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当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性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炼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是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哲学理念是:以“仁”为核心,主张仁义礼智信及中庸之道。B.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观点,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炼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你认为先秦儒家思想的哪些方面对当代青年仍有指导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加以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云中记①(节选)阿来地震前,县里正规划把云中村开发成一个旅游点。大学毕业考上县里公务员的仁钦回村里来说,县旅游局还挂着一张打造云中旅游点的规划图。他说,上山的机耕道要全面加宽,铺上柏油。入村的磐石旁那棵松树要命名为迎客松。旁边要建游客接待中心。里头卖茶和咖啡。田间小路要加宽,要硬化,要方便游客到果园里去采摘,去体验。仁钦说到这里,马上就有人反对。我们进村的路绕那么大个圈,就是为了不占用土地,为了多种一些庄稼。仁钦可以解释,但他懒得解释。他说:那还只是个规划,项目真要上马,县里会派人来讲。我不讲了。回到家里,妈妈要他对乡亲们耐烦一点。仁钦说:“刚说到要修路,他们就反对。现在的村民,什么都反对,怎么对他们耐烦?”阿巴②说:“乡亲们就是心疼田地嘛。”仁钦说:“他们不高兴,我还烦着呢。妈妈说:你都是干部了,你有什么好烦的?”仁钦说:“我回来看妈妈和舅舅,倒先让他们搞烦了。好了,我不烦了,妈妈给我做最爱吃的!”妈妈就和面,妈妈就从木桶里捞酸菜,切牛肉丁,仁钦自己去地里摘来刚泛红的辣椒,做成一锅酸酸辣辣的汤,把擀好的面片下到汤里。一碗下肚,就把仁钦吃得满头大汗。仁钦在大学学的文秘专业,他想给领导当秘书。这样进步才快。可工作了几个月,县领导还连话都没对他说过一句。每次有县长副县长在的场合,人们前呼后拥,他都站在十米开外。没有随领导开过会,没有随领导下过乡,更没替领导写过讲话。他主动跟办公室主任表示过愿意做些事情。主任说,不着急嘛,先熟悉熟悉情况,多学习学习,来日方长嘛。地震了,仁钦的进步比天天给县长写讲话的人还快。地震中走了的妹妹,还不知道仁钦已经是瓦约多的乡长了。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他沿着云中村这个半山小平地临着峡谷的边缘行走。当年去磨坊的人要走这条路,去沟里砍柴和采药的人要走这条路,把牛羊赶到沟对面草坡上放牧也要走这条路。这条路一多半被柳树、桦树遮住了阳光。潮润的路面上总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草从两边往路中央蔓延。草不慌不忙。草先让柳树的叶子,桦树的叶子落满路面,去年的压着前年的,今年的压着去年的。草等这些层层叠叠的落叶腐烂,让被云中村人踩了上千年的坚硬路面变得松软,然后,才把根伸过去,才把种子落在上面。最多再过两年,草就能把这条路完全掩没了。阿巴踩着那些落叶往前走。两匹马跟在后面。铃声叮当,在树影四合的路上回响。花楸树出现了。花楸长着羽状的叶子。春天开白色的花,秋天结白色的果。传说花楸枝头繁密的浆果是熊酿制果酒的好材料。熊攀到树上,用这些浆果把胃塞得满满当当。熊的胃就是浆果发酵的酒缸。熊吃饱了浆果,就一动不动呆在树上,睡在树杈中间。等肚子里的浆果发酵,变成酒。等酒劲冲上头,它们就快乐地拍打胸脯,摇晃树枝。最后,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昏睡,呕吐。那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使得泉水干涸。现在,这条巨蛇还在缓慢蠕动身体。在这里,它转身向下。巨蛇在划出界限。云中村重生的希望三年多前就已破灭。为此,他爬到山上的祭坛前,仰望着雪山,责问过山神阿吾塔毗,怎么忍心把云中村从他怀抱中推开。雪山却一动不动,阿吾塔毗没有说话。现在的阿巴只感到安慰。根据巨蛇划出的界限。云中村消失的时候,曾经推动云中村水磨的溪水不会消失,压在巨石下的水磨房也不会消失,妹妹可以永远留在山上,就在曾经的云中村旁。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岩石已经被太阳晒热了,有些烫手。他心头一热,轻轻地叫了一声:妹妹,我看你来了。没有声音。只有溪水在几十米外飞珠溅玉,奔腾喧哗。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其实他知道,这只是太阳把岩石晒热了。阿巴平静一下自己。草地有些潮湿。他铺一块毡垫,坐下。然后把褡裢打开。他在原来磨房开门的方向,摆上了苹果和罐头。他说:这是仁钦给妈妈的。他又摆上茶叶、盐和糟粑。他说:这是我带给你的。他说:我想喝一口酒,你也用一点吧。他把碗里的酒浇在石头上,把剩下的留给自己。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她刚用梳子蘸着清水梳理过头发。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气味。但这种气味到了移民村就不行了。现在云中村下去的女人用头油时,都到超市去买。她们都不用这种头油了,免得自己身上散发出跟别人不同的味道。阿巴对着照片说了那么多话,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你知道的,觉珠丹巴家,和咱们的仁钦一样,两个娃娃争气,好好念书,地震还没有来,两口子就到城里去了。还有裁缝家,还有祥巴家。还有卓嘎家,一家人都死了,就留下那个爱跳舞的央金姑娘,断了一条腿,可怜的姑娘。我们其余人,都到移民村去了。我也去了。都有三个多年头了。(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5·12汶川地震后。②阿巴是云中村的祭师,也是仁钦的舅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发生前,通过仁钦介绍,可知云中村将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地震之后,通过阿巴之口得知整个云中村都已经消失了。B.仁钦很争气,考上大学却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公务员,因地震机缘受到提拔重用,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C.阿巴愿意相信老人们说的花楸树浆果和熊的故事,表明了他对神秘传说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D.有几家人地震之后没去移民村,原因不是他们眷恋云中村,而是他们要么早就迁居城里,要么在地震中死了。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云中村的旅游开发规划,后面也多次描写了云中村的优美风景,两者都是详写,前者是为后者做铺垫。B.文章反复强调“这条路”,是要表明这曾是云中村的主干道;而地震之后,作者巧用拟人的手法,借野草的蔓延表现村子的衰败。C.写雪山的静默,与写溪水的喧哗目的是一样的,即借大自然的无情、无言来反衬人们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情之重。D.移民村的女人不再自制头油,因为她们已逐渐融入现代生活,更讲卫生了,阿巴为此欣慰,并对妹妹不能享受超市的头油而遗憾。8.文章后半部分依照阿巴去看望妹妹的路径叙写,写了“临着峡谷的边缘”“花楸树出现了”“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9.文中特别详写了“告诉”这个瓦约乡的古老习俗。比如两个昨天才见过面的人,在路上遇见,互相把昨天以来的事情告诉对方一遍。作者为什么安排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告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答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材料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叩之A以小者B则小鸣C叩之D以大者E则大鸣F待其G从容H然后尽其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君子坦荡荡”中的“君子”意思相同。B.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后引申为准则、法度之意,例如“绳之以法”。C.金,古代金属的通称。材料中指金属制的刀斧等。“金石可镂”的“金”也指金属。D.而,在句中表转折,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意思不同。12.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进而论述学习的作用。B.材料二中,作者是从“问”与“答”两个角度来说明“此皆进学之道也”。C.材料三中,作者用古谚语进行举例论证,强调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D.这三则材料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都使用了比喻论证。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14.