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基坑变形监测方案_第1页
中建基坑变形监测方案_第2页
中建基坑变形监测方案_第3页
中建基坑变形监测方案_第4页
中建基坑变形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丰县中医院南区建设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

2023年07月2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监测目的......................................................................................................1

三、方案编制依据..............................................................................................2

四、监测项目......................................................................................................2

五、监测项目实施细则......................................................................................3

六、成果提交....................................................................................................10

七、需委托单位提供的配合工作....................................................................10

八、专项监测小组成员....................................................................................10

九、监测应急预案..........................................................................................11

十、预警措施、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2

十一、布点示意图............................................................................................14

一、工程概况

16.0m;基坑西侧为在建道路凤巢路,基坑边线距离道路边线约11.0m;基坑东侧

为已建阜阳北路,基坑边线距离道路边线较远,约100.0m;基坑南侧为现状厂房,基

坑边线距离厂房约8.0m。施工前需进一步探明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本工程基

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1.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卸载,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

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

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

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

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

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

事故的发生,并通过监测,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2.进行基坑围护安全监测,可使基坑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及时了解基坑围护结

构本身的受力和变位情况,同时密切关注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变位情况,对基坑开挖工

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从而使基坑在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使基坑施工最大地

处于安全经济的状态下进行。

3.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基坑是否安全,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

题,以便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因此进行基坑安全监测十分必要;另一方面,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测结果的反馈信息,在以后的基坑设计中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基

坑设计安全经济。

1

三、方案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23

5、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

四、监测项目

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区内及周边环境

进行日常的常规监测主要有:

1、坡顶、桩顶水平位移;

2、建筑物沉降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4、支撑或锚杆内力监测点;

5、斜撑支座位移监测点;

6、地下水位监测;

7、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

五、监测项目实施细则

5.1坡顶、桩顶水平位移

监测设备

本工程拟采用NTS-341R10全站仪(测角精度1",测距(1mm+2ppm)及配套棱

镜对基坑坡顶、桩顶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

1.建立变形监测基准网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距离基坑3~5倍开挖深度的位置布置三个

基准点,组成监测基准网,编号分别为BM1、BM2和BM3。基准点的埋设采用以下方

式:

开挖400mm×400mm、深200mm的方形坑,将长约2m的Φ20螺纹钢在坑中心

垂直打入土中,顶部高出地表约10mm,沿土坑内壁砌筑三皮粘土砖,中间灌入水泥

砂浆与地表齐平,钢筋顶部刻十字标记。

2.建立监测点及监测方法

监测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坑边存在严格控制建筑物变形以及土质相对较差

处。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设计图纸要求,拟在基坑坡顶、桩顶共布置38个监测点,编号

分别为ZPS01、ZPS02、ZPS03、……ZPS38。平面布置见附图1。用专用监测点钉入混

凝土中,用红色油漆做标记。监测点示意图见图1。

图1水平位移监测点示意图

变形监测采用平面导线测量,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求出各监测点坐标,平差

后与初始值对比推算得到坡顶、桩顶水平位移值。

表-1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3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相邻基准点平均边长测角中测边中

等级的点位中误(m)误差(误差(0.5″级仪1″级仪

差(mm)″)mm)器器2″级仪器

≤400±1.02.069—

二等±3.0

≤200±1.82.0469

注意事项:

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b.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Ⅱ级全站仪为1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Ⅱ

级全站仪为9″;

c.距离测量时,Ⅱ等全站仪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不得大于4mm,单程各测回间较差

不得大于6mm(其中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

d.距离测量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数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的

气象数据。

5.2沉降监测

监测设备

采用美国天宝(Trimble)DiNi0.3型电子水准仪(每公里往返中误差0.3mm,高

程观测值分辨率0.01mm)及配套的铟钢尺对坡顶、桩顶竖向位移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

1.建立变形监测基准网

利用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BM1、BM2和BM3作为沉降监测的水准基点。

基准网观测按照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Ⅱ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表-1

表-1Ⅱ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往返较差、附合或

测站高差中误差(mm)水准尺观测次数

等级环线闭合差(mm)

