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题汇编PAGEPAGE1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目录考点0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考点02辽夏金元的统治 5考点0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8考点04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3(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答案】B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延续武举考试;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变化:选任方式: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因: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西方军事科技的先进,以此挽救统治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1.【答案】A2.【答案】(1)困难: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差);民众(百姓)生活困难(艰苦、困苦、艰难);地方人才缺乏(少)。措施: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法);实行青苗法;改革学校,培养人才。(2)原则: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理财为重;教化为先;注重实际(实事求是)。1.【答案】C2.【答案】C3.【答案】(1)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西学思想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找到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4.【答案】利:(1)从北宋都城的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历史上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2)从北宋都城的现实意义角度作答:①从开封与洛阳长安的经济对比角度,洛阳、长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②从开封的交通及意义角度,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弊:(1)从北宋都城的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角度:北宋时期气候寒冷,会使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2)从北宋都城的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为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容易造成冗兵。(重点在地形平坦)(3)从北宋都城的位置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书名:《大宋风貌:11世纪的东方“商业革命”》论证: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发生了一个转折,政府实行恤商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商人利益和提高了商人地位,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监管。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有了较大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立国后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宋代的租佃制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且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生产自主权,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北方商路受阻,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因此有宋一代,在城市发展中突破了以往的坊市和时间限制,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在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区域性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海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大大拓展,甚至到达欧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结论: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表现展现了富足稳定的大宋风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代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场“商业革命”。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场“商业革命”最终没有转化为社会的实际推动力,没有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的真正转型。5.【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1.【答案】B2.【答案】A3.【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1.【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1.【答案】D2.【答案】A3.【答案】A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考点02辽夏金元的统治1.【答案】A2.【答案】D3.【答案】(1)发展历程:辽太祖南北面官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划分管理;辽太宗时期,非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辽世宗时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2)共同特点:双轨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保持民族特色;借鉴汉制,强化君主权威。意义: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推动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为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提供了经验,也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时期的中国。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得出辽太祖南北面官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划分管理;根据材料“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得出辽太宗时期,非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根据材料“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得出辽世宗时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夏金时期的中国。共同特点:根据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结合材料而“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材料三“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可知双轨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保持民族特色;借鉴汉制,强化君主权威。意义:根据所学,从巩固统治、民族交融交流、封建化进程、对后世等几个方面回答。如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推动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为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提供了经验,也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4.【答案】(1)重要性: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2)作用: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重要性:根据材料“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可知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根据材料“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可知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个坚持了“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可知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作用:根据材料“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可知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可知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根据材料“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可知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答案】C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B1.【答案】B1.【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答案】A1.【答案】A2.【答案】B无无1.【答案】D2.【答案】A3.【答案】D考点0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D7.【答案】C8.【答案】论题:宋朝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 论述:北宋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科举制相比前朝更进一步发展,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田子茂作为一介平民,自由聪颖,年长,先为保丁,后参加科举,参加殿试,夺得第一,得以授官;从此一路青云,宦海浮沉。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活力,促进宋朝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同时,田子茂的一生,反映了北宋时期边疆危机、重文轻武、科举发达、变法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显著历史特征,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窥探大历史。【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农家”“稍长则便能武事”“中第一”“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等信息可得北宋发展科举、重文轻武。可拟论题为宋朝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其次结合田子贸个人奋斗历程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特征进行论述。如北宋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科举制相比前朝更进一步发展,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田子茂作为一介平民,自由聪颖,年长,先为保丁,后参加科举,参加殿试,夺得第一,得以授官;从此一路青云,宦海浮沉。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活力,促进宋朝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最后总结:田子茂的一生,反映了北宋时期边疆危机、重文轻武、科举发达、变法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显著历史特征,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窥探大历史。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1)[——★参考答案★——]城市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士大夫的推动;柑橘栽培专著的出现。(2)[——★参考答案★——]促进了新的物种的出现;改变了欧美饮食格局、并形成商品化消费;为世界柑橘著作的发展奠定基础。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C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C7.【答案】A1.【答案】B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A2.【答案】D3.【答案】C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B6.【答案】A7.【答案】(1)地位:列入市籍,且不得为官;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经济地位优越,但在社会、政治、法律上遭受歧视。观点:以“豪杰”称誉商人;肯定商人社会贡献。(2)选择阐述①: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互联网(信息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皖南古村落地处旧徽州府,是徽商的发源地;“贾而好儒”。8.【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参考示例:中国文化因强大的包容力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明理学由程颢,程颐等北宋五子创立。