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10内环境和神经调节考向五年考情考情分析内环境和神经调节2024年6月浙江卷第12、16题2024年1月浙江卷第7、18题2023年6月浙江卷第20题2022年6月浙江卷第24题2022年1月浙江卷第11题2021年6月浙江卷第12题2021年1月浙江卷第23题2020年7月浙江卷第16、20题2020年1月浙江卷第15题单纯的内环境知识考查的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是作为题目的部分进行考查;神经调节模块更加注重对真实情景的分析,分析在情景发生过程中人体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信息分析和获取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1、(2024年6月浙江卷)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存在于淋巴 B.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C.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答案】D【解析】〖祥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详析】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024年6月浙江卷)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答案】A【解析】〖祥解〗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详析】AB、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CD、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D错误。故选A。3、(2024年1月浙江卷)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答案】A【解析】〖祥解〗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析】A、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B、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C、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D、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故选A。4、(2024年1月浙江卷)坐骨神经可以支配包括腓肠肌在内的多块骨骼肌。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II、III两处,如图甲。在坐骨神经I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其中h1>h2,t1<t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₁和h₂反映II处和III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答案】A【解析】〖祥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详析】A、坐骨神经包含很多条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兴奋,电位可以叠加,可以反映出指针的偏向程度,但是不完全和神经纤维的数量有关,指针偏向幅度还和传导速度有关,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有快有慢,兴奋传导到t3的时候,可能部分神经纤维的兴奋还没传到,没有到达叠加的最大值,也会导致指针的转向幅度减小,A错误;B、Ⅱ处的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动作电位分值h1>h2,B正确;C、t1、t3表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C正确;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II处和III处兴奋间隔越长,即t2的时间越长,D正确。故选A。5、(2023年6月浙江卷)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答案】B【解析】〖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BC、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D、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故选B。6、(2022年6月浙江卷)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A【解析】〖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析】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A。7、(2022年1月浙江卷)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答案】D【解析】〖祥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析】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向传导,A正确;B、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故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C、突触后膜去极化,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若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D错误。故选D。8、(2021年6月浙江卷)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答案】D【解析】〖祥解〗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三部分。其基本结构如下:。【详析】A、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少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A错误;B、神经元的轴突外周有髓鞘,树突外周无髓鞘,B错误;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不完全相同,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会实现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可以沿轴突传送出去,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通过神经递质传送给效应器,D正确。故选D。9、(2021年1月浙江卷)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 B.+、+、+、+C.-、+、-、+ D.+、-、+、-【答案】A【解析】〖祥解〗提取题干信息可知: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详析】由分析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正确,故选A。10、(2020年7月浙江卷)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解析】〖祥解〗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1.白洛嘉区: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功能: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①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②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③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2.韦尼克区: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3.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4.中央后回:大脑皮层的体觉区。【详析】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

