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教程课件:政府的经济职能_第1页
公共经济学教程课件:政府的经济职能_第2页
公共经济学教程课件:政府的经济职能_第3页
公共经济学教程课件:政府的经济职能_第4页
公共经济学教程课件:政府的经济职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府的经济职能第1页引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对政府有过这样的论断:一个仁慈的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涉,政府只要管好国防、司法和公共事业就行了,政府职能行使所依据的共同理由除了增进普遍的便利外,不可能再找到其他任何理由,也不可能用任何普遍使用的准则来限制政府的干预,能限制政府干预的只有这样一条简单而笼统的准则,即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干预(AllanJA,2003)。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的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措施又是什么呢?具体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二是政府参与市场生产,三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等现象的管制。第2页4.1政府经济职能概述4.1.1政府经济职能内涵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斯(1988)在通过对美国政府职能进行梳理,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生产、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形式干预市场经济,发挥其经济职能;PaulASamuelson(2009)在其专著《经济学》中对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要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必须推崇法治,强调合同的有效性,并使其管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通过对教育、医疗、交通设施的投资,政府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那些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则必须依靠私人部门。对那些市场不灵信号明显的领域,政府应当集中精力加以管理;而对那些政府具有相对劣势的部门,政府则应该放松管制和解除干预,让私人部门发挥作用。而如HendrikusJ.Blommestein(1994)和MuthiSamudram(2009)等经济学家均从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角度进行了探索。第3页政府经济职能:以政府机构为行为主体,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过程;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协调和组织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征:第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行为主体是政府机构,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第二,行为的目的是为达到一定的政府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都是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的,其经济职能也一定是为达到政府目标和维护公众利益而施行的。第三,行为的实施范围是具有全局性的。第4页4.1.2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及历史变迁从历史角度来看,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相吻合。西方经济学家对政府经济职能的认识存在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不同的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应对市场经济的特定问题,政府经济职能的两种主张交替占据了主题位置。整体来看,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其时间进程如图4-1所示:政府职能定位时间进程重商主义全面干预保护公民权利干预最小化第5页1.“重商主义”的政府经济职能定位“重商主义”产生于18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核心内容:这一理念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商品流通是财富产生的源泉,对外贸易则是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途径,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西方国家极力主张政府对市场经济采取各种积极的干预政策:首先,在国内市场上,政府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扫除封建割据对商业资本充分发展的障碍,积极保护商业利益,发展商品生产。其次,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政府施行贸易保护政策,采用各种手段来扩展本国商业的销售市场,扩展商业资本的生存空间,以获得更多的财富。这种理论首次提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即是保护本国商业,且强大的政权力量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第6页2.“保护公民权利”的有限政府定位背景: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短缺现象已基本消除。随着私有产权制度的牢固确立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的健全,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日渐成熟,市场机制也已趋于完善。核心内容:国家是人类在由自然状态向政治社会转化的过程中,经过人民内部的契约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共同体。政府的权力是人们为了保证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权利不受非法伤害而自愿让渡给政府的,因此,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应将其职责定位于保护个人最大程度的自由及其私有财产权、保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责是“有限”的,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和“警察”,政府应该给予个人和企业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放任。第7页3.“全面干预”的政府职能定位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学家普遍对市场的自由调节作用产生了怀疑,对有限政府的职能定位进行了新的探索,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核心内容:凯恩斯指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交易成本等原因,市场的自我调节并不完善,往往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干预经济,通过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行政管制等手段来全面引领市场发展,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以此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难。第8页4.“干预最小化”的政府职能定位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遇到了麻烦,先是通货膨胀加剧,随即出现了在物价总水平急剧上升的同时失业也大量增加的“滞胀”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政府干预调节的功效失去了信心,特别是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础。核心内容:由于政治家在政治活动中同样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加上不同政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政府本身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因而,政府对于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干预,并不一定能够弥补市场的失效,政府干预的范围应该尽可能地缩小。第9页4.1.3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影响政府在公共行政中的经济职能定位的制度因素是多方位的,既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受制度中组织的影响,如图4-2所示。一般来说,决定一国政府的行政生态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非正式约束。其中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政治状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而非正式约束对政府职能的制约作用是间接性的。

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社会经济环境政府自身因素政治环境图4-2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影响因素第10页1.社会经济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经济职能的影响是通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两种途径实现的。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政府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的大小。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形成国民社会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要求政府不断增加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投入。第二,经济结构变化影响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第三,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的方式与范围也因选择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而各不相同,其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不同。越发达的市场越要求高效率、高素质的政府调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已经发育起来的市场总有不适应的方面,因而要求不断引入并完善政府调节。第11页2.政治环境因素

