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10月学情调研试卷高一地理考生注意: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水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一、单选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题2分,共84分)我国有首童谣唱到:“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完成下面小题。1.童谣中所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带着月球跑”可知,材料中体现了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于哈雷彗星和月球都位于宇宙空间中,故①②属于天体;陨石最终坠落到地面,而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仍在地球大气中,未到达宇宙空间,③④不属于天体。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遍布数以万计、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坑,较大的陨石撞击坑是大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撞击而成的环形凹坑(如下图)。截至目前,探测器在火星上暂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完成下面小题。3.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其主要原因是火星的()A.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 B.大气密度和厚度比地球小C.位置比地球更加远离小行星带 D.质量、体积比地球小4.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有()①安全的轨道②稳定的光照③大气条件好④适宜的温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陨石坑是由天体的撞击形成的,由于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流星体与火星的摩擦力小,产生的阻力小,撞向火星的流星体只有少部分能够与大气摩擦燃烧掉,大部分落到火星表面,冲击力更强,因此火星上陨石坑更多、更大,B项正确;火星上陨石坑的多少与火星自身的大气特点有关,与火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及火星和地球的相对质量、体积大小关系不大,ACD项错误。故选B。【4题详解】安全的轨道和稳定的光照均属于外部条件,火星也有安全的轨道和稳定的光照,①②错。与火星相比,地球的大气层厚度适宜,且大气成分适宜,适合生物呼吸;其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利于生命的繁衍,③④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欧洲南方天文台(ESO)通过甚大型远镜(VLT)拍摄到小行里带中42颗较大的小行星。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拍摄到的42颗较大的小行星位于图中()A.H、G轨道之间 B.G、F轨道之间 C.F、E轨道之间 D.E、D轨道之间6.下列关于图所示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G、M绕日公转方向相反B.E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上D.H是目前人类发现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欧洲南方天文台(ESO)通过甚大型远镜(VLT)拍摄到小行里带中42颗较大的小行星。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F是火星,E是木星,所以拍摄到的42颗较大的小行星位于图中F火星、E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G是地球,M是哈雷彗星,地球绕日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所以地球和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相反的,A正确;E是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太阳,B错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是地球,D错误。故选A。【点睛】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体构成,其中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内蒙古西部草原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太阳能与风能相结合提供家用能源。下图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家庭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大气剧烈活动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D.太阳表面的氢燃烧【答案】7.D8.C【解析】【7题详解】内蒙古西部草原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冬季采暖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且冬季太阳能不足,根据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可知其它季节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量之和都大于冬季,所以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能量。因此,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能量来源于物质的消耗,在核聚变反应中,4个质子或氢原子核产生一个氦原子核,而氦原子核的质量要比四个质子小0.7%,这0.7%的质量就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约有7亿吨的氢被聚变成氦,每秒钟大约有400万吨的质量被消耗掉而转变为能量。核心产生的聚变能,经过近1千万~2千万年才能抵达太阳的表层,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读下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 B.晴天多 C.风力大 D.地势低10.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情况,假如你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去下列哪组城市最合适()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福州、广州、成都【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兰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兰州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较多,太阳辐射量较多,B正确;理论上纬度越低,地势越高,太阳辐射总量越大,排除AD;风力大对太阳辐射总量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仅考虑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状况,推销太阳能热水器,应布局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相对而言,昆明、兰州、郑州均符合该特点,C正确;贵阳、重庆和成都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排除ABD。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形(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天气(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较弱,大气透明度较高,太阳辐射越强)、昼长时间(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完成下面小题。11.太阳上的暗斑位于()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12.太阳“微笑”释放的高速太阳风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A.稳定空间通信 B.造成“磁暴”现象C.减弱极光强度 D.引起火山喷发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日冕物质拋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大而亮的斑块 D.太阳活动剧烈时,信鸽迷失方向【答案】11.C12.B13.D【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中“日冕洞”、“高速太阳风”可知(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上的暗斑最可能位于日冕层,属于太阳大气层,而不是太阳内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高速太阳风表示太阳活动较剧烈,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可能会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并增强极光强度、扰乱空间通信等,AC项错误,B项正确;火山喷发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D项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变化,其中太阳黑子是其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AB错误;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相对较暗的区域,C错误;太阳活动剧烈时,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得信鸽迷失方向,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生物在地球发展中产生,同时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1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 B.寒冷、冰雪广布C.湿润、森林茂密 D.全球气候分带明显15.地球生物的演化发展,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出现海生藻类、海生无脊椎动物②出现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③出现陆上孢子植物、鱼类、两栖动物时代④出现鸟类、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答案】14.C15.A【解析】【14题详解】煤的形成要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和繁殖。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说明在地质时代,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物茂盛,C正确,AB错误。