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危机管理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目录1.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要素和流程2.应急响应的现场指挥系统3.应急响应的联动管理1.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要素和流程1.1危机预警的界定1.2危机预警的要素 1.3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1.4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1.5危机预警的趋势和应急响应的升级1.1危机预警的界定危机预警(CrisisWarning)是指,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和决策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或危机监测信息,发布有关危机爆发的警报,以提醒相关主体开展提前或实时的应急响应、危机处置、安全防护、救援逃生等应对措施,来规避危险、减少损失。案例:美国的国土安全警报系统
案例:美国的国土安全警报系统美国在9•11事件后逐步建立反恐预警系统。阶段1:五级国土安全警报系统(2002-2011)阶段1:五级国土安全警报系统(2002-2011)在应对恐怖威胁方面,国土安全警报系统初期曾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并指导联邦机构和公众采取防护措施,提高了全社会防范恐怖袭击的应急能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预警系统也逐渐显露出多种弊端:一是预警等级划分不合理,大部分预警级别基本用不上,存在结构性缺陷[在该系统运行期间,美国共17次发布或调整全国性的反恐预警,基本上是中高级别的黄色和橙色预警,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仅被发布过1次,而低级别的绿色或蓝色预警则从未被发布过];二是预警过度依赖通过颜色来区分威胁严重程度,缺乏具体的信息和行动建议,容易使民众陷入恐慌;三是预警期限没有时间限制,长期处于警戒状态使得各方疲惫不堪。阶段2:二级国家威胁警报系统(2011-2015)美国于2011年1月宣布取消国土安全警报系统,新建立国家威胁警报系统其中预警等级分为两个级别:“迫切威胁”(ImminentThreatAlert)“升级威胁”(ElevatedThreatAlert)阶段3:三级国家威胁警报系统(2015至今)美国于2015年形成两种类型、三个级别的预警方式1.2危机预警的要素1.2.1预警的主体和对象1.2.2预警的内容和形式1.2.3预警的平台和渠道1.2.4预警的调整和反馈1.2.1预警的主体和对象危机预警的主体为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部门及其人员;接收对象为可能受到危机影响、需通过预警来提醒其做好准备或作出响应的所有相关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群众,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体。预警发布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同时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负责某类或某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部门一般负责此类或此项公共危机的专项预警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在我国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危机预警,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1.2.2预警的内容和形式预警信息的设置遵循“准确、简练、易懂、易操作”等原则,预警内容一般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发布时间、起始时间、影响或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对措施、发布机关、咨询方式等;预警表现形式一般包括信号、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对于某些预警研究相对成熟的领域,预警的内容以标准规范或约定俗成的预警信号图标的形式呈现。1.2.3预警的平台和渠道1.2.4预警的调整和反馈危机预警应根据危机状况和事态发展、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适时调整、取消或重发。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地震预警系统地震区密集的预警传感器+预警中心+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监测地震波采用IT技术服务全社会案例:危机预警1.3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是指,获得危机预警后,相关责任主体根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召集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调动属地应急物资和设备,采取专业应急处置措施,开展应急处突与紧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开展区域之间的联动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寻求利用最优势的应急资源来应对危机。1.3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速度原则:快速反应速度原则(Speed)要求应急响应快速及时、效率为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并开展应急工作。专业原则:专业处置专业原则(Profession)要求应急响应开展专业处置,不断提升专业性。专业处置通过专业操作规范、专业机构负责、专业人员培养和专业技术设备来实现。1.3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比例原则:分级响应比例原则(Proportionality)是应急响应的重要原则,是指应急人员的配备等级、操作方案的设置等级、资源保障的配置等级应与突发公共危机的事件等级相一致,既能有效处置危机,又不造成浪费。1.4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应急响应的具体工作内容繁杂,以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危害、减少群众人财损失为目标;应急响应工作可概括为现场响应和管理、生命救援、处置突发事件、信息传递与危机沟通防止次生灾害的五项主要任务。1.4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1.4.1现场响应与管理1.4.2生命救援1.4.3专业处突1.4.4信息传递与危机沟通1.4.5防止次生灾害案例:日本东京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的时间表(1)灾害发生之前主要工作是:发布和传递灾害预报,收集和传递海啸信息;(2)灾害发生时刻至3小时之内:召集职员,设立灾害对策指挥部,收集受害损失信息,向市民通报和披露信息,请求媒体播放和报导,请求自卫队派遣救援,进行消防活动,对危险物设施等采取应急措施,防水,引导居民避难,实施保安警备,实施交通限制和管制,进行救助和急救,收集和传达医疗信息;(3)灾后3~6小时之间:设立避难场所,派遣医疗救护班,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材;(4)灾后6~12小时之间:请求相邻地方政府和有关机构进行救援,清除紧急运输道路上的障碍物,确保运送车辆,运送受伤者,开展保健活动;案例:日本东京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的时间表(5)灾后12~24小时之间:判断和实施《灾害救助法》、对市政生命线设施采取应急和恢复措施,对公共设施采取应急和恢复对策;(6)灾后24~48小时之间:供应储备物品,调配运送回家困难者替代交通工具;(7)灾后48~72小时之间:供应生活必需品,开设受灾者生活咨询窗口;(8)灾后72小时之后:准备伙食,处理遗体,处理垃圾、粪尿、废墟,采取应急住宅措施,发放灾害慰问金和灾害救援资金贷款,分配捐款和捐物,确定灾害等级为严重灾害。1.5危机预警的趋势和应急响应的升级1.5.1预警技术的精准化和智能化趋势1.5.2基于信息系统的预警体系集成化趋势1.5.3应急响应的形式升级为“并联响应”1.5.4应急响应的时机升级为“提前响应”1.5.5应急响应的技术升级为“智能响应”案例:消防综合智能管理系统案例:数字化工厂应急响应·目录1.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要素和流程2.应急响应的现场指挥系统3.应急响应的联动管理2.应急响应的现场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为保证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须对事件现场的所有应急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形成统一的现场指挥系统,国际上一般称为ICS系统(IncidentCommandSystem,缩写为ICS)。2.1现场指挥系统的操作原则 2.2现场指挥系统的基本构成2.3现场指挥系统的典型设置2.1现场指挥系统的操作原则2.1.1现场指挥系统的统一性原则唐钧: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
