有②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③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④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①不合题意。②: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实现土地集体公有制,均能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符合题意。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这不是两者共同点,③不合题意。④: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所有,调动了解放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集体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5.1956年,全国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9.2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了15.0%,提高了8.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净增了114.23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社会基本矛盾的改变,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C.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A:1956年,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A符合题意。B: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错误。C: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并未我国在1956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C不选。D:“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说明的是意义,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D排除。故本题选A。26.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为我国()①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做了理论准备③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可能④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可能,①③符合题意。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而不是八大提供理论准备,②排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排除。故本题选B。2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其中有一个片段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一代中国农民改天换地的传奇。该片段最适合用于说明()A.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我国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面貌C.我国即将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答案】D【解析】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不符合材料设定,A不符合题意。B: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符合材料设定,B不符合题意。C: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C不符合题意。D:从时间看,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该片段最适合用于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8.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是中共八大召开68周年。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①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中共八大明确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共八大明确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①④正确。②: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故本题选D。2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其主旨是()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C.排斥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 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D【解析】D: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强调我们不能完全学习苏联,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符合题意。C:“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表明我们没有排斥他国发展的经验,C说法错误。A:材料中是对我国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不涉及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A不符合题意。B:材料中只是说我们要避免犯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不是说我们要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B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0.“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A.废除资本家的剥削 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C.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D.为农业、手工业改造提供范例【答案】B【解析】A:废除资本家的剥削不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排除A。B:“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表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C: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不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C不合题意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利于为农业、手工业改造提供范例,但不是实质,排除D。故本题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材料一二十一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破坏力更大,波及范围更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2023年美国遭遇汽车工业史上最强势的工人联合罢工,最后以资本家们的妥协收场;2024年英国政府宣称英国已“陷入破产和支离破碎”的境地,国内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率上升,低收入人群遭遇灭顶之灾,社会矛盾加剧。材料二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集聚财富获取利益,却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力发展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2)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只要这一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资本主义越发展,其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随着阶级矛盾的加剧,资本主义终究要灭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2.1848年2月《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事件。《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基和信仰之源,其蕴含的理论博大精深,是人的必读书、常读书。强调,“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多看几遍《宣言》,反复研读《宣言》是人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的必修课”。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相关知识,请你阐述为什么《宣言》能成为人的必读书。【答案】示例:①《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南;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人反复研读《宣言》,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宣言》的内容、发表的意义及人研读《宣言》的意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33.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高一某班同学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并以“方寸天地展历史画卷”为内容进行邮票征集活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下列邮票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阐明其历史意义。方寸天地展历史画卷历史事件历史意义(2)通过上述分析,请归纳出该班同学们探究的主题,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的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主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理由:通过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明确了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只要强调“近代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第一课、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着墨仅115个字,气象恢宏,古今罕见。下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①正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人猿相揖别”明显不是这一标志,②错误。③:“铜铁炉中翻火焰”,铜铁属于生产工具,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③正确。④:社会形态不会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④错误。故本题选A。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挖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宣告着原始人对巨型动物骨骼的首次利用。据此可以推测,该地()①原始居民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或部落联盟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④氏族制度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象牙铲是原始人对巨型动物骨骼的首次利用,反映了原始居民是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错误。②: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或部落联盟,材料反映的是旧石器遗址为旧石器时代,②错误。③: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正确。④: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社会基本单位,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3.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之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①个体劳动盛行②生产工具改进③私有制确立④贫富分化加剧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答案】C【解析】②: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排在第一位。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①排在第二位。③: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的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排在第三位。④: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④排在第四位。故本题选C。4.近期,殷墟博物馆展出的近4000件文物中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以及大型牛祭祀坑、马祭祀等,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这些展品印证了当时()①奴隶主能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②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的大部分产品③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逐渐摆脱蒙昧野蛮状态④生产力的进步取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夏、商、西周、春秋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奴隶主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一定规模的生产协作,①正确。②: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错误。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蒙昧野蛮的状态,③正确。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④错误。故本题选B。5.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其一》中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①封建制生产关系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社会分工不公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③农民依附于地主并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④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表明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受地主的剥削,故封建制生产关系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①③正确。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体现,②错误。④:当奴隶制逐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诗歌中描绘的社会现象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无关,④错误。故本题选A。6.《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书中指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一天工资,好像工人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事实并非如此,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上述论述揭示了()①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④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①错误。②: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正确。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③错误。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④正确。故本题选D。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有()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劳动成果被剥夺殆尽③等级制度下的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中相互依存。农民需要地主的土地进行耕种,而地主需要农民的劳动来获取地租,①正确。②: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②错误。③: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处于社会的底层,遭受着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③正确。④: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体现,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8.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地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不可避免”后来被表述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对“两个必然”理解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命运③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终究是漫长的过程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初期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①错误。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正确。③:材料反映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涉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否是漫长过程的问题,③错误。④: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④正确。故本题选C。9.