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1专案认识

1.1泉州概览

1.1.1历史人文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

南朝设置县、君西晋末年后,得到迅速开发。1986年撤晋

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

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

一,宋元时期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世界宗教

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

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中国

闽台缘博物馆落户泉州。

1.1.2地形地貌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

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

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LL3气候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

春,别号“温陵”。

1.1.4地理区划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

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

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

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1.5面积人口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774万

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7.81%,少数民族占

2.19%。外来人口154万。

1.1.6经济发展

泉州经过自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福建

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城

市群的枢纽地位,其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一。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

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283.70亿元;经济总量连续9年居福建省首位。拥有中国

鞋都、中国瓷都、中国石雕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

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筑之乡、中国建材之乡、中国雕刻之

乡、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中国乌龙茶(名

茶)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芦柑之

乡等多个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成为举国闻名的“品牌之都”。

二是发展优势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外向度较高、民

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泉州已成为我国服装、运动鞋、

石材三大出口基地。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是全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

优城市之一。城市化水平达5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6平

方公里。

四是小康建设成效显著,成为福建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较高的地区之一。全市基本实现了宽裕型小康目标。

五是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成为东南沿海人文环境富

有特色的城市之一。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

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水

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十大和谐城市、中国人居环境

奖、市民最满意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品牌

之都等称号和荣誉。

1.1.7城市特色

2008年泉州再度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这

是自2005年该奖项设立以来,泉州已是第四次获此殊荣。

泉州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延续了

城市文脉。

特色建筑材料:石材、砖、瓦。

乡土植物:榕树、刺桐、热带棕桐等。

传统建筑形式:地方古建、近现代民居。

1.2滨江片区的区域概况

1.2.1区位

滨江片区隶属鲤城区的江南新区的范围。位于泉州城市

八大组团的江南组团的北部区域,东、北侧与老城区、北封

组团、丰州镇隔江相望,是组团沿晋江的东北部滨江地带。

是一块待开发的希望之地。

1.2.2鲤城区

辖区内国土面积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32万人。

史有“温陵”、“刺桐”等雅称。1300多年来,鲤城区一直是

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

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区逐步发展为“梯航万国、商船辐辕”

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南沿海,以平原为主,边境的紫帽山是

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其在地理上因晋江越境而过,使鲤城区分立于晋江的南

北两岸。北岸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区,南岸为

待开发的新区。相比之下北岸人文历史荟萃,商贸经济发达,

南岸用地宽松,经济急待发展。

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策略上,鲤城区提出,要加快

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步伐。坚持走外延式城市扩张和内涵

性城市拓展并举的道路,合理区分古城新区城市功能,大力

推进江滨南北两岸的开发建设,努力将新区建设成鲤城新的

行政服务中心、新型工业中心、现代经贸中心,将古城建成

泉州的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科技文化中心、人才信息中心;

形成以晋江母亲河为中轴、古城新区为双翼的“双龙含珠跃

龙门”的发展新格局。

1.2.3江南新区

鲤城区“十一五”计划的发展要求,江南新区将成为城

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如中国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一样,鲤城区因着老城

区的发展受制约,正在致力於新城区的开拓与发展。因而,

作为江南新区与老城区一江之隔的滨江片区的地位对我们

这份报告书的内容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鲤城区“跨江发展”的目标在滨

江片区的土地空间上率先得以落实和确立。同时也成为新老

两区发展的重要流通管道和发展枢纽。

如何能在迅速启动新区建设的同时,保持和发扬鲤城区

作为城市中心区各项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我们本次工作

的宗旨之一。

为此,需要我们从规划的角度对滨江片区提出了建设性

的方案,以期在决策者对滨江片区进行综合开发的同时,可

以关注和协调好城市建设的空间发展,实实在在提升鲤城区

内江南新区的城市形象和地位。

1.3滨江片区周边区域发展策略

纵览“鲤城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可以看到鲤城区发展

的目标和优势对专案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元素可以归纳为:

1.3.1老城区(名城文化商贸旅游区)。

独有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

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海丝文化游”、

“刺桐名胜风情游”。

特色专业街市:发展旅游产品。

重要“窗口”:对外旅游文化合作交往。

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的内核动力区。

1.3.2江南区(新型工业区)。

城市型现代工业:三高两化一无”(高增长、高效益、

高节能、国际化、外向化、无污染)