第一,政治体制对政府经济职能作用的影响。人类社会目前现存的政治体制主要有议会民主制和独裁专制政体两种。目前世界上尚有近半数的国家采用独裁制,在这种类型国家,究竟采用何种经济制度、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应该承担何种职能,主要视政府的施政目标与施政理念而定。而对议会民主制国家而言,其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则更多地受到政党结构与利益集团的影响。第二,政党状况方面的影响。不同政党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不同的经济管理政策观点。不同理念的政党上台执政后必然会形成迥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公共政策,并影响政府在其中的职能调整。第三,利益集团对政府经济职能的影响。利益集团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影响政策制定过程,以便实现自己的目的和主张。利益集团的力量分布状况与博弈过程,都影响着政府在经济调节中承担的职能范围。第12页3.政府组织自身因素的影响第一,政府规模与政府效能的影响。政府规模及效能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公众会比较自然地选择比较成熟的政府机构,表现在政府规模比较庞大,政府雇员相对稳定,具有较好的施政经验和能力,社会成员对于政府的认同感较好。第二,政府管理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讲,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会影响政府对于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和力度。如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集中的直接控制与干预,各级政府设立了许多专业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政府的管理方式转向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实行专业管理方式的目的更多体现在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第13页4.2政府经济职能内容——保护公民权利

4.2.1保护社会安全1.社会安全概述社会是一组通过共同的认同感联合起来的制度化群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安全实际上就是认同的安全,是指社会公众的正常生活、切身利益乃至生命的安全。社会安全是社会稳定程度的一种反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的一种安全。社会安全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目前传统的社会安全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转型、社会变革等各方面的冲击,社会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凸现出来,各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政府对公民社会安全的保护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政府其他经济职能实施的必要条件。第14页2.政府保护社会安全的手段政府保护社会安全主要是要求政府积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并进行有效的管理。落实政府的这种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尽量降低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创建“有限政府”。政府应该逐步还权于社会,减少对社会的行政干预,积极与非政府的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由社会组织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二是,强化社会性组织的职能建设。与政府相比,社会性组织具有公益性、公众性、自治性及非盈利性的特征,其在信息服务、反映民众诉求、引导社会自律等方面具有比政府更大的优势,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性组织的职能建设就是降低社会性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增强其自治能力,使之脱离政府附属物的行列。第15页三是,维护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的稳定与社会群体收入比例结构有关,一般情况下,“橄榄型”社会结构最为稳定,所谓“橄榄型”是指社会群体中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所占比例最大,而高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群体尽可能小。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是政府通过各中手段,将偏离“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调整到“橄榄型”上来,如图4-3所示。图4-3“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第16页4.2.2保护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权利的意义:保护公民权利是市场主体对政府的需求,也是政府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正如洛克所言“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它的目的只是为了谋求、维护、增进公民们自己的利益;而公民利益就是生命、自由和身体的健康无恙以及诸如对金钱、土地、房屋、家具等外在财产的占有权;政府的职责就是公正无私地执行平等的法律,总体上保护所有的人并具体地保护每一个公民属于今生的对这些东西的所有权”。第17页1.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定义:公民基本权利是一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主要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等,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保护公民权利类型政府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消极保护是指政府具有对个人的某些权利有依法保护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犯的义务。消极权利包括自由权(个人的行动、安全、居住、迁徙、言论、著作、出版、信仰、请愿、职业、通讯、集会、结社等自由)和平等权(男女平等、宗教平等、种族平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党派平等、人格平等等)。积极权利是指个人要求政府加以积极行为的权利,也即社会福利权利,主要指各种受益权(如工作权、劳动受益权、受教育权、社会救济权、保健权、休假权、娱乐权等),对这些权利政府不得消极无为,而必须积极地实现和加以保护。第18页2.明确市场主体产权在市场交易中,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保护产权也是政府的一项特殊经济职能表现,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产权及产权制度产权是指因物的存在而产生的,与这些物的利用相联系的,人们之间一种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产权的实质是人与人在物的基础上的关系,是指人们是否有利用自己的财产采取某种行动并造成相应后果的权利。产权的确定可以明确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从而避免市场竞争中的外部性现象,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所谓产权制度是指为产权的界定和使用,产权的转让和收益而建立的制度性规则。第19页(2)产权界定的意义一、产权的界定可以诱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市场环境的各种约束下,激励市场主体做出理性选择。在市场交易中,市场主体需要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背景下,市场主体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各经济主体对环境的反应和行为方式也存在有限理性的特征,产权的界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市场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市场对其行为的约束,进而做出理性选择。二、产权的界定还可使经济的外部性内部化。经济的外部性会使市场中存在“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产权的不清晰有很大关系,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难以对其经济行为的效果进行合理预期,也不能对其经济行为享有(承担)完全的收益(责任),从而导致各市场主体对财产的争夺或对后果的逃避。而只有当产权清晰的时候,各市场主体才能将市场竞争的焦点瞄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创新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第20页(3)政府在界定及实施产权中的作用对产权的界定及实施过程中并非只有政府发挥作用,习俗和道德,契约和市场等都会从某一层面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相比其他方式的制约,政府在产权的界定和实施过程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政府是一种被高度认可且具有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的社会机构,是一种具有较高权威的仲裁者,可以弥补其他方式强制性不足的问题。第21页4.3

