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古代文化常识及名篇名句默写
古代文化常识及必背古诗文
1.古代文化常识
(I)常见借代词
(2)古代称谓常识
(3)古代选官常识
(4)占代官职变动常识
(5)古代历法常识
(6)古代地理常识
(7)古代宗法常识
(8)古代礼俗常识
(9)古代刑罚常识
(10)古代服饰常识
(11)古代音乐常识
(12)古籍注释体例常识
2.高考考纲必背古诗文
(1)初中课标指定背诵篇目
(2)高中课标指定背诵篇目
(3)做题方法
批注目前是以三对错的选择题形式考行,
(一)古代文化常识[A1]:•
1.常见借代词
白丁、布衣:百姓婵娟、嫦娥:月亮垂髯:小孩
烽烟:战争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汗背:史书巾帽:妇女金乌:太阳
伉俪:夫妻昆山玉:杰出的人才柳营:军营
庙堂:朝廷南冠:囚犯三尺:法律
桑梓:家乡桑麻:农事社稷、轩辕:国家
手足:兄弟丝竹:音乐桃李:学生
同窗:同学吴钩:宝刀、利剑膝下:父母
须眉:男子但偻、黄发:老人
2.古代称谓常识
(1)人称姓名
①称字。例如:不然,籍何以至此?(“籍”是项羽的字)(《鸿门宴》)
②称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
③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
谥号为“文正”,欧阳修谥号为“文忠”。
④称命名。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O
⑤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称孟浩然为“孟襄阳”。
⑥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称杜甫为“杜工部”。
⑦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称岑参为“岑嘉州”。
⑧几项兼称。一•般先说官职,次称姓名、字号。
⑨特殊
♦在姓名后加上行第。如刘十九。
♦职业+人名。如师旷(“师”指乐帅)。
♦姓+之+人名。如介之推、烛之武。
♦封地+人名。如商鞅。
批注[A2]:其他源精、敬科清行阅第二章第一琳常考的
(2)愫称、敬稳、平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误用类型和第三章第六节语言表达.
①谦称
♦王侯自称。如寡人、孤、朕等。
♦臣子自称。如臣、老臣、下官、卑职等。
♦一般人自称。如愚、敝、卑、仆、在下、老朽、小人、鄙人等。
♦女子自称。如妾等。
②敬辞
♦称君王。如圣上、皇上、陛下、天子、圣驾、殿下等。有时也称其庙号以表达
对已死皇帝的尊敬。
♦称臣于。如麾下、执事、阁下、左右、君等。
♦称师长。如夫子等。
♦称朋友、同辈的人。如先生、卿、子、公、吾子、足下等。
③平称。如尔、渠等。
④贱称。如竖子、小子等。
⑤特殊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一一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金兰之交一一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贫贱之交一一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忘年之交一一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刎颈之交一一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竹马之交一一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3)“号”称常识
①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
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一般按性质分为表扬性的(如文、惠、献、
昭等)、批判性的(如炀、厉等)、同情性的(哀、怀、愍等)。
②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③年号。指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④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二者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
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如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并为其加
上徽号“慈禧”。
(4)年龄称谓
①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②孩提:两三岁的儿童。③始鼠: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批注(A3]:垂暮和总角一般泛指幼年儿童,
④垂香:三四岁~八九岁。⑤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⑥豆蔻:女子十三四岁。⑦笄年:女子十五岁。
⑧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⑨冠、弱冠、加冠:男子二十岁。
⑩而立之年:三十岁。⑪不惑之年:四十岁。
⑫知天命:五十岁。⑬花甲、耳顺:六十岁。
@唐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⑮古稀:七十岁。
批注IA4]:读音为而。dia
鲤差: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
⑰!月颐:一百岁。
3.古代选官常识
(1)古代选官制度
夏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世代承袭(帝位、爵位、领地等)
秦朝按军功授爵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
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
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征辟制
汉代又称举荐制。从汉武帝开始确立,由地方长官在
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
察举制
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以后科举制由分科取士而得名。隋朝所设,清末被废除
(2)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批注(A5]:读音为Xidng,
①庠、序:古代地方学校的名称。熨称学校为“校”,殷商时代称学校为“序”,
周代称学校为“庠”。例如:谨庠序之教,巾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最高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它是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③太学:古代的大学,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时所设。例如: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④国子监:明清时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dn)生"。国子监掌管人
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例如:有司业、博士
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批注[A6]:£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在中举前就是童生。
⑤童生:明、清两代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奉试”,亦称
“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
⑥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
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共分三场,考中者可参加会试。乡试
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o
⑦会试:由礼部主持,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明、清两代每三年在
京城举行一次,乡试后第二年春季在礼部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者称为“贡
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⑧殿试:乂称“廷试”,是科举考试级别最高的考试,子会试同年四月举行。应
考者为会试中选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
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
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
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⑨鼎元:指殿试一卬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
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⑩连中三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
合称“三元”o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⑪I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文体。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
股八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字数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日的字义敷衍
成文。文章内容空洞,形式死板。
(3)古代官职种类
①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如谏议大夫、御
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等。
②地方义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此外,
还有一个常见字“掾”,是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③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
中郎将、屯骑校尉等。
批注[A7]:这一部分在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中经常遇
4.古代官职变动常识
到,所以要善于总势,学以致用。
(1)授职、升官类
①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②拜:授予官职。例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③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例如:连辟公府不就。(《张
衡传》)
④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例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⑤除:任命,授职。例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⑥赐:赏给功臣爵位。例如:赐窗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⑦点:指派。例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辞》)
⑧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蜴给臣子。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⑨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例如:平剧盗赖文
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⑩简:任命,选拔。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须、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如:举其偏,不为
党。(《左传・襄公三年》)
⑫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例如:加官晋爵。
