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件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材)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这位外国医生是谁吗?对,他就是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解读白求恩那光辉的形象和伟大的精神吧。13纪念白求恩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精读课文05学习目标01

CONTENTS教学目录初读课文041.积累词汇和富含哲理的语言,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2.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目标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必备知识走近作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大多气势磅礴、意境开阔。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挽词。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必备知识创作背景议论文1.概念: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必备知识文学常识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白求恩简介派遣

殉职

)狭隘

)晋察冀(

)鄙薄

)热忱

)拈轻怕重(

)纯粹

)精益求精(

)qiǎnxùnài

jìbǐbóchén

niāncuìyì必记字词字音字形(tiāo)挑剔(tiǎo)挑战(bó

)日薄西山(báo)薄饼(bò)薄荷挑薄粹(cuì)纯粹悴(cuì)憔悴猝(cù)猝不及防遣(qiǎn)派遣遗(yí)遗失隘(ài)狭隘溢(yì)洋溢谥(shì

)谥号殉(xùn)殉职徇(xùn)徇私舞弊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热忱:热情。忱,情意。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必记字词词义理解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益,更。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品质,是用什么写法来突出这些品质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写白求恩同志高贵品质的语句。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4)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学习。表达对白求恩的悼念之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再次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第一部分(1-3)初读课文划分层次文章概括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读课文自主探究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第一段重点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重点句: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重点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纪念白求恩第2课时精读课文02积累拓展04教材课后习题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01课堂小结03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了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学习文章叙议结合和对比手法,并赏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学情回顾1.本文运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文中哪些是叙述?哪些是议论?分析文章写作方法、赏析文章语言风格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段: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第二段: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第二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行为的实质。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第三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第四段:开篇两句的“记叙”简述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交代了白求恩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经过,语言简洁明了,高度概括;而记叙文中的“记叙”大多详细而具体。2.本文开篇两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记叙文中的记叙通过对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刻画人物,表达情感;而课文开头的记叙是为下文的议论提供充分而有力的依据,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大大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3.默读2、3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白求恩不少的人和一些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极端负责任对工作的态度对人民的态度对技术的要求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374.观察上表,分析文章第2、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返回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一些人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5.本文语言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请举例说明。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极端”表示程度深,强调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高度赞扬之情。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③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采用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更强烈。6.如何理解这篇文章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白求恩的优秀品德在当今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白求恩大公无私的品质、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同志们的满腔热忱,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都有着矫正时弊的意义。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课堂小结课文主旨文章第1段先简述白求恩的事迹,然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叙议结合的特点更加明显;第3段先简述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及其高明的医术,再由此联系到两种1.叙议结合,叙简议精课堂小结写作特色“一班”人,对他们提出批评;第4段作者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情况,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文章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进行说理,如第2、3段在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两种精神时,皆以反面例子与白求恩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白求恩的高尚品2.运用对比,说服力强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可贵;同时也在对比中显出差异,更加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句式上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铿锵有力。如第1段的论述及文末的排比句,语言概括,句式整齐,说服力极强;多处采用双重否定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用词上,极其讲究。如第2段的两个“极3.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端”强调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生动、简洁、凝练、准确,感情色彩鲜明。颂:号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的精神叙:白求恩的事迹议纪念白求恩向白求恩学习德技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白求恩遗书(节选)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林顿街第十号门牌。

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和平民主同盟会。积累拓展

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翼中区的吕司令员。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专为治疗患疟疾病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感觉遗憾的就是稍嫌孤闷一点,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诺尔曼·白求恩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教材课后习题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二、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对工作的要求白求恩不少的人三、背诵课文第4段。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第一层(前四句):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第二层(后四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第一层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第二层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清晰。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仿写句子示例:1.但凡去过泰山的人,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个不为它的雄伟所震撼。2.一个学生智商有高低,但只要有拼搏精神,就是一个上进的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有前途的学生,一个奋发图强的学生,一个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学生。五、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等。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白求恩的优秀品质: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忘我工作,勤勉负责,对人满腔热忱,技术精湛并且精益求精。技术精湛并且精益求精的品质,对我触动最大。今后,我一定要学习白求恩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它亲切真挚地吟诵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诗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直入人心,催人泪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他是如何抒写母爱的。14回忆我的母亲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抒情的写法。4.感受文中平实质朴的语言,领会作者所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学习目标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位列十大元帅之首。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回忆录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它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回忆录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回忆录的特点:①真实,指真实地记录个人的经历和思想;②广泛,指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某一时段的历史面目;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佃农(

