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_第1页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_第2页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_第3页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_第4页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系列一、新《公司法》下有限公司股东相关权利义务的变化以及应对建议01关于有限公司股东权利的变化及应对建议1完善股东知情权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第五十七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股东查阅前款规定的材料,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股东及其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查阅、复制有关材料,应当遵守有关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股东要求查阅、复制公司全资子公司相关材料的,适用前四款的规定。新《公司法》第五十七条,新增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股东名册”,有权查阅“会计凭证”,新增股东对“全资子公司”相关资料的查阅、复制权。明确股东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辅助行使查阅权的权限及查阅要求。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完善了股东知情权的内容,将查阅范围扩展至“股东名册”与“会计凭证”,回应了实务中的股东知情需求。另外吸收了《公司法解释四》中中介机构的辅助查阅规定,但注意新规并不要求股东必须在场。笔者认为,股东行使知情权通常是股东为维权而行使的一种前置手段,通过行使知情权而为达成其他的最终目的,例如相关主体的行为可能损害股东权益而要求赔偿等。为此,笔者建议,股东可通过公司章程完善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查阅方式等内容,并借助专业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力量,更为精准且高效地收集对股东维权有利的相关证据,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2新增控股股东迫害下中小股东的回购请求权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决议作出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的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其他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情形收购的本公司股权,应当在六个月内依法转让或者注销。新《公司法》第八十九条,新增在“公司的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形下中小股东股权回购救济的规定。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实践中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控股股东滥用权利的侵害,为平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新增股东的回购请求权,是对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迫害时的一种保护措施。但法律并未明确“合理的回购价格”如何确定,这就给公司章程留下了自治空间。笔者建议,对于中小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应特别注意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发生此种情形时股东行使回购权的合理价格的确定方式,实务中为股东受到迫害时如何通过合理价格退出公司提供依据。3新增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及其前置程序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百八十九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前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前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或者董事会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公司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前条规定情形,或者他人侵犯公司全资子公司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三款规定书面请求全资子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新增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及其前置程序规则,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向下扩展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允许股东代表诉讼穿越行使。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完善了对公司全资子公司董监高实施违法违规行为时的监督与维权措施,规避了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通过子公司间接损害股东权益而股东无救济措施的制度漏洞。笔者建议,有限公司的股东在实务中可通过行使对公司全资子公司的知情权,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对子公司董监高执行职务的行为予以及时监督,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可穿越对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提起股东代表诉讼。4明确股权转让时股东资格的认定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八十六条股东转让股权的,应当书面通知公司,请求变更股东名册;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并请求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拒绝或者在合理期限内不予答复的,转让人、受让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股权转让的,受让人自记载于股东名册时起可以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新《公司法》第八十六条,新增股权转让后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变更股东名册并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明确受让人对公司主张股东权利的时点为“自记载于股东名册时起”。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实务中对于股权转让时受让方行使股东权利的时点存在较大争议,本次修订确定了股权转让后受让方股东资格的认定规则,明确“股东名册”是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对于转让方和受让方而言,均可要求公司及时变更股东名册并向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笔者建议,公司应重视“股东名册”的记载,尤其对于股东“取得和丧失股东资格的日期”事项应确保及时准确,在股权发生转让时应及时予以变更;对于股东而言,鉴于新规已将“股东名册”纳入股东知情权的范畴,应注意及时行使股东知情权,在股权发生转让时应及时要求公司变更“股东名册”,避免对自身股东资格的认定及股东权利的行使造成不利影响。02关于有限公司股东义务的变化及应对建议5

新增五年限期实缴制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七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股东出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百六十六条本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本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的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对于出资期限、出资额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新《公司法》第四十七条、第二百六十六条,新增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应在五年内缴足的规定,并明确了新法实施前认缴期超过法定期限的公司的过渡安排,新增对于出资期限、出资额明显异常公司的行政处理方式。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将一般有限公司股东的出资期限由认缴制改为五年实缴制,这一变化将对已经登记的有限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建议,对于股东仍有出资能力但实缴期限规定超过五年的公司,应尽快修改公司章程,将出资期限调整至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以符合新法规定;但对于股东在五年之内无实缴出资能力的公司,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减资、股权转让或增资等方式,规避五年之内无法实缴的风险。6

