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的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是要死的,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地和工作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有删改)材料二: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渐渐地被解构、重塑抑或稀释,进而演化成为陌生人社会。然而,我国乡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并不是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在“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社会形态——笔者称之为“虚拟型熟人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大量中青壮年为了寻求生计,逐步涌向城市社会。学术界大多认为这一现象证明乡村社会走向衰败,并作出“乡村社会没有未来”的学术判断。但在互联网实践与乡村社会交融发展的今天,工作和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村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线上平台实现虚拟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的“数字关联”。村庄治理主体可以把乡村公共议题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同时空下的本村村民便可以就议题展开对话、讨论与协商后作出决定。互联网实践不但有效解决村庄公共事务,也为强化公共舆论约束机制带来新的契机。在传统乡村熟人社会里,村民之间互动而形成的乡村社会舆论是村民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数字时代,即使大量青壮年村民常年不在乡村社会生活,公共舆论同样能够基于互联网实践来约束村民之间的交往行为,给破坏乡村道德舆论的村民带来沉重的道德压力。互联网实践把基于血缘、地缘而组建的乡村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复制到数字平台上,为传统熟人社会的“互帮互助”精神注入动力,呈现熟人社会运行逻辑的新形态。比如,个别村民在城市打拼多年,结识了不同的企业老板或工友,有机会获得老板或工友会在微信群等数字平台里发布一些用工信息,为留守在乡村的村民找工作提供渠道。此外,由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乡村社会中婚丧嫁娶事宜大多数都会在村微信群通知,虽说打工村民不能到场,但是可以通过“微信红包”等方式来表达对“办大事”村民的祝贺。这种交往方式虽说少了传统熟人社会的亲密性接触,但却维持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互联网实践还赋予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乡村记忆以新的展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瞬间切换,重构熟人社会的乡村记忆因子。比如,乡村社会可以在数字平台上举办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使得乡村记忆在“线下”和“线上”双向建构。打工村民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的赋权对特色民俗互动进行重构,并与村庄建立起新的联络机制,使得乡村记忆的传承得以继续。在乡村记忆演绎的过程中,村民能够平等地参与、观赏及评论乡村的特色民俗活动,也有助于形成乡村记忆的共同意识,进而强化村民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选摘自郭明《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血缘是由生育所发生的、由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亲属关系。B.局部区域内土地资源开发受限是导致乡土社会社群分裂的重要原因。C.虚拟型熟人社会是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D.互联网实践将熟人社会的自然和社会边界完整地移植到数字平台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系家族注重的亲戚更多的是由生育构成的父子之间的关系,而非婚姻夫妻双方之间的关系。B.“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儿歌中“外婆桥”取代了村落的概念,以血缘投射出地域的意义。C.数字化时代,作为村民之间交往行为准则的乡村社会舆论通过互联网实践来约束村民行为。D.用工信息共享、微信红包祝福少了亲密性接触,对“互帮互助”精神的维系不过是杯水车薪。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陈涉世家》)B.绵侯服以守业,传龟组而罔替。(梁肃《述初赋》)C.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徐应秋《玉芝堂谈荟》)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缘屋栋。(释深《偈颂六首其一》)4.材料二中,作者从哪几个维度勾勒了虚拟型熟人社会的新实践图景?