2.1.2现场指挥系统的标准化原则唐钧: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
2.1.3现场指挥系统的灵活拓展原则应急现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对现场指挥提出灵活变化的要求;对此,现场指挥系统应根据应急响应的需要灵活拓展,即时扩编或调整所需的操作小组和人员。具体实施中,一般将现场指挥系统的模块和架构设计成“可扩展的树状结构”,从而具有灵活性(Flexibility)。例如,美国现场指挥系统在计划、作业、财务、后勤的“组”(Section)级设置下,细分为“部”(Division)、“分部”(Branch)、“小组”(Group)、“小队”(Unit),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与功能。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组织结构可以自由增减,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应急需求。2.2现场指挥系统的基本构成现场指挥系统的模块化构成是指,提前设置现场响应所需职能小组,明确不同职能小组的职责分工、人员组成、资源配置等,作为现场指挥系统的模块化过程。在具体的应急响应中,根据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环境情况,召集所需的职能小组模块并组建起现场指挥系统的整体。现场指挥系统的模块化构成一般包括如下5个要素:2.2现场指挥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1:现场指挥部,统领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整体行动,职责主要包括:掌控事态发展,评估现场状态,确定行动优先级,下达任务命令,制定应急队伍与资源的调配行动方案,监督行动执行,保持现场同上级、同外界的信息交流,确保现场指挥部有序运作等。要素2:综合研判职能小组,简称“综合研判组”,承担研判和计划的职能,负责搜集多方面信息,根据事件的性质组织涉事单位和相关专家进行研判会商,开展信息互通、技术协同、资源联动等工作。2.2现场指挥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3:应急作业职能小组,简称“应急作业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置、救援等具体的执行活动,同步匹配相应的组织资源。要素4:资源保障职能小组,简称“资源保障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以确保交通、通信、医疗、技术、救灾、生活、环境以及区域性资源调配等多方面保障。要素5:财务控制职能小组,简称“财务控制组”,负责制定总体预算、审批和执行物资征用采购、监督事故赔偿的商定和执行、对全过程经费执行进行实时审计等。五要素共同组成现场指挥系统的基本框架图2.3现场指挥系统的典型设置美国:“1+3+4”的现场指挥体系美国基于现场应急指挥的需要,构建“1+3+4”的现场指挥体系德国:行政与专业分离的“1+7”体系德国的现场指挥系统称为“战术指挥部”,通常由消防队担任事件总指挥,负责灾难救援现场的领导与指挥,并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负责,下设4个工作小组日本:幕僚体系指导下的多层级现场指挥日本的现场指挥系统呈现多梯次、多级别指挥体系,在指挥幕僚体系的指导下,现场应急指挥体系可分为四级指挥体系,从第1级到每4级的指挥官层级逐渐上升,根据灾害规模或复杂严重程度,派出相应等级的现场应急指挥体系。我国:“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系统也被称为“现场指挥部”,属于非常设的临时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级别和处置工作的需要迅速设立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目录1.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要素和流程2.应急响应的现场指挥系统3.应急响应的联动管理3.应急响应的联动管理应急响应过程中需要多个维度的联动管理(Multi-CoordinationManagement):一方面,一旦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超出基层的响应范围,则需要向上的层级联动;另一方面,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响应往往超出某一属地政府、部门单位的能力范围,需要及时开展区域、部门的联动。3.1跨层级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3.2跨部门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3.3跨区域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3.1跨层级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跨层级的应急响应联动坚持“属地管理为基础,按需联动上级和中央”的原则,具体而言:属地政府是应急响应的第一责任部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负责紧急救援、应急处置、防止次生灾害等工作当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或难度超出某一层级的属地时,需通过信息上报、信息沟通等渠道,与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联动。3.1跨层级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3.1.1中央制:基层政府兜底、必要时向上移交指挥权1.我国的跨层级应急联动2.日本的跨层级应急联动3.1.2联邦制:地方政府主导、必要时争取联邦支援1.美国的跨层级应急联动2.德国的跨层级应急联动3.澳大利亚的跨层级应急联动3.2跨部门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当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或难度超出单一部门的职责和能力时,需开展跨部门的应急联动。跨部门的联动坚持“主责部门为主导,关联部门配合”的原则,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确定某个主要负责的部门,该部门为主导,其它关联部门各司其职、配合应急。紧急搜救“桑吉”轮《焦点访谈》2018.1.203.3跨区域的联动响应及其管理3.3.1签订长效合作协议3.3.2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高压清洗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防油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铜轮配件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钾矿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新版
- 2025-2030年中国透闪石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轨道交通空调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贵金属的回收及加工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西乐器制造行业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行业十三五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阻燃材料与技术》-颜龙 习题解答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10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GB/T 44561-2024石油天然气工业常规陆上接收站液化天然气装卸臂的设计与测试
-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20210810154931
- 网球场经营方案
- 2024年公司保密工作制度(四篇)
- 重庆市康德卷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成果
- 双梁桥式起重机小车改造方案
- 基于AR的无人机操作训练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