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公司薪酬管理方案_第1页
碳纤维公司薪酬管理方案_第2页
碳纤维公司薪酬管理方案_第3页
碳纤维公司薪酬管理方案_第4页
碳纤维公司薪酬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纤维公司

薪酬管理方案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2

二、粘胶基碳纤维...................................................3

三、必要性分析.....................................................5

四、项目基本情况...................................................5

五、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8

六、薪酬调查的内容................................................20

七、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22

八、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26

九、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29

十、薪酬战略的含义................................................37

H"一、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区别.........................42

十二、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要求..................46

十三、公司简介....................................................48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9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49

十四、组织架构分析................................................50

劳动定员一览表.....................................................50

十五、项目风险分析................................................52

十六、项目风险对策................................................54

十七、发展规划分析................................................55

十八、SWOT分析说明...............................................59

十九、法人治理....................................................69

一、产业环境分析

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

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

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

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

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

“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

量每年新增15家以上,达到22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

以上。

(一)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

以规划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

业新城*生杰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

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

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车辆制

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

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30%以上。

二、粘胶基碳纤维

与聚丙烯月青(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相比,粘胶基碳纤维

具有独特的性能。粘胶基碳纤维密度较低,制造的构件更轻。粘胶基

碳纤维石墨化程度较低,导热系数小,是理想的隔热材料。粘胶基碳

纤维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低,飞行过程中因燃烧产生的钠光弱,不

容易被雷达发现。粘胶基碳纤维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用于制造医用生

物材料,如医用电机、韧带、骨夹板和假骨等。但是,粘胶基碳纤维

也有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操作条件

难以控制,生成左旋葡萄糖等副产物造成实际碳收率较低,碳纤维强

度不理想。因此,该材料目前只用于航空航天非承压部件及民用领域。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开发出一种新型、绿色的可用于针对火箭喷嘴处烧

蚀和隔热的碳纤维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已获专利授权。这种全新的

“绿色”离子处理工艺是可靠性与失效分析实验室开发。为制备固体

燃料火箭喷嘴,可在碳化的粘胶基碳纤维层合织物上涂覆沥青并进行

芯轴缠绕,经热处理使表面的沥青转变成固体碳,最终得到由碳纤维

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的喷嘴。用于航天飞行助推器的单型固体火箭发动

机的碳纤维用量可达35t。

粘胶纤维转化为碳纤维是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其脱水和热裂

过程主要可粗略地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5-150℃):主要脱掉物理

吸附的水分。粘胶纤维物理吸附的水分大约在10%-14%之间,低温脱除

掉这些水分有利于高温脱除结构水。第二阶段(150-240。。):主要是分

子结构内脱水,生成含有羟基、酮基、烯醇基或薮基的链段(片)。第三

阶段(240-40CTC):为激烈反应区,主要有两个竞争反应。一是,1,4-昔

键热裂生成脱水环,1,6-键脱水生成左旋葡萄糖,并在较高温下转化为

焦油;二是,脱水纤维素环进一步深层次地脱水生成脱水纤维素,环内热

稳定性差的C-C键和C-0键热裂生成碳四残链。第四阶段(400-700。。):

进行碳四残键的芳构化,缩聚为六碳原子的石墨层片。当温度高于700。。

时,缩聚层面迅速增大,排列逐步有序化,转化为乱层石墨结构。

强化脱除羟基是结构转化的关键。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中有三个

羟基、氧杂环中氧原子和昔键氧含氧量高达49.39%。在实际转化过程

中,未脱水部分转化为左旋葡萄糖及焦油,热裂而逸走的小分子挥发

产物CO、C02、HCOOH,CH4等也会带走碳原子。特别是左旋葡萄糖和

焦油的生成不仅使碳收率降低,而且对纤维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单纤

维之间的粘连,碳化后变硬发脆和断丝。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左旋

葡萄糖的生成是一技术关键。

三、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

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

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

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

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X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o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57.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9060.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589.5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8%;建设期利息255.89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88%;流动资金5214.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94%。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9060.10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

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615.55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444.55万

yGo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56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O:43n5.04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146.42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4.53%O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22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8140.85万元(产值)。

(A)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ID238000.00约57.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71328.43容积率1.88

1.2基底面积m222040.00建筑系数58.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91.13

2总投资万元29060.10

2.1建设投资万元23589.58

2.1.1工程费用万元20129.77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728.60

2.1.3预备费万元731.21

2.2建设期利息万元255.89

2.3流动资金万元5214.63

3资金筹措万元29060.10

3.1自筹资金万元18615.55

3.2银行贷款万元10444.55

4营业收入万元556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43115.04

6利润总额万元12195.23trH

7净利润万元9146.42tr»

8所得税万元3048.81rr»

n

9增值税万元2414.48

10税金及附加万元289.73Hn

11纳税总额万元5753.02HII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9192.60H»

13盈亏平衡点万元18140.85产值

14回收期年5.22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24.53%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418.32所得税后

五、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

薪酬调查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

施阶段和调查结果分析阶段。

(一)调查准备阶段

(1)确定薪酬战略,明确薪酬调查的目的

在薪酬调查的准备阶段,首先需要确定企业薪酬水平的战略,即

确定本企业薪酬水平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及薪酬水平政策类型。战略性

薪酬管理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薪酬目标和政

策。薪酬战略主要包括薪酬战略目标、薪酬水平政策、薪酬结构政策、

薪酬管理政策等内容。只要在薪酬调查前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是什么,

要求什么样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及薪酬政策与之相适应,才能在调

查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促进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提

升。在确定企业的薪酬战略之后,还需要明确薪酬调查目的和调查结

果的用途,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则调查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薪酬调查的目的和用途上文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根据需要审查已有薪酬调查数据,确定调查的实施方式