(4分)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虚拟型熟人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的不同之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金字塔的启示韩北屏二月,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到开罗郊外走访金字塔,探寻远古的秘密。我去游览金字塔,已经不止一次了。以前去的时候,都是在白天。那时,我从热闹的市区出来,穿过郊区马路,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去,马路尽头,一个急转弯,眼前就出现了寸草不生的荒原。这是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在夕阳映照下,无边无际的黄沙,一直伸向天边;在黄沙的反衬下,金字塔显得寂寞,人面狮身像显得更加忧郁。尽管这时候金字塔畔的游人很多,他们骑着毛驴互相追逐,在骆驼背上嬉笑。可是,我总觉得这里荒凉而且神秘。我想,夜晚的金字塔,又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暗夜里,我来听金字塔的独白了。这时候,天黑得像用浓墨染过似的,星星忽闪忽闪,似乎想把黑暗的天空刺个小洞钻出来,但马上又被黑暗挡住了。三座金字塔完全看不见,连离我们最近的人面狮身像也消失在深遂的夜色中。这时候,一片静啊,要不是我的身边坐着许多人,我简直以为被扔到人类世界之外了。突然,第一座金字塔被淡蓝色的光照亮了,跟着第二座、第三座金字塔也被照亮了。漆黑的天幕上,出现三个锥形。那清冷的颜色,那严峻的形象,使我感到深深的凉意。三座金字塔的尖顶,绝望地指向天空,悄然无声。然后,紫色的光照亮了人面狮身像,黄色的光把残破的太阳神庙映现出来。一阵哀怨的古埃及的乐声,从远到近,从低沉到响亮,从沙漠的那一头到了我们跟前。那乐声仿佛走过时间的长途,听起来有些疲惫。稍停,淡蓝色的光熄灭了,金字塔又隐藏到黑暗中去,只剩下人面狮身像沉默地望着我们。过了一会儿,它才用苍老的声音向我们说起五千年前的历史。当时,古埃及多么繁荣,尼罗河抚育了这一片土地上的文明。它说:“当这里已经能够辨认星辰,已经学会计算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人类还住在洞穴里。”它历数古埃及王朝帝王们的功业,接着又谈到埃及的衰微……人面狮身像忽然住口。照射着它的紫色光线越来越暗,最后它好像退到轻纱的帐幕后边,只剩下一个朦胧的影子。就在这时,传来尼罗河边举行法老王登基庆典的消息,鼓乐齐鸣,人声鼎沸,驯马者的吆喝声和马蹄声混合在一起,仿佛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到这里来了。一会儿,又是法老王三世和他的儿子的对白,第一座金字塔与第二座金字塔又出现了;一会儿又宣布法老王三世的葬仪,王后唱起哀歌,丧曲的颤抖旋律在夜风中飘散。这时第一座金字塔单独地站着,我凝神注视,所看到的仍然是奴隶们千里跋涉运来的石头,那些石头暴露在沙漠阳光下已经有四千多年,它们都已受到剥蚀,显得憔悴不堪……我在金字塔畔看罢“声光表演”,也可以说游历了一次幻觉的境界,在不长的时间里呼吸了一下古埃及的空气。这样的一次“游历”,使我沉思。我在想,金字塔到底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今天,当我们站在它的旁边,仰望巍峨的石砌建筑,的确惊叹它的宏伟;当我们从倾斜的梯子上,匍匐着爬进金字塔内部的墓穴中,的确佩服古代工程师的绝顶聪明;当我们看到了发掘出来的帝王、皇后的木乃伊,看到神庙中的美丽绘画和象形文字,的确感谢它为我们保留了罕有的珍物。可是,金字塔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征呢?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就拿建筑的石块说吧,一个“库夫金字塔”用了二百五十万块石头,每块石头据说有四吨重,当时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它是怎么运来的?怎么砌成的?有人说,利用尼罗河每年一次的泛滥,从上游运来石块,洪水将它推送到这里,砌好一层,在旁边堆上沙,再把石块弄上去,然后再砌第二层。又有人说,这些石块是驱使几十万奴隶,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从老远的地方运来的,在这条运输线上,死了不知多少人,白骨可以铺路。当然,前一种说法不那么辛酸,可也免不了死亡;后一种说法却充满了血泪。我特别有兴趣地去看了木乃伊。他们是四千多年前的皇帝和皇后,他们在金字塔里睡了那么多年;现在睡在开罗博物馆里,还不知要睡多少年。从文物的角度来说,这些木乃伊是珍贵的,世界上不知多少有名的皇帝和美丽的皇后物化得无影无踪,难得这几位的形骸保留了下来,供后人凭吊。但是,我一想到沙漠上的白骨,一想到尼罗河边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悲愤。说到金字塔,马上就联想到尼罗河。金字塔和尼罗河,是埃及的象征。如果打开埃及地图,那就好像打开一幅清疏的中国花卉画,画面上空白极多,当中是一株绿色的藤,藤上挂着许多葡萄,那便是尼罗河和它周围的城镇乡村。空白的地方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我曾经沿着尼罗河旅行过一趟,到过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这些城市,不是紧贴在尼罗河边,便是镶嵌在尼罗河入海的河口。开罗、亚历山大和塞得港,是既古老而又崭新的现代化城市,搬开它们的历史和今天的建设不谈,我只想说一说尼罗河给予它们的支持。这些城市的市区很繁华,可是一出郊区,便看到沙漠的狰狞面目。比如说开罗吧,这个大城市有众多的人口,建筑很美,尼罗河穿城而过,给喧闹的都市带来诗情画意。你站在市区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沙漠就是近邻。这里,人的劳动和创造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是,尼罗河是取得胜利的有力支持。我站在尼罗河边,望着金字塔巍峨的身影,不禁沉思。