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一、选择题:45分2023年3月5日清晨,两位地理老师相约游学河山(119.5°E,35.5°N),两位老师在景区入口会合,两人一路相伴沿山路,前往摩崖巨书,并各自用手机导航仪绘制并导出了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甲图为李老师手机导出,乙图为张老师手机导出。据此完成1~2题。1.游学路径范围内的最大高差约为()A.550米 B.490米 C.450米 D.420米2.游学过程中()A.观察到P处的坡度比C处的坡度小 B.在停车场既能看到B地也能看到寨门 C.李老师将图幅缩小3倍,新图比例尺为1:150000 D.张老师沿途观察到的地理景观比李老师更为清晰龟山岛位于中因台湾省东部海域,是台湾三大渔场之一。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会喷出烟雾,西部由砾石所组成的条带则酷似“龟尾”,“龟尾”很难稳定在一个固定方向上,似在左右摆动。据此完成3~4题。3.与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喷出烟雾有关的是()A.板块张裂 B.地震 C.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4.影响“龟尾”左右摆动的是()①季风环流②潮流运动③台风作用④洋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西南部,昆仑山东段,公园内现代冰川、冻土和古冰川地貌分布广泛,其中比较典型的古冰川地貌是冰碛垄(是冰川擞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和冰水沉积(指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营力,由砾石和砂粒组成的沉积物)。如图示意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垭口东侧南坡冰水堆积剖面。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典型古冰川地貌的分布特点主要反映了()A.沉积分选性差 B.地壳活动频繁 C.气候冷暖交替 D.地形起伏大6.图示地区经历的冰期次数至少有()A.3次 B.4次 C.5次 D.6次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与陆地较热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称为海风锋。上海市多受海风锋影响,发源于长江口的称为北支海风锋,发源于杭州湾的称为南支海风锋,很多情况下会同时存在南北两支海风锋。如图分别示意上海市某次海风锋活动轨迹和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市风向。据此完成7~9题。7.一天之中最易形成海风锋的时刻为()A.7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1时左右8.与南支海风锋相比,北支海风锋的推进速度及其影响因素()A.慢、城区的位置 B.快、海域的面积 C.慢、岛屿的分布 D.快、冬季风势力9.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狂风暴雨 B.气温骤降 C.阴天下雨 D.炎热干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中植被线形沙丘是该沙漠的主要沙丘形态。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其形成过程经历四个阶段:a灌丛沙丘﹣b风影灌丛沙丘﹣c垄状沙链﹣d植被钱形沙丘。如图示意植被线形沙丘形成演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双向风的主要风向为()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11.关于该区域的植被线型沙丘的特点正确的是()A.沙漠内线形沙丘走向均相同 B.强风的一侧坡面较长 C.沙丘脊线偏向于强风一侧 D.沙丘脊线两侧始终对称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①②为断层线。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表现为()A.岩浆活动晚于断层形成 B.岩浆侵入早于水平挤压 C.K地层的沉积早于J地层 D.水平挤压晚于P地层沉积13.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A.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沉积 C.未发生构造运动,但发生过侵蚀作用 D.发生过褶皱运动和一直连续的沉积费尔干纳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研究表明,灌溉能改变该地灌区的小气候。如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地形和费尔干纳盆地各月降水量。据此完成14~15题。14.费尔干纳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5.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的时间为()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二、非选择题:55分1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雨林植被分布的最北端,也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静风多雾地区。夜晚的河谷低地直至半山腰处常会弥漫着浓雾,并持续到次日上午。天然橡胶喜高温、多雨、静风。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迅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如表为西双版纳雨林区平雨两季雾日变化特征统计表(注:表内数据为平均值)。季节每月平均雾日数(天)每日平均生成时间每日平均消散时间旱季10月﹣次年5月2623:0011:00雨季6月﹣9月171:218:55(1)说出西双版纳橡胶分布区突出的气候条件。(2)与雨季相比,指出西双版纳旱季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3)半山腰的浓雾可以促使橡胶的种植高度上升,请为此做出合理解释。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气河”是指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长条状水汽带。研究发现,北半球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多呈西南一东北向,对降水量影响显著。受地形影响,我国夏季时“大气河”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18年5月15﹣16日在华北地区出现一次暴雨级别的降水过程,太行山东部、山东丘陵等地达到大暴雨级别。该次降水过程中有大气河自南海经我国华北地区。图1示意我国夏季多年平均大气河频次,图2示意北京时间5月15日22时海平面气压。(1)描述我国夏季“大气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太行山东部出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支流。