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组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措施中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①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②提升工资待遇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调查发现,市下辖县城在吸引东部沿海回流人口落户中比市城区更有吸引力,主要原因可能是()A.市城区城市病问题突出 B.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 C.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 D.市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中国B企业和美国T企业也随之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美国T企业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均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布局,其超级工厂也持续提高集成度,从电池生产到最终组装均在一个厂房内而非分为各车间完成。2023年1月6日,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在中国市场启动官方降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T企业的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布局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地区,主要是为了()A.利用完善的网络设施 B.减少生产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降低运输费用4.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产品利润 B.提升市场份额 C.降低购车成本 D.满足客户需求5.中国B企业应对美国T企业行为的近期措施是()A.提高产品性价比 B.研发多样车型 C.开拓国际市场 D.开展技术创新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停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港(如图)是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中转港,已成为加勒比海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港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A.港宽水深 B.位置优越 C.税收优惠 D.经济发达7.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A.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 B.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 C.提升港区交通运输效率 D.提高港区土地利用效率南麂列岛海域(如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列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A.河流径流影响大 B.海蚀地貌,海底垂直差异大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9.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 B.光照条件较好 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 D.水体污染较少21世纪初,昆明市政府对滇池实施了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进行污染治理。滇池草海因底泥疏浚等措施强度大,治理效果较好,外海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每年蓝藻水华依然严重。某研究院对滇池外海2002—2018年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滇池外海北部甲区域是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同时将所有水华事件发生时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风速处于最大区间即>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水华面积比例最小。图为滇池水系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甲区域是蓝藻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东北部河流带来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 B.西南风使藻类漂移聚集 C.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 D.东北部河流密集,水体滞留时间较短11.当风速>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蓝藻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大风驱动漂浮物沿水面移动和聚集 B.蓝藻易上浮并聚集在表层 C.湍流混合强烈,蓝藻的上浮受到抑制 D.风速大,大气的净化能力强“干暖盖”是覆盖在较湿空气之上,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温干燥空气层,是强对流发生的重要前兆。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局地环流受地形影响显著。某年12月11日出现极端暴雪天气,降雪持续了33个小时,暴雪前的12月9日乌鲁木齐上空867~755hPa高度存在明显“干暖盖”。读12月9日乌鲁木齐温湿廓线(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完成下面小题。12.“干暖盖”出现前,乌鲁木齐()①近地面气流沿坡下沉②近地面气流沿坡上升③750hPa高度盛行偏南风④750hPa高度盛行偏北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干暖盖”的存在为暴雪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是()A.使水汽持续积累,积聚能量 B.为暴雪形成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 C.激发对流运动,促进水汽急剧抬升 D.与近地面大气热量交换强,增强能量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山地的森林土壤在冻融期水热状况会发生极大变化。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差异,某研究团队选取了流域内低海拔(2748m)、中海拔(3071m)、高海拔(3250m)三处样本,以10月1日作为距冻结参考日、4月1日为距融化参考日(天数越大即冻结/融化时间越晚),得到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数据。读统计图表,完成下面小题。14.研究区域的自然带为()A.落叶林带 B.针叶林带 C.高山灌丛带 D.高山草甸带15.关于研究区域的土壤冻融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B.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C.同一深度土壤,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 D.40cm深度土壤,中海拔地区最早冻结,最晚融化,冻结时长最长16.