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_第1页
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_第2页
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_第3页
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_第4页
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师)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差异,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一、我国各地典型传统民居民居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与文化关系窑洞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好,土质疏松。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四合院北京、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保温防寒避风沙,冬季多纳阳光。有正房、厢房之分,体现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客家土楼赣南、闽西、粤北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复杂,红壤土质黏重,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能保暖隔热。中原汉族迁居此地,为御匪盗,聚族共居一楼,具有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平等团结。傣家竹楼、吊脚楼云南西双版纳竹乡气候湿热因地制宜,竹子和茅草筑成,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上层住人,防御虫蛇袭击,下层饲养禽畜。徽州民居皖南地区多建在山之南,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幽静、典雅、古朴。蒙古包内蒙古地区温带草原游牧民族的需要。逐水草而居,易于拆卸、迁徙。阿以旺新疆"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羌族碉楼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二、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局、朝向、结构的影响。(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降水(1)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我国云南傣族的竹楼,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坡度陡,利于排水。下部架空,起到防潮、防虫、通风的作用。▲俄罗斯传统民居: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2)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下图1)▲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2、气温、光照(1)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保温防寒,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高度不大,外形显得厚重。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下图)(2)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下图)(3)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下图:陕西“地坑院”、冰屋)3、风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下图1福建平潭“石头厝”、图2台湾兰屿“地下屋”)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门开在东南角。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该地常年刮西风或南偏西风,正房建在坐西向东的地方,门窗向东开。)(二)地形、水文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利用山丘的坡度,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相互衔接。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下图)(三)其它因素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窑洞: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2、宗族、防御、文化传统▲客家土楼材料以黄土、杉土为主(就地取材),以卵石筑基(防御洪水),墙厚窗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冬暖夏凉、防御)。三、归纳整理: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综合题)1.气候(气温、降水、采光、昼夜温差、风、空气湿度等)2.地形、地质(岩石、土壤、冻土、黄土等)3.水文河流4.材料获取(就地取材、价格低廉)5.蚊虫鼠蚁(湿热)6.当地的文化传统四、典型案例及例题案例1胶东海草房

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不会被大风吹走。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烧。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便于快速排泄雨水。厚厚的草顶,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海草废弃后不但容易降解,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典型例题】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1.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B.终年高温少雨C.终年多雪寒冷D.年温差很大2.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A.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B.当地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减少C.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D.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AC1.胶东半岛位于山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草房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冬季可以保暖;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夏季可以避雨防晒。所以A正确。2.由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沿海地区大量生活、生产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海洋,再加上人类不合理开发,近浅海污染严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所以C正确。案例2兰屿“地下屋”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岛上住有达悟族同胞,由于兰屿堪称“风岛”,夏季易受台风侵袭,达悟族人为躲避风灾,巧妙地设计出此种住屋方式,住起来冬暖夏凉。

【典型例题】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岛屿面积约45平方千米,岛上河流发育,为了适应当地严酷的环境,岛上传统民居大都建在约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内,四周用鹅卵石堆砌,房屋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前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读兰屿地下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与地上住宅相比,兰屿地下屋更()A.抗震

B.防潮

C.防风

D.保暖2.建造地下屋所用的鹅卵石多取自()A.山顶

B.河畔

C.地下

D.海滨3.兰屿地下屋顶的坡面()A.前坡为迎风坡,坡度缓B.前坡为背风坡,坡度陡C.后坡为背风坡,坡度缓D.后坡为迎风坡,坡度陡CBA1.依据兰屿所处位置分析可知,夏、秋季节该地受台风影响较大,地下屋位置较低,具有较好的防风效果,但更易受潮;与地上住宅相比,地下屋无明显抗震优势;地处热带,终年高温,住宅无需保暖。2.主要考察不同地位的岩石形态。A项、C项多为原石,D项海滨多为细沙。B项河畔多为鹅卵石。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故B项正确。3.从图中可见,屋面前部较长、坡面较缓,延伸较低,位于地面以下。后部较短,坡度较陡、延伸较短,与地面持平。故前坡为迎风坡、坡度缓;后坡为背风坡,坡度陡。故A项正确。案例3河南陕县地坑院

