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陕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A.证实当时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B.可以推断出当时等级秩序森严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发达 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题干“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可知,这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和权贵阶层,证实当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该遗址出现了部分贵族阶层,社会有一定的等级,当时社会等级秩序森严说法太夸张,排除B项;材料所述遗址的功能分区主要反映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情况,未提及生产水平,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二里头一处的情况,看不出起源的多元,排除D项。故选A项。2.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垦殖的庄园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的流民部曲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流民在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从事的桃花源农业,由国家组织兵员对国有土地进行的军垦农业。这一局面的出现()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中涉及了对江南地区土地的开发,包括私人组织和国家组织两种,对荒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继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等级间的流动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土地的开垦是受到庄园主的领导的,故而增强了庄园地主的实力,加强了门阀统治的经济基础,排除C项;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中期后,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开创了“舍传求经”的新局面。这一变化()A.阻断了儒释道三教合流 B.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D.促进了儒学思想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使儒学处于保守自闭状态,而唐代中后期的“舍传求经”打破了传统经学的束缚,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释、道相关信息,不能说明这一变化阻断了三教合流,排除A项;唐代中后期的“舍传求经”有利于儒学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舍传求经”反映了儒学思想发生了分歧,而不是儒学思想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4.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这一决定()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 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可知,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丞相脱脱认为宋辽金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项正确;脱脱将三国历史各自成书,没有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元朝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治国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1864年5月,清廷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战争期间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并要求“认真收纳,年清年款”。在此后的数年间,长江中下游六省普遍开展了清赋。“清赋”之举意在()A.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C.提高汉族官僚集团地位 D.恢复清廷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6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满足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在南方一些省份加收粮捐、亩捐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员整顿江南田赋,恢复正常的赋税制度,取消战争期间加征的苛捐杂税,目的是恢复统治秩序,D项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已被镇压,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整顿赋税,不是为发展经济,排除B项;清政府重用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 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1917和1918年的新思想运动,还是《青年杂志》的创刊,都体现了对民权和觉醒信念的延续,D项正确;题目给出的信息中并没有任何关于北大学生作为革命先锋的直接证据或描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的结果是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之一,不是材料中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8.1944年7月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每户有一年余粮。二、每村有一架织布机。三、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四、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五、每人识一千字。六、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十一、每村一个水井,每户一个厕所。”该运动的开展()A.表明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 B.意在团结民主党派争取抗战胜利C.是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尝试 D.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这“十一运动”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高生活的每户有一年余粮,生产有关的每村有一架织布机等,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明确表面此次活动是首次开始,不能得出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农村地区生活的改变,未涉及团结城市民主派的抗战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权的组建,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是1972年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该绘画意在()A.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B.赞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C.展示阶级斗争的建设成果 D.揭示工业化的艰难历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2年。1972年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而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因此这一绘画的主要意图是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劳动者素养的提升,排除B项;画作的主题是工业建设,而非阶级斗争,排除C项;工业化的艰难并不需要通过学习大庆来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近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创建“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峰会”。这表明()A.我国重视对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B.亚洲地区是我国外交工作重心C.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深入人心 D.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迅速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据材料“上海合作组织”,“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等信息,可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发展为国际事务的推动者,A项正确;“金砖国家”包括南非、俄罗斯和巴西等非亚洲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具有普遍性,排除C项;题中材料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波斯帝国君主像苏美尔国王一样,不断强调他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波斯君主的做法旨在()A.传承西亚的政治体制 B.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C.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 D.保持帝国的统一完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可知,波斯帝王意在通过强调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化自己的权力,进而维护整个帝国的统一与完整,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亚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的地位,与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2.