我想:金字塔庄严端坐,只不过象征着消失了的权势;尼罗河汩汩长流,才象征着生命的力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曾经多次在白天游览金字塔,白天金字塔的壮观景象使“我”产生一探夜幕笼罩下的金字塔景象的强烈兴趣。B.夜晚金字塔畔的“声光表演”,让“我”了解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法老王登基庆典、法老王三世的葬仪等历史。C.“我”认为,面对金字塔,人们不仅要想到它的宏伟、建筑者的聪明、保留罕有珍物的功勋,还应从中获得更深刻的启示。D.金字塔和尼罗河都是埃及的象征,“我”对金字塔的情感包含着悲愤,而对尼罗河的则是赞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中画波浪线的两个问句,不仅起到了引发人们思考的作用,而且在内容上有递进关系,把人们的思考引向深入。B.许多皇帝和皇后已经物化得无影无踪,但古埃及的统治者们却成为木乃伊供今人参观,文章以此写出了古埃及文明的繁荣。C.文章把尼罗河比作“绿色的藤”,把其周围的城镇乡村比作“许多葡萄”,形象地写出了尼罗河对埃及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D.文章前半部分重点写了夜晚金字塔的“声光表演”,为后文写金字塔带给作者启示、文章主旨的升华做了充分铺垫。8.在描写夜晚金字塔的“声光表演”时,作者是如何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9.请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并结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谈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初,班固奴尝醉骂洛阳令种兢,兢因逮考窦氏宾客,收捕固,死狱中。固尝著《汉书》,尚未就,诏固女弟曹寿妻昭踵而成之。华峤论曰: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甚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材料二: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范晔赞曰:二班怀文,裁成帝坟。比良迁、董,兼丽卿、云。彪识皇命,固迷世纷。(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彪乃继采前史A遗事B傍贯异闻C作后传D数十篇E因斟酌F前史而讥G正得H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叙述、叙说,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同。B.驰,疾行,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驰”意思相同。C.除,任命、授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的“除”意思相同。D.逮,逮捕,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峤评价班固能青史留名是实至名归,认为《汉书》不偏激,周详而有系统,使读到它的人不生厌倦。B.班固认为父亲班彪生前所写的历史不够详备,想把父亲未竟的事业完成,可惜未能如愿,后来他的妹妹班昭受命完成了《汉书》。C.班固认为汉朝继承了尧帝国运而建立了帝业,汉朝六位帝王应与尧并列,不应与嬴政、项羽混杂在一起。D.范晔评价《汉书》,称赞班氏父子怀有才学,写成汉家帝王典籍,可与优良史官比美,又兼有文豪们的华丽文采。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2)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14.材料一第1段与材料二倒数第2段都写到了种兢“收捕固,死狱中”这件事,材料二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叙写得更加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东归在路率尔成咏(隋)孙万寿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羁恨虽多情,俱是一伤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概括地交代了自己因学业和仕途两方面均一无所成而带来的苦恼,为全诗奠定了愁的感情基调。B.第三句“故乡尚万里”照应标题“东归在路”,交代了写作背景;一个“尚”流露出万里迢迢的旅途艰辛。C.第四句“山秋猿夜鸣”一句简炼而语意丰富,交代地点、时间、环境,以猿鸣渲染气氛,衬托凄凉心境。D.最后两句“多情”和“一伤情”构成对比,“虽”和“俱”暗中呼应,突出了“恨”和“伤”的感情内涵。16.请赏析第五、六两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中有许多名句,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有时我们形容某一家店顾客稀少,生意清淡,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有时我们形容沉默无言、寂静无声的场景有特殊的意味,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_”一句。(2)小明每次读到因奸臣诬陷而遇害的岳飞,就会想到《屈原列传》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楚怀王产生怨恨的屈原。(3)古诗文中常将酒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明代景泰年间,其制作技艺成熟,出现了新的釉色,其中蓝釉尤为出色,从此奠定了其以蓝为主的风格,故称之为“景泰蓝”。景泰蓝,既有绘画和雕刻的工艺,又融合青铜和瓷器的技法。