关于中、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时间的差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高海拔土壤表层积雪出现时间更早,土壤冻结时间滞后 B.中海拔森林郁闭度更低,土壤热量更低 C.高海拔土壤孔隙度更小,保温能力更强 D.中海拔土壤受人为干扰强,土壤温度更低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铁路开通后,青藏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联系愈发密切。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自然环境脆弱,整体粮食生产无法满足人口粮食消费,对外地粮食依赖程度高,长距离的粮食运输,给财政和交通造成了负担。青藏地区粮食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工程措施,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全国统一的人均400kg的标准构建粮食安全估算模型,青藏高原是中国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2010年、2015年缺粮数量分别达121.69万t、119.35万t、114.97万t,相当于消费量的4.11%、37.48%、35.66%。(1)分析近年来青藏地区粮食缺口大的原因。(2)指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3)列举保障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可行性措施。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如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2)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特征。(3)说明图中虚线框内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框内两侧河岸及河道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湿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5%~8%,却贡献了全球土壤碳储量的20%~30%,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存储过程中关键的调控者和贡献者。在黄河三角洲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主要受植物碳输入与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图1)。因修建道路隔开了黄河和柽柳湿地,加剧了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导致柽柳湿地退化。柽柳,落叶灌木,适应性强,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等。近年来,当地通过河道修建引入黄河水,加速了以柽柳群落为主的湿地恢复。研究表明,退化湿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显著(图2)。(1)指出柽柳耐盐碱外其他的生长习性。(2)简述柽柳对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主要作用。(3)分析湿地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高的原因。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如图显示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图1)和某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图2)。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1980﹣2020年世界大部分区域海平面相对上升,而阿拉斯加监测站海平面几乎没有相对上升。分析该站海平面几乎没有相对上升的原因。(2)有些学者认为1980﹣2020年阿拉斯加河口的泥沙淤积会减轻,而有些学者认为泥沙淤积会加重,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中学高考地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组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措施中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①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②提升工资待遇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解答】解:材料信息表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支持有专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会使农民工返乡,城市常住人口减少,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即提升城镇化质量,①错误。提升工资待遇,并不能使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②错误。改革户籍制度,可以更方便地让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③正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农业转移人口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成为市民,④正确。故选:C。2.调查发现,市下辖县城在吸引东部沿海回流人口落户中比市城区更有吸引力,主要原因可能是()A.市城区城市病问题突出 B.县城与原户籍地的距离更近 C.县城各项政策更具有吸引力 D.市城区就业机会少于县城【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解答】解:返流区的市城区一般为地级市,可推测其中心城区的城镇化问题不会很严重,A错误。县城距离回流人员的户籍地较近,便于在县城落户,B正确。县城购房、就业等与市区各项政策差别较小,C错误。市城区就业机会多于县城,D错误。故选:B。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中国B企业和美国T企业也随之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美国T企业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均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布局,其超级工厂也持续提高集成度,从电池生产到最终组装均在一个厂房内而非分为各车间完成。2023年1月6日,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在中国市场启动官方降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T企业的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的主要零部件厂商布局在500千米范围内的江浙沪地区,主要是为了()A.利用完善的网络设施 B.减少生产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降低运输费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等。【解答】解:网络设施促进企业联系,可以使零部件与总厂趋向分散,而不是集聚在一定范围内,A错误。零部件企业布局在江浙沪地区,地价、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可能提高,B错误。零部件企业与超级工厂是单向供给关系,C错误。零部件接近市场布局,有利于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费用,D正确。故选:D。4.美国T企业挑起价格战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产品利润 B.提升市场份额 C.