)祖籍(

溺死(

劳碌(

)榨油(

)妯娌(

周济()

衙门(

外甥(

不辍(

)yánìzhàjídiàn

lùzhóuli

shengchuòjì必记字词字音字形济()人才济济()周济强(

)勉强(

)强调(

)倔强jìjǐjiànɡqiánɡqiǎnɡ辍

笔耕不辍啜

啜泣chuò哀(

)哀痛衰(

)衰败衷(

)衷心āishuāi

zhōnɡ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划分文章层次。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第二部分(1)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2-13)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第一部分第三部分(14-17)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初读课文划分层次①勤劳、能干、朴实,勤俭持家:“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事?这些事突出了母亲怎样的品性?初读课文自主探究②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③识大体、明事理: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④深明大义: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⑤热爱劳动:年老仍不辍劳作概括第1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品味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开篇点题,痛悼母亲的逝世,引出对母亲辛劳一生的追忆。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作用:①点明写此文的原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②点明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③点明叙事线索——“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1.读第二部分(2-13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其主要内容。品味第二部分(8-13)叙述母亲在“我”求学和革命道路上的付出,并介绍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2-7)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在家境贫困时母亲所表现出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品质。第一层第二层没有偏离标题。2.第5段主要写“我”的劳作,是否偏离“回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理由:第5段主要写“我”从小勤劳能干、懂事孝顺,这是母亲潜移默化影响“我”的结果,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侧面衬托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与标题紧密相连。①退佃搬家3.第8-13段,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哪四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②遭遇天灾③送子读书④支持革命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4.第8段中,在“我”家经历了“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后,“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没有灰心”“同情”“反感”,表现了母亲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5.读第10段,“我”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知道后为什么“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表明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母亲从切身的经历中,获得了朴素的阶级意识,并且启发了“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母亲了解“我”所做的是正义的、有益于劳苦大众的伟大事业,所以“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表明母亲是个支持革命、顾大局、识大体的人,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信赖。事件: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6.第11-12段还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精神品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和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感情: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7.说说第12段“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中“竟”字的含义。“竟”表示出乎意料,这里是指竟然没有让母亲实现见“我”一面的愿望。一个“竟”字,表达了“我”的内疚之情,也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深切怀念。14回忆我的母亲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时精读课文02课堂小结03跟课文学写作04教材课后习题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01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了解了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优良品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第三部分,并从整体深入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学情回顾品味第三部分1.作者在第14-15段中感叹道:“我应该感谢母亲”。作者的感谢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内容的并列,层次清晰。(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4)作用: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来发表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不能。这两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第14段写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2.第14、15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这是从第2-7段的回忆内容中自然引出的感情,呼应第二部分第一层(2-7段);第15段写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则呼应第二部分第二层(8-13段),所以不能互换。3.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对母亲的爱上升到了对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爱,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2)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表明了“我”的决心,感情真挚,具有感染力。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概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课堂小结课文主旨回忆我的母亲悼念母亲,引出回忆追述事迹,歌颂美德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痛悼母亲,报答深恩尽忠于党尽忠于民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选取了许多典型事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请你也试着选择一个典型事件写一个人物,刻画人物的某个特征。以典型事件写人跟课文学写作【写法指导】以典型事件写人要注意:①确定所要写的人物的特征;②围绕要写的特征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件;③记叙事件时要抓住典型细节,如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突出人物特征。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教材课后习题【第一问】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层面体现出来。第一个层面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的。事例:①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②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③“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④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⑤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第二个层面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形象的。事例:①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②父亲和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③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④母亲支持“我”的革命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第二问】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聪慧、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①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②母亲任劳任怨,直到老年,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③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④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示例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第3段)“惨痛悲哀”“无可奈何”,揭示了母亲极为痛苦的心理。这句话不仅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示例2: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第13段)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此处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运用对比的手法。“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第一个“永远”写出母亲对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儿子的想念,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我”对年迈的母亲的牵挂与惦念。“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流露出母子间的深厚情感。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母亲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描摹出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表现出作者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长征红色记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面对黑暗,从未低头;面对敌人,从未退缩;面对死亡,从未畏惧。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才有了现在强大的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的《梅岭三章》,感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15梅岭三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课堂小结06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学习目标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必备知识走近作者陈毅的诗词,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主要采用旧体诗词的形式,但又不为格律所束缚,灵活自由;不在语言上刻意求工、精雕细琢,具有朴实、明快的独特风格。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必备知识创作背景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组