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

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

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

故选A。11、(2020年7月浙江卷)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答案】B【解析】〖祥解〗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详析】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

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

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选B。12、(2020年1月浙江卷)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C【解析】〖祥解〗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详析】A、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B、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B错误;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突触,C正确;D、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故选C。选择题1.(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大量增多引起的,可发生于局部,如肺水肿、脑水肿、下肢水肿等。临床上抢救脑部水肿患者时,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溶液,使组织脱水从而初步消除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淋巴管堵塞易导致组织水肿 B.静脉注射后,甘露醇首先进入的体液为血浆C.相对人体内环境;注射的甘露醇为低渗溶液 D.甘露醇可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答案】C〖祥解〗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详析】A、因为组织液可以流向淋巴,如果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流不过去,会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静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血浆,B正确;C、甘露醇进入体内后可使组织脱水从而初步消除水肿,说明其能直接提高血浆渗透压,故应该是高渗溶液,C错误;D、注射的甘露醇为高渗溶液,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从而初步消除水肿,D正确。故选C。2.(2024·浙江·模拟预测)将人血液样品放置在一个添加了抗凝剂的试管中,经离心后试管上层为一种淡黄色液体。下列关于该淡黄色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冲对的存在使其pH略偏碱性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一般要添加该液体C.其渗透压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决定D.是血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A〖祥解〗题意分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的是红细胞,中间很薄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详析】A、淡黄色液体是血浆,血浆中含有缓冲酸碱度变化的物质,使其pH略偏碱性,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一般要添加动物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动物细胞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而题中的该液体使血浆,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C错误;D、血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血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3.(2024·浙江·二模)2024年浙江省高考体检工作近日在各地陆续展开,血检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一些物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B.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各种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中可检测到葡萄糖、血浆蛋白、呼吸酶等内环境成分D.内环境的稳态是在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答案】A〖祥解〗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指的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水、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抗体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在维持内环境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包括内环境中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相对稳定,以及内环境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B错误;C、血浆中可检测到葡萄糖、血浆蛋白等内环境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和协调统一来实现的,这种稳态的维持对于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D错误。故选A。4.(2024·浙江温州·二模)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C.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答案】B〖祥解〗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阴阳自和”是指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A正确;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稳定不变,B错误;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C正确;D、内环境稳态受到环境因素等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D正确。故选B。5.(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为探究从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出的厚朴酚对小鼠神经元兴奋性修复的作用,科研人员用厚朴酚对认知障碍模型鼠进行治疗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空白组(正常鼠)的静息电位是指外侧比内侧低-66mVB.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外Na+浓度差较低C.厚朴酚处理模型鼠可加快神经元Na+通道的开放速度D.厚朴酚可通过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提高神经元的敏感性【答案】C〖祥解〗(1)静息时,K离子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从图可知模型组鼠静息电位增大而动作电位减小;厚朴酚组与模型组相比静息电位减小而动作电位有所增大。