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解析版)_第1页
(讲义)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解析版)_第2页
(讲义)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解析版)_第3页
(讲义)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解析版)_第4页
(讲义)专题08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目录考情分析阶段特征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考点一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洋务运动知识点2边疆危机【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洋务运动(命题角度:近代化/近代教育/民族工业)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2《马关条约》知识点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中日甲午战争(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中日关系)考向02《马关条约》(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中日关系)考向0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命题角度:民族危机)考点三戊戌变法【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康有为、梁维新等派代表知识点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康有为、梁维新等维新派代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考向02百日维新(命题角度: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点2《辛丑条约》的签订知识点3义和团运动【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命题角度:民族危机)考向02《辛丑条约》(命题角度:民族危机/近代外交)考向03义和团运动(命题角度:人民力量)链接中考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文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页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考点一,,命题,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洋务运动,考查其背景、目的、措施、结果、意义、评价及失败的原因,且与其他近代化的探索相联系整合为材料题;考查侧重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的作用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等)。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命题角度仍然是民族危机/中日关系,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甲午中日战争,侧重战争的过程,特别是邓世昌的事迹,塑造家国情怀;《马关条约》的考查常与其他条约联系,考查其通商口岸的变化、资本输出等,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列强瓜分中国,侧重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及其严重后果。考点三,戊戌变法,命题角度: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属于高频考点。考查的命题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人士的考查,不是主要考向,侧重维新变法的准备活动以及维新变法思想产生的根源即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的考查是重要考向,主要考查其内容、性质、影响、启示及失败的原因,且常与其他近代化探索联系整合。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命题角度仍然是民族危机,是重要的考向。考查的命题点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是高频考点,侧重战争的原因以及影响,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也常与其他侵华战争的史事整合为材料题进行考查;《辛丑条约》,是高频考点,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角度,侧重条约内容,影响的考查,常与其他条约整合,突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义和团运动,不是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其意义,突出其反侵略以及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局限性。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本专题涉及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列强通过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华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中国也逐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这一沉沦过程中,尽管阶级不同、身份不同,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并未放弃挽救中华民族。政治方面洋务派为富国强兵而掀起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方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思想文化方面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办新式学校,传播西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专题08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专题08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考点一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知识点1、洋务运动【课标】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中国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3.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两派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背景国内(1)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使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2)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立近代化国防,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国际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目的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直接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枢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实际领导机构学习层面器物层面(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措施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起,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代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目的:辅助军事工业,解决军事工业急需大量费用的困难军事:建立新式陆海军新式陆军与塞防: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新式海军与海防:(1)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北洋海军、北洋水师)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2)1885年,清政府建立台湾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发展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创办新式学堂: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作用: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和军事人才)作用: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结果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2)重要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洋务派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百般阻挠和破坏;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评价积极: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有着许多弊端,存在着严重的贪污腐败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启示学习西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改革必须要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应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学习他国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经典史料:《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知识拓展】1.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实现社会转型。近代化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与启示?①原因:一方面,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也不会让中国掌握先进的技术。②教训:只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不触动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③启示:地主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要紧跟时代潮流,对外开放,改革创新等。3.洋务运动的性质与评价?①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②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③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④启示: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政治制度的腐朽制约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不改变腐朽的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强大。【知识拓展】中外近代化对比知识点2、边疆危机【课标】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主要内容易混易错美、日侵略台湾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沈葆桢率兵入台保台。收复新疆:左宗棠;抗法名将:刘明超、刘永福、冯子材收复新疆①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英予以支持;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地区;②为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③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加强了西北塞防。中法战争①台湾:1884年法军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②越南:法国侵略越南,刘永福率黑旗军助越抗法;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初,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战局。③建立行省:清政府于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中国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史的区别: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即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两派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维护清朝的统治。4.[新角度]工业化道路的借鉴【家国情怀】围绕“工业化道路的借鉴”提炼观点,结合上述内容梳理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观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世界发展紧密相关。论述: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工业化道路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综上所述,我国的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与世界工业化发展紧密相关。5.【唯物史观】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请说明理由。材料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八上P23)【历史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一:同意。理由: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确实是一场虚有其表的运动。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洋务运动并不是一场虚有其表的运动。观点三:不同意。理由: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使中国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但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才使中国有了大机器生产,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有了新型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迈向近代化道路,在中国近代生产力解放过程中起到了启蒙作用,因此应全面、客观地看待洋务运动。考向洋务运动(命题角度:近代化/近代教育/民族工业)【例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值得加以肯定。他是要肯定洋务运动的(

)A.指导思想 B.目的 C.历史地位 D.性质【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值得加以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名师点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学者是要肯定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C项正确。【变式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

