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我与地坛》联读逐字稿(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梳理两篇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的精神之困。(重点)

2.比较写景文段,探究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实现精神突围的方法。(重点、难点)

3.从古人面对精神困境的态度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困境。

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经成为了人类的精神寄托。那我们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有对荷塘月色的描摹,有我与地坛迁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还有登临东岳的畅想。那我们今天所要一起联读的课文,一个从黄州的清风明月中达到心灵的自适,另外一个从百年的自坛地坛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我们今天一起再次走进苏轼和史铁生。那我们之前已经布置了学案作业,请一个小组为我们来展示一下,第一个任务就是梳理作者情感或者心态变化的脉络。哪个小组先来梳理一下赤壁赋,看大家展示的怎么样?哪个你们组完成的不错?来,好,你给大家拍照一下。

生:《赤壁赋》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可以看它一共是有三个部分。然后第一个部分就是苏轼在晚上跟那个客人在那个一开始在赤壁游玩的时候,他看到这个自然的景物,一上来他就对这个自然的景物感到十分的快乐。

师:是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情感?

生:从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在一开始面对这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候,是非常快乐的一种感情。

师:嗯,很好。

生:但是到了后来大家听到这个客人的这个笛子声,嗯,从这个笛声中我们可以听出非常的消极,表达了从箫声中可以看出悲伤,所以说这时候苏子就“愀然"了,他的面色一变,然后就感觉从这个箫声中透露出了一股悲凉。

师:哪个字,还有哪一句话体现了悲?

生: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还有最后托遗响于悲风。从第二段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苏轼的心情就从一开始的快乐讲到了悲伤。第三段最后一段就由苏轼跟客人之间的一个说理,通过这个水跟月,通过水跟月变与不变的这个对比,转化了心情,然后他想通了,就说客喜而笑,就最后两人就变得就是意念豁达。开心了起来。

师:嗯,好。我想请问就是,清风明月,你看在第三个部分中我也给你打了对勾,叫水与月,嗯,对不对?那在第二个空我没给你打对勾,那你想想应该怎么样?修改一下。

生:我感觉第二个空也应该是跟水跟月有关的。

师:非常好。本文的核心意向是什么?

生:水和月。

师:大家想水和月,在第一个阶段中,它描写的是真实的环境中的水月。赤壁之下的水月,对吗?那么第三个水月是什么样的?

生:想象的水月就是。

师:其实是哲理的水月。那第二个应该是什么样的水和月?大家想看一看,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现在的诗是不是?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是不是说的也是水?那么这是什么样的水月?

生:就是原来的水月。

师:我们可以说它为“历史的”水月。所以说那么本文的意向就是水与月,在第一阶段中,它指的是现实中的水月,也就是赤壁水月。第二阶段应该是历史水月,第三阶段为哲理的水月。那么我想问大家,《赤壁赋》既然他的情感变化应该是由乐到悲,然后再到喜,苏轼怎么样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情变化,为什么他的情感能够从乐到悲最后转喜,他能够由乐到喜?苏轼是如何实现情感的突围?

生:通过外在的景物,景物的一些看法的不同,一开始看见水和月那个看法就是单纯的乐,但是后来他这个箫声就是透露出一股悲凉的感情,然后结合他当时被贬,所以说他就流露出了一股悲凉之感。但是在最后他通过这个说理又把自己的心态给调整好了,就是说又变得高兴了。

师:他只说了一个,因为自己被贬了,所以他悲伤,对不对?但是那大家想一想,他悲伤的是只有因为被贬了吗?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自己很悲伤,但是他的悲伤是借谁的口说出来的?非常好。客人。嗯,那咱们分析一下第三自然段,大家看看除了他被贬的悲伤还有什么悲伤的情感?

生:渺小,对英雄惋惜。

师:非常好,对英雄的惋惜。哪句话能体现出来?

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师: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曾经的那些个英雄都今天都不在了。

师:“固"是“本来”对吗?本来是一代英雄,但是今天现在在哪呢?英雄不在。那他说英雄是为了反衬谁?

生:反衬自身。

师:也就是拿别人的英雄气概来反衬自己的什么?

生:自己明明就是心有大义,然后却被贬,不被重用。

师:很好,就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叫功业未成,请坐。还有吗?

