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长春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assembledsteel-framestructurehouseDB22/T5063-2021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21年10月13日现批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标准》《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城镇供热企业运行管理评价标准》为吉林省工程—2021、DB22/T5063—2021、DB22/T5064—2021,自发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0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20]1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建筑设计;6结构系统设计;7围护系统设计;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13使用、维护与管理。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中润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境和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润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化建红圣钢结构有限公司吉林省越东钢构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宏铭钢结构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喆曲圣玉王海锋郝广成杨天张海泉吴刚牛永锋徐艳彬张红宋仁进崔听雨倪静高占祥杨丽奇李旭光孟庆家于晓磊唐浩翔刘强刘莉馨孙亚欣张子夏陈雨嘉刘钊王红岭臧利波刘刚沈国丽赵海娟吴志超迟莹张维海闫旬华仲丛雷李雷李荣伟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王毅孙其锋胡文武刘占林尹新生 23基本规定 34材料 44.1结构主材 44.2混凝土与钢筋 44.3连接材料 54.4围护系统材料 65建筑设计 95.1一般规定 95.2平面与空间 95.3建筑性能 6结构系统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结构体系与布置 6.3构件与节点 6.4楼板 6.5钢结构防火和防腐蚀 217围护系统设计 247.1一般规定 247.2蒸压加气条板外墙 257.3砌体外墙 287.4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32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 358.1一般规定 358.2给排水工程 368.3暖通工程 36 379内装系统设计 399.1一般规定 399.2标准化设计与模数协调 399.3集成设计与部品要求 40 4610.1一般规定 4610.2结构构件生产 4710.3外围护部品生产 4810.4内装部品生产 4910.5包装、运输与堆放 50 5111.1一般规定 5111.2结构系统施工安装 5211.3围护系统施工安装 5411.4设备与管线系统施工安装 5511.5内装系统施工安装 5612质量验收 5812.1一般规定 5812.2结构系统验收 5812.3外围护系统验收 6012.4设备与管线系统验收 6212.5内装系统验收 6212.6竣工验收 6313使用、维护与管理 6413.1一般规定 6413.2结构系统使用维护 6513.3外围护系统使用维护 6613.4设备与管线系统使用维护 6713.5内装系统使用维护 67本标准用词说明 69引用标准名录 70附:条文说明 7511.0.1为规范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建设,按照适用、安全、绿色、经济、美观的要求,制定本标准。建筑高度不超过80m的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1.0.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assembledsteel-framestructurehouse结构系统为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或钢框架—延性墙板结构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2.0.2智能化系统intellectualizedsystem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产品与技术集成到居住区的一种系统,由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监控和通信网络子系统组成。2.0.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plate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内配置经防锈处理的钢筋网片支撑不同厚度、不同长度的板材。2.0.4外墙外保温系统externalthermalinsulationcompositesystem由保温层、防护层和固定材料构成,并固定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建成外保温系统。2.0.5基层墙体substrate外围护系统中独立满足安全性能的实体墙,在钢结构住宅中可以是各种砌体,也可以是条板。2.0.6保温装饰一体板insulateddecorativepanel温和装饰功能。保温材料主要有泡沫塑料保温板,岩棉条、无机保温板等,装饰面板由无机非金属材料衬板及装饰材料组成,也可为单一无机非金属材料。33.0.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实现全过程的协同。3.0.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易建造性进行评估,并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3.0.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钢构件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型钢。3.0.4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进行钢结构防护设计,对防护薄弱部位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3.0.5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实现全装修,宜采用装配式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44.1结构主材4.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钢材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等的相关规定。4.1.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型钢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4.1.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钢构件截面宜符合下列规定:1梁截面宜采用热轧H型钢,也可采用翼缘不等宽工字型截3支撑构件宜采用热轧H型钢和方(矩)形钢管;4设计需要时也可采用焊接H型钢或焊接方(矩)形钢管。4.2混凝土与钢筋4.2.1钢筋的选用及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4.2.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钢管混凝土构件中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性能指标及耐久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54.3连接材料4.3.1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钢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焊接工艺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2对8度抗震设防烈度的结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以及低温环境下工作的厚板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3焊条或焊丝的型号和性能应与相应母材的性能相适应,其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应低于相应母材标准的4.3.2螺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普通螺栓宜采用C级六角头螺栓,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GB/T5781的规定;2高强度螺栓可选用大六角型高强度螺栓或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其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或《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3632的规定。