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55备案号:58782-2018DB32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irrigationwatercoefficient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前言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 24.1一般规定 24.2毛灌溉水量测定 34.3净灌溉水量测定 34.4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 54.5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 74.6水量计量 75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 85.1一般规定 85.2样点灌区选择 85.3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96区域灌溉用水量测定 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旱作物土壤含水率与净灌水定额测定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水层时水田灌水定额与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水层水田净灌水定额实测方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标准灌溉定额测定 附录E(资料性附录)泵站净扬程测定 16附录F(资料性附录)泵站提水量测定的电量估算法 17I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l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河海大学、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健、蔡勇、郭相平、刘敏昊、任瑞英、吉玉高、杨逸辉、丁亚、俞双恩、王振昌、张健、翟林鹏、陈盛。1灌溉水系数应用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术语、定义、测算方法和技术要点。本标准适于江苏省境内灌区和区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规范。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50288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13灌溉试验规范SL/Z699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毛灌溉水量grossirrigationwateruse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用于作物灌溉的水量。3.2净灌溉水量netirrigationwateruse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3.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aterefficiencyofirrigation净灌溉水量与毛灌溉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4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waterefficiencyofcanal某时段内流出渠道水量与流入渠道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3.5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waterefficiencyofcanalsystem末级固定渠道流出水量之和与渠首引入总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渠系水有效利用系23.6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on-farmwaterefficiency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百分比,其比值称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3.7首尾测算法calculationmethodforcanalheadandtailwater通过对灌区某时段或某次灌水的净灌溉水量、毛灌溉水量进行量测与统计,计算两者比值得到灌区该时段或该次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3.8标准灌溉定额standardirrigationquota对于省级分区的某种作物,采用适于当地条件的节水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将土壤含水率(或者水层深度)控制在合理的变化范围内,使作物获得高产、优质。该模式下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即为该作物的标准灌溉定额。4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4.1一般规定4.1.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结合作物实际灌水时间测试。4.1.2测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宜采用首尾测算法。当需要对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进行测试时,也可采用系数连乘法得到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1.3对于灌溉面积统计准确,且年际变化不大的灌区,净灌溉水量应采用田间实测资料测4.1.4对于灌溉面积统计不够准确,或年际变化较大,统计困难的灌区,可采用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乘以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方法测算。4.1.5采用首尾测算法测定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用公式(1)计算:式中: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毛灌溉水量,m3;W净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净灌溉水量,m3。4.1.6采用系数连乘法测定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用公式(2)计算:式中:渠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田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34.1.7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时段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已经取得时段内各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按各次毛灌溉水量加权求得灌区该时段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灌区某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时宜采用日历年为测算时段。4.2毛灌溉水量测定4.2.1灌区应在渠(管)首进水口安装量水设施进行毛灌溉水量的测定,并建立用水量台账。