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命题人:武汉第十二中学余珺审题人:武汉开发区一中陈雪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试卷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材料二: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B.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真面目难度很大。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B.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中的哪些观点。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答案】1.A2.C3.B4.材料一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明确真相有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基本形态。强调了真相的确认需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引入了符合论与融贯说两种理论,说明了逻辑真相如何基于本体真相并通过理论体系来验证其真实性。材料二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指出揭示事物真相不等于获得真理性认识,真相与假象常混淆增加分辨难度,且揭示真相有自然和社会原因。同时强调揭示真相所需要的道德勇气和个人牺牲精神,以及认识主体的素质在揭示真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5.①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人们夸赞皇帝新装漂亮,是一种主观判断,但实际上皇帝什么也没穿,这违背了本体真相。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称职或不愚蠢,做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判断。②真相的揭示需要勇气:这个故事反映了材料二的观点,即揭示真相往往需要勇气,甚至可能需要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挑战。最终,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打破了沉默,勇敢地说出了真相。③真相与假象的混淆:故事中的骗子制造了一个虚假的现象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从而造成了材料二中所说的真假难分的情况。皇帝和臣民们都陷入了假象之中,无法认清事实。④真相最终会被揭示:材料二指出,尽管揭示真相的过程可能会遭遇困难,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在这个故事中,真相最终由一个孩子揭示了皇帝的裸体,证明了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能被掩盖,但终究会有揭露的一天。【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真相”的概念及其复杂性。材料一从逻辑学角度区分了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强调了本体真相的基础性和逻辑真相的依赖性。材料二则从哲学和社会现实角度,讨论了揭示真相的难度及其对认识真理的重要性,指出了人性和社会因素对真相揭示的影响。两则材料共同强调了探寻真相的必要性和挑战,呼吁人们勇于面对和揭示真相,以追求真理。【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一提到“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实际上,材料一中指出,“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即作者认为尽管探寻真相艰难,但它是可以实现的目标,而非可望而不可即。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错误,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可能是没有船、没有码头或者船不在码头上等多种情况,而不是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船停泊在那里。B.“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错误,文中材料一只是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逻辑真相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但不能说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选项曲解文意。D.“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错误,材料二强调了揭示真相的难度,并指出人们的素质在这种揭示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没有明确将揭示真相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选项于文无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讨论的是“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并且提到了在实际生活中真假难辨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找的是一个例子,它描述的现象并不直接支持“真假难辨”或者“揭示真相的难度”。