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其次节土壤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视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视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2.驾驭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一、视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3.野外视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用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径大小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志向的土壤质地。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误区警示]土壤与土地不同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要素之一,而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等。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确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供应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养分元素在表层富集。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特殊提示](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供应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变更了地理环境。(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宝贵的自然资源。2.利用与爱护(1)对不能满意耕作的须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意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供应高效肥力的实力。(1)我们到田地中视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提示:(1)×我们在田地中视察到的土壤多属于耕作土壤。(2)×一些土壤是用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但黄土高原的土壤不是用颜色来命名的。(3)√耕作土壤主要分为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不存在表层的有机层。(4)×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5)D[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视察土壤下图为森林、草原及耕作土壤剖面图。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应主要对应于哪类土壤剖面?提示:耕作土壤剖面。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图中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垂直分层的差异及缘由。提示:森林土壤剖面最上层为有机层且土壤剖面厚,而草原土壤表面无有机层,土壤剖面较薄。缘由:森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层较厚;而草原地区降水降少,植被稀疏,土壤发育条件差。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耕作土壤的主要特点。提示:耕作土壤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中间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最底层为自然土层,未经熟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eq\a\vs4\al([归纳提升])1.土壤的物质组成志向土壤成分的体积比组成特征作用关系矿物质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积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P、Ca等),供植物汲取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彼此间有亲密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凹凸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记水分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淌性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空气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凹凸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含量凹凸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记。eq\a\vs4\al(四大,肥力,因子)eq\b\lc\{(\a\vs4\al\co1(肥:一般由有机质含量多少确定,水:水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气: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热:相宜农作物生长的须要))[拓展延长]有机质与腐殖质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来源于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施用的有机肥。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状况下,在肯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够使黏土疏松,砂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回答(1)~(2)题。(1)组成土壤的四种物质分别是()A.岩石、有机质、水分、空气B.砾石、矿物质、水分、空气C.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D.岩石、砾石、有机质、水分(2)下列土壤以颜色命名的是()A.黑土、水稻土 B.黑土、黄壤C.水稻土、红壤 D.荒漠土、黄壤(1)C(2)B[第(1)题,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砾石是岩石破裂物,可为土壤形成供应矿物质。第(2)题,黑土、黄壤和红壤等都是以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水稻土是以农作物的名称命名的;荒漠土是依据植物难以生长的自然状态命名的。]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缘由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特别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问题1(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问题2(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问题3(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缘由是什么?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剧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eq\a\vs4\al([归纳提升])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土壤的主要形成自然因素分析(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eq\x(\a\al(裸,露,岩,石))eq\o(→,\s\up9(苔藓类生物),\s\do7(风化作用))eq\x(\a\al(成,土,母,质))eq\o(→,\s\up9(苔藓类生物),\s\do7(大量繁殖))eq\x(\a\al(原,始,土,壤))eq\o(→,\s\up9(高等植物生长),\s\do7(增加有机质))eq\x(\a\al(成,熟,土,壤))(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安排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拓展延长]__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特点气候类型土壤特点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2.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土壤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更。读图,完成(1)~(2)题。(1)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更的主导因素是()A.植被覆盖度 B.海拔C.降水 D.土层深度(2)调查发觉,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削减趋势明显,主要缘由可能是()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削减,腐殖质削减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D.冬季放牧,草场超载导致植被破坏(1)B(2)C[第(1)题,依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更,可推知由沼泽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上升,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呈正相关,其缘由是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导致土壤有机碳积累多。可推断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削减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土壤的功能与养护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土壤呈酸性,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问题1(区域认知)分析红壤呈现红色的缘由,并描述其特点。提示:红壤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质黏重、易板结。问题2(人地协调观)当地人是如何改造红壤发展农业生产的?提示:加石灰中和酸性;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逐年深耕,熟化土壤。eq\a\vs4\al([归纳提升])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主动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变更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变更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可以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详细分析如下: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六种。(1)轮作换茬。(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5)科学施肥。(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耐盐碱作物。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如下图所示:3.土壤爱护的主要措施(1)科学地进行污水浇灌,在浇灌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开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运用农药,不仅可以削减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歼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主动效能;(3)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实行生物改良措施。3.有机质含量凹凸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有,有机质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纳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1)C(2)B[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旁边)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假如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旁边;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2)题,免耕直播即不耕状况下干脆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削减水土流失,特殊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变更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变更土壤水热条件,不能变更土壤有机质含量。]题组1视察土壤1.(生活中的地理)关于土壤质地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砂质土壤透气、透水性能好,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②黏质土壤蓄水性能好,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③壤土因为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适中,不仅通气、透水性能好,而且有利于保水保肥,是农业生产志向的土壤质地④土壤的质地不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可以对土壤的质地进行改造,使其适合农业生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D[砂质土壤虽然透水、透气性能好,但是不利于保水保肥;黏质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但是因为土质黏重,不易耕作;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适中的壤土是最志向的农业生产土壤质地;我们可以依据当地的土壤质地特点进行改造,使其适合农业生产,例如给沙土中掺入适当黏土,提高其保水保肥实力。]题组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3.土壤中的很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变更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2.B3.C[第2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3题,土壤中的很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变更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题组3土壤的功能与养护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更图。读图,回答4~5题。4.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削减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削减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削减的5.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更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4.D5.B[第4题,耕地主要包括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图中显示,前期水田削减了约11000公顷,旱地增加了约26000公顷,耕地净增加了约15000公顷;后期水田增加了约6000公顷,旱地削减了约30000公顷,耕地净削减约24000公顷,前后期相加耕地净削减了约9000公顷。第5题,灌丛草地由前期削减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