下表是近代早期佛罗伦萨部分学者的言论。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学者生平言论布鲁尼1370—1444年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阿尔伯蒂1404—1472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波吉奥1380—1459年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A.工人阶级的命运获得关注 B.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兴起C.重利轻义的观念甚嚣尘上 D.人文主义思潮潜滋暗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的引导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言论从不同的角度(城市、神学、国家)强调发财致富的正当性,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拜金逐利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对人的能力和价值的追求和肯定,D项正确;“工人阶级”是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产物,晚于表中的时间段“14、15世纪”,排除A项;题干中的“佛罗伦萨”于12世纪末取得自治权,早于表中的时间段“14、15世纪”,排除B项;表中未提及“轻义”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3.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中,商人多重用身边亲信之人协助自己进行商业活动,而19世纪后这种通过亲信之人开展商业活动的现象减弱,并引发欧洲“经理革命”,即商业管理人员日益专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厂制度也得到发展,工厂运转日益复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增强,C项正确;这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商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7年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中央俄国局通过决议,明确地指出:“苏维埃应当对临时政府的一切行动实行最坚决的监督……不仅要迫使临时政府放弃一切征服计划,而且还要它立即公开表达俄国人民的意志,同所有交战国媾和。”该决议体现了当时俄国()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被推翻 B.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C.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已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前景缺乏清晰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据材料可知,1917年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中央俄国局强调要对临时政府进行监督,要求临时政府接受自己的停战要求,这发生于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表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对于革命前景缺乏清晰认识,依然在支持临时政府,D项正确;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被推翻,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二月革命后的俄国,而非十月革命,排除B项;1917年年初,这一时期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还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体现真诚、自由、个性的欧普艺术、观念艺术、摇滚乐等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展览。这表明A.美国政府借助艺术谋求世界霸权 B.民间艺术借助国家力量开拓市场C.现代艺术契合了美国政治取向 D.美国致力打破艺术的国家界线【答案】A【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展览”表明美国官方利用艺术展开冷战,以谋求世界霸权,A项正确;推动艺术走向国外的主体是美国政府,不是民间艺术,排除B项;“真诚、自由、个性”不是美国的政治取向,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存在艺术的国界隔离,“打破”就无从谈起,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0—2015年,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比重从23.92%上升至42.1%,商品贸易额占比从22.71%上升至40.51%,服务贸易额占比从18.48%上升至34.52%。这一现象反映了()A.世贸组织的影响增强 B.经济全球化动力削弱C.多极化世界基础稳固 D.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2015年(世界)。据图表可知,1990—2005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不断提升,比重也不断提升;结合历史背景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提升经济实力,增加了世界出口占比,反映的是经济贸易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D项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动力是日益增强的,排除B项;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政治趋势,图表主题是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及其比重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变化趋势,而且多极化世界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材料二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答案】(1)共同之处:都服务于专制皇权;都致力于基层治理;都具有功利色彩原因: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官僚的政治价值取向变化;社会环境变化;经世致用思潮影响;西学东渐。(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英国政府机构臃肿。简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3)启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强调公务员队伍人民性和先进性;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第一问,根据材料“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得出都致力于基层治理。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都具有功利色彩。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都服务于专制皇权。第二问,根据材料“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得出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官僚的政治价值取向变化。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社会环境变化。根据材料“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得出西学东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问,根据材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得出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根据材料“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得出英国政府机构臃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二问,根据材料“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得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强调公务员队伍的人民性和先进性;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答案】(1)态度:先重视后忽视。原因: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的需要;四十年代中期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对西北地区的关注度降低。(2)特点:围绕特定目标进行改革;进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等多方面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鼓励创办家庭农场,完成双层经营体制变革。(3)意义:提高耕地面积和农产产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障战争物资供给;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解析】【小问1】态度及原因:本题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可知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表现为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因为当时中国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将西北地区作为大后方,因此重视青海农垦事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和学者纷纷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然而,到了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对青海农垦的态度也由重视转为忽视。原因是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西北地区的农垦事业。