三个产业基地:电子通信制造业、机械加工业、轻纺鞋

服产业基地。

1.3.3紫帽山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度假区)。

紫帽山:绿色主轴,泉州中心城市“后花园”:生态功

能、文化休闲、旅游度假、自然和人文。

1.3.4结合滨江片区的定位元素:

城市“外滩”:自然景观、休闲旅游、商务居住。

区域性“总部经济”:规模聚集、研发创新。

泉州新型商务发展区: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商务场所。

可以找到这些主要元素的契合点:悠久的历史与发展的

现代、无雕琢的自然与有延续的人工、多元共融的文化与时

代俱进的休闲、新业态的商业与新需求的游憩、创新开拓的

工作与近距舒适的度假。

滨江片区承载了这些契合点,更直接地表露出新区开发

对城市商业、游憩、交通、地域空间的影响性。

本专案认识的准确性将成为规划方案的构想宗旨,规划

方案的正确性将成为新区开发成功的重要指引,新区开发的

成功将注定使“城市跨江发展、大经贸、科教强区”三大发

展战略,强化“工业立区、商贸兴区、旅游旺区、环境活区、

科教强区”工作思路得以顺利实施。

1.4机遇与缺乏

1.4.1机遇

中央《建议》对海峡西岸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五年再

造一个鲤城”目标的提前顺利实现,“城市跨江发展、大经

贸、科教强区”三大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老城区独有的

历史文化的延伸与辐射,江南高新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滨江道路的新建和联系新老城区的规划桥梁,滨江两岸特有

的通达入海的江体河势及自然景观,滨江片区大量可开发土

地,城市文化休闲、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江南片区被城市

发展方向所属区域之一的确定。

1.4.2缺乏

滨江片区现状承载的城市功能单调、等级偏低、基础设

施薄弱,滨江片区交通联系及出行方式现状呈瓶颈状态,新

区成长松散、土地利用方式不能与城市发展相匹配,防洪要

求措施与市民通达滨水区亲水需求的协调,滨江视线通廊的

空白和无序连系,“显山露水、山水交融”目标与城市景观

和视线连廊的实现,建筑风格与特色的具体展示。

1.5拓展定位

江南新区、鲤城老城区二者之间是一个发展的整体。滨

江片区就是二者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在这片土地上承载了鲤

城区的决策者和普通市民太多的希望和要求:

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捕捉,鲤城区

经济主导产业转换在新区的实现和推进,老城区历史街区保

护所要求的人口密度的降低,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城市的

公共空间的保障,中心城区急待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

配置,流通质态的升级对城市功能布局和环境的辐射,国内

外商业资本投资的题材的发展载体的孕育,城市建设中“显

山露水、山水交融”特色景观的缔造,市民在物质生活满足

的同时对公共环境生活的品质提高的需求,在新区建设中对

本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的发掘和发扬。

因此,滨江片区作为泉州现代中心城区的新区开拓,我

们有必要将“人的需求”和“经济需求”与滨江片区的功能

布局和形象定位密切地联系起来,进而使中心城区地位和作

用得到加强。这正是本专案方案的用意所在。

1.6基地分析

1.6.1规划范围:规划面积约4.(6660亩),滨江

生态公园约2Km2-o东北侧以晋江为界,西侧为仅浦滞洪区,

南侧为城市繁荣大道及301线道路南侧。

1.6.2区域道路交通

用地内城市主干道包括江滨南路、繁荣大道、301线道

路、站前大道、内环路及田中大桥、站前大桥、延陵大桥。

1.6.3用地现状

现状用地内地势平坦、以村民自建房为主。有大量可供

开发的土地。

1.6.4区域规划解读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江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是本专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规划进行认真分析的结果,

就是适时提出片区在交通、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合理调整。

调整用地布局,提高土地经济性。

本案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所带动的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促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将控规中体育设施用地和公园绿地做了部分调整,使其能改