测算灌区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宜以日历年为时段统计毛灌溉水量。4.2.2年毛灌溉水量等于灌区全年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量,不包括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而考虑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相应的弃(退)点到渠首的输水损失量等。4.2.3当灌区渠系除向灌溉供水外,还向工业、生活、生态、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时,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4.2.4对多水源灌区,毛灌溉水量应包括从全部水源取用的用于灌溉的水量。4.2.5灌区内塘(堰)坝蓄积降水径流用于灌溉的水量,应以实测统计资料为准,如无实测统计资料,可对年度塘(堰)坝用于灌溉的水量进行调查分析和估算。如塘(堰)坝水源由灌区渠系补给,当年又从塘(堰)坝放出用于灌溉,此时塘(堰)坝供水量不应计入毛灌溉水量。对于由灌区渠系补给储蓄在塘(堰)坝中跨年度利用的水量,应从当年灌区毛灌溉水量中扣除,计入下一年度的毛灌溉水量中。4.2.6当灌区渠系纳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时,则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并用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年毛灌溉水量中。4.2.7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提水灌区(包括井灌区)、管道输水灌区,宜利用水泵进(出)水管测流;不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宜参照渠灌区测定。4.2.8无量水设施的提水灌区,可参照扬程、水泵型号相同或类似的灌区测流资料,通过耗电(油)量换算为毛灌溉水量。4.2.9对于灌水频繁的提水灌区,可通过现场测试,绘制泵站的单位电量提水量(m3/kW.h)~净扬程曲线,通过记录每次灌水时的耗电量和净扬程,估算毛灌溉水量。净扬程的测算方法见附录D。4.2.10采用电量估算法的泵站必须设置独立的电表测算灌溉提水用电量。与管理、生活合用的泵站,应另外安装电表,核算水泵用电。4.2.11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可分别测算井灌和渠灌的毛灌溉水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水量。4.3净灌溉水量测定4.3.1一般规定4.3.1.1净灌溉水量应通过田间现场实测统计取得。4.3.1.2所选典型田块的面积应准确测定。4.3.1.3当灌溉区域较大,不能全部实测时,可选取典型田块测定其不同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灌区净灌溉水量由典型田块各种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与灌区相应种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累加计算得到。4.3.2典型田块选取4.3.2.1选取的典型田块应种植作物单一、有独立进水口、边界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典型田块在作物种类、灌溉方式、畦田规格、土地平整程度及坡度、土壤类型、灌溉制度与方法、地下水埋深等方面应具有代表性。44.3.2.2对于灌区的不同作物,宜分别选取典型田块。4.3.2.3大、中型灌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灌溉与管理差异等因素合理划分片区,按片区分别选取典型田块;每个片区中观测的每种作物至少应选取3个典型田块。4.3.2.4小型灌区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进行净灌溉水量观测。典型田块宜在种植空间均匀布置。4.3.2.5纯井灌区的典型田块应按照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取,在同种灌溉类型下对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进行净灌溉水量观测。4.3.3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4.3.3.1旱作物灌溉时,应在每次灌水前、后观测典型田块内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土壤含水率,该次单位面积的净灌水量,按公式(3)或附录B公式(15)计算:(3)式中:典净i—典型田块第i次灌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H—灌水期内典型田块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典型田块H深度土层内干土平均体积质量,t/m3;—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H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按附录A测定);—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H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按附录A测定)。溉水量,按公式(4)计算:式中:h1i—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h2i—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其他符号意义同前。4.3.3.3水田灌溉时若土壤处于非饱和状态,宜采用附录C的方法测定。也可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田间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确定灌水期间的入渗量,计算同公式(3)。4.3.3.4旱作物及水稻的灌水定额计算方法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区域,可直接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设计的灌溉定额。4.3.4灌区净灌溉水量4.3.4.1所测试作物应统计全生育期内的净灌溉水定额和净灌溉水量。4.3.4.2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可由式(5)计算:Ni典净lA典lNi NiA典lNi5式中:净ij—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典净l—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2;A典l—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某时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m3/hm2;Ni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典型田块数量。4.3.4.3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可按式(6)计算:j1i1式中:W净—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m3;Aij—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第实际灌溉面积,hm2;T—灌区内的作物种类;D—灌区内的片区数量。其他符号意义同前。