碘:起用人任以官职。例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软: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例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⑮升:升官。例如: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⑯(士:做官。例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⑰仕宦:做官,任官职。例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⑱仕进:晋升为官。例如:迈少恬静,不恭仕进。(《晋书・许迈传》)
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⑳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例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
史・贾鲁传》)
㉑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㉒陟:进用。例如:陟罚威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㉓擢:在原官职上提拔。例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意传》)
(2)调动类
①补:补充缺职。例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②出:京官外调。例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③改:改任官职。例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批注IA8]:“迁”字组成的词在文盲文中要尤为注意.
④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
关系到人物的升降云留。
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职等。
⑤入:地方官调任京官。例如:由和州刺出人为土客郎。(《新唐书•刘禹锡传》)
⑥移:特指调任。例如: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袁州刺史谢上表》)
⑦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例如: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
士。(《梅圣俞诗集序》)
⑧转、调徙:调动官职。例如:奘齐王信为楚廷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3)兼任、代理类
①假:暂时代理。例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汉书•苏武传》
②兼:同时掌管,兼任。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③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例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虞愿
传》)
④判:高位兼低职。例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
史・韩埼传》)
⑤权:暂代官职。例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⑥摄:暂代官职。例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社如晦传》)
⑦守:代理官职。例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
修传》)
⑧署:代理、暂任。例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⑨行:代理官职。例如: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批注要结合例句理解记忆,死记硬背不可取,
(4)降职、罢免[A9]:
①罢、免:罢黜,免去官职。例如: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
②贬:降职。例如: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
③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人"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0
例如I: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晋书卷二十八》)
④舞、废:废弃不用。例如:柳下惠为士师,三期I。(《论语•微子》)
⑤细:通“她”,废弃,贬退。例如:屈平既细。<《屈原列传》)
⑥夺:削除。例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⑦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例如:屈原既放,三年不
得复见。(《卜居》)
⑧革:革除。例如:革职查办。
⑨镌:降级,削职。如镌与修者关。(《明史•傅珪传》)
⑩士:被调离。例如:自大史职,五载匏还。(《张衡传》)
俪:被罚流放或降职。例如:膝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⑫£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5)辞官
①告老:官员年老辞职。例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
碑文》)
②解官:辞去官职。例如: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③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例如:时
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④乞骸骨:占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例如:上书包骸骨。(《张
衡传》)
⑤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例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
公三年》)
⑥移病:上书称病,为居讦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例如: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
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⑦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例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6)其他
①典:主持,主管。例如:命汝典乐。(《书•尧典》)
②复:指恢梵旧职。例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③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例如:视事三年。(《张衡传》)
④下车:官吏初到任。例如: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⑤用事:执政,掌权,当权。例如: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⑥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例如:赠太子太保。(《东坡
先生墓志铭》)
⑦知|:主持。例如:知舒州。(《宋史•黄庭坚传》)批注[A10):“知”后常跟地名,表示做某地的长官。
⑧秩满:官吏任期届满。例如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垃如故。
(《陈书・袁枢传》)
批注I.AU]:“主”后常眼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
⑨主:掌管。主缚者亦然。(《狱中杂记》)
某官府机构的工作。
⑩坐:因犯……罪或错误。例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汉
书》)
5.占代历法常识
(1)纪年法
方法具体内容举例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支,
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
等
干支纪年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法批注|A12]:因为十和十二的城小公倍数为六十。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六十年为
一个甲子循环
帝王年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纪年法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康熙”是清圣祖年号
王公年次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鲁哀公十四年夏、秦惠文
纪年法王十年等
批注[A13]:“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卬”是指
年号和干先年号,再天干、地支淳熙丙中至日。(《扬州
丙申年。
支兼用慢》)
(2)纪月法
方法具体内容举例
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
春熨秋冬四季,后来又按熨历把褒禅山记》)
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等十
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
时节纪月法用“孟”“仲”“季”分别表示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一季中的二个月份。如农历夏季(《古诗十九首》)
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
对应为孟夏、仲夏、季夏
批注IA14):“建亥•,即农历十月.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
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金陵瓦解。(《哀江南赋》)
字
(3)纪日法
方法具体内容举例
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石
钟山记》)
序数纪日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
特定称谓纪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日法
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叫既望(《赤壁赋》)
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传统节日纪用元日、社日、寒食、端午、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日法重阳、除夕等节日纪日(《水调歌头》)
(4)计时法
方法具体内容举例
①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分
别是:夜半,鸡鸣、昧旦(大将亮的时间),
特定称谓
平旦、平明(天亮的时间),食时,隅中(将
纪时法
奄奄黄昏后,寂
近日中),日中(太阳正中),日映、晡时、
寂人定初。(《孔批注[A15]:黄福戌时(19时~21时)。
日入、黄昏、人定
人定:亥时(21时~23时),也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雀东南飞》)
②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
昏、晚
地支纪时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子初'子止(代
法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表子时的两个
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小时)
(5)其他
①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
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批注年月日,中国“二十四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占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段,[A16]:20161130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西汉武帝时表作名录.
