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选段阅读答案《孟子》选段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告子上,第十七章)(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尊贵的地位需要靠自身的修养和努力获得。B.人人都有可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想到它罢了。C.别人尊贵的东西,不是正真的尊贵。D.精神上的富足比华衣美食更加可贵。(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说说孟子的修养观。(3分)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告子上,第十六章)参考答案:9.(1)C(应为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因为赵孟给予了一个人尊贵,赵孟也能使他低贱。)(2)孟子认为要坚持自身修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尊贵,如果为了名利地位而放弃培养自身的美好品德,那么名利地位最终也会丧失。《孟子》选段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材料二:公孙丑日:“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参考答案:(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孟子》选段阅读答案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日:“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日:“可得闻与?”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日:“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小题1:下列关于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B.—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C.—用平实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正反两面进行阐述,对齐宣王进行说教,用严密的论证使齐宣王接受自己的观点。D.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3分)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2)(3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小题3:(3分)孟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观点的?这体现了他什么思想?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1)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语”、“诸”各1分,句子通顺1分)(2)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乐”、“乐”各1分,句子通顺1分)小题3:__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进行论证,假设百姓对齐宣王演奏音乐和打猎的态度,通过对比的方法,(说出“对比”得1分)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1分)“与民同乐”,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说出“民本”得1分)小题1:试题分析:—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孟子在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句中“语”为动词,解释为“谈论或告诉”,“诸”为兼词,本句中相当于“之乎”;第二句中第一个“乐”为“欣赏音乐”,第二个“乐”为“快乐”。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借助第一小题C选项就可回答,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展开,不能仅仅答出论证方法,还要分析论证过程;第二问体会“与百姓同乐”这一短语,就能体会出“民本”思想。【参考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孟子》选段阅读答案4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7——11题。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一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梯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6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行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贼其君者也贼:偷窃.反身而诚反:反过来C.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方:违背D.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暴:突然出现.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功成名就②金就砺则利①天下恶乎定②非恶其声而然也C.①仁之端也②仁,人之安宅也D.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②强恕而行下列对原文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泉之始达”比喻仁义礼智的扩大充实。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梯稗”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的可贵。“人之有是四端也”比喻人有四肢。“非由外铄我也”的“铄”是用金属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虽然很少,但也有几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有。B.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C.仁义是君子努力推行的结果。D.“强恕而行”中“恕”的意思是宽恕,而非推己及人。11.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5分)。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5分)参考答案:7.贼:残害。反:反省。暴:残害。8.就:成就/靠近。恶:疑问代词/讨厌。之:的。而:转折连词/修饰连词。9.A.“泉之始达”比喻仁义礼智的的发端。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梯稗”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没有太大价值。C.用“其有四体也”比喻“人之有是四端也”。D.正确。10.A:“但也有几点”改为“只有一点点”,“除去一般人”改为“一般人丢弃了它”。B:与“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一致,正确。C:与“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矛盾。D:“恕”的意思是推己及人,解说在67页相关链接。11.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0分,每小题5分)①(如果)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②不是为了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孟子》选段阅读答案5文言文选段,完成16〜19题。(共12分)(一)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以力假仁者霸()(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亲戚畔之()(4)天下顺之().(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此之谓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B.马之千里者C.属予作文以记之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以德行仁者王.翻译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来译文:.(1)从以上两段选文中,我们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是。(1分)(2)两段选文主要运用进行论证。(1分).【答案】(1)暴力/武力/力量(2)限制(3)通“叛”,背叛/叛乱(4)归顺/顺从【评分标准】①每小题1分,共4分。②第(3)小题答出“通‘叛’”才得分。.【答案】(1)D(2分)(2)以德/行仁者/王【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断对一处得1分。③多断不得分。.【答案要点】凭借德行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样。/凭借德行征服(百姓),(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样。【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以”译为“用/凭借”,“如”译为“像……一样”全译对得1分③“心悦诚服”可不译。④意思对流畅得1分。⑤出现错别字扣1分。.【答案】(1)以德服人/以德治国/仁政/得道者多助/行仁道/得道(2)正反对比/对比【评分标准】①每小题1分,共2分。②第一小题意思对即得分。《孟子》选段阅读答案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任人有问屋庐子日:“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①色重!往应之曰:‘轸②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注:①翅:同“啻”,只。②轸:扭转.(1)文段中孟子用和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2分)(2)“告子曰:‘食、色,性也。’”文中孟子是阐明“礼重”还是“食、色重”?试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9.文化经典(1)诡辩比喻论证(每空1分)(2)孟子阐明“礼重”(1分),主张要维护和捍卫礼制(1分)。食、色虽为人性的重要内容,但礼制是必须遵守的伦理原则(1分);比较“礼重”还是“食、色重”应让双方在同一基准上,不能把食(生存)与色(承继后代)的问题和礼的细节“礼食”“亲迎”相比较。(1分)《孟子》选段阅读答案7孟子选段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1)下列选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话用了周文王和夏桀两个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论证。B.文中所谈到的“乐”其实是一个物质问题,只要物质条件和环境达到就可以了。C.孟子认为真正的贤者,是要等到天下太平,大家都享受到安乐的生活之后,才会去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D.从上面一段话可以看出孟子推行的仁政之道是比较委婉的。(2)在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请结合孟子的仁政思想谈谈你对这个主张的理解。答案:(1)B。乐的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物质的问题,而是一个精神的问题。虽然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好坏可以影响精神和心理,但它毕竟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虽有台池鸟兽,其能独乐哉?”(2)与民同乐,其实就是孟子“民贵君轻”观念的延伸,也是其“仁政”思想的核心。统治者应该保持对民众疾苦的热切关怀,保护人民,与民同乐,而不是把自己的享乐建筑在广大群众的痛苦之上。只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因而必定能够一统天下,即“仁者无敌”。《孟子》选段阅读答案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①,养其械棘②,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③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④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章句上》)【注】①横:梧桐。横(jid):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②械(云):酸枣。棘:荆棘。③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④适。通啻”(chi),仅仅,只。(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B.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C.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D.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C(2)【参考答案】孟子的“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说的是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次要部分而损害重要的部分。“小”和“贱”指的是饮食、生命等的东西,“大”和“贵”指的是仁义道德,如果两者发生了冲突,一定要舍小取大。(意对即可)《孟子》选段阅读答案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委而去之()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是以善为国者()④必先富民().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②奚以知其然也?理解填空。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甲】文从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战略产品线规划
- 老年肾脏病诊治
- 2024年店铺分租协议书:专营权合约3篇
- 2024年项目委托开发合同3篇
- 《物理学原理及工程应用》课件0804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 2024劳动雇佣合同范本2篇
- 投资咨询与资产管理协议2024年版3篇
- 高中英语词汇一本通-S部讲义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图编制操作手册
- 法务回顾与展望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英语-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11月期中考试卷和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音乐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 DB36T+2036-2024地下病害体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规程
- 2024年5S培训:从规划到执行
- 《中国税制讲座》课件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医院消防安全岗前培训
- 医疗器械公司组织机构图和部门设置说明
- 2024固态电池需求趋势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龙头企业布局分析报告
- JGJT46-2024《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