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万源中学高2026届期中测试(高二•上)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的北周兼并北齐、隋唐之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这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像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是吗?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等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縻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唐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B.盛唐时期,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D.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主要是粟特商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子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B.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C.盛唐之时,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D.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都说愁之多、愁之长,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D.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4.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5.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又被推到了我们眼前,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盛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亭长许仙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小黑点在我噙满泪水的视野中渐渐变大,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十几条好汉立马潜伏到江边草丛中,无声无息。亭长这个官儿虽小,但大小也算是个官儿,虽说不在编制内,也不给工资,但责任不轻,也多亏有一帮好兄弟帮衬,才能确保一方平安。早些时候,我就听说了我们的西楚霸王兵败的消息,我猜到他会回家。人嘛,在外面飞黄腾达或潦倒落魄时,唯一想回的,就是家。我精挑细选了十几个身手不错的兄弟,早已在乌江西岸等候多日了。我知道霸王人傲性烈面子薄,这种时候羞于见到众人,就事先吩咐兄弟们,千万别让他发现,若有追兵,拼死也要让霸王全身而退,安全地渡过乌江,回到家乡。家乡就是江河,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通体如黑缎,油光放亮。瞬间,西楚霸王就冲到乌江边,我慌忙迎上去:“霸王,霸王,是我,乌江亭长。”我边喊边伸手牵住他的战马,这匹号称天下第一的骏马,直喘粗气,双目悲愤。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不再是那个秦始皇驾大船渡浙江时,扬言此人可以被取代的傲慢男子,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我指指江边早已等待的船道:“霸王,您赶紧上船吧。”他跳下马,双手扶住马鞍,浑身颤抖,这段日子真是难为他了,没日没夜地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现在好了,终于到家了。我再次催促道:“走吧,霸王。”但他依旧一动不动,死死地盯着来路;路的尽头,有二三十匹马儿飞驰疾来。我心里一惊,忙喊:“追兵来了!”他无奈地摇摇头,依旧不改凝视的方向。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们一个个身负重伤,却不改初衷。瞧着这二十八个东倒西歪的将士,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再次催促他:“霸王,走吧。”他们也一起催促:“快走,霸王。”但他依旧没有动身。我说:“留着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说:“霸王还年轻,到江东称王,重振霸业。”我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天我的话特多,我也是被逼急了,眼看着追兵就要到了,而他却纹丝不动。事后,我一遍遍地回忆江边那一幕,我为自己的多嘴而后悔不已。肯定是我的多嘴,触痛了他,才令他做出极端举动的。他拥抱他的士兵,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齐刷刷地跪下来,恳求他上船时,他也向他们跪了下来,嘴里讷讷的。他说:“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这是什么屁话!这是西楚霸王该说的话吗?我过去扶他,他一把将我推开。他说乌骓就留给你,望亭长好生看待它。就在这个时候,追兵赶到了,成千上万的汉军乌鸦鸦地围上来,将乌江边围得跟铁桶似的,他弃了乌骓,挥舞战刀,逆行而上。霸王所托,我不得不从。我小心地将乌骓引上船,手举撑竿,却迟迟不敢将船撑开,我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能跳上船,和我们一起回江东。我站在船上,只见他冲入敌阵。他的身后,二十八骑也追随着他,冲入敌阵。他们的身后,还有我的十几个好兄弟。我又看到昔日霸气冲天的西楚霸王,他一步杀一人,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重伤。他是战神。他是杀不死的战神,当他身后的追随者全部倒下时,他依旧傲立在汉军中。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到东岸时我已虚脱,将乌骓牵下船都累得汗流浃背,谁知一不留神,乌骓脱缰狂奔,疯狂地跳入江中,朝着对岸,朝着主人的方向远去,不多时已经消失在急流中。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霸王和他的乌骓走了,而亭长还在,令我无地自容。我上船,撑到江心,往舱里一躺,任流水将我带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长再三催促霸王渡江,霸王“纹丝不动”,表现了此时霸王的心态,虽然面对危急形势,但仍然镇定、决绝。B.霸王“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双目“落寞无神”,这样的描写既写出霸王兵败的落魄,也表现出战争的残酷。C.霸王兵败,逃亡至江边,发出“天要亡我,我不得不亡”的慨叹,此时,霸王虽然想东山再起,但已无力回天。D.小说从乌江亭长的视角讲述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7.关于文中首段乌江亭长内心独白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亭长一职的介绍,虽是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但无碍于对这一义士形象的塑造。B.亭长安排兄弟们提前在江边等候,因为他认为霸王兵败垓下之后应该会回到江东。C.亭长对霸王性格的认识,解释了前文潜伏的原因,也为后文霸王不肯渡江埋下伏笔。D.亭长满心期待霸王东山再起,与后文霸王悲壮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8.小说写到“我”三次落泪,每次落泪的心情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9.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说:“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6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5小题。材料一: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荆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荆。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郑,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大写字母用铅笔涂黑。(3分)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G报吴H则夫差为擒。11.下列对文中划“”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朋,同类;党,集团。朋党指以友情或共同认知为基础而关联的团体。B.“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之为大宝。C.“尧舜”: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完善了国家政治制度,舜则以孝行闻名。D.“毫末”:细长而尖的毛的末端,表示极其细微,如《孟子》中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治强者王”中的“治”,意思是“安定”,与《兼爱》中“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治”意思不同。B.“则臣偷幸”中的“幸”,意思是“侥幸”,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的“幸”意思不同。C.“财匮而民望”中的“望”,指民众心生怨恨与责备,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望”意思不同。