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绝密★启用前(点石联考)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建立后,“封邦建国”,以周王天下共主。到东周时期,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诸侯国君僭越称王、“楚县大夫皆僭称公”等现象。这反映出()A.封建农耕经济持续发展 B.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封建官僚制渐趋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征伐”从西周时期的“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自诸侯出”,再战国时期“自大夫出”,说明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王权衰微,周天子的地位降低,诸侯的势力强大起来,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项正确;封建农耕经济发展表现在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战国时期官僚制开始产生,而材料强调的是礼崩乐坏,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孟子坚持“为国以礼”,施行“仁政”,提出“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韩非子则强调“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妨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这反映了两者()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治国方略的差异C.学术观点的分歧 D.人生理想的迥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孟子坚持‘为国以礼’,施行‘仁政’”及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施行仁政,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妨其奸”及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实行法治,所以材料体现了两者治国方略上的差异,B项正确;德治与法治并非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是治国方略的不同,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孟子和韩非子观点的分歧,并非两者观点分歧反映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孟子和韩非子虽然在治国方略上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国家的治理,且材料与两人的人生理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西汉初年,承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汉武帝时任用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在中央政治体制上开启中朝、外朝两个官僚系统。至东汉光武帝,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政治格局。这一变化体现了()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中枢机构权力下移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政府行政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题干“西汉初年,承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东汉光武帝,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权利不断削弱,君主任命自己信任的人辅助决策,东汉时期尚书台作为新的行政中枢,体现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断调整,无法得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排除A项;中枢机构权力下移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具体的行政事务,无法得出政府行政效率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4.图1、图2分别为山西太原娄叡墓出土的北齐女官陶俑和河北磁县湾漳壁画墓出土的北齐舞蹈陶俑。据此可知()A.北齐陶俑制作技艺高超B.服饰文化蕴含时代特征C.当时艺术作品内涵丰富D.北朝女性追求自由奔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齐(中国)。从山西太原娄叡墓出土的北齐女官陶俑和河北磁县湾漳壁画墓出土的北齐舞蹈陶俑的服饰来看,这些陶俑的服饰能够反映出北齐时期特定的服饰样式和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等时代特征,B项正确;仅从给出的信息主要是看到陶俑的服饰情况,无法直接得出制作技艺高超的结论,材料没有更多关于制作工艺如陶俑的烧制、造型精细度等方面体现制作技艺高超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是展示了两种陶俑的服饰情况,没有足够信息表明这些陶俑在艺术内涵方面的丰富性,排除C项;从女官陶俑和舞蹈陶俑的服饰不能推断出北朝女性追求自由奔放,女官陶俑的服饰可能更多反映其官职身份相关的特征,舞蹈陶俑服饰也可能与舞蹈表演等相关,无法得出女性追求自由奔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第一次撇开了血缘、门第、出身、家世等先天赋性因素”选拔官僚,有效地消解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影响,具有明显的“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这表明科举制度()A.消灭了传统士族门阀势力 B.确立了功名身份终身制C.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第一次撇开了血缘、门第、出身、家世等先天赋性因素”“选拔官僚,有效地消解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的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能够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进入到官僚体系中,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D项正确;科举制并没有“消灭”门阀士族,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通过科举制获得的功名也可被革除,并非终身制,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没有实现社会成员身份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 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及所学可知,明代六科给事中属于监察制度的范畴,统治者重视对科道官的选拔,并且对科道官的管理要求更高,体现了明代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监察,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排除B项;“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属于唐代统治者的重要人才的表现,排除C项;“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为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内容。据此可知,当时中华民国()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行政权受制于立法权C.确立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 D.宪政体系已相当完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及所学知识可知,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必须基于法律,而且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或者发布命令时,必须要由国务员副署,国务员对拥有立法权的国会负责,所以材料体现了行政权受制于立法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三权分立,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责任内阁制,并非总统制,排除C项;仅据材料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三条内容,不能说明宪政体系“相当完备”,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放了广大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这些举措()A.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B.说明法制建设成就显著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保证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直接改善了广大妇女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这些法律实施后的社会影响,而非法制建设本身的成就,排除B项;这些政策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群体(如妇女、农民)和特定领域(如土地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并未直接说明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这些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据此可推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A.以委任制作为主要形式 B.实行单一的干部管理体制C.以党管干部为基本原则 D.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分类选拔模式和多种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也表明这些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使干部选拔制度更加符合不同类型管理人员的需求,D项正确;据材料“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可知,多种选拔任用制度同时存在,排除A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可知,实行多样化的干部管理体制,排除B项;据材料“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可知,形成了多样的干部管理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它们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D.中国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整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与改革开放相适应,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材料中不仅仅包括民事法律,还包括宪法和经济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表是雅典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的方式与流程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雅典()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A.