一件作品需集体协作数月A才能完成:选择上等紫铜制胎,再取铜丝掐制成纹饰,镶嵌于胎面,而后填敷珐琅釉料,反复烧结,再经磨光、镀金后,方可成器。(甲)最重要的步骤有两个。“掐丝”虽是小步骤,却最为不易。取铜丝神拔,再将之轧成扁丝,以指尖发力,用镊子折出棱角,塑出凹凸感。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纹,以单线勾勒,再蜿蜒铺展,方有枝蔓纷繁、饱满之感;有鸟纹,将铜丝弯折成尖角,再仔细摆布,展现鸟爪小巧、羽翼丰满状,无论是花枝,还是翠鸟,最后都要达到B的逼真效果才算“达标”。“点蓝”上色,是点活灵气的关键。即便在方寸之间,也需熏染过渡:制釉阶段,需要将石英、萤石和硼砂等矿物混合,加以高温熬制,将其研磨成细粉,再将每种颜色调配出8至10个色阶;点蓝阶段,需要将釉料填入纹饰框架内,以铜丝的三分之一厚度为宜;烧蓝阶段,(乙),直至釉料凝固下凹,再次上色,如此反复三四回。自景泰蓝诞生起便是宫廷御用珍玩,备受元明清三代皇室格外喜爱和推崇。如今,景泰蓝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礼品、国内许多公共场所的陈设用品。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加点的短语“反复三四回”如果换成“三番五次”行不行?请说明理由。(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22.请结合第一、二段的主要信息,用一个单句给景泰蓝下一个定义。(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约翰·多恩②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陈澹然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果倒置,是亲属关系决定了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C.“必然产物”错,“虚拟型熟人社会”是我国乡村社会形态变迁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D.“完整地移植到数字平台上”错误,不是“完整移植”而是“重构”。故选B。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对‘互帮互助’精神的维系不过是杯水车薪”错误,新的表达方式虽然少了传统熟人社会的亲密性接触,但给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故选D。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这句话是说王侯将相并非天生就注定,而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时势的变化而成为。这句话强调了社会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时代和个人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与论点中提到的社会结构变动导致血缘继替不再可能的观点非常契合。B.这句话是说绵侯通过保持一定的礼制和规矩来守护自己的产业,并且能够顺利地将其传给后代。这反映了一种稳定的社会继承模式,即通过血缘关系来传承财产和地位,与论点中的观点相悖。C.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兴趣也会大不相同,不一定能继承父母的特点或成就。它更多地讨论了个体差异而非社会结构变动对血缘继替的影响。D.这句话意味着父母的特性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即强调血缘对继承特质的重要性,与论点中提到的社会结构变动对血缘继替的影响不符。故选A。4.①村民的“数字关联”,②舆论约束,③互帮互助的方式,④乡村记忆的传承。(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5.①生活地域不同:传统熟人社会集中生活在某个地域中;虚拟型熟人社会分散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②社会稳定性不同:传统熟人社会稳定性强;虚拟型熟人社会流动性大;③社会运行逻辑的形态不同:传统熟人社会直接的亲密接触;虚拟型熟人社会采用信息共享、在线红包等方式。④乡村记忆的展现形式不同:传统熟人社会是“线下”的;虚拟型熟人社会是“线下”和“线上”双向建构。(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3点可给6分。意思对即可)6.A【解析】“白天金字塔的壮观景象”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在夕阳映照下,在黄沙的反衬下,金字塔显得寂寞,人面狮身像显得更加忧郁,这里荒凉、神秘,因此想一探夜晚的金字塔。7.B【解析】“文章以此写出了古埃及文明的繁荣”错误,文章写这个内容,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古埃及统治者们的愤慨。8.①渲染黑暗、寂静的背景,创设凄婉悲凉的意境,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②直接抒发感受,如“那清冷的颜色,那严峻的形象,使我感到深深的凉意”。③运用拟人,如“三座金字塔的尖顶,绝望地指向天空”,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④运用带有强烈情感的词语,如“残破”“沉默”“苍老”。⑤运用对比,如古埃及的繁荣及衰微、大庆典的喧闹和王后唱起的哀歌,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评分参考: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给4分。意思对即可)9.理解:权势是短暂的,生命的力量是永恒的。