)A.注重进行近代国防建设 B.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即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招商局”、“布厂”、“煤矿金矿”属于民用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辅助军工企业,而不是为进行国防建设,排除A项;材料里提到“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重点是表明创办民用企业是为了辅助军事工业,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是方式手段,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创办民用企业增加收入,辅助军事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1-2】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平定国内农民起义 B.抵制外来侵略 C.维护清王朝统治 D.发展民族工业【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曾国藩:“(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这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C项正确;平定国内农民起义没有反映“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的内容,排除A项;抵制外来侵略没有反映“办洋务可以剿发逆(平定国内农民起义)”的内容,排除B项;发展民族工业不是洋务运动进行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1、甲午中日战争【课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主要内容易混易错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对外侵略和掠夺。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欲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时间1894—1895年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要求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清军,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本宣战主要战役平壤战役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清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乘机夺取了制海权邓世昌的主要事迹:1894年黄海海战时,为保护旗舰,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锋在前,在船身中弹倾斜,弹药将尽时,下令全力以赴撞击敌舰——吉野舰。致远舰中鱼雷后,邓世昌坠身入海,临死前断然表示“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光绪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邓世昌)足壮海军威。”辽东战役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直逼辽阳。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徐邦道孤军迎战,血战四天,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旅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彻底破产)性质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2)内部原因:统治者妥协退让,指挥不当,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方针,贻误战机(3)外部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力大增,且侵华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影响对中国: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对日本:利用巨额赔款发展军事、教育、经济,增强了实力,跻身于帝国主义国家行列对远东: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原有格局,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知识拓展】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爱国清军的抗日斗争①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为国牺牲;②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③徐邦道在旅顺之战中孤军奋战。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总体装备落后,李鸿章采取“避和求战”政策,清军中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政治上,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日本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核心素养】知识点2、《马关条约》【课标】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主要内容易混易错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代表:李鸿章(中国)伊藤博文(日本)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表明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危害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再次分离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增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力增开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投资建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合法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对中国:①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③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对日本:①日本割占中国领土,既掠夺了资源,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建立了基地②获得的巨额赔款大多数被充作军费,使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强国③开放通商口岸和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日本商品和资本输出,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史解释】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以此达到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手段。【知识拓展】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日军占领台湾,便利了日本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而日本利用赔偿作军费,迅速发展军事工业和军队,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3)增开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经济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知识点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主要内容易混易错瓜分中国狂潮契机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因干涉“有功”,俄、法、德以恩人自居,向清政府索取修建铁路、开采矿产等特权,沙俄更是趁机扩大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时局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同时也体现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三国干涉还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是主持国际公平正义。方式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背景:美国世界强国地位确立;美国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概况: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影响: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历史解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①提出:1899年美国提出,主要精神是实现美国与列强在中国“利益均沾,机会均等”;②实现:1922年,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的原因和表现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表现:政治上,从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思想上,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2.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清政府是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是中国政府主动实施的,是互赢互惠的。3.历史论证: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意识真正觉醒(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由此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真正觉醒;政治上,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实业救国”;思想上,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综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运动和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的高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4.【时空观念·能够将事件、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及具体的地理空间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观点论述: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根据上述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简析: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海防力量薄弱,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近代海军虽建立起来,但仍未获胜,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再遭到破坏。海洋防卫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我国要重视海洋防卫,加强海防建设。考向01中日甲午战争(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中日关系)【例1】(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详解】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规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致远舰参与的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名师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采用排除法: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邓世昌”不符,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之前邓世昌已经牺牲,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1-1】近代以来,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各项抵抗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黄海海战③林则徐虎门销烟④左宗棠收复新疆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②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③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④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是在1878年。因此,先后顺序为③①④②,B项正确;ACD项顺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变式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同日本激战于黄海,C项正确;鸦片战争未在黄海进行决战,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未在黄海发生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未在黄海发生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考向02《马关条约》(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中日关系)【例2】(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因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产生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详解】《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潮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其中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以前条约中没有的内容,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C项正确。【名师点拨】掌握中国近代史中的四大条约内容,积累必备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必要的。本题中了解《马关条约》的最具特色的内容就是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即可。【变式2-1】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沢可知,1895年,《马关条釣》签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使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符合题干“投资+特权”的内容,D项正确;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不能体现“投资+特权”,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史实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2-2】《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随后发生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导致戊戌变法发生 B.推动了义和团运动C.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引发资产阶级革命【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族危机更为深重,激起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由此可知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唤起了民族的觉醒,C项正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甲午中日战争唤起民族觉醒、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具体表现之一,只是对应题干的部分意思,排除ABD项。故选C项。考向0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例3】(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答案】B【详解】材料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B项正确。【名师点拨】通过漫画解读历史是近年来中考历史命题趋势之一,本题中的漫画体现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清政府出现史无前例的统治危机。【变式3-1】1897年冬,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中有两名传教士被杀,派遣远东舰队驶往胶州湾,占领沿岸各地,并于1898年3月6日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湾内各岛屿;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及“新界”等。材料反映的是(