民主制度顺应民意 B.审判结果彰显公平正义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司法审判注重程序民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由表格中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和程序等都可以看出,整个司法过程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规范操作的,D项正确;仅从罪名“慢神和蛊惑青年”来看,没法得出司法判决的结果是顺应民心的,排除A项;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对他的审判结果并不合理也不公正,排除B项;题干是对苏格拉底一个人的审判及其结果,没有其他人作对比,而且题干也不是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所以没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2.孟德斯鸠说,不管罗马的腐化堕落达到什么程度,罗马却都没有招来一般会产生的一切灾难。因为它的制度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在柔弱和纵欲当中,它仍然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这一制度指的是()A.共和政体 B.元首制度C.罗马法律 D.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题干“它的制度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在柔弱和纵欲当中,它仍然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平等是有条件的平等,奴隶、妇女并不享受平等的待遇)的法律原则,使得罗马帝国的统治更加稳固,C项正确;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十分完善,但无法体现“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排除A项;元首制度无法凸显制度力量的强大,排除B项;罗马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特征,民主政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4.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16世纪,亨利八世确立王权至尊地位后,选择以英文《圣经》为载体,重塑英国社会基础上的“上帝话语”。这说明宗教改革()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强化了封建王权③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④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涉及将《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以及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手段强化王权。其中,翻译《圣经》为德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亨利八世确立王权并重塑英国社会基础则体现了对封建王权的强,①②④正确;③错在,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是改变了宗教信仰的方式和宗教的仪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恩格斯指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但是要“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这说明英国近代政治制度()A.在保留传统基础上创新 B.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C.在除旧布新中实现突变 D.具有暴力革命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可知,英国革命后的制度保留了革命以前的部分制度,据材料“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可知,英国革命又发展了革命前的制度,这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A项正确;据材料“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可知,英国政治制度虽然对传统制度有继承,但将其发展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生了实质改变,排除B项;据材料“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可知,英国近代政治制度是在传统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并非“除旧布新”,排除C项。故选A项。16.1849年,马克思提出:“现在我手里拿着的这本《拿破仑法典》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地,产生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他意在说明《拿破仑法典》()A.奠定了法国现代社会法律基础 B.普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C.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地,产生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社会,而资产阶级社会的巩固需要《拿破仑法典》,所以马克思意在说明《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拿破仑法典》与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与法国现代社会法律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拿破仑法典》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巩固的作用,材料没有强调《拿破仑法典》的适用范围,B项并非马克思想要说明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拿破仑法典》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巩固,没有强调其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元代行政区划改革材料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日江浙,曰江西,曰湖广,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摘编自《元史·地理志》1330年元代分省图——摘自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与此前的中原王朝不同,元朝是一个征服王朝。“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其征服过程长达六七十年,所以作为地方高层政区的行省必须适应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征服完成之后,依旧面临镇抚、控制被征服地区,尤其是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这就使元朝的高层政区行省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权力很大,“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势必要对中央形成威胁。——摘编自梁万斌《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述论(下)——宋元明清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政区划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元代行政区划改革。【答案】(1)特点:实行行省制度,层级较多;行省数量较多,幅员辽阔;权力较大,涉及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等诸多方面。(2)积极方面:适应了元朝军事征服和镇抚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理。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方面: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行中书省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日江浙,曰江西,曰湖广”“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可知,实行行省制度,层级较多;据材料一元代行省分布图信息可知,行省数量较多,幅员辽阔;集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权力较大,涉及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等诸多方面。【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积极方面:据材料“所以作为地方高层政区的行省必须适应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征服完成之后,依旧面临镇抚、控制被征服地区,尤其是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可知,适应了元朝军事征服和镇抚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方面: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势必要对中央形成威胁”可知,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战时期,在根据地进行了建设乡村民主政权的多次尝试。从1941年到1942年,经过“三三制”的政权改造后,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逐渐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一般遵循三条原则——议行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材料二下表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分析(单位:人、%)项目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佃农晋西北兴县18名村长(1940年)1055.6%422%15.6%15.6%211.2%陕甘宁裴庄25名参议员(1941年)312%1352%624%312%——太行五分区281名村代表(1942年)12644.8%9634.1%5318.8%62.3%——太行三分区598名村干部(1942年)16928.1%25743%9215.4%396.5%417%——摘编自李伟中《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作用。【答案】(1)原因: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需要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的民主理念和对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视。特点: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遵循行政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原则。