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叙述的顺序。
2.阅读文章时能知道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叙述顺序写的,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说话、习作。
教学重点:
能弄懂叙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实际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支考古队在地下挖出一个宝箱。箱盖四周用篆书刻着四句话:“日黄穷欲楼依入里上
更山层河一白尽海目千流”。这四句话的每个字都是一个按键。可是依照这四句话的顺
序按键,宝箱却打不开。考古队中的一位叔叔想了想,把这20个按键重新依照另一种顺序
逐次按一遍,宝箱就打开了。请问,你知道那位叔叔是依照什么顺序把20个字后重新排列
起来的吗?
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一首古诗,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写例话——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理解顺序
师:你是如何理解顺序这个词的?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按照顺序来的?大家联系实
际说说。
生:涉及较为广泛,“站队”、“上车、下车”、“排队购买”、“打扫卫生先洒水再扫
地”等内容。
教师要给予肯定。
教师小结:
是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顺序的,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也是有一定
顺序的。了解了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读例话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认真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阅读
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说要点,教师随机评价。
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想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围
绕“教科书”,按照渴望得到教科书——去印刷所取书——保护教科书——教科书激励
“我”前进,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3.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爸爸和书》《黄继光》《壮丽的青春》,小组讨论下,这些文
章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组汇报。
讨论提纲:
①三篇文章分别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②你是通过那些地方来了解的文章的写作顺序的?
《黄继光》时间先后顺序,《珍贵的教科书》事情发展的顺序,《爸爸和书》地点的转换
顺序。这里要求学生大致有个了解,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是按照哪种顺序写的。
四、再读例话
1.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结合你学习过的课文说说你是如何了解这些
话的。
“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叙述事情必须按
照一定的顺序来,否则说的颠三倒四,让人听了半天不知道所以然,听不明白。)
“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正是因为文章能按照一定的
顺序写,我们才能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比较容易,不会因为顺序混乱而出现理解的偏差。)
3.你认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讲了文章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叙述的顺序——阅读、习
作、说话都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五、巩固练习
(1)弄懂下列文章的叙述顺序:
在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楼前有一块操场,在操场的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
白杨树的主干和支干都是直的,它的叶子像颗“心”。它的生长速度较快,现在已有三、
四层楼那么高了。
到了春天,白杨树长出新的枝条,被春姑娘抽出细小嫩绿的叶子,像穿上绿色的新衣裳似
的,美丽极了。
到了夏天,白杨树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在课间,我们常在树荫底下赛跑、唱歌、游戏,
它像一把大阳伞似的,为我们遮挡强烈的太阳光。
到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都枯萎了,随着秋风的阵阵吹过,心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踩
在厚厚的落叶上,仿佛昌站在海绵上,非常柔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好像一群黄色
的小飞机飞起来了,非常壮观。
到了冬天,黄叶落尽,白杨树赤裸裸的,我真担心它是否会被冻坏,来年春天是否还会长
出绿叶。
挺立在操场边上的这些白杨树,是我们校园生活的见证,它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我爱
它们。
①这篇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②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下面这些句子被打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好下面的句子,并说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
的?
()富翁十分惊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问到:“作家先生,你猜我哪只眼睛是假的?”
()这只假眼乍看上去,简直跟真的一样。
()马克.吐温笑着说:“这很容易,因为你这只眼里没有一点点慈悲,所以我断定是
假的。”
()美国有位百万富翁,花了一大笔钱装了一只假眼。
()马克.吐温端详了一番,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学生讨论按照什么什么顺序来排列?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个最后说,找出根据来。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文章是有一定叙述顺序的,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要注意了解叙述
的顺序;习作、说话时都应该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达。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理解文章
的内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点面结合,写一个活
动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突出人物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片段
1.同学们,听说你们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能简单地谈谈吗?
2.由跳绳谈起:其实,有一群小伙伴,他们也非常爱跳绳,还进行了一场比赛呢!想去
看看吗?