A.《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根据直观感觉得出的结论,与科学事实不符,说明了直观感知可能误导人们对真相的认知,符合材料二的观点。B.杨贵妃的美与时代审美观有关,这反映了美的标准随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变化,但与揭示真相的难度无关,更多涉及的是主观评价的变化,而不是客观真相的揭示问题,所以此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C.叶尾壁虎的例子展示了自然界中的伪装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人们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增加了识别真相的难度,符合材料二的观点。D.“虚假新闻”的存在使得公众难以分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直接反映了信息真假难辨的问题,符合材料二的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材料一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明确真相有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基本形态。本体真相指关乎存在的真相,即事物必然存在于某处;逻辑真相是在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的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反映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还提到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且依据融贯说得结论可能荒谬。强调了真相的确认需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引入了符合论与融贯说两种理论,说明了逻辑真相如何基于本体真相并通过理论体系来验证其真实性。材料一的核心在于通过对逻辑推理的理解来界定什么是真相,并且探讨了如何通过逻辑手段来检验一个命题是否为真。材料二围绕“真相”,侧重点在于:更多地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揭示真相的重要性及难度。指出揭示事物真相不等于获得真理性认识,真相与假象常混淆增加分辨难度,它指出揭示真相不仅是发现事物的本质,还包括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牺牲的勇气,揭示真相常遇阻碍甚至要付出代价,如哥白尼的例子。同时强调真相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人要做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怀着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客观世界并把握真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的这一情节很好地印证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真相的揭示以及人们对真相的认知过程。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人们夸赞皇帝新装漂亮,是一种主观判断,但实际上皇帝什么也没穿,这违背了本体真相。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称职或不愚蠢,做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判断。而小孩子说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反映了基于客观事实的逻辑真相,因为小孩子没有受到成人世界的主观观念影响,直接说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话。这符合材料一“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真相的揭示需要勇气:在这个故事中,尽管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并没有穿衣服,但没有人敢于直接说出真相,因为他们害怕被认为愚蠢或不称职。这反映了材料二的观点,即揭示真相往往需要勇气,甚至可能需要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挑战。最终,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打破了沉默,勇敢地说出了真相。真相与假象的混淆:故事中的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和盲从心理,使得所有人相信皇帝穿了一件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衣服。这导致了一个虚假的现象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从而造成了材料二中所说的真假难分的情况。皇帝和臣民们都陷入了假象之中,无法认清事实。在这个童话故事中,社会地位和人们对地位的追求成为了掩盖真相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害怕承认自己看不到衣服的事实,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会因此受损。