(2)作用:团结了各阶层力量,有利于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的生产和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抗战时期”“三三制”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建立各级的抗日民主政权,所以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可以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需要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方面进行说明,此外,结合所学知时候可知,还可以从的民主理念和对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视方面说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特点:据材料“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可知,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据材料“议行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可知,遵循行政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原则。【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作用: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上,有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佃农,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团结了各阶层力量,有利于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信息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上,贫农、中农占据了较高比例,这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的生产和建设;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进而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基础差、底子薄、百废待兴的局面。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继承和发扬了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当时,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从内心感谢、拥护和信赖党。他们把这种情感化作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热切信念及自觉行动,很快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旧社会那些黑暗、腐朽的现象几乎绝迹,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令世人所羡的社会风气。在20世纪60年代,以雷锋、焦裕禄等一批堪称道德楷模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为代表,把社会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和社会秩序推向那个时代的顶峰;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得到了大发扬。——摘编自黄家滨《对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的时代精神风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时代精神风貌形成的原因。【答案】(1)时代风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2)产生原因: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物质匮乏;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英雄模范的影响;的影响;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根据材料“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得到了大发扬”可知,此时国人的时代精神风貌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依据材料“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从内心感谢、拥护和信赖党。他们把这种情感化作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热切信念及自觉行动,”结合所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可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基础差、底子薄、百废待兴的局面”可知,产生原因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依据材料 “继承和发扬了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可知受的影响;依据材料“以雷锋、焦裕禄等一批堪称道德楷模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为代表,把社会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和社会秩序推向那个时代的顶峰”可知英雄模范的影响;结合所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史实可知,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吏的任免权仍掌握在国王和枢密院等贵族手中,这造成了卖官鬻爵、贪污腐败、冗员充斥、任用亲信、赏罚不明等种种弊端。到19世纪,执政党往往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合法公开地实行“政党分肥制”,严重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崛起,掀起了争取政治权力和要求议会改革的民主运动。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导致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财政、国防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亟须一批常任官员专门担负政府部门的工作。——摘编自王诗卉《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与其现代化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改革·现代化”,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推动英国现代化进程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吏任免存在诸多弊端,如卖官鬻爵等,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和效率。19世纪,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和社会变化,原有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英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日益膨胀的社会事务,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同时,文官制度改革也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行政支持,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英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改革·现代化”,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据材料“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吏的任免权仍掌握在国王和枢密院等贵族手中,这造成了卖官鬻爵、贪污腐败、冗员充斥、任用亲信、赏罚不明等种种弊端”可知,英国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据材料“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导致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财政、国防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亟须一批常任官员专门担负政府部门的工作”可知,社会的发展需要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推动了英国社会发展。据此可拟定论题: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推动英国现代化进程。在历史短文书写中主要结合文官制度的背景、内容和评价进行说明。可进行书写如下: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吏任免存在诸多弊端,如卖官鬻爵等,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和效率。19世纪,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和社会变化,原有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英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日益膨胀的社会事务,促进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同时,文官制度改革也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行政支持,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英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密★启用前(点石联考)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建立后,“封邦建国”,以周王天下共主。到东周时期,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诸侯国君僭越称王、“楚县大夫皆僭称公”等现象。这反映出()A.封建农耕经济持续发展 B.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C.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D.封建官僚制渐趋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征伐”从西周时期的“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自诸侯出”,再战国时期“自大夫出”,说明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王权衰微,周天子的地位降低,诸侯的势力强大起来,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项正确;封建农耕经济发展表现在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战国时期官僚制开始产生,而材料强调的是礼崩乐坏,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孟子坚持“为国以礼”,施行“仁政”,提出“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韩非子则强调“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妨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这反映了两者()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治国方略的差异C.学术观点的分歧 D.