政府经济职能内容——政府生产一般情况下,政府主要参与生产市场经济本身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如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通过使用和消耗物质资料和行政费用,生产并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市场在公共物品领域的失灵问题。第22页4.3.1政府生产必要性

一、克服市场缺陷政府生产主要用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用来克服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公共物品要求存在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存在天然的缺陷,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没有政府主体参与的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因其自身存在的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难以从市场价格机制中得到合适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将面临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或者公共物品的利用不足等问题。政府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可以克服这一市场失灵的现象。三、提供基础服务政府在进行区域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服务以及良好的制度生存环境,而这些服务和环境的有效发挥均要求政府完成公共物品的充分供应。可以说,政府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是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政府职能的重要条件。第23页4.3.2政府生产的有限性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政府是否应该提供公共物品,这似乎已没有什么疑问,但是,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企图成为公共物品供应的惟一主体,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应方面应该发挥市场力量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生产范围的有限性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24页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一是政府能力是社会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政府能力的提升受限于社会整体生产能力的提升;而社会整体生产能力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是有限的,因此,政府能力也不可能是无限的;二是政府能力的提升小于社会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在逐步完善和改进,政府能力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然而,在同一时期,社会需求的数量及类型也在不断提高。尽管政府生产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大量非政府供应的产品逐渐渗透到了政府的生产范围;第25页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生产范围的有限性。政府生产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撑,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社会产品的加工生产,再到社会产品的维修和保养都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不仅如此,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多层次管理人员的加入,政府的管理经费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政府支出都需要政府通过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也即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受限于选民对政府的投票,在任何社会中,政府税收的范围和规模都是有限的,因此,政府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生产范围是有限的。第26页2.政府生产主体的特殊性政府生产主体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主体强制性。政府作为商品的生产主体,所生产产品与私人产品在商品性质上并无差别,都是需要通过物质资源的消耗产生的,但是,产品的私人主体并不具备政府的强制力,在同一生产资料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具有竞争性。并非所有公共物品都需要通过政府的行为参与生产,市场力量和其他社会组织有能力,也有动力提供某些公共物品。也即在某些公共物品的生产中,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政府没有必要取代和排斥市场力量和其他社会组织而成为公共物品的惟一供应者,没有必要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第27页3.政府生产的低效性

一、政府生产会损害社会公平这一层面的表现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程度有关,有些政府产品的受益人是全体国民,而有些政府产品的使用存在较高的门槛和限制,其受益人或消费者只是一部分人,如一个社区的居民,一个城市的居民等。因此,社会对公平性也要求政府生产的范围必须是有限的。二、政府生产还具有低效率的特征由于行为目标、经营方式、激励制度、软预算约束、效率评价困难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效率不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改革来提高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效率。退一步讲,假设政府供应范围是无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面临管理层次多、管理复杂程度高、监督成本高昂或监督机制缺乏等问题,从而造成低效率的管理;同时由于政府供应所有公共物品,难以避免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浪费性使用或者漠视公共物品的有效利用,这也将造成整体社会福利的下降。第28页4.3.3政府生产的内容

政府生产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生产内容必须是有选择的。一般情况下,政府生产的内容应该围绕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2.其他市场主体生产可能损害社会安全的公共物品3.正外部性较强而又不具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第29页1.