真相最终会被揭示:材料二指出,尽管揭示真相的过程可能会遭遇困难,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在这个故事中,尽管一开始没有人敢说出真相,但最终还是由一个孩子揭示了皇帝的裸体,证明了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能被掩盖,但终究会有揭露的一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战白魔(美)赫尔曼·麦尔维尔亚哈船长不断地叫着,指挥着大家,海面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旋。莫比·迪克(白鲸名)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掉头,又冲击,再掉头,但阴谋始终无法得逞。亚哈船长刚刚避免了自己小艇的危险,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的小艇就被莫比·迪克拽到它的尾巴那儿去了,活像两只大玉米棒子一样在海面上互相撞来撞去。之后,莫比·迪克就潜进水里去了,留下两只小艇不住地在浪尖儿上打转儿。一时间,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的两只小艇上都乱作一团,各人救各人的命,各人想各人的辙。亚哈船长的索绳早就断了,这时便在水面上四处漂荡,遇到谁救谁。就在只剩下亚哈船长的一只船完好无损的时候,莫比·迪克从海底钻了出来。它用宽阔的前额向上猛地一顶,将亚哈船长的小艇撞向了空中。小艇在空中翻了几翻,最后船舷向下掉了下来,扣在了海面上。亚哈船长和自己的水手像海豹出洞一样,从艇底下钻了出来。包括亚哈船长在内,一个个惊魂未定。这样,他们的三条小艇落了个全军覆没。莫比·迪克看着这一切,似乎颇为满意,它悠然地停留了一会儿,没有再难为落水者,而是拖着一长串绳索,从容不迫地向下风游走了。亚哈船长虽然依旧愁容满面,但却不像昨天那样精疲力竭了。只是,他的牙腿(抹香鲸的牙骨做的假腿)断了,还剩下短短的一小截儿。斯达巴克首先过去扶着亚哈船长,亚哈船长把自己的身子靠在斯达巴克的身上。“这太舒服了,让我多靠一会儿吧,别管靠着谁了。”亚哈船长说。“您的腿怎么办呢?先生,要知道,那箍已经不行了。”木匠过来说。“可是,骨头该是没事的吧?”斯塔布关切地问。“哼,你不是都看到了?全都粉碎了,不过你们放心,我一点也不会放在心上,我会让你们知道:我亚哈是个什么样的好汉!”说罢,亚哈船长抬头向着桅上问:“那家伙现在去了哪儿了?”“它停在下风了,先生。”“好,现在把所有的备用艇都放下来,斯达巴克先生,请把上艇的水手都召集起来。”“让我先扶您到舷墙那边去吧。”斯达巴克想转移亚哈船长的话题。“不要管我,我让你招呼水手,没让你来侍候我,你这胆小鬼,怎么会给我来当大副。”“船长?”“不要说了,召集人。”亚哈船长看着水手们一一到齐。突然间,亚哈船长心头一惊:“怎么?费达拉不见了?”他又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上天保佑,他怎么会不见了呢?”亚哈船长迅速把大家召拢来,询问费达拉的下落,可没有人知道。“快去找,在全船找,不会没有的。”亚哈船长有点儿急了。可是,大家找遍了全船,真的没有。“他是让你的绳索绊住后,给拖下去了。”斯塔布说。“胡说!”“千真万确,船长,我向上天发誓,我亲眼看见的。”斯塔布真切地说。“怎么会呢?怎么会是我的绳子害了他呢?”“这不幸的人呀,你还没有亲眼见到我们捉住那白鲸,杀了它呀!你就这样走了,你永远也看不到了。”就在亚哈船长哀痛费达拉的时候,斯达巴克大声地叫了起来:“死心吧,老头儿,你看看,你想想,你根本捉不住那白鲸。”“那是一只魔怪,而我们却没有法力,你看看,我们已经碎了两只小艇,失了一个人,你的腿也完了,要是这样下去,我们肯定会全军覆没,那家伙不把我们拖到地狱是绝不肯罢休的!”“住嘴!斯达巴克,不要涣散军心,捉住莫比·迪克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上天早就交代给我们做的,我是秉承了命运的安排办理此事的。”“你作为我的部下,只有听从命令的份儿,别的,不必多言。”亚哈船长的目光像剑一样,刺得斯达巴克说不出话来。“大家都到我这里来。”亚哈船长招呼大家。众人聚在亚哈船长身边。“那白鬼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它和我们一样也已经精疲力竭了,就看我们谁能坚持住最后一口气,谁坚持得住谁就赢了。”“那家伙现在正在喘气,它明天还要再浮上来,不过那就是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次喷水了,我亚哈一定要看着那家伙死,我有勇气,你们呢?”“我们和您一样,和无畏的火神一样!”斯塔布带头嚷起来,众人一片附和声。这情景让亚哈船长着实激动。大伙散开了,暮色降临了。一切情况都和昨晚相似。亚哈船长闭起眼睛,面对着东方,期待着,期待着明天的来临——(节选自《白鲸》134章,有删改。)故事梗概:捕鲸船“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从事捕鲸四十年,一次捕鲸过程中,被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一心想追捕这条白鲸。后来,他的船几乎辗转全世界,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掉入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圣经》中人名,意为被遗弃的人)一人得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哈船长被白鲸咬掉一条腿后,对白鲸产生了深深的执念,将捕杀白鲸视为自己的使命和命运。B.当小艇遇难,艇上“各人救各人的命,各人想各人的辙”,体现出船员们自私胆小的一面。C.亚哈与白鲸力量对比悬殊,却坚持长期斗争。这一情节,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亚哈船长和白鲸长期斗争,老人圣地亚哥不放弃捕鱼,都是对职责的坚守。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鲸》充满各种对立关系,如宿命与反抗、陆地与海洋、上级与下级、追杀与反杀等。B.小说中,斯达巴克是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出现与船长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船长的形象特点。C.