【详析】A、由于神经元静息时是内负外正的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将膜外侧作为参照,定义为0mV,所以空白组(正常鼠)神经细胞外侧比内侧低-66mV,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鼠的动作电位幅度低于正常鼠,这通常与钠离子内流减少有关,进一步推测可知模型鼠神经元内外Na+浓度差较低,B正确;C、从图中没有信息表明产生动作电位时间缩小,所以厚朴酚处理模型鼠可加快神经元Na+通道的开放速度的结论不可信,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厚朴酚处理后,模型鼠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而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幅度增加,这说明厚朴酚可通过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提高神经元的敏感性,D正确。故选C。6.(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棕色脂肪细胞(BAT)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产热和能量消耗。研究发现,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产生兴奋,兴奋经下丘脑的交感神经作用于BAT,使BAT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降低,但红光没有该效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BAT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 B.ipRGC有接收蓝光和红光的受体C.在蓝光刺激下,ipRGC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蓝光刺激ipRGC引发BAT的代谢变化不属于反射【答案】C〖祥解〗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蓝光刺激会导致BAT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明显降低,而BAT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产热和能量消耗,由此可见,蓝光刺激ipRGC,最终会使BAT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作用于BAT的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BAT上的受体结合,使BAT处于抑制状态,A错误;B、蓝光可引起ipRGC兴奋,但红光不具有该作用,说明ipRGC上有接收蓝光的受体,但该受体不能接收红光,B错误;C、题干信息: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产生兴奋,可见在蓝光刺激下,ipRGC产生兴奋,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D、蓝光刺激ipRGC引发BAT的代谢变化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7.(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随距离延长,幅度减弱),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运动神经元轴突产生动作电位。图1中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同时刺激多个感觉神经元,则会激起一个足够大的EPSP。图2中①为动作电位,②③为EPS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B.加大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的强度,电极记录到的EPSP不变C.EPSP的大小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的影响D.EPSP传导到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会引发效应器兴奋【答案】D〖祥解〗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析】A、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A正确;B、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只有当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动作电位,此时在加大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的强度,电极记录到的EPSP不变,B正确;C、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因此EPSP的大小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的影响,C正确;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只是效应器的一部分,且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运动神经元轴突产生动作电位,因此EPSP传导到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不一定会引发效应器兴奋,D错误。故选D。8.(2024·浙江·三模)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元损伤性疾病。为研究ALS患者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及双氧善黄素(DMC)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将健康人和ALS患者的神经元置于含120mmol/LNaCl、3mmol/LKCl的溶液中进行了相关实验(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神经元外溶液中的KCl浓度增至50mmol/L,则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B.一定范围内,神经纤维的阈电位绝对值越大,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刺激强度越大C.ALS患者因阙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神经元轴突过度兴奋,引起神经元损伤D.DMC通过降低阈电位的绝对值,降低了神经元轴突兴奋性,从而保护神经元【答案】B〖祥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钾离子浓度会影响静息电位,而动作电位受到钠离子浓度的影响。【详析】A、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若将神经元外溶液中的KCl浓度增至50mmol/L,则外流的钾离子量减少,则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A正确;B、阈电位是指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负值)时,会引发特殊类型的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为负值,因此一定范围内,神经纤维的阈电位绝对值越大,则两者之间的差值越小,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就越小,B错误;C、结合图示可知,ALS患者阈电位绝对值大于健康人,由此可推测ALS患者因阈电位绝对值增大,增强了神经元轴突兴奋性,引起神经元不可逆的损伤,C正确;D、结合图示结果可知,DMC通过降低阈电位的绝对值,降低了神经元轴突兴奋性,从而保护神经元,故DMC可成为治疗ALS疾病的药物,D正确。故选B。9.(2024·浙江·模拟预测)阳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运形成的电流称为内向电流,而由膜内向膜外转运则形成外向电流。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记录到的一次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如下图所示。给该神经纤维施加河豚毒素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内向电流全部消失;当施加四乙胺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外向电流完全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形成内向电流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河豚毒素和四乙胺最有可能是特异性阻断K+通道和Na+通道C.枪乌贼通过神经纤维上信号的双向传导适应环境中的刺激D.