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穿着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经过约8小时的操作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航天员舱外操作照片。据此完成1~2题。1.(3分)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①隔绝高低温②保持压力平衡③防强辐射④减轻失重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3分)航天员出舱时不能观察到的是()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无数明亮的星星 C.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 D.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3~4题。3.(3分)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B.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在天津上空引发极光 D.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4.(3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外界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如图),完成5~6题。5.(3分)科学家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是()A.地核 B.下地幔 C.地壳 D.软流层6.(3分)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由岩石组成的地壳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其上部是软流层如图是某地雪山湖泊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7.(3分)图中地理事物,属于水圈的有()A.湖水与雪 B.草原和森林 C.草原与湖泊 D.雪与森林8.(3分)关于图中森林所属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D.其范围包括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全部中华鲎(hòu)(如图1)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最早存在于4.75亿年前奥陶纪,被称为“海洋活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3分)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10.(3分)下列地质事件,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 C.哺乳动物繁生 D.恐龙繁盛如图位“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完成11~12题。11.(3分)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2.(3分)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热岛效应造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据此完成13~14题。13.(3分)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A. B. C. D.14.(3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 C.提高空调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5.(3分)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图中(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正确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的是()A. B. C.C D.如图为“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16.(3分)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3分)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18.(3分)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B.环节②与温度无关 C.环节③中的水分含量与海陆分布无关 D.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永暑礁是南沙群岛中的一个大型环礁,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经过勘测,永暑礁发现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读图完成19~20题。19.(3分)永暑礁地下淡水()A.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下渗 B.储量将持续稳定增加 C.岛屿面积小更利于储存 D.开采后无法得到补充20.(3分)永暑礁发现的淡水资源可以()①利于官兵的长期驻守②开展规模化粮食种植③为旅游提供基本条件④补给南海的巡逻舰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40分)2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图是某城市太阳能路灯街道景观。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据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在。A.东北长白山B.台湾岛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2)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在天津、贵阳、兰州、海口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好的是。(3)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即热量南方(填“多”或“少”)北方(填“多”或“少”)。(4)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更丰富,简述原因。(5)除太阳能路灯外,请再列举两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22.(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图为黄土高原的航拍图。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图13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西北风,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B,C。(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是(填“荒漠”、草原或“河流”)。(4)从成因来看,黄土高原属于地貌,千百年来,黄土高原表层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纵横的沟壑属于地貌。23.(13分)图为昼夜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辐射,B是作用,D是辐射。A和D两种辐射相比较,辐射波长较长的是。(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填“高”或“低”)。(3)若天津某月4日一天24小时晴朗,5日一天24小时多云,则全天温差小的是日。(4)在寒冷的初冬,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2023-2024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穿着新一代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经过约8小时的操作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航天员舱外操作照片。据此完成1~2题。1.(3分)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①隔绝高低温②保持压力平衡③防强辐射④减轻失重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零重力的特点。【解答】解:太空中温度极低,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需要克服低温环境,同时要能够将航天员身体产生的过多热量散失出去,①正确。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②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太空中太阳辐射强,舱外航天服应具有防强辐射,③正确。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均处于微重力环境,太空服并不能减轻失重感,④错误。故选:A。2.(3分)航天员出舱时不能观察到的是()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无数明亮的星星 C.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 D.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分析】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零重力的特点。【解答】解: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不符合题意。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B不符合题意。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C不符合题意。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相互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3~4题。3.(3分)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B.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在天津上空引发极光 D.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解答】解: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故A错误,B正确。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天津纬度低,不可能引发极光,C错误。黑子引起气候异常,影响农作物收成,不影响卫星运行,D错误。故选:B。4.(3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外界【分析】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是17﹣18千米,中纬是10﹣12千米,高纬是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是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700千米高度,远超50千米,所以属于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如图),完成5~6题。5.(3分)科学家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是()A.地核 B.下地幔 C.地壳 D.软流层【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圈,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解答】解: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物质处于可塑性固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3分)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由岩石组成的地壳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其上部是软流层【分析】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解答】解: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组成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C正确。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它有两部分组成,不仅仅就是地壳部分,故A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的下部为软流层,故D错误。故选:C。如图是某地雪山湖泊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7.(3分)图中地理事物,属于水圈的有()A.湖水与雪 B.草原和森林 C.草原与湖泊 D.雪与森林【分析】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圈层之一。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解答】解:湖水与雪属于水圈,所以A正确。草原和森林属于生物圈,所以B错误。雪山属于岩石圈,湖泊属于水圈,所以C错误。雪属于水圈,森林属于生物圈,所以D错误。故选:A。8.(3分)关于图中森林所属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D.其范围包括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全部【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解答】解:图中森林所属圈层的是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因水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C正确,D错误。生物圈不一定是连续的,B错误。氮和氧是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不是生物圈的,A错误。故选:C。中华鲎(hòu)(如图1)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最早存在于4.75亿年前奥陶纪,被称为“海洋活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3分)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分析】生物的进化历史约始于38亿年前。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真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约19~2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大约5.4~8.5亿年前,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海平面下降,出现大面积浅海滩,形成多样的自然环境。