期成书的《淮南子》已对其有完整记载。节气名称按次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
蛰、春分、清明、谷雨、立熨、小满、芒种、熨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③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戌时为一更(19~21时),
友时为二更(,21时~23时),子时为二更(23时~1时),一乜时为四更U时~3
时),寅时为五更(3时~5时)。
6.古代地理常识
(1)地区名
①八州、八荒:泛指中国。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
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南取百越之地。(《过秦论》)
③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④关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秦、西汉定都陕西,称函谷关或淹关以东地
区为''关外”:唐初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明清称东北三省,即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⑤海内:古代传说我国强上四面环海,故称过境之内为海内。例如: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⑦淮左:淮水东面c例加:沙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⑧江东、江左:“江”指长江,即今之江南,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例如: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⑨江西、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行中部地区。这是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
向东北,因此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
⑩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⑩工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唐朝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宋朝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
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
船瓜洲》)
⑫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
逸事》)
⑬九州:泛指中国。例如: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⑭11会峥: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逾岭蟒止
荒限抵高要》)
⑮伶南:五岭以南,约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又称“岭表”。五代时期,越
南独立而分离出去。例如:R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⑯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例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
风五十九首》)
批注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色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A17J:
隋唐以后简称“辅”。例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张衡传》)
旗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
名.例如:二秦往事,只数汉家二杰.(《酹江月》)
国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例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㉔塞北:“塞”指战国时期北方各国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分别修筑,
后来由秦始皇连接起来的长城「‘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亦称“口北”“口外”,
因长城关隘多称口,故名。例如:八月雪花飞塞北,秋来归雁向何方。(《走马
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㉑山东:指崎(xido)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有时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㉒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例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
秦论》)
㉓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例如: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木兰诗》)
㉔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
例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招州》)
㉕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例如: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
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雁荡山》)
批注[A18]:在文盲文中遇到“中国”二字,切不可简
㉖中国: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例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单理解为现在的意总.
(《齐桓晋文之事》)
㉗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
泛指中原地区。例如: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三国志》)
㉘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上指今河南一带,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
区或整个黄河流域。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铃乃翁。(《示儿》)
(2)行政区名
①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
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
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
道只有监察区性质。例如:县主蛮夷曰道。(《汉书》)
②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例如:时国干骄奢,不遵典■宪c(《张衡传》)
③郡:古代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例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④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相
当于现在的省。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回北
固亭怀古》)
⑤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筒
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例如:以彼行彼府彼
县而憎此省此府此县者有之。(《原道醒世训》)
⑥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只,以靖乡士。(《海湍传》)
(3)城市名
①别称
城市名别称举例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万年天府国,佳气满燕州。(《燕京篇》)
成都锦官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
相》)
批注:福州城内有于山、外山和屏山,
福州号山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V[A19J
指南录〉后序》)
杭州临安、钱塘、武林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
敬亭传》)
开封东京、汴京、汴州云正锁,汴京路。(《贺新郎•看了梅花
去》)
南京建康、建业、金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江宁、白下、石头城
绍兴会稽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苏州姑苏、吴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
桥夜泊》)
扬州广陵、淮上、江都、《送孟浩然之广陵》
维扬
镇江京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泊
船瓜洲》)
②其他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称“两京”。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
北都晋阳、京都长安。
(4)山川关隘名
①岱:指泰山。例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望岳》)
②大泽:指云梦泽,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泽。后
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例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
③函:指函谷关。例如:秦孝公据靖函之固。(《过秦论》)
④河|上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批注[A20]:“江”“河”都属于词义扩大的古今异义
词.