)A.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三国干涉还辽,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湾内各岛屿”“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及‘新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A项。【变式3-2】“囗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囗应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荷兰【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囗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此则材料讲述的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后果,《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都比前面的条约更甚,《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符合材料的“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A项正确;其余三项的国家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考点三戊戌变法知识点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课标】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易混易错康有为、梁启超①“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宣传变法思想: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推动了戊戌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③推动“百日维新”: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1898年6月,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清政府宣布实行变法。(强学会、时务学堂、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时务报》和《国闻报》是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的报刊)严复①严复主持《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②翻译著作: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解释】为什么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在公车上书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主要是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虽有1888年的上书,但影响不大,他们的活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政治领域。但公车上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活动的具体表现,它冲破了清朝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它使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开始转变为一场政治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知识点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课标】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主要内容易混易错开始标志: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纲领),宣布实行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1.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3.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是维新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内容影响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打击了顽固派,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产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军事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机结果失败(戊戌政变: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变法一共进行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杨锐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2)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只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3)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4)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意义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⑵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⑶为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经典史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义》【知识拓展】1.【时空观念】戊戌变法的历程:1.2.【家国情怀】维新变法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有哪些值得后人学习的品质?身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敢于创新,敢于除旧布新。3.【核心素养】1.新考法,观点评析:【历史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评析。选择观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评析: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选择观点: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评析:不认同该观点。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变法举措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维新变法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2.新课标·学业要求评价戊戌变法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1)【唯物史观】结合时代背景,简述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答案]①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繁荣,个人利益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个人利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②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广大人民贡献力量:先进中国人要勇担时代重任,做民族脊梁、国家柱石;先进个人身上涌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2)【家国情怀】简要说明“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民族气节”的现实意义。[答案]既是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支柱。崇尚英雄气概,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唤起人们对祖国、对民族最深厚的情感,形成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传承民族气节,能够强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能够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能够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考向01康有为、梁维新等维新派代表(命题角度: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例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答案】A【详解】19世纪末,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形势下,梁启超、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力主变法图强。从而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正确。【名师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篇》,排除B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排除C项;19世纪末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变式1-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后,引起了当时进京赶考学子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向光绪皇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C项正确;虎门销烟是以林则徐为主导的政府行为,非群体意义的觉醒,排除A项;题意指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的群体觉醒事件,洋务运动开始于甲午战争之前,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面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1-2】1895-1898年,中国社会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强学报》等,它们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到1898年期间,是中国的维新运动时期,期间,中国社会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强学报》等,它们主要传播变法维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洋务派宣传师夷长技、自强、求富,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2百日维新(命题角度: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例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知()A.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B.维新力量发展迅速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A【详解】材料中“军机大臣”“守旧官僚”都属于顽固势力,“偷梁换柱”“拒不执行”说明戊戌变法过程中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A项正确。【名师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偷梁换柱”“拒不执行”“看不懂”“没办过”,军机大臣们所作所为表达了对改革的反对和排挤。【变式2-1】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此后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除旧布新。其中最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是(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些内容中最能够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以经济上采取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项正确;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属于政治方面,排除A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属于文化教育方面,排除C项;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变式2-2】“(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说明戊戌变法(