公共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由公共物品的性质可知,一种公共物品的受益人或者消费者的人数越多,则公共性程度越高,反之,则公共程度越低。公共程度越高的物品,其外部的影响性也越大,因此,政府应该首先选择生产公共程度高的纯公共物品,随着政府自身能力的增长,再逐渐扩大范围,生产公共程度较低的公共物品。第30页2.其他市场主体生产可能损害社会安全的公共物品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共物品也可以由非政府的其他市场主体进行提供,但由于非政府的其他市场主体仅代表了某一群体的利益,由他们生产特定类型的公共物品可能会造成社会稳定的危害。比如国防建设和司法建设,前者可能直接威胁社会的稳定,造成国家动乱,并且多市场主体拥有国防力量,会使其在市场经济中拥有强制性力量,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后者则可能使某些市场主体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工具。第31页3.正外部性较强而又不具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大部分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如传染病防治、基础科学研究等,类似公共产品难以从市场价格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搭便车”现象普遍,市场主体不能从这类公共物品的生产中获取应有的利益,因此其并无生产的偏好。除此之外,此类公共物品往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这也是一般市场主体所不能承担的,在政府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此类公共物品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32页4.3.4政府生产的方式1.免费生产与有偿生产政府生产方式存在免费供应和有偿供应两种,前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等手段筹集资金,进行直接生产或购买某种产品,然后无偿提供给消费者的生产供应方式;而后者则是政府直接生产或购买某种产品后,通过直接或间接向消费者收取一定使用费用的生产供应方式。政府选择是否收费的生产过程中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政府产品的公共性程度对于纯公共产品应采用免费供应的方式;公共性程度低的产品可采用有偿供应的方式,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二是,政府自身能力政府在生产产品时应首先考虑产品供应的均衡性,然后再依照公共性程度的高低决定是否免费供应;除此之外,对于有偿供应的政府产品,应该根据政府的供应能力、供应成本、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等来决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第33页2.直接生产与非直接生产政府生产还存在直接生产和非直接生产两种方式。对这两种生产方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政府产品的公共性程度,公共性程度越高,非排他性越强,则政府越应该直接生产。二是政府产品的外部性程度,外部性程度越大,越应由政府直接生产。三是政府生产的成本与效率问题某些政府产品既可由政府直接生产也可以进行间接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应综合考虑两种生产方式的成本与效率,政府生产过程中,应该选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如果一项政府产品的供应,间接供应的成本低于直接供应,效率高于直接供应,则应该选择间接供应,反之,则应该选择直接供应。第34页3.直接经营与委托经营政府产品生产结束后可由政府直接经营,也可由政府委托给非政府机构经营。对政府产品的经营方式的选择需做如下考虑:一是不同经营方式的后果,如国防、司法等政府产品就不便实行委托经营,因为一旦受托人因某种原因而不提供服务,就会失去国家安全。二是经营方式的效率比较,经营方式不同,提供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所需要耗费的经济资源、运作效率会存在差别,政府应该进行比较,选择效率高的经营方式。第35页4.4政府经济职能内容——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以治理市场失灵为己任,以法律为依据,以颁布法律、法规、规章、命令及裁决为手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完全公正的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直接的控制和干预。从整体上看,政府主要是对市场失灵的内容进行管制,包括对市场垄断行为、市场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性、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以及经济成果分配层面的管制。第36页4.4.1市场垄断行为管制

市场机制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生产会逐渐集聚和集中,从而形成垄断。为了防止垄断力量过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政府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对市场垄断现象进行管制。第37页1.市场垄断行为的影响垄断行为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由于垄断生产者是产品价格的控制者而非价格的接受者,在生产过程中,垄断主体可以通过降低产量而抬高价格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剩余大量损失,造成整个社会福利的降低。二是,垄断生产中资源配置无效率在垄断的条件下,市场主体可以凭借其垄断优势获取额外利润,而不会受到其他市场主体的竞争,因此,垄断主体没有主观降低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的意愿,从而造成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无效率。三是,垄断会滋生寻租现象垄断主体为了持续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会通过游说、行贿等手段捕获政府政策的支持,从而产生了寻租现象;由于寻租行为并不能增加任何社会财富,只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形式,第38页2.政府管制手段市场垄断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降低了市场效率,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而需要政府对垄断行为进行管制。反垄断也是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政府主要依托反垄断法规并配合其他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市场垄断行为进行管制,具体来看政府管制手段主要包括:第39页(1)管制垄断价格管制垄断价格的核心是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价,并运用行政及法律手段对垄断行业进行强制实施。当前,对垄断价格进行管制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合理收益定价法合理收益率定价方法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目前在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方法通过限制企业资本投资收益率来使企业获得公正的报酬。在收益率规制下,允许企业的投资获得公正的收益,但不允许企业获得超过公正收益率水平以上的利润。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伯格和采尔哈特的研究,投资收益率定价方法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评价企业的成本,消除不必要的成本;第二,保证收益率对特定行业是公正的;第三,设定价格以使收入能够超过成本,并且获得一个公正的收益率。二是价格上限定价法价格上限定价方法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这种方法规定,被规制企业价格的平均增长率不得超过零售物价指数与技术进步率之差。通过设定价格上限,一方面可以防止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设置垄断高价,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合理确定技术进步率来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只要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效率提高到超过规定技术进步率的水平,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超额利润。第40页(2)防止破坏性竞争