4.3.3结构中的抗剪焊(栓)钉,其材料为ML5或ML15AL钢,其材质性能、规格及配件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的规定;4.3.4锚栓可选用Q235、Q355、Q390或强度更高的钢材,其质量等级不宜低于B级。64.4围护系统材料4.4.1砌块填充墙可采用混凝土砌块(以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烧结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4.4.2砌体墙块体材料的最低等级应符合表4.4.2的要求:表4.4.2砌体墙块体材料最低等级要求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MU5.0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应低于MU2.5、密度不应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3.5低于A3.5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石膏砌块MU3.5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4.4.3块体材料抗冻性能应符合表4.4.3的规定:表4.4.3块体材料抗冻性能指标抗冻指标质量损失(%)强度损失(%)F504.4.4砌体墙配套砂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砂浆应进行冻融实验,其抗冻性能应与墙体块材相同;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a5.0,混凝土砌块(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0,蒸压普通砖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5.0;3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7M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a5.0。4.4.5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材料性能及选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的规定。4.4.6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的抗冻性能应符合表4.4.6的要求。表4.4.6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抗冻性能指标使用条件抗冻指标质量损失用于内墙D25用于外墙D504.4.7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配套的专用界面剂、专用防水界面剂、专用抗裂砂浆、专用密封胶、耐碱网格布等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4.4.8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应采用普通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或LC25。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且应做表面防护处理。4.4.9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钢筋宜采用HPB300、HRB335、HRB400级钢筋,钢筋网片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焊4.4.10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的吊环可采用未经冷加工处理的HPB300钢筋或Q235B圆钢,也可采用专用吊杆或预埋内螺纹类吊装配件。吊装配件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设计规定,并应确保吊装配件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有效。4.4.11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中连接内外叶墙的拉结件宜采用纤维增强塑料拉结件或不锈钢拉结件,材料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458的相关规定。4.4.12混凝土外挂墙板的板缝防水可采用中性硅酮类、聚硫类、聚氨酯类丙烯酸类建筑密封胶,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84.4.13金属与石材幕墙的防火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幕墙的防火层必须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不得采用铝板。4.4.14轻钢龙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4.4.15安装外墙板的金属连接件可采用镀锌钢,宜采用铝合金材料,有条件时也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如用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材应做有效的防腐蚀处理。95.1一般规定5.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吉林省现行标准关于住宅防火、防腐、节能、室内环境隔声、防振等的规定。5.1.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按照成品房标准或企业品牌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交付使用和运营维护。5.1.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室内装修和建筑设备系统应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5.1.4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和内装系统进行集成,建筑、结构、5.1.5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设计应体现标准化设计概念,基本单宜采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等模块单元组合的设计方法。5.1.6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建筑部品部件宜按造型样式、规格尺寸和使用功能进行归并整合,并建立标准化部品部件库,部品部件间应采用标准化接口。5.2平面与空间5.2.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注重设计功能分布合理、公共设施便于后期维护及管理。5.2.2建筑立面设计应采取标准化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办法,并充分考虑外围护系统特点。5.2.3建筑平面布局宜采用大跨度、大开间大进深布置形式;平面几何形状宜规则平整,并宜以连续柱跨为基础布置,柱距尺寸应按模数统一,避免凹凸变化。5.2.4套型内功能布局应按住宅全生命周期需求布置,满足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公共空间和套内功能空间应分区明确、布局5.2.5交通核内的电梯、疏散楼梯、设备管井宜集中设置。建筑设备的竖向管线布置应紧凑,宜集中设置,并宜设置专用管道井。水平管线的布置应减少相互交叉和干扰,宜在公共区域内开设安装检修口。电梯井道、设备机房等产生噪声的房间不宜紧挨卧室布置,当必须贴临时,应做隔声处理。5.2.6厨房、卫生间等用水房间,布置宜集中,并靠近公共区域,厨房设计应考虑安装吊柜和厨房电器的墙体承重条件,卫生间优先考虑同层排水和干湿分区设计。厨房、卫生间应采取防水、防霉、5.2.7建筑层高应满足居住空间净高要求,根据结构部件、建筑立面和内装做法确定,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层高不应低于2.8m,并宜为基本模数1M(100mm)的倍数。套内和公共部分的净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规定。5.3建筑性能5.3.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满足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非承重部品应具有通用性和可更换性,外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连接或锚固设计及其措施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的要求。5.3.2室内外露的钢结构构件应采取防火处理措施。有特殊需要的建筑可采用特种耐火钢,其防火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5.3.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外围护系统防水应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结合的方式,避免雨水渗漏。