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二步是审查已有的薪酬调查数据,并确定薪酬

调查的实施方式。需要审查的已有数据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劳

动力市场价位资料、已出版的权威机构编纂的统计资料、企业已经收

集或通过其他渠道已经获得的薪酬调查数据等,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

行审查评估,看是否能加以合理利用,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确定调查

的实施方式主要是决定薪酬调查由企业自己来做,还是聘请一个专门

咨询公司或是购买专业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实施方式的选择需要分

析该项调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公关技巧,企业有没有这方面技能的

人来规划并完成这项调查,输入、整理和分析数据所需要的计算机软

件是否具备,各种调查方式所需要的费用是多少等问题。如果企业自

身条件不具备,可利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进行调查。在实践中,

许多企业都是利用第三方来完成薪酬调查工作的,选择第三方进行薪

酬调查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企业自行进行的薪酬调查往往容易引起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

对手的警觉和不合作,而中立的第三方调查则比较容易说服目标企业

的合作和参与;

二是薪酬调查工作费时费力,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

因此,借助专业化的外部薪酬调查机构从事薪酬调查就成为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中一种常见的外包形式:

三是对薪酬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

最终的分析一般要用到一些计算机软件和一些统计学的指标,企业往

往没有能力或时间去做数据的处理工作。

(3)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

调查准备阶段的第三步是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及其层次。首先确

定需要调查的职位类别,即确定到底需要调查哪些职位,是某些类型

的职位还是所有类型的职位,需要分析的薪酬支付问题涉及少数职位

还是所有类型职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看哪些职位是典

型职位或关键职位。其次,需要进行恰当的职位配比,准确的职位配

比对于有效开展薪酬调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职位体系

比较混乱,同样的职位名称,在不同组织里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有

可能相差很大。比如同样是行政部门的经理,在有的组织主要是从事

后勤、保安等工作,而在有的组织则可能还从事办公室或机关管理工

作。为了确保准319确的职位配比,在确定被调查职位之后,最好对

被调查的职位族进行清晰的层级划分,并对所调查的职位进行明确而

清楚地描述,职位描述的内容包括职位名称、职位目的、主要职责、

任职资格等。这样做有助于将企业的职位层级与调查对象的职位层级

进行很好的配比。另外,在职位调查中所使用的职位说明书必须采用

比较常见的或者是被普遍使用的职位名称,可先用一两句话描述某一

职位的主要职责或目标,然后再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句列举出

该职位最为重要的一些职能。对职位的描述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关注发

起调查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除此之外,

为了提高薪酬调查的精确性,调查者还可以为调查问卷附上一张与调

查职位相关的简要的组织结构图,以帮助被调查者做好典型职位或基

准职位与本企业职位之间的匹配。

(4)界定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

薪酬调查的初衷是为了了解与企业在同一人力资源市场上争夺人

力资源的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因此,企业首先需要界定薪酬调查所

要面向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范围。从人力资源市场的覆盖范围而言,人

力资源市场可以分为地方性、地区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人力资源市场。

一般来说,对于低层级职位或无专长的普通工种岗位,如文员、半技

术人员等,薪酬调查在企业所在地进行即可;而对于所需的高新技术

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由于其学历高、流动性大、竞争范围广,则

需要扩大调查范围,进行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薪酬调查。其次,企业

需要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在明确调查范围的基础

上,要进一步分析哪些企业是从特定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招聘员工,哪

些企业具有足够的所需调查的特定职位等,由此可从既定的市场中确

定调查的目标企业。对于调查企业来说,没有一个企业是所有职位的

竞争者。比如有些企业可能是管理、行政类职位的主要竞争者,而另

一些企业可能是技术、信息领域的竞争者等。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不

同种类职位的薪酬数据,就必须对不同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的目标

企业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位的类型,当然也受到时间和预算方

面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参与调查的企业数量越多,所获得的信息越

多,作回归分析或者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的效果就会更好。对于所涉

及的特定人力资源市场而言,一般有10〜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能

够提供足够可靠的薪酬调查数据。

(5)选择所要收集的薪酬信息内容

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企业中所获得的价值评价通常并非完全一样,

获得的报酬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企业给予某个职位的基本薪酬可能

比较低,但奖励性的可变薪酬或者福利却可能会很好。因此,薪酬调

查的内容不能仅仅包括基本薪酬部分,一般薪酬调查所涉及的薪酬信

息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及其结构,年度奖金和其他年度现金支付,股

票期权或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计划,各种补充福利计划及薪酬政策等。

另外,在薪酬调查中,如果所调查的职位属于中高层管理职位或者监

督类职位,则询问其权限范围的信息(如管辖人数及其类型、所支配

的预算资金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该职位在

企业中的地位。对于一些诸如财务、资产规模、销售额等方面的敏感

信息,调查者可采取间接方式或转换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在房地产行

业询问某职位所负责的平方米数,在医疗行业询问某一职位所负责的

病床位数等。

(二)调查实施阶段

1、设计薪酬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收集调查数据最常用的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一般包

括企业本身的有关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所在行业、规模等,还

包括有关职位和任职者的信息,如职位类别、职位名称、任职者的教

育程度、相关工作年限等。调查问卷关于员工薪酬方面的内容主要包

括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员工福利及其他收入,有关调薪幅度和措

施、工作时间和假期的规定等。薪酬调查问卷除了要涵盖以上有关内

容外,有时还需要做出更详细的划分,如员工福利可细化为养老金、

医疗、住房、休假制度、交通饮食等,由于福利通常不以现金的形式

发放给员工,因此,对于福利的调查一般以单项标准为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设计应当尽量方便被调查者使用,以确保问卷易读、易懂、