3.出示片段。
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张
威,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动着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
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脚被绳子套住了好几
次,他在那儿急得直皱眉头,脸蛋也红通通的了。“哧”,一声,比赛结束了。人群中
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张威,真棒!”“哈哈!一百零六个。”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回忆课余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引入片段的目的在于对
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二、学习片段,了解方法
1.请大家自由地读片段,思考:
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
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
2.生汇报,师进行方法指导。
生: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跳绳比赛真有趣!”这句话来写的。
师导:围绕着这句话写,那么这句话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生:这段话写了张威和小东的表现,还写了观众的反应。
师导:由于他俩的表现突出,所以重点写了他们的表现,这在写活动的场面中,叫作“抓
点”;当然比赛现场少不了观众们的加油和呐喊,所以,在写活动的场面中,也要关注观
众的反应,叫作“抓面”。既突出重点人物,也关注群体反应,这种方面就叫“点面结
公口”。
生:抓住了同学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写的。
师导: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3.方法总结、引导积累。
①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怎样写一个活动的片段?
②引导关注词句的运用。
师导:请大家再次地看看片段,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出示比喻句:你看张威,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动着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
了弹簧的机器人。
总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要仔细观察,还要大胆想象,这样就会写出许多灵动的好
句子。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自读片段,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写活动片段的方法,并
且开始关注用词用句的问题。)
三、积累好词,服务写作
1.过渡:孩子们,了解写作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学习还只是迈开了第一步,要想让你的
作文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必须得增加一些积累。
2.出示词语。(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记一记,相信这些词语会为你的文章增加几分亮
丽的色彩。
调皮颤抖紧张慌乱沸腾
小心翼翼不听使唤急得冒汗怦怦直跳松了口气手舞足蹈目不转睛满心欢喜胸有成
竹信心十足扯着嗓子伸长脖子
捏了一把汗憋着一股劲九牛二虎之力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词语,丰富他们的表象,为后面的语言描述作
准备。)
四、游戏进行时
1.过渡:了解了写作方法,又积累了好词语,让我们进入激动人心的时刻——游戏进行
时。
2.游戏名称:夹珠子接力赛。
3.材料准备:小盘子一个,内装玻璃珠子若干。筷子两双,透明玻璃杯两个。
4.游戏方法: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队,每队派十五名同学参赛。
5.游戏规则:第一名同学用筷子将珠子从盘子里夹入杯中后,迅速地回到座位上,并且
把筷子递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比赛时间为两分钟,夹得多的队为优胜队。
6.赛前热身,掌握方法。
为了掌握夹珠子的方法,请两队的第一名队员到前面来,尝试着夹珠子,看怎么样才能把
它们夹起来?
总结方法。
7.比赛开始
首先选出两名裁判负责清点珠子颗数,计时员负责计时。
交代观众注意事项:请台下的观众要充分运用你的眼睛和耳朵。让你的眼睛成为一台高级
的摄像机,不仅要把镜头对准参赛选手,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抓拍精彩瞬间;还要把镜
头对准所以的观众,看看他们是如何为队员加油助威的。
让你的耳朵成为一台品质优良的录音机,既要录下选手的欢呼和观众的呐喊,同时也请关
注现场,就连珠子落入杯子中的声音也不要放过。
比赛开始,小声播放《运动员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游戏,引导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为后
面的语言交流和写作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五、语言交流,引导练说
1.过渡:宣布比赛结果。(比赛时间到,请两队裁判清点珠子的颗数,报告两队成绩。
孩子们,既然是比赛,免不了有胜败之分。这时候,我想对胜利者说:“别忙着沾沾自
喜。”想对失败者说:“不要垂头丧气!”因为我们今天的比赛真正比的不是谁夹珠子厉
害,而要比的是:谁是火眼精睛——会观察;谁是伶牙利齿一会说;谁会妙笔生花——
会写。看来,真正的比拼还没有开始呢!
2.引导思考,回忆比赛的精彩瞬间。
请大家在座位上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把刚才发生的精彩瞬间回放一下。
出示思考提示:你觉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他(她)是怎样走
上台的?上台之后,是怎样拿着筷子夹珠的?姿势怎样?眼睛怎么看的?手的动作怎样?