新增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五十四条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或者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提前缴纳出资。新《公司法》第五十四条,新增了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下,经公司或债权人的要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改变了《九民纪要》关于认定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基本原则,《九民纪要》确立了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期限利益保护是原则,加速到期是例外,即股东依法享有期限利益,一般情况下债权人不得要求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只有在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已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或满足股东恶意延期出资的两种特殊情况之下才可加速到期。而新法并不要求公司必须满足前述原因才能认定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只要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或债权人均有权要求股东提前出资。这无疑是加大了对公司以及债权人的保护力度,将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情形下的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确立为一般原则。笔者认为,这一制度更有利于公司的债权人,并促使股东对自身出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建议股东日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以及出资期限等均应进行合理设置,避免虚化注册资本或使公众对公司及股东的资信情况产生误解,否则存在被要求出资加速到期的风险。7

新增股东失权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五十二条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公司依照前条第一款规定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的,可以载明缴纳出资的宽限期;宽限期自公司发出催缴书之日起,不得少于六十日。宽限期届满,股东仍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可以向该股东发出失权通知,通知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自通知发出之日起,该股东丧失其未缴纳出资的股权。依照前款规定丧失的股权应当依法转让,或者相应减少注册资本并注销该股权;六个月内未转让或者注销的,由公司其他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足额缴纳相应出资。股东对失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失权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新《公司法》第五十二条,新增了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经催告后仍不予缴纳情形下股东丧失股权的规定。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吸纳了《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关于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情形下股东除名的相关规定,但需注意《公司法解释三》规定是由公司以股东会决议的方式解除其股东资格,而新规是由董事会对股东失权进行决议,再由公司向该股东发出失权通知,两者对于认定股东是否失权的决议主体存在不同。此外,新增股东对失权有异议时的三十天起诉期限。笔者建议,股东应关注自身实缴出资义务的履行期限,并及时予以实缴,需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审判实践,笔者认为本条适用的前提仍然是股东未全部实缴出资,不包括股东已实缴部分出资的情况。如果对失权有异议的,股东应确保在三十天内及时向法院起诉,否则将丧失救济权利。8

新增在未届出资期限情形下股权转让时的出资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条股东转让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的,由受让人承担缴纳该出资的义务;受让人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转让人对受让人未按期缴纳的出资承担补充责任。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股东转让股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存在上述情形的,由转让人承担责任。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条,新增未届期股权转让时的出资责任规定。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解决了实务中股权转让时经常出现的出资责任认定问题。区分为出资期限未届满以及出资不实两种情况。对于出资期限未届满的情况下,由受让人承担出资责任,由转让人补充。笔者建议,对转让方而言,在股权转让合同中应明确约定由受让人承担未届期股权的出资责任以及不按时足额出资的违约责任,或通过实缴出资之后相应调低转让价格的方式规避自身承担补充责任的风险;对受让方而言,尽量要求转让方如实出资之后再受让股权,避免受让股权之后另行承担出资责任。9

新增简易减资不免除出资义务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公司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弥补亏损后,仍有亏损的,可以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公司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依照前款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不适用前条第二款的规定,但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公司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减少注册资本后,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新《公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新增对于通过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公司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新增了简易减资制度,对于符合简易减资的情况,股东可以作出决议进行减资,但注意不得免除股东出资义务,该条实际上是为了防止股东通过简易减资的方式规避出资责任进而达到逃避公司债务的目的。笔者建议,股东应合理设置注册资本的认缴金额及期限,严格按照新法的规定适用简易减资制度;债权人应时刻关注报纸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告信息,若发生违法简易减资情形的,仍可要求股东履行出资义务。03关于有限公司股东义务的变化及应对建议10

明确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时对公司的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四十九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对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新《公司法》第四十九条,删除违约股东对其他按期出资股东的违约责任,明确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股东对公司的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对于违约股东对其他按期出资股东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可通过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主张,新法只规定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股东对公司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笔者建议,对于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股东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具体标准可通过公司章程予以规定,公司可要求该股东按照章程规定标准进行赔偿,便于维护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当然该赔偿标准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损失情况设置在合理范围之内,若赔偿标准过高则也存在不被法院支持的风险。11

