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孔子的“博学”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人性本来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而有所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差别。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之所以重“学”,是因为学可以去弊。《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品德之所以产生了六种弊端,原因在于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去除各种鄙陋无知,因受蒙蔽而做事盲目,学则可以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辨别、分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葆有自身的德性。由此,“去弊成德”是孔子倡“博学”的目的所在。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孔子更加强调“好学”“乐学”。“好学”“乐学”是“博学”的前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求学的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学内容上,主张知识的积累和拓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础上,主张“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并将其拓展为“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孟子则不同,主张“约学”,认为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孟子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治学、求学就是求得失去的良善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心本有的,但这四心也只是端倪而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人应该将治学功夫用于求放心之上。然而“耳目之官不思,而弊于物”(《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摘编自祖国华《为学:先秦儒家的德性圆满之道》)材料二:博学和自我反省的关系,同时涉及更广义上的学与思。前面提到的思虑、个体的反省等等,都属广义上的思。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从逻辑上说,这里需要区分广义上的学和狭义上的学。广义上的“学”包括学和思两个方面,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广义上的“学”。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无所知,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摘编自杨国荣《荀子的修身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博学”的治学主张要求多听、多看,掌握广博的知识,该思想源自其人性论观点。B.求学的人只有在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才能不断地勤奋努力。C.孔子的“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上,而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D.从逻辑上说,“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博学”和“自我反省”都属于广义上的“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句话表明了后天的习染会让人和人之间产生差别这一观点。B.为了证明孔子重“学”的原因,材料一引用了《论语·阳货》中孔子与仲由的一段对话。C.孟子的“约学”主张与其人性本善的观点密不可分,他认为学习就是保养并扩充人的善端。D.荀子认为创造性思考需要了解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B.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C.“(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王粲《英雄记钞》)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梳理荀子有关学与思关系的看法。5.先秦儒家的为学思想对当下的青少年学习有哪些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C2.D3.C4.①“思”以“学”为基础,“思”离不开“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也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②“学”也离不开“思”。荀子认为仅仅停留在“学”之上,没有“思”,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么也只是被前人的知识困住。5.①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主张“除恶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强调“思辨”:荀子认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其学习内容多是继承、积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文明而有所得”“在‘诗’‘礼’‘乐’……‘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四个方面”可知,学习的内容并不止“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和文明”。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如果一无所知,学习本身就没有新意”错,原文是“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并未提及学习行为本身是否有新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主要阐述了孟子的“约学”主张,即“学习只要提纲挈领,掌握要旨即可”。C.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人认真精读,而诸葛亮从总体上把握书本的大致内容,诸葛亮的读书方法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A.孔子的意思是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体现的是孔子的“博学”主张。B.孔子的意思是让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体现其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这是孔子的“博学”主张。D.表达的是孔子对“学与思”的关系的思考。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荀子肯定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从学和思的关系来看,这里涉及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和个体的创造性思考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无所知……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在这一意义上,‘思’以‘学’为基础”“另一个方面,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之上,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就只是囿于前人之知。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这一看法与前面提到的博学和自我反省之间的关联相互呼应”可知,“思”以“学”为基础,“思”离不开“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掌握了前人已有的知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往前走一步;创造性思想成果的形成也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把握之上。②根据“关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荀子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如果从无出发,所提出来的看法可能只是重复已有的,不会有什么新的意义”可知,“学”也离不开“思”。荀子认为仅仅停留在“学”之上,没有“思”,对整个认识没有新的推进,那么也只是被前人的知识困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在孔子看来,通过‘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可知,提倡“博学”:孔子认为,广泛地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要广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根据“孟子的‘约学’思想源自其人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认为学习就是对人之善端的存养,应该向内求,而不必向外学更多的知识。所以孟子‘约学’的过程就是保养人之善端并扩而充之的过程,从逻辑上包含‘求放心’‘由博返约’‘深适自得’三个过程”“人的本心是善的,由于人追求耳目之欲,压抑了本心,丧失了良心。