【小问2】特点: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进行改革可得“围绕特定目标进行改革”;根据材料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进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等多方面改革;根据材料二“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可得推行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根据材料二“1983年中央提出办家庭农场,到1986年底基本完成双层经营体制变革”可得鼓励创办家庭农场,完成双层经营体制变革。【小问3】意义: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垦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耕地面积和农产产量,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资。其次,垦殖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提供了经济支持。再次,边疆开发建设保障了战争物资的供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此外,边疆开发还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垦殖事业的发展,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最后,边疆开发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岛上(海地)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材料二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答案】(1)背景:法国大革命对海地的影响;“人权宣言”推动了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海地没有废除奴隶制,引起了海地黑人的不满;海地黑人雅各宾党的领导。(2)发展状况:国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掠夺;失去了蔗糖生产的经济支持,国家贫困落后。原因:甘蔗园经济的衰落;国内基础设置贫乏,资本稀少;获得独立的黑人缺乏治理经验;混血贵族对农民的剥削;海地政局不稳定,给美国控制和掠夺海地提供了条件。

【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据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可知,法国大革命对海地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人权宣言”推动了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在海地的传播;据材料一“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可知,法国大革命没有废除海地的奴隶制;据材料一“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可知,海地黑人雅各宾党的领导。【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第一小问发展状况,据材料二“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可知,国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据材料二“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受到美国的控制和掠夺;据材料二“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可知,失去了蔗糖生产的经济支持,国家贫困落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可知,甘蔗园经济的衰落,使得海地失去了蔗糖生产的经济支持;据材料二“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可知,国内基础设置贫乏,资本稀少,获得独立的黑人缺乏治理经验;据材料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可知,混血贵族对农民的剥削。据材料二“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可知,海地政局不稳定,给美国控制和掠夺海地提供了条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材料二图二——选自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综合图1和图2中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成文)【答案】论题: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论述:自唐代中期以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文化得到发展。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中心南移,文人南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和词的创作,宋词打破了律诗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故词作丰富,词人辈出。两宋时,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总之,南宋的建立,使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文化格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分布地区对比,得出信息一:“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变化趋势,结合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南移等史实可以得出论题: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自唐代中期以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文化得到发展。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中心南移,文人南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和词的创作,宋词打破了律诗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故词作丰富,词人辈出。两宋时,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素材。最后进行总结,总之,南宋的建立,使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文化格局。

陕西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际联考(开学)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A.证实当时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B.可以推断出当时等级秩序森严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发达 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题干“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可知,这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和权贵阶层,证实当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该遗址出现了部分贵族阶层,社会有一定的等级,当时社会等级秩序森严说法太夸张,排除B项;材料所述遗址的功能分区主要反映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情况,未提及生产水平,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二里头一处的情况,看不出起源的多元,排除D项。故选A项。2.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垦殖的庄园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的流民部曲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流民在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从事的桃花源农业,由国家组织兵员对国有土地进行的军垦农业。这一局面的出现()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中涉及了对江南地区土地的开发,包括私人组织和国家组织两种,对荒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继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等级间的流动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土地的开垦是受到庄园主的领导的,故而增强了庄园地主的实力,加强了门阀统治的经济基础,排除C项;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中期后,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开创了“舍传求经”的新局面。这一变化()A.阻断了儒释道三教合流 B.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D.促进了儒学思想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使儒学处于保守自闭状态,而唐代中后期的“舍传求经”打破了传统经学的束缚,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释、道相关信息,不能说明这一变化阻断了三教合流,排除A项;唐代中后期的“舍传求经”有利于儒学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舍传求经”反映了儒学思想发生了分歧,而不是儒学思想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4.