他(她)夹得顺利吗?如果一夹就中,表情怎样?如果老是夹不起来,表情又有什么不同?
下面的观众看到不同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3.语言交流。
先谈比赛的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引导谈出不同的感受,为围绕一个中
心说具体打下基础。)
你是从哪些人的表现中感受到的呢?
抓住重点人物的表现练说:
①指名说
②引导评议:他刚才说的这个片段中重点说了谁的表现?抓住了哪些方面来说的?哪些方
面突出得好,用上了哪些好词语?
③互相启发,修改,完善。
谁也重点观察了这个同学,来补充补充。
大屏幕出示积累的词语,引导运用。
④我们请这位同学自己说说:你是怎样夹珠子的?把过程中的感受说一说。
抓住观众的反应练说:看见这位同学这么顺利就夹起了珠子,下面的观众有什么反应呢?
引导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出来。
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请大家自由选择你关注的对象,把发生在比赛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说一说。注意既要抓住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又要说出观众的不同反应,尽量用
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语。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回忆比赛的精彩瞬间,并结合思考提示,练习围绕一个
中心,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交流比赛情况。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为写片
段作准备。)
六、课堂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请大家运用写活动片段的方法,把刚才发生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
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时
间:十分钟,我们期待着大家的精彩表现。
七、片段点评
1.指名读自己的片段。
2.引导评价:他从哪些方面来写同学们的表现的?哪个方面突出得好?用上了哪些好词
语?
3.生生交流。
4.修改文章。选一篇文章,引导全班同学修改。
八、总结
孩子们,匆匆之间,一节课与我们擦肩而过。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写活动片段的方法。
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记录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有趣的场面。希望大家以后多读书、勤积累,
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许多好文章的。
适用于高年级
题目:
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
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
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
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
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课件。
3.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学写人物的内
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增
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
动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内心独白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这其实就是
你的内心活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
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
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
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
叫姐弟俩谁去好呢?干脆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
通过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明白这段描述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作者由矛盾到拿定
主意的内心活动,是作者在内心说话给自己听的。并通过老师在“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
来”后面加一句“小弟弟呀,小弟弟,你可真把我难为坏了。”让学生明白内心独白法也
可以是在内心说话给他人听。
归纳方法:把人物在内心自己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要说的话写出来,我们给这种描写人
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起个名字就叫做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法)
3.在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请同学们再回到这个礼品盒上来,这个礼品盒出现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老师的
办公桌上。当时,我曾经再三强调教师节不许学生给老师送礼物。因此,当看到这个礼品
盒后,我很生气但当打开之后,老师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当你看到这
种情景,你又产生了哪些内心后动?请你用内心独白法写下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三、学习动作暗示法
1.出示课件,认识动作暗示法。
课件:我低着头进了门,溜着墙根往里走,眼睛往他们屋里瞟了一眼。偏偏被小弟弟瞅见
了,他跑出来问:“有电影票吗?"我慌慌张张地摇了摇头。
引导学生读后讨论:这段文字是什么描写?学生的回答不外乎这段文字是动作描写,或人
物内心活动描写。教师归纳:这段文字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
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动作暗示法。(板书:动作暗示法)
2.创设情景,及时练笔。
师述: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刚刚进行过的单元测试。改过卷子后,我告诉大家这次
考试个别同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没有公布分数就把卷子发了下去。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同
学的反应很有意思。现在,我就请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他当时的反应再现到大家面前。请大
家认真观察。
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发卷子时,自己的一系列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表演学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并要求学生接着“老师把卷子一下子扔到他
桌上,只见他……”这句话,运用动作暗示法写出这位同学的内心活动。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师生评析,重点点拨。