地坑窑院具有防震功能,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典型例题】“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山西陕县,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3.“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防止人们跌入院内C.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阻挡风沙、雨雪CBD1.由图和材料可知,“地坑院”正中央栽种的树只有一棵,且位于地面下,并不能起到明显遮挡风沙、遮阳挡雨的功能。其树冠冒出地面,主要是起到提醒作用,防外人跌下地坑院。美化建筑不是主要作用。2.地坑院位于关中平原(北方),黄土地区,土质疏松,易于挖掘,A错误。黄土直立性好,不易坍塌,B正确。当地地下挖坑,四壁凿洞,能形成稳定的穴居,说明当地地下水位深,不易出水,C错误。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大,D错误。3.“地坑院”为下沉式窑洞,地势比周围低,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包括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A包括。防止人们跌入院内,B包括。可以使地坑院美观协调,C包括。“地坑院”上方并不封闭,不能阻挡风沙、雨雪,D不包括,选D。案例4海南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典型例题】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A.海南岛

B.辽东丘陵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潮湿

B.高寒缺氧

C地表崎岖

D.多滑坡泥石流3.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A.防寒、防冻土

B.防雨、防水淹C.防风、防滑坡

D.防潮、防蛇AAD1.船形屋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以竹子为建材,说明位于南方地区,生长竹子。底部架空,可能是当地气候潮湿,降水多。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海南岛,A对。辽东丘陵、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不是竹子主要产区,B、C、D错。2.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海南岛,底部架空,便于通风、防潮,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炎热潮湿,A对。高寒缺氧地区不产竹子,B错。竹木为屋架,茅草为屋顶,说明植被茂密,不能体现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的环境特征,C、D错。3.南方气候潮湿,蛇较多。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蛇,D对。下空结构通风散热,不能防寒、防冻土,A错。防水淹应选择地势高处,B错。房屋结构不能防滑坡,C错。*****************************************传统民居习题训练一、单选题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问题。1.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2.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③——终年高温多雨D.②——湿热的气候CD1.读图可知,①表示陕北窑洞;②表示云南竹楼;③表示蒙古包,故选C。2.①陕北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②表示云南竹楼,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③表示内蒙古草原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少,温差大,故选D。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4.下列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AB3.本题考查人民生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图中民居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四合院,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所以正房的房屋应该是坐北朝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4.图示区域位于北方地区,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该地位于暖温带,小麦的品种为冬小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阅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6.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节省建筑材料B.减少占用草地C.防寒保暖D.庇荫纳凉BC5.读图可知,“子弹流线型”屋顶与“旗树”方向一致,该地为南半球40°S南,常年受盛行西(北)风方向,为了避风,所以房屋朝向在背风的东南方向。6.居民顺势而建朝东南的房屋,是为了避开寒冷的西风带、防寒保暖。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图1为我国某地形区局部等高线图,图2为该地传统民居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图2中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8.该民居最可能位于图1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9.下列对该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民俗文化描述正确的是()A.降水丰沛赛龙舟B.土层深厚二人转C.沟壑纵横信天游D.森林广布三月街DBC7.图中所示传统民居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8.黄土高原窑洞充分利用黄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稳定的特点,于黄土立面上凿洞修建,要避开流水冲击剧烈的沟谷,需向阳背风(冬季风),冬暖夏凉。图中丙、丁位于黄土塬面的北坡,为阴坡且迎着冬季风,C、D错;甲虽处阳坡,但位于沟谷地形,A错。乙处于黄土塬面的南面向阳,且冬暖夏凉,故选B。9.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赛龙舟为我国南方地区民俗,A错;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但二人转为我国东北地区民俗,B错;黄土高原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信天游为当地的一种民歌形式,C正确;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三月街为我国云南白族特有民俗,D错。故选C。图3b为图3a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为防风采光,该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朝()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11.该地民居地板高出地面,主要目的是()A.通风防湿B.预防海啸C.便于冬季出入家门D.预防冻土融化BD10.结合经纬度可知,P处位于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常年盛行东北风,该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会出现极昼现象,阳光大部分从南方照射过来,为了防风采光,民居门窗不可能朝东北方向,答案选B.11.加拿大东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湿度较小,多冻土层,冻土融化造成地基不稳,造成地板破裂,甚至导致房屋倾斜;该地区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运动不活跃,海啸较少,冬季出入家门,受积雪厚度的影响,该作用不明显,故答案选D最合适。12.越南的民居蛮有趣的。我们一路车子过去,发现他们的民居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常只有一个门面,后面跟着2-3个房间,然后往上造2-3层。所以,如果单独的一幢楼房,远看象一艘船。它的特点是正面装饰漂亮,两侧没有窗子。越南民居的建筑特点充分考虑了()A.最高气温时的降温消暑B.冬天减少寒冷北风的蹂躏C.避免被洪水淹没D.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A12.越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在27度。