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做法应符合防水工程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应对易接触水的钢构件用混凝土或沥青等材料进行封闭。施工条件和维护管理条件等进行防腐蚀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的规定。建筑立面栏杆等外露金属件宜采用不锈钢、镀锌或热浸锌防腐。5.3.5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隔声设计及其措施应根据功能部位、使用要求等确定,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5.3.6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热工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和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22/T5034的规定,居住建筑的体型应规则,尽量减少外墙的凹凸变化,不宜采用较复杂的形体。5.3.7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外窗可开启部分应满足建筑通风及采光要求,并应满足建筑门窗气密性要求。住宅主要功能房间均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5.3.8装配式钢框架住宅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评价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的规定。6结构系统设计6.1一般规定6.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规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6.1.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荷载和效应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效应组合、组合值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6.1.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6.1.4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板剪力墙技术规程》JGJ/T380、《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50936等的相关规定。6.1.5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等的相关规定。6.2结构体系与布置6.2.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可根据房屋高度、设防烈度、不规则程度、柱距大小和场地类别等,选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或钢框架—延性墙板结构。6.2.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路径;2应具备一定的刚度和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关于结构布置规则性的要求;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必要加强措施。6.2.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2.3的规定:表6.2.3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适用的高宽比限值最大高宽比2()中数值适用于不带支撑的钢框架结构。6.2.4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1/400,柱顶水平位移和建筑高度之比不宜大于1/450;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1/350。6.2.5罕遇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住宅层间位移角不应大于1/50,当延性墙板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构件或采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应大于1/100。6.2.6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在10年一遇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宜大于0.15m/s²,计算时钢结构阻尼比宜取0.015。6.2.7结构体系宜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对高层钢结构住宅宜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6.2.8钢结构按照弹性刚度计算的自振周期,地震作用应考虑填充墙对自振周期的影响,折减系数取0.6~0.9。6.2.9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采用纯框架结构时,其布置宜符合下1应分别沿建筑纵向、横向布置钢框架,且不应采用单跨框2钢框架的梁柱节点应采用刚性连接;3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影响;4楼梯间的布置应尽量减小其造成的结构平面不规则。6.2.10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采用框架—支撑(延性墙板)结构时,其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宜分别沿建筑纵向、横向布置钢框架-支撑(延性墙板)结构(图6.2.10-1~6.2.10-3也可沿横向布置钢框架一支撵(延性墙板)结构,纵向布置钢框架结构,此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纯钢框架结构确定;(a)十字交叉支撑(b)单斜杆(c)人字形斜杆图6.2.10-1钢框架—中心支撑立面图图6.2.10-2钢框架—偏心支撑立面图(a)墙板两边连接(b)墙板四边连接图6.2.10-3钢框架—延性墙板立面图2支撑(延性墙板)的布置宜基本对称,支撑(延性墙板)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同一受力方向单斜杆支撑宜成对反向布置;3支撑形式与布置应与建筑设计协调,并宜布置于分户墙、山墙或楼(电)梯间等部位,应不致妨碍和限制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4支撑(延性墙板)沿竖向宜连续布置,并应延伸至计算嵌5钢框架-支撑(延性墙板)结构的梁柱节点应采用刚性连6设置地下室时,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延性墙板)宜以剪力墙形式延伸至基础。6.2.11与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相连的地下车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计算嵌固端以下一层,对应地下室柱宜采用钢骨混凝土柱。6.2.12因设计需要,当地下室设计为钢结构时,地下室外围护墙体宜设置在柱外侧,柱脚形式可采用外包式或埋入式。当地下室不少于两层,且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时,延伸至地下室底板的钢柱脚也可采用按接柱脚。6.2.13楼梯可采用梁板式钢楼梯,踏步宜采用不小于50mm厚预制混凝土板,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楼梯与主体结构之间应采用可滑动连接,避免楼梯参与主体结构受力。6.3构件与节点6.3.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构件及相应的节点和连接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JGJ138等的规定验算其强度和稳定性,并满足构造要求。6.3.2钢梁的设计可考虑组合楼板的作用,但混凝土翼板与钢构件应采用完全抗剪连接,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6.3.3框架柱焊接箱型截面,其角部的组装焊缝一般应采用V形坡口部分熔透焊缝。当箱型柱壁板的Z向性能有保证,通过工艺实验确认不会引起层状撕裂时,可采用单边V形坡口焊缝。组装焊缝厚度不应小于板厚的1/2,且不应小于16mm;当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在框架梁翼缘的上、下各500mm范围内,应采用全熔透焊缝;柱宽度大于600mm时,应在框架梁翼缘的上、下600mm范围内采用全熔透焊缝;工地拼接接头的上下侧各100mm范围内,组装焊缝应采用全熔透焊缝。6.3.4钢管柱现场连接可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柱拼接接头距框架梁上方的距离可取1.3m和柱净高一半二者的较小值。6.3.5钢管柱拼接接头处,下段柱端设置一块封顶板,封顶板的厚度:当钢管厚度t<30mm时,取12mm;t≥30mm时,取16mm。在上节箱形柱安装单元的下部附近,尚应设置上柱隔板,其厚度不宜小于10mm。6.3.6框架梁与柱的连接可采用柱贯通构造或隔板贯通构造,框架柱壁板厚度小于16mm时,宜采用隔板贯通构造。