明确公司设立时股东对其他出资不实股东的连带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三十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第五十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实际缴纳出资,或者实际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设立时的其他股东与该股东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第五十条,明确公司设立时股东对其他出资不实股东的连带责任。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在公司设立时股东对其他出资不实股东的连带责任,新法规定无论是货币还是非货币的出资方式,只要是股东未按照章程规定出资或出资价额显著较低的,其他股东均应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该条属于公司设立时股东出资义务的“连坐”制度,建议股东审慎选择合作伙伴,不仅需按时足额履行自身出资义务,还要对其他股东的出资行为予以监督并督促其如期足额缴纳,否则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该条未明确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之后的救济问题,笔者建议可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若其他股东对出资不实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之后,有权向该出资不实的股东进行追偿或该部分股权将无偿转让给其他股东,否则对于承担连带责任的股东将丧失合理的救济措施,对承担责任的股东不公平。12

明确瑕疵股权转让时的连带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八十八条股东转让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的,由受让人承担缴纳该出资的义务;受让人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转让人对受让人未按期缴纳的出资承担补充责任。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或者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所认缴的出资额的股东转让股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存在上述情形的,由转让人承担责任。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条,明确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认定规则。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解决了实务中股权转让时经常出现的出资责任认定问题。区分为出资期限未届满以及出资不实两种情况。对于出资不实的情况下,吸纳了《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八条的规定,由两方承担连带责任,但进一步明确在受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的情况下,由转让人最终承担出资责任。笔者建议,对转让方而言,应如实履行实缴出资义务,避免转让股权之后仍需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对受让方而言,尽量要求转让方如实出资之后再受让股权,避免承担瑕疵股权转让情形下的连带责任风险,并注意提前收集相关证据,要求转让方提供其已如实出资的相关证明材料,以符合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的情形,最终可要求转让方承担出资不实的责任。13

新增影子董事、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行为的,与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新增影子董事、影子高管的连带责任规则。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对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董事和高管的指示行为予以规范,虽然两者名义上不是董事或高管,但若事实上指示董事、高管履行了相关职责的,也等同于董事与高管的法律地位,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扩大至实际履行相应职务的董事高管范畴,解决了实务中公司设置“傀儡”董事或高管,以逃避相关责任的问题。笔者建议,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及治理规则行使股东权利与义务,要求董事高管执行职务之时应合理合法,避免越界行使职权,若利用董事高管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被“连坐”的风险。14

违法分红的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第五款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第二百一十一条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应当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新《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明确违法分红时股东的退还与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明确违法分红时股东的退还与赔偿责任。笔者建议,股东分配利润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需注意,新《公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新增的简易减资情形下“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的规定。笔者建议,若发生违法分红情形,则股东应及时将利润退还给公司,并可在章程中明确赔偿标准。15

违法减资的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新《公司法》第二百二十六条,新增违法减资的法律后果。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明确违法减资时股东的退还与赔偿责任。笔者建议,股东减资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需注意,在简易减资情形下,不得免除股东出资义务,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笔者建议,若发生违法减资情形,则股东应将资金及时退还给公司,并可在章程中明确赔偿标准。16违法简易注销的连带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百四十条公司在存续期间未产生债务,或者已清偿全部债务的,经全体股东承诺,可以按照规定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应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二十日。公告期限届满后,未有异议的,公司可以在二十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司通过简易程序注销公司登记,股东对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承诺不实的,应当对注销登记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第二百四十条,新增公司简易注销时股东承诺不实对公司债务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新增了公司的简易注销制度,在此情形下,股东无法当然免责。对于公司债务未清偿完毕的,即便办理了简易注销手续,仍需就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一制度确立了在简易注销制度下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机制,让公司在享受快捷便利的注销流程的同时,也为股东上了一道“枷锁”,确保股东诚实守信,不存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笔者建议,在申请简易注销之前,应及时清理公司债权债务,对于未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股东而言,要审慎适用简易注销制度,规避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否则股东无法通过简易注销的方式免责。17