4.3.4.4纯井灌区可按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纯井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可按式(7)计算:Aik(7)式中:W井净—纯井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m3;T1—样点灌区第k种灌溉类型作物种类数量;D1—井灌区灌溉类型数量。包括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其他符号意义同前。4.3.4.5非节水灌溉的灌区,宜采用下述方法确定作物净灌溉水量:在获得某种作物典型田块的平均净灌溉定额M均后,将其与该作物当年的标准灌溉定额M标进行比较。当M均kM标时,为正常灌溉,取MM均;当M均kM标时,产生了灌水浪费,取当MkM标。其中,k为调节系数,对于旱作物,k可取1.1;对于水稻,k可取1.05。4.3.4.6若灌区有淋洗盐碱要求时,所需的田间净淋洗盐碱水量应为田间净灌溉水量的一部分。净淋洗盐碱水量等于净淋洗盐碱灌溉定额与淋洗盐碱灌溉面积的乘积,净淋洗盐碱灌溉定额可根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地确定。4.3.4.7当作物生育期跨年度时,应按日历年分割计算生育期。4.4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4.4.1当灌区灌溉面积无法准确获得时,宜采用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与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相乘得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64.4.2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宜根据灌区渠首引入的总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可用公式(8)计算:WW式中:W渠净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灌水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m3;W渠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灌水渠首引入的总水量,m3。4.4.3测试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渠系末级固定渠道输出的总水量,应通过布设量水设施进行全面实测统计。当不具备全面实测统计条件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测定典型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并推求各级固定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连乘法计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4.4.4采用连乘法推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可按公式(9)计算:渠系i干i支i斗i衣i(9)式中:干i、支i、斗i、衣i—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灌水的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4.4.5灌区渠系中间缺级时,应按实际级别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连乘得到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4.4.6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可采用动水法或静水法进行测试。山丘区坡度较陡渠道宜采用动水法测试。4.4.7动水法测试应根据渠道布置情况,选择长度满足测试要求的代表性渠段,观测上、下游两断面及断面之间各分水口同一时间的流量,通过量化渠道损失流量,推求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按公式(10)计算:渠道(10)式中:渠道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Q上—上断面流量,m3/s;Q下—下断面流量,m3/s;qi—上下断面之间第i个分水口的流量,m3/s;d—上下断面之间分水口的数量。4.4.8动水法测试渠段应满足GB/T50363附录A.0.2和GB/T21303相关要求。若渠道长度不能满足要求,可在渠道首尾各选择合适断面,待首尾处流量(或水位)稳定时测试。4.4.9静水法测试渠段应满足GB/T50600的规定。74.5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4.5.1田间毛灌溉水量观测位置宜布置在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4.5.2若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不具备观测条件,可将观测位置适当前移至合适位置。计算田间毛灌溉水量时,应扣除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到观测位置的渠系输水损失。4.5.3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时,末级管道可采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施测量。4.5.4采用喷滴灌时,末端灌水器可采用水表或体积法测试。4.5.5作物某次灌水时的田间净灌水定额应采用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方法测算。计算作物全生育期或全年的净灌水定额,还应满足4.3.4.6的要求。4.5.6灌区某次或某时段(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根据灌区各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用水量,按式(11)计算:N典iWiNWi Wi式中:田—灌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典i—灌区第i个典型田块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Wi—灌区第i个典型田块所代表作物实灌面积上的用水量,其值为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与其所代表区域作物实灌面积的乘积,m3;N—灌区典型田块的总数。4.5.7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SL/Z699附录B或附录C的方法测算。4.6水量计量4.6.1一般规定4.6.1.1灌溉渠(管)道上宜设置计量设施测量水量。4.6.1.2渠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进口建筑物或进口渠段。4.6.1.3管道输水(含喷滴灌)灌区量水设施安装在首部枢纽位置。4.6.1.4渠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出口处或下一级渠道的进口处。4.6.1.5渠道量水测点应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的横断面,沿渠道的宽度、深度和底坡相同的渠段,且在壅水变动影响范围以外。渠段内不得有影响水流的建筑物和杂草。4.6.1.6管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管道出口上游或下一级管道的进口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要求。4.6.1.7灌溉渠道和管道量水应满足GB/T21303要求。4.6.2量水方法4.6.2.1渠道量水方法可采用流速仪法、水工建筑物量水法、标准断面法或特设量水设备法等,宜优先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法。