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这一决定()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 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可知,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丞相脱脱认为宋辽金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项正确;脱脱将三国历史各自成书,没有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元朝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治国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 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 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和所学可知,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如倭患、西方殖民者东来等,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海防图,B项正确;明朝时期的海防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海禁政策强化无关,排除C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也是海防形势紧张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6.1864年5月,清廷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战争期间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并要求“认真收纳,年清年款”。在此后的数年间,长江中下游六省普遍开展了清赋。“清赋”之举意在()A.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C.提高汉族官僚集团地位 D.恢复清廷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6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为了满足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在南方一些省份加收粮捐、亩捐等,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员整顿江南田赋,恢复正常的赋税制度,取消战争期间加征的苛捐杂税,目的是恢复统治秩序,D项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已被镇压,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整顿赋税,不是为发展经济,排除B项;清政府重用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 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1917和1918年的新思想运动,还是《青年杂志》的创刊,都体现了对民权和觉醒信念的延续,D项正确;题目给出的信息中并没有任何关于北大学生作为革命先锋的直接证据或描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的结果是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之一,不是材料中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8.1944年7月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每户有一年余粮。二、每村有一架织布机。三、每区一个铁匠铺,每乡一个铁匠炉。四、每乡一个民办学校和夜校。五、每人识一千字。六、每区一个卫生合作社。……十一、每村一个水井,每户一个厕所。”该运动的开展()A.表明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 B.意在团结民主党派争取抗战胜利C.是边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尝试 D.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延安市作出开展“十一运动”的决定,这“十一运动”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提高生活的每户有一年余粮,生产有关的每村有一架织布机等,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体现了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未明确表面此次活动是首次开始,不能得出中共对乡村社会改造的起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农村地区生活的改变,未涉及团结城市民主派的抗战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权的组建,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是1972年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该绘画意在()A.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B.赞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C.展示阶级斗争的建设成果 D.揭示工业化的艰难历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2年。1972年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而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因此这一绘画的主要意图是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劳动者素养的提升,排除B项;画作的主题是工业建设,而非阶级斗争,排除C项;工业化的艰难并不需要通过学习大庆来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近年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创建“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峰会”。这表明()A.我国重视对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B.亚洲地区是我国外交工作重心C.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深入人心 D.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迅速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据材料“上海合作组织”,“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等信息,可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发展为国际事务的推动者,A项正确;“金砖国家”包括南非、俄罗斯和巴西等非亚洲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具有普遍性,排除C项;题中材料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波斯帝国君主像苏美尔国王一样,不断强调他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波斯君主的做法旨在()A.传承西亚的政治体制 B.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C.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 D.保持帝国的统一完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依据材料“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可知,波斯帝王意在通过强调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化自己的权力,进而维护整个帝国的统一与完整,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亚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的地位,与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2.下表是近代早期佛罗伦萨部分学者的言论。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学者生平言论布鲁尼1370—1444年城市里的财富来自人的血汗,是劳动的结晶阿尔伯蒂1404—1472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波吉奥1380—1459年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本和根本A.工人阶级的命运获得关注 B.城市自治运动逐渐兴起C.重利轻义的观念甚嚣尘上 D.人文主义思潮潜滋暗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的引导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言论从不同的角度(城市、神学、国家)强调发财致富的正当性,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会推动拜金逐利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对人的能力和价值的追求和肯定,D项正确;“工人阶级”是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的产物,晚于表中的时间段“14、15世纪”,排除A项;题干中的“佛罗伦萨”于12世纪末取得自治权,早于表中的时间段“14、15世纪”,排除B项;表中未提及“轻义”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13.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中,商人多重用身边亲信之人协助自己进行商业活动,而19世纪后这种通过亲信之人开展商业活动的现象减弱,并引发欧洲“经理革命”,即商业管理人员日益专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厂制度也得到发展,工厂运转日益复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增强,C项正确;这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商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7年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中央俄国局通过决议,明确地指出:“苏维埃应当对临时政府的一切行动实行最坚决的监督……不仅要迫使临时政府放弃一切征服计划,而且还要它立即公开表达俄国人民的意志,同所有交战国媾和。”该决议体现了当时俄国()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被推翻 B.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C.