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化学反应的速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二氧化锰能加快全部化学反应的速率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浓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变快D.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解析:MnO2作催化剂只能加快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如加速H2O2的分解,并不能使全部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错误;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故B正确;锌与盐酸反应:Zn+2H+=Zn2++H2↑,增加c(Cl-)对反应无影响,加入浓氯化钠溶液,c(H+)减小,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变慢,故C错误;增大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有影响,对只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如HCl和NaOH反应,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D错误。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肯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s),则6s末NO的浓度为(C)A.1.2mol/L B.大于1.2mol/LC.小于1.2mol/L D.不能确定解析:随反应进行N2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3s~6s内N2的速率小于0.1mol/(L·s),即6s内N2的反应速率小于0.1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知,v(NO)小于2×0.1mol/(L·s)=0.2mol/(L·s),故6s末NO的浓度小于6s×0.2mol/(L·s)=1.2mol/L。3.试验室有下列各组反应物,放出氧气的速率由快到慢排列正确的是(D)①0.2mol·L-1的H2O2溶液,25℃②0.2mol·L-1的H2O2溶液,MnO2,25℃③0.2mol·L-1的H2O2溶液,35℃④0.2mol·L-1的H2O2溶液,MnO2,35℃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解析:一般来说,对于H2O2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反应物浓度增大、温度上升、加入催化剂等都可加快反应速率,则②④与①③相比较,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较快;②与④相比较,④温度较高,则反应速率最快,②次之;①与③相比较,③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则①反应速率最慢,故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依次为④②③①。4.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反应起先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速领先增大后减小C.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前2min的2倍解析:由图像可知,2~4min时间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反应起先2min内大,故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比反应起先2min内快,A错误;由图像可知,0~2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1mol,2~4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2mol,4~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05mol,则反应速领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减小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像可知,2~4min反应速率最快,说明2~4min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C正确;2~4min内,生成0.2molCO2,0~2min内,生成0.1molCO2,相同时间内CO2的生成速率与其生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D正确。5.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C)A.对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增大体系的压强B.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C.对于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D.对于N2(g)+3H2(g)2NH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变更时,必需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变更,才能使反应速率发生变更,不能理解为“容器所受压强变更时反应速率就会发生变更”。6.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pZ(g)+qQ(g)在2秒钟内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eq\f(0.3m,p)mol/(L·s),则2秒钟内Q物质增加了(D)A.eq\f(0.6q,p)molB.eq\f(1.2p,m)molC.eq\f(1.2p,q)molD.eq\f(1.2q,p)mol解析:由题意可知v(X)∶v(Q)=m∶q,∴v(Q)=eq\f(q,m)v(X)=eq\f(q,m)×eq\f(0.3m,p)=eq\f(0.3q,p)mol/(L·s)则n(Q)=v(Q)×V×t=eq\f(0.3q,p)mol/(L·s)×2L×2s=eq\f(1.2q,p)mol。7.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B)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由题知2s时C的浓度为0.6mol·L-1,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可算出B的变更浓度为0.3mol·L-1,进而确定B的浓度是1mol·L-1-0.3mol·L-1=0.7mol·L-1;A的变更浓度为0.6mol·L-1,从而求得A的转化率为30%;用C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可推知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L-1·s-1。比照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B。8.肯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C)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s-1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解析:Δn(A)∶Δn(B)∶Δn(C)∶Δn(D)=(1.2-0)mol∶(1.0-0.4)mol∶(1.0-0.2)mol∶(0.4-0)mol=6∶3∶4∶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A错误;不论在什么时刻,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D错误。9.