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设置了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对白鲸、捕鲸船及船员们命运的关注。D.《白鲸》有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呈现出异彩纷繁的多维性、开放性,具有恒久艺术价值。8.《白鲸》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请结合选文赏析其语言艺术。9.《白鲸》这部小说中,很多人物成了美国的文化符号,如苹果公司前创始人乔布斯最欣赏的是船长亚哈。请结合文本,从形象特点、精神价值等角度分析船长这一人物。【答案】6.B7.B8.①含蓄深沉,普通的语言之下饱含深刻的道理。②大量使用短句,干练简洁,活泼灵动,节奏感强。③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9.人物形象:①亚哈性格多样丰富。他虽有专横粗暴的一面,更有勇敢不屈的表现,真实、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丰富。②亚哈特点鲜明,如:敢于冒险、有责任心。他带领捕鲸船追捕白鲸,当船员遇险时,他主动施救等。精神价值:③亚哈具有迎难而上、不可屈服的精神品质。面对力量明显大于自己的白鲸,他毫不畏惧,不断挑战,这种精神给人以激励、鼓舞。④亚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但他追求“灵魂的尊严”的做法值得赞扬。在与白鲸的搏斗中,亚哈始终处于下风,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复仇,维护自己捕鲸船长的身份。【解析】【分析】文章通过亚哈船长与白鲸莫比·迪克的激烈对抗,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顽强抗争的主题。亚哈船长以执着、不屈的精神象征着对命运的挑战,即便面对巨大自然力量的反抗仍然不惧。麦尔维尔在故事中加入对命运、反抗等多重对立关系的探讨,构成了丰富的文学意义。【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体现出船员们自私胆小的一面”错误。小艇上的人顾不上他人,只能说明事故发生时大家的慌乱无助,而且亚哈船长还遇到谁就救谁,表现出无私的一面。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斯达巴克是一个反面人物”错误。斯达巴克不是反面人物,小说设置这一人物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丰富性,他多次劝亚哈放弃与白鲸争斗,反映出人的冷静与对命运的思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①含蓄深沉,富有哲理。如“住嘴!斯达巴克,不要涣散军心,捉住莫比·迪克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上天早就交代给我们做的,我是秉承了命运的安排办理此事的。”此句中“天经地义”“上天交代”“命运安排”等普通表述,揭示出亚哈船长将捕鲸行为上升到一种使命和宿命的高度;又如哈里船长鼓励大家时说“那白鬼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它和我们一样也已经精疲力竭了,就看我们谁能坚持住最后一口气,谁坚持得住谁就赢了”,捕捉白鲸是这样,做其他事也需要坚持。文中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②选文中大量出现短句结构,如“各人救各人的命,各人想各人的辙”“小艇在空中翻了几翻”“亚哈船长闭起眼睛”,这些短句不仅使得叙述更加紧凑有力,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灵动感和节奏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紧张刺激的捕鲸现场之中。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表现激烈对抗的情节,能够有效地调动读者的情绪。③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莫比·迪克(白鲸名)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掉头,又冲击,再掉头,但阴谋始终无法得逞”,“阴谋”一词赋予白鲸以人的智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白鲸的聪明,写出人们与之搏斗的艰难;“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的小艇就被莫比·迪克拽到它的尾巴那儿去了,活像两只大玉米棒子一样在海面上互相撞来撞去”,把两只船比喻成“大玉米棒子”,不仅形状相似,而且写出在白鲸面前船只的渺小和不堪一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①性格多样,既有专横粗暴一面,也有勇敢不屈的一面。亚哈船长在面对斯达巴克的劝阻时,表现出强烈的专制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如“你作为我的部下,只有听从命令的份儿,别的,不必多言。”这种强硬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船长的专横粗暴。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亚哈船长从未退缩。他坚定地追捕莫比·迪克,即使自己的小艇被毁,假腿断裂,依然不改初衷。这种勇敢和不屈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角色。②亚哈性格特点十分鲜明。为了捉住白鲸,他敢于冒险,带领三只小船追踪白鲸;他有责任心,是当中无愧的船队核心和精神领袖,当船员遇险时,他主动施救,如“亚哈船长的索绳早就断了,这时便在水面上四处漂荡,遇到谁救谁”,遭遇挫折后他给大家鼓励“那家伙现在正在喘气,它明天还要再浮上来,不过那就是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次喷水了,我亚哈一定要看着那家伙死,我有勇气,你们呢”。