)A.挽救了民族危机 B.建立了民主政治C.引领了思想启蒙 D.动摇了封建根基【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其思想得到传播,C项正确;戊戌变法挽救了民族危机,排除A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并未建立了民主政治,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体现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根基,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标】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主要内容易混易错(1)原因:①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②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扩大在华权益③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斗争,尤其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时间:1900—1901年;(3)参与国:英、美、俄、日、意、法、德、奥;(4)头目: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5)路线:由天津向北京进犯;(6)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侵华的是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有11国。【知识拓展】1.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近代列强侵华罪行知识点2、《辛丑条约》的签订【课标】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辛丑条约》签订国:西、比、荷、俄、德、法、美、日、奥、意、英11国条款内容影响赔款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能说明)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外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使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的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影响(1)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全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易混易错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丑条约》里面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者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3.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知识拓展】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近代四大条约比较【核心素养】【重点突破】清政府的外患(西方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知识点3、义和团运动【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1)义和团运动主要内容易错易混1.兴起:义和团活动于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土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2.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3.口号: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4.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义和团在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5.义和团运动结果、意义: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对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义和团的反帝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对阻止列强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2)抗击八国联军抗击斗争廊坊狙击战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铁路沿线,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撤回天津攻占大沽炮台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炮台失陷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慈禧对外宣战围攻使馆界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侵略中国的借口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陷落结果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知识拓展】1.清政府的内忧: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之比较2.从近代史看启示1.认识《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1)从经济上看: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此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2)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就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从军事上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4)从外交上看: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由此可以看出,《辛丑条约》的签订,最终确立了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家国情怀】从近代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斗争的血泪史。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崛起和自强的推动力。我们要珍惜先辈们奋斗的成果,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3.【史料实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证“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材料1900年底,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八上P37)[答案]清政府同意列强的“议和”条件,并举中国之力来讨好列强;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4.【观点论述】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答案]观点: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论述: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军奋勇反抗,重创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将士奋勇作战,在弹药用尽后,加速撞击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在廊坊、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等地与八国联军进行作战。综上所述,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考向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命题角度:民族危机)【例1】(2021·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详解】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符合题意。【名师点拨】掌握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必备素养: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变式1-1】1900年6月16日《伦敦新闻画报》第3191期报道:中国的武圣庙在和平年代门可罗雀,战时却熙熙攘攘。士兵纷纷前来进贡、祈祷。庙门前挂着许多串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他们相信喧闹与火药的气味能取悦武圣,使其庇佑信众,帮助他们取得胜利。此项仪式,和清朝的其他仪式一样隆重,然而民众并不虔敬。不久,成千上万的义和团成员涌入天津和北京,围使馆,烧教堂,灭洋教,杀教民,最终爆发了与西方列强的全面战争,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然而民众并不虔敬。不久,成千上万的义和团成员涌入天津和北京,围使馆,烧教堂,灭洋教,杀教民,最终爆发了与西方列强的全面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随后,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1842年,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1860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1895年,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1-2】一份《上谕》中提到: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材料中的“朕”应指(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可知,拳匪指的是义和团,友邦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止兵议款指的是与列强停战谈判,所以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当时中国皇帝是光绪帝,C项正确;道光帝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皇帝;咸丰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皇帝,宣统帝继位时间是在1908年继位,ABD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考向02《辛丑条约》(命题角度:民族危机/近代外交)【例2】(2023·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没有涉及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但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所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名师点拨】近代四大条约中涉及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影响是D项。【变式2-1】)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小王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小张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小李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小孙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四个人中谁的话不合常理?(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孙【答案】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02年小李的说法不符合现实,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公车上书的时间是1895年,小王的说法符合题常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00年,小张的说法符合常理,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小孙的说法符合常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2-2】《辛丑条约》要求中国将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和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事务的总理衙门改为专管外交的外务部。这一要求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积极响应。李鸿章等人的反应表明(

)A.中国近代化始于机构调整 B.开明官员初具近代外交意识C.列强直接管理中国的内政 D.维新派丧权辱国迎合侵略者【答案】B【详解】从题干材料可知,总理衙门原为统管一切涉外事物和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事务的机构,其职能范围大,所管事务繁杂。后来,在列强的要求下,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专管外交事务,李鸿章、奕䜣等开明官员积极响应,这说明他们已经初具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其时间早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并未直接管理中国的内政,C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李鸿章、奕䜣等人是洋务派的代表,并非维新派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考向03义和团运动(命题角度:人民力量)【例3】(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答案】D【详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名师点拨】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变式3-1】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的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的一场战斗……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保卫战,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义和团,而不是天津人民,排除B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C项;俄国蚕食中国领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A项。【变式3-2】“在庚子(1900年)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上述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带有蒙昧迷信落后色彩C.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D.促进民族意识完全觉醒【答案】A【详解】据题干“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可知,西方列强无法实现瓜分中国的目的。说明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带有蒙昧迷信落后色彩,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义和团不反封建,排除C项;题干未反映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一、选择题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这说明(

)A.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81年,清政府为了运输开平煤矿的煤炭,建成唐胥铁路,后来铁路两端不断延伸,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C项正确;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可知与题干内容“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不符,排除A项;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与题干内容“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没有联系,排除B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题干内容“到1894年扩建成为天津至山海关铁路,弥补了北方多条水系互相平行、无法联通的缺憾”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这反映出其近代化的追求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答案】A【详解】据题干“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因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需要,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书籍主要以实用性技术和军事有关的书籍为主,反映了洋务运动的追求是自强求富,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的主张,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