四、学习景物衬托法
1.板书:景物衬托法。
2.师述:提起景物衬托法,老师就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同学们,这首诗反映了
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呢?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通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钟声”这些景物衬托出了作者孤寂、忧郁的内心活动。教师归纳:这种通过景物的描写
来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景物衬托法。
3.唤起共鸣,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运用景物衬托法写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段,和电影、电视中
为衬托人物内心活动而采用的拍摄周围环境的手法加深印象。
4.指导学生运用景物衬托法进行口头练习,师生评析。
五、学生运用所学的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师生评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但并不是孤立的,可以在文章中穿插运用,相
互协调,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恰当的表达中心思想。
学生习作:
咦!真奇怪,这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是谁送的呢?它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使郭老师的脸色
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有“多云转晴”,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让我猜猜,
难道会是钱吗?不会的,郭老师可不是那样的人。嗯,是一份温馨的祝福?是一张记录着
往日那些快乐时光的照片?是一本以往调皮学生书写工整的作业本或一份保证书?是哪位
细心的同学发现这几天老师的嗓子沙哑而送的一盒润喉片?还是……真想马上就知道。郭
老师,您就别难为我们了,还是赶快揭开谜底吧。(河南宏力学校高家慧)
老师把卷子一下扔到他桌上,只见他身子向后一蜷,猛的打了个哆嗦,用眼角的余光偷偷
瞟了几眼站在他身旁的老师,又看了看扔在桌子上的单元测试卷。待了好大一会儿,他才
伸手把卷子挪到自己面前,捏着试卷刚想打开,又猛的合上了,回过头左看看,右看看,
确认没有人注意他之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默默念叨着些什么,大概祈求上天保
佑他考一个好分数吧。可能还嫌不够,他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这下中国的、外国的神
都求了,加了个双保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壮了壮胆子,慢慢伸出右手,捏着试卷,
猛的掀开卷子,瞪大眼睛一看,才长长的嘘了一口气,脸上落出了笑意,看来是个不错的
分数。(河南宏力学校张恺钊)</SP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
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
展合作精神。”小学作文教学包括读、写、说、听、思和观察的诸种技巧。这些技巧的发
展是一个终生努力以求的过程。这些技巧发展的程度足以影响个人能力的自我完善,并能
促使他多作贡献而使一生富有成果。使学生通过读、写、说、听、思以及运用而参加社会
活动,能够流畅可靠地表达。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笔者认为,新世纪作文教学应
该走向综合、走向开放,走向情趣。
一、走向综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所谓走向“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
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写作兴趣、
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与阅读教学乃至于各科教学有机集合起来,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
践集合起来:一言以蔽之——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社会化”、
“人化”结合起来。
1、综合性思维练习。传统的文体训练偏重于培养写作技能而忽视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文
体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殊点,进行各种文体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述
方式。但是仅仅进行文体训练,还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因为,文体训练只能解决文
章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不能解决文章内容的来源问题;仅能安排文章的体裁,学生还不
能独立写作。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日新月异,各门科学互相渗透而存在。仅仅局限于传统
的文体训练,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的能力。人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人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人是一个整体,人的语言
能力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及其整体素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
作文教学应该走向综合性的思维练习。
作文的思维指导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
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要特征。教师饱含热情的教态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
能促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情感是连接知识和信念、行为的桥梁,通过情感作用,
把知识活化在人的血肉之中,使之产生内心体验和态度,然后付诸行动。因此,在作文课
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一起辩论,一起商量,一起研究,甚至是
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欢闹……教师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在潇洒活泼的神态
中透出灵气和浪漫;在极其随便灵活的教态的伴随下,用亲切的语气商量的口气同学生侃
侃而谈,使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使人听了感到特别舒服。使学生在课堂上简直看不出
明显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简直“融为一体。”学生就能情不自禁地打开思维的通道,
情不自禁地习作。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主体性,展示了片面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这种关系的影
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形成了我教你写,你写我
