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近体诗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近体诗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近体诗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近体诗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近体诗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古体诗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百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

③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与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

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

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

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

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皎夜光①

明月皎发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蟀鸣树间,玄鸟②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潮久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朝。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①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题目为后人添加。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寓客

中所作。②玄鸟:本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出自《山海经》。诗中的“玄鸟”指燕子。③

第1页共57页

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

翎”。

3.下列时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幽静的环境,在皎洁的月光下,蟋蟀在吟唱。

B.”玄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卜.发出的怅然问叹: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

C.“牵牛”即牵牛星,“牵牛不负胡”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诗人对“同门”的思念。

D.本诗从秋夜之景入笔,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由景生情,前后呼应,转换自

然。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占诗,完成下面小题。

米莒

《诗经•周南》

采采紫莒,海言采之。采采耒莒,薄言有之。

采采朱营,薄言掇之。采采未营,薄言捋之。

采采米莒,薄言秸之。采采米莒,薄言撷之。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

共305篇,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B.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紫苜的情景。

C.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卑明

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D.这是•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6.诗中“采”“有”“掇”“捋F吉”“襁”六个字是否能够调换顺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第2页共57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提?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下列诗集中,能查到曹操《短歌行》的一项是()

A.《诗经》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8.下列诗句,不中干《诗经》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硬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突出写"愁''字,时光流逝,去日苦多:诗人惟恐功业不立。

B.“但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贤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贤主题,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

D.诗人以乌昔鸟绕树、“何枝可依”等句启发人才,耍善丁择枝,投效明主。

10.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行行重行行

佚名

第3页共57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寄松风上人

清•郑燮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11.出版社编《历代诗选》,拟将这两首诗放在一个版块,现在需要添加一个主题词,以F

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A.闺怨B.思人C.饯别D.怀古

12.下列关于这两首诗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都运用叠词奠定了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

B.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

C.都借时间之逝进一步加深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

13.两诗相比,有人认为《寄松风上人》在情感表达上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你是否赞同这种

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节选)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袂之陆离兮,宛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笃青虬兮醪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画。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大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第4页共57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同时在写景抒情上

也达到了完美和谐。

B.选段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现实。

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

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D."登昆仑兮食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

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15.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快”“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节选)

高适

结束①浮云骏⑵,翩翩出从戎。

万鼓雷股③地,千旗火生风。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④,入朝明光宫⑤。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注】①结束:装束完毕。②浮云:良马名。③殷:震动。④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们的功勋。⑤明光官:汉代宫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就将•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即将征战疆场的勇士形象生动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B.三、四句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写万鼓齐鸣、•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突出了大战的

激烈和唐军的英勇。

C.七、八句实写大战胜利之后,主人公的画像被悬挂在麒麟阁,得到天子特意召见,

凯旋受赏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诗采用了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语言明快而饱含情感,格调高昂,气势磅礴,

意蕴深长,堪称唐代边塞诗的典范。

第5页共57页

17.诗歌结尾两句“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是何含意?其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卜面小题。

采桑女

唐彦谋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者鸡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18.下列对这首诗的IF解和常析,不TF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

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19.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她为何“泪如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⑵,恨不茅三问。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⑶。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

《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20.卜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页共57页

A.“环州多向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1.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代东门行

(南北朝)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裳。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

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杏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

徒满生,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22.诗歌首句隐含了“”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指代。

23.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卜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夙。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24.作者在描写音乐这一无形的事物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25.请用简明的文字,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各题。

九歌•湘夫人

屈原

第7页共57页

帝子降兮北渚?目吵吵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端兮骋望,与佳期

今夕张,鸟何萃今播中,皆何为兮木上?沅有苣兮醴有三,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谖。

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今江皋,夕济今西灌。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

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芥壁兮紫坛,播芳极兮成堂。桂栋兮兰榇,辛夷楣兮药

房。罔薜荔兮为帷,掷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宪门。九联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泱兮江中,遗余堞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

兮容与。

26.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

27.“鸟何萃兮演中?曹何为兮木上”,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9.本诗内容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描述了什么内容?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诗(其八)

阮籍

灼灼西脩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O留留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②除落下。③回风,旋风。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⑤磐折,

磬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30.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

31.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8页共57页

饮马长城腐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身,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32.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主要抒发了情感。

33.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现公孙大娘①弟子舞剑器②行(节选)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塔③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修④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聚清光。

注:①公孙大娘: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②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③堆:

闪烁的样子。④醪:驾驭。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行”指古诗的歌行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属于这种“歌行体”。

B.第一二句,诗人以赞叹之情追忆了当年舞蹈家公孙大娘擅长剑器舞、名扬天下的事。

C.剑器舞剑光闪烁,从上而下,如后羿射日,倏然而落;舞姿矫健,如天神驾驭龙车

飞翔。

D.最后一句写舞蹈结束时如江海风平浪静,与《隹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法相同。

35.诗的第三四句写观者和天地,对表现公孙氏的剑器舞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6.蜀道难

李白

噫吁腰,危乎高哉!蜀道之难,胜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第9页共57页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腐殳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噪岩不可。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义闻子规啼夜月,愁空7。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冽朱颜。