反应C(s)+H2O(g)CO(g)+H2(g)在肯定可变体积的容器中进行,则下列条件的变更使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B)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氦气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氦气解析:因C为固体,当增加C的量时,其浓度不会变更,则不会对速率产生影响;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态物质的浓度均增大一倍,故反应速率增大,B项正确;当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氦气时,原来各种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变更,故速率不变,C项错误;当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氦气时,容器的体积必定扩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故反应速率变小,D项错误。10.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N2(g)+3H2(g)2NH3(g)eq\a\vs4\al(起始浓度/mol·L-1)1.03.00.2eq\a\vs4\al(2s末浓度/mol·L-1)0.61.81.0eq\a\vs4\al(4s末浓度/mol·L-1)0.41.21.4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2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1B.前2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s)-1C.前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1D.2s~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1解析:A项不符合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2s末的速率是瞬时速率,在本题条件下是不能求解的;氨气在0~2s时间内,浓度的增加值为1.0mol/L-0.2mol/L=0.8mol/L,故前2s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8mol/L÷2s=0.4mol/(L·s),B项正确;前4s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1.4-0.2)mol/L÷4s=0.3mol/(L·s),故C项正确;2s~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1.4-1.0)mol/L÷(4-2)s=0.2mol/(L·s),故D项正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0.1mol·L-1盐酸和0.1mol·L-1硫酸与2mol·L-1NaOH溶液反应速率相同B.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0.1mol·L-1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C.等量的Mg粉、Al粉和0.1mol·L-1盐酸反应速率相同D.0.1mol·L-1盐酸和0.1mol·L-1硝酸与相同形态和大小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解析:A选项是酸碱中和,硫酸的H+浓度是盐酸的2倍,所以速率不同;B选项中大理石块与盐酸接触面小,反应慢;C选项中Mg比Al活泼,反应速率快。12.少量铁粉与100mL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变更H2的产量,可以运用如下方法的(C)①加H2O②滴入几滴浓HNO3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3COONa固体⑤加NaCl固体⑥上升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⑦改用10mL0.1mol·L-1盐酸A.①⑥⑦B.③⑤⑦C.③⑥⑦D.⑤⑥⑦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Fe+2H+=Fe2++H2↑,所以要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不变更H2的产量可以实行上升温度、增大H+浓度、增大接触面积、运用催化剂等措施。加入浓HNO3虽然增大了H+浓度,但Fe与HNO3反应不会产生H2,会使H2的量削减;Na+和Cl-不参加反应,故加NaCl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2分)将5.4g铝片投入500mL0.5mol·L-1的硫酸中,如图为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1)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③(填序号)。①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②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上升,加快了反应速率③c点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2)书写O→a段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3)若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运用500mL0.5mol·L-1硫酸溶液的快,可能的缘由是②④(填序号)。①盐酸中c(H+)更大②Cl-有催化作用③SOeq\o\al(2-,4)有催化作用④SOeq\o\al(2-,4)有阻化作用⑤Al3+有催化作用(4)依据所学,若要加快铝片与硫酸反应制H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①加入某种催化剂;②滴加少量CuSO4溶液;③将铝片换成铝粉;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mol·L-1;⑤加入蒸馏水;⑥加入少量KNO3;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有④⑤⑥。解析:(1)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500m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0.25mol,依据反应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是n(Al)∶n(H2SO4)=2∶3,可知Al过量,能够将硫酸反应完全。①曲线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正确;②曲线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缘由可能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曲线在c点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渐渐下降的主要缘由为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错误。(2)O→a段所对应的是氧化铝与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6H+=2Al3++3H2O。(3)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运用500mL0.5mol·L-1硫酸溶液的快,因为两种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能是Cl-起了催化作用或SOeq\o\al(2-,4)有阻化作用(阻化作用会使反应速率变慢)。(4)①加入某种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②滴加少量CuSO4溶液,Al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Cu、Al及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将铝片换成铝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正确;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mol·L-1,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H2的速率减慢,错误;⑤加入蒸馏水,稀释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错误;⑥加入少量KNO3后,在溶液中相当于产生了HNO3,HNO3与Al反应不产生H2,使生成H2的速率减慢,错误。