易回答。为了确保所有的调查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调查内容,最好准备

一份详细的问卷填写说明。在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做一次内部

测试,可将自己的数据试着填写一遍,或者请其他人员试着填写一遍,

以便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

2、实施调查

由于薪酬信息往往涉及企业机密,不少企业与员工之间都有关于

薪酬保密的约定,甚至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也不一定了解企业全部

人员的薪酬信息,或者即使知道也不允许向外泄露。因此,在发放薪

酬调查问卷时,首先需要做好与企业总经理的沟通工作。通常可以采

取合作调查的方式将被调查者作为成员之一纳入合作队伍中,被调查

者可以分摊一定的调查费用。在调查结束后,被调查者可以获得专项

调查报告,还可以向被调查者提供优惠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其优惠率

根据调查规模来确定。这两种合作方式需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

约定保密条款,为企业提供的薪酬资料严格保密。调查问卷的发放尽

量采取直接上门发送的方式,确实不便直接上门的可采取特快专递、

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发放。在被调查企业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还要

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除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电

话访谈、实地访谈、网络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调查数据。尽管邮寄问卷

的方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但在确保职位的可比性和薪酬数据的质

量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它要求调查者在制作问卷和定义概念时要非

常小心。如果问卷调查再配以专业人员面谈,则问卷调查的效果会更

好。因为在薪酬调查中,确保职位的可比性是数据收集时最重要的问

题之一,而专业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企业中的薪酬管理人员的直接面谈

无疑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双方面谈的情况下,他们比

较容易对不同企业间的相应职位进行比较,调查者也能够就一些特殊

问题直接征求被调查者的看法。电话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有关薪

酬政策、薪酬管理实践方面的信息。当通话双方都是专业的薪酬管理

人员时,他们有可能就部分职位的具体薪酬信息进行交流。网络调查

作为一种新兴的调查方式,由于其良好的保密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三)调查结果分析阶段

1、核查数据

在调查问卷被回收以后,调查者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份调查问卷

的内容作逐项分析,以判断每一个数据是否存在可疑之处。比如,调

查者需要检查企业所提供的薪酬浮动范围与其报告的职位实际薪酬水

平之间是否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如果某一职位的基本薪酬数据远远超

出其应属于的薪酬范围,要注意核查该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性,

看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描述中的内容是更多还是更少。

对于某一职位所承担的职责比基准职位更少的情况,要及时给接受调

查的企业打电话询问和核对数据。如果经过核实,职位匹配性的问题

确实存在,就要根据实际职位与基准职位之间的匹配程度,调整薪酬

调查数据。

2、分析数据

在数据核查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薪酬数

据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频度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分析以及回

归分析等。

(1)频度分析。频度分析也称为频次分析,就是将所得到的与每

一职位相对应的所有薪酬调查数据从低到高排列,然后看落入每一薪

酬范围之内的企业的数目。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分析方法,一

般会使用直方图来显示结果

(2)集中趋势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具体可细化为简单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中值等几种数据分析方法。

简单平均数(非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不考虑在不同企业中从

事某种职位的员工人数之间的差异,对所有企业的薪酬数据均赋予相

同的权重。在操作层面上,简单平均数通常是将与特定职位相对应的

所有数据简单相加,再除以参与调查企业的数目,从而求出平均值。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极端值有可能会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

些企业会首先用频度分析将极端值剔除掉。当调查者所获得的数据不

能全面代表行业或是竞争对手的情况时,采用简单平均数分析方法是

最好的。

加权平均数。这种方法给不同企业的薪酬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

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企业中在同种职位上工作的员工人数。换

言之,企业从事某种职位工作的人员越多,则该企业的薪酬数据对于

该职位最终平均薪酬数据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

的企业支付的薪酬状况会对最终的调查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在调查结

果基本上能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数的分析结果是最

好的,因为这时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比较接近人力资源市场的真实状况。

中值。这种分析方法是将收集到的某职位薪酬数据进行降幕或升

幕排列,然后取恰好位于中间位置上的那个薪酬水平数值。这样分析

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排除掉极端高或极端低的薪酬数据对于平均数的影

响。不过,这种数据分析方法也是比较粗略地,只能显示当前市场平

均薪酬水平的大概情况。

(3)离散分析。离散分析方法有三种:标准差分析、百分位分析

和四分位分析。标准差分析可以检验各个分布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距

大小,但在薪酬调查中却很少被使用。百分位和四分位是薪酬调查分

析中最常用的衡量离散程度的分析方法。

标准差分析。标准差分析是指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

运用标准差进行薪酬数据分析可以衡量每个薪酬数值与平均数之间的

差别,即观察值比平均值大多少或小多少。通过标准差分析可以看出

某一类职位上的大多数人员的薪酬变动范围,同时可以发现某一个人

的薪酬水平与同类职位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否合理。

百分位分析。百分位分析就是将某职位所有薪酬调查数据按从低

到高的顺序排列,并用百分位来表示特定企业薪酬水平在全部薪酬调

查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对于薪酬水平处于某一百分位的企业来说,该

百分位反映出有百分之几的企业薪酬水平是低于该企业薪酬水平的。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测试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然后利用可以得到的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如销售额)来预测另外一个

变量的值(如销售经理的薪酬)。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据统计软件如

SPSS等所提供的回归分析功能,分析两种或多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从

而找到影响薪酬水平,薪酬差距或者薪酬结构的因素,并预测其发展

趋势。

3、撰写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分为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项分析报告两种。

综合性分析报告涵盖薪酬调查地区不同性质、规模、行业领域的企业,

对这些企业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统计处理,全面反映被调

查地区企业薪酬与福利现状的全貌。专项分析报告则根据企业需要从

参加薪酬调查的企业中选择一定数量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经过数据分

析处理,获得针对性、指导性更强的专项薪酬信息。这两种报告对于

企业制定薪酬策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规范的薪酬调查结果分析

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本资料概述,主要涉及所调查企业的常规数据、人事聘用

制度、薪酬和福利保险政策等;