⑤江:指长江。例如:人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
古》)
⑥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例如:此四渎,水之纪。(《三字经》)
⑦五湖:一般指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洪涌(即太湖附近的洪湖和涌湖)、
澎蠡(今鄱阳湖)、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例如: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⑧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例如: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⑨靖:指崂山。例如:秦孝公据峭函之固。<《过秦论》)
⑩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例如:指通豫南,达于汉
批注[A21]:“汉阴’指汉水南面,
阴。(《愚公移山》)
7.古代宗法常识
(1)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
批注[A22J:即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3)宗子:指嫡长子或皇族子弟。
(4)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妻生的儿子。也指正妻所生长子以外的儿子。
(5)世子:太子,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清制,亲王的嫡长子得封为世子。
(6)族:表示亲属关系。“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
曾孙、玄孙,这是同姓的族。九族之外,还有所谓的三族。称父族、母族、妻族
为“三族”,是三种说法的其中之一。
(7)亲戚: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主要指外亲。“亲”与“戚”
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8),:,1,邑具体说法不一。
(9)太庙:天子的祖庙。
(10)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祖先,后以“七庙”为王朝
的代称。
(11)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成排列的次序。太祖庙在中,以下各代按照辈分,
分别列于两侧:二、四、六世居左,为昭:一、三、五世居右,为穆。后又泛指
一般宗族的辈分。
(12)三党:父党、母党、妻党。
(13)考妣: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14)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15)五常:指封电社会的五种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指五
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五种伦理关系;指仁、义、礼、智、
信: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16)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一二从四德是封建伦理道德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17)伯(孟)仲叔季:占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斤,伯是老大,仲是第:,
叔是第三,季最小。
8.古代礼俗常识
(1)礼俗:即礼仪习俗。泛指婚丧、祭祀、人际交往等各种场合下的礼节与习
俗。
(2)五礼:中国古代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
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3)六礼:一指中国婚姻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
吉、纳征、清期、亲迎;二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4)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发,不戴
冠,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
(5)左右尊卑:古代座次以左为尊,乘车以左为尊,官职以右为尊。
批注[A23J:《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日崩,诸侯
(6)避讳: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且有尊卑等级之别,主要的有以下几利1
死H獴,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日死。”
①天子、太后、公卿上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前等。
②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③佛道徒之死:涅繁、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作古、升天等。
④•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潞
逝、老、故、逝、终等。
9.古代刑罚常识
(I)髡(kiin):髡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
(2)粽(qfng):繇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
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3)副(yi):制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这种刑罚大约起
于商代。
(4)笞:笞刑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
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
<5)杖: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
刑之一,沿用到清代。
(6)刖(yufe):刖刑是古代的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批注IA24J:《汉书•司马迁传》中“孙子膑脚”即指
(7)膑(bin):膑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膑刑
(8)大辟: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周、商、春秋、战国等
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9)凌迟: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法外另设立凌迟一
条。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刚刑”)
正式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
(10)灭族:古代一人犯罪,而父母兄弟妻子等全族被杀,古书上也单称“族"
占代有灭三族、灭九族的刑罚。
10.古代服饰常识
<1)巾:古代平民用以裹头的头巾,秦朝时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
成了平民的代称。
(2)绡头:古代平民的头巾,以一幅布从后向前在额上打结,再环绕髻后。
(3)纶巾:古代冠名,又称“诸葛巾",一般为军师所戴。
(4)裳:古指卜衣。古代男女都著裳,隋唐以后裳成为女子的专用服装。
(5)襦:古代上衣,有长短之分,有时特指短上衣。
(6)袭:皮衣,古人的皮衣是毛皮在外。裘有狐、虎、狼、犬、羊等不同的质
地。
(7)袍:古代长衣的通称,也专指里面絮了乱麻等物的长衣。
(8)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为穷苦人所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建设与设计委托合同2篇
- 2024年户外照明灯具合作协议书
- 2024版中东地区建筑材料供应与分销合同3篇
- DB32T 4644.2-2024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第2部分: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 DB32T 4604-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后期管理技术导则
- DB32T 4578.2-2023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 第2部分:患者管理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幼儿英语教学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能源开发与供应合同协议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建筑设计初步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供电合同的标的是2篇
- 葡甘露聚糖项目申请汇报(模板)
- 船舶基础知识
- 维修费用报销单模板
- 【活动方案】梅州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
- SimadynD控制系统原理、硬件配置、调试及常见故障诊断
- 基层工会会员评家民主测评表
- 给排水管道验收表格(共16页)
- 上传大工《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离线作业
- 品质意识培训资料(完整版)
- 电力系统规划毕业论文.doc
- 摸鱼儿辛弃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