改的万马齐喑的封闭模式。为此,新世纪的作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课作文堂教学成为
创新思维训练的基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减少因为不
合理的师生关系造成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僵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的双边作文教学活动中,
体现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巧设
习作情景,引导学生,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譬如在作
文教学中,事先可以让学生拟题、议题和定题,给学生2〜3周准备时间;还可以共同协商,
交流生活的体验,谈论人生的意义,探讨习作的窍门和方法等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与教
师、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对话,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消除思维的障碍,激发思
维的情趣,活化思维的情结,优化思维的流程,教师导源一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一
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一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一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一
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一使习作借鉴有法。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创新生
活创造美;引导学生快乐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述生活。在综合性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且要重视情感的交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扬长避
短,尽可能地创设最优的教学条件,并使各种教学条件协调发挥作用,达到最大的教学效
益。学生身处教室,但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异想天开,甚至可以胡思乱想,做到作
文时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2、综合性听说练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
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
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新世纪的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
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不同的媒体扩大词汇量,
欣赏不同形式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
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
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
能够形成主动的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讲,培养欣
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
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促进跨学
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
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
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3、综合性技能练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
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学生据此广泛收集
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到时学生把一大本图文并茂的
研究、创作成果交上去,共同阅读、欣赏。这样,同学们的作文过程就成了探索、研究社
会、自然的充满创造的愉悦的过程,也便成了有助于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
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就成了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这同样体现了
“综合教育”“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按不同人称、
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比如指导学生描述
在公用电话间打电话的情景,就可以这样来设计多角度的综合训练,提出多种技能要求:
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描述——我找到电话间,取下听筒,放在左耳边。我听到拨号
音,然后在口袋里找到一枚硬币。我把硬币塞进投放口,于是我开始拨号,我把食指放进
拨号盘的数码上,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尽头,这样拨了7个数码,我听到对方来接电话,立
刻便说:“喂!”
指导学生用第二人称将来时描述——我的孩子,你听着,你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到耳边,
听到拨号音,你就往投放口内塞一枚硬币。你把右手食指放进拨号盘第一个要拨的数码里,
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头儿,要记住,你需要照号码这样泼7次,这时你将听到电话接通的回
响,最后你将听到婶婶的声音:“喂,谁呀?”
指导学生加进一定感情色彩描述——我急急忙忙地走进电话间,随后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我气喘吁吁地打开手提包,拼命地找,想找出枚硬币来。糟糕!手提包掉在地上了,东西
撒得满地都是。我使劲地摘下听筒,放在耳边,焦躁地等着,同时把硬币塞向投放口,硬
币不听话,怎么也塞不进去。最后,我终于可以伸出食指拨号了。第一个数码就拨错了,
我长叹一口气,重新拨号,拨通电话时我真有点筋疲力尽了。终于我听到一声:“喂!”
指导学生用形容词描述——一位优雅的小姐走进一间未来式的电话间里,她关上了被画得
乱七八糟的门,用她灵巧细长的手取下橘黄色的听筒,把听筒移向她饰有银环的左耳,她
很快听到一阵刺耳的拨号音,然后把一枚闪亮的硬币塞进投放口,她把灵巧的食指放在蓝
色的拨号盘数码上,拨了7次,在短暂的沉静之后,她听到对方取下听筒,于是用清脆的
声音说了声:“喂!”
同样是打电话,却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学生们经过比较,都能有所收益,这样的作文技能
的综合训练,自然受到学生欢迎。
二、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
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
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我们应
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
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
效地实施开放呢?
