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4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

点O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

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

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

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

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

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

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

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

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

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

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

战,都各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

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短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

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摘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

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

《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

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节选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

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

新。

《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琪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

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

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

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

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

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

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

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调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

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

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

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

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

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

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

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

(节选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感发,“乐”比“礼”更

为重要。

B.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一致,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

原因。

C.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音乐作为思想的载体,可以使人与它的神韵互交,砥心

砺志。

D.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音乐表演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守,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

回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旋律、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可以满足娱

人和自娱的需求。

B.恰如其分的音乐,无论简洁与否都能对人产生影响,如两军阵前对垒之时激扬的鼓声,就能够激发战士们昂扬的

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C.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

化的守正、创新。

D.在文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思索探究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这一问题。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用来论证“音乐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一项是

A.《孝经》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B.司马迁云:“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C.《晋书•乐志》语:“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

D.《管子-内业篇》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三论据的典型性。

5.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举办现场会,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

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

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这次试采,整合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的两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并联合系统内勘探技术所、油气调查中心、

水环中心,探矿工程所和测试中心等直属单位优势专业力量,构建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

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的体系,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

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选定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奋战18个月,终

于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

(摘编自于德福、陈惠玲《南海深处的冰与火》)

材料二: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存在于冻土地区和海洋环境。就其储量

而言,为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原、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仅海底探

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砂层中,赋存

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

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天然气水合物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境杀手,因此,至今鲜有

国家尝试。结合各国开采领域专利的申请情况,形成下国:

(傅伯力罗稀也《人”气本东物外柔技农专利分析

材料三:

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从1985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

直到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2002年正式启动为期10年的专项研究,

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2007年,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

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

国家。2011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呼工作启动。2013、2015年先后3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

并精准锁定了试采目标。201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2017年首次可燃冰

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在201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首先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一“蓝

鲸一号”,其次是大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具,如完井防砂工艺,完井与测试系统集成装备。但是,试采中采用的

装备都是通用海工装备,要想实现商业化开采还必须要有专业化可燃冰开采装备。

(摘编自新华社《直击我国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成功试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又名可燃冰,它虽能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但开采技术不稳定时,会造成环境

污染。

B.就申请国分布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的主要申请量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日本,而在申请量上,中国具备绝对的优

势。

C.从申请趋势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申请量在2013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后,除2017年之外,总体增长趋势平

稳。

D.结合专利逐年申请量中的全球申请量和中国申请量的对比,可知中国的申请量并非来源于历史的累积,而是后来

居上。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南海进行的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也为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开采提供了技术

经验。

B.自我国开展可燃冰的研究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科研信息搜集研究综合调查与评价和勘查与试采三个国家专项。

C.可燃冰虽然已经成功完成试采作业,但还不能成为我国可充分利用的能源,这是因为我国对其尚米进人商业化开

米阶段。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几十年的可燃冰研究历史,也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

提升。

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2017年可燃冰试采作业能够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追求公正的社会进程中,制度会有缺漏,人心也难免会受蒙蔽,所以中国文化要求有识之士,以“留得丹心照

汗青”的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留待青史正名。倘若当下境遇有所局限,那便将公正的判别交由时

间和历史。

历史上多少的冤假错案便是如此,当时为人所诟病,但时间河流的洗涤会冲刷出真相大白。岁月,奖给冤屈者以

公道的补偿,就是使之从此青史留名。

比如明末抗击清兵入侵的名将袁崇焕,被诬为通敌叛国罪而处以凌迟极刑,当时的百姓都对进逼京城的清军有切

肤之痛,对这位被论罪为通敌叛国的军事将领便恨之入骨。

这种痛心之错,缘于政治形势的误导。但是,历史的一时噤声,并不代表公正的永远错位。从清乾隆帝开始,便

对袁崇焕被枉杀的罪名进行了重新评估,而在当今,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爱国领袖”,更不乏专门纪念他的祠堂和

墓园。

由政治过失造成的公正缺失,付出代价往往太过沉重,然而类似的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是同理,比如,谈到文学

的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我们当代看来是不拘一格的自成一家,具有着开山鼻祖的重要影响。然而在陶渊明生活

的时代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他的诗歌只是平平无奇的中品,并没有给予他公正的评价。直到他去世

后一百年,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才首先认可了陶渊明的诗文,为他编纂专集;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开始学习

陶渊明的诗文品格;至两宋时期,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苏轼甚至说“告与诗人无所甚好,独

好渊明之诗”。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由不被玳赏到倍加推崇,这过程正如他诗里的那份恬淡,一路悠然缓行,终于等

