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8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8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8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8讲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部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明重点备热词1.国家资本主义2.“福利国家”3.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4、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宏观调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科技革命、“中间阶层”、“福利国家”、黑人民权运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科技革命、社区、人工智能、医疗卫生体系、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山东】15·二战后美国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广东】16·“滞涨”后,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浙江】15·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浙江】14·科学技术的发展【湖南】16·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浙江】17·二战后就业人口分布变化2022【甲】35·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海南】9·体制机制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湖北】16·“滞胀”后,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浙江】1月·21·胡佛仍奉行自由放任政策2021【乙】34·经典力学和量子学【广东】1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海南】19·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北京】14·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山东】14·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020【海南】17·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海南】1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天津】12·胡佛与罗斯福应对大萧条措施的差异【浙江】1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科技之变

——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之变社会结构新变化(经济结构、阶级内部结构)福利国家(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社会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协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国内调控: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一、国家宏观调控表现:(一)国内调控—国家干预:扩大政府开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利用杠杆调控、实行企业国有化(二)福利政策:(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三)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协调: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国家宏观调控(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思想之变)(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基本主张: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整。(3)目的: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4)实施与发展:①20世纪30年,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应用。(罗斯福新政并非凯恩斯主义的产物,是丰富凯恩斯理论,他们不是因果关系,是“不谋而合”②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盛行,各国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利用国家权利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改革。里根改革,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通过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实现经济回升和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思想之变)评价:①积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社会性,推动经济发展(战后进入“黄金时期”)②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上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抨击。为应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一、经济之变—国家宏观调控

(二)

政策调整—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之变—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1、目的:避免生产的盲目性2、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②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③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和干预。

(二)

政策调整—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之变)3、发展过程:(私人垄断-国家加强干预经济-减少干预经济)①19末20世纪初,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初形式国营铁路、兵工厂等国有或者半国有制企业,一战后国家对经济干预削弱。②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包括中国)③二战后广泛发展,西方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后发展为国家政权介入到经济的各个方面。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运行机制的调整)扩大政府开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利用杠杆调控主要方式1955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如:日本)信贷、利率、税收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如:美国)(二)政策调整—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之变)实行企业国有化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把铁路、电力、交通、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在私有制之外出现国有制,称为“混合经济”。(如:英法)

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如:联邦德国)注意: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过计划手段(即宏观调控)但不能说它们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制属于资产阶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制属于全民所有。国家时间(年)年均生产率增长%消费品价格变化情况%失业率美国1974-1979-0.18.66.7英国1974-19790.815.75.3法国1974-19792.710.74.5通货膨胀生产停滞解决措施:各国实行再次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出现混合经济(国有+私有)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50—60年代:黄金时期70年代:经济“滞胀”80年代:缓慢复苏90年代:持续增长再次衰退加强国家干预减少国家干预时期特征原因

战后——70年代初70年代初期以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8年后黄金时期“滞胀”缓慢复苏持续增长再次衰退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经济繁荣,但出现高赤字,高通胀。凯恩斯主义失灵。尼克松、卡特、福特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短期见效撒切尔夫人改革。里根改革,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通过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实现经济回升和增长。克林顿改革。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提倡“新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只是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它是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只能是暂时缓和。

归纳: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到美国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商业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混合经济1933年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重商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自由主义适应了工业资本的发展,自由贸易对工业强国最为有利凯恩斯主义适合垄断资本发展要求,在医治经济危机与失业有一定建树新自由主义应对经济滞胀,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近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基本原则: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2023·广东高考·16)针对下图

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二)、福利国家1.原因:①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③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覆盖面广,种类多;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政府主导国家福利。4.特点:“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成功实践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逐渐兴起二战后日渐完备六七十年代继续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后缩小规模八十年代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

(二)、福利国家5.评价:(1)积极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条件,扩大社会消费。(二)、福利国家(2)局限性: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增长惰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如逃避家庭责任、单亲等。2.(2023·浙江高考·15)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时空定位下的经济全球化15001600170018001900176518701945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拓展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1947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1989199319941995无序有序制度化体系化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WTO法制化规范化从无序走向有序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两大体系三大支柱(以美国为主导)1.背景:欧洲:西欧国家实力削弱,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美国:实力大增和称霸的野心,为美国取代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三)国际协调——建立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背景经过特征影响瓦解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2、世界金融秩序混论

3.战后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4、英国丧失国际货币地位

5、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G)

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后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救贫)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1.积极: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美国无力稳定美元(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国也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这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1944年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救急)内容: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时间:20世纪70年代。1971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表现:美国放弃固定汇率,宣布美元贬值。3.原因:①体系自身存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②美元危机:越南战争,使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石油提价、滞胀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③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美国分庭抗衡。④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背景经过性质宗旨评价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③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体系。1947年10月,美、中等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实施是一个政府间缔结、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取代)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积极:客观上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与IMF、WB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方面发展。③为WTO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形成,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的贸易新时期已开始,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极:①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②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征:美国建立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特征: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表现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经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由此推断,布雷顿森林体系()A.巩固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奠定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基础C.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阻碍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1968年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A.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B.东西方市场体系的矛盾加深C.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西欧经济共同体力量的增强CC(一)背景

二、科技之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各国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3.社会条件:二战和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二)成果(三)影响①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②促使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人类的生活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衣食住行发生变化)③全球联系密切,加速了经济全球化。④加剧了各国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⑤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的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三、社会之变:(一)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7%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2、表现:②阶级结构:“中间阶层”增加①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中间阶层”一般指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层,又称为“中产阶级”。5.(2023·浙江高考·14)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D4.(2023·浙江高考·17)观察下图,解读正确的有()①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③美国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缘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国家”④两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活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越战运动背景共性个性斗争目标结果作用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有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美国在内战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最终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⑴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⑵二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和战争升级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