最高气温时期酷热难耐,居室宜荫凉通风,降温消暑,而这种狭窄痩长的建筑正好达到上述的功效,故选A。我国某地传统民居(如图所示)坐落在河边高40多米的土崖上。当地居民用黏土制作土坯和土块筑墙,墙体厚度达1米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该民居位于我国的()A.福建省B.陕西省C.内蒙古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该民居建在土崖上的主要目的是()A.登高望远B.方便交通C.防御洪水D.通风采光15.该民居墙体厚度大的主要作用是()A.通风散热B.保温隔热C.防漏吸潮D.防风防沙DCB13.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根据材料当地居民用黏土制作土坯和土块筑墙,墙体厚度达1米左右,推测该地气候干旱,沙质物质较多,应该为西北地区,D正确;福建省代表性民居为土楼,A错;陕西省代表民居为窑洞,B错;内蒙古自治区代表性民居为蒙古包,C错;故选D。14.一个地方的建筑特点收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图可知该建筑坐落在河边高40多米的土崖上,房屋离河流有足够的距离,其主要功能就是防洪。新疆地区夏季高山冰雪融化后,河流水量增加,靠近河岸可能会遭受洪水侵袭,所以C正确;登高望远应该选择在海报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A错;方便交通应该靠近河流,B错;通风采光与房屋的朝向及窗子的大小有关,D错,故选C。15.新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墙体厚的作用是夏季隔热、冬季保温,故选B。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左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右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17.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A.保持室温,冬暖夏凉B.便于雨季排水C.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D.利于冬季防风CC16.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会在我国南方地区,排除AD。由于该地河流流量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不会在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河流流量大,且有春和夏汛),应位于塔里木盆地,故选C。17.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不利于保温,A错。该地气候干旱,没有明显的雨季,B错。避免夏季洪水影响,C对。建在高台上,会受到冬季风的影响较大,D错。故选C。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19.位于该地区的国家可能是()A.朝鲜B.日本C.尼泊尔D.哈萨克斯坦AD18.土拱为亚洲中纬度地区特色民居.房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说明当地降水较少;墙体厚度很大,可起到保暖的作用,说明该地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A正确。19.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应位于中亚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区,D正确。朝鲜、日本、尼泊尔为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不可能出现。下左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日本某传统民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0.2014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21.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能分布在()A.①B.②C.③D.④AA20.2014年2月,北半球是冬季,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应是分布在冬季风迎风坡一侧的城市,图中城市可能是①,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A对。②④位于冬季风背风坡,B、D错。③地也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但③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的可能性大,雪灾不会最严重,C错。21.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是日本的合掌造,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能分布在①地区,屋顶坡度大,减少雪灾压塌屋顶。木结构可减少地震伤害,A对。②、③、④地雪灾少,可能性小,B、C、D错。读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照壁(大门内的屏蔽物)和大理风向玫瑰图,回答下题。22.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下列关于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B22.根据风向玫瑰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南季风,A错。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B对。材料没表示是白色照壁,照壁可避免正屋直接对门口,使院落有层次感,C错。该地地势西高东低,房屋可依山傍水,D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传统民居与特色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区传统民居与特色建筑示意图,回答各题。23.晾房的结构特点有利于()A.防寒B.散热C.防雨D.通风24.屋顶设计以防御大风为主要目的的是()A.晾房B.平顶房C.蒙古包D.四合院25.甘肃与北京两地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差异较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大风D.光照DCB23.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使北方的房屋建筑建造时墙体厚实、窗小,以防寒保温为主,所以D正确。24.屋顶设计以防御大风为主要目的的是蒙古包,所以C正确。25.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多墙体高大,屋顶坡度较大.这是因为当地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尖顶便于排水,所以B正确。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潮多发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27.关于②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广布B.冬暖夏凉C.多旱涝灾害D.河流稀少CC26.①拉斯加—冰屋,半陷地下,是利用冰雪防风保暖,与地热无关,故A项错误;②东南亚—水屋,房屋高架,是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架高防湿防虫,故B项错误;③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是因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小防风沙减少室外热空气进入,故C项正确;④北欧—木屋,顶尖坡陡,是因为当地降水多,尖屋顶利于雨水下流,故D项错误。故选C。27.②东南亚—水屋,②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易发水旱灾害,故水屋架高防湿防水,C项正确,A、B项错误;该地全年降水丰富,河流较多,故D项错误。故选C。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题。28.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29.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CD28.甲图中“横木地基”,说明该地不可能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因为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木地基易腐烂;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29.