6.3.7梁柱节点采用隔板贯通连接时,隔板厚度宜大于梁翼缘厚度2mm,隔板钢材宜选用Z向钢制作,隔板外伸部分长度宜为25mm~30mm,以便将相邻焊缝热影响区隔开;采用柱贯通及内隔板构造时,隔板厚度宜大于梁翼缘厚度2mm,且与梁翼缘外侧对6.3.8梁柱节点宜避免采用外环板及梁端隅撑的构造;当采用梁端加强型连接时,不宜采用梁端加腋的构造。6.3.9梁柱现场连接应为梁与柱上悬臂梁段的拼接连接或梁与柱直接栓焊连接。梁的拼接连接宜采用全栓连接,也可采用栓焊连接。梁腹板的连接板或拼接板宜在腹板两侧均设置。6.3.10支撑节点处的柱段均宜带有悬臂梁段,并预先焊有与支撑现场连接的接头段。支撑的拼接宜采用全栓连接。6.3.11钢板剪力墙宜按不承受竖向荷载设计计算,并应采用相应的构造和施工措施来实现计算假定。当钢板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时,应考虑竖向荷载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6.3.12钢板剪力墙采用延迟安装方式时,现浇楼板处应预留钢板剪力墙的安装空间。周边楼板应根据施工期间的实际支承方式和荷载进行施工阶段验算。6.3.13柱脚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的规定。6.3.14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梁翼缘与柱的连接、框架柱的拼接、外露式柱脚的柱身与底板的连接以及伸臂桁架等重要受拉构件的拼接,均应采用一级全熔透焊缝,其他全熔透焊缝为二级。非熔透的角焊缝和部分熔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为二级。梁腹板(连接板)与柱的连接焊缝,当采用角焊缝时宜按二级要求进行检测。现场一级焊缝宜采用气体保护焊。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宜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选用。6.3.15框架梁、柱节点和抗侧力支撑连接节点等重要连接或拼接节点的焊接宜采用低氢型焊条。6.3.16当钢管柱需灌入混凝土时,应在隔板上设置浇灌孔,浇灌孔在中心设置,直径不小于200mm;钢柱内隔板四角应设置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不小于25mm,距离柱角部不大于200mm;钢柱在每层与楼板相交位置上下各100mm设排气孔,直径均不宜小于20mm,上下孔应反向设置。6.3.17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应保障密实,其质量一般可用敲击钢管的方法来检查,对于重要构件或部位,应采用超声波进行检测,必要时可采用钻芯取样法检测。对于不密实的部位,应采用局部钻孔压浆进行补强,压浆完成后将钻孔补焊封牢。6.3.18构件或连接节点设计时宜考虑尺寸控制,含节点的外轮廓宽度及高度尺寸,宜分别控制在2.5m及3.0m范围内。6.4楼板6.4.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楼板可选用现浇混凝土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6.4.2楼板设计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等的规定。6.4.3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使用阶段不应考虑底膜的作用,当室内无吊顶时,宜采用底模可拆式组合楼板。6.4.4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用桁架钢筋、钢材、连接材料的力学性能桁架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腹杆也可采用热轧光圆钢筋。6.4.5可拆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模可以采用镀锌钢板和竹胶模板,当采用镀锌板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和钢带》GB/T2518的规定,当采用竹胶模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竹胶合模板》JG/T156的规定。6.4.6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三个阶段的不1制作阶段:预制底板在堆放、吊装及运输阶段板底不宜出2施工阶段:应对桁架钢筋进行承载力验算,对预制底板的承载力、裂缝控制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3使用阶段:应对叠合板的承载力、挠度及裂缝控制分别进行计算或验算。6.4.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当用于屋面板和受力复杂楼层的楼板时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小于100mm。6.4.8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锚固或连接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底板端板预留短钢筋的长度不应小于50mm;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梁之间应采用抗剪连接件,其栓钉抗剪连接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6.4.9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4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6.4.10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6.4.10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l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l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o,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图6.4.10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接缝构造示意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后浇层内钢筋6.5钢结构防火和防腐蚀6.5.1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确定。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6.5.2钢构件、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的耐火极限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时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构件耐火极限低于设计耐火极限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取措施后的耐火极限可通过耐火实验或抗火计算确定。6.5.3钢结构节点的防火保护应与被连接构件中防火保护要求最6.5.4钢构件、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抗火计算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的相关规定进行。6.5.5采用耐火试验确定耐火极限时,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取测试构件,并施加约束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实验方法》GB/T9978的规定。6.5.6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防火保护措施与构造、防火材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6.5.7装配式钢框架住宅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可采用喷涂(抹涂)防火涂料、包覆防火板或两者组合的方式。6.5.8装配式钢框架住宅钢结构采用喷涂防火涂料保护时,应符合1室内隐蔽构件,宜选用非膨胀型防火涂料;2设计耐火极限大于1.50h的构件,不宜选用膨胀型防火涂3室外、半室外钢结构采用膨胀型防火涂料时,应选用符合环境对其性能要求的产品;4非膨胀型防火涂料涂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5防火涂料与防腐涂料应相容、匹配。6.5.9室外钢结构防火设计时,不应选用亲水性的防火材料。6.5.10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的底模应按仅作模板考虑,当使用阶段不拆除时可不进行防火保护,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6.5.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应采用较严格的防锈和涂装措施。应综合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环境侵蚀条件、维护条件和使用寿命以及施工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并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的规定进行防腐涂装设计。