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已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革命前景缺乏清晰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据材料可知,1917年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中央俄国局强调要对临时政府进行监督,要求临时政府接受自己的停战要求,这发生于二月革命结束后不久,表明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对于革命前景缺乏清晰认识,依然在支持临时政府,D项正确;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被推翻,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二月革命后的俄国,而非十月革命,排除B项;1917年年初,这一时期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还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体现真诚、自由、个性的欧普艺术、观念艺术、摇滚乐等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展览。这表明A.美国政府借助艺术谋求世界霸权 B.民间艺术借助国家力量开拓市场C.现代艺术契合了美国政治取向 D.美国致力打破艺术的国家界线【答案】A【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展览”表明美国官方利用艺术展开冷战,以谋求世界霸权,A项正确;推动艺术走向国外的主体是美国政府,不是民间艺术,排除B项;“真诚、自由、个性”不是美国的政治取向,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存在艺术的国界隔离,“打破”就无从谈起,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0—2015年,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比重从23.92%上升至42.1%,商品贸易额占比从22.71%上升至40.51%,服务贸易额占比从18.48%上升至34.52%。这一现象反映了()A.世贸组织的影响增强 B.经济全球化动力削弱C.多极化世界基础稳固 D.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2015年(世界)。据图表可知,1990—2005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不断提升,比重也不断提升;结合历史背景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参与全球经济,提升经济实力,增加了世界出口占比,反映的是经济贸易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D项正确。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动力是日益增强的,排除B项;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政治趋势,图表主题是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及其比重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变化趋势,而且多极化世界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材料二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答案】(1)共同之处:都服务于专制皇权;都致力于基层治理;都具有功利色彩原因: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官僚的政治价值取向变化;社会环境变化;经世致用思潮影响;西学东渐。(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英国政府机构臃肿。简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3)启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强调公务员队伍人民性和先进性;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第一问,根据材料“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得出都致力于基层治理。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都具有功利色彩。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都服务于专制皇权。第二问,根据材料“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得出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官僚的政治价值取向变化。根据材料“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得出社会环境变化。根据材料“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得出西学东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统治者推动和重视),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第一问,根据材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得出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模式和贵族化弊端。根据材料“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得出英国政府机构臃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二战后英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二问,根据材料“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得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但文官制度改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改革成效有限。【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改革应立足于国情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强调公务员队伍的人民性和先进性;应推动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公务员选拔应朝着公平公开的方向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在全国开发西北的浪潮的推动下,青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丈地清赋工作,耕地面积及农产产量在三十年代持续攀升。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青海省政府也逐渐放缓了对本省的农业开发,青海省的农垦活动演变为政府形式化、公式化的敛财手段。——摘编自狄新昊《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青海农垦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打破了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特别是1983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要办家庭农场”后,自治区农垦局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的若干政策规定》。1984年在垦区开始试办,职工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6年底,农垦系统已建起6000多个家庭农场,基本上完成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变革。1981—1988年累计实现利润6889.7万元,缴纳税金3929万元,利税合计1.08亿元。——摘编自廖周《宁夏农垦改革初期问题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宁夏农垦改革的特点。(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疆开发建设的意义。【答案】(1)态度:先重视后忽视。原因: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的需要;四十年代中期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对西北地区的关注度降低。(2)特点:围绕特定目标进行改革;进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等多方面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鼓励创办家庭农场,完成双层经营体制变革。(3)意义:提高耕地面积和农产产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障战争物资供给;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解析】【小问1】态度及原因:本题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以西北作为大后方支援抗战,大批政府官员,学者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可知国民政府对青海农垦的态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表现为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因为当时中国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将西北地区作为大后方,因此重视青海农垦事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和学者纷纷前往青海实地考察,为青海垦殖事业建言献策。然而,到了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程度逐渐冷却,对青海农垦的态度也由重视转为忽视。原因是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西北地区的农垦事业。【小问2】特点: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宁夏农垦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进行改革可得“围绕特定目标进行改革”;根据材料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进行管理体制、生产结构等多方面改革;根据材料二“实行财务包干,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可得推行承包责任制和场(厂)负责制;根据材料二“1983年中央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