图中a点后随着Na+的易化扩散导致电流变化进一步加大【答案】A〖祥解〗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由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详析】A、突触前膜形成内向电流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不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B、内向电流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当给神经纤维施加河豚毒素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内向电流全部消失,由此说明河豚毒素可特异性阻断Na+通道,外向电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当施加四乙胺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外向电流完全消失,由此说明四乙胺可特异性阻断K+通道,B错误;C、枪乌贼通过神经纤维上信号的单向传导适应环境中的刺激,C错误;D、图中a点后,形成外向电流,主要是膜对K+有通透性,所以图中a点后随着K+的协助扩散导致电流变化进一步加大,D错误。故选A。10.(2024·浙江·模拟预测)正常情况下狗的心率平均为90次/分。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其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对两个实验组的正常狗进行了心率测定,发现仅阻断A神经时心率达到180次/分;仅阻断B神经时心率达到70次/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A神经对心率的作用更强烈B.刺激A、B两种神经可引发心脏的反射性跳动C.同时抑制A、B神经的活动,可能导致心率失常D.A神经有减缓心率的作用,B神经有促进心率的作用【答案】B〖祥解〗分析题意: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A神经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A神经能抑制心脏跳动;阻断B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B神经能促进心脏跳动。【详析】A、正常情况下狗心脏的心率是90次/分,仅阻断A神经后心率提高到180次/分,当仅阻断B神经后心率降低到70次/分,由此可以判断A神经对心率的作用更强烈,A正确;B、刺激A、B两种神经,该过程没有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等,没有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C、A、B神经能够共同调节心率,同时抑制A、B神经的活动,可能导致心率失常,C正确;D、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A神经后,心率显著加快,说明A神经能减缓心脏跳动;阻断B神经后,心率减慢,说明B神经能促进心率,D正确。故选B。11.(2024·浙江绍兴·模拟预测)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形成的Ca2+电流将膜内的负电荷消除,才能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下图为某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以及Ca2+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主要由Na+外流和K+内流导致B.该兴奋传递至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若内环境中Ca2+浓度降低将导致神经兴奋性降低D.Ca2+电流可传导至突触后膜,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C〖祥解〗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形成的主要原因为K+外流;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主要原因为Na+内流。【详析】A、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形成的Ca2+电流将膜内的负电荷消除,可知Ca2+参与突触前膜膜电位变化,A错误;B、由图可知,该兴奋传递至突触后膜时,膜内电位的峰值仍为负值,故膜两侧电位仍为外正内负,B错误;C、由题干可知,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形成的Ca2+电流将膜内的负电荷消除,可知Ca2+内流为协助扩散,若降低内环境Ca2+浓度,内外膜浓度差下降,膜内负电荷消除的效率下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可知会导致兴奋性降低,C正确;D、结合题干可知Ca2+参与的是突触前膜膜电位的变化而非突触后膜,故Ca2+电流无法传导至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12.(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神经细胞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浓度高于细胞溶胶的乙酰胆碱浓度,其转运机制如图所示。若将突触小泡离体培养在与神经元细胞溶胶成分相似的培养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中的蛋白质都与选择透过性有关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与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C.适当增加培养液pH,可提高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D.加药物增加膜对H+通透性,可提高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答案】C〖祥解〗由题干可知,突触小泡外的乙酰胆碱浓度低于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即乙酰胆碱逆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小泡,又需要膜蛋白A运输,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能量,所以乙酰胆碱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小泡。【详析】A、生物膜中的蛋白质种类较多,具有多种功能,不都与选择透过性有关,如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错误;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转运蛋白和磷脂均有关,B错误;C、适当增加培养液pH,突触小泡外的H+浓度降低,突触小泡内外氢离子浓度增大,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增加,所以对乙酰胆碱的摄取速率增加,C正确;D、加药物增加膜对H+通透性,突触小泡进出的H+相同,所以突触小泡内的H+浓度不变,所以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不变,D错误。故选C。13.(2024·浙江·模拟预测)引发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阈下刺激只能产生不能传导的小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阈下刺激不能引起Na+通道开放B.阈强度刺激可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C.阈上刺激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D.刺激强度越大,质膜上Na+通道开放数量越多【答案】B〖祥解〗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析】A、阈下强度刺激能引起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也会发生改变,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B、阈强度刺激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B正确;C、阈刺激或连续的阈下刺激也可以使神经细胞达到阈电位,C错误;D、刺激强度增大到一定量,质膜上处于开放状态的Na+通道数可能保持不变,D错误。故选B。14.