±0.5DiNi03铟钢尺往返测各一次±0.30n

注:n为测站数。

2.建立监测点及监测方法

(1)建筑物沉降,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埋设在建(构)筑物四角的结构柱、建筑物

基础分界点(基础沉降缝),同一建筑物上两沉降测点间距不大于20m,每座建筑物至

少3~4点,共布设8个监测点,编号依次是J01、J02、J03……。采用在结构上钻孔

后埋设“L”型点位标志的方法;测点采用Ф14钢筋制作,先用冲击钻在墙柱上成孔,

4

在孔中装入Ф14钢筋测点,然后在孔内灌注云石胶及其凝固剂进行固定。在监测对象

正上方布点是可采用测钉,同时要保证测点稳定和牢固。

单位(mm)

20

100

30

建(构)筑物上

沉降观测点

(2)坡顶竖向位移。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设计图纸要求,拟在基坑坡顶、桩顶共布

置38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ZPC01、ZPC02、ZPC03、……ZPC40。见布点示意图。用

专用监测点钉入混凝土中,用红色油漆做标记。

按二等水准测量采取环闭合法对沉降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平差后与初始值

对比推算得到竖向位移值。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

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

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

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条形码因瓦尺,外业观测严

格按规范要求的Ⅱ等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a.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b.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进行全面检验。

c.观测方法: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

d.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

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

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

5.3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可掌握土体的变形规律及预测对地面的影响,据以研究减小施

5

工扰动的施工措施,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监测设备

CX-901F型活动式垂直测斜仪,PVC型测斜管。

5.3.2监测方法

1.测点埋设: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同步放入桩孔内,通过浇注混凝土

固定在桩身中,测斜管的十字形槽口对准观测的水平位移方向。根据本工程特

点,拟布置9个测点,编号CX01-CX15。测点位置布置图见附图1。测斜管埋设示

意图见图2。

图2测斜管埋设示意图

2.量测与计算: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斜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

仪器是否工1作正常。将测头放入测斜管,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管全

长每一个测段固定位置测读一次,测段长度为0.5m,每个测段测试一次读数后,

将测头提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重复测试,两次读数应接近,符号相反,取

数字平均值,作为该次监测值。在基坑开挖前,以连续三次测试无明显差异读数的

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应在正式测读前5天以前安装完毕,并在3~5天内重复测量

3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开始正式测量工作。首先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

沿垂直于轴线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

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

180°位置。

5.4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观测选用电感应式钢尺水位计,采取直读法测读,钢尺最小刻划值为

1mm。监测值精度±1mm。

6

将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

当测头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操作系统的音响器就会发出蜂鸣声(或电流指针偏

移)。读出此时的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尺寸,并记录。

量测结束关闭电源,缓慢收回测头并用棉纱将电缆线及测点擦干后,绕在绕线盘

上,放干燥处保存。

地下水位计算公式

W=Hs-hs

式中:W——水位管内水面高程(m);

Hs——水位管管口高程(m);

hs——水位管内水面距管口的距离(m)。

GB50308-2008中III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评定。

5.5轴力监测方法

利用振弦式频率读数仪对轴力计或者钢筋计进行读数,然后利用各传感器的率定

曲线计算其受力。支撑轴力量测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温度对应力的影响,避免在阳光

直接照射支撑结构时进行量测作业,同一批支撑尽量在相同的时间或温度下量测,每

次读数均应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砼支撑轴力计算公式:

Ec

NcsAcAS

Es

式中:Nc——支撑轴力(KN);

Ec——混凝土弹性模量(MPa);

Es——钢弹性模量(MPa);

Ac——钢筋砼支撑截面面积(mm2)

As——钢筋截面面积(mm2)

Kj——钢筋应力计标定系数(KPa/Hz2);

7

Fji——钢筋应力计本次测量读数值(Hz);

Fjo——钢筋应力计初始测量读数值(Hz);

振弦式反力计测量钢支撑轴力计算公式:

Kf2f2

N=io

式中:N——支撑轴力(KN);

K——振弦式反力计标定系数值(KN/Hz2);

fi——振弦式反力计本次测量读数值(Hz);

fo——振弦式反力计初始测量读数值(Hz)。

5.6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监测点布设好后,应做好标记,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提高测点的成活率。