新增横向人格否认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二十三条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利用其控制的两个以上公司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各公司应当对任一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只有一个股东的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新《公司法》第二十三条,新增横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新增了股东利用其控制的多个公司实施逃避债务行为的,被其控制的公司相互之间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笔者认为,该条实际上吸收了《九民纪要》关于公司人格否认中第11条【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观点。对于公司的债权人而言,新规加强了对债权人的保护,在公司逃避债务之时,除了可以适用纵向人格否认制度,穿透追究股东的连带责任之外,还赋予债权人向股东控制的关联公司进行追偿的权利,扩大了债权人可追责的主体范围,将债权人可主张相关主体连带责任的权利由纵向向横向予以扩张,在法律层面确定了债权人主张横向人格否认的请求权基础和法律依据。鉴于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较高,笔者建议,债权人应注意及时收集关联公司受股东控制的相关证据。对于公司的股东而言,该条是对股东可能存在的滥用控制权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对股东对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实施控制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建议,公司的股东应增强合规管理的意识,时刻秉持依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原则,在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应确保相互独立,避免发生人格混同、财产混同、人员混同等情形,规避对公司或其关联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新《公司法》下有限公司治理规则的变化及应对建议一、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职权的变化及应对建议1、股东会职权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三十七条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七)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十)修改公司章程;(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第五十九条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一)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二)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三)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四)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五)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六)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七)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八)修改公司章程;(九)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股东会可以授权董事会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对本条第一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或者盖章。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删除了股东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两项职权,新增“股东会可以授权董事会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笔者认为,股东会职权的修订内容赋予了董事会更大的职权。对于除国有企业以外的一般有限公司,实务中不经常涉及的“财务预算或决算方案”直接删除,由股东会决策的“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与董事会职权中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事项,在实务中也难以做明显区分,故亦直接删除。同时赋予了董事会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的职权。新法对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三者的职权进一步做明确划分,突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笔者建议,股东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部分职权授权董事会行使,但在实务中有些重大事项,仍建议在公司章程中规定由股东会作出决策,例如重大对外投资、提供担保(包括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为他人提供担保)、债务加入等,防止出现董事会利用职权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2、董事会职权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七)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八)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十)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六十七条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本法第七十五条另有规定的除外。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四)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五)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六)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七)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九)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十)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公司章程对董事会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次修订删除了董事会“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的职权,新增股东会可授予董事会其他职权,明确公司章程对董事会权力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笔者建议,公司应重视章程的作用,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由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赋予董事会更大的职权,同时也可对董事会的职权进行限制,但应注意将公司章程及时提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或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确保该限制内容可由第三方通过公开查询方式知晓。若无法举证相对人知晓该限制内容,则可能应按照内外有别的原则,公司内部对董事会的职权限制无法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后果。3、经理职权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四十九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三)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五)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六)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八)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公司章程对经理职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第七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董事会的授权行使职权。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删除经理的法定职权,具体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或董事会授权。笔者认为,新法进一步授予了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对于经理的职权范围可由章程及董事会授权决定。笔者建议,对于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公司,可只设置一名董事,同时任经理,董事与经理的职权可以重叠,无需分别设置,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对于设立董事会的有限公司,注意将董事会与经理的职责做明确划分,若侧重于委托经理主管日常经营事项,可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授予经理行使,若侧重于董事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事项,则应细化董事会对经营管理方面的职权,弱化经理职责。