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结合选项分析,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东南部巴里省,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保存着1000多座16世纪以来逃到此地的难民修建的白色石顶屋,被称为特鲁里尖顶民居(如下图所示)。该民居主要利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石块粗糙堆砌而成,其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0.特鲁里尖顶民居采用小块石灰石建屋的地理背景最可能是()A.防御野兽袭击B.石矿开采方便C.缺少高大树木D.保护自然环境31.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A.增加室内光线强度B.控制白天室内温度C.防治房屋潮湿腐烂D.提高房屋坚固程度CB30.阿尔贝罗贝洛曾经是不毛之地,且当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故当地无高大树木,因此当地采用小块石灰石建屋,C正确。小块石灰石遍地可见,无需开采,故与石矿开采方便无关;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攻击性较强的野兽较少;难民建屋不会考虑保护自然环境。故选C。31.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太阳光反射,可以控制白天室内温度,但不能增加室内光线强度,B正确;该民居采用石块粗糙堆砌,用石灰涂成白色,起不到防治房屋腐烂的作用;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与提高房屋坚固程度关联性较小。故选B。图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读图回答。32.该民居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功能是()A.防蚊虫B.通风散热C.防洪涝D.解决地表不平33.图甲景观出现时()A.印度低压强盛B.北京昼短夜长C.恒河三角洲盛行西南季风D.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CB32.恒河三角洲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且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且从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地在洪水期被淹没。故采用此种高架建设,利于防御洪涝灾害。33.图甲显示恒河处于枯水期,为北半球冬季,北京昼短夜长。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恒河三角洲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但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高温少雨。下图所示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4.吊脚楼所应对的河流水文特征是()A.水流平缓B.流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D.有结冰期35.该民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寒潮B.台风、风暴潮C.泥石流、滑坡D.地震、火山喷发BC34.据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等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密,因此河流含沙量小,最低气温0℃以上,没有结冰期,CD错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B正确;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因此河流水流湍急,A错误。故选B。35.据材料可知,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较多,因此最常见的主要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该地区不会出现沙尘暴和风暴潮影响,AB错误;没有火山喷发,D错误。故选C。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6.“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37.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A.收集雨水B.增强遮阴C.防范火灾D.保护隐私CA36.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风,所以ABD错误,故选C。37.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马头墙”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BCD正确。“马头墙”不利于收集雨水,A错误,故选A。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有歌谣为证:“乡阃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8.半边房“高墙窄院”的民居特色主要考虑到当地()A.全年降雨充沛B.土质疏松C.风沙雾霾频发D.冬寒夏热39.最适合在屋前栽种()A.常绿阔叶树B.常绿硬叶树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DC38.陕西关中地区全年降水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建筑成半边房“高墙窄院”与土质没有关系,B错;“高墙窄院”防不了风沙雾霾,C错;关中地区冬寒夏热,乡阃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冬季保暖,夏季凉爽,选择D。39.最适合在屋前栽种落叶阔叶树,夏季枯叶可以遮荫,院内凉爽,冬季落叶,阳光可以照进院子,保持院内暖和,选择C。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54′N,98°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通风散热B.排水防潮C.利用地形D.房屋稳固41.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CA40.读图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多处于半山坡上,房屋所处的地形比较陡峭,采用“千脚”设计看可以找出一定的平面区域进行建造房屋,因此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4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枯水期,此时降水量比较小,晴朗天气比较多,便于施工,因此可知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晴天较多,利于施工,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各题。42.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43.“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44.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A.11-12月B.7-8月C.4-5月D.1-2月BAC42.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错。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43.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44.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45.该镇位于()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46.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CB45.从文字材料中“沿海小镇、第一缕阳光、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咬山,山抱屋”及图像材料中的大量“坡房顶”等信息比较容易判断出该镇位于浙江省。46.该镇位于南方东部沿海,台风多发,而石砌建筑且依地势而建,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题。47.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48.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49.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BDA47.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平潭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48.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居民的屋顶缓。