降低购车成本 D.满足客户需求【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等。【解答】解:美国T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利润减小,A错误。美国T企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可以扩大销量,提升市场份额,B正确。降低价格可以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满足用户需求,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B。5.中国B企业应对美国T企业行为的近期措施是()A.提高产品性价比 B.研发多样车型 C.开拓国际市场 D.开展技术创新【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等。【解答】解:针对美国T企业的价格战,中国B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配置等措施变相降价,提高产品性价比,A正确。研发多样车型、开展技术创新是长远措施,B、D错误。作为中国企业,国内市场是B企业的重点,开拓国际市场不会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争夺,C错误。故选:A。中转港是指货物从启航港到目的港过程中经停的第三港口,运输工具在该港口进行停靠、装卸货物和补给等,货物换装运输工具后继续运往目的港。牙买加首都金斯敦港(如图)是西印度群岛最重要的中转港,已成为加勒比海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港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是()A.港宽水深 B.位置优越 C.税收优惠 D.经济发达【分析】金斯敦港成为加勒比地区重要中转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解答】解:中转港主要是为了将周边各地货物集散,然后进行转运,因此地理位置最为重要,B对。港宽水深是该港口称为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A错。税收优惠是沿线船舶选择该港口停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该港口成为中转港的主要原因,C错。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客货流量小,D错。故选:B。7.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主要是为了()A.减轻飓风对港区的危害 B.减少地震导致的港口损失 C.提升港区交通运输效率 D.提高港区土地利用效率【分析】某港口建设的条件:①经济腹地广;②以某城市为依托;③陆域地形平坦广阔;④港阔水深;⑤与某铁路线连接,水陆交通便利;⑥地处港湾(或背风坡),风浪小;⑦终年不冻;⑧地处某海峡的咽喉地带,运输繁忙;⑧无泥沙淤积;⑨地处某河入海口。【解答】解:金斯敦港区将以前的库房改建为露天堆场对于减轻飓风和地震的危害影响较小,AB错误。露天堆场能够提高港区的交通运输效率,但不是改建的主要原因,C错误。集装箱自带防风防雨功能,拆除库房可以堆叠更多更高的集装箱,减少房屋的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故选:D。南麂列岛海域(如图)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南麂列岛海蚀地貌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主要是由于()A.河流径流影响大 B.海蚀地貌,海底垂直差异大 C.洋流影响大 D.贝类天敌威胁小【分析】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域,由于密度差异,高密度冷水下沉,小密度温水上升,使海水垂直。除了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外,南麂岛就像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大量的营养物质聚集在这里滋养各种生物。此外,海流的特殊特性也使得经过的鱼被“拦截”、“水障作用”落下,通常出现在寒暖流的交汇处,随着寒流而来的冷水鱼和随暖流而来的温水鱼,往往对来袭洋流的性质感到不舒服,不敢向前走,所以迷茫的鱼只好聚集在这里,因此完善的海流环境、适宜的气候、广阔的东海大陆架光照面积和众多岛礁提供的各种生境,也共同造就了南麂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解答】解:径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但无法提供不同温度环境,A错。区域多海蚀地貌,海水不一定深,且贝类对光照有一定要求,深度较大处不利于贝壳的生长,B错。读图可知,南麂列岛海域既有寒流流经,又有暖流流经,水温差异较大,因此可以生长多种贝类是由于洋流影响大,C对。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多种贝类与贝类天敌威胁无关,D错。故选:C。9.与乙区相比,甲区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 B.光照条件较好 C.海域面积和深度较大 D.水体污染较少【分析】发展贝藻养殖的主要优势条件从当地的风速、风浪、潮汐、光照、海洋空间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甲区位于岛屿的西侧,距离大陆近,乙区位于岛屿的东侧,临近大洋,而且岛屿中部海拔在100米以上,因此甲区受来自大洋的风浪和潮汐影响较小,A对。两个区域的光照条件、海域面积和深度相关不大,BC错。南麂列岛人口较少,产业不发达,两个区域水体污染都较少,D错。故选:A。21世纪初,昆明市政府对滇池实施了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工程进行污染治理。滇池草海因底泥疏浚等措施强度大,治理效果较好,外海富营养化问题仍未解决,每年蓝藻水华依然严重。某研究院对滇池外海2002—2018年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发现滇池外海北部甲区域是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同时将所有水华事件发生时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当风速处于最大区间即>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水华面积比例最小。图为滇池水系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甲区域是蓝藻水华高发区且水华现象相对较严重,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东北部河流带来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 B.西南风使藻类漂移聚集 C.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 D.东北部河流密集,水体滞留时间较短【分析】蓝藻水华产生的条件有光照强烈、风向、氮磷元素、水体流动性等。【解答】解:甲区域处在滇池外海东北部,水华高发,主要原因是在西南风驱动下,使大量湖面藻类漂移聚集在东北部,B对。滇池在21世纪初已开始“六大工程”进行污染治理,东北部河流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较少,A错。甲区域河流密集汇入,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水体流动性强,更新较快,反而不容易使藻类聚集而爆发水华,CD错。故选:B。11.当风速>5m/s时,滇池外海所有区域蓝藻水华面积比例最小,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大风驱动漂浮物沿水面移动和聚集 B.蓝藻易上浮并聚集在表层 C.湍流混合强烈,蓝藻的上浮受到抑制 D.风速大,大气的净化能力强【分析】蓝藻水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磷元素大量存在且比例失衡;二是适宜的生长环境,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环境,所以一般在夏季的7、8月份是蓝藻爆发的季节。【解答】解:风速较小时,风能驱动漂浮物沿水面进行移动和聚集,且能促进蓝藻上浮并聚集在表层,AB错。