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课文知识点: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二他的诗篇深刻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代表作品有“三吏”
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
邺(ye)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
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
此时从洛阳回华洲(今属陕西渭南),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此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刻反映了战乱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
批判。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
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
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
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
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
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
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2.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
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
征兵的无度。
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一句
表现了老妪什么心理?表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保护家人,老妪甘愿牺牲自己。既然差役紧急,就快点走,免
得节外生枝,苦心落空。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
有胆略的人,强忍悲痛,保护家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卜“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
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
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
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
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
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
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注释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挂胃: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
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
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注释
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
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
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
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注释
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恶卧,睡
相不好。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云黑得像墨,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天渐
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孩子睡相不好,
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
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
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译文: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
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
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
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四、问题归纳
1.一个“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写出了秋风起势之猛,隐含着
作者的愁苦之情。
2.“飞”“渡”“洒”“挂胃”“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动词连用表达效果分析法。①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
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②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
情。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
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
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
临。
4.“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情感?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
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
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
的双重痛苦。
5.”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如山!”这几句诗怎样理解?
这几句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
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语言铿锵有力,
极富气势,显得深沉、激昂、坚决,将诗人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6.结尾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尾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
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至死不悔的决心。
7.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三节是写实的叙事,诉说境遇之苦,情绪含蓄压抑;第四节
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奔放。前三节的层层铺叙,
为第四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
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
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
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不能不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
群童来说可能无关痛痒,对诗人来说却事关生计,群童无知的恶作剧,
令诗人痛心。第三,仅仅因为诗人“老无力”就“公然抱茅入竹去”,
这自然在那一瞬间引起诗人的愤慨或感伤。综合上述情况,诗人说一
些过激的话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诗人在叙述群童的行为时,只说‘'抱
茅”而不说“抢茅”,这也从侧面表明作者不是真的认为他们就是“盗
贼
9.如何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
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
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
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
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
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
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更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的这种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
五、课文主题
诗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
情景,表现出诗人宁愿“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
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
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卖炭翁》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故事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
“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
—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
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
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
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
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
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三、课文翻译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注释
伐:砍伐。
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何所营:做什么用?
译文: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
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做什
么用?为了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注释
可怜:值得怜悯。
愿:希望。
辗:碾压,同“碾二
译文:(数九寒天)可怜他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忧炭的
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
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
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
注释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宫中派出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
儿,指太监手下帮助抢购货物的人。
敕:皇帝的命令。回车叱牛: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
译文:两个得意忘形的骑马人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皇宫内的太
监和他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
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
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驱将:赶(走)。将,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面,以助语气。
惜不得: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
直:价钱,通“值二
译文: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
(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
头上一挂,充当炭的价钱。
四、问题归纳
1.赏析“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
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
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
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
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
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怎样理解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
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3.“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
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
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4.分析结尾两句的作用。
“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这样的价值反差,对
满怀希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最大的嘲弄、最残酷的伤害。
宫使强夺去的不仅仅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希望和权利。就全
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
的可悲可痛。
5.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
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
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
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
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
悲可痛。
五、课文主题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
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四节的内容分别是: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
广厦。诗歌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体察民情的宽广胸怀和要求改变社
会现实的崇高理想。
二、诗歌讲述了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
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
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黑”两句属于环境描写,用恶劣的天气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作
者生活环境之艰苦,心情之愁苦。《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形象逼真地
刻画了卖炭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卖炭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
来之不易。
四、背诵略。
五、略。
图文解读:
EL情境导入
赏读《石壕吏》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读他的诗作,我们往往就会觉得
有一个衣衫褴褛、沉郁寡欢、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真情诉说。但
是,今天学习的这首创作于青年时代的诗作,我们就会看到另一面的
杜甫,一个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杜甫,一个满腔抱负、满腔豪
气的杜甫。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
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
,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
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
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
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
得最广。
自学指导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生字词.
石壕史0X11)逾增走(yii)
泣幽呼y©)邺城盛(ydXshu)
河阳馋)
2•听老师朗读诗歌,用“尸划出朗读的停顿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均墙徒,老妇/出门/看。更
呼/何/怒!妇啼/一何借!听如/前/致词:三男/邺城/成。一男/附
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和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他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者妪/力/虽衰,请从;
吏/夜方,急应的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通点词语.
。)古今异义
①一男附朽至(古义:捎,寄;今义:附加,附
带)
②室中更无人(古义:再;今义:更加,更换)
③天明登前途(古义:前方的路途;今义:前方
••
的光景,比喻义)
(2)词类活用
①二男曲战死(形容词用作名词,新近.)
②听妇时致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4-背景链接
《石康吏》写于战乱流离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安
禄山)史(史思明)之乱'杜甫携带家眷和逃难的百姓一道受冻挨
俄,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
甚深。脱喷后,又展遭肃宗贬斥。灾难震搦着诗人的心灵,使
他写出了《春望》《北征3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卜“三别”(《新婚别》《垂老别2《无家别》)等
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
自、合作探究
(一)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筒要说说《石壕吏》的内容.
