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含解析_第1页
统考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含解析_第2页
统考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含解析_第3页
统考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含解析_第4页
统考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主题限时集训(十三)百年树人文化立国与古今中外的教化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学教化的破产,商、周以来的“学在王官”日益转向了“学在私门”。这一改变()A.是百家争鸣局面推动的结果B.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新学问分子群体形成D.加速了各家学派思想的融合C[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教化由官府垄断“学在王官”转变为出现民间私学的“学在私门”,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瓦解,教化层面由官府限制为贵族服务,下移为有教无类,有利于处于下层的贵族或一般的民众接受教化,简单形成在贵族之外的新的学问分子阶层,故选C项。]2.(2024·张家口质检)西周的教化体系中,执行教化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春秋时期,官师分别,“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这种改变()A.与察举制的推行亲密相关B.推动了完备教化体系的形成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师”“儒”流入民间,助推民间私学兴起,不同阶层及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私学得以学习沟通,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察举制出现于西汉,时间不符,解除A项;春秋时期的教化体系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完备教化体系”说法欠妥,解除B项;“师”和“儒”流入民间,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项逻辑依次错误,解除。]3.(2024·新乡一模)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 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 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C[由材料“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可知东汉太学学术性降低,故选C项;封建社会儒学始终居于主流地位,且材料强调东汉太学的发展而非儒家思想的发展,解除A项;太学是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是最高的教化机构,材料强调太学探讨学习的质量而非政治地位,解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察举制,解除D项。]4.20世纪初清廷历史教科书《最新中等法国历史教科书》中记载:“路易十五世王放浪豪荡,政府负债如山……纸币过多,不旋踵而成恐慌时代……路易十六世王赋款不公、苛征庶民……最终造成乱民大起。”由此可知()A.清末教化改革取得确定进步B.该书全面记述法国革命缘由C.政治变革成为社会关注热点D.传统的史学课程已经被取代A[依据材料“路易十五世王放浪豪荡,政府负债如山……最终造成乱民大起”可知清末教化改革编制特地教科书,从统治者暴政激化阶级冲突角度分析革命的缘由,故选A项。]5.(2024·龙岩质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要求“凡教历史者,留意在独创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将历史学科的教化放在首位B.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要求C.明确了中学教化的法律地位D.关注学校教化的政治功能D[材料中清政府强调历史教化重在“省悟强弱兴亡之故”,服务现实政治的须要,关注学校历史教化的政治功能,故选D项;材料强调历史教化的侧重点,但没有体现出其在学校教化中的地位,解除A项;材料强调历史教化的侧重点,但没有体现出其与列强侵略的关系,解除B项;材料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历史教化的侧重点,解除C项。]6.(2024·潍坊高三期中)1922年1月,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开学,在晚间给工人补习文化学问。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成功,工人夜校规模扩大,学员达到1000余人。工人夜校的兴办()A.为开展工人运动创建了条件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C.使半工半读教化实现常态化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A[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学问和阶级觉悟,为培育工人运动干部,开展工人运动创建了条件,故选A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记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解除D项。]7.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确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化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殊是加强了高等工业院校。这一学制的调整()A.确保了教化的社会主义方向B.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须要D.推动了教化的全面改革完善C[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技术学校”“工业院校”的重视符合国家开展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须要,故选C项;确保教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教化法的基本原则,解除A项;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是在1965年左右建立的,时间不符,解除B项;该措施是对教化的改革完善,但不能体现“全面”,解除D项。]8.(2024·福州质检)下表为1949年上半年华北教会高校课程调整的部分内容辅仁高校宗教改为选修课燕京高校添设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马列主义基本问题、中国社会史、历史哲学及《共产党宣言》、联共(布)党史齐鲁高校历史系添设马列主义名著选读、近代西洋革命史这表明白当时教会高校()A.摆脱了西方对中国教化的限制B.清除了基督教会神学的影响C.顺应了新民主主义教化的要求D.完成了高校意识形态的重建C[1949年上半年,解放军在解放斗争中已取得确定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在望,教会高校课程的调整,说明其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化的时代须要,故选C项;“摆脱了”说法欠妥,这一进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时间不符,解除A项;“清除了”说法过于确定,解除B项;高校意识形态的重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渐渐完成的,时间不符,解除D项。]9.下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用状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时间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中学毕业生人数(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万人)录用比例(%)招生方式备注1958年21.926.5121.0统一高考高二学生亦可参考1962年44.110.724.3统一高考有文化科考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1973年15.3举荐制1977年573274.7统一高考(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是“一五”安排的须要B.1962年录用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C.1973年招生方式改变是“左”倾错误在教化领域的反映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宏大决策的结果C[1973年“统一高考”被“举荐制”取代,招生方式的改变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对正常教化制度的冲击,故选C项;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是因为“大跃进”带来高校急剧扩招,而第一个五年安排是1953—1957年,解除A项;1962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的教化秩序并未混乱,录用率低的缘由在于国民经济困难导致高校规模压缩和调整,解除B项;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对教化领域拨乱反正的反映,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解除D项。]10.17世纪后期自然科学革命为人文学科的探讨供应了重要条件。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可以用新的方法去相识,探讨宗教的学者起先对各种口碑教义的共同属性加以分类整理,历史学家也起先了解民族兴衰的规律,探讨政治的学者则对各种政体进行比较。由此推论,当时的“自然科学革命”为“人文学科的探讨”供应的思想或方法是()①理性②演绎③归纳④试验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C[启蒙思想家的主见都是以“理性”为核心,故①正确;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故②正确;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为社会进步供应了理论支持,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故③正确;通过试验来检验事实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法,在人文科学探讨中没有这种方法,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1.(2024·济南质检)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辰表。时间名称1946年8月原子能委员会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1957年11月总统科学技术特殊助理1958年国家宇航局1962年科学技术办公室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国家干预接着推行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于冷战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推动了学问经济的诞生A[依据表格“原子能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科学技术特殊助理”“国家宇航局”等科研机构或职位的设立可知,二战后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用国家力气推动科技进步,故选A项;从表格中我们看不出科技为谁服务问题,解除B项;没有对比,我们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科技领先世界的结论,解除C项;学问经济是以学问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20世纪90年头中期形成,解除D项。]