难以推测当时全球气候是否出现明显的分带,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早古生代出现海生藻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晚古生代出现陆上孢子植物、鱼类、两栖动物等,在晚古生代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且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发展壮大;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在其中后期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且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发展壮大。所以按照时间早晚排序为①③②④。故选A。【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要想了解地球历史,就要了解地层和化石,就要学会读地质年代表。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右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气候变化及动物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据图判断二叠纪时期相较于志留纪时期()A.物种更丰富 B.冰川范围缩小 C.陆地面积扩大 D.海平面上升17.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A.古老的两栖动物灭绝 B.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C.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 D.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答案】16.C17.C【解析】【16题详解】古生代末期,即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与二叠纪时期相比,志留纪时期物种更丰富,A错误;据右图可知,二叠纪末期和志留纪时期都属于气候由冷变暖的时期,故二叠纪和志留纪都是冰川范围缩小的时期,B错误;志留纪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期,并且出现鱼类,说明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仍占绝对优势,二叠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两栖动物,表明海洋面积缩小,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扩大,一些海洋生物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D错误,C正确。故选C。【17题详解】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裸子植物在陆地极度繁盛,所以是地质时期主要的成煤期,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C正确;古老的两栖类动物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A错误;陆地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是古生代中后期,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迅速崛起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地质时期(冥古宙-显生宙),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9.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答案】18.D19.D【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符合题意;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排除A;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排除B、C。故选D。【19题详解】地壳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由此判断,古生代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21.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A.代表地壳 B.代表地幔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22.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答案】20.D21.A22.B【解析】【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色球、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为色球层,D正确。故选D。【21题详解】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界面以下,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则甲为地壳,A正确,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保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误。甲位于古登堡面以上,甲代表地幔,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误。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序号依次是()A.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B.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水圈C.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D.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③与④【答案】23C24.B【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可为其它圈层供水、能蒸发到其它圈层(大气圈),可以渗透到其它圈层(岩层圈),因此应是水圈;②能为其它圈层(生物圈)供给养分、能接受水圈的渗透和降水,应为岩石圈;③能为其它圈层供给氧气,接受水圈的供水和岩石圈供给的养分,应为生物圈;④能够产生降水,接受水圈的蒸发水汽和生物的供氧,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根据图中个圈层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B正确。故选B。【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2019年12月9日下午,新西兰怀特岛突发火山喷发,事发时有47人在岛上观光游览。此次火山喷发共造成16人死亡、多人受伤。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A.地壳上部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26.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B.图中③包括软流层C.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D.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答案】25.C26.A【解析】【25题详解】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因此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陆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具有双层结构,包括硅铝层和硅镁层;洋壳较薄,硅铝层可能缺失。因此,图中①②属于地壳,③是位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的顶部,①②③合称为岩石圈,由岩石组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7.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A.递增→递减→递增 B.递减→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8.下列关于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穿过的大气层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平流层看到大雁南飞C.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D.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29.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层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部 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部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答案】27.D28.B29.C【解析】【2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先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再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A正确,不合题意。平流层高度太高,空气稀薄,大雁很难到达并生存,在平流层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B错误,符合题意;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C正确,不合题意;高层大气的物质呈不同程度的电离状态,因此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D正确,不合题意。本题应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29题详解】高层大气上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该层氧原子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A错误;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平流层的中上部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B错误;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其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霾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30.该地此次逆温的逆温层是()A.① B.② C.③ D.②③31.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答案】30.B31.D【解析】【3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读图可知,该地此时①层和③层大气的温度上冷下热,没有出现逆温;②层大气的温度上热下冷,是逆温层。故选B。【31题详解】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减弱空气上升运动,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D正确。