人生理想的迥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孟子坚持‘为国以礼’,施行‘仁政’”及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施行仁政,据材料“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妨其奸”及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实行法治,所以材料体现了两者治国方略上的差异,B项正确;德治与法治并非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是治国方略的不同,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孟子和韩非子观点的分歧,并非两者观点分歧反映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孟子和韩非子虽然在治国方略上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国家的治理,且材料与两人的人生理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西汉初年,承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汉武帝时任用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在中央政治体制上开启中朝、外朝两个官僚系统。至东汉光武帝,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政治格局。这一变化体现了()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中枢机构权力下移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政府行政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题干“西汉初年,承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东汉光武帝,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权利不断削弱,君主任命自己信任的人辅助决策,东汉时期尚书台作为新的行政中枢,体现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断调整,无法得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排除A项;中枢机构权力下移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具体的行政事务,无法得出政府行政效率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4.图1、图2分别为山西太原娄叡墓出土的北齐女官陶俑和河北磁县湾漳壁画墓出土的北齐舞蹈陶俑。据此可知()A.北齐陶俑制作技艺高超B.服饰文化蕴含时代特征C.当时艺术作品内涵丰富D.北朝女性追求自由奔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齐(中国)。从山西太原娄叡墓出土的北齐女官陶俑和河北磁县湾漳壁画墓出土的北齐舞蹈陶俑的服饰来看,这些陶俑的服饰能够反映出北齐时期特定的服饰样式和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等时代特征,B项正确;仅从给出的信息主要是看到陶俑的服饰情况,无法直接得出制作技艺高超的结论,材料没有更多关于制作工艺如陶俑的烧制、造型精细度等方面体现制作技艺高超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是展示了两种陶俑的服饰情况,没有足够信息表明这些陶俑在艺术内涵方面的丰富性,排除C项;从女官陶俑和舞蹈陶俑的服饰不能推断出北朝女性追求自由奔放,女官陶俑的服饰可能更多反映其官职身份相关的特征,舞蹈陶俑服饰也可能与舞蹈表演等相关,无法得出女性追求自由奔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第一次撇开了血缘、门第、出身、家世等先天赋性因素”选拔官僚,有效地消解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影响,具有明显的“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这表明科举制度()A.消灭了传统士族门阀势力 B.确立了功名身份终身制C.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第一次撇开了血缘、门第、出身、家世等先天赋性因素”“选拔官僚,有效地消解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的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能够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进入到官僚体系中,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D项正确;科举制并没有“消灭”门阀士族,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通过科举制获得的功名也可被革除,并非终身制,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没有实现社会成员身份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6.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 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及所学可知,明代六科给事中属于监察制度的范畴,统治者重视对科道官的选拔,并且对科道官的管理要求更高,体现了明代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监察,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排除B项;“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属于唐代统治者的重要人才的表现,排除C项;“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为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内容。据此可知,当时中华民国()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B.行政权受制于立法权C.确立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 D.宪政体系已相当完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及所学知识可知,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必须基于法律,而且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或者发布命令时,必须要由国务员副署,国务员对拥有立法权的国会负责,所以材料体现了行政权受制于立法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三权分立,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责任内阁制,并非总统制,排除C项;仅据材料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三条内容,不能说明宪政体系“相当完备”,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放了广大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这些举措()A.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B.说明法制建设成就显著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保证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直接改善了广大妇女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这些法律实施后的社会影响,而非法制建设本身的成就,排除B项;这些政策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群体(如妇女、农民)和特定领域(如土地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并未直接说明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这些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据此可推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A.以委任制作为主要形式 B.实行单一的干部管理体制C.以党管干部为基本原则 D.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分类选拔模式和多种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也表明这些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使干部选拔制度更加符合不同类型管理人员的需求,D项正确;据材料“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可知,多种选拔任用制度同时存在,排除A项;据材料“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各种选拔任用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可知,实行多样化的干部管理体制,排除B项;据材料“党管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分类选拔模式”可知,形成了多样的干部管理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它们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D.中国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整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与改革开放相适应,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材料中不仅仅包括民事法律,还包括宪法和经济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表是雅典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的方式与流程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雅典()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A.民主制度顺应民意 B.审判结果彰显公平正义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司法审判注重程序民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由表格中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和程序等都可以看出,整个司法过程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规范操作的,D项正确;仅从罪名“慢神和蛊惑青年”来看,没法得出司法判决的结果是顺应民心的,排除A项;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对他的审判结果并不合理也不公正,排除B项;题干是对苏格拉底一个人的审判及其结果,没有其他人作对比,而且题干也不是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所以没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2.孟德斯鸠说,不管罗马的腐化堕落达到什么程度,罗马却都没有招来一般会产生的一切灾难。因为它的制度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在柔弱和纵欲当中,它仍然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这一制度指的是()A.共和政体 B.元首制度C.罗马法律 D.