【交流点拨】黄昏时分,我投富石壕村,皮里听到有官吏来
捉人.老笳赶快跳墙逃.老妇出「1去看。
小更城声多情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C子梢信来.两个
儿子刚战死。活人暂且命我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室里再也没
有人,只有吃蛆的小孙儿.孙子的?亲还没走.可是出n却没
有遗身的裙。老太桑虽法力气表.还请连夜艰悠走.赶到河国
强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后.我告辞上路去
砧太上•卷g;*W1
(二)读懂诗情
1♦全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语简要概括老妇人一家
的遭遇。
【交流点拨】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
成,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褶;翁逾墙,妇夜往.
2•杜甫目击了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他心里怎么想?
【交流点拨】对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官差如狼似虎的
愤恨、对朝廷黑暗无能典批判,对朝廷捉丁平叛的矛盾.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歌颂了石壕,苦难的精神•表明诗
人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诗人为战争给人民带来
了巨大峋灾难而深戒韭福一
4♦小结:
《石壕史》:描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
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板书段计
[时间:尊根
差更捉人地点:石壕村争
[卡件:捉人导
[三男成,二男死致
石壕吏灾
老妇哭诉孙方乳
[娘无裙难
解
械并案为:
自清朦役
老妪服役:
国、拓展延伸\\Q
杜甫名句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梦李白二首》
③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⑤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春夜喜雨》
⑦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鹃。《江村》
⑧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⑨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羊,《将赴成都茸堂途
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手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黄(712—770),字,
号兀,因其做左拾遗、
检校工部员外郎,称
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
《杜工部集》,与李白舁称
“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
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
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
为“诗史”。
J55TLi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
种。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富于变化。
写作管看——茅屋,秋区所被欢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
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外(今甘肃天水),
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
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
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
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
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
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八月,一场
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
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深感忧思,于是写下了这
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读音o
♦:♦怒号(hgo)布衾(qTn)
♦:♦大庇(b〕)突兀(WCJ)
⑴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
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
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写景记
事的三个场面和直抒胸臆的大
意o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舞
❖屋漏秋雨.
期盼广厦一直抒胸臆
⑶本诗第一节在对天灾进
行客观描写的过程中注入
诗人何种情感?
(4)本诗第二节中诗人“归来
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
说诗人叹息什么?
呗思国马遭翳国典人超5
©
©
⑸本诗第三节表现了诗人怎么
样的凄苦情境?
屋翘斤窗频於窗
O
Q
%。自弱忘0
(6)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
人何种精神境界?
(7)在这首诗的前三节和最
后一节中诗人的情感及其
表达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忘囹阶我国)婚颜g画况国愈
④◎图屈领回我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秋风破屋
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心情苦痛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坪去抱茅
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无可秦何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攻屋漏雨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忧思不绝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推己及人,希冀
“大庇天下寒士”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表达了诗人关心民
冻死亦足!生疾苦、忧国忧民
的深沉情感。
秋风破屋
风白天屋外事
心情苦痛
实
现
己
群童抱茅
水
无可奈何
到
推
己
渠长夜沾湿
雨黑夜屋内人及
忧思不绝人
成
丁
理
想
广厦千万间天下来土
社,但电欷一千,青一千我还学电哪安他
金爱(8之情的铸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屈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一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谭嗣同
卖炭翁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
士,是杜甫之后,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
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
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
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叙事讽喻诗
心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
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
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
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
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
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
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
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
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
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
其实夺之。”
源雄: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
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
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
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读准字音
鬓bin]辗nian辙|zh。
骑敕chi叱chi
将|jiAng系ji
设疑自探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姜炭翁和黄衣横者白杉儿1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
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设疑自探品读诗文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
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
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
诗句进行说明?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遥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生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的
动作描写
运炭的艰难
翩翩两骑来是谁?]
A肖像描写
黄衣使者白衫儿。J
手把文书口称敕,
动作描写
回车叱牛牵向北。r
----------
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益:
绡一丈绫,系向牛头移直J
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
设疑自探品读诗文
针至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
十人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
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
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
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
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
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设疑自探品读诗文
针药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
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
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
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
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
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
因此,这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设疑自探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
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
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
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
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设疑自探品读诗文
针对角度三:对比的写作手法
我设计的问题是:
1.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
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
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
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
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
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劳动合同(互联网企业)3篇
- 全新无中介2024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范本解释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文学作品授权使用与分成协议3篇
- 2024版房产买卖合同解除条件2篇
- 弱电工程2024年度项目融资咨询服务合同2篇
- 食堂面食配送合同
- 2024年度商砼供应商评级与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食堂场地租赁全新合同样本2篇
- 混凝土护坡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日化品研发合作与专利许可合同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精美课件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1套
- 药事管理学实践报告总结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GB/T 5005-2010钻井液材料规范
- (完整版)体育理论部分练习题
- 电力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
- HXD3C型机车停放制动装置原理与操作
- 《化学毒物伤害院内洗消流程处置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编
- 土建劳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