生:第二点是哀吾生之须臾。感叹人生的短暂,然后羡慕江水无穷无尽。

师:非常好,看看还有没有?

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就是他想要跟飞仙一样遨游,然后最终跟明月就是说想要长生不老。

师:想要长生。但是你说得很好,他想要长生但是结果是什么?是哪句话?

生: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师:这其实是什么矛盾?

生:应该是事实。

师:就像咱们常说的理想怎么样?现实怎么样?

生:是理想和现实有一种矛盾。理想非常的美好,但是在现实中不可以得到,所以他悲,这是苏子悲伤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不仅短暂,而且渺小。

师:好,请坐。那么它感慨的悲伤的应该是三点,第一个是英雄不在,功业未成。第二个是人生短暂,个体渺小。那么第三个也就是有苏子空有一腔理想,但是现实而不可得。但是为什么苏轼在第四自然段化解了这样的悲伤?他以水与月说理,是如何化解的这样的悲伤?

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师:那请你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内涵好么?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物与我就是说外物和我都是永恒的。

师:那就化解了上文哪个悲伤?

生:化解了人生须臾之悲。

师:嗯,很好。那么还有没有句子,哪句话化解了苏子功业未成之悲?

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师:万物都是各自有他的主人,对不对?那么还有没有化解他理想和现实矛盾的这样一个悲伤的句子?

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师:我不用去追寻,我现在能享有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那么我们就一起去享用清风明月,在山水中重塑生命的意义,这样他才化解了之前的悲伤。大家找的都很好,那么咱们来下面小组再为我们分享一下《我与地坛》中我心态的变化。哪个小组?

生:第一次的那个时间节点是在文中写到,嗯,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然后其中描写的景物有这个老柏树和这个玉砌雕阑,还有一些就是荒芜的野草。此时突出的这个作者的心态是一种就是愁绪满怀,以及就是当他这个在这个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是残废了双腿的这种绝望与崩溃。

第二次的时间节点是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描写的景物是树枝、蝉瓢虫和草叶,此时描写一种孤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一种就是想要逃避现实,不想面对这样的境况的一个心态。

第三次是十五年之后,描写的景物有古园、落日、雨燕和古柏,此时作者慢慢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表现出来的心态是一个坦然的。

师:好,那我想咱们可以再修改一下我的心态。大家看有没有跟他写的不太一样的,在文中的句子,有没有在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的语段中,他形容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当时失魂落魄。

师:非常好,那么史铁生第二个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生:从想不开到向往生。

师:非常好,应该是向往生。那么在第三阶段,第三次他开始已经不仅仅是向往生,而且要思考怎么着。那史铁生是如何扶轮问路,向死而生的呢?这里面涉及到了三大段的景物描写,那它对作者获得生命启示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好,谁能来说第一部分吗?

生:第一部分我觉得就是那个第一个时间节点,就是在他刚刚残废的双腿的时候,然后他就去到了地坛公园当中,然去看这些景物。

师:嗯,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就是淡退了原来的那个色彩,它就是变得暗淡了。

师:淡褪了,剥离了、坍圮了,散落了,破败了,所以史铁生他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

生:悲伤。

师:这是昔日明清皇帝祭祀的重要场所,而现在已经而辉煌不在了。而地坛的境遇跟自己的境遇一样,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而现在只能残破的过一生,是不是?那么我们继续分析一下第二阶段。

生:第二阶段他就是嗯在描述的是他再次去到了那个园子当中,坐着轮椅。然后观察旁边的一些就是景物,风儿,蚂蚁还有瓢虫这些就是它的一些动作表现,更多的我觉得他应该是想写出就是现在就是对人生的这种不开心,他说到了这个瓢虫爬得不耐烦了,我觉得也是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就是不太想需要面对,想要逃避,想要离开。

师:第二阶段还是想要逃避,想要离开吗?如果像风儿、蚂蚁还有蝉蜕、露珠,大家看一看这些小虫或动或静,他们都在展示着什么呢?