当风速太大时,水体的湍流混合强烈,蓝藻的垂直上浮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蓝藻水华现象,C对。风速大可提高大气的净化能力,大气的自净能力对水华面积减少影响不大,D错。故选:C。“干暖盖”是覆盖在较湿空气之上,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温干燥空气层,是强对流发生的重要前兆。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局地环流受地形影响显著。某年12月11日出现极端暴雪天气,降雪持续了33个小时,暴雪前的12月9日乌鲁木齐上空867~755hPa高度存在明显“干暖盖”。读12月9日乌鲁木齐温湿廓线(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完成下面小题。12.“干暖盖”出现前,乌鲁木齐()①近地面气流沿坡下沉②近地面气流沿坡上升③750hPa高度盛行偏南风④750hPa高度盛行偏北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解答】解: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冷空气沿坡下沉,持续积累降温,使得近地面温度相对较低,①正确,②错误。高空750hPa附近较温暖,说明其受到来自低纬度持续的暖平流热量输送的影响,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13.“干暖盖”的存在为暴雪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是()A.使水汽持续积累,积聚能量 B.为暴雪形成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 C.激发对流运动,促进水汽急剧抬升 D.与近地面大气热量交换强,增强能量【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解答】解:“干暖盖”是稳定的逆温层,抑制了对流,使其上、下方水汽积累,“干暖盖”打破后,积蓄的强大能量会触发强对流天气,A对,C、D错。“干暖盖”是暖干气团,无法提供充足水汽,B错。故选:A。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山地的森林土壤在冻融期水热状况会发生极大变化。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差异,某研究团队选取了流域内低海拔(2748m)、中海拔(3071m)、高海拔(3250m)三处样本,以10月1日作为距冻结参考日、4月1日为距融化参考日(天数越大即冻结/融化时间越晚),得到不同深度土壤的冻融数据。读统计图表,完成下面小题。14.研究区域的自然带为()A.落叶林带 B.针叶林带 C.高山灌丛带 D.高山草甸带【分析】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解答】解:由材料可知,研究区域低海拔处表层土壤冻结期约150天,即约5个月,结合海拔信息可推知,研究区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应为针叶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关于研究区域的土壤冻融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B.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提前 C.同一深度土壤,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 D.40cm深度土壤,中海拔地区最早冻结,最晚融化,冻结时长最长【分析】土地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我国多属于季节性冻土类型。即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多年冻土类型少。【解答】解:由图可知,同一深度土壤,低海拔地区最晚冻结,最早融化,冻结时长最短,C正确。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冻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A错误。同一海拔地区,土壤始融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B错误。读图可知,40cm深度时,中海拔地区最早冻结,但最晚融化的是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16.关于中、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时间的差异,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高海拔土壤表层积雪出现时间更早,土壤冻结时间滞后 B.中海拔森林郁闭度更低,土壤热量更低 C.高海拔土壤孔隙度更小,保温能力更强 D.中海拔土壤受人为干扰强,土壤温度更低【分析】土地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我国多属于季节性冻土类型。即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多年冻土类型少。【解答】解:读图可知,高海拔地区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晚于中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最低,积雪出现时间更早,积雪量更大,保温效果好,土壤冻结时间滞后,A正确。森林郁闭度低,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地温更高,冻结时间会更迟,B错误。高海拔土壤孔隙度与中海拔差别不大,且孔隙度小则土壤透气性、保温作用弱,C错误。该区域人类活动不活跃,中高海拔地区均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铁路开通后,青藏地区与内地的交往联系愈发密切。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自然环境脆弱,整体粮食生产无法满足人口粮食消费,对外地粮食依赖程度高,长距离的粮食运输,给财政和交通造成了负担。青藏地区粮食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工程措施,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全国统一的人均400kg的标准构建粮食安全估算模型,青藏高原是中国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2010年、2015年缺粮数量分别达121.69万t、119.35万t、114.97万t,相当于消费量的4.11%、37.48%、35.66%。(1)分析近年来青藏地区粮食缺口大的原因。(2)指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3)列举保障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可行性措施。【分析】(1)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主要从运输、粮食需求等方面分析。(3)列举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的措施可以从保障粮食产量、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青藏地区主要以牧业县为主,农业县少,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青藏地区海拔高,积温低,热量不足,粮食为一年一熟,产量小;同时人口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粮食消耗占比增大,同时粮食产量在1995年之后有所下降,消费量逐年增长,所以导致粮食缺口大。(2)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应当一分为二的来看待:有利方面,交通便捷,内外的连接性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外来粮食运输,提高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安全;不利方面,交通便捷,也使得了来西藏游玩的游客数量增加,人口的增多也会对当地粮食进行消耗,虽然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缺口。