二是职位薪酬水平,主要包括所调查的每个职位的数量及简要职

位说明、薪酬范围(即薪酬最高和最低值)、以平均数或百分位数来

体现的薪酬数额等。在采纳或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时,应当注

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计算薪酬总额标准。企业确定薪酬总额的主要

依据是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现行的市场行情。

在确定薪酬总额标准时,企业可以参照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中当前

本地区同类型、同行业企业的有关指标,如平均薪酬总额、平均基本

薪酬水平、职位薪酬信息等,并与企业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员工基本生

活费用状况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兼顾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最终确定

出一个合理的薪酬总额标准。

制定薪酬政策的依据。企业薪酬政策的内容涉及薪酬体系、薪酬

结构、福利和保险政策。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可以清楚地显示目前

本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所执行的薪酬政策。企业应根据自

己的管理模式、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确立最适合自己企业

的薪酬政策体系。

调查资料与企业情况的四配性。企业利用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制定职位薪酬方案时,要同时参考薪酬报告提供的各职位的平均薪酬

水平和所附的职位说明书,还要结合本企业职位实际工作特点、任职

人员状况和企业对不同职位的需求程度。

六、薪酬调查的内容

薪酬调查的内容选择,应当本着精选的原则,选择那些最基础、

最直接的项目进行调查。通过对这些基础信息和资料的统计分析,可

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具体而言,企业薪酬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与工作方面的信息。组织信息一般包括财务信息结构和

组织性质等。工作信息主要包括基准职位的职位描述者的个人特征及

薪酬支付情况等。

(2)薪酬战略方面的信息。薪酬战略方面的信息主要涉及调查对

象企业的薪酬战略目标、薪酬策略类型以及薪酬管理政策等。通过薪

酬调查,企业应当搞清楚调查对象企业的薪酬战略目标是什么,是要

控制成本还是激励或吸引员工;调查对象企业是侧重薪酬水平策略、

薪酬组合策略还是薪酬结构策略或薪酬管理策略;调查对象企业的薪

酬管理政策有明些,如轮班、加班、试用期、新员工的起薪政策等。

(3)薪酬基本形式方面的信息。在进行薪酬调查时,薪酬的所有

基本形式都应包括在内,薪酬的这些基本形式包括基本薪酬信息、可

变薪酬信息以及福利信息等。基本薪酬信息是薪酬市场调查的重点,

企业需要全面掌握调查对象企业的基本薪酬支付、变动情况,不同职

位等级的薪酬差距以及同一等级内薪酬的幅度等。可变薪酬信息主要

涉及调查对象企业在短期激励、长期激励以及奖金等薪酬形式方面的

支付水平,特别是货币薪酬的支付水平福利信息主要涉及福利项目的

构成、福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福利计划的改革及其对员工激励的功

能等。

(4)薪酬结构方面的信息。薪酬结构方面的信息主要涉及薪酬要

素组合信息和薪酬等级结构信息。薪酬要素组合包括基本薪酬与浮动

薪酬的比例、货币薪酬与福利薪酬的比例、绩效薪酬的设计等。薪酬

等级结构信息则包括企业职位及职位等级结构的设计、薪酬等级差、

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差等信息。

(5)薪酬管理方式方面的信息。薪酬管理方式方面的信息主要包

括薪酬支付的时间、内部薪酬信息的保密程度、与员工的沟通方式、

反馈渠道以及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6)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的薪酬信息。薪酬调查的内容除了涉及

竞争对手企业的薪酬信息之外,有时也需要了解企业所在行业和所在

地区的薪酬信息。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

状况,本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及薪酬竞争力状况等;收集本企业所在

地区的薪酬信息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活费用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

不同,其薪酬水平状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别,企业在选择薪酬政策以及

调整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时,必须参考所在地区的薪酬水平及结构状

况。

七、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策略选择

虽然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

品市场的双重压力,3021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些选择余地。这个选择

余地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所面临的特定的竞争环境。当存在较大选择余

地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性决策就是:到底是将薪

酬水平定在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之上,还是将其定在与市场平均薪

酬恰好相等或稍低一些的水平上。一般来说,企业在战略目标指引下,

往往会根据企业战略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制定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

策略。可供企业选择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策略主要有4种,分

别为领先型策略、跟随型策略、滞后型策略和混合型策略。

(一)领先型薪酬策略

领先型薪酬策略是指支付高于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策略。企业可

以通过提高薪酬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

率,但与此同时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又会影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

服务的价格,从而降低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经济效

益。因而采用这种薪酬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其大部分职位所

需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不足;企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和品牌需求弹

性较小;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投资回报率较高;市场竞争对手

较少等。当采用领先型薪酬策略时,企业需要确定究竟应领先市场水

平多少以及薪酬水平领先的实现方式。企业可以在每年年底调薪时考

虑下一年度全年的市场薪酬水平变动趋势,据此预测下年年底时的市

场平均薪酬状况并确定下一年全年的薪酬水平,从而确保企业的薪酬

水平在全年中都能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假如企业的薪酬水平要比市

场高出5%~10%,则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水平企业5%-~10%市场年

初年底时间领先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

(二)跟随型薪酬策略

跟随型薪酬策略也称为市场匹配策略,是指根据市场平均薪酬水

平来确定本企业的薪酬定位,即支付市场工资水平的策略。跟随型策

略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薪酬策略,尤其在一个成熟的产业中。采用这种

薪酬策略的企业既希望确保自己的薪酬成本与产品竞争对手的成本保

持基本一致,从而不至于在产品市场上陷入不利地位;同时又希望自

己能够保留一定的吸引与留住员工的能力,不至于在劳动力市场上输

给竞争对手,也不至于引起内部员工的反感。因此,采取这种薪酬政

策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它能够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员工为

