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碱、盐专题复习(五)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除杂目录01知识点精讲02课堂检测知识点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

物理方法(依据物质特殊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别)(1)依据颜色鉴别:含Cu2+的溶液呈

蓝色

⁠,含Fe3+的溶液呈

黄色

⁠,含Fe2+的溶液呈

浅绿色

⁠,KMnO4溶液呈紫红色。(2)依据气味鉴别:如SO2、NH3均有

刺激性

⁠气味。蓝色

黄色

浅绿色

刺激性

(3)依据溶解性鉴别:如CaCO3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4)依据溶解时的热现象鉴别:如

NaOH

⁠、

CaO

⁠溶于水时放热,

NH4NO3

⁠溶于水时吸热,NaCl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5)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用磁铁来吸引,而铝丝不可以。NaOH

CaO

NH4NO3

2.

化学方法(1)酸或酸性(H+)物质的检验:①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不能用酚酞),溶液变

⁠色;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pH

小于

⁠7;③取样,滴到铁(或其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上,有

气泡

⁠产生;红

小于

气泡

④取样,滴到石灰石(或其他碳酸盐)上,有

气泡

⁠产生;⑤向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等)中滴入过量的该样品,固体

溶解

⁠,溶液

⁠色。气泡

溶解

(2)碱或碱性(OH-)物质的检验:①取样,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溶液变

⁠或变

⁠色;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pH

大于

⁠7;③取样,滴入CuSO4溶液(或其他含有Cu2+的盐溶液),产生

蓝色沉淀

⁠。蓝

大于

蓝色沉淀

(4)氯离子(Cl-)

的检验:

先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浑浊

(7)常见相互干扰物质的检验顺序:①在对含Na2CO3、Na2SO4、NaCl的溶液进行检验时,应先加入过量的

稀硝酸

⁠,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过量的

Ba(NO3)2

⁠,检验并完全除去Na2SO4;最后加入

AgNO3

⁠,检验NaCl。刺激性气味

稀硝酸

Ba(NO3)2

AgNO3

②在对含Na2CO3、NaOH的溶液进行检验时,应先加入过量的

BaCl2

⁠,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

酚酞溶液

⁠,检验NaOH。BaCl2

酚酞溶液

课堂练习1.

下列物质不可以用水区分的是(

D

)A.

硝酸铵和氯化钠B.

碳酸钙和氯化钙C.

硫酸铜和硫酸钠D.

二氧化锰和炭粉D知识点2物质的除杂与提纯3.

物质除杂:原则是不增(在除掉杂质的同时,不得引入其他杂质)、不减(所用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易分离(反应后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①过滤法:一般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或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提纯,如过滤泥水、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②结晶法:一般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或多种可溶性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提纯。结晶方法通常有三种。4.

分离提纯的方法(优先考虑物理方法)(1)物理方法Ⅰ.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的物质,如从含有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提纯NaCl;Ⅱ.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

减小

⁠的物质,如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溶液中提纯KNO3;Ⅲ.

升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的物质,如从石灰水中分离出氢氧化钙。较小

减小

减小

③蒸馏法:蒸馏是利用液液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中的各种成分分离的操作。如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从空气中分离出N2和O2。④吸附法: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吸附性(如活性炭),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异味和色素等。如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2)化学方法①化气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将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如NaNO3溶液(Na2CO3),可加入适量的

稀硝酸

⁠将Na2CO3转化为CO2而除去。②化水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将杂质转变为水而除去(在通常情况下,水不算杂质)。如NaCl溶液(NaOH),可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将NaOH转化为NaCl和水。稀硝酸

稀盐酸

③沉淀法:向混合物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将杂质转变为沉淀,再过滤除去。如NaCl溶液(CaCl2),可加入适量的

Na2CO3

⁠溶液,再过滤掉沉淀CaCO3。④加热(高温)法:加热(或高温)混合物使杂质分解(或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aO(CaCO3),可加热使CaCO3转变为CO2而除去。Na2CO3

⑤溶解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与试剂反应而被溶解掉,以除去杂质。如Cu(CuO),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过滤。⑥置换法:向混合物中加入一种试剂,

利用该试剂与杂质发生置换反应,而将杂质除去。如FeSO4(CuSO4),加入适量的铁粉,把CuSO4转变为FeSO4。⑦吸收法:将气体混合物通过洗气装置,杂质气体被装置内所盛试剂吸收而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来吸收,酸性气体(CO2、SO2、HCl等)可用碱溶液(NaOH溶液)吸收,碱性气体(NH3等)可用酸溶液(H2SO4溶液)吸收。⑧提取法:将需要的物质先沉淀,再加酸溶液溶解复原。如CaCl2溶液(NaCl),加入足量的Na2CO3,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补充】液体的除杂步骤:步

骤举例(除去NaCl溶液中的H2SO4)①确定被提纯物和杂质所含的离子②确定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步

骤举例(除去NaCl溶液中的H2SO4)③确定与杂质离子不共存的离子OH-、Ba2+④结合非杂质或杂质离子不共存的离子组成试剂Ba(OH)2续表课堂练习2.

请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下列杂质。(括号中为杂质)(1)NaOH溶液[Ca(OH)2]:

Na2CO3溶液

⁠。(2)Na2SO4溶液(Na2CO3):

稀硫酸

⁠。(3)K2SO4溶液(CuSO4):

KOH溶液

⁠。(4)KNO3溶液(CuSO4):

Ba(OH)2溶液

⁠。Na2CO3溶液

稀硫酸

KOH溶液

Ba(OH)2溶液

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B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2.

(2021永春)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C

)CA.

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取样,分别加入适量水,测量温度变化B.

检验CO2气体: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C.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样品的成分:取适量样品加水溶解,加入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3.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加碘盐”“叶绿素锌钠盐”“低钠盐”等。某种低钠盐由NaCl、KCl、MgSO4三种物质组成,用它进行如图Z-5-1所示的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图Z-5-1

MgCl2+BaSO4↓

AgCl

Mg(OH)2

图Z-5-14.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l、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做了如图Z-5-2所示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图Z-5-2(1)根据各步实验的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HCl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2CO3、NaCl

⁠。HCl

Na2CO3、NaCl图Z-5-2(3)通过上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