(-)开放作文题目,凸现学生个性。儿童智商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题目的开放
性。只有开放性的题目才能使儿童的个体差异得到最优的发展。而作文题目的开放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1.题目制定的多元性。人的智商有高低,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规
律。以往的作文教学在题目的制定上忽视了这一规律,用统一的题目和标准要求参差不齐
的学生,致使一部分学优生因为要求过低而失去学习习作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
达成习作目标而失去习作的信心。因此,在题目的制定时应该体现多元性,让每位学生都
参与题目的制定,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寻
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题目。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把大家制定的题目进行疏理、归类、综合,
从而制定出开放而又多元的教学题目。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介绍自己”的作文时.,我就
指导学生采取多元的命题方式。可以写“——(什么样的)我”、“XX眼中的我”、
“未来的我”等等。这样多元化的命题,真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鼓励学生自
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
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2.题目展示的渐进性。每位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目在习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
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在课始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
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我在指导小学生
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我设计的开放题目系列是:我喜欢的小动物一我是XX(小
动物)一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局部的成功而产生愉悦感,从而进一步诱发学习动机,成为自发性
动力,调节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产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拾级
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3.题目要求的层次性。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自然,目标的达成也势
必存在差异性。我们常说:只要你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同样的道理,只
要我们允许学生在目标达成时存在差异性、层次性,那么,人人都能取得成功。题目成功
的层次性指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也指允许学生在达
成同一目标时所花的时间上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也可以有不同的取
舍,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有所不同。例如我指导学生练习写“一次运动会”时,我特
别强调,你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场面(特写),也可以写最精彩的瞬间,还可以写某一
个人,您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表扬稿等等。由于题目灵活而具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设计的开放的教学题目,为不同层
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创造了条件,也为学困生的成功
打开了绿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二)开放作文内容,凸现生活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
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
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
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要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将习作内容看成固定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
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信息资料•,从而扩展、补充或更替
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开放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
材,甚至为学生安排一些材料。如大扫除,送温暖等等。这样的材料怎么能给人以新鲜的
感受,又怎么能写出学生的个性呢?我们每天都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包围之中。耳闻目睹的
奇人异事、奇景异物,见诸于报刊、电视、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热点、经济聚
焦、军事天地、体育类、财经类、政治类、文化类、休闲类等各种栏目,皆能满足人们的
不同需求。开放了作文的内容,学生的素材资源就会五彩斑斓、用之不竭。人际间的言语
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国内
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
声磁带、VCD等,这些生活状态的材料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都是作文课程的资源。
所有这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而应敏锐地把握,根据需求筛选出来,为积累
习作素材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把选材的
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材料。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
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人生的童年时代是最富于幻想的时代。因此,
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
是异想天开。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
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
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白杨哭
了》、《淮河的倾诉》、《塑料袋流浪记》、《广场上垃圾桶的对话》……生动有趣地揭
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有了兴趣,学生
想像的空间扩大了,课外作文变得有内容可写了。激发想像,可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
开开心心地踏上“自主作文”之路。
3、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即老师在黑板
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于老师是站在
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特
点,面对自己不喜欢写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也就无从感受,作文
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不是在说心里话,而是在顺着老
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
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因
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要营建
自由、欢乐的与作氛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拘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
败他们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及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以求扬个性、巧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
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
重视个体体验的具体表现。因为即便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
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
各不相同。让学生自主拟题,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
玩了“画龙点睛”小游戏。活动过后,学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画龙点睛》《0K!我
的白马王子》《快乐的课堂》《开心时刻》《教室变成了游乐场》《疯狂的同学》《超级
大赢家》……孩子们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写下了他们难忘的一刻,不仅文章内容让人忍俊
不禁,就是五花八门的题目也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开放作文的内容,不是不写命题
作文,而是我们应积极设计一些贴近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符合儿童兴趣爱好、
心理特点的题目,设计一些新鲜、富有吸引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
想象的题目,我们教师在命题上动脑子,下工夫,拟出一些富有创意的好题目。
综上所述,我们开放习作教学内容是以生活为线索,由点及面,以旧换新,引进适时、适
度、适人的知识,达到既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使学生有更多、
更新的收获。
(三)开放作文形式,凸现创新能力。作文指导的形式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
生发展的一条必经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凸现创新能力,必须开放作文的形
式,让学生在各种作文形式中自主选择,发展能力。
1、情趣型作文。情趣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和条件,情趣思维是作文的灵魂和重点,情趣体
验是习作的成功和关键。“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
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形成习作兴趣链:情趣促写一写而生乐一乐而需学f学
而生悟~悟而生知一知而乐写一写生情趣一情趣促写一……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
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
新,提高习作的效率。作文教师要有一颗慧心,积极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比如我们经常
在班级内开展游戏和表演活动,具体形式有相声、小品、猜谜打擂、童话表演、填写对联
等。指导学生把阅读的童话故事,可进行排演,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
文章的兴趣。这样,就可在实施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使习作
课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期盼感,为完成习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作文
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2、实践型作文。组织学生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
性写作。这是因为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是“我”要写,而不是习作课中的要“我”写。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体验更深切,而且能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
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如依照习作的内容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