D.“其安易持”中的“安”,指安然未变,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和吴王争霸的故事,从正面举例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明法亲民。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就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D.材料二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等语句来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韩非子和老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17小题。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①苏轼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山上白云横匹素②,水中明月卧浮图③。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为问④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⑤无。[注]①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丝绢。③浮图:梵语音译,对佛和佛教徒的称呼。④为问:借问、请问。⑤使君;苏轼自指。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美好氛围。B.颔联写景状物生动,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17.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手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们的蔑视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心情的诗句是:“,”。《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3)《<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4)《大学之道》中“”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完善的过程。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用典,借古说今,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引古可以加重意思的分量。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量。如反对声色的享乐,引用老子“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高不可及,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可轻而易举达到效果;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描述,那就会很费力。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就是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像司马相如,将来必成大名的意思。在用典的一些好处里,这以简驭繁的好处分量最重,力量最大,它常常使为文的人不能不用。这种强制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作诗方面,古诗词字数往往有限制,有时还要讲究格律,表意还要丰富,不用典就不容易轻松地写出来,如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中“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一联就是这样。四是用典可唤起联想,让意思显得更形象生动。比如,如果以“惊鸿”来代美丽的妇女,熟悉《洛神赋》的人自然会想到洛神的美,这表达的效果比说一个美女就好多了。五是用典可以使语意更委婉。通常表难言之意或难写之情,也就是不好直说的话,尽可以用典故表示。如《资治通鉴》记淝水之战,苻坚大军南下,谢安故作镇静,桓冲很忧虑,说:“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左衽"是用典(出于《论语·宪问》),等于说我要当亡国奴了。“亡国”的话当然不好明说,但用了典故就委婉多了。19.下列选项中的“就”,与文末加点的“就”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B.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C.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D.听着那悠扬的歌声,我就醉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气比较强烈,这一效果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根据文段的内容,下列各项中的典故与第六段中的“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用典原因一致的是(3分)A.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赤壁怀古》)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这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水涨船高。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与此同时,冷门旅游目的地的能见度在不断提升,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中感受到原生态的味道。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小玩一下,不仅成本更低
,还更清静休闲,更惬意。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2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B.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C.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D.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23.请简述这一段落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要说近两年最热门的词汇,“内卷”和“躺平”这一对反义词绝对要算入其中。然而,就在近日,网络上又流行开了一个新词,叫做“45°人生”。所谓“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奋力一击的追求,拼命内卷;向下是颓废懒散后的妥协,躺平摆烂。而“45°”则是卡在中间最让人感到尴尬的位置,网友吐槽说:“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你是45°青年吗?如何面对45°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45°人生”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1.选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主观臆断,原文中曾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且对于盛唐气象,原文说的是“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反映的是时代的整体偏好,而并非绝对的“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2.选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C.混淆时间与对应事件。“盛唐之时”有误,原文为“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D.“但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强调的是形象区别,而非艺术造诣。3.选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D.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4.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5.①盛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人民力量日益高涨,人民的情感饱满充沛,人民性情平易开朗。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③盛唐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引领潮流。6.C“但已无力回天”错误,霸王仍有机会渡过乌江,东山再起。7.A“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错误,这只是亭长对职位的简介,强调为官为民的责任意识,不带有激愤之情。8.①第一次落泪是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②第二次落泪是“我”接到西楚霸王时,表现出“我”见到霸王时的激动,以及看到霸王落魄时的心痛。③第三次落泪是“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此时霸王已自刎,表现出“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答出一点给2分。)