故选D。49.位于沿海地区,风力大,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业,A对。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50.关于古城土木大楼,说法正确的是()A.墙厚有利于冬季御寒保温,夏季隔热降温B.“分排”有利于通风散热C.窗小有利于抵御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D.“分排”有利于增加室内光线强度51.推测古城选址的依据是()①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②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③位于沙漠边缘④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A50.B项,由图中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阿拉伯半岛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室内闷热,“分排”有利于增加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故B项正确。A项,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冬季不需要防寒保暖,故A项错误。C项,由图可知,该地位于两座山脉之间,受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的影响小,故C项错误。D项,该地全年高温,应尽量减少阳光照入室内,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51.①,由于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丘陵地区利于雨季防洪,故①正确。②、③,读图可知,古城位于沙漠边缘的丘陵地区,受沙漠影响小,且海拔较高,与沙漠地带相比气候较凉爽,故②、③正确。④,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农业落后,故④错误。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陕北靠山(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外加砌砖墙(如图所示)。近年来,随着陕北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中青年人开始急切地“弃窑购房”或“弃窑建房”,窑洞作为陕北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住功能日渐衰弱。据此完成下题。52.图示窑洞建筑方式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冬暖夏凉B.森林茂密C.土厚坡陡D.降水稀少53.在窑洞外加砌砖墙的主要作用是()A.阻挡风沙进入窑洞B.减少侵蚀保护崖面C.抗震防塌确保安全D.加厚墙体减小温差CB52.窑洞适合建在土层较厚、坡度稍陡的地方,所以图示窑洞建筑方式反映当地土厚坡陡的环境特点,C正确。窑洞冬暖夏凉,反映了该地夏季较热、冬季较冷的气候特点,A错误;该地区植被稀少,B错误;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D错误。53.窑洞的主体是深厚的土层,在窑洞外加砌砖墙可以减少坡面侵蚀,保护崖面安全,B正确。砖墙建在原有窑洞墙体外侧,起不到阻挡风沙的作用,A错误;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且砖墙抗震作用不强,C错误;窑洞本身已经有保温的作用,加厚墙体减小温差作用不明显,D错误。“江流在前,雪峰镇后。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都在这里。高可超过50m,屹立于不可能之处,历经地震战争,千百年不倒。”这是对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4.该建筑最有可能位于()A.岭南丘陵B.横断山区C.塔里木盆地D.华北平原55.下列做法与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楼顶设置水槽——缺水B.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C.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低D.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BD54.读材料可知,该建筑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把华北平原排除掉,因为该区域内以汉族为主,D错。再读图文材料可知,当地有农耕、畜牧、京堂、佛龛,可把塔里木盆地排除掉,因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当地以游牧为主,且主要信奉伊斯兰教,C错。该地区“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有雪峰、有大江,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最符合该特征,B正确;岭南丘陵没有雪峰存在,A错。5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地势高,空气稀薄,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为防治牲畜冻伤,牧民将牛羊召回室内,D正确。该地为横断山区,有大江和雪峰,不缺水,A错。该区域窗户较小,是因为寒冷风大,B错。因为这里土地缺乏,半农半牧,农业生产规模不大,才能运回家中,在屋顶堆放和脱粒,C错。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6.“蚝宅”()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57.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CD56.“蚝宅”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蚝壳作原料,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说明用量小,不会破坏海洋生态,A错。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差,B错。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对。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粘结并镶嵌为墙,墙体空隙小,不渗水,利于室内防潮,D错。57.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D对。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面临移民安置问题,A不合理。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B不合理。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C不合理。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8.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A.内蒙蒙古包B.陕西窑洞C.傣族竹楼D.客家族土楼59.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A.湿冷B.湿热C.干旱少雨D.干热BC58.本题考查土掌房的特点。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安装,故A错误;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故B正确;傣家竹楼双层、尖顶,利于通风散热、防潮、排泄雨水,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C错误;而客家土楼为圆形围屋,是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利于防御,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故D错误;故选B。59.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结合材料可知,建筑材料为土坯、石块,墙体厚实,屋顶为平顶,可以作为晒场,反映了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照片和速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0.“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A.天井狭小有利于冬季防风保暖B.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D.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61.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B.增加外墙高度和外侧屋顶坡度,利于防风防盗C.与正房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更加美观D.