他们的“理"学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早在唐代,就出现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并不是三者的互相合并,而是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为己所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文化的包容力。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以发展到理学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辨性。这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影响: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C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C考点04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答案】B2.【答案】C\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A7.【答案】——★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因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扮演了中心的地位。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1)传播路径:根据材料②,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①④,可得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③⑥,中国在宋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交往交流密切。由此推断,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13世纪初之前已传至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⑤,11—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推知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于12世纪末之前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根据材料⑦,在中国明朝时,指南针已东传至日本。(2)历史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加速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等人类重大航海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至欧洲,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欧洲在世界历史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确立;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紧密了全球经济联系;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给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带来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只回答关系,没有展开阐释不给分)5.【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书名:《大宋风貌:11世纪的东方“商业革命”》论证: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发生了一个转折,政府实行恤商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商人利益和提高了商人地位,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监管。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有了较大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立国后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宋代的租佃制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且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生产自主权,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北方商路受阻,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因此有宋一代,在城市发展中突破了以往的坊市和时间限制,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在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区域性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海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大大拓展,甚至到达欧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结论: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表现展现了富足稳定的大宋风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代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场“商业革命”。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场“商业革命”最终没有转化为社会的实际推动力,没有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的真正转型。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1)礼仪教育与训练;利于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2)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7.【答案】(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鲜耻。(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1.【答案】B2.【答案】A3.【答案】A1.【答案】D2.【答案】A3.【答案】B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B8.【答案】C9.【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宜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10.【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参考示例:中国文化因强大的包容力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明理学由程颢,程颐等北宋五子创立。他们的“理"学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早在唐代,就出现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并不是三者的互相合并,而是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为己所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文化的包容力。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以发展到理学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辨性。这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C1.【答案】C2.【答案】A3.【答案】D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A5.【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特质:延绵不断(尊王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6.【答案】(1)现象: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4分)联系: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2分)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目录考点0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考点02辽夏金元的统治 5考点0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8考点04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3(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考点0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答案】B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延续武举考试;以军事理论考试为主,重视骑射方面的考核;(2)变化:选任方式:从武举选拔到行伍出身为主与武举结合再到晚清新式军事学堂出身担任;培养机构:从专设武学培养到改为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再到晚清新式学堂培养;培养内容:从军事理论、骑射、儒家伦理到晚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因:伴随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的推动;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西方军事科技的先进,以此挽救统治危机;近代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1.【答案】A2.【答案】(1)困难: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差);民众(百姓)生活困难(艰苦、困苦、艰难);地方人才缺乏(少)。措施: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法);实行青苗法;改革学校,培养人才。(2)原则: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理财为重;教化为先;注重实际(实事求是)。1.【答案】C2.【答案】C3.【答案】(1)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西学思想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找到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4.【答案】利:(1)从北宋都城的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历史上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或北宋以开封为都城时间已经很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2)从北宋都城的现实意义角度作答:①从开封与洛阳长安的经济对比角度,洛阳、长安相对经济衰落,北宋开封经济相对得到发展;②从开封的交通及意义角度,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弊:(1)从北宋都城的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角度:北宋时期气候寒冷,会使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2)从北宋都城的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为加强防御,守内虚外,容易造成冗兵。(重点在地形平坦)(3)从北宋都城的位置条件及其影响看: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书名:《大宋风貌:11世纪的东方“商业革命”》论证: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发生了一个转折,政府实行恤商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商人利益和提高了商人地位,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监管。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有了较大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立国后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宋代的租佃制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而且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生产自主权,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北方商路受阻,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因此有宋一代,在城市发展中突破了以往的坊市和时间限制,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在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区域性市场形成与发展,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三级市场网络体系;海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大大拓展,甚至到达欧洲和非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结论: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表现展现了富足稳定的大宋风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代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场“商业革命”。但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这场“商业革命”最终没有转化为社会的实际推动力,没有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的真正转型。5.【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1.