生:生活方式,都在努力的活着。

生:我就感觉就是他第一段光写的那个地坛,那个地坛是一个颓废然后衰败的,但是后来他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虽然这个园子虽然还是很荒芜,但是这个荒芜的园子里已经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看出有一些小动物的活动。最后一句话:虽然荒芜,但不并不衰败。

师:非常好。其实它展现的应该是地坛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不对?那么第三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

生:就是十五年中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他的。就是这一段一直到最后六个譬如,譬如写的无论是景物还是动物,其实都是留有痕迹的,无论是曾经有拥有生命,还是现在还是依然拥有生命的东西,它依然是,就是能告诉着大家它的存在,它的他曾经拥有的活力。

师:他展现出你给一种什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一种气质?

生:经久不衰。

师:这其实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十五年来在地坛听风沐雨的一个感受,地坛十五年来这样,就证明他400年还是这样,那它未来依然也会是这样。来请同学继续丰富一下。

生:我觉得他,他写这一段,他其实不单单写的是这个他的环境。嗯,他同样是把这个园子比喻成了自己。嗯,像前面他觉得他慢慢的越来越从觉得这个园子非常的冷漠,然后非常的荒芜,到后来的并不衰败。嗯,到现在已经可以看见他有自己的生机,他有自己的活力,其实他就在思考他自己在该怎么活?园子可以有通过留有痕迹来让自己表现出他自己曾经的活力,那他也可以让自己更有力量。

师:更加的有勇气有力量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是不是?很好,请坐。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永恒,所以他才获得了活着的勇气和力量。那么好,我们继续看一下下面的任务——展开想象跨越千年的对话。刚才我们已经认真分析了《赤壁赋》和《我与地坛》作者心路历程的这样一个变化。假如我们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在自然中实现生命突围的苏轼会借助赤壁之景对仍在地毯里徘徊迷茫的史铁生说些什么?而已经从地坛获得生命突围的史铁生会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苏轼和石铁生是两个经历比较相同,都经历了一种苦难的生活,然后他俩人会产生一种同病相怜或者是惺惺相惜的感情。他俩会借助相互诉说对于自己生活的经历,然后去诉说自己的那个人生的感悟。

师:就比如说他们会谈到什么呢?

生:史铁生会给他说就是他在十五年中自己的看到的自己在双腿残疾之后看到的地坛这些变化。然后从而自己产生出了对死亡和生的一种感悟,可以说明自己要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过得更加的幸福。

师:不错,非常好。苏轼呢?

生:苏轼就会说自己经历了一贬,再贬到黄州密州之类的这些生活环境,然后自己又遇到了“乌台诗案”,然后因为看到了赤壁的这些自然景物,自己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力量。所以不再会去羡慕长江、清风和明月这些的无穷,不会去哀叹人生的短暂,自己人类的力量渺小,他会去一种乐观、豁达和豁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生活。

师:很好,请坐那。现在有请我们班的***,***还有***同学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短剧——跨越千年的对话。

(短剧文本《跨越千年的对话》附在最后)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我感觉太精彩了!真的是特别好。一个把史铁生已经看淡了生死,真的想要认真思考活着的意义,这种通透洒脱演得非常的传神。一个是把苏轼的豪迈乐观演的淋漓尽致。有没有同学想点评一下咱们自己同学的这么一个表演,你来说几句吗?

生:就感觉他们演的从一开始就让我感觉到不是***跟***,嗯,就是披着***跟***皮的苏轼跟史铁生。

师:你这评价太高了。

生:真的,他们演的就让我真是就感觉是苏轼跟史铁生真的站到我面前,然后特别是他们表达的一些感情或者说话的语气,就是真能让我想到。如果是苏轼跟史铁生站在我面前,就让我心里从我心里觉得他们就是真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就就这种场景是真实存在发生过的,他们就是我感觉他们并不是在演一个场景,而是把自己带入这个人物,然后去感悟这个人物的经历,就是把这个场景真实的给重新塑造。不能说演,就是发生在发生了一遍,就是有真的去在讨论或者在互相感悟这么一个过程,而不是就是简简单单的把它演出来。

师:你真的是对演员最高的评价了。有机会咱们将这个舞台剧应该是更好地呈现一下,更加的丰富。回来咱们可以在校园的文化节上进行展示。好,那我们看下面一个任务,就是学校要为我们的高中生布置一面心理减压墙,请你结合我们本单元的文章和自身徜徉于山川风物全经历,谈谈你的心灵救赎之道。