(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神经纤维上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反复包裹的髓鞘,长约为1~2mm,髓鞘是绝缘的,只有在两段髓鞘之间的郎飞结是存在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使兴奋只能发生在郎飞结处。某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其中A~E为不等距的郎飞结区域,如图所示,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发生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C.神经纤维的C处钠离子内流,处于反极化状态D.髓鞘提高了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度,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的能量消耗【答案】C〖祥解〗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详析】A、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则神经纤维的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A正确;B、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由于发生兴奋的B处郎飞结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与相邻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会产生局部电流,B正确;C、据图和题干信息分析可知,B处郎飞结处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的峰值电位,此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因此神经纤维的C处没有钠离子内流,C错误;D、髓鞘是绝缘的,只有郎飞结处存在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故髓鞘的存在可提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的能量消耗,D正确。故选C。15.(2024·浙江·三模)用微电极刺激(适宜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某神经元的轴突膜(如下图),同时检测并记录位置①和位置②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测量①处动作电位时,电位计的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细胞的膜内、膜外B.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C.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兴奋由①传到②的过程中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D〖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析】A、测量①处动作电位时,电位计的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细胞的膜内、膜外,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B、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大量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大量内流,B正确;C、位置①和②均位于刺激点的同一侧,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正确;D、兴奋由①传到②的过程中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错误。故选D。16.(2024·浙江·模拟预测)身体的绝大多数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可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运动神经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都是相反的,如对肾上腺髓质分泌影响不同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D.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中枢不完全相同【答案】B〖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为控制内脏的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但是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只受交感神经控制,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的调控,C正确;D、支配交感神经的中枢大多在脊髓,副交感神经的中枢大多在脑干,因此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17.(2024·浙江杭州·模拟预测)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位于左右半球的中央后回B.小脑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C.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C〖祥解〗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析】A、大脑皮层上的运动区位于左右半球的中央前回,A错误;B、脑干是许多重要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B错误;C、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又能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C正确;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仍能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C。18.(2024·浙江·三模)在正常生理溶液中,测得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动作电位峰值为+35mV。实验小组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理溶液中,随处理时间变化,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峰值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将微电极接在坐骨神经纤维膜同侧可测得图示实验结果C.河豚毒素可能和坐骨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运输受阻D.人误食河豚毒素后可能会引发肌无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弱【答案】C〖祥解〗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之为动作电位。【详析】A、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会变小,A错误;B、要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必须将微电极一侧接在外侧,一极接在内侧,B错误;C、由图可知,中毒后,随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减小,河豚毒素可能和坐骨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运输受阻,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随着时间延长,动作电位峰值逐渐下降,说明肌肉兴奋性逐渐减弱,中毒症状逐渐增强,因此人误食河豚毒素后可能会引发肌无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D错误。故选C。19.(2024·浙江·三模)经研究,人体内的镁离子可抑制神经系统肌肉接点处释放乙酰胆碱,也可作用于周围血管系统,使血管扩张等。下列有关镁离子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挥降血压作用 B.