其工作,只不过在吸引那些非常优秀的求职者方面没有显著的优势。

采取市场跟随薪酬策略的企业往往生产经营特点不是很突出,不能或

不愿负担过高的薪酬成本。

有时企业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得不对薪酬

水平作出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时滞的,企业

往往是在一些优秀的员工已经离耶后才发现自己的薪酬水平已经落后

于市场。因此,这种力图确保本企业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保持一

致的企业必须坚持做好市场薪酬调查工作,以确保及时掌握行业和市

场的碗切薪酬水平。假如企业所在行业和市场的薪酬水平年底上涨5%,

企业也应考虑将其薪酬水平上调5%,其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薪酬水

平市场企业年初年底时间跟随型薪酬策略的调整趋势图。

(三)滞后型薪酬策略

滞后型薪酬策略是指将组织的薪酬水平更新至当前的市场水平,

然后按照低于市场薪酬水平的调整速度予以实施的薪酬政策,在市场

上表现为企业的大多数职位的薪酬水平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采取

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企业,大多处于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上,边际利润率

比较低,成本承受能力很弱。受产品市场上较低的利润率有所限制,

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薪酬,是企业实施滞后型薪酬策略的一

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并非没有支付能力而是因为缺乏支

付意愿而采用滞后型薪酬策略。滞后型薪酬策略在市场上表现为企业

本组织的薪酬水平低于竞争对手或市场薪酬水平的策略。滞后型薪酬

策略对于企业吸引高质量员工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长期实施这种策略

会造成员工流失率上升。不过,滞后型薪酬水平会削弱企业吸引和保

留潜在员工的能力,但如果这种做法是以提高未来收益作为补偿的,

则反而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度,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并进而改善绩效。此外,滞后型薪酬策略还可以通过与富有挑战性岗

位、理想的工作场所、良好的同事关系等其他因素的结合而得到适当

的弥补。假如预计企业的薪酬水平年底将滞后于市场水平5%,则企业

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

(四)混合型薪酬策略

混合型薪酬策略是指组织在确定薪酬水平时,是根据职位或员工

的类型或者总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薪酬决策,而不

是对所有的职位或员工均采用相同薪酬定位的策略。通常情况下,企

业会对一些核心职位族或核心员工采取领先型薪酬策略,而对于其他

职位族或辅助员工多采用跟随型或滞后型薪酬策略。此外,有些组织

在不同的薪酬构成部分之间实行不同的薪酬政策,比如在总薪酬水平

方面处于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竞争性地位,但在基本薪酬方面处于略

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滞后性地位,同时在激励性薪酬方面则提供高于

市场平均水平的领先地位。假如以不同的职位族为例来描述混合型薪

酬策略,则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整趋势。

八、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含义

薪酬水平(salarylevel)是指组织内部各类职位和人员平均薪酬

的高低状况,它侧重分析组织之间的薪酬关系,是相对于其他竞争对

手的组织整体的薪酬支付实力。一个组织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

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能力的强弱,进而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水平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它可以指一定时期内一

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任职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也可以指某一

特定职业群体的薪酬水平,其中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主要指以企业为

单位计算的员工总体薪酬的平均水平,包括时点的平均水平或时期的

平均水平,测定企业薪酬水平主要有两种方法:其

一是企业支付给不同职位的平均薪酬,是一种绝对量指标;其

二是企业薪酬水平在相关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是一种相对量指

标。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简单地用薪酬水平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企业薪

酬的外部竞争性,衡量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还要考虑企业内部薪

酬结构和薪酬差距等因素,比如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重要职位与非

重要职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企业的非经济性报酬、薪酬增长以及员工

薪酬满意情况等。薪酬水平反映了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所谓薪酬

的外部竞争性,实际上是指一家企业的薪酬水平高低以及由此产生的

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小。理解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需要注

意以下两点:是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是指职位和职位之间或者是不同组

织中同类职位之间的薪酬水平对比,而不是笼统的组织整体薪酬水平

的对比。在实践当中,将一个组织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与另外一

家企业的全体员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比较对员工而言意义不大,薪酬

外部竞争性的比较基础更多地应落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类似职位或者类

似职位族之间,因为一个组织的整体平均薪酬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它

在所有的职位上都具有外部竞争性。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薪酬水平差

距很小,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重要职位和不重要职位之间的

薪酬水平没有太大差异,那么,它在重要职位上的外部竞争性可能还

不如平均薪酬水平低的企业,很可能造成低素质员工对组织的强烈依

恋而高素质员工因对自己的薪酬水平不满而另谋高就。这就类似于经

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虽然企业在薪酬方面

的支出成本并不低,但却很难吸引、保留和激励高素质员工,而且高

素质员工留下的工作职位也往往被更多的低素质员工所填补。

二是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组织在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的考虑

甚于对内部薪酬一致性的考虑。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往往与外部劳动力

市场联系在一起,有时组织为了争夺高层次稀缺人才,会对这类人才

的职位安排很高的薪酬水平。这样就会打破组织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

内部一致性之间的均衡,使外部竞争性和内部一致性之间产生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必须做出决策:到底是依据组织的内部职位评

价来确定薪酬水平,还是根据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状况来确定薪酬水

平。从现实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强化外部竞争性的市场定

价策略,但这又会破坏企业的职位评价体系,使其他员工产生不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前一个比较折中的做法是在职位价值评估中,

加入职位市场稀缺度的修正,以求得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的一致。

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在职位评价的评价因素设置中加入对

市场稀缺度的评价;第二种是职位评价结果乘以职位市场稀缺度修正

系数,但必须合理确定职位市场稀缺度的权重与评价标准以及市场稀

缺度修正系数。在新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间的薪酬水平及其外部

竞争性比较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由过去单纯的薪酬水平比较转变

为全面的薪酬体系的整体比较。当前,企业间热衷于薪酬竞争力的比

较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人才竞争的需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