9.①小说于史有据,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原文“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可知,“我”翘首以盼的霸王终于来了,在结合“又是一天天亮了”推断“我”已经等候多时。现在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终于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故第一次落泪是兴奋的泪水。原文“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可知,“我”见到心中的英雄满含激动之情,看到英雄落难又心痛无比,表达了“我”对霸王的一腔忠诚之情。原文“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第三次“我”落泪是看到霸王自刎和壮士英勇牺牲的过程后流露出的痛苦悲情的泪水,“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的意思是历史小说一要有历史的史实作基础,二要有艺术的创造表达审美的内涵。原文“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乌江亭长”“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抽刀自刎”等内容可知,小说于史有据(项羽自刎乌江的历史事实),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原文“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我慌忙迎上去”“我再次落泪道”“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可知,关于这段历史,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说依据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将其中的人物“乌江亭长”“二十八骑士”等虚构出具象的人物形象,通过虚构的故事、人物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外貌等内容,将历史和文学融合,使得小说既有历史故事的基础,又有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10.BDH(每对一处得1分)11.A(应为“私利”而结合成小集团,后专指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12.C(A项错误,两个“治”的意思相同,都是“安定、太平”的意思;B项错误,两个“幸”的意思相同,都是“侥幸”的意思;C项正确,两个“望”意思不同,“财匮而民望”中的“望”是“怨恨”的意思,“众望所归”的“望”是“希望”的意思;D项错误。两个“安”字意思不同,分别是“安然未变”和“性情安和”的意思。)13.C(“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错误,由原文“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可知,还有“恃外”这个原因,选项以偏概全。)14.(1)有赏赐却不足够用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够用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很危险。(关键词:“足以”足够用来;“劝”,鼓励;“虽”,即使。每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2)人们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如果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失败的事了。(关键词:“从事”,做事情;“几”,接近;“慎”,慎重对待。每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15.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②老子则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每点2分,共4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先王致力于亲近百姓,从事于彰明法度。他们的法度彰明了,忠臣就受到鼓励,刑罚坚决了,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受到鼓励,奸臣停止作恶,因而国土拓展、君主尊贵的,秦国正是这样;群臣结党拉派来背离正道营私舞弊,因而国土丧失,君主卑下,山东六国正是这样。混乱弱小的衰亡,这是人事的一般规则;安定强盛的称王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显示的吉兆同吴国打仗,结果没有胜利,自己成了俘虏去吴国服贱役,返国后抛弃鱼甲,彭明法度亲近百姓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擒获了。所以依使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国援助的就会危害祖国,曹国依仗齐国而不服从宋国,齐攻楚时宋灭了曹。邢国依仗吴国而不服从齐国越伐吴时齐灭了邢。许国依仗楚国而不服从魏国,楚攻宋时魏灭了许。郑国依仗魏国而不服从韩国,魏攻楚时韩灭了郑,现在韩国弱小而倚仗大国,君主忽视法治而服从秦和魏。依仗齐和楚作维持手段。结果使本就弱小的韩国越发趋于灭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足以开拓疆土,而韩国却看不见这一点。楚国为了攻打魏国而用兵许、郡,齐国攻打任、扈而侵夺魏地,这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韩国却不清楚。这些都是不彰明法令来治理祖国,却依仗外国而导致祖国灭亡的例子。所以我说:懂得治理的办法,那么国家虽小,也可以富有;赏罚谨慎守信,民众虽少,也可以强大。赏罚没有标准,国家虽然很大,兵力衰弱的,土地不是自己的土地,民众不是自己的民众。没有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称王天下,夏、商、周三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又白白地得赏,对那些不顾法律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有古代的功绩,却拿古代的赏赐标准去奖赏现在的空谈家。君主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因此白白地得赏。君主过分地行赏,臣下就会苟且和侥幸;臣下白白地得赏,功劳就不再尊贵了。无功的人受赏,财力就会匮乏,民众就会抱怨;财厦民怨,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行赏不当的就会失去民众,用刑不当的民众就不再畏惧。有赏赐却不足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很危险。所以说:一点小聪明不可以让他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材料二:略。16.B。“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有误,浮图非实景。17.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写出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为下文抒发月下之感叹张本。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手法1分,分析1分,目的1分,答出2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该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水中明月卧浮图”一句中将明月比喻成“浮图”,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这就从正面描写下元节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赏析: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在黄楼上观赏月亮,在酒席上按照原诗的韵和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取环后健康教育
- 租赁厂房用电合同模板(2篇)
- 2024山林防护管理的承包合同
- 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
- 《社保CA培训》课件
- 电器售后网点管理方案
- 电商接单培训课程设计
- 《临床药效动力学》课件
- 外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 电动车务联网课程设计
- DB11/T 1132-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规范
- (正式版)YBT 6163-2024 预应力混凝土用耐蚀螺纹钢筋
- 孔孟老庄的人格修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供应链安全培训教材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的进展
- 2024年初中学业音乐科目水平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部招聘7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体检中心护理课件培训
-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课程标准
- 礼盒销售方案
- 茶百道整合营销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