求得丧失的良心更要养心,克制、减少欲望。‘求放心’的过程就是‘除恶养善’的过程,需要人内心中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时刻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可知,主张“除恶养善”:孟子认为人心本善,只是由于追求耳目之欲而丧失了本心,因此,需要“求放心”,即找回失去的本心。这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审视和判断能力,不因外物的迷惑而盲目纵欲。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是,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③根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从早到晚,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的学习过程更有收获。学离不开“思”,学与思无法相分”“荀子提到‘思’不能离开‘学’,主要是肯定创造性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积累的掌握之上”可知,强调“思辨”:荀子认为,学习不能离开思考,思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启示他们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知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高的海浪布卢姆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一点空余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的吧台也总是满满的。我们周末也要工作。亚历克斯是进口商,他的第六感觉非常好,知道什么东西会好卖。我做服装生意,我的高质量连锁店很出名,我常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有时我还得接待要我为她们设计这样或那样裙子的女人。我常对她们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我乐意听,但我不会听别人发号施令,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只设计婚纱。我的要价也许是全国最高的,只有付得起高价的人才能进入茜茜商店。很多女人只能站在外面看橱窗里的展品,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买一件这样的作品。姑娘们,做梦去吧!我的每一个连锁店的大门上方贴的是店主的名字:罗尼特、西蒙尼、舍利、欧法等等。名字下方是不同的字母,茜茜一店、茜茜二店、茜茜三店……他们付钱使用我的茜茜品牌,我参与分红。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亚历克斯有时真的非常幽默。我说:“我要找个没有任何人和事会打扰我们的地方。”我表姐的朋友在诺曼底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幢房子。山崖上凿有石阶,一直通往大海。20年前我去过一次,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快到巴黎的路上,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我们收拾行装,向店员交待事情,然后登机启程。几小时后,亚历克斯已经在搬动那只花盆了。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我们给表姐打电话。“在花盆下面,就在花盆下面,”她反复说。“花盆下面没有。”我说。“怎么会呢?皮埃尔,皮埃尔!”她在喊她的男友,“那幢房子的钥匙在哪儿?是不是在花盆下面?”“是在花盆下面,对,没错,”我听到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在花盆下面,茜茜。”“不在那里。跟你说不在那里。”我尽力克制自己。如果是西蒙尼、娜尼特、帕兹特或欧法,我早就叫她们自己去开一家茜茜分店了。“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钥匙自打买了那房子起就一直是放在花盆下面的。对吧,皮埃尔?”“是的,的确如此。”“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把锁撬了,换把新锁,只是别忘了把新钥匙还搁在花盆底下。”待我们终于进到屋子里时,已经时值深夜。我们把行李搬进屋子,然后我又开车去村里买了些食物。一小时后,我带回了几篮螃蟹和其它海货,还有黄油和一块刚出炉的长面包。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时,我发现一条肥大的、闪闪发光的鱼。“亚历克斯,”我惊叫起来。“什么事?”“这鱼哪儿来的?”“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想我们能烤鱼吃。你带柠檬了吗?”“带了。”我把食物放进冰箱,在底层的架子上,我发现表姐20年前忘在那里的鱼的骨头。我拿起它,它立刻就碎掉了。我摆好桌子,从橱柜里找出蜡烛点上,坐下来吃饭。“真好吃。”亚历克斯说:“多美味的鱼啊!海蚌怎么样,你尝了吗?你这菜做得真不赖,棒极了!”“还有沙拉。”“好极了,加足够的柠檬了没有?”“加了。”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亚历克斯说着,站起身来,“地震了!”“什么?”我颤抖起来,紧紧抓住摇晃的桌子。“地震了,快离开这儿。”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我朝村庄的方向看去。“看,那边好像很平静。”“是的,”他说,“可能是场小地震。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待在那屋子里了。”“嘿,亚历克斯,你看,”我指着黑色大海上泛起的白沫,它们离屋子很近。“啊哈,只是海潮而已。”我们回屋收拾东西,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这些海蚌怎么办?”我问。“扔海里。”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连周末也要工作,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这为全文笼罩一层压抑的氛围。B.“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注重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C.“姑娘们,做梦去吧!”,这句话传达出茜茜作为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D.亚历克斯和“我”是商界成功人士,从亚历克斯海边垂钓及就餐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凡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基本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场景无不处于其主宰调度之下,显得井然有序。B.小说叙述故事时采用套式结构,中间穿插二十年前和表姐诺曼底小住的经历,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C.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着宁静,小说多次强调黑色,具有象征主人公期求内心宁静的心理意味。D.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通过亚历克斯和“我”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有一定现实意义。8.小说写海浪的文字并不多,为什么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请简要分析。9.布卢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混合物”,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D7.A8.①“高高的海浪”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我”对其记忆深刻,从而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

②“高高的海浪”形成的海潮使人物仓皇逃离,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高高的海浪”具有象征意味,增强了小说的韵味,启迪读者去深度思考小说所要表达的物质文明导致“人的异化”这一主旨。9.为了休假对目的地讨论了好久且总是不离自己的商业范畴,体现出现实主义,而一句“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让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体现了出荒诞(举“把鱼忘在冰箱里”“我笑了一两公里路”为例分析亦可);