我在课前给每一个小组都发了一张这个心灵风物卡风物卡,我们每个小组提前已经都在学案上写了一些内容,大家互相讨论一下,然后集大家之长,咱们一起把它完成。这张这个心灵风物卡回来咱们可以粘贴在这个咱们的这个心灵减压墙上,开始吧。

师:好,哪个小组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来你们小组分享一下。

生:曾经面临学业的失意,选择在暑假走出当前的困境,走向更加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想让自己在旅游的过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意义。于是,我走向了中国的西北地区,看见了水天一色的青海湖,亘古不变的湖莫高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鸣沙山和千古奇观月牙泉。当我环视四周,体味着周遭的意境和眼前的蓝天时,凝志在我眼前的是壮阔的大自然,显得眼前学业的困难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仿佛走进了苏轼的赤壁赋中,寻觅着苏轼的步伐,收获到了自己的人生体味和学习意义。

师:非常好,如果咱们在假期的时候有时间可以走一趟青甘大环线,领略一下咱们祖国的西北河山。嗯,那么大家有没有知道这个?我给大家这个风物卡,这个旁边是一个小标本是吧?这个小标本是什么叶子大家知道吗?

生:银杏叶。

师:为了准备这节课,我特意去了一趟地坛,在深秋的季节。我站在这个落满金黄树叶的银杏大道上,我看着游人如织,就是有拍照打卡的人群,还有前来写生的孩子们,小学生,有互相依偎搀扶的老人,还有在一起打闹的一个情侣,我感受到的真的是地坛的这种博大与宁静,豁达包容一切万物,每个人都在这里能够享受这种生活的岁月静好。

我就想到了史铁生说的话,说人生来不是只是为了逃避苦难,而是应该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么地坛在北京这样一个喧嚣的城市,就仿佛是一座宁静的绿洲,为人类的灵魂提供了一片休戚的场所。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展示了这么一个小组,那么剩下的小组我们接下来在课下一起继续分享。

通过今天我们的课程,我希望大家要知道,人生在世我们难免遇会遇到坎坷、磨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和一蓑烟雨任凭生的这样的豁达和勇气,还有扶轮问路,向死而生,不惧一切困难的这种意志,去战胜我们人生的风风雨雨。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生:起立,老师的面见,

师:同学们再见。

穿越千年的相遇

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边。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苏:我自幼随父亲读书,22岁乙科进士及第,正欲搏击长空之时,故乡却传来我母亲的噩耗。想当年“雁行千里,终有归期”,不料却是最后一面。

史:史书上程夫人温良慈爱,满腹诗书,是三苏背后的奇女子。只可惜程夫人病故时并不知道你们双双高中,仓促到还没来得及跟你们父子三人告别。

苏:这大概就是“大多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了。回首往事,我这一半生,在宦海浮沉,风云更替,变幻莫测。我本欲与妻子王弗度此生,但她却匆匆病逝,离我而去。说不怀念是假的,不然怎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封《湖州谢上表》,本是例行公事,却被变法派的人借此发难,他们煞费苦心地为我套上谤讪君上的罪名将我送入御史台,置我于死地。幸得多位元老上书及王安石的‘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我得到从轻发落,贬至黄州团练副使。细细算来,已有两年有余。

史:“乌台诗案”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直到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回到朝堂重新做了宰相,把所有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全都废除,熙宁变法才真正结束。

苏:当时苏辙被贬后就不再对新法评论,可我学不来他的处事方法。我从小立志学习东汉名士范滂血荐轩辕,考制举时,贤良方正直言敢谏科取入三等,使某不言,谁当言者?只是愧对被我牵连的家人朋友们。

史:史书记载,此案涉及甚广,你的朋友中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包括司马光、张方平、范镇、驸马王诜等人,分别被罚款黄铜二三十斤不等。

苏:罢了罢了,性命无忧便足矣。不说了,你呢,你又经历了什么?

史:20岁,我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疾了双腿,终身不能站立。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我开始变得暴怒无常,并多次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我的母亲为我操碎了心。仍记得当年我时常跑到地坛去,我的母亲也会跟我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只是那时的我并未体会到她的深意。

苏:“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她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也时常会想起幼时在母亲膝下读书学习的场景,只是早已物是人非。

史:在母亲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她的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当我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走遍整个院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不能再多活两年?莫非她来到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就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我似乎听到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往事在我眼前幻想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