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老了罗星航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檩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靑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靑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⑪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⑫故乡没老,真的。⑬是我们慢慢变老。(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分析。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亭罗哲文亭子,是古建筑类型中形式最为多样、造型最富变化、分布最为广泛、风格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说大小随宜、随处都可修建。它们或据山冈,或藏幽谷,或临绝壁,有的还伸入到江、河、湖、海的碧波惊涛之间。明代著名的造园学家计成在他的一本造园专著《园冶》中,在谈到亭子的修造时说:“唯地图,可略式也。”意思是只要有了平面图就大略可以造出来了。亭子的平面形式有很多,除了常见的三角形、五角形、梅花形,还有荷叶形、长方形、新月形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圆亭、方亭、菱形亭等相并组成的双亭,这称作连理亭;也有由三个亭子并列组成,或前后相错建成的三元亭、三星亭;更有由五个亭子按游龙形、五方形、五星形组成的形式,如北京北海公园北岸的五龙亭,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景山五亭虽然相隔有一定距离,但彼此有主有从相互呼应成为一组。甚至还有由更多的亭子组成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平面布局,使亭的主体结构亭身更加优美而富于变化。为了使亭子具有休歇观赏的功能,亭身的造型自当讲究。空凌,这是亭身结构的一个特点。不论亭子是建在山巅、水边、花丛、竹林,或波涛汹涌的江心、海岸,人们总是要从亭子里向外观山、赏景、看花、观涛,必须要空凌才能便于观看,因此大多数的亭子都是全部空凌,无窗无户,有些亭子虽然安设了门窗,也都是空凌透亮,以满足人们在亭内向外观赏的需要。为了便于人们休息停坐,亭的四周均设有栏杆、坐槛或“美人靠”,在亭内也有设桌几、椅凳等。轻巧秀丽造型优美,也是亭子作为“景点”的重要特点,《因冶》中所谓“亭安有式”就是说亭子要按照地形环境、周围景色相宜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是按照平面的形式从梁柱和门窗形式上下工夫。扬州瘦西湖有个钓鱼台亭,四面用了空透的大圆窗,使比较呆板的四方亭子轻巧起来,使人们从分开的圆框中可以分别观看五亭桥和白塔,构思巧妙。还有一些亭子,由于位置的限制,没有建一个整亭的地方,只好取其一半,称之为半亭;甚至在廊子、庭院墙角等地方只有四分之一的面积,也修建了四分亭;有些在墙壁之上挑出三面、四面的半亭,形式多样,巧夺天工。亭子的顶,最能显示匠师们建筑艺术的才华,所以都把它做得非常的玲珑活跃。亭顶的形式很多,以攒尖的形式最为普遍。即是把房脊和瓦垄逐渐收小到中心成一尖顶,上面冠上圆宝或方锥、多角形的顶子,看去凌空挺秀。尖顶有三角攒尖、圆顶、多角攒尖等形式。为了使亭子更加华丽、厚重,除单层之外,还有两层重檐和三层檐、多层檐等。如北京景山顶上的正中主亭万春亭就是三层密檐相叠,显得非常的华丽稳重。南方的亭子翼角高高翘起,真有《诗经》上所描写的“如翚斯飞”之感。除了攒尖式亭顶之外,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有庑殿式、歇山式等,几乎所有的屋顶形式在亭子的顶上都可找到。组合亭的形式除了按平面所组成的形式之外,在顶子立面上也有许多变化,如有上圆下方被称之为“天圆地方”的形式,有上为圆顶下为十字或卷棚等形式。井亭则常在顶子之上开方形、圖形之口,外因围以盈顶或圆顶。(选自《古迹》,有删改)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满足亭的观赏和休歇需求,亭外常设栏杆、坐槛,亭内常设桌椅。B.计成认为亭子建造没有固定格式,要和地形环境、周围景色相适应。C.钓鱼台亭通过大圆窗的设计使得原本较为呆板的四方亭子显得轻巧。D.作者引用“如翚斯飞”一句,写出了亭子翼角高高翘起的灵动之美。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子可建在山冈上、幽谷中或江海间,是古建筑分布最广的一种。B.由两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连理亭是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C.若受位置限制,无法建一个整亭,也可选择修建半亭或四分亭等。D.亭的两层重檐、多层檐形式相较于单层而言,显得更加华丽厚重。3.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亭?请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北京人家夏天的门和窗肖复兴老北京人,是很讲究节气的。夏天到来的日子里,在皇宫,男的要脱下暖帽,换上凉帽;女的要摘下金簪,换上玉簪。这些都是夏天到来的象征物。人体最能感受季节的冷暖变化,而装饰品则是为变化的季节镶嵌的花边。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夏天到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首饰要换,首先要换的是窗纱,然后便是搭天棚了。清竹枝词有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这里所说的“搭凉棚”,便是说无论官宅民宅,只要是四合院,都要在院子里搭凉棚,就是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天棚鱼缸石榴树”老三样中的“天棚”。这里所说的“糊冷布”,就是要在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的纱帘。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凉棚和帘子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备用品。不过,能搭得起凉棚的,得是多少有点儿钱的人家。而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窗帘和门帘,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秫秸编的,也是要准备的。如果说,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搭凉棚、换帘子,乃至换冷布,都是彻底的形而下了,却也是地道的民生,让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接上了地气;热腾腾的,一步步逼近了人们,不敢怠慢。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那时候,不少人家用塑料线绳和玻璃珠子穿成珠串,编成帘子;还有用旧挂历捻成一小截一小截,就像炮仗里的小鞭差不多大小,用线穿起来,挂历的彩色变成了印象派的斑驳点彩,很是流行一阵。