来了历史的公正品评。

时间的考验是一种如同大浪淘沙般的苛刻选择,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人与事,方能经受得住寂寞与误解的长久淬炼,

等待岁月的解密,等来历史的公正。

因此,盂子告诉仓惶于世的人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要保持自我的浩然正气,何惧命运沧桑横逆!那么

何为浩然之戈?孟于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功,无比浩大又无

比刚强,用正义培养而非以奸邪侵害,它将会充满世界。浩然之气,就是一种正直无畏的气场、一种大气磅瑞的正能

量。

一个人拥有这样的气场,其他人是会被震动的,历史也是会感应到的。明代的吕坤因此说“以至公无私之心,行

正大光明之事”。无论社会制度有何欠缺、无论当下民心有何偏差,但求己心光明,人所具有的坚定意志和浩然正气,

是能够反过来推动历史清正、促进社会更加公正的。

所以中国文化以“公道自在人心”的从容不迫教育着人们:在我们努力构建一个公正社会的历程中,如果制度亏

待了你、如果舆情误会了你,那么,还有历史的公允在遥遥注视,历史的宣判远远不止于当下的得失。历史给出的也

许不是立竿见影的答案,但是它一旦作答,必是审慎称量过后的分量,它必须考脸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正载入史书的资

质。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以坦荡精神面对现世沉浮,确保无愧我心,养浩然正气,定能青史留名。

B.历史上的冤假错案,时人虽知是错案,由于政治上的压力,也无力辩白澄清。

C.浩然正气不仅让一个人不惧命运沧桑横逆,还可推动历史清正、促进社会公正。

D.乾隆帝认为袁崇焕是明末爱国领袖,使之青史留名,是岁月给冤屈者的补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层次,逐层递进,结构严谨。

B.文中通过袁崇焕和陶渊明境遇的对比,论述历史局限并不代表公正的永远错位。

C.文章的主题部分通过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式论证中心论点。

D.文章论述的历史公正是时间和历史审慎地对一个人做出的是否青史留名的判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养浩然之气,是因为只有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人与事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B.浩然之气浩大、刚强,是一种正直无畏的气场、一种正能量,需用正义培养。

C.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由当时不被欣赏到唐宋时倍受推崇,可见历史是公正的。

D.历史虽然不能对遭遇不公的人宣判其当下的得失,但最后会给出公允的答复。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怀素,泗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在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

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那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

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率中使①促迫,讽

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宗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

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

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司,臣政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

时更官侍郎李遐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迟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

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

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

盼常侍褚无步同为侍读。每次ft3n则令我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亮亲自送迎以中师资之礼.是时秘书

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日:“南齐已前坟藉,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

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

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泗州剌史,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注)①中使:指宦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B.每次^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C.每次^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D.每次^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

释卷。

B.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

被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

C.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吱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

务。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润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D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2)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鹃坞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夏竦

镇日无心扫袋眉,临行愁旧理征衣C尊前只恐伤年意,阁泪汪汪不敢垂C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碎,图得不知郎去时。

1.试简要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6、下面是某校校庆邀请著名校友、水墨画大师邱先生的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

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2019年9月8日是学校一百周年校庆的日子,作为庆祝活动之一,到时候,贵校将为您举办专场画展,集中展出这

些年您奉送给学校的墨宝,请忙里偷闲莅校指导。热忱期待您的拜访。

(1);(2);(3);

(4);(5)o

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年原有的美好期盼,我们仍然身处“黑天鹅”带来的挑战之中。战“疫”

面前,没有人能够免身事外,本该如期热闹起来的学校课堂,也被一场场网络直播课所替代。教育有着穿透阴震的力

量,那些身处摄像头之后的老师们,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了一方精神天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中

要求,上网课时学生穿校服、老师着正装,该学校做法弓I发网友热议,话题一度处于热搜榜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称,

这样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度,同时增强荣誉感。也有网友表示,此举过于形式主义,大可不必。

针对此举,你怎么看?

材料二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喝茶,不戴口罩,被紧急叫停;郑州一家胡辣汤门店前,消费者排队呈扎堆状态,

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整改;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江西赣州,

不戴口罩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受到媒体批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

钾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人蝎居在家久了,心里憋得慌,想

出去逛一逛、好吃好喝一番,心情可以理解;平一点从“防疫状态”转入正常状态,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但是……

请选择以上材料之一,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针对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一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150字)

(2)结合材料二,请结合你的观点和看法,续写材料。(不少于150字)

8、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

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

请从下处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

①《我仅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

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蕊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在班会上,结合这次全民防控疫情,谈谈对“众志成城”的思考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C

3.D

4.《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两档多目,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在将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的