以上三则材料都旨在勉励学习,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杂诗十二首(其四)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一随往化灭,指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空名扬,庐陵王刘义真因不为少帝所容而被杀害。元嘉三年,宋文帝为刘义真平反,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愿不知老”一句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B.“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C.“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表明诗人尽享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常常懒散放任,随心所欲。D.“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写出了受困于名利场的人承受煎熬,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的状态。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景托情”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开头“”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而“”一句,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出乐曲令人陶醉。(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深受游客喜欢。(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①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②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③而且适用范围很广。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A,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B,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C.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D.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认知,在时代更替中发生过多次转变。在西方早期的传说与游记作品里,中国是如梦如幻的神秘之地。中国被描绘为“遍地是黄金”的天堂。神秘、遥远、富裕、广阔是彼时西方对中国最深的印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探究真实的中国。1662年出版的《中国智慧》是第一部中拉双语对照的儒家经典译著。“四书”“五经”之后,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也(
)地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其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目前所知(
)的四大名著翻译是《三国演义》。英国人汤姆斯将该小说的第八回与第九回译成英文,题为《丞相董卓之死》。一本由英国人裘里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出版于1892年到1893年之间。这本百年老书尽管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东学西传”相对应的则是“西学东渐”。其中,《几何原本》的引进翻译倾注了学界(
)的心血,它的传译过程足足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光。利玛窦和徐光启协作翻译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刊行于1605年。两百多年后,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李善兰、伟烈亚力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两个人(
),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几何原本》的故事,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2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
首当其冲
经年累月
一见如故B.川流不息
首开先河
旷日持久
一见如故C.连续不断
首当其冲
旷日持久
一拍即合D.连续不断
首开先河
经年累月
一拍即合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B.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C.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D.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的历程,指的是我们体验美、感受美的生命经历。以造物之心,品自然之美,以匠人之心,琢方寸之美……我们往往不以成长为旨归,却又为成长铺就通天大道。你是否也曾通过某一件事,感受过一份特殊的美,收获一次特别的成长?请以“美的历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顺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A3.D4.①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②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③论证语言简练准确,通俗明白。5.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③追求高远,要以天下为己任。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扩展到哲学智慧与民族精神。材料一强调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哲学思考,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与群体智慧;材料二则从实际层面论述了儒道墨对个体生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尤为明显。总之,二者均透显出古代思想对当代的深远影响。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不能有任何作为”错误。由原文“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可知,庄子的超然是指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不是指行动。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以哪个流派为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原文“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分析可知,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支撑的是材料一的第二个分论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把握能力。①论证结构:由第一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二段“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可知,材料一是从蕴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智慧这两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这两部分内容是并列关系,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这种并列式结构使论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②论证方法:由原文“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文化典籍中的名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形式和传承意义。由原文“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可知,在论述道家思想时,以《易经》《道德经》《庄子》等为例,直观地展现出道家文化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以及其影响力,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对道家思想的智慧有更切实的认知。