当然,这是只有住四合院或大杂院才有的风景,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经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风情。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更重要了。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够进得屋子来。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是那种花格纸窗,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的人家换成竹帘子或湘帘子,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纱布,好让夏天的凉风透进屋里来。这种糊纱布,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对于老北京四合院这样房屋门窗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经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以研究数百年,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院子里的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则糊冷布。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一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窗子就支了起来,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如果夏夜窗户外面正好有树的阴凉,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绿叶枝条的影子,摇曳在窗户纸上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奇怪的图案,很有一种在宣纸上画的水墨画的感觉,挺好看的呢。这在玻璃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景象。前些日子,偶然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上,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煦,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乃至梦连带一起,写得那样的柔和温情。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已经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然都已经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风吹日晒,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给老北京夏天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站在旁边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千什么用的吗?他们都不知道。(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宫里的人在夏天到来要变换首饰,一方面交代了老北京人讲究节气的民俗,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换门帘、窗帘作了铺垫。B.老北京人家的窗户由从“糊冷布”、纸窗变成了大玻璃窗,这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蕴含了作者对文化变迁的感悟和思考。C.文章第九段补叙邵燕祥在《纸窗》中描写拜访郑振铎的生活场景,使昔日充满温情的纸窗与现在透明的玻璃窗形成了鲜明对比。D.文章通过老北京人家夏天的门和窗来写老北京的风情,着力表现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逐渐消逝的感慨,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1)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2)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3.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有什么意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旱,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三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B.圣祖,帝王的先祖或皇帝庙号,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C.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D.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士,做事忠诚勤恪,皇帝恩赐他父子同官。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改革政务。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和平宽大、休养生息的政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1.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________》。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3.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庄子《道遥游》)⑵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⑶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⑷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⑸山水之乐,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⑺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⑻__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7、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不少于100字)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这句话可以启发人们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①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有蔚蓝的天.