二、股东会、董事会表决规则的变化及应对建议4、股东会表决规则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四十三条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第六十六条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作出决议应当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应当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新增股东会的一般决议应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这一修订改变了由股东会作出一般决议事项的表决规则。笔者建议,虽然实务中大部分有限公司在股东会表决一般事项时通常也是按照过半数的表决规则执行,但新法修订之后,将“过半数”表决通过作为股东会决议一般事项的硬性要求,公司章程虽仍可对股东会表决的一般事项进行自由约定,但应注意不得低于该表决比例。5、董事会表决规则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四十八条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第七十三条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应当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应当一人一票。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新增董事会会议的出席和表决规则。这一修订改变了由董事会作出决议的表决规则。笔者建议,实务中应注意本条对于董事会的出席及表决均有要求,即“出席”和“表决”均要符合“过半数”的要求,但表决时并不要求是“出席人数的过半数”,而是“全体董事的半数”,两者的计算基数存在不同。同样的,虽然实务中大部分有限公司在董事会表决时通常也是按照过半数的表决规则执行,但新法修订之后,“过半数出席”以及“过半数表决通过”将作为董事会表决规则的硬性要求,公司章程虽仍可对董事会的出席人数以及表决规则进行自由约定,但应注意不得低于该出席及表决比例。三、董事会相关设置规则的变化及应对建议6、取消董事会人数的上限、修改职工董事的设置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四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条另有规定的除外。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第六十八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为三人以上,其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人数三百人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除依法设监事会并有公司职工代表的外,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删除董事会人数的上限,并将董事会应当设置“职工代表”的公司范围扩大,修订之前本条只要求“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设置职工董事,但本次修订秉持保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将范围扩大至300人以上的有限公司,例外情况是监事会中已有职工代表。笔者建议,实务中对于300人以上的有限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中设置职工代表可二选一,当然两者成员中都有职工代表也是允许的。7、新增可选设审计委员会,不设监事会或监事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六十九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在董事会中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行使本法规定的监事会的职权,不设监事会或者监事。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可以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新增选设单层制的治理结构,允许有限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职权,可以不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笔者建议,对于规模较小或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公司,可以精简内部治理结构,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与设立“监事会或者监事”可二选一,但需注意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审计委员会”的具体职权、表决规则,以及为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独立监督职能,在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且审计委员会的董事参与表决时若存在利益冲突时的回避表决机制等具体事项。8、新增经股东一致同意可不设监事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第八十三条规模较小或者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设一名监事,行使本法规定的监事会的职权;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也可以不设监事。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新增可以不设监事的规定。笔者建议,对于规模较小或者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公司,可以只设立一名董事,不设监事,简化内部治理结构,但需注意若不设置监事,则无相应机构监督董事与高管的履职行为,股东应自行肩负起监督董事与高管是否合规履职的责任,但如何适用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股东代表诉讼的相关规定,则成为实务中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四、明确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及法律后果9、明确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及法律后果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十一条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公司承受。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对法定代表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律师解读与应对建议:本条明确了法定代表人代表行为以及职务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法定代表人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以及公司在法定代表人有过错情形下的追偿权。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明确了法定代表人签字与印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问题,核心在于判断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在其职权范围之内订立合同,否定印章本身对合同效力的单一决定作用。为此,笔者建议,股东可通过公司章程对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进行合理限制,尤其是对外签署重大法律文件的权限,但应注意将公司章程及时提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或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公示,确保该限制内容可由第三方通过公开查询方式知晓。否则,一般情况下由法定代表人对外签署的合同或在履职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都将由公司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三、新《公司法》下董监高责任的变化及风险规避01董监高任职资格的变化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第一百七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被宣告缓刑的,自缓刑考验期满之日起未逾二年;(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之日起未逾三年;(五)个人因所负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次修订新增因犯罪被宣告缓刑的人员任职资格限制的期限,明确第四项中“责令关闭”之日为起算时间,将第五项修改为“个人因所负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消极任职条件。