这一层面的政府管制主要出现在由政府授予特权而产生的自然垄断上。自然垄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投资成本沉淀等经济特征。自然垄断行业大多集中在电信、电力、铁路、煤气、供水等公益性行业。这些行业一般需要巨额投资,投资回收期较长,资产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只有由一家或少数几家进行垄断经营才能使效率最大化,过度竞争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对这类垄断行为进行管制就是避免其他企业进行破坏性竞争,导致重复投资和过度竞争,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福利。第41页4.2.2信息不对称行为管制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交易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关于交易对象及内容的信息状况。政府管制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信息难以有效引导经济主体做出经济决策,从而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导致市场失灵,面对信息不对称性,市场本身会产生一些应对机制和方法,但是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政府介入,靠政府的力量对这一现象进行干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低效率的市场行为,造成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第42页1.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以下一些经济影响:(1)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融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信息不对称也会带来类似效应。在商品市场上,如果买卖双方均拥有产品质量的完全信息,价廉物美的商品将逐渐赢得市场。但是,在现实的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掌握的并不全面,难以有效区分产品的真假及优劣。当面临货币投票时,往往对真货及假货做出相同的选择,也即市场上“良币”与“劣币”面临这相同的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优良产品的厂商其利润将大大低于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优良产品的生产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第43页(2)市场萎缩及需求不足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买家通过有限信息辨识良货及劣货的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买到劣质产品,一些买家将会选择“一律拒买”的消费行为。其结果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需求降低,相关市场也会逐渐萎缩。如在2004年发生的高致病禽流感时间,就曾使消费者拒绝购买所有的畜禽产品,曾导致一些地区的鸡鸭及蛋品市场消失或萎缩。(3)市场交易的公平性难以保障信息对称是市场进行公平交易和竞争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市场交易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乙方就会利用其信息优势欺诈对方,实施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从而损害对方的经济利益,也即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信息弱势一方由于缺乏必要信息,在选择购买商品时会出现“逆向选择”的差错。第44页2.政府对信息不对称的管制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信息不对称管制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生产商向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商品信息。二是政府制定统一的商品标准,并建立商品的出售审核制度。三是对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不公平交易的行为进行处罚,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四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经济合同法。第45页4.4.3外部性问题管制一、外部性定义及影响: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二、外部性原因: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也即外部性时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外部性是经常存在的,只要存在外部性,社会中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第46页

三、外部性管制手段1.行政规制行政规制即是对生产消费行为作出某些限制,主要用来对一些负外部性行为的校正。一般情况下,政府对负外部性的行政规制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负外部性水平的规制,如对污染水平的限制,通过设定排污标准来控制外部性;二是对直接生产过程的规制,如限制使用某种污染性较强的原料。除此之外,政府的行政规制还包括对产权的保护,按照经济学家科斯的理论,产权模糊是外部性的根源,因此,政府明确界定并有效保护产权可以极大减少外部性的产生。2.政府税收或罚款政府税收或罚款主要用来矫正负外部性,通过向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行为进行征税或处罚,增加负外部性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也即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这种矫正的税收和罚款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将外部边际成本加大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以此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品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二是将部分收入转移到遭受负外部性影响的个人或厂商。第47页3.补贴补贴手段主要用来矫正正外部性的经济行为,通过对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进行补贴,使其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同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实现正外部性内在化;这种补贴与经济行为的正外部性呈正比如图4所示。图4外部性强弱与政府补贴的关系弱强外部性政府补贴第48页4.法律手段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对权益界限不明确造成的外部性进行矫正。如科斯所说,在相关交易方之间,将既定的权利自由交换为现金支付是有效率的,政府可以通过设定资源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