可缓解肌肉痉挛作用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D〖祥解〗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详析】A、分析题意,镁离子可作用于周围血管系统,使血管扩张等,由此可知,镁离子能发挥降血压作用,A正确;B、分析题意,人体内的镁离子可抑制神经系统肌肉接点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由此可知,镁离子可缓解肌肉痉挛作用,B正确;CD、分析题意,镁离子可以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但不能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D错误。故选D。20.(2024·浙江·三模)咖啡是现代社会备受欢迎的日常饮品,因其富含咖啡因而具有提神的作用。研究发现觉醒神经兴奋维持是人保持清醒状态的前提,腺苷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觉醒神经的兴奋性,咖啡因能阻断腺苷与相应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提神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后,打开Na+通道B.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结合后,打开Na+通道C.咖啡因可以持续与受体结合发挥提神作用D.剧烈运动后出现困意可能与ATP消耗过多有关【答案】D〖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由题干可知,腺苷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的是觉醒神经不兴奋,因此打开的不是钠离子通道,而可能是氯离子通道,A错误;B、咖啡因与腺苷竞争受体,使腺苷无法发挥作用,从而起到提神的作用,B错误;C、咖啡因作用的发挥需要与腺苷受体结合,因此腺苷受体数量与咖啡因的作用有关。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具有时效性,因为咖啡因会被酶分解。同时,从常识上讲,咖啡不能提供长时间提神作用,C错误;D、由图可知,腺苷是由ATP分解后形成的,剧烈运动会短时消耗大量的ATP,产生大量的腺苷,引发困意,D正确。故选D。(2024·浙江·模拟预测)阅读以下关于恶心、呕吐防御反应的神经机制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研究者初步揭示了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机体恶心、呕吐等防御反应的神经机制。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樱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小鼠肠道上皮中存在着一类肠道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这种细胞合成了占机体90%的5-羟色胺(5-HT)。研究者推测,肠嗜铬细胞可能是在恶心、呕吐反应中帮助大脑感知病原入侵的“情报员”。敲除小鼠肠嗜铬细胞中合成5-HT的关键酶基因后,发现小鼠对含毒素饮料的恶心、呕吐反应大大下降,对相应味道饮料的回避反应也会消失。下图中,在肠嗜铬细胞周围分布着具有5-HT受体的迷走神经元末梢,5-HT诱发了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而切断相关迷走神经,可以显著缓解注射肠毒素小鼠的恶心、呕吐反应。接收迷走神经传入的是脑干DVC区,抑制DVC神经元活动也可以缓解注射肠毒素小鼠的恶心、呕吐反应。DVC区的有关神经元传递信息到邻近的LPB区和rVRG区,特异性激活或抑制DVC-rVRG环路,将分别诱发或抑制小鼠呕吐现象;特异性激活或抑制DVC-LPB环路,则分别诱发或抑制小鼠“恶心”样行为。化疗药物会使癌症患者产生强烈的恶心、呕吐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研究者发现化疗药物也会激活相同的神经通路。这项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恶心和呕吐的神经机制,有助于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发止吐药物。

21.小鼠出现“恶心”样行为的机制是:肠毒素进入消化道→______(选填下列事件前的字母并排序)→“恶心”样行为(

)a、迷走神经将信息传递到DVC区b、控制肠道平滑肌收缩的神经被激活c、肠嗜铬细胞释放5-HT增加

d、激活DVC-rVRG环路e、抑制DVC-rVRG环路f、激活DVC-LPB环路g、抑制DVC-LPB环路A.c→a→f B.b→a→f C.c→a→g D.c→a→d22.依据本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小鼠的脑干DVC区也存在合成5-HT的关键酶基因B.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恶心”样行为的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C.以抑制肠嗜铬细胞合成释放5-HT或特异性阻断5-HT作用为出发点,可以设计止吐药物D.小鼠摄入含毒素的饮料后,rVRG区细胞的兴奋主要由交感神经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导致呕吐现象【答案】21.A22.D〖祥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1.依据文中信息可知,小鼠出现“恶心”样行为的机制是:肠毒素进入消化道→c、肠嗜铬细胞释放5-HT增加→a、迷走神经将信息传递到DVC区→f、激活DVC-LPB环路→“恶心”样行为。故选A。22.A、在小鼠的脑干DVC区也存在合成5-HT的关键酶基因,只是不表达而已,A正确;B、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恶心”样行为的过程中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故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B正确;C、只要阻断了反射弧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就可以防止呕吐,因此以抑制肠嗜铬细胞合成释放5-HT或特异性阻断5-HT作用为出发点,可以设计止吐药物,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系统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系统活动增强,则小鼠摄入含毒素的饮料后,rVRG区细胞的兴奋主要由非交感神经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导致呕吐现象,D错误。故选D。23.(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研究发现,海马突触中一氧化氮(NO)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若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则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下图是NO作用的主要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I作用下会使神经细胞线粒体出现供能障碍B.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向后膜传递C.据图判断,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的NO运输途径是IIID.通过途径II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答案】B〖祥解〗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详析】A、途径I作用于线粒体起到抑制作用,所以途径I作用下会使神经细胞线粒体出现供能障碍,A正确;B、据图可知,递质也能从突触后膜向前膜传递,B错误;C、途径Ⅲ表示NO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因此途径Ⅲ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C正确;D、途径Ⅱ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D正确。故选B。24.(2024·浙江金华·二模)椎间盘是个软骨垫子,在骨头之间起到缓冲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是由于椎间盘受压后,外围的纤维环破裂,内部髓核溢出,压迫腰部神经根而导致的腰部及下肢麻木、疼痛,下肢行动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髓核突出压迫到了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图中纤维环不是由上下纵行的神经纤维构成C.