③论证语言:材料一用词简洁准确,例如描述民族精神时,用简短的语句“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精准地概括出中华民族在团结统一方面的态度和理念,没有冗余的修饰词,表意清晰准确。在介绍哲学智慧时,“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等句子用直白、通俗的语言把儒家思想的关键要素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能较为轻松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意思。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二“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可知,在当代社会,善良和道德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品质,青年要保持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这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②材料二中指出孔子的“仁”包含“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这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宽恕他人的思想。青年难免会遇到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况,胸怀宽广、有宽恕之心可以让青年避免过度计较,拥有豁达的心态。③材料二中提到孔子想要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当代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能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④由材料二“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可知,青年应在家庭中践行孝悌之道,并将这种和谐的理念延伸到社会交往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6.B7.B8.①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阿巴的行踪,也展示了云中村的过往与风俗;②表现了阿巴对于云中村的熟悉和无限的留恋;③为阿巴的所思所想做铺垫。9.①作者借“告诉”的方式回忆了地震以来云中村发生的变化,娓娓道来,舒缓自然;②“告诉”是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的交流方式,表现了作者对这种人情美的怀念,对云中村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风俗的怀念;③“告诉”的对象只是一张照片,阿巴却事无巨细,言无不尽,期待妹妹回应,体现了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伤痛。【导语】这篇文章节选自阿来的《云中记》,描绘了地震对云中村的毁灭性影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阿巴的视角,文章表现了村民对故土的深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草叶覆盖老路象征着旧村的消逝,凸显出自然无情与历史变迁的无奈。同时,人与自然的对话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照,交织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对前途充满困惑的思考。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B.“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错,原文只交代了阿巴要去看妹妹,并未说仁钦没有来的原因,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A.“前者是为后者做铺垫”理解错误,文章开头内容不是铺垫,而是与后面地震后的风景相呼应。C.“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情之重”错,选项中的景物并非乐景,写雪山的静默是一种无言的回应,衬托出阿巴的无奈与悲伤;写溪水的喧哗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呈现,所以也并非乐景衬哀情。D.“阿巴为此欣慰,并对妹妹不能享受超市的头油而遗憾”错。根据“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气味”可知,阿巴没有欣赏这种变化,他更喜欢妹妹的头油气味。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①这三句话出现在“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的后面,是依照阿巴去看望妹妹的路径叙写的,通过半山小平地、花楸树、裂缝串联了阿巴的行踪。②第一句后面写“潮润的路面上总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可知,这个临着峡谷的边缘的半山小平地触发了阿巴对过往的回忆,展示了云中村的过往,地震前的云中村非常人,不仅有任何牛羊等家畜,还有大型走兽,而今却是凄凉萧条;第二句后面写花楸树能让熊醉倒的传说,“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可知,第二句话展示了云中村的风物、风俗,表现了云中村风俗的变化。第三句话“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引出了阿巴对于云中村过去的回忆,“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使得泉水干涸”“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通过阿巴对于云中村过去的景、物、人的回忆,表现了阿巴对于云中村的熟悉和无限的留恋。③这三句的景物描写是通过阿巴的行踪出现的,为阿巴对往事的所思所想做铺垫,也是串联文章的线索。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可知,作者借阿巴“告诉”的方式回忆了地震以来云中村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道来,使小说内容显得自然舒缓;②根据题干可知,“告诉”是瓦约乡的古老习俗,是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的交流方式,小说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道来表现了阿巴的兄妹情深,表现了阿巴对妹妹的怀念,作者通过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的这一“告诉”情节,也展示了云中村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③根据小说内容“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可知,阿巴“告诉”的对象是妹妹的一张照片,妹妹不在了,没有办法再与她当面“告诉”,但根据原文阿巴告诉妹妹带来的具体的吃的,告诉妹妹村里的变化,可知阿巴对妹妹事无巨细的告诉,“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体现了阿巴期待着妹妹的回应,结合“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可知,通过对阿巴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伤痛。10.CFH11.B12.C13.(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苦,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14.①材料一侧重强调要坚持学习不能停止,借助学习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②材料二侧重强调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才能事半功倍、增进学问。③材料三强调要把读书当作一项安身立世的重要技艺来掌握,才能见多识广。【导语】这篇文言文集合了三位古代学者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论述。材料一中的荀子强调学习的潜力和需借助外物来提升自身能力,提倡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自我反思。材料二讨论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结果上的差异,并用“问”与“答”来指导学习的方法。材料三则通过引用古谚语,突出学习的重要性和读书对于人生独立生存的价值。这三则材料均旨在勉励学习,但各有侧重点,形成了相互补充的观点。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和“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句式相同,分别成句,前后断开,即CF处断开;“待其从容”中“待”作谓语,“其从容”为宾语;且与“然后尽其声”构成顺承关系,二者之间断开,即H处断开。