精神价值:③面对庞大的白鲸,人类显得十分渺小,但亚哈具有迎难而上、不可屈服的精神品质。他追踪白鲸,勇敢地和白鲸搏斗,面对力量明显大于自己的白鲸,他毫不畏惧,不断挑战,也不放弃,他说“它和我们一样也已经精疲力竭了,就看我们谁能坚持住最后一口气,谁坚持得住谁就赢了”。这种精神给人以激励、鼓舞。④亚哈船长虽然最终未能战胜莫比·迪克,但他追求“灵魂的尊严”的做法值得赞扬。在与莫比·迪克的多次交锋中,亚哈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屡次遭受重创。但是面对重重困难,他从未放弃,每次遭遇失败后,他都会重新振作,继续追捕莫比·迪克。亚哈船长将捕鲸视为自己的使命,在他看来,莫比·迪克弄断他的腿是对他极大的羞辱,对白鲸的复仇不仅仅是出于个人恩怨,更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捕鲸船长的身份和尊严。这进一步凸显了他作为一个失败英雄的特质,有一种悲剧式的壮美蕴含其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节选自《荀子·君道》)材料二: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节选自《韩非子·有度》)材料三:右臣访闻两浙诸郡,近年民间例织绸绢以备送纳,官吏欲行拣择,而奸猾人户及揽纳人递相扇和,不纳好绢,致使官吏无由拣择,期限既迫,不免受纳。岁岁如此,习以成风。臣自到郡,欲渐革此弊,即指挥受纳官吏,稍行拣择。至七月二十七日,有百姓二百余人,于受纳场前,大叫数声。遂相率入州衙;诣臣喧诉、臣以理喻遣。臣知此数百人,必非齐同发意,当有凶奸之人,为首纠率、密行缉探。当日据受纳官仁和县丞陈皓状申,有人户颜章、颜益纳绢五疋,并是轻疏糊药[注],丈尺短少,以此拣退。其逐人却将专典钳撮及与揽纳人等数百人,对监官高声叫啖,奔走前去。臣即时差人捉二人。只至明日,人户一时送纳好绢,更无一人敢行喧闹。臣寻体访得二人系第一等豪户颜巽之子。父子奸凶,众所畏恶。下狱之日,闾里称快。(节选自苏轼《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注]轻疏糊药:马虎地用药水浆洗绸绢,这里有以次充好之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国乱A弱矣B又皆释国法C而私其外D则是负薪而救火E也F乱弱G甚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省,简略;与《论语》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词义不同。B.“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常”与“国无常强”中的“常”词义相同。C.“于受纳场前”的“于”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于”用法相同。D.闾里,是古代居民户口编制单位,也是平民聚居处,这里指乡里民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肯定法在治理国家上的重要意义,而且认为君子是法的本源。有了懂法的君子来施行法,法便可以被有效地施行,君王便可安逸,国家便可安定。B.韩非子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法令不应偏袒权贵。依法办事国家就会强大,不依法办事就衰弱,荆齐两国从称霸走向衰弱的历史便说明这个道理。C.苏轼在任上励精图治。在得知近年存在民户故意拖延送纳时间,导致官吏被迫接收次等绸绢的不良现象后,决心治理,令受纳官推延挑选绸绢的时间。D.苏轼在处理案件时注重调查。面对骚乱,他派人暗中侦查,并据受纳官汇报的情况,获知颜氏兄弟带头闹事;在捉拿他们后,进一步查访其家庭背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2)遂相率入州衙,诣臣喧诉,臣以理喻遣。14.苏轼为何要严惩颜氏父子?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0.BDF11.B12.C13.(1)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好事不漏掉普通百姓。(2)于是他们相继都进入知州衙门,到我面前喧哗诉闹,我用讲道理使他们明白的方式来遣回。14.①治理骚乱,惩凶除恶;②打击欺诈行为,营造诚信风气;③维护法治尊严,树立执法权威。【解析】【导语】这些文言材料共同探讨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荀子强调君子的重要性,认为君子能推动法律的有效施行。韩非子则侧重于法律的客观性,指出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强大。苏轼的例子展现了法律实践中的具体措施,通过严惩不法之徒来维护法规的严肃性。三者结合,从理论、制度及实践层面阐明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国家已经陷入混乱和衰弱时,他们又都放弃国法,只顾谋取私利,这就像背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只会使混乱和衰弱更加严重!“国”作主语,“乱弱”作谓语,“矣”是句末语气词,应在B处断开;“释国法”与“私其外”均为动宾结构,中间用“而”连接,主语省略,都用“皆”修饰,不可断开,其后D处断开;“则是……也”是判断句,在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简略/反省。句意: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见到没有德行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B.错误。稳定的秩序/永恒、永远。两者意思不同。句意:推崇礼义,使法律极为完善,国家就有常规。/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C.正确。