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银波闪烁的江水。郁葱翠绿的大树,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②动静结合。花与树是静态的。云朵与银波是动态的。还有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的鸟雀,构成了富有生机与生活气息的画面。③“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是侧面写法。以游客的着迷侧面突出了湘西小镇令人惊艳。3.说故乡老了,是因为故乡变得越来越破败。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故乡的亲人也都变老了。说故乡没老,是因为故乡也在与时俱进,也在发展.充满希望和活力。【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题中,D项,“以‘故乡老了’为线索”错误,本文的线索是“故乡没老”,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语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语句写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语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④词语运用的特色。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景物的手法:“天空蔚蓝”“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这些描写以静态景物为主,运用了丰富、绚丽的色彩用词,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这些声音的描写,动态十足,与前面的静态描写相呼应,使画面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从游客的角度展现湘西风景的迷人,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首先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原文语境“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根据“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概括即可。【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2、1.A2.B3.平面布局,亭身构造,亭顶形式。【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寻找文本中有关题干内容的段落,提取内容。A项“为满足亭的观赏和休歇需求”错。原文第四自然段说“为了便于人们休息停坐……”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歇需求,而非满足亭的观赏的需要。另外“亭外常设栏杆、坐槛”错,原文说“亭的四周均设有栏杆、坐槛或美人靠”,可知题干中“常设”二字应为“均设”,属缩小范围。故选A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选项阐述内容在原文中的相应位置,快速对比正确与否。本题B项“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错。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此外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圆亭、方亭、菱形亭等相并组成的双亭,这称作连理亭”,可知“由两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连理亭”是最为常见的“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亭子的形式”,而非“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本题属张冠李戴。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题的一般思路为:1、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勾画出对答题有帮助的重要句子或段落。3、对勾画句子或段落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本题需要概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亭。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文本第二自然段写中国古亭的平面布局,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段,由对平面布局的描写转入对亭身造型的介绍。然后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亭身构造,六七自然段介绍亭顶形式。3、1.C2.(1)立夏换首饰是有钱人的行为,普通百姓换不起,所以远离了地道的民生,是高高在上的,作者戏称为“形而上”;换首饰表明夏天到来,意味着节气变化,因而带有一点象征义。(2)“注脚”指注释、解释的文字,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时代进步,新的必将替代旧的,现代必将替换传统,而从帘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就可见一斑。3.①有实际的生活意义:虽然便宜,但既隔热透气,还能挡蚊虫,是度过炎热夏天的必需品;②有装饰审美的意义:虽然简易,但风摆帘子增添了情趣,月映树影宛如奇异朦胧的水墨画:③门帘、窗帘寄托了作者对老北京平常朴素生活的美好回忆,也蕴含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被时代所淘汰的无奈和感伤。【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补叙邵燕祥在《纸窗》中描写”错误,不是补叙,应是插叙。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语和修辞,并结合前后语境及文章主旨来进行体会。(1)理解“立夏换首饰,多少还带有一点儿对这个节气形而上的象征意义”的含义,关键要理解“形而上”“象征意义”的含义。依据“这些都是夏天到来的象征物。人体最能感受季节的冷暖变化,而装饰品则是为变化的季节镶嵌的花边”可知,换首饰意味着节气变化,因而带有一点象征义。依据“在皇宫,男的要脱下暖帽,换上凉帽;女的要摘下金簪,换上玉簪”“对于住在普通四合院里的百姓来说,夏天到来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首饰要换”可知,立夏换首饰是有钱人的行为,普通百姓换不起,所以远离了地道的民生,是高高在上的,作者戏称为“形而上”。(2)“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帘子”比喻成时代的“注脚”。