企业越来越重视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而薪酬信息日益成为企业

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了解其他企业的薪酬信息,以便

吸纳人才和避免人才朝竞争对手方向流动。

二是薪酬调整的需要。企业往往会根据市场、竞争对手的薪酬变

化、企业自身的发展等因素定期诊断和调整薪酬体系。

三是实施标杆管理的需要。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特别是全

球范围的竞争,一些企业总是希望与所在行业中的顶尖企业进行比较,

即实施标杆管理.而薪酬系统逐渐成为标杆管理的对象。四是国际化战

略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

这就需要企业了解更多国家的企业、更多文化中的薪酬信息与管理,

以应对国际人才竞争。

九、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

薪酬战略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以及自身的条件,

所作出的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和关键性的薪酬决策,必须全面考虑组

织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和系统决策,薪酬战略才能真

正驱动和支持组织所期望的行为,支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

概括起来,影响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因素、行

业特点因素、组织内部因素和员工特点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背景环境,主要包括与企业薪酬有

关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企业的各种外部环

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薪酬战略的有效性。在经济环境方面,社

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薪酬水平有关,企业的薪酬水平必须根据当

时的经济状况来确定;而所在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与竞争状况

也会直接影响组织的薪酬战略设计;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

术飞速进步,企业还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压力,薪酬战略决策还要

起到吸收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冲击力的减震器作用,如薪酬系统的设计

注重将员工利益与企业中长期利益相结合,为员工支付更高的风险收

入,薪酬战略体系的设计为企业营造响应变革的氛围,以增强企业对

环境的适应性等。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由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

特定的收入分配观念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会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薪酬战略决策必然会打上社会和民族文化的

烙印。在政策法规方面,薪酬战略必须合法合规,在法律法规框架下

设计和制定,比如我国《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有

针对企业薪酬方面的条款或规定,而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价格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虽然不是专门用来调节薪酬变动的,但在客观

上也会对企业薪酬战略决策产生影响。

(二)行业特点因素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薪酬制度与薪酬水平就会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在高新技术行业,由于企业技术含量高、人均资本占有量大,企

业可采用高薪策略;而在传统制造行业、原料加工行业和劳动密集型

行业,企业往往采取保守的薪酬制度,薪酬调整速度相对平稳,调整

幅度和范围也较小,更多地重视福利和非绩效类工资,总体薪酬水平

比较低。另外,行业竞争状况也会影响到企业薪酬战略的决策。比如

在完全垄断市场,产品没有替代品,企业没有任何竞争的威胁,企业

的薪酬策略完全依据企业的内部条件;在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

个企业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其他多数企业都是“跟随者”。

“领导者”企业往往主导着行业的薪酬战略,行业中的“跟随者”一

般无法自由选择薪酬战略而只能采用行业中通用的薪酬制度、薪酬政

策和薪酬体系,因而行业中企业之间的薪酬战略匹配度较高。而在垄

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异性大,竞争者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的薪

酬战略差异较大.薪酬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竞争者的情况和每一个职位

的薪酬市场价格。

(三)组织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薪酬战略决策的组织内部因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企业战略、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

等。

1、企业战略

薪酬战略源于企业战略,又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确定了企

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定义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人力资源。而

这些问题反映到薪酬方面,就决定了企业薪酬战略激励的方向和重点,

以及构建薪酬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薪酬支付对象、支付规模、薪酬

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从经营战略分析,不同的战略类型需

要不同的薪酬战略与之相匹配。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已在上文

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描述企业组织成长与发展的状杰,一个企业组织的

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企业

处于成长期时,各种制度与机制尚未健全,急于寻求市场提供资金,

以及发展属于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显著的创新行动,面临着未来

的不确定性也较高;而处于成熟期时,组织制度与架构完善,技术成

熟且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企业获利可预期且平稳,面临的不确定性

亦随之降低,政策也趋于保守。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态势以及不同生命

周期中战略取向的变化,必将影响薪酬决策。在初创和成长期,基于

现金的限制,为吸引、激励必要的劳动力,企业采用较低的基本薪酬

和福利,且多用个人化的薪酬;更为强调较高的激励组合和外部公平,

更倾向于使用变动薪酬而不是较高的基薪,以求积累现金用于投资与

成长;重视长期激励,提供诸如股票期权等可以导致总薪酬水平远高

于市场水平的长期报酬机会,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的模式。在成熟期,

企业往往会提供高于市场的基本薪酬与福利,采取低风险比例的激励

组合,短期激励更为重要;弱化外部竞争性,更为强调不同工作、部

门之间的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更为强调团队合作,多用团队化薪酬。

在衰退期,组织聚焦于生存和劳动成本的减少,企业多采纳减薪、冻

结涨薪、减少成就工资池以及缩减养老金和健康保险的缴费等。

3、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薪酬设计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薪酬水

平和薪酬结构两个方面。在薪酬水平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比小型企

业具有更强的薪酬支付能力,因而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薪酬水平,这一

特性在企业经理层表现得更为明显。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经理

可控制的资源就越多,涉及的经营管理问题也越复杂,因而企业对经

理层的能力要求也越高、由此支付给经理们的薪酬水平也就越高。在

薪酬结构方面,小型企业的薪酬支付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要想在

市场上保持薪酬的竞争力,常常倾向于降低总薪酬中基本薪酬的比重

而增加激励薪酬的比重,使员工获得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紧密挂

钩。而规模较大的企业更重视员工的资历,规模越大,企业对员工采

取“长期激励”和“年功工资”的比例就越高。

4、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形成的、对其成员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的一整套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行为。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会以各