尝试中大获成功,既兼具商业效应和娱乐作用,又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它们为例来证明传承与发扬民

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①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

审美的责任;②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

砺心志;③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

和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

A项“'乐’比,礼,更为重要“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

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

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来看,原文只是对

“礼”“乐”进行了解释,但是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

B项“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原因”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乐”的解释及“人与整个大

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正确;

D项”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

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这

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来看,此项说

法不正确;

关系C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

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

C项“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

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

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来看,要“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

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可以兼具。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

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

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D项,《管子-内业篇》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意思是:节制怒气没有比诗文更有效的,去掉忧愁没有比

音乐更有效的。指诗、乐能调节人的情感。以此判断,它和“道德教化功能”无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分析文本论据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分析论据特点,比如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等,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材料三将“风靠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作为论据,它们两个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歌手2019》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

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人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这些都激发了

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

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表明

这两档节目,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将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的尝试中大

获成功。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本题:

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

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

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这是从音乐工作者角度而言的,应“将

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依据

材料二“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

到身心上的舒缓”“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

绪,激发人的潜力”这些都是美好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效果,所以从大众的角度而言,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

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砺心志”;依据材料一“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

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依据材料二“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来看,从社会

角度而言,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和

谐”。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

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

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

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2、4.A

5.D

6.①实施国家计划,统筹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可燃冰的开发;②利用长期研究和技术的积累,攻克关键技术和难

点;③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开发技术。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结合语境。

A项,“它虽能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错误,材料二“就其储量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458倍,其有机碳总

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5倍,仅海底探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4000年。但天然

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可知储存量丰富,但是开采难度巨大,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未知。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

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中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错误,原文相关信息“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

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

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但是并没有证明“中国可燃冰研究己经领先于世界”。

故选D。

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

从4985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直到4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

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5005年正式启动为期40年的专项研究,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

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500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

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

品”,即实施国家计划,统筹各方力量集中研究和解决可燃冰的开发;“5044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

5046、5045年先后6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并精准锁定了试采目标。504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

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5047年首次可燃冰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

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即利用长期研究和技术的积累,攻克关键技术和难点;“在504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

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即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开发技术。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4.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5.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

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6.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

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

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3、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定能青史留名”说法错误,说得过于

绝对,原文为“留待青史正名”。B项,“时人虽知是错案”曲解文意,原文“当时为人所诟病”,是指被冤枉的人

被诟病。D项,“乾隆帝认为袁崇焕是明末爱国领袖”说法错误,原文中是“而在当今,袁崇焕被认为是明末爱国领

袖”。故选C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

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项,“文中通过袁崇焕和陶渊明境遇的对比”说法错误,不是

对比论证,而是类比。故选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

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D项,“不能对遭遇不公的人宣判其当下的得失”说法错误,原文“历史的宣判远远不止于当下的得

失”。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

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

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

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

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

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

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

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4、1.C

2.C

3.B

4.(1)武则天命令马怀素查办审问,派太监催逼,婉言暗示马怀素捏造事实定成同谋罪,马怀素坚持正义不接受这样

的命令。

(2)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所顾忌,以私事相请、托人帮忙(或:走门路,通关节)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阿附

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

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

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门(大门旁的小门)”“肩舆”“上”“别馆”“路”“马”“自”“师资之礼”,虚词

“则”以,,,,之,,,“上”指“皇上”,作“居别馆”的主语,意思是“皇上居住在别馆”,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

断开,排除ABD三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每次从旁门进来,都要他们坐着大轿。皇上居住在别馆,由于路远,就

下令他们可在宫中乘马,有时候皇上亲自送迎,以表尊师之礼。句子可以断开为:每次^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

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故选Co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实际上只作为照

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理解有误。侍读,即陪侍帝王、皇子读书,并为之讲学:也作官名,主要负责为帝王、

皇子讲学,后来还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等。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

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说法曲解文意,原文是“陛下岂加追送之罪”,意为: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

的罪呢?意思是不应加罪于崔贞慎、独孤祎之。故答案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令",命令;“按鞫”,查办审问,审讯;“遣”,派遣;

“中使”,指太监;“促迫”,催逼;“讽”,用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构”,构陷,设计陷害,捏造事实陷害;

“讽令构成其事”,省略句,即“讽令(怀素)构成其事”,指婉言暗示马怀素捏造事实定成同谋罪;“执正”,坚持

正义;“不受命”,不接受命令。(2)中“时”,当时;“贵戚”,权贵和外戚;“纵恣”,放纵无所顾忌;“请托”,以

私事相请、托人帮忙(或:走门路,通关节);“公行”,公开地进行;“阿顺”,阿附依顺;“无所阿顺”,对谁都不阿

附依顺;,,典举%掌管举荐;“平允力公平允当;,,擢拜,,,提拔,这里指被提拔;“擢拜中书舍人”,被提拔为中书舍

人。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

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

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马怀素,泗州丹徒人。寄居江都,年轻时拜李善为师。因为家贫没有灯烛,他白天采集柴草,夜里点燃柴火照明