表姐将钥匙藏在花盆下面二十年未动,体现的是现实主义,而我们“把土块儿打碎翻了个遍”未找到钥匙,体现出荒诞性;在海边钓鱼、做饭、吃饭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看到房子及桌子晃动以为地震惊慌逃离并幻想地震身亡的报道,体现出荒诞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这为全文笼罩一层压抑的氛围”错误。错在“压抑”,小说整体氛围还是轻松的。B.“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错误。从下文“要价全国最高”可知;C.“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错误。“变态心理”用词不当。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错误。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后面是对第三人称作用的表述。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结合“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可知“高高的海浪”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我”对其记忆深刻,从而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结合对“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等句子的理解,可知“高高的海浪”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使人物仓皇逃离。“高高的海浪”具有象征意味,增强了小说的韵味。与其说是“海浪”使他们匆匆离去,不如说是他们放不下各自的生意;无论海边的生活多惬意,生活的“海浪”总会一遍遍催促着他们离去的脚步,小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启迪读者去深度思考小说所要表达的物质文明导致“人的异化”这一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文体特征的能力。由“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可知,为了休假对目的地讨论了好久且总是不离自己的商业范畴,体现出现实主义;由“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可知,一句“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让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体现了出荒诞;“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把鱼忘在冰箱里”“我笑了一两公里路”,体现了出荒诞;由“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可知,表姐将钥匙藏在花盆下面二十年未动,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由“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可知,我们“把土块儿打碎翻了个遍”未找到钥匙,体现出荒诞性;由“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可知,在海边钓鱼、做饭、吃饭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由“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可知,看到房子及桌子晃动以为地震惊慌逃离并幻想地震身亡的报道,体现出荒诞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材料二: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三》)材料三: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节选自《左传》)【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徒,白白地,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相同。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C.矜,指怜悯,与《<老子>四章》中的“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不同。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14.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他能成为霸主的原因。【答案】10.BDH11.D12.D13.(1)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2)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四年”是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B处;“晋饥”是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其后停顿,即D处;“于秦”是“乞籴”的后置状语,“于秦”后停顿,即H处。故BDH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白白地。/同类的人。句意: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郯子这一类人。B.正确。C.正确。怜悯。/夸耀。句意: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自我夸耀的人功业不会长久。D.“官衙”错误。这里指官吏。句意:设置官吏,负责管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为了不被诸侯嘲笑”错误,由原文“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可知,应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河东郡”错误,由原文“秦始知河东之政”可知,应是河东,即黄河以东。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御”,迎战;“视”,探视;“师少于我”,状语后置,秦军人数比我们少。(2)“耻”,羞辱;“临女”,统治你们;“无乃……乎”,恐怕……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可知,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由原文“合大夫而谋曰:……公子絷曰:……公孙枝曰:……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可知,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由原文“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可知,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由原文“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可知,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参考译文:材料一:四年(前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缪公说:“憎恨它的国君,它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向晋国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没有卖给秦国粮食,并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材料二: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因为你出奔逃亡时依靠过秦国,回国继承君位时烦劳过秦国,饥荒时又吃过秦国卖给我们的粮食,秦国对我们有三大恩惠而我们都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你又出兵出击,秦军没有人不愤怒,晋军没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军斗士众多。”惠公说:“但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国家呢!”晋军溃败,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缪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呢?”公子絷说:“我难道只白白地杀晋君就算完了?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缪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了。”因此让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材料三: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缪公又送给他们粮食,说:“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难道是可以随便打主意的吗?我姑且多树立德行,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从这时起,秦国开始在黄河以东征收赋税,设置官吏,负责管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词人陶醉于眼前的良辰美景,流露出对空阔寂静的月夜的喜爱之情。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运用比喻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C.词的下阕,既以感慨的语气表达词人不被知遇的无奈,也以明确的口吻表露自己退隐出世的意图和计划。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16.在苏轼心目中,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闲人”?请结合整首词分析。【答案】15.C16.①抛弃名利,不必为人生的短暂虚幻而悲叹;②保持纯真,不再为自身怀才不遇而郁闷;③归隐田园,在自然山水之中自得其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几时”是“什么时候”的意思,词人借“几时归去”想表达的是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没有“明确的口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能力。根据词中“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可知,苏轼认为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不值得我们徒然劳神费力,由此可知苏轼所说的成为真正“闲人”的内在因素:抛弃名利,不必为人生的短暂虚幻而悲叹。