(2分)作用:文章写了作者游览金字塔的所观所想,选材宽泛,体现了“形散”的特点;(2分)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旨,照应了标题,正是作者游览金字塔所得到的启示,文章看似很散的选材,最终都集中于这句话,体现了“神不散”的特点。(2分)(评分参考:“理解”2分,“作用”4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0.BCE【解析】“遗事”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往后靠,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傍贯异闻”意思独立而完整,可单独成句。“传数十篇”是古代汉语固定表达格式,所以D处不能断。“作后传数十篇”意思完整而独立,须与后文断开,且后文FG两处不能断。(评分参考:每涂对1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解析】文中“除兰台令史”中的“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但《苏武传》中“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的“除”指门与屏之间的通道,二者意思并不相同。12.C【解析】原文的意思是到了司马迁才把汉朝六位帝王列在尧舜禹等诸王之后,和嬴政、项羽相提并论,得以撰写成《史记》,并不是说“汉朝六位帝王应与尧并列”,更没有表达“不应与嬴政、项羽混杂在一起”的意思。13.(1)然而在他自己的议论中,却常常排斥死于节义的人,否定正直的行为,不评叙杀身成仁这种美德。(评分参考:排,排斥;死节,死于节义;正直;正直的行为。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2)空缺着没有记载,所以班固探究撰写前人的记载,连缀汇集他所听说到的史实,编写《汉书》。(评分参考:阙,空缺;探撰,探究撰写;缀集,连缀汇集。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14.①交代了事件背景:班固诸子不遵法度,吏人内心恼火却无可奈何。②交代了冲突细节:家奴冲撞车骑,种兢手下人椎呼等。(或:种兢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但对班固怀恨在心)③交代了事件后续:朝廷下诏谴责种兢,主吏抵罪。(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班固的奴仆曾醉酒辱骂过洛阳令种兢,种兢便借着捉拿审讯窦家宾客的机会,逮捕了班固,班固死在狱中。班固曾编著《汉书》,死时尚未完稿,和帝下诏,命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继续撰写,完成此书。华峤评论说:班固记叙史事,不偏激不诋毁,不任意抬高或贬低,文辞丰富而不芜杂,周详而有系统,使读到它的人不生厌倦,他能成名是令人信服的!班固指责司马迁,认为司马迁论列是非不合圣人之道,然而他在自己的议论中,却常常排斥死于节义的人,否定正直的行为,不评叙杀身成仁这种美德,那么班固轻视仁义、鄙薄守节十分严重了。材料二:班彪字叔皮,是扶风安陵人。班彪既有高才又好阐述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武帝时,司马迁著了《史记》,从太初年以后,缺了没写,后来有些好事者把当时的事迹连缀起来,但是文笔鄙俗,不配为《史记》的后续之作。班彪于是继续搜集前朝历史遗事,还从旁贯穿一些异闻,写下后传数十篇,参照前面的历史而评论得失。班固,字孟坚。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背诵诗赋,长大后,便广泛研读群书,对于九流百家的各种学术观点,无不加以深入探讨。班固的学问并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在分章析句上下功夫,只是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而已。他性情宽厚容人,从来不自恃才能而凌驾于人上,因此儒生们都很尊敬他。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父亲续写前代史事不详备,于是他潜心研究、思考,想要完成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向显宗告发他私自改作“国史”,朝廷下达诏书给地方官,逮捕班固并关进京兆狱中,全部查抄走他家中的书稿。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狱吏严刑逼供,而无法自己澄清实情,于是迅速来到朝廷上书,为兄辩白,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详尽地讲述了班固修史的意图,这个时候地方官也把班固的书稿送到朝廷。皇帝对班固的史学才能感到很惊异,就下诏让他到京师校书部,任命为兰台令史。皇帝于是又命令他完成他过去撰述的史书。班固认为汉王朝是直接承接尧的天命,以此建立帝王的基业,到了第六代汉武帝时,司马迁才追述汉王朝的历史功业,私自作帝王传记,把汉王朝编在百王之后,和秦始皇、项羽等相提并论,而且汉武帝太初年以后的历史,空缺着没有记载,所以班固探究撰写前人的记载,连缀汇集他所听说到的史实,编写《汉书》。班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得以参与军务。等到窦宪叛乱的阴谋败露后,班固首先受到牵连被罢官。班固平时对待自己的儿子不加教育引导,他的几个儿子大多不遵守国家法度,地方官员对他们没有半点办法。有一次,洛阳令种兢出行,班固的家奴冲撞了他的马车,种兢身边的小吏捶打、呵斥班固的家奴,那个家奴便借喝醉了酒张口大骂,种兢十分恼怒,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但对班固怀恨在心。等到窦宪的门客都被逮捕拷问的时候,种兢就趁机逮捕了班固,于是班固死在了狱中。时年六十一岁。皇帝下诏谴责种兢,把主办这件事的小吏办了罪,以抵偿害死班固的过失。范晔赞曰:班氏父子怀有才学,写成汉家帝王典籍。可与优良史官司马迁、董狐比美,又兼有司马相如(卿)、扬雄(云)的华丽文采。