设计文件中应包括除锈、涂装要求、使用期内检查维护要求等专项内容。6.5.12钢结构防腐涂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C/T224的规定。6.5.13结构构件采用的钢材表面原始锈蚀等级不应严重于B级,并采用喷射(丸、砂)方法除锈,其除锈等级不得低于Sa2级。6.5.14钢结构表面除锈等级与涂料的匹配以及常用涂层的配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的规6.5.15不同种类金属材料的构件、部件连接时(如铝合金与钢材)应采取防止接触腐蚀的阻隔措施。6.5.16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螺栓、垫圈、节点板等连接构件的耐腐蚀性能不应低于主材材料,螺栓直径不应小于12mm,螺栓可采用发黑处理,安装后再采用与主体结构相同的防腐蚀方案;2对不易维修的结构应加强防护;3闭口截面构件应沿全长和端部焊接封闭;4围护结构的设计构造应防止结露;5室内湿度较大部位(如厨房、卫生间等)严禁渗漏、腐蚀钢构件,对易接触水的钢构件可用混凝土或沥青等材料进行封闭;6与水和土接触的钢柱脚应采用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6.5.17在防腐蚀涂层上涂刷防火涂料时,防腐蚀涂层的底涂层和中涂层应与防火涂料相容。6.5.18钢结构的防锈、涂装施工质量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7.1一般规定7.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外围护系统应满足抗风、抗震、耐撞击、防火等安全要求,并满足水密、隔声、热工等功能要求7.1.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外围护系统应根据项目定位进行技术策划与体系选型,并合理确定使用年限。7.1.3外围护系统整体的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7.1.4外围护系统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确定墙体选材及材料厚度。7.1.5外围护系统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吉林省现行节能标准计算确定。7.1.6外墙系统与结构系统的连接形式可采用内嵌式、外挂式、嵌挂结合式等,并宜分层悬挂或承托。7.1.7在5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得因主体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而发生塑性变形、板面开裂、零件脱落等损坏;当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达到1/100时,外墙板不得掉落。7.1.8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节点在保证主体结构整体受力的前提下,应牢固可靠、受力明确、传力简洁、构造合理;2连接节点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接节点不应发生破坏。当单个连接节点失效时,外墙板不应掉落;3连接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方式,连接节点应具有适应主体4节点设计应便于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就位和调整;5连接件的耐久性应满足外墙板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7.2蒸压加气条板外墙7.2.1下列情况不得直接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墙体;2长期处于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7.2.2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时,其含水率不应大于25%。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抹灰宜采用专用砂浆。7.2.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外围护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协同设计。7.2.4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墙板深化设计,外墙板宜选用竖板,也可选用横板。除过梁板外,内墙板一般选用竖板。7.2.5排板设计应与建筑开间、进深及门窗洞口尺寸及立面分格尺寸相协调,合理选用竖板系统或横板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1立面设计为独立单元窗时,外挂墙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横条板时,上下层窗间墙体应按横条板设计,板宽宜取柱距或开间尺寸,窗间水平墙体应按竖条板设计;2)当采用竖条板时,窗间墙体应按竖条板设计,板高宜取建筑层高,上下层窗间墙体应按横条板设计;2立面设计为通长横条窗时,宜选用横条板,板宽宜取柱距或开间尺寸,上下层窗间墙体应按横条板设计;3立面设计为通长竖条窗时,宜选用竖条板系统,板高宜取建筑层高,窗间水平墙体应按横条板设计;4竖向墙板应分层承托,橫向墙板应在层间设置受力小柱,小柱可采用方钢管或H型钢,小柱间距可根据选用的板厚按计算7.2.6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接缝宽度应根据结构层间变形、墙体墙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接缝处的弹性密封材料不应破坏。7.2.7墙板板缝设计应滿足下列要求:1墙板侧边及顶部与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板等主体结构连接处应预留10mm~20mm缝隙,缝宽应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2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宜用弹性材料填缝,有防火要求时应采用防火材料填缝(如岩棉,玻璃棉等);3外挂外墙板应设构造缝。外墙板缝室内外均应采用专用密封胶密封,内墙板缝应采用专用嵌缝剂嵌缝;4板缝的具体做法按表7.2.7的板缝做法表。表7.2.7板缝做法选用表外墙板外侧板缝做法外墙板内侧板缝及内墙板两侧板缝做法构造做法示意图构造做法示意图明缝专用密封胶专用粘结剂靠拢2.外墙横板横专用嵌缝剂耐碱玻纤网格布专用粘结剂靠拢2.外墙横板横缝3.内墙板两侧板缝暗缝专用密封胶专用嵌缝剂专用粘结剂靠拢2.外墙横板横~~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砌筑砂浆棒专用嵌缝剂耐碱玻纤网格布的两侧板缝(用于小型且刚度较大的建筑)底部缝:水泥砂浆棒专用密封胶专用嵌缝剂~~外墙板底部与部位的两侧板缝~~:水泥砂浆部位的两侧板缝外墙板外侧板缝做法外墙板内侧板缝及内墙板两侧板缝做法构造做法示意图构造做法示意图发泡剂或岩棉有防火要求时)棒专用密封胶专用嵌缝剂~~墙、柱、梁交接2.外墙横板的竖3.墙板转角处竖4.外包式外墙竖板横缝外侧~~发泡剂或岩棉有防火要求时)专用嵌缝剂侧边与主体结梁交接部位的两侧板缝注:1使用专用密封胶及专用嵌缝剂时需先使用配套底胶进行底涂处理;2内墙板底缝满填1:3水泥砂浆做法与满填细石混凝土做法应依据产品7.2.8墙板与墙板平缝拼接时,板缝缝宽不应大于5mm,安装时应以缝隙间挤出砂浆为宜。7.2.9外墙饰面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防水透气性处理:1寒冷及严寒地区所用外墙涂料饰面系统的水蒸气湿流密度不应小于1.5g/m2·h;2当采用非透气面砖时应在面砖拼缝处设置排湿孔,孔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800mm。7.2.10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外墙围护系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条件,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措施。7.2.11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采用岩棉薄抹灰外保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T480的规定;2岩棉条外保温工程应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时,板材强度级别不低于A5.0;3岩棉外保温工程应进行抗风压荷载计算。7.2.12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外保温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JT7.2.13采用金属装饰保温板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金属装饰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DB22/T536的规定。7.2.14采用其他保温材料时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标准》GB50574的规定。7.2.15墙板管线敷设应采取工厂预埋方式,不宜在施工现场开槽7.2.16预埋管线直径不得大于墙体厚度的1/3,预埋管线之间的实体宽度不小于100mm。