诗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必备知识文学常识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旌旗(

阎罗()

烽烟()

悬()捷报(

jīngyánfēngxuánjié必记字词字音字形丛莽:丛生的草木。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必记字词词义理解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腥风血雨”。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意思,并思考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梳理三首诗的意思。2.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梅岭三章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丛生的草木估计不能脱险不久围困解除了。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旋,不久、随即衣服最里面初读课文疏通诗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心里想些什么呢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译文: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二指我国的南部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各位同志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译文: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三就;便水边,泛指边际,这里指尽头、极限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译文: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品味诗前小序这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缘由。“得诗”表明诗人的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精读课文分析讨论品味第一章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设问。诗一开篇就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设问,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组诗营造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统领全篇。3.诗中哪些关键词能体现诗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断头招斩写出了诗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体现了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笔力千钧,充分展现了诗人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1.第二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第二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视死如归,勉励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英魂,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崇高愿望,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品味第二章2.“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哪个典故?有什么作用?这里活用了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悬昭东门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着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后又劝吴王攻越,要吴王警惕越王勾践复仇,但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国灭了。3.说说“死后诸君须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的表达效果。这是诗人临危之际对革命者最诚挚的嘱咐、期望,也是对敌人的无比蔑视,表明诗人坚信革命必胜,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本章中,“正”“须”“多”“飞”四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正”字,从时间上表现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自身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须”字,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把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光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字,表达了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飞”字,想象捷报来得又多又快,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1.“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追溯自己参加革命之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主动献身、义无反顾的革命情怀。后一句,“应有涯”,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坚信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会有终止的时候,革命必定成功。品味第三章2.分析“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的表达效果。“血雨腥风”运用借喻,借喻战争,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取义成仁”,表明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自由花”,运用借喻,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欢欣、豪迈之情。1.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第三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革命必将胜利,表现了诗人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整体归纳探究三首诗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对党和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崇高革命气节,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形式上单独成篇,但在基本题旨上具有统一性,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2.这三首诗互相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第一首诗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第一首诗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三首诗都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展开来,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这三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未竟的事业,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课堂小结课文主旨梅岭三章追忆往昔至死不渝誓战到底面对当日死不瞑目激励战斗展望未来信仰坚定革命必胜招旧部斩阎罗头悬国门诸君努力取义成仁人间自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千古良相诸葛亮在我国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者形象,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一代忠良,更是一位慈父。晚年之际给他儿子写了一封信,全篇共计86字,可谓字字千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体会他慈父的殷殷情怀。

16诫子书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学习目标01

CONTENTS教学目录初读课文041.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言警句。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读书修身、静心养德的品质。学习目标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后,他被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必备知识创作背景家

训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中国著名的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跟“快”相对)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必记字词一词多义学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夫君子之行

(名词,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行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