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②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③未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康帕内拉作为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①正确。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正确。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故本题选A。10.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③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③排除。②④: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1.《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知《宣言》()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揭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③阐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④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但材料并未涉及,①排除。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②正确。③: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材料中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的本质,并未涉及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③排除。④:“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④正确。故本题选C。12.《国际歌》中提到,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从歌词内容看,《国际歌》()①明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②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③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④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明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①正确。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依靠力量,②正确。③: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材料未体现这一原则,③排除。④:《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人物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④排除。故本题选A。13.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以下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④正确。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错误。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错误。故本题选B。14.新型生产关系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列符合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的有()①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②社会生产力实现飞跃式发展③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④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新型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①错误。②:新质生产力虽然代表着社会生产力,但此设问考查生产关系,②排除。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正确。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正确。故本题选D。15.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全人类解放事业遭遇至暗时刻。西方有人妄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对此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生机④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并未直接反驳上述观点,①排除。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正确。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③正确。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与材料观点产生时间不符,④排除。故本题选C。16.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下列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③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被打断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③: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制于西方列强,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①③正确。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错误。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B。17.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的坚强领导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的领导,①符合题意。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结果②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④终结了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私有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中国革命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结果,①说法正确。②: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说法错误。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③说法正确。④:私有制并非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没有终结人类社会的私有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9.1922年,俄国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于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实现社会主义;我国在新中国建国后,经过“一化三改”,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了()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样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具有普遍性④国家间的发展因具体国情存在差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②④:1922年,俄国建立国家联盟,并于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实现社会主义,而我国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因为受到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国家间的发展因具体国情存在差异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具有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人类社会发展都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但材料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样性,①不符合题意。③:人类社会发展都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普遍性,③错误。故本题选C。20.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因为它()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②成功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④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科学指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①: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及其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①正确。②: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②错误。③④:“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是因为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21.“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65年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B.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C.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B:《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悟到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折射了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B正确。A: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材料诗词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A排除。C:1949年我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没有涉及,C排除。D: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不涉及,D排除。故本题选B。22.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知,当时()①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②社会主要矛盾是工农业发展间的矛盾③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状况的愿望很强烈④农业发达而重工业落后的严重不平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反映了我国面临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情况,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状况,①③正确。②: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错误。④: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和轻工业有一定发展,但不能说明农业发达,④错误。故本题选A。23.党的二十大宣言指出,当前的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党的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从根本上讲它新就新在由无产阶级领导②其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③在所属范畴上看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根本上讲就“新”在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①③正确。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②错误。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错误。故本题选B。24.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领导贫苦农民进行的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集体公有制。两者的共同点是()①把土地私有转化为土地集体所有②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③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④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①不合题意。②: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实现土地集体公有制,均能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符合题意。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这不是两者共同点,③不合题意。④: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所有,调动了解放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集体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5.1956年,全国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9.2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了15.0%,提高了8.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净增了114.23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社会基本矛盾的改变,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C.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A:1956年,我国经济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A符合题意。B: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错误。C: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并未我国在1956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C不选。D:“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说明的是意义,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D排除。故本题选A。26.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这为我国()①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做了理论准备③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可能④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可能,①③符合题意。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而不是八大提供理论准备,②排除。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排除。故本题选B。2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其中有一个片段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一代中国农民改天换地的传奇。该片段最适合用于说明()A.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我国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面貌C.我国即将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答案】D【解析】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不符合材料设定,A不符合题意。B: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符合材料设定,B不符合题意。C: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C不符合题意。D:从时间看,20世纪60年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该片段最适合用于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8.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是中共八大召开68周年。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①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第一次全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活动教案模板
- 2024年深海探测技术项目信托资金借款合同3篇
- 一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
- 2025年直流电源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公文报告的范文
- 财务经理述职报告
- 绘画工作总结
- 结构工程师工作总结(12篇)
- 学生会辞职报告(集合15篇)
- 简短的求职自我介绍-
- GB/T 20641-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 医院固定资产及物资购置工作流程图
- 中学学校办公室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 GA/T 1774-2021法庭科学手印检验实验室建设规范
-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课件
- 检验危急值在急危重症病人的临床应用课件
- 2023年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九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完整版)
- 医院物业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机制
- 山东省济南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露天煤矿卡车检修作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