增加向内坡面面积,便于在雨季收集更多雨水62.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A.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D.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ABD60.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不具备冬季保暖的功能;大小厦连通,房檐深入院落便于雨天穿行;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一颗印”民居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故选A。61.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内破坡面设计不适合晾晒谷物;美观不是内外坡不同设计的主要目的;安徽、云南等降水较为丰富,内坡坡缓不利于收集雨水,利于雨天通行。选B。62.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更大,天井更小是为了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故选D。二、综合题63.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200m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m,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6分)【解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该地整体自然环境特征角度考虑。该地纬度高,且位于山地之间,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修建“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从材料来源看,位于山脉中,为我国著名的林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答案】冬季寒冷而漫长,“木刻楞房”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3分);处于张广才岭山脉中,木材丰富(3分)64.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小麦生产、出口国,布兰卡港是该国最大的小麦输出港。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坐落于火地岛,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乌斯怀亚的居民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请指出其反映出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8分)【答案】①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力强大(2分)②当地降雨、降雪多,(斜坡屋顶利于排水)(2分)③材料以木头为主,当地森林覆盖率高(2分)④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地质灾害多发)(2分)65.下图为加拿大传统民居。民居多为木质结构,且屋顶呈人字形,窗户多且大。分析该民居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答案】多木质结构,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屋顶人字形,降雪量大,利于清除积雪;窗户多或大,利于采光(纬度高,气温低)。66.帕米尔高原上的谷地宽阔、平直,横断面呈U型,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他们过着“春种秋收夏游牧”的生活。当地塔吉克族的传统房屋朝东或朝南,墙壁无窗,只在屋顶正中开一个天窗,其下面放置炉灶。指出塔吉克族的传统房屋设计的合理性。(6分)【答案】开天窗,既可以采光,又便于排烟(2分);墙壁无窗,利于保暖(2分);门朝南或朝东,避免冬季寒冷的西北风直接吹进屋子。(2分)地理高考专项能力提升——传统民居(生)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差异,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一、我国各地典型传统民居民居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与文化关系窑洞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好,土质疏松。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四合院北京、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保温防寒避风沙,冬季多纳阳光。有正房、厢房之分,体现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客家土楼赣南、闽西、粤北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复杂,红壤土质黏重,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能保暖隔热。中原汉族迁居此地,为御匪盗,聚族共居一楼,具有防御功能又体现了平等团结。傣家竹楼、吊脚楼云南西双版纳竹乡气候湿热因地制宜,竹子和茅草筑成,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上层住人,防御虫蛇袭击,下层饲养禽畜。徽州民居皖南地区多建在山之南,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幽静、典雅、古朴。蒙古包内蒙古地区温带草原游牧民族的需要。逐水草而居,易于拆卸、迁徙。阿以旺新疆"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羌族碉楼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二、地理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局、朝向、结构的影响。(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降水(1)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我国云南傣族的竹楼,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坡度陡,利于排水。下部架空,起到防潮、防虫、通风的作用。▲俄罗斯传统民居: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2)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下图1)▲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2、气温、光照(1)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保温防寒,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高度不大,外形显得厚重。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下图)(2)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有时山墙坡度也相对较大,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下图)(3)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下图:陕西“地坑院”、冰屋)3、风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下图1福建平潭“石头厝”、图2台湾兰屿“地下屋”)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门开在东南角。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该地常年刮西风或南偏西风,正房建在坐西向东的地方,门窗向东开。)(二)地形、水文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利用山丘的坡度,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相互衔接。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下图)(三)其它因素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窑洞: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2、宗族、防御、文化传统▲客家土楼材料以黄土、杉土为主(就地取材),以卵石筑基(防御洪水),墙厚窗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冬暖夏凉、防御)。三、归纳整理:影响传统民居特点的因素(综合题)1.气候(气温、降水、采光、昼夜温差、风、空气湿度等)2.地形、地质(岩石、土壤、冻土、黄土等)3.水文河流4.材料获取(就地取材、价格低廉)5.蚊虫鼠蚁(湿热)6.当地的文化传统四、典型案例及例题案例1胶东海草房