种方式影响其薪酬设计和薪酬管理实践。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规定,

新加入者必须从较低的薪酬起步,这意味着到西南航空公司来工作的

初期,他们的薪酬水平会比原来公司的薪酬水平低很多。西南航空采

取这样一种薪酬战略,主要是想打造一种员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

系的文化,希望员工与企业结成长期的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形成短期

的经济契约或劳动力买卖关系。马云在阿里巴巴也采取类似的薪酬战

略,虽然短期内企业会失去一些“人才”,但得到的“人才”却是真

正愿意和公司长期共同发展的人才。对这些留在公司的人才来说,在

薪酬方面减少了一点短期收入,但却获得了长期收益。当然,一个组

织的报酬系统也会对组织文化产生非常大的反作用力。比如一个组织

中谁能得到报酬以及为什么能够得到,实际上指明了一个组织的价值

观和信仰由此可见,报酬系统也是了解组织文化的关键所在,对组织

报酬系统的分析可以为高管人员管理组织的长期文化变革提供重要基

础。组织的报酬系统必须与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企业

文化对薪酬战略决策的具体影响,可依据科尔和斯洛克姆对组织文化

的划分类型来加以说明。科尔和斯洛克姆(1987)将文化划分为氏族

型文化(clancul-ture)与市场型文化(marketculture),氏族型文

化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是互依的关系且显示对群体的顺从,规范与传统

由科层结构所塑造,个体与组织的关系通常是一种长期的承诺关系。

而市场型文化则强调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员工之间较少存在个

人间的互动,个人贡献较集体努力来得更具价值,规范性结构贫乏,

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易契约性的短期关系。在氏族型文化

中,由于强调长期取向、集体主义、高风险规避与内部公平,因而等

级型薪酬战略更为适合,多采用基于岗位的固定薪酬;个体间强调协

作而不是竞争.因而团队激励比个体激励更为合适;强调资历加薪、福

利与长期激励。在市场型文化中,由于强调短期取向、个人主义、低

风险规避与外部公平,因而并不强调资历和职位,多采用绩效加薪;

员工与组织共享成功与风险,多基于短期的工作绩效或结果,强调变

动薪酬和短期激励员工与企业的雇佣关系不稳定。

5、企业的组织结构

美国学者戈麦斯一梅西亚和韦尔伯恩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与有机

式组织结构。机械式组织结构存在高度集权的控制体系、专业化的工

作、明确的岗位定义、垂直化的沟通和正式的报告关系,表现为高度

正式化、标准化以及对员工权力的严格控制,对顾客的需要反应较慢,

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扮演有限角色,类似于官僚体系。有机式组织结

构则存在低度集权化的体系、互依的职能或工作、持续改进的工作描

述、充分的横向沟通和信息共享,表现为低度的正式化、标准化以及

各层级平等分配的决策权力,通过授权以鼓励自主性,对顾客需求有

快速反应,完成组织使命和目标时不单纯是忠诚与服从,在不易确定

及难预测的环境下比较适用,更具弹性与适应性。在机械式的组织架

构下,薪酬体系更多的是基于资历的、强调非货币激励和低比例的激

励性变动薪酬;基薪通常以岗位为基础,更适合于等级型薪酬战略;

宜采用员工参与较少的集权式薪酬决策模式,强调薪酬保密。相反的,

在有机式的组织架构下,更多地使用货币性激励以及高比例的激励性

薪酬,更适合于压缩型、具有平等主义色彩的薪酬体系;基薪通常以

技能为基础,宜采用员工参与度较高的分权式薪酬决策模式,薪酬制

度相对公开透明。

(四)员工特点

因素企业的员工现状及其特点也是企业制定薪酬战略不得不考虑

的因素。比如员工的职位、个人工作能力、潜能、工作经验、受教育

程度以及个人偏好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都是构建薪酬战略必须考虑

的因素。由于员工个人的资历水平、个人工作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教

育水平的差别,所担任的岗位和职务就不同,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

度和肩负的责任也就会有区别,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薪酬水平不可能一

致。另外,薪酬战略的制定还会受到员工个人需求和偏好的影响。员

工个人需求和偏好的多样性,决定了薪酬激励的方式有所不同。比如,

知识型员工的事业成就感很强,他们更看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注重

从事业中获得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知识型员工则偏重的

是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

十、薪酬战略的含义

(一)薪酬战略的概念

薪酬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薪酬管理理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整体薪酬管理的实践。传统的薪酬管理虽然也可以称为“薪酬战略”,

但其目标往往被界定为“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所采取的战略往往

是直接支付与市场薪酬水平同样的薪酬。合益(Hay)咨询公司的研究

指出,进入21世纪,如何将薪酬管理与组织战略结合起来,通过报酬

体系来支撑组织战略,是组织未来在薪酬管理方面所遇到的最大的挑

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戈麦斯一梅西亚(Gomez-Meja,1988)

认为,薪酬战略是能对组织绩效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

关于薪酬决策的选择,这些薪酬决策能适应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制约,

能引导各个部门和员工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薪酬战略的核

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组织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薪酬方案选择

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种方案与当时的组织的权变因素是否相符。从薪

酬的宏观角度来理解,戈麦斯认为薪酬战略是管理人员根据具体的经

营环境,可以选择的全部支付方式。

绩效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主要包括薪酬的决

定标准、薪酬的支付结构和薪酬的管理机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乔

治.T.米尔科维奇(GcorgcT.Mi:kovich)则指出,薪酬必须支持企业

的经营战略,战略视角的薪酬要关注那些能帮助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

优势的薪酬选择:不同的经营战略决定着不同的薪酬战略,企业经营

战略与薪酬战略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或彼此越适合,企业的效率就越高;