读书,于是博览经史,擅长作文章。考取了进士,他参加进士科考试,又应考制举,考中文学优魁科,受任邸尉,四

次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年间,御史大夫魏元忠被张易之陷害,发配流放到岭南,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孤独祎之到郊外为他饯行。

张易之大怒,唆使人诬告崔贞慎等与魏元忠是同谋,武则天命令马怀素查办审问,派太监催逼,婉言暗示马怀素捏造

事实定成同谋罪,马怀素坚持正义不接受这样的命令。武则天大怒,召见马怀素亲自诘贵质问,马怀素奏报说:“魏

元忠犯罪被发配流放,崔贞慎等因为是亲密的故交就去送他,确实是可以货备的,如果就此认为他们是谋反,我岂不

是在欺娱上天的神明?当年彭越因为谋反被杀,栾布在他的尸身下奏事,汉朝不给栾布定罪,更何况魏元忠的罪与彭

越不同,陛下怎么能追加送行人的罪呢?陛下手握生杀大权,想要给他们加个罪名,取决于您的内心就可以了。如果

交付给我去审讯,我怎么敢不守陛下的法律呢?”武则天的情绪缓解了,崔贞慎等因此获得宽免。当时夏官侍郎李迟

秀伏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勃他,于是李迥秀被罢免了管理政事。马怀素处事公平,待人

宽容,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出使回来,提升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所顾忌,以私事相请、托人帮

忙(或:走门路,通关节)公开地进行;马怀素对谁都不问附依顺,他掌管举荐,公平允当,被提拔为中书合人。开

元初年,任户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累积功绩被封为常山县公,三次提升任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马怀素虽然一直做官,却十分好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受玄宗礼遇,玄宗下令让他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一

起担任侍读。每次从旁门进来,都要他们坐着大轿。皇上居住在别馆,由于路远,就下令他们可在宫中乘马,有时候

皇上亲自送迎,以表尊师之礼。这时秘书省的典籍散落,条目无法按次序排列,马怀素上疏说:“南齐以前的典籍,

王俭编的《七志》已经收入。以后的著述,数量很多,《隋志》记载的,也未必详尽。希望检查近来书箝的篇目,增入

以前史志所遗缺的,续编王俭的《七志》,将它珍藏在秘府。“皇上于是诏令研究此方面的学者国子博士尹知章等人,

分部撰写,并且刊正经史,撰写首尾。适逢马怀素病死,享年六十岁,皇上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赠予他泗

州刺史,谟号文。

5、1.女子对爱人的体贴入微,临行之时,一边发愁一边替丈夫整理打点行装;女子为了爱情而独自承受痛苦,离别

之前,她无心画眉的苦闷和打点行装时的忧愁,生怕丈夫看见伤心,自己却独自含泪,把这份离别的痛苦独自吞咽。

2.表达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和依依不舍的别情。分别时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

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声、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

环境描写的烘托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

代有“女为悦己者容”之说。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

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

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

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

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

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

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

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

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

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

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来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

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

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

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

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

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6、①“到时候”改为“届时”;②“贵校”改为“学校”;③“奉送”改为“惠赠”(或赠送)④“忙

里偷闲”改为“拨冗”:⑤“拜访”改为“光临”。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用语恰当需要考虑语体色彩、谦敬辞等,文段为邀请函,所以语体应为书面

语体,并注意使用谦敬词。

第一处“到时候”是口语,需改用书面语“届时”;第二处“贵校”是对对方学校的尊称,这里是第一人称,且邱先

生是校友,所以不能称呼为“贵校”,可改为“学校”;第三处,“奉送”属谦敬词误用,人送己东西,通常用“惠

赠”“惠赐”等;第四处“忙里偷闲”是口语,应改成书面语“拨冗”;第五处“拜访”,也属谦敬词误用,应该为

“光临”O

7、[例文I]

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上网课,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校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安排,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

要求学生们上网课穿校服,第一能增强学生们上课的正式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

荣誉感,因为穿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体现。同样老师上网课也要着正装,不能随意着装。所以在学生们上网课的这段时

间,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一样,都是按着在校的要求和状态展开的,包括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等。

上网课,与在学校上课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地点由学校转换到了家里。而学生们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也超过

了学校之前的预期。

[例文2]

但是,虽有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

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形势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