找一找、唱一唱、读一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在完成作文的
过程中,加强体验促进内化。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书法、绘画、
小主持人、文学欣赏、故事大王等各种兴趣小组。比如,学生写信邀请外地的亲戚来家里
做客,而这个亲戚又从来没有到过他家,他在信中就会尽可能写明白他家的地址、以及如
何乘公交车、下了车向哪个方向走、他家门前有什么标志,等等。这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
际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实现了跟别人的交往,而且动了笔,历练了自己的写作能
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再如:
①组织参观游览活动;②访问名人;③社会调查;④当语言文字小医生;⑤设计广告词;
⑥写、贴春联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
活动中有许多动笔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写作能
力,促进学生能情不自禁地写作。
3、想象型作文。“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
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解放思想,
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
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
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大量、广泛阅读富有想
象色彩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以开阔视野;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增加
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是写想象作文的基础。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
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想着写。鼓励学生提起笔来,
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独特的想象编故事,想
出的故事最独特。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成语故事,改写诗歌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想象未来故事等等。例如教完《狐假虎威》后,让学生写《狐假虎威新传》,这时学生就
必须回顾原文,彻底弄清事情的原由,从面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应用型作文。即设计能将所学知识付诸生活应用或工作实践的练习题。“学以致用”
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应用型作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可以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强化学习动机。如学了参观游览的文章《颐和园》一文后,让学生写一则“颐和园导游
词”,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等等。应用实践型作文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
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
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创造型作文。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
创造性。创造型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描述,对文中
情境进行想象,或者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底世界》后,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学了《蝙蛹和雷达》,让学生
通过查询、访谈,收集多方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的知识小报;甚至在学了《邱少云》、
《将相和》、《小珊迪》等写人为主的课文后,布置学生睡觉前在脑子里设想一下课文中
人物的形象,与人物对话,第二天早上向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创造型作业。
应注意的是,只有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创编,才能更有益于创造力和想象力
的发挥和发展。
6、调研型作文。调研型作文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
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
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例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后,及时
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等调研
活动,以真实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这个我
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否则,人类将走向毁灭的事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7、模仿型作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开放作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
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
读书方法。学生多读、精读,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比如我们可指
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写结合是作文教
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
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
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我每教到精美范文,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
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
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落花生》我就指导学生仿写“垂柳”,
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仿写“黄山”,读了《苦柚》我就指导学生仿写“西
瓜”……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
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我们还可组织比赛和评比。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
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
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
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
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8、信息型作文。即为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特别设计的一种作文练习,它
对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
能力,也应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课堂中有意地创设一些言语表述、交际
的机会,增加一些表述型作文。利用现代媒体,拓展学习渠道,是开放习作内容的好方式。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渠道”,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拓展开放式的
新天地。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就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班级
的“新闻发布会”,“小小辩论台”或“小灵通广播台”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园
广播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资源共享。
再如说说家庭、邻里之间的新鲜事,说说电视新闻、广播节目内容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作
文,却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一内化理解一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孩子们也很
乐意做这样的作文。此类作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为中高年级写作文打好选材、语言
表达等方面的基础。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升高,学生语言表述范围的扩大,也可同时提高
学生的表述要求。
9、体验型作文。生活是多彩的,对事物观察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就有各自不同的体验。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
晶。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
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
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
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
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
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
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
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
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
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
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
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均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作文是学
生对生活的再创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有个性的作文才有新意,才会显示出学生的
灵气和活力。
10、综合型作文。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
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
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
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古诗时,
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我就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
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
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
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
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写成记叙文,这样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
读,画画写作的综合练习,学生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综上所述,开放作文的形式,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
兴趣,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就是有效的,值得提倡的。当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