都是介词,在、在于。句意:在收纳的场地前。/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近年存在民户故意拖延送纳时间”错误。原文是说“近年民间例织绸绢以备送纳,官吏欲行拣择,而奸猾人户及揽纳人递相扇和,不纳好绢,致使官吏无由拣择,期限既迫,不免受纳”,所以不是民户故意拖延送纳时间,而是民户以及包揽纳税的人相互煽动附和,不缴纳好绢,致使官吏无法挑选,期限又紧迫,不得不接受收纳。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刑”,惩罚;“过”,罪过;“避”:回避;“匹夫”,平民百姓。(2)“相率”,相继;“诣”,到;“喧诉”,大声喧闹申诉;“喻”,晓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惩凶除恶。颜氏父子行为恶劣“有人户颜章、颜益纳绢五疋,并是轻疏糊药,丈尺短少,以此拣退。其逐人却将专典钳撮及与揽纳人等数百人,对监官高声叫啖,奔走前去”颜氏父子上缴的绢以次充好,被拣退之后,还带领数百人对监官高声叫嚷,行为极为嚣张,带头扰乱了缴纳纲绢的秩序。②打击欺诈行为,树立良好风气。“岁岁如此,习以成风。臣自到郡,欲渐革此弊”近年民间上缴纲绢时,奸猾人户及揽纳人相互煽动,不纳好绢,这种不良风气已持续很久。苏轼严惩颜氏父子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树立良好的缴纳纲绢的风气,革除积弊。③维护法治尊严,树立执法权威。“父子奸凶,众所畏恶。下狱之日,闾里称快”颜氏父子奸恶凶暴,众人畏惧厌恶。对他们的严惩符合民众的期望,树立了执法权威,维护了社会公正。参考译文:材料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律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治理整个国家了;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在实施的先后顺序上会出错,不能应对事情的变化,足以使国家混乱。不懂得法律的意义而只去整理法律条文的数目,即使条文很多,遇到事情也一定会混乱。所以英明的君主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昏庸的君主急于得到权势。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就会自身安逸而国家安定,功绩伟大而名声美好,上可以称王,下可以称霸。所以君主在寻求人才时辛劳,而在使用人才时就安逸了。推崇礼义,使法律极为完善,国家就有常规;推崇贤人,任用能人,百姓就知道方向;汇集公议,公开审察,百姓就不会疑惑;奖赏勤劳惩罚懒惰,百姓就不会懈怠。材料二: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也没有永久的衰弱。执行法律的人强硬,国家就强盛;执行法律的人软弱,国家就衰弱。所以有楚庄王、齐桓公在,那么楚国、齐国就可以称霸;有燕昭王、魏安釐王在,那么燕国、魏国就可以强大。现在那些都已亡国的国家,他们的群臣官吏都致力于使国家混乱而不致力于使国家治理。当国家已经陷入混乱和衰弱时,他们又都放弃国法,只顾谋取私利,这就像背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只会使混乱和衰弱更加严重。所以说:技艺高超的木匠用肉眼测度也能合乎墨线,但必定先用圆规和角尺作为标准;智力极高的人办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为参照。所以用法律治理国家,不过是像按照既定的法度去做事罢了。法律不偏袒权贵,墨线不迁就弯曲的东西。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好事不漏掉普通百姓。所以纠正君主的过失,追究臣下的邪恶,治理混乱,判断谬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民众的行为规范,没有什么比得上法律。整治官吏,威慑民众,摒弃放荡懈怠的行为,制止欺诈虚伪的风气,没有什么比得上刑罚。刑罚重了,就不敢因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人;法律严明,那么君主就会受到尊崇而不被侵犯。材料三:臣下我访查听说两浙各郡,近年民间按惯例织绸绢以备缴纳,官吏想要进行挑选,而奸诈狡猾的民户以及包揽纳税的人相互煽动附和,不缴纳好绢,致使官吏无法挑选,期限又紧迫,不得不接受收纳。年年如此,习以为常形成风气。我自从到任这个郡,想要逐渐革除这个弊端,就指挥负责收纳的官吏,稍加挑选。到七月二十七日,有百姓二百多人,在收纳的场地前,大声叫嚷几声。于是他们相继都进入知州衙门,到我面前喧哗诉闹,我用讲道理使他们明白的方式来遣回。我知道这几百人,必定不是齐心协力同时发动的,应当有凶恶奸猾的人,带头纠集众人。我秘密派人进行侦查。当天据负责收纳的仁和县丞陈皓呈文申报,有人户颜章、颜益缴纳五匹绢,都是轻薄稀疏上过糊药,尺寸短小,因此被挑选出来退回。这两人却带领专门负责征收的人员以及包揽纳税的人等几百人,对着监收官员高声叫嚷,奔跑着前去。我立刻派人捉拿这两个人。等到第二天,民户一下子都送来好绢,再没有一个人敢喧闹。我不久察访得知这两人是第一等豪户颜巽的儿子。父子奸恶凶暴,众人畏惧厌恶。他们被投入监狱的那天,乡里百姓拍手称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①主父:《汉书》记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多厌之”。②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投宿新丰被旅店主人轻视,后至长安做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马周代常何条陈多事皆合上意,后被授任监察御史。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写出诗人在飘零落拓中以酒解愁,第二句写主人捧杯劝酒,祝福健康。B.诗人以主父偃自比,“主父西游困不归”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抒发久羁之苦。C.