故不合理的方案有④⑤⑥。14.(12分)Ⅰ.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更曲线如图。反应在t1min时达到平衡,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3Y+Z。(2)若上述反应中的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mol氨气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要汲取46kJ的热量,则至t1min时,该反应汲取的热量为36.8_kJ;在t1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为eq\f(0.6,t1)mol·L-1·min-1。Ⅱ.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2SO3+2KIO3+H2SO4=5Na2SO4+K2SO4+I2+H2O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困难,一般认为分为以下几步:①IOeq\o\al(-,3)+SOeq\o\al(2-,3)→IOeq\o\al(-,2)+SOeq\o\al(2-,4)(慢)②IOeq\o\al(-,2)+2SOeq\o\al(2-,3)→I-+2SOeq\o\al(2-,4)(快)③5I-+6H++IOeq\o\al(-,3)→3I2+3H2O(快)④I2+SOeq\o\al(2-,3)+H2O→2I-+SOeq\o\al(2-,4)+2H+(快)(1)依据上述条件推想,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由①步反应确定(填“①”“②”“③”或“④”)。(2)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需在SOeq\o\al(2-,3)消耗完时,才会有淀粉溶液变蓝的现象产生。解析:Ⅰ.(1)由图像可以看出,X的物质的量渐渐削减,则X为反应物,Y、Z的物质的量渐渐增多,Y、Z为生成物。当反应达到t1min时,Δn(X)=0.8mol,Δn(Y)=1.2mol,Δn(Z)=0.4mol,则Δn(X)∶Δn(Y)∶Δn(Z)=2∶3∶1,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更值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mol氨气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要汲取46kJ的热量。至t1min时,由图像可知发生分解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该反应汲取的热量为46kJ·mol-1×0.8mol=36.8kJ。在t1min时间内,用H2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v(H2)=eq\f(0.6,t1)mol·L-1·min-1。Ⅱ.(1)慢反应确定整个反应过程的速率。反应经验四步,其中①步较慢,其他步特别快速,故反应速率由①步反应确定。(2)由反应④可知,SOeq\o\al(2-,3)的还原性强于I-,可被I2氧化,故须消耗完SOeq\o\al(2-,3),才会生成I2,才会有淀粉溶液变蓝的现象产生。15.(12分)某试验小组通过铁与盐酸反应的试验,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铁的质量相等,铁块的形态一样,盐酸均过量),设计试验如下表:试验编号盐酸浓度/(mol·L-1)铁的形态温度/K14.00块状29324.00粉末29332.00块状29342.00粉末313(1)若四组试验均反应进行1分钟(铁有剩余),则以上试验须要测出的数据是反应进行1分钟时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2)试验1和3(填试验编号)是探讨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验1和2是探讨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或者铁的形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测定在不同时间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绘制出图甲,则曲线c、d分别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1、3。(4)分析其中一组试验,发觉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更状况如图乙所示。①其中t1~t2速率变更的主要缘由是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上升,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②t2~t3速率变更的主要缘由是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盐酸的浓度渐渐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5)试验1产生氢气的体积如丙中的曲线a,添加某试剂能使曲线a变为曲线b的是D(填序号)。A.CuO粉末B.NaNO3固体C.NaCl溶液D.浓H2SO4解析:(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若四组试验均反应进行1分钟(铁有剩余),则试验须要测出的数据是反应进行1分钟时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2)要探讨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须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盐酸浓度变更,则依据表中数据可知试验1和3是探讨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验1和2中的变量是铁的形态,所以是探讨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或者铁的形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曲线c、d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d所须要的时间最多,说明反应速率最慢。由于上升温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固体表面积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此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曲线c、d分别对应的试验组别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建筑材料知识产权保护销售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场租赁与停车场环境美化合同4篇
- 教育领域的时间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 家庭教育环境的智能化改造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草原生态修复与种植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施工安全责任免除协议书(全新升级)3篇
- 甘肃2025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聘博士研究生5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结算合同2篇
- 网络世界安全为先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 202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承包种植合同4篇
- 信息化运维服务信息化运维方案
- 汽车修理厂员工守则
- 骨科手术的术后饮食和营养指导
- 2024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 1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
- 场馆恶劣天气处置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