善新区因配套不足而导致的疏散老城人口的缺乏,充分展示

城区南拓的方向性。同时调整了住宅与公共设施的比例,使

可供开发的居住、商业用地的比例达到较高值。

调整城市道路,尊重实施现状。

针对部分开发用地未能遵照道路用地的规划红线实施

的现状,在尽力维持其原有城市规划肌理的前提下,重新规

划疏通新的城市道路网络,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2.专案目标/愿景/构想

2.1规划指导思想

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导,以现代大型商业、商务创

业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滨江居住区为主要功能的综

合性现代滨江新城,是构成泉州两岸滨江风景线的重要组成

部分。

2.2规划原则

2.2.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

滨江片区的开发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

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人”的含义包含着当代人和后代人。

在为当代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空间时,也要为后代人保

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充足的自然资源。维育好晋江沿岸的

生态环境资源,成为滨江片区城市风貌的重要基础载体。

2.2.2经营城市、科学发展的原则

新区的开发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的

先行。其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期待着在城市发展的运作过程中

能不断提高城市土地价值。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贯彻科学发

展观,培植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落实经济发展的

空间载体,可以使城市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2.3服务公众、可操作性的原则

一个没有得到广大市民认可的城市一定不是一个健康

发展的城市,一个没有建立在可实施条件基础上的城市规划

成果一定不是一个合理完善的成果。城市规划工作实际是维

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从规划要求的强制

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入手,以为市民创造舒适、便捷的城市

新区为目标,布局科学合理的功能区。使专案成果成为一个

令政府、市民、投资者三方满意的规划实施方案。

2.3专案目标

使滨江新区成为一座集商业、文化、休闲、居住功能为

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滨江新城。

2.4愿景

2.4.1定位

中心城区中一个区域性现代商业、商务会展中心、文化

中心,一个娱乐休闲旅游的近距离基地,新老城区和谐发展

的衔接点,滨江两岸显山露水的风景通廊,多个环境优美的

居住小区。

2.4.2区域分类

自然与生态

休憩与娱乐

投资与商业

居住与生活

2.5构想

2.5.1基于滨江的景观风景、新区风貌、城市南拓三方

面的结合,我们做出了一个土地投资利用与公共空间保障相

融合的构想,即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投资需要的同时注重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确定和展示,以期达到和谐发展的主题。

由此,我们提出了三个倡议:

展衍滨江带

力塑刺桐景

拓建鲤城池

“展衍滨江带”主张衍生和融合整个晋江滨水带的自然

与人工的关系。滨江带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依托一个可以展

示自然景观的平台,同时也应具备着发挥积极作用,促成人

工建设所形成的空间尺度与自然的空间尺度的合一。以生动

的视觉感受、亲距离的参与欲望引领倡导新区特有的生活方

式,展示滨江带各个层面的城市风貌。

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新的创造性的举措,力争使滨

江带的建设能够实在地促进新老城区的衔接、提升鲤城区的

形象、增强其整体的经济活力。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对方案进行权衡,有选择地采用