腰椎间盘突出会减弱大脑皮层对下肢运动的调控D.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会导致四肢抖动、强哭强笑等异常行为【答案】D〖祥解〗神经根是指周围神经与脑或脊髓的连接部,是人体各种反射调节必须要经过的部位,神经根中包含有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疼痛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感到腰疼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详析】A、神经根中包含有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髓核突出压迫到了神经根即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A正确;B、图中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组成,B正确;C、据题意可知,由于椎间盘受压后,外围的纤维环破裂,内部髓核溢出,压迫腰部神经根而导致的腰部及下肢麻木、疼痛,下肢行动受影响,故腰椎间盘突出会减弱大脑皮层对下肢运动的调控,C正确;D、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腰部及下肢麻木、疼痛,下肢行动受影响,D错误。故选D。25.(2024·浙江金华·二模)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通过节食和运动减肥瘦身100斤。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B.运动时,产生的CO2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减肥时,下丘脑参与调节躯体运动控制躯体协调和平衡D.减肥时,过度节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功能: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会被抑制,A正确;B、运动时,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B正确;C、小脑参与调节躯体运动控制躯体协调和平衡,C错误;D、减肥时,过度节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的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26.(2024·浙江·二模)长时程增强(LTP)是指高频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长时间兴奋性增强的现象。为研究LTP的产生条件,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单一刺激a1或a2轴突均会引起神经元b兴奋但不会产生L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甲组高频刺激a1;乙组先注射离子后进行单一刺激;丙组同时进行刺激A.单一刺激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B.仅高频刺激会引起同一突触后神经元上其他突触的LTP现象C.当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时,单一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LTPD.丙组中a2对应突触产生LTP是因为高频刺激a1使b去极化【答案】B〖祥解〗图甲,高频刺激a1可使突触后神经元的LTP现象;图乙,先注射离子后进行单一刺激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LTP现象;图丙,推测a2对应突触产生LTP是因为高频刺激a1使b去极化。【详析】A、由题意可知,单一刺激a1或a2轴突均会引起神经元b兴奋,说明单一刺激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A正确;BC、由图乙可知,先注射离子后进行单一刺激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上其他突触的LTP现象,B错误,C正确;D、已知单一刺激a1或a2轴突均会引起神经元b兴奋但不会产生LTP,丙组中a2对应突触产生LTP是因为高频刺激a1使b去极化,D正确。故选B。27.(2024·浙江绍兴·二模)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过程如下图,其过程依次是①轴突的动作电位(AP)传至末梢;②轴突末梢Ca2+内流;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④ACh与突触后膜上N型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钠通道开放,Na+内流:⑤突触后膜产生小电位(EPP),与周围的肌膜形成了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⑥当突触后膜局部电流达到一定大小时,将刺激周围肌膜发生动作电位(A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B.EPP大小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ACh的量有关C.肌膜AP与突触前膜AP的大小相同,体现了不衰减性D.乙酰胆碱酯酶是突触后膜发生EPP所必需的【答案】B〖祥解〗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析】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B、EPP大小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ACh的量有关,当释放的ACh的量足够大时,就会使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充分结合,进而引起更多的Na+内流,影响EPP的大小,B正确;C、突触前膜AP位于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具有不衰减性,肌膜AP的大小与神经递质释放的量有关,所以与突触前膜AP不一定相同,C错误;D、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ACh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除了可以被酶所分解外,还可以被回收,所以乙酰胆碱酯酶并不是突触后膜发生EPP所必需的,D错误。故选B。28.(2024·浙江杭州·二模)河豚毒素(TTX)和四乙胺(TEA)均能影响动作电位过程中的离子运动。为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将枪乌贼神经纤维分别处理,并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内向电流的产生原因是K+大量涌入神经纤维膜内所致B.对照组外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TTX可能阻断了神经纤维膜上的Na+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D.TEA处理后,可导致神经纤维完成一次动作电位的时间加快【答案】C〖祥解〗内向电流:当带正电荷的离子由膜外流入膜内时,形成内向电流。如Na+内流,这使得膜去极化,即膜电位向0电位靠近。外向电流:当膜内正电荷的离子流出膜外时,或者膜外带负电荷的离子内流形成外向电流,外向电流会使得膜复极化或超极化,即膜电位远离0电位。【详析】A、对照组内向电流的产生原因是Na+大量涌入神经纤维膜内所致,A错误;B、对照组外向电流结束后,即恢复静息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B错误;C、根据图示信息,TTX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阻断了内向电流的发生,根据内向电流的发生机制,可能是阻断了神经纤维膜上的Na+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C正确;D、根据图示信息,TEX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阻断了外向电流的发生,根据外向电流的发生机制,可能是阻断了K+外流,进而影响静息电位的恢复,可导致神经纤维完成一次动作电位的时间延长,D错误。故选C。29.(2024·浙江嘉兴·二模)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存在如图所示的调节机制。GABA与受体结合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应是(