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客观上促进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流域泥石流频发,极端泥石流事件输送巨量泥沙进入河道,使河床由原来的单一下切河道演变成纵向呈台阶状、平面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形态。图a示意帕隆藏布流域1961﹣2020年气温和降雨变化。图b示意帕隆藏布某段干流纵剖面。图c为泥石流堆积扇景观图。(1)分析气候的变化对该流域内泥石流发生的影响。(2)说明帕隆意布河道由单一下切河道滨变成“藕节状”形态的过程。(3)画出图c中泥石流堆积扇沿MN线和PQ线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要求:画出大致地势起伏情况,并注明M、N、P、Q点)。1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明治”焚风是指当低空(600﹣2100m)出现焚风时,由于近地表稳定的冷气团不会被焚风驱逐,从而出现大气层垂直结构分为三层的现象。乌鲁木齐属峡口城市(坐落在通往丘陵地区的关口城市)。冬季,来自东南方向的气流常常导致乌鲁木齐出现的“三明治”焚风现象。如图示意乌鲁木齐周围地区地形图。(1)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冬季“三明治”焚风频发的条件。(2)说明乌鲁木齐“三明治”焚风频发对生活、生产造成的危害。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45分2023年3月5日清晨,两位地理老师相约游学河山(119.5°E,35.5°N),两位老师在景区入口会合,两人一路相伴沿山路,前往摩崖巨书,并各自用手机导航仪绘制并导出了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列甲图为李老师手机导出,乙图为张老师手机导出。据此完成1~2题。1.游学路径范围内的最大高差约为()A.550米 B.490米 C.450米 D.420米【解答】解:两位老师,游学路线从景区入口出发,此时海拔为100米,到达摩崖巨书,海拔为500~600米,两者之间的高差为400~500米,A错误。游学范围内的最大高差490米更合适,B正确,CD错误。故选:B。2.游学过程中()A.观察到P处的坡度比C处的坡度小 B.在停车场既能看到B地也能看到寨门 C.李老师将图幅缩小3倍,新图比例尺为1:150000 D.张老师沿途观察到的地理景观比李老师更为清晰【解答】解:P处等高线比C处密集,坡度较大,A错误。站在停车场上,可以向下看到BQ,也可以看到寨门,无视线遮挡,B正确。李老师将图幅缩小三倍,图幅面积为原来的1/4,比例尺缩小1/2,为1:100000,C错误。张老师和李老师路线相同,沿途观察到的地理景观相同,D错误。故选:B。龟山岛位于中因台湾省东部海域,是台湾三大渔场之一。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会喷出烟雾,西部由砾石所组成的条带则酷似“龟尾”,“龟尾”很难稳定在一个固定方向上,似在左右摆动。据此完成3~4题。3.与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喷出烟雾有关的是()A.板块张裂 B.地震 C.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解答】解:岛屿东部山峰是一个火山口,因此由于岩浆活动导致烟雾喷出,所以与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喷出烟雾有关的是岩浆活动,D正确。由于岛屿东部山峰顶部经常喷出烟雾,而地震发生频率较低,所以地震与岛屿东部山峰顶部时常喷出烟雾关系较小,B错误。板块张裂与变质作用不会导致山峰顶部喷出烟雾,AC错误。故选:D。4.影响“龟尾”左右摆动的是()①季风环流②潮流运动③台风作用④洋流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答】解:由于西部由砾石所组成的条带则酷似“龟尾”,“龟尾”很难稳定在一个固定方向上,似在左右摆动。龟尾是砾石沉积物,受外力搬运作用影响而来回摆动,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龟尾位于陆地与海洋之间,临近陆地受季风环流影响强,靠近海洋受潮流运动影响强。因此龟尾受到主要的外力搬运作用为潮流运动以及季风环流,所以影响“龟尾”左右摆动的是潮流运动以及季风环流,①②正确。台风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对龟尾左右摆动影响较小,③错误。该地区受洋流影响较小,所以洋流作用对龟尾左右摆动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西南部,昆仑山东段,公园内现代冰川、冻土和古冰川地貌分布广泛,其中比较典型的古冰川地貌是冰碛垄(是冰川擞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和冰水沉积(指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营力,由砾石和砂粒组成的沉积物)。如图示意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垭口东侧南坡冰水堆积剖面。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典型古冰川地貌的分布特点主要反映了()A.沉积分选性差 B.地壳活动频繁 C.气候冷暖交替 D.地形起伏大【解答】解:现代冰川位置靠后,在现代冰川前有冰水沉积、冰碛垄等,说明冰川经历前进后退,反映出气候冷暖交替,C正确。冰川地貌分布的特点无法反映沉积物的特征、地壳活动情况、地形起伏变化,ABD错误。故选:C。6.图示地区经历的冰期次数至少有()A.3次 B.4次 C.5次 D.6次【解答】解: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形成的弧形垄岗状地貌,图中主要分布着5个冰碛垄,也可能存在部分早期冰期堆积物已经被侵蚀或覆盖的情况,每个冰碛垄的形成,都说明经历了一次冷暖交替,据此可推测该地区至少经历过5次冰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过程中与陆地较热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称为海风锋。上海市多受海风锋影响,发源于长江口的称为北支海风锋,发源于杭州湾的称为南支海风锋,很多情况下会同时存在南北两支海风锋。如图分别示意上海市某次海风锋活动轨迹和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市风向。据此完成7~9题。7.一天之中最易形成海风锋的时刻为()A.7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1时左右【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风锋是偏冷的海风从海洋向陆地的推进过程中遇到陆地较热的气团形成的锋面,即海风锋属于冷锋。海陆温差越大,海陆间气压差异越大,海陆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越利于海风向陆地推进形成海风锋。结合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一般沿海地区午后14时前后海陆温差最大,海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海风最强盛,最易形成海风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与南支海风锋相比,北支海风锋的推进速度及其影响因素()A.