12.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行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行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D[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思想,使人们相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当时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供应了思想支持,故选D项;科技领域先实行拨乱反正,才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解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耕读传家”“耕读结合”这一现象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行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闻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责说“秀才,若为懒散,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化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材料二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惜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化,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心、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化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化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化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心首次将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化方针。材料三2024年7月,教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化的看法》,提出要使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促进功能,指出劳动教化具有教化全属性的机制,对劳动教化的内在价值进行了确定。——摘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化论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古代“耕读结合”现象长期存在的缘由。(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劳动教化地位的改变,并简评其影响。(10分)(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从当前我国重视劳动教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行分”可得出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结合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重农政策可得出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并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得出“耕读”中的勤劳刻苦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依据材料一“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等信息可得出耕读结合符合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依据材料一“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化的重要地位”并结合广阔的劳动群众是社会的基础可得出耕读结合有利于扩大教化的社会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到“这是中共中心首次将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化方针”可得出劳动教化由培育国民基本公德到成为教化方针的中心内容,地位明显上升。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可得出有利于扭转卑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依据材料二“提出要加强劳动教化”并结合当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可得出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和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结合劳动教化对青少年身体素养的作用可得出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依据材料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培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结合劳动教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可得出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更多的技术人才;依据材料二“提出要克服教化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化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结合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以及因过度重视劳动教化而对文化学问教化造成的消极影响可得出受到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度强调劳动教化的比重会影响文化学问的学习时间。第(3)问,依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等信息并结合劳动教化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关系可得出劳动教化应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依据材料三“提出要使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促进功能”可得出劳动教化应当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发展,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结合劳动教化在中国古代、现代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可得出劳动教化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须要适时调整。[答案](1)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耕读”中的勤劳刻苦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耕读结合符合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耕读结合有利于扩大教化的社会基础。(10分)(2)改变:劳动教化由培育国民基本公德到成为教化方针的中心内容,地位明显上升。影响:有利于扭转卑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和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更多的技术人才;受到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度强调劳动教化的比重会影响文化学问的学习时间。(10分)(3)劳动教化应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劳动教化应当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发展,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化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须要适时调整。(5分)14.(2024·六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清]高校士倭仁“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2024年,斯蒂芬·霍金警告称,在接下来的100年内,随着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飞速发展,人类将面临自我毁灭的危急。而早在2024年,霍金就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都会对科技与国家民族的盛衰和人类的命运发出不同的声音。请选择上述随意一段材料,明确写出人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说明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解析]材料供应了三种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清朝高校士倭仁的看法,他认为要维护国家的平安以及促进民族独立,应当主要依靠传统的儒家思想,近代科学技术并不起很大作用;针对这种观点,我们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由于传统“华尊夷卑”的影响,晚清时期的统治者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屑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作祟,自1840年鸦片斗争之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屡战屡败”,而倭仁是传统士人的代表,他们固守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阶级的局限,没有相识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而西方在19世纪后期已经起先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急须要拓展海外市场,侵略就成为它们的主要途径,据此,可以做出如下总结:总的来说,清政府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次段材料是梁启超于1920年所写,其主要观点是科学不是万能的,针对这种观点,确定要把握住时间——1920年,联系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可知,在一战中很多先进的科技应用于斗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说明西方的民主制度并不是尽善尽美,也有其不足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