连峰去天不直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噪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奖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

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蝶、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

己仕途的艰难。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

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各题。

涉江采芙蓉

第10页共57页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连?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7.你读了《涉江采芙蓉》后,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下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对你有帮助的

一组是()

A.《史记》《楚辞》B.《资治通鉴》《诗经》

C.《后汉书》《文选》D.《晋书》《玉台新咏》

38.“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诗,完成各题。

疾邪诗两首

(东汉)赵壹

其一

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①,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②北堂二,肮脏③倚门边。

其二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浊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独驱。

【注】①顺风激靡草:草往往随风倒伏,此处反用,草在顺风中自在得意。②伊优:逢迎谄

媚之貌。③肮脏:高亢刚直之貌。④刍:草料。

39.《疾邪诗》其一中的"河清”比喻,其二中的“金玉”比喻o

40.这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卜.面小题。

白翎雀歌

虞集①

乌桓②城下白翎雀,雌雄相呼及为乐。

平沙无树托营巢,八月雪深黄草薄。

君不见旧时飞燕③在昭阳,沉沉宫殿锁鸳鸯,

美容潞冷秋宵永,芍药风暄春县长,

第11页共57页

【注】①虞集:祖籍四川仁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一生多在元大都任职,晚年才

回归故里。②乌桓: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③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受君王独宠。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从白翎雀入笔,描绘出白翎雀双飞双宿、其乐融融的生动场景。

B.三四句写沙漠中环境恶劣,没有树木可以构巢筑穴,气候条件也很差。

C.作者将臼翎雀与失意宫女相比,突出了白翎雀虽身处苦寒却仍然快乐。

D.本诗着意细节刻画,在末尾点出诗歌主旨,和一般的咏物诗套路一致。

42.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芙容露冷秋宵永,芍药风喧春昼长”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有高楼

(东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硫①结绮窗,阿阁②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

济商④随风发,中曲正徘相。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标。

愿为双鸿鹄⑤,奋翅起高飞。

(选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注】①交疏:纵横交错的窗格子。②阿阁:宫殿式建筑。③杞梁妻:齐国人杞梁战死,其

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以至哭倒长城。④清商:悲伤的音乐。⑤鸿鹄(hu):天鹅。

43.诗中“再三叹”呼应上文的“”三个字,“双鸿鹄”比喻诗中的和两个人。

44.全诗是怎样描写音乐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12页共57页

参考答案:

1.B2.“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

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

【解析】1.木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形象、情感的能力。

B“不经意间”错误。既然足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找到具体描写形象的句子,逐句翻译,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作者所用

手法,来概括所考形象的象征意义。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具体描写了奇树在春天的庭院里,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

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庭中''交代了不是在自然界中,而是在院子里,无人欣赏;

“绿叶发华滋,馨香溢怀汨“,说明了绿叶繁茂,花朵馨香。奇树绿叶繁茂、花多馨香。'‘奇

树”已然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写眼前树己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

孤零零的一个,不禁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

寂寞之情;“绿叶发华滋”,写"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而浓烈。

3.C4.①流离客中的愁绪。诗人选用“明月3促织”“玄鸟”等意象,表达游宦京华、久

寓客中的惆怅和凄怆。

②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抓住“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等景象,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③世态炎凉的感伤。昔日,,青谊坚如盘石的''同门友”“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世态炎凉的

感伤油然而生。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

C“'牵牛不负挽'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诗人对'同门'的思念”错误,由“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

益''可知,诗中用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而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而无实用。

故选C。

4.本题考杳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由注释“此诗为诗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所作“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明月皎夜光,促

织鸣东壁''写出诗人因为游宦京华、久寓客中深夜不眠,只见月光皎洁,静听蟋蟀的鸣叫:“玄

第13页共57页

鸟逝安适”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

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离客中的无限惆怅和凄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几句写野草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那

样晶莹,寒气逼人,草露蝉鸣、又经一秋,明显感觉到时节已经转换。诗人己经感觉到,深

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又是一年秋天到呆了。当然,这里写了时间的快速流

逝,也是在暗示时间不饶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表达了诗人时光易逝的感慨。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几句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

黄腾达。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

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

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陀路之

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

念携手好,弃我如遗济”,城亳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

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无比惊讶、悲愤和不平。

5.B6.示例:不能。这首诗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采摘之后才“有”,

这是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卬捋”,是对采米莒动作的具体描写,或采摘,或捋取,

真切又生动:最后是“祜'”•撷”,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都是对

盛放茉芭的具体描写。切合劳动过程,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

【解析】5.本题考杳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木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比兴”中“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首诗就是描写劳动

妇女采茶甘的情景,而诗歌开篇就写“采采茶甘,薄言采之”,即采紫莒,并未由“他物”引出,

也没有比喻,所以不是“比兴''手法。

故选B。

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本题需要明确观点,不能调换顺序。

首先,从诗中来看,“采、有、掇、捋、秸、襁”是一系列动作,“采噫思是“采摘”,“芍”意

思是“获取,据为己有","掇''意思是''拾取","捋”意思是“成把地从茎上捋取","祜”意思是"用

一只手扯住衣襟把米莒装进去“,“撷”意思是“把衣襟两角掖在腰带间,两手同时把米莒装进

去“。

第14页共57页

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

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裙之”,掖起衣襟''撷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