那些最为益于美化、拓展、延伸滨江景观的措施。以开放空

间的网路分布来弥足滨江亲水性的欠缺,创造一系列的城市

滨江及腹地景观,营造与周边整体景观和建筑相呼应的视觉

效果和空间氛围。

“力塑刺桐景”强调的是滨江片区城市风貌的定位与整

个城市整体风貌的关系并希望得以改善和突破。泉州丰富的

历史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鲤城

区地处东南沿海,史有“温陵”、“刺桐”等雅称。1300多

年来,鲤城区一直是历代州、郡、府、署、市的政治、经济、

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城区并逐步发展为“梯

航万国、商船辐犊”的港口城市。

故此新区的开发建设一定不可以断掉与老城区息息相

关的文化、生活的联系,尤其是老城区吸引人口聚集的魅力

应该唤起我们在规划思考中足够的重视。

在滨江片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将对方案进行斟酌,力

求破除“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风貌,以独特的视觉感观效

果的角度,建立起有着文化内涵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体系。

“拓建鲤城池”注重的是城市外围空间的延续与老城区

环境容量的压力释放之间的关系。城市人口的吸引和聚集不

是靠政策和政府意愿来实现的。这需要其聚集地有相当的自

身的优势和特点,使居民能够便携的生活、工作以及进行休

闲娱乐活动。真正吸引人的地区恰恰是在不错失经济发展的

机会又不牺牲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能在城市建设初期就有清

晰的、成熟的城市肌理的区域。

因此我们从城市决策者的设想和意愿中,可以深入地理

解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城市经营中土地的空间落实这个主

要载体之间的层级关系,对这个载体的总体定位布局正是我

们这份方案的用意所在。

在规划布局中,我们将对方案进行大视觉、多方位的拓

展,从城市经济发展的态势入手,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作

为空间载体建设的基石,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我们的

方案成果成为可以按照经济规律来完成的新区开发建设的

蓝图。贯彻和落实决策者的“城市跨江发展、大经贸、科教

强区”三大发展战略。

2.5.2设计策略

展衍滨江带

一尊重自然景观的连续性

一保护自然生态植被区

—确定滨江绿化带的视线通廊

一重新修复受到破坏的景观

一确定低视觉行动效果的开发以延展自然景观的渗透

一将新区自然与人工景观与其周边区域性的绿地、滨水

景观地段联系起来

力塑刺桐景

一沿晋江南岸滨水区的自然景观和后续人工景观的融

一依托城市新区的环境背景,对泉州传统建筑文化在新

区建设中延续和拓展的新探索。

一对建筑空间、公共开敞空间、绿化空间进行系统协调

的布局,体现文化内涵。

一城市重点地段的建筑在体量、色彩、尺度的设计和控

制。

一创造富有符合功能要求和标志性的建筑天际线。

一保障城市道路的通行功能的前提下,对道路绿化景观

的导引和要求。

拓建鲤城池

一借助城市南拓的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

落实。

一利用新区开发的基础设施先行的契机,因着交通联系

的便捷,注重其周边地区布局,以促进新区的滚动开发和人

气的迅速聚集。

一与城市发展规划相配套,合理配比开发强度,建立起

备感亲切、充满人情味的城市空间,赢得老城区外迁人口的

认可。

一提供一系列新型商业投资的载体。

一创造人口与经济活力相吻合的都市邻里间的功能布

局关系,减少区域间的来回奔波,恢复城市原有的肌理。

3.案例分析

3.1美国纽约炮台公园区

城市背景

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炮台公园区隶属曼哈顿区,

是下曼哈顿区西面填海而成的37公顷的用地。

曼哈顿区人口:超150万人

曼哈顿区面积:24平方英尺

规划特征:

——炮台公园区的用地性质以公共绿地和高层公寓为

主,其中:42%为居住用地,有1.4万个适合不同收入的居

住单元;30%为公共绿地和广场;19%为街道用地;9%为商业

和办公用地。

——炮台公园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整个

建成区,这一综合体包括了高层住宅、办公楼、商业设施、

公园、河滨散步带和公共雕塑等。

——用地的南北两端是居住区,中间是金融商贸区,连

接这些用地的是一条沿着赫德逊河宽21米的壮丽的河滨广

场。

——规划将西部下曼哈顿区的所有街道都延长到新的

开发区,延长到河边,炮台公园区的滨水地带成为整个城市

的广场。

——除了拥有良好的建筑形体之外,还将公园、滨水散

步带、街道和公共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启示:

——巧妙的处理了新区和旧区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地

融为一体。

——新区的总体规划延续了原来的城市结构肌理、延续

了已有的城市社区。

——注重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架构中的重要性。

——新区规划中用街道的有序延长和连接来创造新的

城市公共空间。

——拓展了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定义,使其不仅仅是娱

乐消遣的公园,而是城市工作和居住活动的延续。

——炮台公园区开发成功的得益于是负责新区开发的

机构一一炮台公园开发公司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直按照

总体规划的要求实施开发,尽管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局部的调

整。

3.2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城市背景

美国第七大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及会议展

览中心。

人口:超120万人

面积:1510平方千米

规划特征:

1992年,城市发展中心将重建计划范围扩展到整个中心

城近607公顷的用地。

码头区从海滨一直延伸到荷顿广场和市中心的办公区。

原先大片的仓库和空地在重建计划实施后被一批中高层的

住宅区替代,这些住宅无论样式、规格和价位都有各种标准

供选择。而且,码头区还规划有与居住区配套的公共空间,

如Pabtoja公园、儿童公园和King步行道,为住户和来此

参观的游人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和游玩的去处。除此之外,码

头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亚洲和太平洋为主题的历史保护区就在这里。

——皇冠海湾位于K街北边,设计了占地2787平方米,

高86层的高层公寓,底层为沿街商业。

——KUSI多功能大厦高28层,包括194套公寓、12077

平方米办公和KUSI电视台工作区,2044平方米的零售和餐

饮.并配有480个停车位。

——圣地亚哥会展中心扩建项目圣地亚哥会展中心是

世界三大会展中心之一。重建计划将在原有总面积的基础上

翻一番,增建25万平方米会展面积。

哥伦比亚区是圣地亚哥的中心商务区,集中了大量高层

办公楼和旅馆建筑,居住区间或分布在其中,百老汇大街横

穿该区,是圣地亚哥市中心的纪念性主街。

----SantaFe地段规划SantaFe综合发展规划希望通过

建设世界一流的建筑物,引人人胜的天际线,良好的交通步

行系统和优美的环境,使其成为进出圣地亚哥市的门面。该

区占地6公顷,位于太平洋公路、E街、Ash西街和Kettner

大街之间的地段,规划有30.6万平方米的办公、居住、饭

店和零售用地,包括A星级办公区、高级住宅区和

SantaFeDepoto

----北Embarcadero区规划该区和市中心隔海相望,地

理位置十分优越。重点建设位于Market街和Laurel街之间

的滨水地段,包括延伸沿海湾的林荫步行道,并增添相应的

餐饮、购物、观景等功能区。

启示:

——将商业和居住发展引入了城区,建立了强大的就业

基础和政府管理中枢,通过物质和经济两方面的发展带动城

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

的调整,圣地亚哥已成为美国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城市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平衡发展,优美的环

境吸引了高科技企业。

——延伸沿海湾的亲水系统,增添相应的餐饮、购物、

观景等功能区。

——城市的开发成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会议和

展览展销会,从事经商、购物、餐饮以及其他文化、教育和

娱乐活动。

3.3广州天河区

城市背景

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第三大

城市。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人口:全市超1004万人。天河区人口135万人。

面积:市区3843平方公里。天河区148平方公里。

规划特征:

——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39平方

公里,是快速建设中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80年代中期开始,

广州城区以向东为主要方向大规模扩展,推动了天河的城市

建设高潮。到1992年,天河的城市建成区用地达到58.31

平方公里,到1999年,城市用地已经扩展到外环高速以东

的东圃一带。2000年,建成区面积已达到68.8平方公里。

——天河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天河处于广州城市向

东、向南两大扩展方向的枢纽位置,处于新城区东西南北中

轴线的交汇处。可以强化了天河的城市形象,提高天河的新

城市中心地位和经济竞争能力。

——天河已经成为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代表性地区,

形成以下功能性区域,成为广州城市的新特色:

•商务办公区域:天河北聚集了中信广场、城市大厦、

国际贸易中心、时代广场等众多新建筑,成为广州新兴的高

档商务办公中心地域;

•商业、文化、休闲地域:天河城、宏城广场、体育中

心、购书中心的集聚与组合,形成了一个集购物、饮食、娱

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活新空间,成为广州市新一代的商业、

文化、休闲中心地域;

•智力密集区:天河区集中了高等院校12所,国家及

省市科研机构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高新技

术企业5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人,在校大专以上学

生约8万人;

•信息产品市场区域:天河作为一个科技富集区。目前,

广州有10个大型电脑市场,其中8个集中在天河区方圆约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辐射面几乎

遍及全国主要的电脑产品市场。

•旅游休闲地域:世界大观、航天奇观在90年代成为

广州主题园建设的代表,对丰富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发挥了积

极作用。随着黄村九运会主会场的兴建,该区域作为广州文

化、体育、休闲地域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天河城市化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以大型设施建设为先导:随着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大

型商业设施、大型办公设施、大型交通设施的陆续建设,天

河北一带迅速崛起,成为广州新的商业、文化、办公中心地

域。

•以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为主力:随着一批大型居住小

区的建设,天河成为广州房地产建设最为集中、市场最为活

跃的区域,从而促进天河作为广州新城市居住地域的功能不

断强化,高档居住地域的形象也逐渐建立并深入人心。

•以新产业区的布局为新趋向:各种新产业区,包括高

技术产业区域(软件园、科学城等)、生产性服务区域(珠

江新城CBD)以及文化休闲地域(九运会主会场等),陆续定

点天河,成为天河城市化的新动力,赋予天河区新的发展机

遇,形成天河城市化的新趋向、新结构、新形象。

启示:

——天河区的发展主动承接了老城区强大的经济辐射

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在大片建设用地上的需求,打破了传统城

市规划功能分区的局限。

——天河区开辟了城市的新职能。

•新城市中心:从主要方面看,天河应是广州新城市中

心、新产业中心、新居住中心的统一体。这里的“中心”不

是一个几何概念,而是功能、形态、景观的综合反映;“新”