君子

行,静

修身,俭以养德。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行为,操守有道德的人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身养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译文:不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方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增长志向。这里指立志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振奋精神。励,振奋修养性情。治,修养。译文: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开篇提出观点。第一层(第1句)第二层(第2、3、4句)阐述“静”与“学习”“明志”“成才”的关系。第三层(第5句)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初读课文划分层次16诫子书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读课文02积累拓展04教材课后习题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01课堂小结03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诫子书》这篇课文,疏通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含义和文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体会父对子的殷切期望。学情回顾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精读课文分析讨论2.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4.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是本文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因此,修身养德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5.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一个人要淡泊名利,摒除杂念和干扰,安静专一,提升自己的修养;要树立大志,专心治学;要珍惜时间,努力成才。只有做到这几点,人生才有意义。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做起,切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课堂小结课文主旨1.文短意深本文仅仅86个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深刻透彻,道出了学与静、才与学、志与学的关系,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已成为广为传诵的修身名言。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结构严谨文章逻辑严密,前后相承。先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明“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最后殷切叮咛,强调应该珍惜时光,坚定意志。诫子书治学:静、学、志(正)谆谆教诲无限期望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析观点殷切叮咛:惜时修身:淫慢、险躁(反)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积累拓展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节选自《曾国藩诫子书》关于“淡泊”“立志”“惜时”的论据1.淡泊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③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颁给她的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做玩具,她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③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立志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人。④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青年人的楷模。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李白)③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惜时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材课后习题二、本文篇幅短小,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想一想,各句论述的重点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句子论述的重点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阐述“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指出唯有内心恬淡,才能明确志向,唯有宁静专一,才能实现远大目标。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学”。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然后才能成“才”。阐述“淫慢”“险躁”的害处,从反面论述“静”的重要性。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句与句的关联:句与句之间前后相承,逻辑严密。全文先立论,再阐述,又从正反论证,最后殷切叮咛。三、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大课堂好学案》主题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1第四单元1.感受到那些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的人物身上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2.学习了默读;3.学习了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人生之舟2单元课程回顾1.了解叙述的顺序及作用;2.学习记叙文划分层次的方法;3.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学习内容34三种主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顺叙:指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5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例如:《大鱼》按顺序写了“我”的见闻和思想转变过程。倒叙: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先后顺序进行叙述。6《爸爸的手指》开头两段: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叙述的顺序7

插叙:指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出。《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叙述的顺序

儿子临出国前带“我们”喝土豆汤的片段:(1)补充交代了我为什么会对这家店的鸡块炖土豆汤情有独钟,也暗示了小姑娘能够时隔两个多月还记得我们点的是鸡块炖土豆汤的细节的原因,还为后文写到的小姑娘父女喝土豆汤埋下了伏笔;

(2)这段中写的浓浓的亲情让土豆汤有了丰富的内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划分记叙文的层次A.采用倒叙的作品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B.用顺叙的顺序叙事的作品也有总分总结构。《爸爸的手指》:总起(1—2)→按时间顺序叙事(中间)→总结(最后一段)《植树的牧羊人》:开头(议论)→按照时间叙述故事→结尾(议论)89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阅读时要特别关注表时间和事件发展的词句。

事件的起因(1—3)→我进伯父家第一天发生的事(4—16)→随后一个月的情况(17—18)→某一天晚上的事(最后2段)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大鱼》:113.根据情节发展变化过程划分层次。《走一步,再走一步》:理清情节的起因(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决定冒险→进入险境→脱离险境→回想脱险经历指导当下12

整体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层次的作品,中间部分仍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也可以按时间或情节来划分中间部分的层次。

《爸爸的手指》中间部分可以按照白天和当晚的时间划分为两层。

《植树的牧羊人》中间部分按照几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划分层次。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134.按地点的转换划分。阅读时要边读便勾画出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划分记叙文的层次补充说明:地点的转换往往意味着时间的推移。5.按照表述角度不同划分。14《春》:盼春——绘春——颂春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划分记叙文的层次赏析文中画线句。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器械,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大鱼》第二题)16考查内容:比喻的赏析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本体)比作