动过程,存在先后的顺序,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如果将六个字

的顺序颠倒,就不符合正常的劳动顺序,不符合人们的日常认知了。

7.B8.D9.C10.同意。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

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其仁爱和正义的一面。

②诗人为了统一天下,结束乱局,救民与水火,进而再三寻求贤才,表达自己要对英才爱惜

和诚信,也说明了其为人忠诚宽厚的一面。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曹操所处的时代为东汉末年,他是曹魏的奠基者。《短歌行》是占乐府诗,以乐府占题创作

的乐府诗。

A.《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时代与作者所处

时代不相符。

B.诗歌体裁与《乐府诗集》收录的体裁相符。

C.《唐宋近体诗集》应选编唐宋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近体诗。体裁不符,时代与作

者所处时代不相符。

D.《万首唐人绝句》应选编唐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并且选编绝句“体裁不符,时代与作者所

处时代不相符。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

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勒地接待贤才。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极写人生苦短的忧愁”错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当空悬挂的

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冷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这四句诗的

情思表达了诗人以明月比喻贤才,既点明自己对贤才的敬仰渴慕之情,又点明贤才难求的痛

苦。

故选C。

第15页共57页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是作者面对战乱和民不聊生,渴望统一,进而求贤若渴,实现其雄心

大志。

①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

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改变乱世局面,区而发

出人生苦短的忧叹,体现了作者“民本”一面的思想。

②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

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个地去找那

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

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具

有感人的力量,体现了其“仁义”的一面。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从表认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

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

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

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

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叫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

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一唱三叹地抒

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全诗首先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聚揽英才一统天下,救民与乱世的雄心壮志;然后再

三地表达了的贤才难得,渴望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表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H.B12.C13.赞同这一观点,《寄松风上人》情感上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其间多次情感转折。

第一层,诗歌首联感慨虽然与友人距离不远,却别易来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无奈之情;

第二层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之情愈加深厚;第三层作者转换视角从友人的角度来想象

其有清高孤峭之个性,故能耐得三时之清寒而自甘空寂,不经常出游,疏于与人交际;第四

层情感转换,想用美味呼唤友人来访。

第16页共57页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写因为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以致身心憔悴;第二首

中,”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思念远方的亲友,故主题可选“思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

A.“开篇都运用叠词”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中没有叠词。

B“都叙写路远会难的现实”错误,“岂有千山与万山”意为本无千山万山之隔。

D.“结尾都直接抒发了期望相聚的殷切期盼之情”错误,《行行重行行》以宽慰期待作结,《寄

松风上人》以典故结尾,都不是直接抒发感情。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首先明确观点,比如“我赞同这种观点''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然后结合文本信息说明理由,尽量从多角度多侧面论证,不少于两点理由。

认为赞同的理由如下:《寄松风上人》全诗在感情表达上每两句就是一个转折和变化,在思

念友人的主题下使得感情得到痛快淋漓的抒发。分析诗句的意思、,第一句本无千山万山之隔,

但与友聚会却不易,蕴含缘分的意味;第二旬进一步表白相念之殷,时光之逝而加深念友之

情,情感更进了一步;第三句转从松风上人方面作想,站在友人的角度上阐述了为什么距离

不远而不得见,间接展现了友人清高、耐得住寂寞的性格特点,情感转变为对友人品格的欣

赏之情;最后一句含蓄用典,希望能用美味食物召唤友人来访,再次点明诗歌的主题一思

人。

不赞同的原因是认为《行行重行行》更现转换变化之妙。”与君生别离”,诗歌叙初别之情;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次叙路远会难;“衣带口已缓''"思君令人老“,再叙相思之苦;

“努力加餐饭”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

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相思的心理特点。

14.C15.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屈原'贤臣择主而犷的思想”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臭吾知

第17页共57页

兮,,等内容可知,因为楚国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他,才让他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由此可知,

该句应该是表达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具有象征意义。该诗节选自《涉江》,诗中的“带长镁”“冠切云”“被

明月”“佩宝璐''指作者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着夜晚发光的明珠,佩戴

着珍贵的美玉,这些“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因此其作用主要是象征和衬

托人物品质的高洁。

16.C17.含意:古代的读书人不能明白此中的玄妙,往往因皓首穷经而嗟昵一生,最

终成为一介衰翁。

思想情感:①表达了诗人对死守经书,终生研习,不能杀敌报国,最终老于牖下的平庸书生

牛活的不屑与惋惜。②侧而反映了诗人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宏伟抱

负。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实写”错误,天宝十二年,高适投笔从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学书记。哥舒翰是朔

方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与李光弼齐名的骁勇名将。同年,哥舒翰收复西河九曲,又立下赫

赫战功.诗人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创作了这首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赞歌。可见,本诗

是虚写。且结合注释可知,“麒麟阁”是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该阁,以表彰他

们的功勋。“明光官”是汉弋宫名。而诗人所处唐朝,所以其画像是不能悬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