空气下沉运动不会促进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所以与减弱空气下沉运动无关,A错;对流运动增强才能增加大气降水频率,B错误;地面升温速率取决于其本身性质,C错误。故选D。【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左右。这种大气层结构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层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该层空气上下层流动减弱,从而空气污染加重。近年来,一种新型阴阳大棚逐步在我国西北各地推广,其结构如图左所示,即一侧向阳面,一侧背阴面,分别种植绿色蔬菜和香菇,两个棚用墙体隔开,墙体留有两个用于气体交换的窗口。图右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2.温室大棚可以保温的原因是()A.①可穿过塑料薄膜②无法穿透塑料薄膜B.②可穿过塑料薄膜③无法穿透塑料薄膜C.②可穿过塑料薄膜④无法穿透塑料薄膜D.③可穿过塑料薄膜④无法穿透塑料薄膜33.下列关于阴阳大棚说法正确的是()①当窗口打开时,窗口1的气体向南流,窗口2的气体向北流②当窗口打开时,窗口1气体向北流,窗口2的气体向南流③透气窗口的存在有利于加大昼夜温差,提高香菇品质④透气窗的存在有利于两侧大棚的碳氧平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32.B33.D【解析】【32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强,可以透过塑料薄膜使地面升温;地面升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量弱,无法透过塑料薄膜,使得大棚内增温。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南面向阳,温度高,为阳棚,棚内气流上升;北面背阴,温度低,为阴棚,棚内气流下降。所以窗口1的气体向北流,窗口2的气体向南流,①错误,②正确;棚内的温度总体比较高,透气对昼夜温差的影响小,③错误;种植绿色蔬菜的棚内氧气较多,种植香菇的棚内二氧化碳较多,透气有利于两侧大棚的碳氧平衡,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点睛】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原理:太阳短波辐射容易穿透玻璃(薄膜)进入温室,地面升温后产生红外线长波辐射,不容易穿透玻璃(薄膜),从而导致热量保留在温室(大棚)内。下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北京2022年11月21日、22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北京秋冬季节相较于其他季节平均温度较低的根本原因是()A.①较弱 B.③较弱 C.④较弱 D.⑤较强35.与21日相比,22日昼夜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③增强 B.②增强,④减弱 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减弱,③增强【答案】34.A35.B【解析】【3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未经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②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北京秋冬季节太阳高度较小,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较弱,导致地面辐射③较弱,因地面辐射较弱、秋冬季节晴朗天气多,大气逆辐射④较弱,使得北京秋冬季节平均温度较低,因此根本原因是①较弱,A正确,BC错误;北京秋冬季节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较弱,但因太阳辐射较弱,导致气温较低,D错误。故选A。【35题详解】北京市21日是多云天气,22日是晴朗天气,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前后两天,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差异很小。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强,地面辐射③较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升温较快,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④较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较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若P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图中Q、M、N三个箭头分别代表()A.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 B.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C.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 D.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37.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A.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B.风速变快 C.地转偏向力变小 D.摩擦力变大【答案】36.D37.B【解析】【36题详解】图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压线,P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Q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来说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应是风向;M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N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7题详解】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变,A错误;摩擦力变小,D错误;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快,B正确;风速变快,地转偏向力变大,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①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2、风速:①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摩擦力:负相关:一般而言高空风速大于地面;洋面风速大于陆面。③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下图示意某日14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图示时刻,甲~丁地中气压梯度力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9.此时,甲地的风向是()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答案】38.C39.D【解析】【38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小,风力越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丙地,风力最大,因此ABD错误,C项正确。故选C。【3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甲地的风向进行判断时,首先要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但风在近地面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实际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30-60度夹角,且甲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风向向右偏,故甲地为偏北风,因此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越小,风力越小。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下列小题。4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41.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A. B. C. D.【答案】40.A41.A【解析】【分析】【4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M、N点海拔低,气压高,为近地面点,同一海拔高度上M点的气压高于N点,图中O、P点海拔高,气压低,为高空点,同一海拔高度上O点的气压高于P点,则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是M→N、O→P;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近地面M、N两点中,M点气压高,表明气温低,气流下沉,高空气压较低,因此P点是M点的高空对应点,垂直气流方向为P→M;近地面N点气压低,表明气温高,气流上升,高空气压应较高,则O点是N点的高空对应点,垂直气流方向为N→O。综合起来,流动方向为O→P→M→N→O,A正确,BCD错误。故选A。【4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N气压气压低,则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凹,而B图和C图中等压面向上凸,排除B、C;近地面N处气压低,往往是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所致,因此近地面等温面应向上凸,与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42.“巴山夜雨”泛指我国西南山地多夜雨,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完成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原理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西南山地,夜晚两侧的山坡由于散热较快,气温下降,气流下沉。山谷由于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散失,气温相对于同高度两侧的山地高,气流上升,因此容易形成降水,即“巴山夜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山谷风:近地面附近,白天风从山谷吹向两侧山地,夜晚风从两侧山地吹向山谷。二、综合题(本题包含2大题,共16分)43.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下左图)”和“某地的气压状况(下右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岩石圈由____组成。(2)图a中G层的物质状态为____(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依据是____。(3)图b中1、2、3、4、5,气压最高的是____。(4)图b中甲、乙、4、5四处气温从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用“>”表示),气压从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用“>”表示)。(5)依据热力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