【答案】B2.【答案】A3.【答案】(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1.【答案】B1.【答案】B2.【答案】C3.【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1.【答案】D2.【答案】A3.【答案】A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考点02辽夏金元的统治1.【答案】A2.【答案】D3.【答案】(1)发展历程:辽太祖南北面官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划分管理;辽太宗时期,非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辽世宗时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2)共同特点:双轨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保持民族特色;借鉴汉制,强化君主权威。意义: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推动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为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提供了经验,也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时期的中国。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太祖将皇族分为近亲组成的南面与远亲组成的北面,并任命南、北府宰相。”得出辽太祖南北面官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划分管理;根据材料“太宗令北面官穿契丹服装。南面官着汉式服装。南、北面并非严格按地理划分”得出辽太宗时期,非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根据材料“世宗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得出辽世宗时正式确立按地域划分的南、北两套职官系统。(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夏金时期的中国。共同特点:根据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结合材料而“西夏职官建置,大多效仿宋朝。朝贺礼仪,杂用唐、宋制度。”材料三“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可知双轨制,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保持民族特色;借鉴汉制,强化君主权威。意义:根据所学,从巩固统治、民族交融交流、封建化进程、对后世等几个方面回答。如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族的先进文明,巩固政治统治;推动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适应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具体国情调整统治政策,进行制度创新,为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提供了经验,也对后世的治理提供了借鉴。4.【答案】(1)重要性: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2)作用: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重要性:根据材料“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可知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根据材料“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可知幽州是重要的边境城市,军事地位重要;个坚持了“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可知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频繁,经济地位重要。(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北京)。作用:根据材料“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可知辽统治者在辽南京仿照汉制进行建章立制,促进了契丹族政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可知辽在南京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促进该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根据材料“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可知辽南京积极与中原地区交流往来,促进这一地区与中原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答案】C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B1.【答案】B1.【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答案】A1.【答案】A2.【答案】B无无1.【答案】D2.【答案】A3.【答案】D考点0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D7.【答案】C8.【答案】论题:宋朝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 论述:北宋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科举制相比前朝更进一步发展,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田子茂作为一介平民,自由聪颖,年长,先为保丁,后参加科举,参加殿试,夺得第一,得以授官;从此一路青云,宦海浮沉。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活力,促进宋朝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同时,田子茂的一生,反映了北宋时期边疆危机、重文轻武、科举发达、变法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显著历史特征,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窥探大历史。【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普通农家”“稍长则便能武事”“中第一”“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等信息可得北宋发展科举、重文轻武。可拟论题为宋朝科举制促进社会流动。其次结合田子贸个人奋斗历程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特征进行论述。如北宋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科举制相比前朝更进一步发展,不仅原则上面向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田子茂作为一介平民,自由聪颖,年长,先为保丁,后参加科举,参加殿试,夺得第一,得以授官;从此一路青云,宦海浮沉。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活力,促进宋朝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最后总结:田子茂的一生,反映了北宋时期边疆危机、重文轻武、科举发达、变法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显著历史特征,再现了北宋的某些历史场景,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窥探大历史。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1)[——★参考答案★——]城市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士大夫的推动;柑橘栽培专著的出现。(2)[——★参考答案★——]促进了新的物种的出现;改变了欧美饮食格局、并形成商品化消费;为世界柑橘著作的发展奠定基础。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C1.【答案】A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C7.【答案】A1.【答案】B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A2.【答案】D3.【答案】C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B6.【答案】A7.【答案】(1)地位:列入市籍,且不得为官;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经济地位优越,但在社会、政治、法律上遭受歧视。观点:以“豪杰”称誉商人;肯定商人社会贡献。(2)选择阐述①: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互联网(信息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皖南古村落地处旧徽州府,是徽商的发源地;“贾而好儒”。8.【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参考示例:中国文化因强大的包容力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明理学由程颢,程颐等北宋五子创立。他们的“理"学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早在唐代,就出现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并不是三者的互相合并,而是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为己所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文化的包容力。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以发展到理学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辨性。这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影响: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B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C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C考点04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答案】B2.【答案】C\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A5.【答案】D6.【答案】A7.【答案】——★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因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扮演了中心的地位。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1)传播路径:根据材料②,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①④,可得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③⑥,中国在宋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交往交流密切。由此推断,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13世纪初之前已传至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⑤,11—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推知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于12世纪末之前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根据材料⑦,在中国明朝时,指南针已东传至日本。(2)历史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加速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等人类重大航海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至欧洲,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欧洲在世界历史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确立;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紧密了全球经济联系;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给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带来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只回答关系,没有展开阐释不给分)5.【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书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创意变更索赔管理技巧
- 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协议
- 文化馆艺术人才聘用合同
- 国企聘用合同续签攻略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材料供应合同:断桥铝门窗批量采购协议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合同8篇
- 汽车作为抵押借款协议(2024年)3篇
- 二零二四年砂石行业供应链管理合同
- 2024版防水工程维修服务合同
- 2024年校园足球场建设合同3篇
- 口腔诊所一次性医疗消毒用品购置管理制度
- 酒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大全
- 出师表课堂实录余映潮 出师表.课堂实录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外贸职业访谈报告
- 1,3丁二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 羽毛球基本步法
- NY-T 4255-2022 规模化孵化场设施装备配置技术规范
- TWSJD 32-2023 胸部CT辅助诊断尘肺病技术指南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 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康复品管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