(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本体)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拍摄器械比作一排枪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机械的进攻性强的特点,暗示“我”的行为可能对大鱼造成伤害。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小说结尾两次提及“不说”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分析。(《大鱼》第四题)17考查内容:对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这两个“不说”,与开头的“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大鱼的下落形成对比,强调了“我”在伯父一家的感染下,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真正的力量不是表现在用强力去征服、去占有,而是以一种宽容、博爱、互不侵犯的的态度与自然相处。它启示我们应该靠自律和品行的升华为这个世界乃至自身带来福音,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答题思路:从“不说”与开头、与中心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有何作用?(《爸爸的手指》第一题)考查内容: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线索

概括文章内容

点明文章中心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爸爸的手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也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的作用。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1819

请简要概括第②段“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句中“它”所指代的事情。(《爸爸的手指》第二题)考查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事件答题模式: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我”不小心夹伤了爸爸的手,爸爸强忍剧痛没打“我”,还反思自己的错误。或者:爸爸强忍因为不小心手指被“我”夹伤的剧痛,不打“我”还反省自己的错误。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20

文末指出,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请你说说这个“重要启示”是什么。(《爸爸的手指》第三题)考查内容:对词语含义和文章中心的理解思路:结合上下文来把握。A.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B.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或嫁祸他人。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注意:答题时要充分把握信息,力求答案完整。布置作业221.记叙的顺序。2.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3.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答题。本节课总结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学而时习之”的好习惯!阅读本单元第一篇《我师竹荪》,并完成后面的练习。作业

叶圣陶认为: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的展开”,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写作中如何做到思路清晰。思路要清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

作写作目标01写作指导02写作实践03真题演练04

CONTENTS教学目录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2.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3.能根据中心安排详略,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写作目标1.什么是思路清晰?思路清晰,就是在谋篇布局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在说什么,能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指导2.如何让文章思路清晰?写作前先别着急落笔,首先要想清楚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据此做出材料的取舍。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就写入文中,不能表现中心的就舍去;能重点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要的则略写。(1)整体构思①他放学后总是先写作业。②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③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④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要表达“热爱学习”这一中心,选择以下哪些材料?⑤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⑥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⑦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可以表达“热爱学习”这一中心的材料有①②⑦。常见的写作顺序有:①时间顺序。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在布局谋篇时,可以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叙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或表现某种(2)确定写作顺序主题。②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条理清晰地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按哪种顺序写要根据文体和题材的特点来确定。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的是时间顺序;而《纪念白求恩》一文依次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想一想:下面这些材料如何排序?《“热爱学习”的他》:A.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C.他放学后总是先写作业。按学习的规律排序: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B.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C.他放学后总是先写作业。A.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提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纲领式”的,即只写内容的要点,但文意的安排,哪些先说,哪些后说,都等到动笔的时候随机处理。一种是“细目式”的,即不只写明内容的要点,还写明表述此内容的篇章结构的3.列提纲具体安排,如由哪里说起,中间怎样转折、过渡、联系,最后怎样收束等等。就初学者说,两种提纲之中,以“细目式”为好。拟写提纲的方法①明确中心②选取材料③确定写作顺序④安排好详写略写⑤概括层次

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文章层次常见的外在形式有:小标题式、序号式、总分式。4.注意分解层次过渡,是指段内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就需要用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照应,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与题目之间的照5.注意过渡、照应应。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过渡照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结构完整的。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绝不可忽视。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结尾写得6.努力写好结尾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严谨缜密,大添异彩。一、如果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提示: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写作实践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结构图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我的妈妈二三事一、总说:我的妈妈爱别人远胜过爱自己。二、依次分写关于妈妈的三件事。1.妈妈每天为我准备饭菜,每天不重样。且营养丰富。(详)2.奶奶病了,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病友优秀示例们都羡慕奶奶有一个好儿媳。(详)3.那年春节,家里经济紧张,妈妈给家人买了各种吃的、穿的,却“忘”了给自己买。(略)三、我的妈妈最可敬,我以后一定以实际行动好好报答妈妈。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提示: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三、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