慢、城区的位置 B.快、海域的面积 C.慢、岛屿的分布 D.快、冬季风势力【解答】解:北支海风锋发源于长江口,受到城区内密集的高大建筑物阻挡,使得北支海风锋推进速度较慢;而南支海风锋的路径上受到城区内高大建筑的阻挡较小,所以北支海风锋推进速度慢于南支海风锋,A正确,BCD错误。故选:A。9.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狂风暴雨 B.气温骤降 C.阴天下雨 D.炎热干燥【解答】解:由于城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在城区上空形成上升气流;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海风锋由海洋向陆地推进,陆上空气被迫抬升,使得丰富的水汽在城区上空强烈上升,会形成对流天气,出现局部阵性降雨,C正确,D错误。狂风暴雨一般是快行冷锋过境所带来的降水天气,A错误。海风锋最易出现的时刻为下午2时前后,此次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不会出现气温的大幅度下降,B错误。故选:C。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中植被线形沙丘是该沙漠的主要沙丘形态。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其形成过程经历四个阶段:a灌丛沙丘﹣b风影灌丛沙丘﹣c垄状沙链﹣d植被钱形沙丘。如图示意植被线形沙丘形成演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双向风的主要风向为()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沙丘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图示沙丘向东移动、延伸,说明双风向为偏西风,搬运沙粒向东运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关于该区域的植被线型沙丘的特点正确的是()A.沙漠内线形沙丘走向均相同 B.强风的一侧坡面较长 C.沙丘脊线偏向于强风一侧 D.沙丘脊线两侧始终对称【解答】解:当两侧风力不等时,强风的一侧沙粒爬升较多,表现为坡度减缓,坡面较长,B正确。沙丘脊线两侧受风力作用影响,沙漠内线形走向不同,并不会始终对称,AD错误。由于强风风力较大,导致合力方向会向弱风一侧倾斜,因此脊线偏向于弱风一侧,C错误。故选:B。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①②为断层线。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表现为()A.岩浆活动晚于断层形成 B.岩浆侵入早于水平挤压 C.K地层的沉积早于J地层 D.水平挤压晚于P地层沉积【解答】解:读图可知,二叠纪P岩层弯曲变形,说明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D正确。读图可知,该地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岩浆侵入—断层—沉积作用,断裂升降作用晚于岩浆侵入作用,A错误。水平挤压早于岩浆侵入,B错误.白垩纪K沉积作用晚于侏罗纪J沉积作用,C错误.故选:D。13.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A.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沉积 C.未发生构造运动,但发生过侵蚀作用 D.发生过褶皱运动和一直连续的沉积【解答】解:读图可知,③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与右侧相比缺失S志留纪地层,但是上覆J、K地层,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B正确、ACD错误。故选:B。费尔干纳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研究表明,灌溉能改变该地灌区的小气候。如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地形和费尔干纳盆地各月降水量。据此完成14~15题。14.费尔干纳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解答】解:根据费尔干纳盆地及周边地形图分析,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中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而且费尔干纳盆地西部有缺口,所以其降水的水汽应该是来自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水汽,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的时间为()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解答】解: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7~8月份整体气温较高,农作物处于生长期,灌溉水量较大,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在7~8月最显著,C正确,ABD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55分1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雨林植被分布的最北端,也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静风多雾地区。夜晚的河谷低地直至半山腰处常会弥漫着浓雾,并持续到次日上午。天然橡胶喜高温、多雨、静风。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迅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如表为西双版纳雨林区平雨两季雾日变化特征统计表(注:表内数据为平均值)。季节每月平均雾日数(天)每日平均生成时间每日平均消散时间旱季10月﹣次年5月2623:0011:00雨季6月﹣9月171:218:55(1)说出西双版纳橡胶分布区突出的气候条件。(2)与雨季相比,指出西双版纳旱季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原因。(3)半山腰的浓雾可以促使橡胶的种植高度上升,请为此做出合理解释。【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的南侧,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高,热量充足;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云贵高原南侧,北侧有高原山地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不易受冻害,并且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静风多雾地区,降水丰富,所以西双版纳橡胶分布区突出。(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旱季每月平均雾日数多于雨季;每日平均生成时间早于雨季,每日平均消散时间晚于雨季,每日平均持续时间更长。