每个条板内不得设置多于2根预埋管线。7.2.17应根据要求做好管线综合设计,在深化图中标清预埋管线、预孔洞的位置、以及设备固定点及后锚固点等位置。7.2.18下水道管道应明管安装,不得嵌入墙体表面。7.2.19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外墙围护系统应考虑预留后期维护条件。7.2.20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墙体宜做饰面。7.2.21配电箱、消火栓箱、信报箱等安装时,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交接处的缝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封堵。7.2.22蒸压加气混凝土用于卫生间、淋浴间墙体时,应在墙面上满做(至顶板底部)防水处理,并粘贴饰面砖。7.2.2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冬期饰面施工应有保温措施,操作场所应做好防寒、防冻措施,温度不应低于5℃。7.3砌体外墙7.3.1框架填充墙墙体除应满足稳定要求外,尚应考虑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影响。地震作用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7.3.2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7.3.3外门窗的安装位置宜靠近保温层的位置,否则外门窗口外侧或内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7.3.4外墙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在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7.3.5外保温装饰层与砌体墙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主要由固定层、岩棉板、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固定层材料为胶黏剂和锚栓,抹面层材料为抹面胶浆中满铺增强网;饰面层材料可为涂料或饰面砂浆。岩棉板主要依靠胶黏剂和锚栓固定在基层上,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的粘贴面积不得小于岩棉板面积50%;如表7.3.5-1;表7.3.5-1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构成构造示意图系统基本构造①基层墙体②固定层③保温层④抹面层⑤饰面层各种砌体墙用水泥砂浆胶粘剂涂料或饰面砂浆注:使用抗拉强度等级为TR7.5的岩棉板时,锚栓盘应位于玻纤网外侧,使用于岩棉带时的塑料圆盘直径应不小于140mm。2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粘贴保温板系统)由粘结保温层、抹面层和饰面层构成。粘结层材料为胶粘剂,保温层材料可为EPS板、XPS板和PUR板;抹面层材料为抹面胶浆,抹面胶浆中满铺玻纤网;饰面层材料可为涂料或饰面砂浆。保温板采用胶粘剂固定在基层上,必要时应使用锚栓辅助固定,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采分类构造示意图系统基本构造体②粘结层③保温层④抹面层面层涂料饰面各种砌体墙(砌体泥砂浆找平)胶粘剂(粘贴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锚面剂)XPS(板两面需使用界面砂浆时,宜使用水泥基界面砂浆)合玻纤网格布(加强型增设一层耐碱玻纤网格或饰面砂浆面砖饰面各种砌体墙(砌体泥砂浆找平)胶粘剂(粘贴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EPS板耐碱网格锚栓与基层墙体锚固裂砂浆(抹面层厚度粘结砂浆十十料构造示意图系统基本构造体面层③找平层结层层防火层粘结层饰面层墙界面水泥剂十锚固件十托架岩棉带不燃用环氧密或聚氨酯或铝板2金属装饰保温板背面应设置隔气层和(或)透气构造;3EPS板为带有底衬(聚合物水泥砂浆+玻纤网布)的EPS板;金属装饰保温板挂板系统基本构造如表7.3.5-4:构造示意图系统基本构造①基层②找平层层层防火构造层粘结层饰面层水泥十EPS板或岩棉带不燃建筑用环氧密聚氨酯或铝板注:1金属装饰保温板背面应设置隔气层和(或)透气构造;2EPS板为带有底衬(聚合物水泥砂浆+玻纤网布)的EPS板;7.4.3预制外挂墙板接缝(图7.4.3-1、图7.4.3-2)应符合下列规3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密封构4宜避免接缝跨越防火分区;当接缝跨越防火分区时,接缝7.4.6预制外墙板的基本防水构造措施有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等7.4.7当卫生间及其他容易有积水的房间外墙采用外挂墙板时,防水构造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外挂墙板与楼板间有接缝时,接缝处应采用防水封堵措2外挂墙板内侧应设涂膜防水层,防水层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地面与墙体转角、交角处应做附加增强防每边宽不小于150mm。7.4.8预制外墙板面砖和石材等饰面材料可采用一次反打成型工艺,也可现场安装。涂料饰面外墙所涂料应采用装饰性强、耐久性好的产品,可工厂一次成型,也可现场施工。7.4.9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点支承连接。7.4.10支承外挂墙板的主体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节点连接件的锚固要求,当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宜采用机械锚固方法;2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能承受外挂墙板通过连接节点传递的荷载和作用;3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避免产生较大的扭转或竖向变形。7.4.11当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点支承连接时,连接节点的变形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节点应有适应外挂墙板制作与施工安装允许偏差的三2连接节点在墙板平面内应有适应主体结构在永久荷载、活荷载、风荷载、温度作用下变形的能力,在计算温度作用下的变形量时,应同时计人外挂墙板在温度作用下的变形值;3在地震设计状况下,连接节点在墙板平面内应有不小于主体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3倍的变形能力。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8.1一般规定8.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的设备与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在公共部位设置集中管井,竖向管线应相对集中布置,横向管线宜避免交叉,合理利用空间。8.1.2公共管线、阀门、设备、计量仪表、智能化配线箱等应设置在公共区域。8.1.3设备管线及各种接口宜采用标准化设计,集成装配化部品,满足装配式内装生产建造方式的施工及管理要求。8.1.4设备与管线宜采取与主体结构相分离的设计方式,宜在架空层、夹壁墙或吊顶内设置。8.1.5设备与管线的预留、预埋及安装应满足建筑、结构专业的相关要求,不宜在预制构件上后开槽、钻孔、打洞。8.1.6设备与管线穿墙体、楼板、屋面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隔热等措施。8.1.7在具有防火、防腐保护的钢结构上安装管道或设备支吊架时,应不影响钢结构的防火及防腐性能。8.1.8设备及管线设计应满足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性,且在维修更换时不影响结构主体的寿命和功能。8.1.9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建筑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规范及行政法规的8.2给排水工程8.2.1集成式厨房、卫生间应预留相应的给水、热水、排水管道接口,管道接口的型式和位置应便于检修。8.2.2给排水管线及点位应预留、预埋到位。设备及其管线和预留洞口设计宜做到构配件规格标准化和模数化。8.2.3装配式住宅宜采用不降板同层排水设计,当同层排水管道为降板敷设时,降板范围宜采取防水及积水排出措施。8.2.4敷设在吊顶、夹壁墙、地面架空层内的设备管线应采取防腐蚀、隔声减噪和防结露等措施。8.2.5给排水管道穿越预制构件时应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安装设备及管道时不应对内装隔墙、维护结构以及钢结构构件等造成破坏。8.2.6当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集热器、储水罐等应与主体结构、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设计,做好预留预埋。8.3暖通工程8.3.1进行居住建筑供暖设计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严寒和寒冷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及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T5034的有关规定。