词中,“且陶陶、乐尽天真”的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困境的态度是我们应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并且可以在“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中找到快乐。唯有这样,才能在心态上真正做一个“闲人”,而不是整天被内心的忧伤所烦扰。由此,可得出成为“闲人”的另一个内在因素:保持纯真,不再为自身怀才不遇而郁闷。从“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希望摆脱世事烦扰,成为一个在山水间自由自在的人。由此可知成为“闲人”的外在因素:归隐田园,在自然山水之中自得其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3)《春江花月夜》中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一样的银灰色。因而“_____,_____”,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4)《将进酒》中运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答案】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君子喻于义④.小人喻于利⑤.空里流霜不觉飞⑥.汀上白沙看不见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⑧.奔流到海不复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庶、壹、喻、流、汀、回。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浩瀚的大洋江湖中,有一个常年栖息于海底、以善用“毒暗器”而令人闻风丧胆的门派——芋螺派。这个门派的成员昼伏夜出,善于伪装,遇到敌人,便射出带芋螺毒素的“鱼叉”,中镖对手顿时全身麻痹,束手就擒。芋螺派中高手云集,地纹芋螺所用暗器与众不同,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释放出暗器后在较远距离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真是“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的狠角色。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独门暗器竟是人们

A

的药物——胰岛素。这种暗器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这是怎样的动物胰岛素?【甲:______?】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科学家从地纹芋螺分泌的毒液中提取出胰岛素,将其注射入健康的斑马鱼体内,再分析血糖水平,结果发现斑马鱼的血糖迅速下降。当他们将这种胰岛素释放到斑马鱼的周围水环境中,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斑马鱼很快就变得

B

了。这让科学家们更为着迷:胰岛素家族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竟然也是海底猎手的独门暗器。这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一百年前,科学家从牛胰脏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效果的胰岛素,然而,他们早期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有流脓感染等毒副作用。①他们在利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②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出现,④使之休克甚至瘫软。⑤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休克”。⑥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时,⑦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再出现,⑧护士要准备一杯高糖橘汁。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乙:______。】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纹芋螺中提取的胰岛素与人类的胰岛素蛋白序列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胰岛素能够弥补目前的一些治疗缺陷。而芋螺派所用的“毒暗器”种类繁多,有望成为促进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这让科学家产生了更多的憧憬。18.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方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文段“毒暗器”“狠角色”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下列句子中的“对付”与文中加点的“对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时我们需要放下对精致的追求,用简单的食材对付一餐也是一种满足。B.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付外敌的办法。C.他们夫妻俩最近有些不对付,需要找个时间好好谈谈,化解误会。D.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凡事对付着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答案】18.A.耳熟能详B.萎靡不振19.甲: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乙: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素(生产出现在使用的胰岛素)20.③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④使之瘫软甚至休克⑦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21.示例一:①“毒暗器”运用比喻,将芋螺释放的毒素比作江湖高手使用的暗器,形象地写出毒素的威力;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①“狠角色”运用拟人,将地纹芋螺比拟为做事狠辣的人,生动地写出其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大;②表达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2.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前文“令人意外的是”和后文“胰岛素”相呼应,表明这个药物人们都知道,所以才出乎意料,故填“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形容对某件事情非常熟悉,可以详细地讲述出来。B.前文“血糖迅速下降”“刚才还活蹦乱跳”表明,此处与前文相反,故填“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后文“为了验证这种胰岛素的威力”,结合上文对“这种胰岛素”的实验,得出“这种胰岛素毒杀威力巨大”,故填:它的毒杀威力有多大。乙:上一段说“提取出的胰岛素杂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此段说“后来,科学家逐渐摸索出胰岛素提纯的工艺技术”和后文“这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表明,科学家研制出了新型的胰岛素,纯度高且疗效稳定,故填:提取出纯度高且疗效稳定的胰岛素(生产出现在使用的胰岛素)。【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引发……出现”句式杂糅,故改为:会引发危险的低血糖效应。④“休克”“瘫痪”语序不当,“休克”比“瘫软”更严重,应放在后边,故改:使之瘫软甚至休克。⑦“防止……不再出现”否定失当,不合逻辑,故改为:为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示例一:说芋螺释放的毒素是“毒暗器”,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芋螺释放的毒素,喻体是江湖高手使用的毒暗器;“暗器”本就让人防不胜防,再上带“毒”,伤害性更大,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毒素的威力。效果:比喻的效果一般是使表达形象生动,在科普文中使用比喻可使表达活泼生动,语言幽默诙谐,避免平淡枯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示例二:“狠角色”指演员在剧中扮演的凶狠的人物形象,也指社会生活中凶狠的人物。说地纹芋螺是“狠角色”,赋予其人的行为特征,为拟人手法,结合“让对手全身瘫软,然后再将之一击毙命”“十步杀一鱼,千里不留行”可知,生动地写出地纹芋螺捕猎能力强,杀伤力巨大;效果:拟人的效果一般是使表达形象生动,在科普文中使用比拟可使表达活泼生动,语言幽默诙谐,避免平淡枯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的语境义的能力。“它对付的是疾游如飞的鱼类”,句中“对付”意思是应对、应付。A.不相同,“将就”,句中意思是用简单的食材将就吃饭。B.相同,“应对、应付”,句中意思是免疫系统应对外敌。C.不相同,“情感相投和”,句中意思是夫妻俩感情不和。D.不相同,“将就”,句中意思是做事情敷衍。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先秦诸子时期,有不少经典名言,如“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些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句经典名言,结合你的经历或感悟,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远虑”为引展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