笔者认为,实务中第五项任职条件较难判断,个人是否负债以及是否具有清偿能力较难核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要求相关人员签署承诺书,由个人承诺不存在该项消极条件,缺乏实质性审核的准入限制,导致本项条件在执行中丧失了实际意义。本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该任职条件的认定标准,通过失信被执行人公示信息可查询相关人员是否存在失信信息,使得该项条件在实务中更易操作。笔者建议,公司可在章程中明确董监高的任职条件,对于董监高的任职与解聘等事项也可形成内部管理制度,在初次选任董监高时应注意将候选人是否符合新法规定的任职条件做事前审查,若已选任或委派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则应及时解除其职务。02界定董监高的忠实勤勉义务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第一百八十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应当采取措施避免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不得利用职权牟取不正当利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勤勉义务,执行职务应当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尽到管理者通常应有的合理注意。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董事但实际执行公司事务的,适用前两款规定。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次修订明确界定了董监高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的内涵与具体内容。笔者认为,虽然新法对于董监高的忠实勤勉义务进行了界定,但法律只能明确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如何界定董监高的具体行为是否违反该义务,尤其是“管理者通常应有的合理注意”无法具化为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笔者建议,实务中一方面可结合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列举的几项禁止行为来判断董监高的具体行为是否违反忠实义务;另一方面,公司应重视章程与内部管理制度的作用,在公司章程与内部管理制度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董监高的禁止行为进行补充规定,对于董监高是否尽到“管理者通常应有的合理注意”可借助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制度来判断,董事、高管在作出商业决策时,即便该商业决策可能导致公司受到损失,但只要履行了相应的内部决策流程,则应视为其履行了应有的合理注意义务,避免董事、高管为规避正常的商业风险而怠于履行职务的弊端。03明确事实董事的认定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第一百八十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应当采取措施避免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不得利用职权牟取不正当利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勤勉义务,执行职务应当为公司的最大利益尽到管理者通常应有的合理注意。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董事但实际执行公司事务的,适用前两款规定。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事实董事的认定规则。笔者认为,实务中有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委托他人做公司挂名董事,自身实际在管理或执行公司事务。新法实施之后,若在公司管理与经营过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董事名义签署相关董事会决议、处理各类应由董事负责审批的文件、对外以董事名义代表公司从事各项商业交易等,此类证据均可能被认为是担任事实董事的证明,将存在被认定为事实董事的风险。笔者建议,若存在上述情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尽快完善公司治理规则,由名义董事实际执行董事职务,避免干预或指示其履职,或者根据实际需求更换董事,规避自身承担事实董事的风险。04董监高关于利益冲突事项的报告义务及处理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二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挪用公司资金;(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第一百八十一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侵占公司财产、挪用公司资金;(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三)利用职权贿赂或者收受其他非法收入;(四)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五)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六)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第一百八十二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者间接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应当就与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有关的事项向董事会或者股东会报告,并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决议通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近亲属,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以及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其他关联关系的关联人,与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适用前款规定。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明确规定监事亦不得从事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新增董监高关于利益冲突事项的报告义务,新增董事会可作为公司章程授权董监高自我交易与关联交易行为的决议机关,扩大自我交易与关联交易中关联人的范围。笔者建议,实务中公司应制定专门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董监高可能实施的关联交易行为进行规范,一是注意监事也受具体违反忠实义务行为的约束;二是明确关联交易的报告义务、决议机关及表决机制;三是根据新法扩大关联主体的认定范围,对于“其他关联关系”的认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列举并兜底表述。05董监高竞业限制行为的例外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一百八十三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向董事会或者股东会报告,并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决议通过;(二)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不能利用该商业机会。第一百八十四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向董事会或者股东会报告,并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经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决议通过,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董监高竞业限制行为的例外规则。笔者建议,实务中公司应制定专门的董监高竞业限制行为管理制度,对董监高可能实施的竞业限制行为进行规范,一是注意本条同样适用于监事;二是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竞业限制行为的报告义务、决议机关及表决机制。06新增关联董事的回避表决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一百八十五条董事会对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至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事项决议时,关联董事不得参与表决,其表决权不计入表决权总数。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当将该事项提交股东会审议。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利益冲突事项关联董事的回避表决规则。笔者建议,实务中公司对于董监高实施的利益冲突事项(包括关联交易、竞业限制等行为)应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予以规范,尤其在表决机制中应明确关联董事的回避机制,否则难以确保董事会决议结果的正当性。