8.3.2供暖、空调管道及其它经过冷热处理的通风管道均应采取防结露和绝热措施,当其固定于梁柱等钢构件上时,应采用绝热支架。8.3.3供暖、通风及空调管道穿越防火墙或楼板时,其与预埋套管或预留洞口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封堵。8.3.4室内供暖系统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安装散热器的墙板构件应采取加强措施。8.3.5供暖、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的设备及管道系统宜结合建筑方案整体设计,并准确预留各接口位置;设备基础和构件应连接牢固,并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预留地脚螺栓孔洞。8.3.6供暖、空调的冷热水管道采用固定支座设于钢结构上时,应充分考虑管道热膨胀推力对钢结构的影响。8.3.7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中能效等级2级的规定值。8.3.8居住建筑的新风量应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并应充分利用自8.3.9厨房、卫生间的排风系统当采用竖向通风道时,应设置防火止回阀等设施,防止气体倒流;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处设置保温、避风、防雨和防止污染墙面的措施。8.3.10当通风机、空调室外机等运行振动较大的设备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钢结构上时,均应采取适当的隔振、减振措施。8.3.11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和室外机组的融霜水应有组织地排放,避免接触钢构件,引起腐蚀。8.3.12选用的空调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及《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6的规定,且宜优先选用能效等级高的节8.3.13燃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8.4.1电气竖向干线的管线宜集中敷设,应满足维修更换的需要。当竖向管道穿越预制构件或设备暗敷于预制构件时,应在预制构件中预留相应的沟、槽、孔洞或套管。8.4.2电气管线宜在预制构件中预留相应的底盒和线管。8.4.3在预制构件加工制作阶段,应将各专业、各工种所需要的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一并完成,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剔凿、切割。8.4.4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内的封闭式母线、电力电缆桥架、管线和线槽等敷设时应避免破坏钢结构主体的防火保护层。8.4.5管线和线槽穿越钢结构楼板及墙体时,应预留孔洞或套管,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做好防火封堵。8.4.6大跨度装配式钢结构楼板、屋面上安装的电气及智能化设备与装置应考虑设备荷载对钢结构体的影响,并与结构专业进行配合8.4.7钢结构体及金属保护管在未采取有效的防止涡流产生措施的情况下,应避免选用单芯电线或电力电缆。8.4.8电气系统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气和智能化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分离;2电气和智能化设备应采用模数化设计,在预制墙板、楼板中预制金属穿线管及接线盒,并应满足准确定位要求;3当大型灯具、桥架、母线、配电设备等安装在预制构件上时,应采用预留预埋件固定;4隔墙两侧的电气和智能化设备不应直接连通设置,管线连接处宜采用可弯曲的电气导管。8.4.9防雷及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雷引下线和共用接地装置应利用建筑及钢结构作为防雷接地装置。部(构)件连接部位应有永久性明显标记,预留防雷装置的端头应可靠连接;2接地端子应与建筑物本身的钢结构金属物连接;3电气及智能化机房应可靠接地,并与钢结构体做综合接地连接,接地方法及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4钢结构基础应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应设人工接地体。9.1一般规定9.1.1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内装修应协同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等各专业的要求,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多专业协同设计,并应统筹设计及后续各阶段的9.1.2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住宅内装修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按照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方法,满足多样化需求。9.1.3内装修设计应考虑建筑生命周期内使用功能可变性的需求,宜考虑满足多种场景下的使用需求。9.1.4内装修设计应明确内装部品部件和设备管线的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结构受力、抗震、安全防护、防火、防水、防静电、防滑、隔声、节能、环境保护、清洁卫生防疫、适老化、无障碍等方9.1.5内装修设计,应考虑不同部品的使用年限,做到连接合理,拆装方便,使用可靠。共用内装部品不宜设置在套内空间。9.2标准化设计与模数协调9.2.1装配式内装修应对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和部品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应提高标准化程度。9.2.2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遵循模数化的原则,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住宅宜符合《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445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式内装修宜与功能空间采用同一模数网格;宜采用分模数M/2模数网格;3构造节点和部品部件接口等宜采用分模数M/2、M/5、M/10。9.2.3装配式内装修部品部件的定位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来控制,且宜采用界面定位法。9.2.4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协调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和安装过程的尺寸并对建筑设计模数与部品部件生产制造之间的尺寸进行统9.2.5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可设置容错尺寸,合理调节生产、施工等环节的偏差。9.3集成设计与部品要求9.3.1装配式内装修应结合项目需求、建筑条件与成本要求等对隔墙与墙面系统、吊顶系统、楼地面系统、集成式厨房系统、集成式卫生间系统、收纳系统、内门窗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等进行集成设计,并满足以下要求:1内装系统的施工应与结构系统明确施工界面,内装部品、设备及管线应便于检修更换,且不影响建筑结构体的安全性;2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整体收纳应采用标准化内装部品,选型和安装应与建筑结构体一体化设计施工,采用局部结构降板进行同层排水时,应在设计之初结合项目的特征,合理确定降板的位3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内装系统与外围护系统的划分和接口。4内装设计应与结构系统和外围护系统相关构件的深化设计紧密配合,在设计阶段应明确构件的开洞尺寸及定位位置,并提前做好连接件的预留预埋,需考虑的预留预埋可参照表9.3.1。表9.3.1与内装系统配合的构件需考虑的预留预埋2)预留厨房排烟管出风口帽、厨房止回风口;5)预留给水管、同层排水横支管、同层排水坐便器的空洞等2)楼板应根据设计需要和定位预留排水管出口;3)预制楼板底部预埋热水器吊挂螺栓装置、预制楼板底部预埋中央空调主机吊挂螺栓装置等情况需要考虑预埋加固点9.3.2装配式内装修应按照设备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原则进行集成9.3.3集成设计应充分考虑装修基层、部品部件生产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宜采用可调节的构造或部件来消除各种偏差带来的影响。I隔墙与墙面系统9.3.4隔墙应选用非砌筑免抹灰的轻质墙体,可选用龙骨隔墙、条板隔墙或其它干式工法施工隔墙。9.3.5隔墙与墙面系统的构造应连接稳固、便于安装,并应与开关、插座、设备管线等的设计相协调;不同设备管线安装于隔墙/墙面系统时应采取必要的加固、隔声、减振或防火封堵措施。