设计成功的薪酬体系往往是那些可以支持企业经营战略、承受周围环

境中来自社会竞争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压力的体系。薪酬战略的最

终目标是使组织赢得竞争优势,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美国著名人力

资源管理专家爱德华劳勒教授(EdwardE.Lawler)则认为,薪酬战略

就是将薪酬体系与经营战略联系起来,将经营战略具体化为不同的薪

酬方案,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阶段性

与长远实现的目标与愿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不断调整的方向与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薪酬战略理解为管理者在组织战略目标指

导下制定的一系列薪酬选择,通过这些薪酬选择以帮助组织赢得并保

持竞争优势。薪酬战略一般可从三个维度来衡量:薪酬决定标准、薪

酬结构和薪酬管理制度。薪酬决定标准是指决定薪酬高低的依据,岗

位、技能、资历、绩效和市场状况等都可能是决定薪酬的依据;薪酬

结构是指薪酬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比重,通常指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

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非经济薪酬和经济薪酬两两之间的比重;薪酬

管理制度是指制定和调整薪酬制度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标准,包括授权

程度、员工参与方式、薪酬内外导向性、薪酬等级状况、薪酬支付方

式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频率等。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其基本手段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利于目标的实现,表现为资

本运作和价值增值。同样地,薪酬战略的核心也是实现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具体体现为企业对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

包括企业对员工薪酬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公平原则、薪酬成本与预算

控制方式等内容,从而确保员工对薪酬系统的基本看法。薪酬战略有

助于配合组织经营战略的实施,促成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薪酬战略的作用

薪酬战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企业核

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薪酬战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战略体现并传达着企业的文化及其经营理念。薪酬与每

一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不同的薪酬战略会形成不同的薪酬政策和

薪酬制度。薪酬战略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又是建

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透过薪酬战略可以折射出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和所关注的员工特点,从而在员工中传递企业的文化及其

经营理念。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背景、历史、现状和愿景,规划企业

的薪酬理念、薪酬导向和薪酬原则,以确保企业的薪酬系统与企业文

化及其经营理念相一致,并能够有效地传达并支撑之

(2)薪酬战略是企业员工行为习惯的风向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

工具中,有正向引导员工行为的工具,也有负向惩罚员工行为的工具:

有限制性工具,也有激励性工具。薪酬战略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行

为导向效果最为明显的工具之一。科学、合理的薪酬战略可以成为有

效撬动员工积极性的杠杆,激励员工自动、自觉地改变自身的行为方

式和发展方向,从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需要。因此,科

学、合理的薪酬战略就像是企业员工行为习惯的风向标,能够起到积

极引导和塑造员工行为习惯的作用。

(3)薪酬战略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只有获得持续的竞争优

势,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此,企业需

要根据现有的资源能力,进行合理的配置,确定经营范围,选择经营

方向,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薪酬战略作为促进企

业战略实施的有力工具,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增值作用。薪酬不但关系到

企业的成本控制,还与企业的产出或效益密切相关。虽然薪酬本身不

能直接带来效益,但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用薪酬交换

劳动者的活劳动,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企业财富和经济效

益,从而对企业产生增值作用。

激励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反映

和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让表现出不同工作绩效的员工获得不同的薪

酬,即多劳多得,从而促进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激励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资源配置和协调作用。企业可以发挥薪酬战略的导向功能,通过

薪酬水平的变动,结合其他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协调企业内部的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并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

与组织行为相融合。

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薪酬不仅可以满足员工获得实物、保障、

社会关系以及尊重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

求。通过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可以让薪酬所体现的内涵不再仅

仅是一定数目的金钱,还可能反映员工在企业中的能力、品行和发展

前景等,从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

十一、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区别

薪酬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特征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

一般的薪酬管理分头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

管理阶段;而战略性薪酬管理是现代薪酬管理的新发展,主要指20世

纪90年代以后,新经济初期阶段的薪酬管理。各个阶段的薪酬管理都

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一般薪酬管理的主要区别。

衡量工人表现的标准是以历史形成的平均工时为基础,而不是以

工作本身及完成任务应当花费的时间的研究为基础。在科学管理阶段,

薪酬仍表现为直接的货币薪酬,但薪酬总额中包含了奖金和小额福利。

这个阶段大体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企业很少在总货币薪

酬之外提供任何其他报酬,只有少数企业向技术工人提供养老金、利

润分享计划和有保障的工资,员工的经济保障程度完全取决于市场的

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的业绩。这一时期,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差别

计件工资制度,提出把钱付给人而不是职位,薪酬与个人绩效紧密结

合。1938年,约瑟夫.F・斯坎伦提出了团体激励的薪酬计划,该计划的

核心是建议以计划和生产委员会为主体,寻求节省劳动成本的方法和

手段,认为工人节约劳动成本应给予奖励。斯坎伦计划建议实行团体

付酬,认为工人分享的是节省的成本,而不是增加的利润。在现代管

理阶段,薪酬总额中福利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不仅考虑人们的货币需

求,也开始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个阶段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到

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复杂产品

和大型工程相继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工会

势力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增长,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一些工会推动企业实施有保障的工资计划,并且将资历作为

决定工资、晋升以及解雇的一个重要依据,强化了福利在总薪酬中的

地位。到了新经济初期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战略性

人力资源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薪酬管理的作用已经超越了

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本身。许多企业在

探讨如何通过加强薪酬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让企业的经营变

得更有效。这一时期,企业开始从战略视角看待薪酬和薪酬管理,并

将薪酬的内涵拓展至非经济报酬和部分内在报酬领域,使员工的报酬

不仅包括薪资和福利,也涉及发展机会、工作认可、工作环境等。

1、薪酬管理的目的不同

在经验管理阶段,薪酬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降低工资来获取

稳定的劳动力队伍。当时的雇主们认为,最饥饿的工人就是最好的工

人。于是他们就尽可能地降低工人的工资,让工资稳定在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