班彪熟知皇天大命,班固却被世间纠纷迷惑。15.D【解析】“‘多情’和‘一伤情’构成对比”错,这里没有构成对比,而是构成转折。16.①“人愁惨云色”一句,诗人把个人的愁情投射到云上,云色因人愁而惨淡,物我一体,借云来表达自己的伤感失落之情,造意新奇。②“客意惯风声”一句,一个“客”字,充满了游子漂泊之愁;一个“惯”字,表达了漂泊时间之久,漂泊路线之长;“风声”二字浓缩了漂泊旅途风餐露宿之苦。③这两句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学宦两无成”的失意之后,心中充满的忧愁、伤感和漂泊的孤独失意之情。(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7.(1)门庭冷落鞍马稀此时无声胜有声(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示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评分参考:每空1分,如有多字、漏字、错字、别字等,该空不得分。)18.示例:甲: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乙:需要以高温烧结(或:需要有猛火锻烧)。(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A.精雕细琢B.栩栩如生(或:呼之欲出)(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不行。①“三番五次”指一再,多次,不限于五次,而文中要表达的是上色“反复三四回”,确实不超过四回。②“三番五次”一般多用于指人的行为重复多次,而“反复三四回”一般指事情的重复。③“三番五次”一般多作状语,很少作谓语放在句尾,而“反复三四回”可以放在句尾作谓语。(评分参考:观点1分,理由每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21.景泰蓝自诞生起便是宫廷御用珍玩,备受元明清三代皇室喜爱和推崇。【解析】此句有两个语病:一是“自景泰蓝诞生起便是宫廷御用珍玩”成分残缺,句中少主语,应将“自”放在“景泰蓝”后面;二是“备受元明清三代皇室格外喜爱和推崇”成分赘余,“备受”和“格外”意思重复,“备”已表程度,不需要也不能再用“格外”。(评分参考:改对一点给1分,共2分,如果产生新的语病,给0分。)22.示例:景泰蓝是一种釉色以蓝色为主,既有绘画和雕刻的工艺,又融合青铜和瓷器的技法,也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的北京特色传统手工艺品。(评分参考:判断句、单句、上位概念(句末的类属词)、定语各1分,共4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约翰·多恩②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陈澹然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十六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1572年~1631年)的诗作。诗中写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诗句揭示了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之一——联系的观点,即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出自清末民初经史学家陈澹然(1859年~1930年)的著作《寤言》,意思是说“不能长远地考虑问题,是不能谋划好当前的;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好一方地区的。”也是在说联系的重要性,不同的是这里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和影响。两句话都是围绕联系的观点,但有所侧重。写作者若能想到“联系”,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若能想到“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和影响”,则体现了写作者对材料的全面观照,可判为切合题意。【参考立意】①人不可能独立地生活于人类社会,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才能维持社会的运转和发展。②万物互为辨正,一时之于永远,一域之于全局,互相依赖,互相成全。③人要有全局眼光,高瞻远瞩,方能干大事,成大器。命运共同体:共筑人类梦想的桥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无人能独善其身。约翰·多恩的那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而陈澹然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则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视野,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两者相结合,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一观点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强调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说着何种语言,信仰何种宗教,我们都共享着同一片蓝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面临着相似的挑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疾病蔓延、经济波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