(3)保障粮食产量可以通过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农田保护力度,保护基本农田,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保证稳产高产;国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稳定粮食市场。故答案为:(1)位于高寒区,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单产低;耕地面积小,粮食种植面积小,产量少;人口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中粮食消耗占比增大,消费量逐年增长。(2)有利影响:外来粮食运输,提高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安全;不利影响:进入青藏地区的游客数量增多,增加粮食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缺口。(3)建立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增大粮食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开垦荒地。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如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2)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特征。(3)说明图中虚线框内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框内两侧河岸及河道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分析】(1)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需要结合温度和水量进行分析。(2)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需要结合分选性和颗粒物大小进行分析。(3)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需要结合地理位置和流速进行分析。【解答】解:(1)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冰雪消融;结合材料,即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因此冰雪融化,大量冰碛物,即冰川沉积物,是冰川在堆积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随着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由于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地表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继而导致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2)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3)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碛物在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河水变深,右岸侵蚀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两岸由直变弯。故答案为:(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3)冰川堆积体在左岸堆积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向北岸靠近;流速加快,对北岸侵蚀加强,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道由直河道变弯曲河道。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湿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5%~8%,却贡献了全球土壤碳储量的20%~30%,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存储过程中关键的调控者和贡献者。在黄河三角洲某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主要受植物碳输入与土壤碳输出的影响(图1)。因修建道路隔开了黄河和柽柳湿地,加剧了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导致柽柳湿地退化。柽柳,落叶灌木,适应性强,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等。近年来,当地通过河道修建引入黄河水,加速了以柽柳群落为主的湿地恢复。研究表明,退化湿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显著(图2)。(1)指出柽柳耐盐碱外其他的生长习性。(2)简述柽柳对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主要作用。(3)分析湿地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高的原因。【分析】(1)柽柳生长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土壤、河流等方面。(2)土壤的组成包括空气、水分、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等,此外还需考虑土层厚度、盐度、酸碱性等。(3)湿地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高的原因主要从植被光合作用、植被覆盖、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由材料“沙荒地”可知,柽柳耐旱、耐贫瘠;由材料“河流冲积平原、海滨”可知,柽柳耐涝;由材料“海滨”结合图中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可知,海滨多大风,该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知柽柳耐大风、耐高温、耐严寒。(2)柽柳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覆盖地表可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柽柳的枯枝落叶进入湿地土壤,可以为土壤提供腐殖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柽柳通过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可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保护水土和肥力;由材料可知,柽柳喜生于潮湿盐碱地,为盐生植物,可以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3)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的输入、分解或输出有关,有机碳含量高,说明进入土壤的有机碳数量多,分解或输出的有机碳数量少。由上题分析可知,湿地恢复后土壤含水量增加,盐度下降,植物群落光合作用增强,更多植物光合碳以根系分泌物等形式输入到土壤中;湿地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进入土壤的植物凋落物更多,为土壤提供了有机碳;湿地恢复后,淹水期延长,(厌氧环境中)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减弱,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明显增高。故答案为:(1)耐旱、耐涝、耐贫瘠、耐大风、耐高温、耐严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