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2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44年,与马克思在巴黎会见,两人志同道合,成为最亲密的战友;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开始着手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1895年,恩格斯在伦敦去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文本背景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们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或者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这些谬论,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的一位。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错误思想。书信有其固定的格式,一般要遵循以下要求: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④祝颂语。最一般的是“此致”“敬礼”。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四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资料链接——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资料链接——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资料链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文本研读1、经济关系的含义2、经济关系的作用3、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5、恩格斯用什么例子来论证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6、伟大人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7、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8、恩格斯在后文告诉这个大学生要怎么做?9、课文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1、经济关系的含义2、经济关系的作用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1、经济关系的含义2、经济关系的作用包含全部技术在内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1、经济关系的含义2、经济关系的作用包含全部技术在内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3、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3、生产、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技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生产的需要。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比喻论证)5、恩格斯用什么例子来论证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6、伟大人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7、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的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

6、伟大人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7、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7、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城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两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7、历史发展中经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曲线的中轴线”8、恩格斯在后文告诉这个大学生要怎么做?9、课文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

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濯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收集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 

此外,我认为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所作出的光辉范例,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正是因为那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我还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九至十一章、第二编第二至四章和第三编第一章或导言里, 后来又在《费尔巴哈》最后-一章里谈到了。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闸述这一切。 8、恩格斯在后文告诉这个大学生要怎么做?9、课文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

为了对历史作出正确的理解,一定要重视对经济史的研究,并强调从马克思和他的著作中了解唯物史观。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正确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看问题要全面,而不是细抠字眼。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分析出文章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就能知道文章的结构思路了。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三者之间,根据观点和材料的性质或角度,可分为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可分为总一分、总一分一总、分一总等几种结构方式。首先阐明……然后指出……接着分析……最后……文章结构分-总

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然后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接着举例论证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