其主要原因为旱季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所以夜间达到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较少,近地面降温较快,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由于夜间近地面降温较快,容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大气性质相对稳定,所以不利于雾的消散,因此雾的持续时间较长。(3)半山腰浓雾能够提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能够增加林区水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浓雾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提高夜间气温,保温作用明显,减少低温冻害的发生。并且水汽凝结形成雾的过程,会释放热量,能够增加近地面的气温,改善热量条件,所以半山腰的浓雾有升温作用,增加了山坡的温度,因此半山腰的浓雾可以促使橡胶的种植高度上升。故答案为:(1)气温高,热量充足;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不易受冻害;降水丰富。(2)特征:旱季雾的分布日数较多;每日生成早,消散晚,持续时间较长。原因:旱季以晴天为主,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水汽易凝结成雾;夜间近地面温度低,有利于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雾的持续时间较长。(3)山腰多雾可以增加林区水分,减少植物蒸腾;雾增加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明显,减少了植被的低温冻害;雾的凝结过程要释放潜热,有升温作用,增加了山坡的温度。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气河”是指对流层中跨越中纬度地区的长条状水汽带。研究发现,北半球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多呈西南一东北向,对降水量影响显著。受地形影响,我国夏季时“大气河”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18年5月15﹣16日在华北地区出现一次暴雨级别的降水过程,太行山东部、山东丘陵等地达到大暴雨级别。该次降水过程中有大气河自南海经我国华北地区。图1示意我国夏季多年平均大气河频次,图2示意北京时间5月15日22时海平面气压。(1)描述我国夏季“大气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太行山东部出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气河”在图中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基本称东北到西南走向,在30°N处即秦岭大别山附近频次最高,由此向四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地势分三级阶梯分布,而我国第二、三级阶梯从东北到西南走向,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大气受到地形阻挡,大气河主要沿东北到西南走向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同时,大气河在北上过程中受到东西山脉(秦岭、大别山)的阻挡作用,增加了大气河的发展频次。(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18年五月15到16日,华北地区出现一次暴雨级别的降水过程,太行山东部地区此时恰逢有冷锋过境,遇到了来自于南方地区的暖湿空气,将其抬升,形成降雨;暖湿空气来自于大气携带,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同时,该气流遇地形抬升,增加降水强度,使得太行山东部出现大暴雨。故答案为:(1)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在秦岭—大别山附近频次最高,由此向四周减少。原因:我国第二、三阶梯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分布在第二阶梯的高原山地阻挡,大气河主要沿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在东部低平地区;大气河北上过程中,被东西走向山脉阻挡,增加大气河发展频次。(2)大气河从热带洋面输送充足水汽;冷锋过境,抬升暖湿空气,对流活跃;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增强降水强度。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帕隆藏布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雅鲁藏布江下游主要支流。这里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变化剧烈。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隆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客观上促进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流域泥石流频发,极端泥石流事件输送巨量泥沙进入河道,使河床由原来的单一下切河道演变成纵向呈台阶状、平面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形态。图a示意帕隆藏布流域1961﹣2020年气温和降雨变化。图b示意帕隆藏布某段干流纵剖面。图c为泥石流堆积扇景观图。(1)分析气候的变化对该流域内泥石流发生的影响。(2)说明帕隆意布河道由单一下切河道滨变成“藕节状”形态的过程。(3)画出图c中泥石流堆积扇沿MN线和PQ线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要求:画出大致地势起伏情况,并注明M、N、P、Q点)。【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年均温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年降水也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均温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会导致流域内冰川融水量增大,导致较低海拔地区的冰川快速消融并且退缩,由于较低海拔的冰川快速退缩,因此会导致大量的冰碛物外漏,因此地表松散碎屑物增多,年降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湿,因此流域内的降水量会增加,导致流域内的水流搬运能力增强,所以气候的变化使该流域内泥石流发生频次增加,强度增大。(2)由材料可知堰塞体稳定后,河床由原来单一的下切河道演变为纵向呈台阶状,平面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说明河道最初是下切侵蚀,阶地状的河岸是由堰塞体形成之后发育的,因此接下来出现了泥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