具备条件的站点可采用自动化量水方法。4.6.2.2渠道纵横断面规则、渠段顺直、水流均匀、测流断面不受建筑物泄流影响的渠道可采用流速仪法量水。4.6.2.3斗渠、农渠等小型渠道,宜优先选用特设量水设备或流速仪法,U型渠道宜采用抛物8线量水槽。4.6.2.4土渠采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宜对测流渠段进行护底和衬砌,防止测流断面冲刷变4.6.2.5利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率定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4.6.2.6渠道上符合下列条件的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等建筑物可用于量水:a)建筑物本身完整无损、无变形、无剥蚀、不漏水;b)调节设备良好,启闭设备完整,闸门无歪斜,无损坏,无扭曲变形,闸门边缘与闸槽吻合紧密,不漏水;c)建筑物前后、闸孔或闸槽中无泥沙淤积及杂物阻水;d)符合水力计算要求,建筑物上游(或闸前)、下游(或闸后)水位差大于5cm;e)水流呈淹没流状态时,应率定其流量系数。4.6.2.7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时,其淹没度不宜大于0.9。4.6.2.8进入典型田块的渠道灌溉水量,宜选用薄壁堰、简易量水槽等量水设备计量。4.6.2.9机井供水量,宜选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备计量。以地面水为水源的低压输水管道、喷滴灌管道,宜选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测流设备,不宜采用旋翼式水表。5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5.1一般规定5.1.1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由测试的区域内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其毛灌溉水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取得。5.1.2当区域内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试所有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条件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测试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5.2样点灌区选择5.2.1样点灌区应能反映区域灌区整体特点,按下列原则选择:a)代表性。综合考虑灌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工程设施状况、管理水平、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所选样点灌区能代表区域范围内同类型灌区;b)可行性。样点灌区应具备开展测量活动的硬件条件;提水泵站必须能准确计量灌溉用电量;c)稳定性。选取的样点灌区在年际间要保持相对稳定。县(区)范围内灌区数量变化不大于上个年度的20%。样点灌区的改造应与其他灌区同步。5.2.2区域样点灌区数量应按下列要求确定:a)大型灌区:区域内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样点灌区测算分析范围,大型灌区的总数量即为大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Ab)中型灌区:按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中型)的大小可分为3个档次,即AA中型3333hm2、3333hm2A中型4hm24hm2A中型2104hm2。中型灌区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数量不应少于本省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各档次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应少于本省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10%;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水源类型(如有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省级区域该档次比例相协调;c)小型灌区:单个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应不小于6.7hm2。小型灌区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9的数量,以保证样点灌区的代表性。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两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应与区域该档次比例协调;d)纯井灌区:以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纯井灌区应按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分别选择代表性样点灌区。在每种灌溉类型中,同一土壤类型、同一作物至少选择2个样点灌区。5.2.3区域内样点灌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当区域内同规模或类型的样点灌区由于节水改造等原因达不到代表性的要求时,应对改造规模或类型样点灌区进行合理调整。5.3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5.3.1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式(12)计算确定:大N大N 大N大N(12)式中:大—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i—第i个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大i—第i个大型灌区毛灌溉水量,万m3;N大—区域大型灌区数量。5.3.2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以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不同灌区面积规模(A中型3333hm2、3333hm2A中型4hm2、4hm2A中型2104hm2)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中i),然后按公式(13)计算:33WiWi中i—区域第i个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为1、2、3,分别表示有效灌溉面积为A中型3333hm2、3333hm2A中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hm24hm2A中型2104hm2灌区)W中i—区域第i个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为1、2、3,分别表示有效灌溉面积为A中型3333hm2、3333hm2A中型4hm24hm2A中型2104hm2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3。