)A.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突触后膜抑制 B.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突触后膜兴奋C.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突触后膜抑制 D.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突触后膜兴奋【答案】A〖祥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析】由图可知,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内流,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更难兴奋,所以使突触后膜受抑制,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2024·浙江衢州·模拟预测)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引起兴奋。Ca2+内流也与动作电位产生有关,Ca2+与Na+竞争通道蛋白,且细胞内Ca2+浓度远小于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阈电位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差值越大,越容易兴奋B.血Ca2+浓度过高导致肌无力,与Ca2+与Na+竞争通道蛋白有关C.增大细胞外Na+浓度,可降低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D.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比外侧高【答案】B〖祥解〗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详析】A、神经元的阈电位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差值越大,Na+需要内流的更多,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差值越大,越不容易兴奋,A错误;B、血液中Ca2+浓度升高,与Na+竞争通道蛋白,导致Na+内流减少,所以Ca2+浓度过高会导致肌无力,B正确;C、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与细胞外Na+浓度无关,C错误;D、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比外侧低,D错误。故选B。专题10内环境和神经调节考向五年考情考情分析内环境和神经调节2024年6月浙江卷第12、16题2024年1月浙江卷第7、18题2023年6月浙江卷第20题2022年6月浙江卷第24题2022年1月浙江卷第11题2021年6月浙江卷第12题2021年1月浙江卷第23题2020年7月浙江卷第16、20题2020年1月浙江卷第15题单纯的内环境知识考查的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是作为题目的部分进行考查;神经调节模块更加注重对真实情景的分析,分析在情景发生过程中人体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信息分析和获取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1、(2024年6月浙江卷)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存在于淋巴 B.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C.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答案】D【解析】〖祥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详析】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024年6月浙江卷)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答案】A【解析】〖祥解〗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详析】AB、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CD、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D错误。故选A。3、(2024年1月浙江卷)某快递小哥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勇救落水者时,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物质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C.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答案】A【解析】〖祥解〗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析】A、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B、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B错误;C、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可支配血管,使其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机体散热,C错误;D、寒冷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D错误。故选A。4、(2024年1月浙江卷)坐骨神经可以支配包括腓肠肌在内的多块骨骼肌。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II、III两处,如图甲。在坐骨神经I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其中h1>h2,t1<t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₁和h₂反映II处和III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答案】A【解析】〖祥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详析】A、坐骨神经包含很多条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兴奋,电位可以叠加,可以反映出指针的偏向程度,但是不完全和神经纤维的数量有关,指针偏向幅度还和传导速度有关,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有快有慢,兴奋传导到t3的时候,可能部分神经纤维的兴奋还没传到,没有到达叠加的最大值,也会导致指针的转向幅度减小,A错误;B、Ⅱ处的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动作电位分值h1>h2,B正确;C、t1、t3表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C正确;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II处和III处兴奋间隔越长,即t2的时间越长,D正确。故选A。5、(2023年6月浙江卷)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答案】B【解析】〖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据图可知,突触a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增大,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突触b释放的递质使突触后膜上膜电位减小,推测可能是递质导致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大量内流,A错误;BC、图中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Na+或Ca2+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K+外流或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C错误;D、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值不再增大,推测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PSP1、PSP2幅值不变,D错误。故选B。6、(2022年6月浙江卷)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A【解析】〖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析】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