“注脚”指注释、解释的文字,结合“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可知,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从帘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可见“时代的进步”,新的必将替代旧的,现代必将替换传统。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夏天的门帘、窗帘对老北京人的意义:依据“而对于一般人家,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的人家换成竹帘子或湘帘子,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薄的纱布,好让夏天的凉风透进屋里来”“旁边还有一个支架,窗子就支了起来,既可以挡住蚊虫,又可以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来”等内容可知,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便宜实惠,又能隔热透气、挡蚊虫。依据“如果夏夜窗户外面正好有树的阴凉,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绿叶枝条的影子,摇曳在窗户纸上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奇怪的图案,很有一种在宣纸上画的水墨画的感觉,挺好看的呢。这在玻璃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景象”可知,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夏天的门帘、窗帘增添了生活的审美情趣。蕴含的情感:依据“人们搬进了楼房里,这样的帘子渐渐被淘汰在历史的记忆里了。记得当年在天坛东门南边新建的一片简易楼里,还曾经见过有人家挂这样的帘子,风摆悠悠的样子,多少还有点儿老北京的风情。如今,这一带都拆迁了,时代的变化,帘子只是其注脚之一”“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乃至梦连带一起,写得那样的柔和温情”“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然都已经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风吹日晒,这是那个逝去的年代给老北京夏天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等内容可知,门帘、窗帘寄托了作者对老北京平常朴素生活的美好回忆,也蕴含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文化被时代所淘汰的无奈和感伤。4、1.D2.C3.B4.(1)当时三藩拥有兵力超过规定,吴三桂尤其桀骜不驯,擅自委任官员,逐渐傲慢不恭,萌生叛离之心。(2)第二年三月,采纳王熙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密本,汉臣参与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条例繁多,官吏奉行时,任意把握轻重,请求命令各部院诸司详细察看现行条例,如果有借着变法而滋生弊端的,都遵从旧制更正,如果有遵从新条例的也要条理清晰,不得不晓得原因,裁定统一规则。”“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部院诸司”做“请敕”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的意思是“也分条说明不得不这样的原因”,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D。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C项,“兵部……掌管全国官员的选用”错误,兵部掌管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错误,由原文“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可知,是皇帝下旨勉慰王熙要抑制悲痛。故选B。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逾制”,超过规定;崛强“”,桀骜不驯;“浸”,逐渐;“骄蹇”,傲慢不恭。(2)“明年”,第二年;“用”,采用,采纳;“寻”,不久;“与闻”,参与并知道。【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王熙,字子雍,是顺天宛平人。父亲名叫崇简,是明朝崇祯十六年进士。王熙是顺治四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检讨一职。召令入直南苑。翻译《大学衍义》,充任日讲官,言语合科皇帝心意,慢慢升迁到弘文院学士。当时王崇简正担任国史院学士,上书说:“父子同朝为官,古今罕见。因为我们父子诚恪,才受如此恩典。”顺治十八年正月,皇上病危,召王熙到养心殿撰写遗诏,王熙伏地哭泣,不能下笔,皇上勉励他压抑哀痛,他来到御榻前先写第一条进献给皇帝看。不久上奏转移到乾清门撰拟遗诏,多次进奉呈献给皇上,皇帝都回复可以。这晚皇上驾崩,圣祖即位,王熙兼任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升迁为左都御史,当时三藩拥兵逾越礼制,吴三桂尤其强大,擅自任命官吏,骄横不顺,萌生造反念头。儿子吴应熊,因为与公主结婚而住在京师,经常聚集奸人,广散金钱,到处交游。王熙第一次上疏请求对吴三桂裁兵减饷,皇上都听从他。康熙七年夏,早上,金星白天也能看见,皇上下诏让大臣解释,王熙上疏说:“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各部门政务,都要详细研究。几年来,条例繁多,官吏奉行时,任意把握轻重,请求命令各部院诸司详细察看现行条例,如果有借着变法而滋生弊端的,都遵从旧制更正,如果有遵从新条例的也要条理清晰,不得不晓得原因,裁定统一规则。皇上命各部院一条条讨论,遵从旧制,删除繁例,共数十件事。康熙十二年,王熙调任兵部。这年冬天,吴三桂造反。京师听说事变,都城内外一夜之间大火四起,都是吴应熊的党羽所干。第二年三月,皇上采纳王熙的建议诛杀吴应熊。不久命令王熙专管密本,汉族大臣参与军机大事从王熙开始。康熙十七年,王熙因为父丧离职。康熙二十一年,在家里受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当时三藩已平,王熙认为要和平宽大,宣扬皇上的德行,让百姓休养生息。依次上奏,直说无所隐瞒,皇上经常倾听。康熙三十一年,因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上好言劝慰留任。康熙四十年,皇上下诏允许他退休,晋封少傅。第二年上元节,给他家赐宴,让官员带着自己手令慰问他。康熙四十二年,挂了,皇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治丧,行拜奠礼,表达哀思酹酒,恩遇礼待有加,谥号文靖。5、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州”也可)2.C3.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确实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解析】1.