5.3.3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小型灌区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平均法按公式(14)计算:(14)小—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小i—区域小型第i个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N小—区域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5.3.4区域纯井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观测分析得出的各纯井灌区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基础,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按公式(15)计算:式中:井—区域纯井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微—区域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水地W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W管、W喷、W微—区域土质渠道输水地面灌、防渗渠道输水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纯井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3。5.3.5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公式(16)计算:式中:区域—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井—区域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井—区域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的毛灌溉水量,万m3。6区域灌溉用水量测定6.1区域灌溉用水量为区域内作物灌溉从水源获得的毛灌溉水量之和。6.2当区域内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定所有灌区取水量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测定样点灌区平均毛灌溉定额,以样点灌区亩毛灌溉定额为基础计算区域灌溉取水量。(资料性附录)旱作物土壤含水率与净灌水定额测定方法A.1土壤含水率测定方法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土壤含水率取点数目和位置选择应根据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和测试精度要求确2.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宜分层测定。每层深度不宜大于0.2m。3.土壤含水率宜采用先进测试仪器,如时域反射仪(TDR)、频率反射仪(FDR)等以提高测试效率。不具备上述设备者,可采用烘干法测定。4.在每个测点做标记。5.采用TDR或FDR测定含水率时,每个田块测点不低于3个。6.灌水前后分别在前述测点附近测定土壤含水率,测定方法同前。A.2旱作物净灌水定额计算可按照公式(17)或(18)计算W(17)式中:W净i典型田块净灌溉定额,m2/hm2;h——计划湿润层中各层的深度,m;k——作物计划湿润层的分层数;——第k层土壤灌水前的平均质量含水率,%;1k——第k层土壤灌水前的平均体积含水率,%;2k——第k层土壤灌水前的平均质量含水率,%;2k——第k层土壤灌水前的平均质量含水率,%;——典型田块H深度土层内干土平均体积质量,t/m3。(资料性附录)有水层时水田灌水定额与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方法B.1有水层灌溉时,水田灌水定额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在典型田块固定位置安装测桩和测针,记录灌水前田面水位Z1;2.正常灌溉,记录末级固定渠(管)道放出的总水量W末;3.灌水结束后,每10min测定田间水层,至田间水层达到稳定,记录田面水位Z2。B.2水田净灌水定额可按照公式(19)计算:IZ2-Z1(19)式中:I—有水层水田净灌水定额,mm;Z1—灌水前田间水位,mm;Z2—灌水后田间水位,mm。B.3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可按照公式(20)计算:20)式中:田有水层时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A—典型田块面积,ha;W末—末级固定渠(管)道放出的总水量,m3;其他符号意义同前。B.4生育期内,无水层时的净灌水定额测定方法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水层水田净灌水定额实测方法灌水前水田处于非饱和状态时净灌水定额应符合下列要求:C.1无水层水田灌水定额当水田处于无水层且表土含水率较低时,初期土壤渗吸速度较快,采用水位变化法测算净灌水定额时,应考虑灌入期间水田的入渗水量。灌入水田的水量I分为2个部分,即灌水期间入渗到土壤的水量I1和储存于田面的水量I2之和,按公式(21)计算:II1I2(21)式中:I—无水层水田净灌水定额,mm;I1—灌水期间入渗到土壤的水量,mm。测算方法见公式(24I2—灌水期间储存于田面的水量,mm;测算方法见C.5。C.2测定位置确定在每个典型田块选择1~3个测点,其含水率和作物长势、地面高程具有代表性。C.3入渗筒安装在上述测点,预埋无底硬质材料筒(上下直径必须相同),筒下缘埋入地面以下20cm以上,并使筒壁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侧渗。为便于观测和操作,减少筒内微地形起伏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筒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筒内圆心位置预先打入硬质材料桩,其上端水平,并高出地面Hi(Hi可取大田设计灌水深度的2/3左右,保持入渗水头与大田基本一致)。筒内土面应保持平整。灌水前可在筒内铺设透水材料防冲刷。C.4灌水期间入渗筒入渗水量测定根据设计加水深度Hi和测筒内径D(直径),计算需注入的水量,并增加20%左右,量测其体积为V1。田块开始进水时,迅速向筒内加水与木桩顶端齐平。量取容器内剩余水量V2。根据测筒内径,计算实际注入测筒的水深H和注水期间的入渗水量h1,见公式(22)、(23H'(22)h1H-Hi(23)灌水结束30~60min后,测定筒内水位与木桩顶端的差值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养殖场用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国有企业总经理人才选拔合同3篇
- 2024年淮北考从业资格证客运试题
- 2024年包头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答案
- 2024年度煤场地租赁合同范本模板2篇
- 2024年甘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及答案
- 2024常用购销协议格式样本版
- 2024年个性T恤定制合同3篇
- 2024年互联网企业联合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4年地质遗迹勘探合作协议3篇
- 物流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 品类创新:成为第一的终极战略
- 农田水利与灌溉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纵剪工艺可编辑
-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探究诗化特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
- 3.5《摆的快慢》课件
- 烟草行业法律法规知识课件
- 装配图专业知识讲座
- 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其防范与处理演示文稿
- 开心麻花《白蛇前传》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