9.3.6装配式墙面和隔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墙的构造组成和厚度应根据受力、防火、隔声、空腔内设备管线的安装等方面的要求确定;2内隔墙板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其面层装饰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饰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隔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房间隔墙应采取相关措施,墙面板宜采用耐水饰面一体化集成板,门与板交界处、板缝之间应做防水处4墙面和隔墙应与结构系统有可靠连接,应耐冲击等性能要求,应在吊挂部位设置加强板或采取其他可靠加固措施;门窗洞口、墙体转角连接处等部位应进行加强处理;5内隔墙板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单板的平面外翘曲,对具有紧密承插接口的不得大于3mm,对具有其他接口的不得大于2mm;6板内可安置竖向电气管线和接线盒。条板隔墙不宜剔凿且7墙面和隔墙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满足不同功能房间的隔声要求。墙板接缝处应进行密封处理;8墙面和隔墙所用的墙板饰面应符合不同室内空间要求的功能及效果表达。墙面和隔墙宜采用饰面与基层一体化的解决方案。9.3.7内门窗应符合下列要求:1内门窗由套装门窗、集成门窗套、集成垭口组成;2内门窗洞口宜为1M的整数倍,各功能空间内门洞口的优先尺寸可按表9.3.7采用。优先尺寸起居室门洞口宽度厨房门洞口宽度卫生间门洞口宽度考虑无障碍设计的门洞口宽度3内门窗部品的选用应满足防火、隔声等性能要求,门窗部品收口部位宜采用工厂化门窗套。9.3.8吊顶系统可采用明龙骨、暗龙骨或无龙骨吊顶、软膜天花或其它干式工法施工的吊顶。9.3.9吊顶系统宜与新风、排风、给水、喷淋、烟感、灯具等设备和管线进行集成设计。可根据需求设置全屋吊顶或局部吊顶。9.3.10吊顶系统与设备管线应各自设置吊件,并满足荷载计算要9.3.11重量较大的灯具应安装楼板或承重结构构件上,不得直接安装在吊顶上,并应满足荷载计算要求。9.3.12吊顶系统内敷设设备管线时,应在管线密集和接口集中的位置设置检修口或设置可拆装吊顶。9.3.13吊顶系统与墙交接处,应设伸缩缝隙或收口线脚。III楼地面系统9.3.14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可采用架空楼地面、非架空干铺楼地面或其他干式工法施工的楼地面。9.3.15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应满足房间使用的承载、防水、防滑、高耐磨、抗污染、防静电等各项基本功能需求,放置重物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9.3.16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宜与地面采暖、电气、给排水、新风等系统的管线进行集成设计。9.3.17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且施工安装时不应破坏主体结构。9.3.18架空楼地面设计应在架空空间内分舱设置防水、防虫构造,并应采取防潮、防霉、易清扫、维护的措施。架空楼地面内敷设管线时,架空层高度应满足管线排布的需求,并应设置检修口或采用便于拆装的构造。9.3.19非架空干铺楼地面的面层和填充构造层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应平整。当采用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复合脆性面材地面时,应保证绝热层的强度。IV集成式厨房与集成式卫生间9.3.20建筑设计应协调结构、内装、设备等专业合理确定厨房的布局方案、设备管线敷设方式和路径、主体结构孔洞预留尺寸及管道井位置等。9.3.21集成式厨房的设计应包含厨房楼地面、吊顶、墙面以及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的设计,并应与内装修工程的其它系统进行协9.3.22集成式厨房的设计应遵循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合理布局,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方法进行精细化设计,并满足以下要求:1集成式厨房应与居住建筑套型设计紧密结合,在设计阶段即应进行产品选型,确定产品的型号和尺寸;2集成式厨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管线更新、维护的需求,并在相应的部位设置检修口或检修门;3集成式厨房墙面和吊顶应选用耐热和易清洁的材料,地面料应为燃烧性能A级的材料;4集成式厨房的吊柜、厨房电器等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如悬挂在轻质隔墙时,应采取加强措施;5集成式厨房管线应进行综合协同设计,竖向管线应集中设且便于查表和检修。9.3.23建筑设计应协调结构、内装、设备等专业共同确定集成式卫生间的布局方案、结构方案、设备管线敷设方式和路径、主体结构孔洞尺寸预留以及管道井位置等。9.3.24集成式卫生间的设计应包括卫生间楼地面、吊顶、墙面和与内装修工程的其它系统进行协同设计。9.3.25集成式卫生间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集成式卫生间应与居住建筑套型设计紧密结合,在套型设计阶段应进行产品选型,确定产品的型号和尺寸;2集成式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方式;当采取结构局部降板方式实现同层排水时,应结合排水方案及检修要求等因素确定降板区域;降板高度应根据防水底盘厚度、卫生器具布置方案、管道尺寸及敷设路径等因素确定。宜优先选用设计标准化系列化的整体卫3卫生间的给水排水、通风和电气等管道管线应在其预留空4应预留集成式卫生间的安装空间,应在与给水排水、电气等系统预留的接口连接处设置检修口;5集成式卫生间应保证防水性能。宜采用干式防水底盘;防水底盘的固定安装不应破坏结构防水层;防水底盘与壁板、壁板与壁板之间应有可靠连接,并保证水密性。V收纳系统9.3.26收纳系统应结合建筑功能空间需要进行布置,并按功能要求对收纳物品种类和数量进行设计。9.3.27收纳系统部品应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宜采用工厂生产的标准化部品。9.3.28收纳系统部品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房间功能分区满足防水、防潮、防腐、防蛀、防火的要求。9.3.29收纳系统的部品的外部尺寸应结合居住建筑使用要求合理10.1一般规定10.1.1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厂家应有固定的生产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应有深化设计运输安装一体化能力,应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及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10.1.2建筑部品部件应在工厂车间生产,生产过程及管理宜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生产工序宜形成流水作业。10.1.3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生产条件编制生产工艺方案,对构造复杂的部品或构件宜进行工艺性试验。10.1.4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前,应有经批准的构件深化设计图或产品设计图,设计深度应满足生产、运输和安装等技术要求。10.1.5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首批(件)产品加工应进行自检、互检、专检,产品经检验合格形成检验记录,方可进行批量生产;2首批(件)产品检验合格后,应对产品生产加工工序、特别是重要工序控制进行巡回检验;3产品生产加工完成后,应由专业检验人员根据图纸资料、施工单等对生产产品按批次进行检查,做好产品检验记录。并应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做好记录,同时应增加抽样检测样本数量4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图样及工艺技术要求的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等进行出厂检验,做好各项检查记录,签署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入库,无合格证产品不得入库。10.1.6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过程控制:1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烧烤油烟处理设施安装合同2篇
- 苏州市装修合同标准范本
- 衣服购销简单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二手房购买合同(标的:南京市秦淮区套商铺)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款项监管3篇
- 《高频功率放大器》课件
- 修理厂合作合同范本
- 施工应急救援预案样本(2篇)
- 挖掘机租赁合同范本版共4
- 2024年度个人装修工程材料采购合同3篇
- 急诊护理人文关怀标题课件
- 全市体育中考成绩分析报告
- 半髋关节翻修术护理查房课件
- 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分享
- 《思想者法罗丹》课件
- 中国古代广告的传播
- 浪潮君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介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施工方案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