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审题,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初唐诗人王勃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中提示的信息:“初中学过”“五言律诗”,结合积累进行筛选即可得出答案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2.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说法有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用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作者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题干中已提示手法为“以景结情”。本诗最后一句写“放眼望去,山山皆是飘零的枯黄的秋叶”,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景象,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飘零黄叶,也正是诗人飘零状况的象征。所以,结句所写之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映衬作用,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极强的画面感容易引发读者想象,就有宕出远神之妙。作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流畅。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扈江离与辟芷兮望帝春心托杜鹃泣孤舟之嫠妇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小园香径独徘徊非道弘人少年智则国智【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邪、扈、芷、嫠、徘徊。7、选择《三国演义》,做成折扇。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这样一段话,如“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书本,说明设计的内容,然后阐述设计意图。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可从三组图书中去任选。一定注意将书内容巧妙联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且找到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9、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人处世,拼的是实力。有实力者,天涯海角随我行,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像那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实力到,英雄又何惧无人问津,壮志难酬?平步青云,要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何必与唐宗宋祖沾亲带故?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官者者若要大展宏图,必要爱民如子,以清廉自居,即使出身寒门也可出将入相。虽贵为皇亲国戚,也值得在深宫中碌碌此生。诸葛亮耕耘,南阳只是身出寒门的一件也是。诸葛亮为人处事,一身正气,辅佐蜀汉两袖清风,怎能平步青云,官至宰相留下千古美名?而多少人出身皇族,有为官之利,却不知做官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是中饱私囊鱼肉百姓,最终为天下骂,被迫提早退出政治舞台。打铁还需自身硬,百姓心中自有杆称,秤为官者的品行作风,而不是政治关系。平步青云,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即可,那些血脉关系与我如浮云。妙手回春,要努力钻研,大胆实践,何必与扁鹊华佗同宗同源?打铁还需自身硬,医术高超才能妙手回春,赢得尊重,那些打着名医生之后,千年秘传幌子的行医之人,不是因技低而心虚?气功大师王林号称世代名医,本无真才实学,却为自己扣上一大堆帽子,招来一大群名医亲戚,却忽略了为医者要努力钻研,大胆实践的真理,又岂能妙手回春?而那些行走乡间的赤脚医生,他仍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高贵的出身,而行走于乡间土路泥泞中,努力钻研医术在乡土下大胆实践,最终妙手回春,造福一方。熟优谁劣,一试皆知,妙手回春来源不断的钻研,勇敢的实践,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与早已沉睡的扁鹊华佗又有何关系呢?桃李满门,要靠孜孜不倦解疑难,尽心尽力树人,才何必与孔孟夫子血脉相承?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老师要的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为师精神,而不是于古代至圣先师的血缘关系。魏书生,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名师,他曾经谈自己出身贫困,父母皆是农民,整个家族没有一点书香基因,而自己正是通过对一批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尽心尽力的指导才走到了今天,虽有缺陷,但自己没有遗憾。魏老师,桃李满门,弟子遍天下,虽无孔孟血缘,但是以师风立行,不留遗憾,无愧学生,尽力做了,这不正是桃李满门的原因吗?为人师者,不必血连孔孟,不必开口去说,用心去做,用爱去教,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便是如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成就千里行。实力成就梦想,实力圆梦今朝,何必关心吾生何来,吾身何归呢?【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 杜甫抒怀诗课件
- 内外踝骨折的护理常规
- 金地合院案例创新产品
-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含解析
- 消费者投诉登记及处理记录
- 生物质气体化设施保养
- 计算机导论 教案 单元10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 新人教版六年级扇形的认识
- 不同性别、年龄的体育保健与康复课件
- 年产xxx系列高效脱氧剂项目建议书
- 呼吸治疗师进修汇报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 【ITH康养家】2023毫米波跌倒监测产品测评白皮书
- 孩子在校被撞骨折调解协议书范文
- 2024年法制宣传日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PPT课件
- banked cloze四级练习
- --区委组织部会议制度-会议制度.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