实务中的难点在于拟表决的事项与相关董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应如何界定,对此,笔者建议,一方面可参考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关联人范围,在制度中予以详细列举;另一方面,对于每个具体事项的判断标准应当是该决议事项与相关董事之间是否具有利害关系,并在制度中明确对于该决议事项与相关董事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的内部认定标准,例如可规定若两名以上董事认为表决事项与相关董事之间有利害关系的则应启动关联董事回避表决机制。07新增董事会的催缴出资义务及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五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董事会应当对股东的出资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的,应当由公司向该股东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有限公司董事会的催缴出资义务及其未履行义务的赔偿责任。笔者建议,鉴于新法要求“董事会”对股东出资情况进行核查,并由“公司”发催缴书,实务中若董事会未能及时召集并履行该项职责,或“公司”未及时发函催缴,则建议每位董事单独及时向董事会、公司以及股东分别发函履行相应催告义务,证明自身已履行催缴职责,以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08董监高对股东抽逃出资的连带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五十三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违反前款规定的,股东应当返还抽逃的出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与该股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负有责任的董监高对股东抽逃出资的连带责任。笔者认为,本条吸纳了《公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部分内容,但如何界定“负有责任”并未明确,对于股东抽逃出资时董监高具体负有什么责任,有待于司法实践中由司法机关给予解释,但无疑本条修改将导致董监高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加大。鉴于新法第五十一条已经明确了有限公司董事会的催缴出资义务及其未履行义务的赔偿责任,为此,本条中对于股东抽逃出资并给公司造成损失而“负有责任”的含义,应为董监高在股东抽逃出资或公司追偿过程中存在过错,例如是否存在主动协助股东抽逃出资或怠于履行自身职责等行为。笔者建议,实务中董监高应对股东的出资情况保持警惕,及时督促董事会履行催缴义务,发现股东抽逃出资的,应及时要求股东将抽逃的资金返还给公司,并留存书面催告证明,以规避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鉴于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有时较为隐蔽,为此,建议董监高重点关注股东是否存在《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规定的抽逃出资行为,包括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以及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09违法分红的董监高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二百一十一条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应当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明确违法分红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监高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本条中如何界定“负有责任”并未明确,对于股东未按照法定程序分红时董监高具体负有什么责任,有待于司法实践中由司法机关给予解释,但无疑本条修改将导致董监高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加大。笔者建议,实务中董监高应注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公司向股东分红的行为,在拟定分红方案时发现不符合分红要求或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及时制止并督促相关方予以纠正。若发现公司已违法分红的,应及时要求股东将分红返还给公司,并留存书面催告证明,以规避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10违法减资的董监高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二百二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违法减资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监高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本条中如何界定“负有责任”并未明确,对于公司未按照法定程序减资时董监高具体负有什么责任,有待于司法实践中由司法机关给予解释,但无疑本条修改将导致董监高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加大。笔者建议,实务中董监高应注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公司的减资行为,在公司减资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减资要求或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及时制止并督促相关方予以纠正。若发现公司已违法减资的,应及时要求股东将资金返还给公司,并留存书面催告证明,以规避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11违规财务资助的董监高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不得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者其母公司的股份提供赠与、借款、担保以及其他财务资助,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除外。为公司利益,经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的授权作出决议,公司可以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者其母公司的股份提供财务资助,但财务资助的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董事会作出决议应当经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违反前两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违反财务资助制度下负有责任的董监高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本条中如何界定“负有责任”并未明确,对于公司违反规定进行财务资助时董监高具体负有什么责任,有待于司法实践中由司法机关给予解释,但无疑本条修改将导致董监高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加大。笔者建议,实务中董监高应注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公司的财务资助行为,在公司财务资助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法律要求或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及时制止并督促相关方予以纠正。若发现公司已违法实施财务资助的,应及时要求相关方将资金返还给公司,并留存书面催告证明,以规避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12明确董事为清算义务人及赔偿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第二百三十二条公司因本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清算。董事为公司清算义务人,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组由董事组成,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股东会决议另选他人的除外。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明确董事为清算义务人,新增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以往小股东因怠于履行清算义务而被债权人追究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纠纷较多,本次修订回应了实务需求,将清算义务人由“股东”调整为“董事”,解决了实务纠纷中小股东不当承担清算责任的问题,也基于董事更熟悉公司经营管理的现实考虑,便于开展清算工作,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董事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加大。笔者建议,实务中董事应重视清算义务人职责,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清算情况下,应注意及时组成清算组并开展清算工作。