海洋中出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并广泛分布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古生代:古生代约始于5.44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中生代: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古爬行动物进化形成的。新生代:新生代始于6640万年前,脊椎动物的演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哺乳动物时代。【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以判断,鲎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其生活年代约为4亿年左右,再根据地质年代示意图可知,2.52﹣5.41亿年为古生代,推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3分)下列地质事件,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 C.哺乳动物繁生 D.恐龙繁盛【分析】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地质时期大致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A错误。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B错误。哺乳动物繁生在新生代,C错误。恐龙大繁盛主要出现在中生代,D正确。故选:D。如图位“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完成11~12题。11.(3分)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大气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高层大气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解答】解:地球大气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依据图中的海拔,可以判断出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增,且最底部的气温约为﹣60℃,故①曲线符合题意。故选:A。12.(3分)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没有电离层,电离层在高层大气,A错误。对流运动旺盛,则不利于高空飞行,B错误。据图可知,平流层空气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弱,以平流运动为主,C正确。据图可知,该层大气底部气温为﹣60℃,顶部约为0℃,气温相差60℃,D错误。故选:C。热岛效应造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据此完成13~14题。13.(3分)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A. B. C. D.【分析】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解答】解: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结合图示箭头方面,图D箭头方向符合,D对。图A郊区应是下沉气流,A错。图B、图C城区应是上升气流,B、C错。故选:D。14.(3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 C.提高空调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析】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解答】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热量的排放,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故选:D。15.(3分)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图中(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正确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的是()A. B. C.C D.【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气压高,下凹的地方气压低。【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气压高,下凹的地方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的相反,结合选项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为“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8题。16.(3分)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分析】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解:图示地区,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应该是海陆间循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降水,使得水循环更加活跃。故选:B。17.(3分)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分析】水循环包括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种类型。发生在陆地及上空之间的为陆地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的为海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海洋及上空之间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解答】解:长江为外流河,读图可知,长江自青藏高原向东注入东海,因此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长江在陆上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D正确。故选:D。18.(3分)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B.环节②与温度无关 C.环节③中的水分含量与海陆分布无关 D.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分析】图中的①是地表径流,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解答】解:环节①为地表径流,在其流动过程中,通过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A正确。环节②为蒸发,下垫面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B错误。环节③为水汽输送,越深入内陆水汽越难输送,所以水汽输送受海陆分布影响大,C错误。环节④为降水,受人类影响不是最深刻的,地表径流受人类影响最大,D错误。故选:A。永暑礁是南沙群岛中的一个大型环礁,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经过勘测,永暑礁发现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读图完成19~20题。19.(3分)永暑礁地下淡水()A.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下渗 B.储量将持续稳定增加 C.岛屿面积小更利于储存 D.开采后无法得到补充【分析】永暑礁地下淡水的来源可以从雨水补给、河流水补给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由于永暑礁四面环海,且该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故其淡水应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下渗,A正确。由于该岛的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开采后随着降水的下渗,可以得到补充,D错误。由于永暑礁土地面积有限,储水量也相对有限,其储量不会持续增加,B错误。据图可知,岛屿面积小则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C错误。故选:A。20.(3分)永暑礁发现的淡水资源可以()①利于官兵的长期驻守②开展规模化粮食种植③为旅游提供基本条件④补给南海的巡逻舰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海洋资源利用的行业:海洋资源利用的行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解答】解:永暑礁的淡水资源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供官兵日常生活使用,有利于其长期在此驻守,①正确。永暑礁面积相对不大,该地淡水资源较为有限,难以满足耗水量大的粮食种植需求,且永暑礁土地较为有限,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②错误。该地淡水资源的发现,可以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提供有利条件,③正确。我国在南海巡逻的舰船较多,且南海面积大,舰船不能经常回港补给,可就近在永暑礁进行补给,补给较为方便,④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40分)2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图是某城市太阳能路灯街道景观。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据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在C。A.东北长白山B.台湾岛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2)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在天津、贵阳、兰州、海口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好的是兰州。(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即热量南方多(填“多”或“少”)北方少(填“多”或“少”)。(4)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更丰富,简述原因。(5)除太阳能路灯外,请再列举两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分析】(1)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云雨天气较多,太阳辐射少。(2)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好的城市可以根据太阳辐射强度进行分析。(3)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5)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汽车等。【解答】解:(1)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可知太阳辐射最丰富的是青藏高原,我国太阳辐射最不丰富的地区是四川盆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结合材料可得,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故在天津、贵阳、兰州、海口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好的是兰州。(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热量差异,南方纬度低,太阳辐射多,北方纬度高太阳辐射少。即热量南方多北方少。(4)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并且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能不丰富。(5)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太阳能发电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板、太阳能遥控器等。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具有可再生、能量大、普及范围广等特点。故答案为:(1)C(2)兰州(3)纬度;多;少(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5)太阳能发电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板、太阳能遥控器。22.(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图为黄土高原的航拍图。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图13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西北风,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戈壁,B沙漠,C黄土。(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是河流(填“荒漠”、草原或“河流”)。(4)从成因来看,黄土高原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千百年来,黄土高原表层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纵横的沟壑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分析】(1)风力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的重的先沉积,小的轻的后沉积。(2)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与风向和风速有关。(3)鹅卵石是流水对石块的磨石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河床上。(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1)中亚、蒙古等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因此该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的搬运能力与风速成正相关,因此从上风向至下风向,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细,故图中字母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2)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因此从西北到东南风速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黄土颗粒越来越细。(3)鹅卵石多出现在河床中,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是河流。(4)黄土高原因风的沉积而成,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土质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