不是时间上的新旧概念,而是指一种新的类型。

•新产业中心:信息化、国际化的生产服务业(企业服

务)、高技术产业、文化、休闲产业。

•新居住中心:这里的“新”不只是时间上的新旧概念,

而是从质的方面代表一种新的居住地域类型一一人文化、生

态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

——天河区完善了城市公共设施。

天河区因为新区土地使用的限制较少,利于布局大型商

业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突出了商业化游憩设

施的地位,为城市相匹配的公共设施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和发

展场地,从而集聚了新区人口,适应了现代化商业零售业的

发展要求。

——天河区提供了宜居的环境和城中村改造的契机。

天河区在开发建设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绿化,

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态环境品质,目标是

建立生态的产业、生态的住区、生态的城市。

天河原为城市郊区,广泛分布着许多农村居民点,表现

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景观的发展,而经济、景

观的发展实际上又与现代城市有较大差距。解决城中村问题

成为天河区城市化的重点。

4.规划框架

4.1片区定位与城市规模

滨江片区处于新老城区的衔接地带。是鲤城区未来发展

的先遣地段,将承接老城区超环境容量的人口外迁任务并承

担中心城区新的职能。相对于老城区完善的城市职能,滨江

片区更多的是担当了需要用地开阔的商务、办公、文化休闲、

大型商业、会展等功能的商务休闲区,再配以环境优美的居

住区,是鲤城区未来滨江发展的标志与形象。

滨江片区面积450公顷,其城市在塑造高水准、亲历史

的滨江工作、生活、休闲空间之目标下,凸显以水、山、绿

作为城市架构。计划居住人口为人,工作人口人。

4.2城市架构

在滨江片区已确定的城市道路体系和景观分析的基础

上,依据已建成的江滨路的工程要求和状况,开辟具备防洪

和生态功能的滨水、绿化空间。沿线布置住宅、商业、文化、

办公等建筑,形成流动、靓丽的景观界面,构建其“伞”型

城市空间架构。

4.2.1“伞”型轴

由江滨路及其北部滨江沿岸共同组成的滨江生态走廊

与三条(江滨路向南部腹地延伸的四条通道中的三条)景观

廊道和一条贯穿全片区的城市景观道路所结合而成的“伞”

型空间关系,形成滨江片区主要开放空间架构,并成为城市

“显山露水”景观策略的重要实施通廊。

4.2.2“一核双心”

以商业休闲区为核心,以商务办公区和研发中心为二个

副中心形成滨江片区的“一核双心”架构。成为滨江片区发

展的重点区域,以此带动全片区的开发建设。

4.2.3城市连结

在“伞”型轴和“一核双心”的架构下,以重要的功能

节点匹配开放空间与水岸、绿地的景观规划体系,创建线形

的城市连结。

4.3城市功能分区

以承接老城区的经济辐射和配套城市新的职能为方向,

滨江片区将发展成为以商业休闲为核心的具有老城区城市

肌理的城市新区。其功能包含:

创业研发中心及配套区

住宅综合区

住宅区

商贸会展区

文化体育休闲区

历史风情区

行政商务办公区

4.4土地利用规划

4.5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公共设施分为两大块: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组团级公共

设施。

主要内容:行政办公设施、商业金融设施、医疗卫生设

施、文化娱乐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4.6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采用方格网形式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城市主干道:

东西向的江滨路、南北向穿越片区的田申大桥、站前大

桥所延伸的道路是与老城区联系的主干道。为保证道路通畅、

避免干扰城区内部交通,与江滨路的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

江滨路直行车辆采用下穿方式。

城市次干道:

连接滨江片区各功能区间交通的道路。

步行和电瓶车游憩观光系统:

沿景观通廊设置人行步行和电瓶车系统,经穿越江滨南

路后直达江滨公园,与现有的自行车赛道结合,形成完整的

游憩观光系统。

4.6滨水空间规划

保护湿地的稀有性,展示滨江地带的开阔景观。满足居

民亲水的需求。在景观规划设计上遵循着“人与自然共生、

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亲人亲水、发展临水经济、

弘扬历史文化”六大设计原则,实现自然与城市共生的目标,

形成供市民活动的开放空间和生态公园,创造绿色充盈的市

民生活和交流的舞台。

4.7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按照公共开放空间的四方面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

众性、功能性,可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

晋江南岸滨水生态绿色长廊

中央绿荫走廊

西东绿荫走廊

第二层级:

文体休闲区广场

中心商业区广场

历史风情区

行政服务区广场

田申大桥立交

站刖大道乂父

研发中心广场

第三层级:

邻里开放空间走廊

邻里游园

(开放空间系统图)

4.8景观绿化系统规划

主要景观系统概括为“一轴二带”。

城市绿色生态衍伸轴:从滨江公园起,一直向片区南部

延伸。区域内主要以公共建筑、特色广场,尤其是突出滨江

亲水绿地的空间展示为目标,形成开敞的绿色景观廊道。

滨水自然绿化带:从金鸡闸起,向东部延伸的江滨南路

的周边绿化景观带(区)。区域内主要以自然的植物景观和

功能不同丰富的节点设计营造出人与自然交融的城市滨水

空间景观。

城市绿化连结带:沿圣贤路的景观路。区域内贯穿了片

区各功能区,连结起各个丰富的城市节点,形成软硬质景观

相结合,具有规整轴线的公共空间、新颖的游园和街头绿地

的现代化都市景观。

4.9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现有生态要素主要从:植被、地形、地貌、土壤、水体、

景观等方面来分析。

植被:片区现有植被较好,以自然丛生的本地林木和果

树为主,主要分布于江堤两侧。在现状村落里也有乔灌木结

合绿地空间。

地形:片区地形起伏不大,高差较小。只是在江堤处因

为防护的需要,有近6-7米的高差。

地貌:片区主要还是以丘陵为主、局部有少量水体。

土壤:片区主要以农田和山林为主。

水体:主要是晋江和滨水滩涂、湿地及流入其河中的一

些小支流。

景观:以开阔的水面、绿色的丛林组成片区的自然景观。

由村落聚居散发出当地特有的田园风情。

由此,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可以要求:

以晋江南岸绿地空间作为片区生态系统的基点、以三条

景观廊道作为构架、以城市道路作为网络,建立起即可以将

生态气息引入城区,又可以将城区环境进行美化、净化的区

域生态系统。

为保护片区的生态环境,将江滨路以北的滩涂地和湿地

规划为江滨公园,利用开敞空间的建立,开辟各功能区内的

生态绿地。使每个组团都处于绿色包围之中,大大提高了片

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为保证片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建设生态

型花园式城市为目标,实施城市森林建设:“多种树,少种

草,,。草坪种植和养护投资大,综合效益小。南方城市种树,

成活之后一般不用浇水,也不容易发生病虫害且树的寿命长。

以展现泉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树种为主,大量种

植刺桐、榕树、白玉兰、芒果等树种,同时引进台湾乡土树

种,如台湾栾树、台湾三角枫、台湾相思树、台湾冷彬、台

湾青枣、红化美人树等植树成林,带来城市生物的多样化。

不仅是种好行道树,还要见缝插绿和连片植树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在绿化中的比重。

建成以公园、游园、绿地、道路等造林绿化为主体,辐

射周边功能区的上规模的片区生态网络,形成城区绿荫掩映

的生态系统。

4.10开发控制

一个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集聚人口的能力。依照

鲤城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必须

吸引老城区及外围地区的人口到滨江片区居住、创业、发展。

此目标的确立,使我们认为滨江片区的建设在保障城市

公共空间和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开发强度。

具体就是对城市“四线”中“红线、绿线、蓝线”的控

制,对各功能区主要强制性内容的控制。

“三线规划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

4.11市政工程规划及竖向规划

市政专业工程规划主要是城市市政公用中的管网规划。

依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主要与城市主干管相连,组成城

市市政管网工程的一部分。

竖向规划也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统一布局。

(本专案现处于方案阶段,待规划布局立定后,再配套

相应的市政工程规划及竖向规划)