“天荒地老无人识”运用夸张写出马周有才华却“无人识”;“直犯龙颜请恩泽”抒发了冒犯皇帝的无奈悲苦。D.诗中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一句中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一句中的“我”指诗人自己。16.本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本诗的后四句与《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C16.①《致酒行》最后两句写年少之人当有凌云壮志,不会有人怜惜你处于困境,悲叹也是徒然,表达了诗人的自勉——面对困境应立凌云之志积极进取不应一味悲叹。②《将进酒》中最后两句“呼儿”“与尔”,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万古愁”与开篇之“悲”照应,显示出李白在豪迈乐观掩饰下对自己韶华已逝、怀才不遇的悲愤。【解析】【导语】李贺的《致酒行》通过劝酒的形式,抒发了诗人自身在飘泊中怀才不遇的愁苦。诗中以主父偃和马周的典故为喻,表现出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与不甘,结尾用豪迈转向忧思,体现出对理想抱负的执著和对现实的无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冒犯皇帝的悲无奈苦”错误。“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意思是“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没有冒犯皇帝,更无所谓悲苦,本诗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致酒行》结尾几句意思是,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大亮。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作者直抒胸臆,“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谁念”句,既是自我激励,也是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总体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面对困境应立凌云之志积极进取。《将进酒》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尔”,口气很大,而且具有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可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狂放不羁的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恕者,如心也”,即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强调的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恕”字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意大致相同。(2)《将进酒》中李白运用曹植狂欢的典故,表现自己忧愤和狂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江”与“月”经常被搭配在一起营造独特的意境,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己所不欲②.勿施于人③.陈王昔时宴平乐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欲、勿、宴、谑、酹。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当草叶上凝起的露珠泫然欲滴,当沁人的凉风拂过脸颊,天空愈发明净深远,秋意日渐厚重,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白露翩然而至,同时,夏日残留的暑气慢慢散去,秋风裹挟着凉意从北到南,山峦间层林渐染,田野里瓜果飘香,在一片A里,秋天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时,人们以四时配五行,五行对应五色,秋属金,金对应白色,(甲),故称“白露”。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尚热,昼夜温差变大,夜晚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水珠,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B。时至白露,秋风渐起,露水渐浓。此时,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①日照强度减小,②夜间常晴朗少云,③地面辐射散热快,④气温下降也逐渐加速,⑤即使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我国国土辽阔,南北温差较大,此时,北方大踏步向秋季迈进,而南方离真正的秋天还有一段距离。总体而言,白露期间降水开始显著减少,但华西地区比较特殊,此时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节。金秋的风,不仅送来了凉爽,(乙)。“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白露时节,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的秋收作物也已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的喜悦笑颜,即将随着早晨的露珠,在农人的脸上展现。白露晶莹,天高澄澈,让我们一起感受秋季的稳健与厚重,拥抱收获的喜悦。18.