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马新冬中枢机构的演变:废宰相,设内阁(比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评价。倭患与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窃居澳门。内陆边疆治理与明请易代。新课导入皇帝奇葩之处朱元璋布衣皇帝—灭元统一屠戮功臣朱棣暴力皇帝—靖难造反郑和远航朱高炽美食皇帝—肥胖猝死仁宣之治朱瞻基蟋蟀皇帝—爱斗蟋蟀亲政爱民朱祁镇俘虏皇帝—听信宦官亲征被俘朱见深专情皇帝—宠爱万妃稳定朝局朱厚照玩乐皇帝—兴建豹房亲征巡游朱厚熜求仙皇帝—忠于炼丹不爱上朝朱翊钧罢工皇帝—无为罢工终年不朝朱由校木匠皇帝—酷爱木工重用宦官民间对明朝皇帝的认识客观吗?专家学者对明朝的认识是否客观?作为最高统治者,君主是否可以决定壹个王朝的盛衰?史料一: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孟森:《明史讲义》史料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金庸:《袁崇焕评传》下表:民间对明朝皇帝的印象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明朝形势图(1433)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部队。此后,势力不断壮大,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明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古代中国中枢机构演变)温故而知新:请结合课本,回顾秦汉至宋元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说明其趋势?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外朝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明朝的中央官制
演变趋势:相权被逐渐削弱直至宰相制度消亡,君权逐渐强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宰相制废除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刻仇,有司差贫而优富。——朱元璋《讨张士诚檄》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朱元璋《皇明祖训》材料三: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明史·胡惟庸传》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说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书省及宰相?历史教训: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的教训。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废除宰相制度有什么影响?皇权兼并相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君主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君主过分集权,客观上推动了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推动了宦官势力的滋长。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劳模朱元璋:据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6件,涉及3391件政事。每日要阅读近209件奏章,处理424件事情。废除丞相制度后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存在问题:君主政务繁忙、疲于政务。解决办法:明太祖时,四辅官制度;秘书制度;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后内阁制度逐渐完善。君主内阁的演变地位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选拔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内阁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为首辅时,内阁权压六部为内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内阁制正式确立内阁地位逐渐提高内阁权力达到顶峰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宰相制废除的原因及影响)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内阁制权力运作及内阁的特点)内阁之下,中枢机构时如何决策的?票拟: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的处理意见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的奏章。材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国史新论(第3版)》明代内阁有什么特点?非法定一级中央机构(行政机构、决策机构),没有决策权。阁臣升降、阁权大小由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二:万历四十年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中枢机构的演变(内阁制与宦官专权)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在明代:宦官比内阁更多得到皇帝信任,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权力;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特务政治的代表)内阁制的形成与宦官专权的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反映出了明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本质是什么?反映了出了: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12
有明一代,擅权的宦官头目以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四人最为著名。王振被公侯勋戚尊称为“翁父”。汪直当权时出现“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的说法。刘瑾被称为“刘皇帝”“立皇帝”。魏忠贤被献媚者呼为九千岁、九千九百岁,并在全国广建生祠。但除王振死于战争外,另外三人都被皇帝轻易罢免甚至处死。这表明宦官权力只不过是皇权的延伸。比较项目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不同点性质权力来源职权与皇权关系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法定机构内侍机构,政务咨询决策权;财政权;人事权等无决策权,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不能制约皇权,加强君主专制思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那么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于宰相?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下西洋(目的及实质)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命和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目的:宣扬国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实质:朝贡贸易。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实质?郑和简述:郑和十一岁起从军,一直跟随明成祖左右,屡立奇功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下西洋前出访日本,积累了丰富的外交及航海经验;郑和懂得阿拉伯语,熟悉西洋各国风俗习惯,非常适合适合担当寻找建文帝的秘密任务。
朝贡贸易:源于宋代市舶司的抽买、抽解和进奉——宋代市舶司对海舶输入商货中的禁榷品,由政府全部收买;对非禁榷品,抽部分,其余许民间买卖。收购的部分,除供宫廷消费和赏赐外,也有再行出售的。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
史料二(吕思勉):自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对于南方的航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史料三(蔡东藩):虽宣威异域,普及南洋,为中国历史所未有。
史料四: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郑和下西洋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航海家,但未能持续,请简要评述(影响及原因)?积极:郑和下西洋,空前规模,领先世界;加强中国与南洋、西洋各国的联系,扩大明朝在海外的影响。消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成本高于收益,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外交往的内驱力;财政负担较重;倭寇及欧洲殖民者的袭扰。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倭寇袭扰及戚继光抗倭史料:日本战国时代,日本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各诸侯都要求来中国通商,而贡舶贸易不能满足其要求,于是就组织武装集团到中国沿海大抢大掠。第二,中国沿海地区工商业发达,许多豪族大姓及海商巨贾都私自出海贸易,并且与日本倭寇相勾结。在走私贸易中,又出现一些亦商亦盗的海盗集团,著名的头子有许栋、李光头、汪直等人,他们建造巨舰,盘踞海岛,从事武装走私,兼行劫掠,勾引倭寇。第三,刺史嘉靖帝祟信道教,妄求长生;内阁首辅严嵩贪权纳贿,使得政治日益腐败,边防松弛不堪。——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请分析明朝中叶倭患猖獗的原因?日本:贡舶贸易不能满足日本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朝贡贸易阻碍了沿海地区对外正常贸易的发展。
海商(盗)集团的助推。
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客观上助长了倭患的发展。
戚继光:山东登州人,出身军户。戍守闽、浙十多年,多次击败倭寇,肃清倭乱。受首辅张居正重用,担任蓟州总兵,镇守北境,防蒙古,重修长城,建造塔楼加强防务,官拜左都督。张居正过世后,戚继光屡次被参劾,退休回乡,晚境凄凉。如何看待戚继光抗倭?稳定了沿海形势,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保护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助于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清朝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隆庆开关:隆庆元年,朝廷解除海禁,允许民间对外贸易。至明朝灭亡前,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约为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的袭扰、侵略:
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影响:破坏了中国主权,给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
客观上促进了西学东渐及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说明:明清政府的海权意识和海防能力薄弱。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袭扰的全球背景是什么?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澳门、台湾被窃据、侵占说明当时的明朝政府缺乏什么意识?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读明朝形势图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明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的?ABC民族管理措施ABC这些措施具有什么特点,影响如何?女真族设置奴儿干都司修长城;和议;册封等蒙古族藏族封授;设机构特点:威德兼施;恩施后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影响:维护了边疆稳定,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国家版图的奠定。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明清易代
明清易代: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政权,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后满清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统治。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