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题干“它的制度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在柔弱和纵欲当中,它仍然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平等是有条件的平等,奴隶、妇女并不享受平等的待遇)的法律原则,使得罗马帝国的统治更加稳固,C项正确;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十分完善,但无法体现“保存了英雄的勇气,保存了它的全部战斗力”,排除A项;元首制度无法凸显制度力量的强大,排除B项;罗马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特征,民主政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4.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16世纪,亨利八世确立王权至尊地位后,选择以英文《圣经》为载体,重塑英国社会基础上的“上帝话语”。这说明宗教改革()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强化了封建王权③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④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涉及将《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以及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手段强化王权。其中,翻译《圣经》为德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亨利八世确立王权并重塑英国社会基础则体现了对封建王权的强,①②④正确;③错在,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是改变了宗教信仰的方式和宗教的仪式,排除ABD项。故选C项。15.恩格斯指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但是要“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这说明英国近代政治制度()A.在保留传统基础上创新 B.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C.在除旧布新中实现突变 D.具有暴力革命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可知,英国革命后的制度保留了革命以前的部分制度,据材料“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可知,英国革命又发展了革命前的制度,这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A项正确;据材料“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可知,英国政治制度虽然对传统制度有继承,但将其发展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生了实质改变,排除B项;据材料“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可知,英国近代政治制度是在传统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并非“除旧布新”,排除C项。故选A项。16.1849年,马克思提出:“现在我手里拿着的这本《拿破仑法典》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地,产生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他意在说明《拿破仑法典》()A.奠定了法国现代社会法律基础 B.普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C.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地,产生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社会,而资产阶级社会的巩固需要《拿破仑法典》,所以马克思意在说明《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拿破仑法典》与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与法国现代社会法律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拿破仑法典》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巩固的作用,材料没有强调《拿破仑法典》的适用范围,B项并非马克思想要说明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拿破仑法典》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巩固,没有强调其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元代行政区划改革材料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日江浙,曰江西,曰湖广,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摘编自《元史·地理志》1330年元代分省图——摘自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与此前的中原王朝不同,元朝是一个征服王朝。“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其征服过程长达六七十年,所以作为地方高层政区的行省必须适应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征服完成之后,依旧面临镇抚、控制被征服地区,尤其是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这就使元朝的高层政区行省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权力很大,“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势必要对中央形成威胁。——摘编自梁万斌《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述论(下)——宋元明清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政区划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元代行政区划改革。【答案】(1)特点:实行行省制度,层级较多;行省数量较多,幅员辽阔;权力较大,涉及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等诸多方面。(2)积极方面:适应了元朝军事征服和镇抚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理。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方面: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行中书省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日江浙,曰江西,曰湖广”“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可知,实行行省制度,层级较多;据材料一元代行省分布图信息可知,行省数量较多,幅员辽阔;集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权力较大,涉及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等诸多方面。【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积极方面:据材料“所以作为地方高层政区的行省必须适应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征服完成之后,依旧面临镇抚、控制被征服地区,尤其是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可知,适应了元朝军事征服和镇抚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方面: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势必要对中央形成威胁”可知,地方高层政区权力过重,对中央集权构成一定威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战时期,在根据地进行了建设乡村民主政权的多次尝试。从1941年到1942年,经过“三三制”的政权改造后,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逐渐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一般遵循三条原则——议行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材料二下表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分析(单位:人、%)项目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佃农晋西北兴县18名村长(1940年)1055.6%422%15.6%15.6%211.2%陕甘宁裴庄25名参议员(1941年)312%1352%624%312%——太行五分区281名村代表(1942年)12644.8%9634.1%5318.8%62.3%——太行三分区598名村干部(1942年)16928.1%25743%9215.4%396.5%417%——摘编自李伟中《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作用。【答案】(1)原因: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需要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的民主理念和对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视。特点: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遵循行政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原则。(2)作用:团结了各阶层力量,有利于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的生产和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原因:据材料“抗战时期”“三三制”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建立各级的抗日民主政权,所以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可以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需要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方面进行说明,此外,结合所学知时候可知,还可以从的民主理念和对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视方面说明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原因。特点:据材料“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可知,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据材料“议行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可知,遵循行政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原则。【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作用: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上,有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佃农,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建设团结了各阶层力量,有利于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