文中第一段用“山峦间层林渐染,田野里瓜果飘香”写出了秋天的美景,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以“春”为主体,写一组对偶句,展现春天的美。要求:意象贴切,语意完整,表达流畅。(字数不超过20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感受秋季的稳健与厚重”,有人说不合语言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示例:公园里百花争艳,草原上绿草如茵。19.A硕果累累 B晶莹剔透20.①处,修改为“日照强度减弱”。⑤处,修改为“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21.甲:便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乙:还带来了收获的消息22.可以使用。“稳健与厚重”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稳重”形象地表现了秋季气候稳定、秋高气爽的特点;“厚重”体现了秋季丰收的景象。因此,这种描述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可以唤起人们对秋季特质的共鸣感受。不合逻辑。“稳健”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厚重”则多用于描述物体的重量感或文化、历史的积淀感。秋季本身是自然现象,不具备人的性格特征或物体的物理属性,因此使用“稳健”和“厚重”来形容不符合逻辑。【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根据“山峦间层林渐染,田野里瓜果飘香”分析对偶手法的特点,经分析可知,对偶的特点是: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然后再结合题干要求以“春”为主体进行描写,可选择代表春天的美丽的景物或事物。文段中选取了山峦间的层林和田野里的瓜果作为秋天的代表,考生可以选择公园里的百花和草原上的绿草作为描写对象。最后要注意语意的完整、表达的流畅以及字数的要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由前文“田野里瓜果飘香”可知,此处描写了秋天果实丰收的景象,所以可用成语“硕果累累”。硕果累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B处,该成语修饰的是前文的“水珠”,与“晨光的照耀”相对应,此处指水珠晶莹透亮,所以可用成语“晶莹剔透”。晶莹剔透:形容非常光亮明澈。【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处“强度减小”搭配不当,应修改为“强度减弱”。⑤处“即使有……”不合逻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从逻辑关系上看,该句与前文是因果关系,应将“即使”修改为“所以”。【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空,根据后文“故称‘白露’”可知,前文解释的是称为“白露”的原因,因为“秋属金,金对应白色”所以就用“白”来形容秋天的露水,据此可写“便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乙空,由“不仅”可知,后文应用“而且”或“还”等关联词语衔接,再由“收获季节”“秋收作物也已成熟”等可知,金秋的风还送来了收获(丰收)的消息,据此可写“还带来了收获的消息”。【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逻辑的能力。可以使用的观点:主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稳健与厚重”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稳健”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稳重,“厚重”则多用于描述物体的丰富而贵重。这两个词语用在此处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业用水处理设备安装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室内设计及装修服务费用标准协议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上海住宅消防工程设计变更合同2篇
- 2024年度石灰石矿开采及石灰粉生产合同3篇
- 2024年度研发成果共享与许可协议
- 2024年度室内门买卖合同条款2篇
- 2024年多语种翻译服务协议模板汇编版B版
- 2024履约担保协议法律文件版B版
- 2024年APP宣传与运营合作合同版
- 酒及饮料加工机械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Unit-1》测试试题
-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课件 项目8 飞机大战游戏
- 2024秋国开学习网《形势与政策》形考任务专题测验1-5答案
-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
- 站台货场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GB 3836.15-2024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设计、选型、安装规范
- 5.3.4 方案决策问题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人民日报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PANTONE国际色卡CMYK色值对照表3
- 新员工个人转正工作总结范文-转正工作总结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谁多?谁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