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学生在作文时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自行设
计。在这样开放的作文形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层示自己的个性,凸现创新能力。
3、开放作文的评价,凸现发展理念。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习作
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努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
成功的信心。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由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五个环节构成。
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反思,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1、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把重
点放在“怎么写”的技巧训练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
因。2、教师的主导地位太高。作文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四个环节上唱主角。显然,这种
从教师命题到教师讲评的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
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教师在教学上偏重于完成的数量,而忽略了作文质量的提高。应急
式作文多,有特色、有个性的作文少。尤其是作文评价,“我教你写,你写我改”,背离
了习作教学的规律。实际上,小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评语,大多是看重老师给的分数。因
此,我们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方法。愚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开放评价的目标。作文的总目标是“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那么,怎样才算是具备了这种能力呢?用专家的话说是“四大方面,两个等级”。四大方
面是指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两个等级”指基础等级(基本要求)
和发展等级(技巧和方法),其中每一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是
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
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
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
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
形式和手段。
第二,开放评价的理念。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
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
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
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
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
高度分化,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
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
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两三种智能,
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
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作文评价只注重习作结果的优劣,由于忽视了学
生的个别差异,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
判定。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
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
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
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第三,开放评价的方式。我们应该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念,及时评价,随时评价,时时激励,
全程激励,评价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描绘生活的过
程,评价学生习作体验的过程,评价学生修改文章的过程等等。只有把评价的激励纳入全
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全员
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具有发言权,使他们参与其中,畅所欲言,评价
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评
价应该是民主性的“七嘴八舌”,“百家争鸣”;应该是民主性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应该是民主性的你写我改,我写你改,我写我改……在作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
创设一种民主的情趣氛围,使学生人人敢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人人想说的境界,充
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评价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又体验到评价的情趣。作文
教学的灵魂是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树立发展的评价观,引导学生张扬个性,看到进步;引导学生日有所进,看到成绩;引导
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引导学生会发展地看待自己,
会看到自己的发展状态。哪怕是一词一句的妙用,一点一滴的进步,一个好开头,一个好
结尾,一个好比喻,一个好细节,只要有进步,有发展,就是好文章。从而鼓舞信心,积
极地“跳一跳,摘桃子”,从而使学生提高习作质量和兴趣。我们应该通过作文的评价,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生活的发展,看到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展
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我们不仅
要评价学生习作的结果如何,更应该注意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如何。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态
度、情感、能力、积累等等,都应该进入我们评价的视野,都应该是我们评价的范畴,都
应该是我们评价的维度。总之,我们应该多维评价,多项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立
体评价。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
和手段。评价使文章更美丽,开放使评价更有趣。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发
展、激发习作情趣的过程。
第四,开放评价的尺子。作文教学,要多几把评价尺子。要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
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我们
的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
以被评为好。如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
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
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这种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
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由于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学
生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产生了正面
影响,而这些心理因素对习作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
良性循环。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个性评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
到鼓励,使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开放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以
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思想碰撞思想,以开放式的指导和评价,指导学生写
出个性化的文章。
三、走向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
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
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
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学生
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
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因此,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要走向情趣,以智慧
的语言表达智慧的人生。
1、实施情趣化策略。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源于学习中他感受到的情趣。实践证明,善
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在教学上,
老师应该追求的是“有意识”,而不是“有意义”。情趣是认识的前提,作文教学过程离
不开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实施情趣化教学策略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情趣化。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正
如一本好书会使人爱不释手,如痴如醉,百读不厌。为此,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唤起学生
对习作产生直接兴趣。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书法、绘画、小主持人、文学欣赏、
故事大王等各种兴趣小组。
二是教师自身情趣化。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同时
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把学生引入作文天地的向导。
教师的形象、语言、品行、态度和机智,都会使学生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心理。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云计算平台服务协议
- 《内分泌学基础》课件
- 2024年度会所内部绿化装饰合同
- 2024版土地储备合同:城市土地储备开发协议2篇
- 2024年度公园草地活动场地租赁协议样本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协议: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授权3篇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与保密义务协议
- 2024咖啡厅员工劳动合同
- 2024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合同
- 深圳商铺租赁合同模板(2024年度)4篇
- 农贸市场拆除方案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应用写作(汉语)》一平台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 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银行外汇业务知识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皮鞋(2023年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