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不会被大风吹走。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烧。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便于快速排泄雨水。厚厚的草顶,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海草废弃后不但容易降解,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典型例题】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1.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B.终年高温少雨C.终年多雪寒冷D.年温差很大2.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A.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B.当地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减少C.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D.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案例2兰屿“地下屋”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岛上住有达悟族同胞,由于兰屿堪称“风岛”,夏季易受台风侵袭,达悟族人为躲避风灾,巧妙地设计出此种住屋方式,住起来冬暖夏凉。【典型例题】兰屿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西北距台东市49海里,岛屿面积约45平方千米,岛上河流发育,为了适应当地严酷的环境,岛上传统民居大都建在约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内,四周用鹅卵石堆砌,房屋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前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读兰屿地下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与地上住宅相比,兰屿地下屋更()A.抗震

B.防潮

C.防风

D.保暖2.建造地下屋所用的鹅卵石多取自()A.山顶

B.河畔

C.地下

D.海滨3.兰屿地下屋顶的坡面()A.前坡为迎风坡,坡度缓B.前坡为背风坡,坡度陡C.后坡为背风坡,坡度缓D.后坡为迎风坡,坡度陡案例3河南陕县地坑院

地坑窑院具有防震功能,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典型例题】“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山西陕县,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3.“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防止人们跌入院内C.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阻挡风沙、雨雪案例4海南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典型例题】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A.海南岛

B.辽东丘陵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潮湿

B.高寒缺氧

C地表崎岖

D.多滑坡泥石流3.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A.防寒、防冻土

B.防雨、防水淹C.防风、防滑坡

D.防潮、防蛇*****************************************传统民居习题训练一、单选题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问题。1.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2.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③——终年高温多雨D.②——湿热的气候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4.下列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阅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6.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节省建筑材料B.减少占用草地C.防寒保暖D.庇荫纳凉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图1为我国某地形区局部等高线图,图2为该地传统民居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图2中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8.该民居最可能位于图1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9.下列对该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民俗文化描述正确的是()A.降水丰沛赛龙舟B.土层深厚二人转C.沟壑纵横信天游D.森林广布三月街图3b为图3a中P地拍摄的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为防风采光,该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朝()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11.该地民居地板高出地面,主要目的是()A.通风防湿B.预防海啸C.便于冬季出入家门D.预防冻土融化12.越南的民居蛮有趣的。我们一路车子过去,发现他们的民居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常只有一个门面,后面跟着2-3个房间,然后往上造2-3层。所以,如果单独的一幢楼房,远看象一艘船。它的特点是正面装饰漂亮,两侧没有窗子。越南民居的建筑特点充分考虑了()A.最高气温时的降温消暑B.冬天减少寒冷北风的蹂躏C.避免被洪水淹没D.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我国某地传统民居(如图所示)坐落在河边高40多米的土崖上。当地居民用黏土制作土坯和土块筑墙,墙体厚度达1米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推测该民居位于我国的()A.福建省B.陕西省C.内蒙古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该民居建在土崖上的主要目的是()A.登高望远B.方便交通C.防御洪水D.通风采光15.该民居墙体厚度大的主要作用是()A.通风散热B.保温隔热C.防漏吸潮D.防风防沙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左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右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17.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A.保持室温,冬暖夏凉B.便于雨季排水C.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D.利于冬季防风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8.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19.位于该地区的国家可能是()A.朝鲜B.日本C.尼泊尔D.哈萨克斯坦下左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日本某传统民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0.2014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21.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能分布在()A.①B.②C.③D.④读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照壁(大门内的屏蔽物)和大理风向玫瑰图,回答下题。22.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下列关于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传统民居与特色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区传统民居与特色建筑示意图,回答各题。23.晾房的结构特点有利于()A.防寒B.散热C.防雨D.通风24.屋顶设计以防御大风为主要目的的是()A.晾房B.平顶房C.蒙古包D.四合院25.甘肃与北京两地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差异较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大风D.光照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半陷地下——地热丰富,地温高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潮多发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27.关于②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广布B.冬暖夏凉C.多旱涝灾害D.河流稀少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题。28.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29.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地形D.台风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东南部巴里省,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保存着1000多座16世纪以来逃到此地的难民修建的白色石顶屋,被称为特鲁里尖顶民居(如下图所示)。该民居主要利用遍地可见的小块石灰石石块粗糙堆砌而成,其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0.特鲁里尖顶民居采用小块石灰石建屋的地理背景最可能是()A.防御野兽袭击B.石矿开采方便C.缺少高大树木D.保护自然环境31.特鲁里尖顶民居的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可以()A.增加室内光线强度B.控制白天室内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