1)对关键部位监测点,设置完成后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请求协助

保护。

2)对于各类监测孔处以监测点标识牌作醒目标记,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

如果工程竣工后期需进行观测,则在地面平整时需在管口加设套管、盖,便于长期

使用。

3)监测人员在施工工作期间常驻现场,每日对监测点进行巡视保护。

4)发现遭到破坏的基准点,要及时修复,并通过另外两个基准进行联测,获

得新的基准数据。

5.7监测报警

依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监测预警值如下,具体以专家意见为准,

变化速率报警累计变化量报警值

监测项目备注

值(mm/d)(mm)

330

维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

维护结构坡顶竖向位移330

地下水位5001000~2000

8

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330

围护结构内力/0.8f/2f为设计允许值

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210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坡顶累计水平位移预警值30mm,水平位移速率预警值为

3mm/d;桩顶L-M累计水平位移预警值30mm,其余坡面预警值为30mm,水平位移速率预

警值为3mm/d;深层水平位移累计预警值为30mm;斜撑支座位移报警值为20mm;地下

水位变化报警值累计值为1000~2000mm,变化速率为500mm/d。

5.8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

根据相关设计文件要求,本工程项目自基坑开挖开始进行监测至基坑土方回填结

束,变形监测点需在人挖桩、土方开挖前埋设,一般1-2天监测一次,但监测周期必

须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a、每层土方开挖后监测一次;

b、雨后监测一次;

c、变形加速且不收敛时加密观测次数;

d、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2~5天监测一次,半个月后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15

天观测一次。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且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

提高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支护等未按设计施工;

(5)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9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六、成果提交

1.每次的监测结果在下一次观测时,以文字或表格形式提交(表格样式见附

表1及附表4)至委托单位,并加盖我单位公章。

2.每次监测结束,数据处理完毕之后第一时间将监测结果向建设单位工程师

电话报备,如若超过预警值,将于第二天以文字形式提供预警通知。

七、需委托单位提供的配合工作

1.基准点、水准基点和监测点埋设完毕后我方会用红色喷漆做上标记并告

知委托单位监测点及基准点具体位置,请委托单位督促各参建单位予以保护,以

免破坏而造成监测失败。

2.冠梁施工时需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我单位监测人员能够到达冠梁,布置监测

点并进行定期监测。

3.因测斜管需绑扎在钢筋笼上,同步放入桩孔内,通过浇注混凝土固定在

桩身中,故支护桩施工前需提前通知我站进行测斜管的埋设(具体安装部位见监测

点布置示意图)。测斜管埋设完毕后请委托单位告知施工单位对测斜管予以保

护,我方会在测斜管周围插上小红旗加以警示,以防挖土造成测斜管破坏,导致

监测失败。

八、专项监测小组成员

8.1监测机构以分包单位项目部形式组成,拟派人员如下表所示。

姓名本项目承担的职责技术职称学历专业

谢海松项目负责人测绘助理工程师本科测绘工程

金禛技术负责人工程师本科测绘工程

吴腾飞质管员高级工程师、注册研究生测绘工程

测绘所

杜珊珊现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研究生测绘工程

10

杨凌志现场监测员本科工程管理

葛云飞现场监测员大专机电专业

8.2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一览表

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备注

1全站仪1南方NTS-341R10A

2电子水准仪2DL-2003A/DiNi03

3测斜仪2CX-905

6台式电脑2联想

7便携机1IBM/DELL

8打印机1HP

九、监测应急预案

为提高基坑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

时、有效地应对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最大限度减少业主及施工方财产损

失,依据有关规范和我单位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程监测应急预案。

9.1适用范围

我单位从事的工程监测活动中,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或在不同施工阶段中变形

(位移)等数据接近设计预警值或警戒值。

9.2应急组组织体系与职责

成立监测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工区的运作协调,按照应急预

案合理部署应急策略,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全局掌控,必要时会同其他相关专家

进行论证。

11

应急行动流程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现场监测人员必须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委托单位汇报。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接到报告

后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