故选CFH。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光明磊落、心胸坦荡。B.错误。“绳之以法”与本文中的“绳”意思不同。名词,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动词,约束,制裁。句意: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法律约束。C.正确。句意: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锋利了。/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D.正确。“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表修饰。句意: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我曾经整日地思索。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作者用古谚语进行举例论证”错误,作者用谚语“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是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应为“乎己参省”;“知”,同“智”,见识。(2)“勤”,辛苦;“功”,收获;“从而”,因此。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材料一侧重强调要坚持学习不能停止,借助学习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②由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问者如攻坚木……不善问者反此”可知,材料二侧重强调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才能事半功倍、增进学问。③由原文“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可知,材料三强调要把读书当作一项安身立世的重要技艺来掌握,才能见多识广。参考译文:文段一: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由水凝冻而成,但比水冷。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木匠加工就变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疾劲,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非善于奔走,却能远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文段二: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于是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是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文段三:搞清《六经》的要旨,博览百家的著述,即使不能增长德行,敦厚勉励风俗,还可以拥有一种才艺,能够养活自己。父兄不可能永远依凭,家乡不可能永远保有,一朝流离无人保佑,只应自己靠自己了。俗谚说:“积累千万财产,不如自己有一项小技艺。”技艺之容易学习而且可贵的,没有比得上读书了。世上的人不论是愚笨是聪明,都要求人认识得多,事情经历得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要求吃饱而懒于做饭,要求穿暖和而懒于裁剪衣服。15.C16.后四句表达了诗人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的人生态度。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导语】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四)》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弃,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诗句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陶渊明一贯的隐逸思想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懒散放任”有误。这两句是说诗人归隐后不修边幅,无拘无束,早睡晚起,乐在其中,实则意味着永远摆脱官场中的种种烦恼。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后四句的意思是:哪像当今世上人,满怀名利若冰炭。死亡后同样归于坟墓,哪里用得着这空名导向前方!“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诗人把自己追求的平和快乐生活与当世之人追名逐利的思想进行对比,流露出诗人对于名利的鄙弃,不愿意像当世之人一样,贪求名利,以至于内心如同冰炭同置一般充满矛盾冲突。运用比喻和对比表达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表达诗人对“空名”的鄙弃,说人百年之后都同样是荒冢一堆,哪里用得着空名来引导前路呢?总体流露出诗人对虚名的摈弃,对自由的追求。17.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荻、瑟瑟、唯、荫、檐、潦、尊、酹。18.①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方法”。修改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②关联词前后主语不一致,主语“疗效”应分别在关联词后,修改为: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19.A处: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B处:都能高强度运动。20.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缺少宾语中心词,“治疗”后应加上“方法”;第二处,语序不当,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根据原文,这句话的“疗效”是“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主语,但不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到前句开头。用“不但……而且……”连接,逻辑合理,分别说明了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面的特点。所以正确的句子应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后句“但心情很好”,与①处形成转折关系,该处应使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虽然”;前句提到“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推知该空应该衔接上句,可填“虽然身体很累”,或“虽然身体很疲惫”。B处,后句“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与②处形成转折关系,该空应该填写与“轻微运动”相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电影制品发行与放映权的详细规定2篇
- 爱牙日护理宣教
- 2024版二手车金融服务合同3篇
- 玉林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观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应用开发外包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综合性劳动协议样例版B版
- 全新绿色能源开发与合作协议书(2024年度)3篇
-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管理系统合同20242篇
- Photoshop 2023图像处理标准教程(全彩版)第2章 Photoshop基础知识
- 肝癌的生物靶向治疗
- 购销合同价格调整补充协议书
- 2024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硅铁行业发展经营形势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畜禽宰杀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初中德育工作总结:活动与创新
- 2024-2030年中国热泵烘干机行业竞争态势与应用趋势预测报告
- 2023-2024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 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 人教版小学劳动教育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4年元旦联欢会活动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