若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则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董事,可提议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或股东会决议中另行选任他人组成清算组,例如专业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13新增董事、高管对第三人责任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一百九十一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情况下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本条明确了董事、高管在执行职务行为时,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同时补充了对于董事、高管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况下的赔偿责任,加大了董事、高管不当履职时个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笔者建议,实务中董事、高管应注意严格规范自身的职务行为,规避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个人应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另外,需注意本条规定的董事、高管的归责原则,与新《公司法》第十一条中法定代表人的归责原则不同,本条规定董事、高管有过错的则应直接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而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则应由公司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若法定代表人存在过错的,则应由公司向法定代表人追偿,法定代表人个人并不直接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为此,若公司的董事、高管同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则存在两种情形竞合如何适用的问题。14新增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及其前置程序规则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百八十九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前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前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或者董事会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公司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前条规定情形,或者他人侵犯公司全资子公司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三款规定书面请求全资子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及其前置程序规则,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向下扩展至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允许股东代表诉讼穿越行使。笔者认为,本条完善了对公司全资子公司董监高实施违法违规行为时的监督与维权措施,规避了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通过子公司间接损害股东权益而股东无救济措施的制度漏洞。笔者建议,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应严格规范自身的履职行为,避免从事直接或间接损害公司及股东权益的行为,规避股东穿越对公司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风险。15新增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一百九十三条公司可以在董事任职期间为董事因执行公司职务承担的赔偿责任投保责任保险。公司为董事投保责任保险或者续保后,董事会应当向股东会报告责任保险的投保金额、承保范围及保险费率等内容。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笔者认为,鉴于本次新《公司法》修订内容中多处增加了董事的赔偿或连带责任,为打消董事任职的顾虑,增加本条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转嫁董事承担责任的风险,起到担任董事所获收益与所担风险的平衡作用。笔者建议,除了董事以外,鉴于本次修订内容也增加了高管、监事等主体的相关赔偿责任,为打消高管、监事等主体的任职顾虑,公司也可借鉴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对高管、监事等主体任职的责任保险制度。16新增无因解任董事的赔偿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公司法解释(五)》第三条董事任期届满前被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有效决议解除职务,其主张解除不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董事职务被解除后,因补偿与公司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综合考虑解除的原因、剩余任期、董事薪酬等因素,确定是否补偿以及补偿的合理数额。第七十一条股东会可以决议解任董事,决议作出之日解任生效。无正当理由,在任期届满前解任董事的,该董事可以要求公司予以赔偿。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条新增股东会对董事的无因解除权及董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笔者认为,本条吸纳了《公司法解释(五)》第三条的规定,赋予了股东会无因解任董事的权利,但若无正当理由则应由公司予以赔偿。笔者建议,股东在委任董事时,建议董事与公司签署书面合同,明确董事的任期、报酬等内容,并注意对公司无因解任情形下的赔偿标准进行约定,以便双方发生纠纷时董事可主张将该约定作为法院酌定赔偿标准的参考依据。四、新《公司法》下公司减资、清算及注销制度的变化及风险规避|1、新增允许不同比减资|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第二百二十四条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按照股东出资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相应减少出资额或者股份,法律另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另有约定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新增公司减资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的公告方式;新增同比例减资的原则性规定及其例外规则。笔者认为,本条修订的最大亮点在于允许股东通过定向减资的方式退出公司,同比减资是原则,不同比减资是例外,这意味着有限公司通过股东另行约定或股份公司通过章程另行规定的方式均可不按照同比减资的方式减资,为此,本条修订之后将为股东通过定向减资的方式退出公司提供了法律依据。笔者建议,对于有限公司而言,如选择不同比减资,此处“全体股东另有约定”应当指的是在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时,应由全体股东一致同意通过不同比的减资方案,而非三分之二的多数决,否则将可能存在大股东通过定向减资的方式将小股东强行退出公司的情况;对于股份公司而言,可在章程中对于不同比减资的适用情形提前作出约定。|2、新增简易减资制度|现行《公司法》新《公司法》_第二百二十五条公司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弥补亏损后,仍有亏损的,可以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公司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依照前款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不适用前条第二款的规定,但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公司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减少注册资本后,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律师解读与风险规避建议:本次新增简易减资制度。笔者认为,新《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新增资本公积金可弥补亏损的规定,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之后仍有亏损的,本条新增可通过简易减资的方式弥补亏损,实务中也称为“形式减资”,即形式上注册资本减少,但股东并未实际从公司收回资金,鉴于形式减资并未导致公司偿债能力的降低,为此无需按照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常规减资程序履行通知债权人的义务,但注意仍应履行公告义务,分红也设置了更高的门槛。笔者建议,实务中应注意简易减资的适用条件,即“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之后仍有亏损的”前提下,才能适用简易减资程序,并且简易减资之后禁止向股东分配,不得免除股东的出资义务。本条新增该项简易减资制度的目的,一方面为公司亏损情形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