5、分区重点设计

5.1商贸会展区

借鉴国外城市道路网的布局特点,尊重泉州本地的城市

肌理,将区内的道路进行棋盘式的网格布局,使各地块的规

模适中,便于各个不同功能的建筑能以最合适的体量共同展

示出商贸会展区的现代、激情、文化的风采。

5.2文化体育休闲区

依托风景旖旎的滨江岸线,以占地28.3公顷的规模,

注入商业游憩的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体育、文化休闲的

区域。

5.3行政商务办公区

以广纳千言的开放空间使政府与市民的距离拉至合一

的尺度。并与周边高档写字楼群共同围合成新的城市功能区,

产生“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吸引力,促进东部区域的启动

开发。

5.4历史风情区

历史风情区是利用现状水体的优美环境,建造岭南特色

的商业步行街,将泉州富有古老传统的手工业和餐饮业注入

期间,创造兼具游憩和商业的功能。

5.5创业研发中心

依托南部高新园区的发展需求,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以

中心绿地为连结,体现通过聚集效应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与

创新力的运营机制。

5.6滨江公园

充分利用现有规划范围的自然、地形与都市的要素,并

结合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特征,使充满活力、历史

悠久的都市与自然生态、景观公园得以融合。规划将用地分

为4个景区:湿地公园区、海港文化广场区、风情果园区、

休闲区。以海港文化贯穿四个景区,将“游憩、人文、景观、

生态”四个元素综合考虑,使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有机结合

起来,形成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游憩资源。

5.7景观通廊

预留足够的绿地空间,设置电瓶车通道。接续滨江的绿

色生态信息,展示沿线的新区风貌。

6、城市开发策略及建设时序

6.1城市开发策略

城市新区开发成功最直观的特征就是区内人口的快速

增加、区内交通的便捷通达、城市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城

市新型职能的合理布局。简而言之,就是能形成新的城市核

心区。

如何引导滨江片区形成新的城市核心区应该是鲤城区

政府决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政府方面应当密切关注宏观趋势变迁,有效引导和充分

利用市场动力的变幻,顺势推动新区的全面发展建设进程。

从而指引滨江片区稳健和快速的开发建设进程,促进新区的

全面发展和显著能级提升。为此提供以下建设性策略以供参

考:

6.1.1方向明确的产业定位一一现代服务业

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

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

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主要有金融保

险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

管理咨询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会议展览、国际商务、

旅游业、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对优化产

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在这方面,作为鲤城区跨江南进的重要衔接点的滨江片

区,西有高新科技园区的产业支撑、北有老城区坚实的经济

基础、东有城市次中心的强劲扩张、更有南麓自然风景区的

天然屏障的依托,借助泉州自身经济的迅猛发展,打造区域

甚至市域周边一定范围内的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

6.1.2目标明确的项目布局一一城市综合功能区

当今国内外城市的开发出现了新的趋势:城市多种“共

生”功能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集中混合使用,形成一种新的城

市功能区,它能产生“聚众效应”,显示出比单一功能区更

加强大的竞争力。

滨江片区如果因着现代服务业的合理定位,可以以明确

的目标使项目在土地利用的空间载体上得到落实。同时因着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综合性,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可以集中了多

种可相互支持的功能,满足城市在功能上应是错综的和自我

满足的需要。如在商业区中注入大量的游憩功能、文体娱乐

设施周边布置餐饮、零售等功能、行政与商贸办公区在空间

上相互融合、研发中心周边配套完善高尚居住区等。形成整

体吸引力超强的城市新兴功能区,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

环境效益。

6.1.3空间明确的公众利益一一城市公共空间及景观

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公众利益在城市

规划中的体现,最主要的是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达近6公里的滨水岸线成为滨江片区最宝贵的公共空

间和生态环境的焦点和延伸平台。以此基础对片区内部的开

放空间和景观廊道进行规划的空间划定后,能使政府决策者

清楚明晰地掌控必须成为强制性内容的规划控制。如对城市

“四线”中红线(道路)、蓝线(水体)、绿线(绿地、山

体)等的控制,对各地块开发强度的控制、对城市景观通廊

的控制等。

6.1.4设施明确的基础设施一一城市交通先行

交通先导“TDO”模式是新区建设中广泛采用的刺激机

制之一。其含义是通过交通设施的建设,克服新区与老城区

的空间距离,引导生地的开发。

滨江片区应该积极倡导对外交通设施的先行建设,重视

快速路、尤其是跨江的交通系统设施的建设,以缩短老城与

新区的距离,完善公共交通手段,使市民克服心理距离、促

进片区的开发。

6.1.5主导明确的政府行为一一城市公共设施的引导和

配套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采用政府搬迁配合大型公共服务设

施建设的办法来引导新区开发。鉴于目前中国在社会经济生

活和城市建设方面政府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国内城

市许多已有的实践证明,此举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滨江片区是江南新区开发的桥头堡和重要衔接点。行政

商贸区的规划布局可以启动鲤城区的跨江发展的战略实施,

文体休闲区的建设展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的完善。以此作为

先导,将政府行为转化为树立起新区开发的信心和动力。

6.1.6机制明确的市场体系一一土地批租政策

土地批租是政府通过土地的市场体系,通过提供优惠开

发条件等政策倾斜调动市场的积极性。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